時間:2023-10-20 10:35:40
序論:在您撰寫煤礦安全風險評價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生產安全 評價風險 預警風險
煤炭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極其重要的資源,而它在國家經濟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大部分的生產都有安全隱患, 而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危險隨時都可能爆發,因此,煤礦業是一個有極大安全風險的行業。然而我國目前的煤礦安全管理水平還處于相對較低的位置,所以判定煤礦是否能安全生產及如何保障煤礦能夠安全生產、減少、預防煤礦業發生安全事故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茖W、規范的評價煤礦業的安全生產,不僅能方便消除影響生產安全的因素,減少煤礦業的事故發生,更有利于提高煤礦業安管水平,讓我們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安全的狀況的措施,最大地減少煤礦的生產風險,保障企業及人民的安全。而使用工程的方法對煤礦生產系統中有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辨識和分析,判斷出風險的危害級別,從而設計風險預警機制,也能有效的減少煤礦業危險事件的發生[1]。
1 風險的評價方法與評價技術
影響安全生產風險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設備因素。例如沒有按國家規定購買必須的正規設備,沒有對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設備運轉不正常,設備空間不能夠滿足正常作業的條件等都屬于設備風險因素。
(2)環境因素。礦井周邊的因素,或是自身處于危險的地質條件下造成,例如粉塵、巖石層、地熱等的因素造成。
(3)人員因素。人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比如說人員操作時行為不規范甚至違章操作,或是危險發生后存在的錯誤指揮等和處于不安全狀態,比如說酒后工作,心理異常時工作?;蚴菐Р」ぷ?。更甚者出現無證上崗,專業技術不合格卻依然上崗等。
(4)管理因素。例如崗位設置不健全,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效果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實施不到位等。
2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主要依據風險的識別、管理、煤礦的營運的狀況及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風險評價方法分為定量、定性、定量與定性結合的三類方法。常用的評估安全風險發生的方法有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安全檢查表法、LEC法、事故樹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決策樹法、BP 神經網絡、主觀評分法。下面簡單列舉其中的幾個方法: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局部評價法(每次安檢都將整個礦井作為對象是不現實的)。根據安全風險管理的實際出發,要對整個系統或區域作出綜合評價,至于作業地點或作業區域的風險也要作出的科學評價[2]。
事故樹分析法是當今為止理論最為完備的風險分析方法之一,但在應用時中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基本事件的概率很難確定。
模糊評價就是使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判斷某一事物所處的狀態,而這一事物有可能會受到多因素影響。使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煤礦狀態進行評估,來確定煤礦哪些工作需要改善,煤企業整體處于什么狀態。把模糊評價方法用在煤礦安全風險評價,把影響煤礦安全的因素綜合起來作為反映煤礦整體狀況的指標,根據各個因素的不同重要程度和對評價來確定煤礦整體的狀況[3]。
另外將模糊綜合評判法與LEC法和安全檢查表法相結合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這樣,它不僅滿足了對區域評價的需要,也滿足了對煤礦安全風險動態評價,構成了點面結合的安全風險評價法。
安全檢查表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安全系統工程的定性分析方法。為將不安全因素和潛在危險及時找出,對檢查對象提前進行剖析,將整個系統分成若干個子系統,查明子系統的不安全因素,對比有關方面的分析結果,仔細考慮,將需要檢查的項目和要點按順序編制成表,以避免漏檢和實行檢查,這便是所說的安全檢查表。但作為一種單純的定性分析方法,安全檢查表法有例如主次不分、等同羅列的缺點。
神經網絡基本上大部分采用 BP 神經網絡。BP 神經網絡由輸入、隱含、輸出層組成。數據由輸入層到隱含層再到輸出層,在到達輸出層以后和希望值相比較,如果不在誤差范圍那么就進行反向傳播,也就是誤差反向傳播。反向傳播過程中,通過不斷修正其權值和閾值,最終得到符合輸出精度要求的數據。良好的持久性和適時預報性讓BP 神經網絡在進行非線性數據處理、函數逼近和模式分類方面擁有著顯著的優勢。
層次分析法(AHP)是將無法數據化的風險按照排出來順序來區分的一種分析方法。所有煤礦生產系統的風險管理是礦業生產風險評價的主要研究對象。
3 煤礦井下的安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1)構建原則
系統性原則:影響煤礦井下安全的風險因素很多,因而,系統發生不安全事件很可能是多個風險指標共同導致的結果,而不是某個指標未達標或者超過限制而引起的。所以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一定要覆蓋到井下安全風險的各方面,而且彼此之間能夠及時的聯系并準確的反映出系統的安全狀況。
科學性原則:科學的體系能確保評價結果準確合理。
定量與定性結合原則:在設計指標體系時,定性與定量結合會使對安全風險水平的衡量更加科學和完善,具有更強的適用性。
可操作性原則:一是設計的指標要定義清晰。二是要指標體系的使用性要長久,還要考慮現行技術水平與未來的擴充。
(2)指標體系的構建
此評價體系分為六大指標體系:技術設備風險體系、環境風險體系、人員風險體系、管理風險體系、煤礦固有風險體系、事故及職業危害風險體系。該體系是根據存在風險及原則建立的。
4 煤礦預警機制
煤礦安全預警管理,指煤礦安全管理機構通過運用科學的方法對預警對象進行日常監測,在監測的基礎上預見事故可能出現的趨勢,將確切的信息發送給其他工作人員,讓工作人員提前了解事情的狀態,運用已知的安防知識與經驗來研究對策,從而使用特定的方法控制不安全狀態,排除存在的隱患讓其恢復正常狀態。煤礦安全預警管理系統從宏觀和微觀來協助煤礦業的管理工作,微觀層面上結合計算機技術系統控制潛在危險,宏觀層面讓工作人員分析并控制危險行為。
4.1 預警的定義與所在的意義
以國家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作為依據,結合現代化各種工具,收集各類數據的狀況,同時對安全生產活動進行評估、分析、監測,制造出不同階段的安全預警信號。
建立一套煤礦風險預警的可操作體系,包括技術層面的也包括管理層面,建立一系列規范科學的規章制度、流程、方法等。根據所統一的識別指標揭示出煤礦生產中的事故和發生風險前的不良征兆,對可能或將要發生的事故風險預警和防備,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故進行分析、糾錯。
4.2 預警方法的選擇
總的來說,有三種分析法,一是綜合分析法,二是聚類分析法,三是判別分析法。
4.3 預警體系的建立
預警技術能有效的預防事故、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為實現安全生產需要對風險預警技術和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經分析得出得到如下四種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1)人力的預警體系。影響人力的因素有人力資源、工資、人力投入效率等。而人力資源是構成的基礎因素,招收的員工的素質高低也決定著風險的大小。另外,薪資與人力投入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薪資太低導致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或是離職、人力投入太大而出產率太低都是導致人力資源風險的重要因素。
(2)人力投入度和工作效率的預警。煤礦運轉由機器操作的程度級越高的話,那么會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就會變得越小?,F在這個科技化的時代,機器的作用很是重要,發生危險的機率也很小。在機器運行穩定的狀態下,有效的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
(3)管理效率的預警。注重日常的預警是安全管理制度實施的重要一塊,它能判斷出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地實施。所以,安管效率主要體現在三點上,一是制度的完善程度,二是發生違反制度的機率,三是組織協調能力
(4)環境預警。礦井工作的環境也是風險預警中的很重要部分,礦井內的平均風速、溫度的監測,巷道最小行人寬高度、粉塵濃度都需要及時的監測。
4.4 安全預警建立
(1)建立預警系統。為了防止出現可能的安全風險,故需要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或者部門來識別風險、管理風險。這個機構需要收集、處理與風險預警數據。同時也要向相關的上級提供風險的防范信息。
(2)建立風險觸發的系統。對未來風險因素的識別,對其可能帶來的后果辨識是風險觸發系統所需要做的工作。該系統不僅能對風險有可能導致的結果進行檢驗,也能對它可能導致的其他風險進行檢驗。該風險觸發系統能同時將各種風險預警指標融入其中,最終得出一個總體的結果,作為風險防范的依據。若將其做成軟件會更方便實際操作。
4.5 預警層次劃分
為了防患于未然并準確的達到預警目的,故需建立一套科學的預警體系??蓮膯我活A警到局部預警再到系統預警展開,三個層次互相聯系,從不同層次描述系統處于的安全狀態,能有利識別各類隱患和事故誘發因素,通過分析最終確定應發出的警報,并提出有效對策。
4.6 組織準備
組織準備為預警提供基礎保障,煤礦企業若能建立完善的組織保障,那么便能更為有效的實施預警分析和提出預控對策。為了保證預警機制的順利運轉,通過運用定性到定量方法,綜合各個防治部門成立一個煤礦安全風險的預警部門,預警部門是該企業的風險防治的最高部門,并找出一個最終負責人。把生產里的風險置于有效的監測和控制下,使生產活動在有序均衡的遠離臨界態,保證煤礦業的安全生產。
4.7 安全風險應對系統
應急處理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損失,是預控中的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當日常的態預警的防控措施怒能阻止系統向超臨界態轉化,災害可能會變得無法避免,那么此時相關人員需立刻采用應急模式以防止事故造成更大損失。如果系統恢復到可控狀態,應急模式立即結束,切換至常態預警模式繼續執行日常預警活動。
在風險預警系統確定了預警程度的基礎上,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不同的預警程度提供出不同的應對措施。根據法律、案例推理等一系列的方法,結合領導層的決策、專家的理論以及現場的工作人員的分析,把處理相應預警程度的對策集中存入預警對策庫中。那么一旦預警系統發出了預警警報,預警對策庫就可以立馬給出相應的預警防控措施,并把這些信息上交給相關的預警管理部門以供參考。
結語
由于自然條件比較復雜,我國的煤礦存在大小并存、所有制形式不同懂得并存,造成管理難度大,加上從業人員素質略低,煤礦開采難度大,而目前的開采技術還不能安全的滿足深度開采的需求,煤礦形勢依舊嚴峻,煤炭業仍屬高危行業,加強對煤礦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盡力減少煤礦事故的發生,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而礦井安全風險評價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因其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所以要完美的完成這個研究并能將它運用于實際,需要我們不斷的完善。煤礦安全風險預警方法的運用應綜合煤礦安全風險預警體系進行運用,建立煤礦安全風險預警的一般程序與機制。本文提供了煤礦風險預警的一般程序,具體包括:風險信息收集、風險評價與風險預警。建立了煤礦安全風險預警系統。在煤礦安全風險預警程序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安全風險預警系統,包括了風險監測系統、風險信息識別系統、風險預警指標系統、風險的應對系統。[4]
參考文獻
[1]張志鎮,高峰,許愛斌等.沖擊地壓危險性的集對分析評價模型[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1,40(3):379-384.
[2]李凡修,梅平.多元聯系數模型在煤礦安全評價中的應用[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28(1):163-166.
關鍵詞:煤礦生產;安全評價;安全預警
0.引言
煤炭是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其消費比重長期維持在70%左右,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然而我國開采煤炭的地質條件和環境條件復雜,煤礦安全問題嚴峻,透水、瓦斯等自然災害在煤礦生產中經常發生,不經影響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對煤礦井下開采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極大風險,造成巨大的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煤礦生產安全狀況,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系數。
1.煤礦安全風險的特點
要建立完善安全風險評價與預警體系,首先要了解煤礦安全風險的特點。煤礦生產過程在地下進行,它受到煤礦固有特點的制約,也受到人和物的影響。因此,與一般的企業生產風險相比,煤礦安全風險有以下特點。
1.1復雜性
煤礦生產的工作面在地下,作業環境復雜多面,影響安全的因素較多。另外,煤礦生產的環境較為特殊,存在水災、瓦斯等不確定因素較多。工作環境昏暗潮濕、人員集中的特點也造成煤礦生產工作環境惡劣。煤礦采用系統性方式進行作業,各個生產環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個生產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對煤礦安全帶來致命的風險。
1.2動態變化性大
煤炭生產方式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生產方式會隨著煤層地質條件的變化而采用不同的開采方法。煤層地質條件的變化也會導致煤礦作業空間也一直處在移動和變化的狀態,例如煤炭生產中的采掘面推進和礦井延伸等等都是煤礦作業空間移動和變化的表現。煤礦作業空間的移動和變化導致煤礦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新的情況和問題,煤礦生產系統和采掘方法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使人員和機械設備出現不安全行為和處于不安全狀態。
1.3隨機性強
隨機性是指影響煤礦生產安全的因素不僅多,而且因素發生的時間和影響范圍的隨機性強,不受控制。隨機性強特點導致煤礦安全生產處于復雜的灰色關聯系統[1]。尤其是井下的自然災害,其隨機性更為明顯。例如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含量、瓦斯濃度、水量等等都具有很強的隨機性,這些不確定因素的隨機性難以用固定的公式和指標進行定量計算。
1.險關聯性高
影響進行煤礦生產的安全因素眾多,礦井下發生一種致災因素可能引發其它致災因素,或者并發多種致災因素后,多種致災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增加出現致災因素的幾率,或者致災因素發生后相互結合,導致災害的影響力擴大,造成更為嚴重的煤礦安全事故。例如煤礦中的瓦斯和粉塵這兩個致災因素容易相互影響,擴大災害的影響范圍。當礦井下的瓦斯達到一定濃度后,如果礦井內同時含有大量爆炸性粉塵,瓦斯爆炸后產生的破壞和危險系數會成指數提升。例如火災和瓦斯,火災會對導致瓦斯爆炸,而瓦斯爆炸會進一步增強火災形勢,火大火災的影響范圍[2]。
2.煤礦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
建立煤礦安全風險評價和預警機制的目的在于衡量安全狀況,以設立的預警指標作為標準,衡量安全狀況偏離預警線的程度。如偏離程度較多,預警系統則立即發出安全風險信號,提醒相關人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即確定重點風險評價區域后,使用風險預警系統發現潛在的安全風險,并警示和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種制度。它具備檢測、診斷以及預防的功能,化解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風險造成的損失??偟膩碚f,煤礦安全風險預警機制有以下建設內容。
2.1建立安全風險預警組織
要防范煤礦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必須建立識別、防范和管理風險的安全風險預警組織。安全風險預警組織的內容應包括行業性的安全風險防范組織和企業的安全風險防范組織。行業性的安全風險防范組織負責收集預警指標數據,并對收集的指標數據進行處理,向行業內的煤礦企業公開,為煤炭企業建立安全風險預警體系提供科學的防范信息作為參考。煤炭企業內部的安全風險防范組織主要收集和處理企業內部煤礦生產的風險信息,為企業的管理層制定安全風險費防范措施提供信息依據[3]。
2.2建立動態風險觸發器系統
動態風險觸發器是一個對未來時間內某種或某些風險因素狀況進行識別和判斷風險影響后果的辨識標識。它既能檢驗安全風險因素可能產生的后果,也能判斷安全風險因素未來的變化發展進趨態勢。將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關聯動態風險觸發器系統,可得到一個總體風險評價結果,為防范安全風險提供數據參考。安全風險動態觸發器可以用應用軟件的形式進行設計,只需要將已設定的預警指標輸入觸發系統中,就可以對風險進行預警,判斷風險的大小和未來發展態勢,為相關人員制定防范措施提供建議。
2.3建立數據和指標修正機制
安全風險預警的指標參數并非固定不變的,需要在時間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和完善。在實施運用安全風險預警系統的實踐中要不斷改善預警指標參數,才能提高預警系統的實際應用效果,發揮防范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行業預警組織要定期將相關指標和參數向上級報告,并定期進行行業預警。煤炭企業的預警組織則需要定期收集和更新指標參數、預警提示。
3.結語
除了建立安全風險預警體系外,還要晚上相關的配套制度,如基于安全風險預警機制上的考評制度,提高員工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是各項預警制度和措施能夠得到行之有效的落實,真正發揮預警系統的作用?!?/p>
參考文獻
[1]李新娟.煤礦安全風險管理體系與基本模式研究[J].煤礦安全,2009,(12).
關鍵詞:風險預控 煤礦 安全管理評價系統 建立
中圖分類號:X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29-01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總經濟水平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煤礦的開采。我國愈加的重視以及關注煤礦開采活動。引進新型的煤礦的開采技術可以有效的提升煤礦的開采量,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礦開采的總成本。其中進一步分析風險預控問題,并且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構建一個完善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做好相應的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的好壞會直接關系到煤礦運輸以及煤礦生產等階段的運行[1]。在上述的條件下進一步實現煤礦開采技術的創新以及管理科學性,同時會有效的降低煤礦開采的成本,創造最大的社會收益以及經濟效益。
1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結構認識
想要煤礦安全管理內容實現進一步全面化以及統一化,那么就需要把對煤礦安全管理所有涉及到的內容進行考察,并將此項考察工作列入煤礦安全管理評價體系。該次研究選用層次體系來完成整個評價系統結構的構建。煤礦安全管理評價體系,需要由以下五大板塊構成,板塊一是風險預控管理,板塊二是組織保障管理,板塊三是人員不安全行為管理,版塊四是管理要素管理,版塊五是輔助管理。每一個板塊下列均具備對應的28個系統,每一個板塊均由28個系統構成。每一個系統均具備一定的考察指標以及考察標準[1]。系統最底層考察指標能夠再按照具體煤礦安全管理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分別設置。例如可以考慮以下指標來設置風險管理;指標一是每一個公共場所,所有的危險源識別,風險監測,風險預控,評價危險源等。指標二是煤礦需具備一系列健全的財政風險管理機制。指標三是企業在制定任務以及相應的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將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風險納入考慮范圍。指標四是全部的工作程序均需要完成危險源評價,風險監測,風險預控以及危險源的識別等。指標五是每一類危險源監測方法,均需要實現科學化以及有效化。指標六是每一類危險源識別是實現進一步的科學化以及全面化。指標七是哪一類危險源產生風險預警程序是要實現系統化以及全面化。指標八是每一類危險源預防方法、控制方法以及預測方法需要實現進一步的科學化。指標九是存在緊急情況風險評估措施以及應對措施。指標十是任何一類風險源均具備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指標十一是具備危險任務風險評估。指標十二是具備意外情況風險評估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案等[2]。
2 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評價方法分析
首先是在整體評價煤礦本質安全中,管理機制跟系統具備的影響力度大小,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確定分析。在煤礦本質安全評價過程中,上述提到的五個管理板塊跟之下的二十八個分級系統均具備不一致的重要程度,所以。首要工作是對權重大小進行確定的評價。該次研究為了有效的確定板塊的權重大小以及系統的權重大小,使用了主觀跟客觀兩種方法,之后將主觀跟客觀兩種方法實現進一步的合成,最后構成最后的板塊評價權重以及系統評價權重。主觀方法則是適應專家判斷層次分析方法??陀^方法則是使用神經網絡分析方法,對我國之前的煤礦事故數據提取來分析,最后構成板塊系統權重。
其次是分析各個系統考核指標計分情況。整個煤礦本質安全評價系統實質上是一個五層評價結構構成的[3]。以下舉例列出四級的結構:煤礦本質安全管理體系評價為第一層,同時也是最頂層,在其下方具有以下五個板塊:第一個為風險管理評價板塊、組織保障評價板塊、第二個為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管理評價板塊、第三個是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評價板塊、第四個是輔助管理評價板塊。在二級板塊下方存在對應的三級系統,一個二級板塊下方存在二十八個系統。在三級系統下面需要將適用全部煤礦考核的四級指標詳細的列出來。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首要工作是煤礦需要嚴格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在煤礦具體考核內容中把四級指標詳細的列出,各個四級指標考核內容可以做以下定義,本評價系統的最底層也就是第五級的指標。進行考核的過程中,首要是打分底層的指標,在打分的還處在需要嚴格有效的按照煤礦的實際情況進行。把第五級指標進行有效的總結匯總,這樣就可以在相應的條件下得到四級指標得分。之后對一票否決指標的得分進行考慮,在相應的原則的指導下有效的聯系而得到三級系統得分情況,在得到三級系統得分時候,就使其跟對應的權系數有效的計算第二層次板塊的得分大小。有效的結合第二層次板塊的得分跟其對應權系數可以得到科學正確的煤礦本質安全總體評價結果[4]。第四層次板塊跟第五層次板塊指標使用如下原則進行打分:首先是五層各指標計分可以取0或者是取1。其次是如果實際情況中,煤礦不存在某四層指標,既沒有對應的展開五級指標,評價時該四級指標記滿分[5]。
3 結語
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并不單純指實現煤礦安全管理評價。其是嚴格按照現場安全檢查以及相應的定性定量評價得到的結果。掌握違反安全生產的行為,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同時還針對安全管理機構的設置提出相應的見解以及處理措施。同時還要對不滿足安全生產技術條件的工藝、設備、場所以及設施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及措施。如果存在容易引發事故的危險以及有害因素,就以風險預控工作為基礎,構建一個完善的安全管理評價系統,為安全技術以及安全管理提供相應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楊文培,趙斌.略論煤礦安全管理機制的構建[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8):102-103.
[2] 姜法義.淺議煤礦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7):441-442.
[3] 曹艷萍,梁劍峰.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煤礦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12,14(6):847-849.
關鍵詞 安全評價;煤礦通風;安全措施
中圖分類號 TD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12-0194-01
安全評價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工程系統安全制定防范措施以及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其主要措施是通過靈活運用安全系統的原理和方法,對系統和工程中潛在的有害因素和危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從而判斷出這其中發生各種事故和急性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為系統工程安全體系的制定和防范提供重要的科學的參考依據。在礦井作業中,煤礦瓦斯、煤塵和火宅等事故發生的隱患是主要的危險因素,而煤礦通風對于防治和防止煤礦瓦斯、煤塵和火災(自燃)起主要作用。所以,對煤礦通風的安全評價,判斷出煤礦通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通風環境的整改,對煤礦的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 煤礦通風安全評價
1.1 煤礦通風的資料評價
在煤礦安全生產作業中,二氧化碳等級鑒定、開采煤層的自燃發火性、煤礦瓦斯、開采煤層的煤層爆炸性鑒定結果,都是反映煤礦在該方面有無災害的基礎依據。根據《煤礦安全規程》(一下簡稱《規程》)第133條的規定,礦井必須確保以下工作的按時進行:每年要進行煤礦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鑒定,并經省級行業管理部門審批,上報到省級煤礦機構部門備案。鑒定內動包括煤礦瓦斯、二氧化碳相對涌出量和絕對涌出量。并且,《規程》還對煤層自燃發火性、煤塵爆炸性做了相關規定。
1.2 煤礦通風系統的評價
確保礦井下各個用風點的風速流動穩定是煤礦通風系統的基本出發點。我們要根據通風系統的特點,判斷出留設煤柱是否符合本礦通風系統的安全要求,礦井的風機、反風設施是否符合各方面要求,風門、風橋、風窗和密封等各種通風設施是否符合要求。
為了實現獨立通風和通風穩定,合理的采(盤)區通風系統是基本保障,尋找煤礦通風系統中存在的角聯部位,并通過分析和保障角聯井巷中通風設施,是保證其運轉穩定的重要措施。例如在高瓦斯或者在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采區,及容易自燃的煤層,我們必須設置專用回風巷。在低瓦斯開采煤層群,分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的采(盤)區也必須設置專用回風巷。我們知道,由于在回采工作面的通風系統有著上行和下行的通風區別,并且瓦斯氣體密度的比空氣密度小,那么上行風的流東就和瓦斯自然流動處于同一個位置,這樣就便于瓦斯氣體被上行風流帶走??傊?,煤礦下各個通風使用點的通風關鍵就在于總回風巷的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檢測。所以我們要通過煤礦一定時間內總回風巷的瓦斯測定記錄、二氧化碳濃度和瓦斯濃度的穩定來判斷通風系統中是否存在
問題。
1.3 煤礦測風的評價
煤礦測風是通風管理的一項日常工作,測風地點包括主要進風巷、回風巷,進、回風井,采掘用風點進、回風巷以及采(盤)區進、回風巷;還包括低風速區域中的掘進工作面,角聯巷道,回采工作面上隔角等;風門、風橋和密閉等漏風區。
1)紊流的控制。煤礦井的下風流狀態要求為紊流,因為紊流可以將礦井下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帶到風流中去,使之隨風飄走。所以我們通常要求,紊流狀態下風流風速必須大于《規程》中規定的最小風速,這樣才能在這一點上保證基本的安全。同時不能忽略的是,低風速區域也是礦井中瓦斯容易積淀的地方,這些地方是管理中的小節,也是重點。
2)漏風。漏風就像誤差一樣,是無法排除的必然現象,我們在工作中要通過對漏風的檢測,計算出礦井的內部漏風和外部漏風。
3)井巷的風流。如果井巷的風流風速過大,就出現煤塵和粉塵的飛揚現象,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求這部分的風速必須低于《規程》規定的最高風速,并通過計算來評價各個用風點的風量是否符合要求。
1.4 對通風管理系統的評價
對通風系統的管理體系,包括日常管理制度、反風演習制度、系統變更、技術資料等。我們在工作中要依據以上內容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了解影響礦井通風的因素,明確井下各用風點對礦井通風安全工作的保障地位。最終通過這個評價找出煤礦通風存在的不足之處,達到為不斷改善煤礦通風提供科學依據的作用。
2 確保通風安全的措施
1)各級管理和監察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煤礦生產這項安全生產工作,提高對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生產管理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完善和完備的礦井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做到機構健全,職責明確,確保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要提高安全硬件裝備水平,并提高檢測員的檢測水準;在煤礦工作人員方面,對其進行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的培訓是直接要求。
3)在工作中,要做到對礦井生產的變化及時進行通風系統的改造和維護,時刻確保礦井生產的安全。除此之外,各級監察部門的監察力度的保證也是不可忽視的。
3 結束語
“安全第一”是我們煤礦安全生產的第一理念,在煤礦生產中保證職工的人身安全才是最大的生產利益,。在這個理念的倡導下,煤礦生產的關鍵工作――安全通風是確保安全第一的重要前提。只有通過對煤礦通風系統的安全評價,才能從數據和實際情況中對安全通風有直接性要求。在達到這個要求的前提下,我們才能順利進行安全生產和增產。
參考文獻
本文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對煤礦通風系統進行安全預評價,根據預評價結果采取適宜的安全對策措施,以實現煤礦通風安全。
一、礦井通風系統安全預評價
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對通風系統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事故后果進行安全性分析評價。
1、預先危險性分析法
預先危險性分析是在進行某項工程活動(包括設計、施工、生產、維修等)之前,對項目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類別、分布)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①在系統設計審查階段,或在某項活動之前,大體識別系統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險。
②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
③預測危險出現可能對系統造成的影響。
④判定已識別的危險性等級,提出相應的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措施。
2、預先危險性分析程序和內容
①通過經驗判斷、技術診斷或其它方法調查確定危險源,對所需分析系統的生產目的、物料、裝置及設備、工藝過程、操作條件以及周圍環境等進行充分詳細的了解。
②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及同類行業生產中發生的事故(或災害)情況,對系統的影響、損壞程度,類比判斷所要分析的系統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查找能夠造成系統故障、物質損失和人員傷害的危險性,分析事故(或災害)的可能類型。
③對確定的危險源分類,制成預先危險性分析表。
④轉化條件,即研究危險因素轉變為危險狀態的觸發條件和危險狀態轉變為事故(或災害)的必要條件,并進一步尋求對策措施,檢驗對策措施的有效性。
⑤進行危險性分級,排列出重點和輕、重、緩、急次序,以便處理。
⑥制定事故(或災害)的預防性對策措施。
采用預先危險性分析進行煤礦通風系統安全性評價詳見下表。
根據煤礦的生產系統和生產工藝特點,辨識出本系統的主要危險源的位置及其危險有害因素和事故故障類型,通過上述評價分析,14項主要危險源中危險性等級為Ⅳ級的8項,危險性等級為Ⅲ級的有3項,危險性等級為Ⅱ級的有3項,說明通風系統是煤礦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
二、 礦井通風系統安全對策措施
根據上述對礦井通風系統預先危險性分析,預測危險出現可能對系統造成的影響,判定已識別的危險性等級,提出相應的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對策措施如下:
1、要有足夠的通風能力,保證有效通風
① 礦井應有足夠的通風能力,滿足各個用風地點的風量要求,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在設計時礦井需要風量計算應根據《規程》和《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94)的規定要求進行合理取值和設計,科學確定礦井通風井巷經濟斷面,控制礦井的通風費用。礦井主要通風機應選擇高效防爆節能型的礦用通風機,且按有關規范標準的要求安裝使用保養和性能檢測。
② 按規定進行通風網絡解算,預測風量分配和阻力分布,合理進行通風機的選型。設計的礦井通風等積孔小于1.0m2時,應考慮采取減阻措施。投產前必須進行一次通風阻力測定,以后每3年至少進行一次。
③ 經常檢查礦井供風量、漏風量大小及其漏風分布情況,使礦井的有效風量率和外部漏風率均控制在礦井通風質量標準規定的范圍內。
④ 在設計過程應充分考慮自然風壓的影響,并根據氣候條件的變化情況及時調節主要通風機工況,以保證主要通風機高效運行。同時,主要通風機應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5年進行一次通風機性能測試。
⑤ 生產布局合理,加強回風巷維護和通風構筑物保護措施,減少通風阻力,使通風系統處于最佳狀態。礦井初期與后期通風系統轉換應采取有效的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2、要有穩定的通風網絡結構,保證風流穩定
① 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應采用獨立通風。如果確因條件限制布置獨立通風有困難需串聯通風時,一定要按《規程》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執行,以保證風流質量和防止發生事故時災害煙流危及下風側工作面或絞車房等機電硐室。
② 在布置通風系統時要盡量避免和減少角聯風道,特別是采煤工作面不允許布置在角聯風道上,以保證風流的穩定。對存在角聯通風的巷道必須采取有效的風流穩定控制措施。
③ 礦井不應多水平同時開采。機電硐室應獨立通風,且風量符合要求。井下火藥庫應有單獨的進風道,回風必須直接引入礦井主要回風道或獨立回風,且保證有足夠的新鮮風流。
3、要有可靠的通風設施和裝備,保證正常通風時期有效控制風流并符合抗災救災能力的要求
① 根據礦井通風網絡的布置與結構,合理布置通風設施和通風構筑物,且盡量做到數量少位置正確和質量可靠。風門的結構應牢固耐用,質量符合有關要求,設置的位置應避開有漏風的區域(如采空區、封閉區、巷道圍巖破碎帶等)和車輛與人員頻繁通過的地點。實現有效控制風流、減少漏風和風流短路,保證通風的穩定性。
② 礦井要有完善的反風裝置。主要通風機的反風裝置和通風系統中的反風門等設施必須是完整無缺、動作靈活可靠,以保證發生事故時正確控制災變風流而有效控制災情。
③ 風硐必須按規定安裝防爆門。
4、建立完善的礦井通風管理制度和通風管理機構,并配足人員。嚴格執行井下動火安全技術措施的審批制度。局部通風機專人管理,制定專項措施,保證工作面的風量風速滿足要求;對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按規定進行監測。
5、加強職工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職工、工程技術人員的通風管理水平和技術素質,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使礦井通風更有效更安全。
關鍵詞:安全管理;安全風險;監控管理
引言
國家積極提倡煤礦安全工作,煤礦企業自身也要注重煤礦安全工作,并且切實地落實好安全工作。煤礦企業安全內部控制管理是一個過程,始終貫穿著煤礦的整個生產環節。本文對煤礦井下進行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研究,從而實現減少煤礦企業安全隱患,并形成一個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1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風險預控理論框架
煤礦安全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涉及煤礦內部安全環境、煤礦安全風險評估、煤礦安全風險控制、信息和溝通、監控管理等五個方面。1)煤礦內部安全環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內控環境,內控環境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有決定性的作用。內控環境主要涉及的是礦井自然地質、基礎建設和設備等的條件。2)煤礦安全風險評估。首先對煤礦內部安全環境進行認識和辨別,包括危險源的認識和辨別。在認識和辨別的基礎上,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劃分出危險的等級。3)煤礦安全風險控制。根據風險等級來制定安全隱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隱患清除。4)信息和溝通。對煤礦內部安全環境和安全風險評估以及安全風險控制等信息和數據進行采集。通過企業特有的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傳遞,方便企業內部員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職責,形成企業內更加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5)監控管理。使用監控管理系統,實現對煤礦危險源等信息采集、數據分析、信息及時傳遞等,實現各部門的信息溝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對該系統進行評估,最終實現該系統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
2危險源辨識
煤礦企業危險源辨別和認識過程不僅僅要考慮人、機、環、管幾個方面,還要考慮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等。除此以外,還要充分考慮危險源的潛在性。1)普通、常見危險源的辨識。煤礦企業選擇成立專項安全管理組,專員做為領導者負責組織企業內職工通過危險源辨識建議卡、會議談話、討論等多種形式,指導匯總分析普通、常見的危險源;指導職工正確填寫危險源辨識表以及正確填寫危險源評價表等。2)煤礦現場特殊工作區域危險源的辨識。煤礦企業區隊選擇一名經驗豐富的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危險源辨識工作。對煤礦工作過程中有可能遇到動靜態危險進行正確辨識,安全管理人員按照正確的方式對此進行詳細地記錄,例如工種、工序、崗位等。
3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體系
煤礦企業隱患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風險評價,煤礦企業對辨識出的危險源定量分析就是靜態風險評價。風險矩陣法是煤礦企業比較常用的靜態風險評價方法。此評價法可以確定會發生風險的可能性;確定風險可能帶來損失的范圍和風險帶來的損失程度。只有建立準確的采集煤礦危險源動態信息的煤礦危險源,動態風險評價才有效。動態風險評價方法和相應的評價對象密切相關,具體可以從人、機、環、管幾個方面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動態風險評價[1]。
4信息溝通交流———動態風險預警體系
構建動態的煤礦風險預警體系,首先要采集煤礦存在的危險源的動態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企業的固有傳遞方式傳遞到企業的相關管理部門,把危險源動態信息錄入專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最后動態風險預警系統將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比較之后,確定風險預警等級。例如可以使用紅、橙、黃、綠四級預警顏色對應[2]。
5煤礦安全監控管理體系
為使得煤礦各項制度和各項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例如診斷或者排除一些偶發、突發、重大的或未知規律的風險,還可以構建閉環式安全監控管理運行體系和閉環式監督激勵機制,主要是為了對煤礦進行有效安全監控管理[3]。監督激勵機制可以及時地發現和制止煤礦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崗位責任人失職的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構建一個薪酬分配制度,即團隊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的制度。通過構建這樣的分配制度,激發煤礦職工對安全風險內部控制的積極性。2)增強煤礦職工集體團隊意識,構建職工危險源價格體系。對危險源治理實現閉環式管理[4]。煤礦企業可以通過安全危險源價格體系來不斷激發職工對危險源排查治理的積極性。
6結語
通過構建危險源辨識體系、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體系、煤礦安全監控管理體系、風險預警體系對煤礦企業進行安全風險預控。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立和實施,要做好風險預控體系的相關工作,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安全風險預控認識的良好心態,以及務實的工作作風。只有把思想和實踐都結合運用并且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地完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實,最終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郎拉弟.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建設與應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閆海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楊春寧.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研究[J].中國煤炭,2015,41(7):120-123.
關鍵詞:安全管理;安全風險;監控管理
0引言
國家積極提倡煤礦安全工作,煤礦企業自身也要注重煤礦安全工作,并且切實地落實好安全工作。煤礦企業安全內部控制管理是一個過程,始終貫穿著煤礦的整個生產環節。本文對煤礦井下進行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研究,從而實現減少煤礦企業安全隱患,并形成一個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
1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風險預控理論框架
煤礦安全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涉及煤礦內部安全環境、煤礦安全風險評估、煤礦安全風險控制、信息和溝通、監控管理等五個方面。
1)煤礦內部安全環境。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內控環境,內控環境對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有決定性的作用。內控環境主要涉及的是礦井自然地質、基礎建設和設備等的條件。
2)煤礦安全風險評估。
首先對煤礦內部安全環境進行認識和辨別,包括危險源的認識和辨別。在認識和辨別的基礎上,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并且劃分出危險的等級。
3)煤礦安全風險控制。
根據風險等級來制定安全隱患控制措施,提前把安全隱患清除。
4)信息和溝通。
對煤礦內部安全環境和安全風險評估以及安全風險控制等信息和數據進行采集。通過企業特有的信息傳遞方式進行傳遞,方便企業內部員工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的職責,形成企業內更加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
5)監控管理。
使用監控管理系統,實現對煤礦危險源等信息采集、數據分析、信息及時傳遞等,實現各部門的信息溝通。使之更有效性地對該系統進行評估,最終實現該系統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
2危險源辨識
煤礦企業危險源辨別和認識過程不僅僅要考慮人、機、環、管幾個方面,還要考慮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等。除此以外,還要充分考慮危險源的潛在性。
1)普通、常見危險源的辨識。
煤礦企業選擇成立專項安全管理組,專員做為領導者負責組織企業內職工通過危險源辨識建議卡、會議談話、討論等多種形式,指導匯總分析普通、常見的危險源;指導職工正確填寫危險源辨識表以及正確填寫危險源評價表等。
2)煤礦現場特殊工作區域危險源的辨識。
煤礦企業區隊選擇一名經驗豐富的安全管理人員負責危險源辨識工作。對煤礦工作過程中有可能遇到動靜態危險進行正確辨識,安全管理人員按照正確的方式對此進行詳細地記錄,例如工種、工序、崗位等。
3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體系
煤礦企業隱患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風險評價,煤礦企業對辨識出的危險源定量分析就是靜態風險評價。風險矩陣法是煤礦企業比較常用的靜態風險評價方法。此評價法可以確定會發生風險的可能性;確定風險可能帶來損失的范圍和風險帶來的損失程度。只有建立準確的采集煤礦危險源動態信息的煤礦危險源,動態風險評價才有效。動態風險評價方法和相應的評價對象密切相關,具體可以從人、機、環、管幾個方面根據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動態風險評價[1]。
4信息溝通交流———動態風險預警體系
構建動態的煤礦風險預警體系,首先要采集煤礦存在的危險源的動態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企業的固有傳遞方式傳遞到企業的相關管理部門,把危險源動態信息錄入專業的管理信息系統,最后動態風險預警系統將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通過比較之后,確定風險預警等級。例如可以使用紅、橙、黃、綠四級預警顏色對應[2]。
5煤礦安全監控管理體系
為使得煤礦各項制度和各項措施都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例如診斷或者排除一些偶發、突發、重大的或未知規律的風險,還可以構建閉環式安全監控管理運行體系和閉環式監督激勵機制,主要是為了對煤礦進行有效安全監控管理[3]。監督激勵機制可以及時地發現和制止煤礦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崗位責任人失職的情況,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構建一個薪酬分配制度,即團隊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的制度。通過構建這樣的分配制度,激發煤礦職工對安全風險內部控制的積極性。
2)增強煤礦職工集體團隊意識,構建職工危險源價格體系。對危險源治理實現閉環式管理[4]。煤礦企業可以通過安全危險源價格體系來不斷激發職工對危險源排查治理的積極性。
6結語
通過構建危險源辨識體系、煤礦危險源風險評估體系、煤礦安全監控管理體系、風險預警體系對煤礦企業進行安全風險預控。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建立和實施,要做好風險預控體系的相關工作,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安全風險預控認識的良好心態,以及務實的工作作風。只有把思想和實踐都結合運用并且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地完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方法和措施。才能使安全風險預控體系各要素得到真正地落實,最終使得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郎拉弟.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建設與應用[J].四川水泥,2015(1):60+84.
[2]閆海龍.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建設[J].山西煤炭,2015,35(2):67-69+81.
[3]楊春寧.基于內控管理的煤礦安全風險預控體系研究[J].中國煤炭,2015,41(7):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