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醫學范文

      時間:2023-02-01 05:43:33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醫學

      第1篇

      文藝醫學是發揮文學藝術的作用來防治疾病,透過文藝讓人們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矯正不良行為,培養健康的性格和習慣,樂觀向上,配合藥物、手術治療使患者的心理狀態重新恢復,從而治愈疾病,恢復健康。文藝醫學具有三大作用。

      一是心理調節作用:人的精神狀態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免疫應答調節作用。緊張、焦慮、憤怒可使人體中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而抑制免疫功能。情緒舒暢,則能使體內的免疫球蛋白A、血清素和多種酶的生物活性水平增高,改善機體的生化代謝和神經調節功能。文藝醫學能對人的心理進行調節,化緊張、憤怒為輕松、愉快,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是類氣功作用:藝術門類的書法、繪畫、集藏、工藝美術等活動,除宣泄情感外,持之以恒有類似氣功的作用。因為只有摒棄雜念,才能進入臨摹創作佳境。一件好作品的誕生使人心曠神怡。因此,文藝醫學對慢性心身疾病有類似氣功樣治療作用。

      第2篇

          內丹醫學是道教醫學的組成部分,是由內丹術的醫學應用而形成的一門獨特的傳統醫學門類。《中國大百科全書》對內丹、道教醫學與中醫學的關系做了精到的闡述,認為道教醫學“它包括服食、外丹、內丹導引、以及帶有巫醫色彩的仙丹靈藥和符咒等,與中國的中醫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醫學和藥物學的精華為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北疚膹膬鹊めt學與中醫學關系的角度,具體探討二者的聯系和區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中醫學對內丹醫學有重要的影響

      內丹醫學與中醫學既然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中醫學對內丹醫學的形成和發展,無論從起源上還是發展過程中,也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方法上,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中醫學是內丹醫學之源。在遠古巫醫中,就有內丹思想萌芽,巫醫的“移精變氣”說就是典型的代表?!饵S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篇》說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薄耙凭儦狻?,就是在萬物有靈觀念支配下,巫醫用祝咒禱禳的手段來控制精氣神靈,得以驅邪治病?!耙凭儦狻闭f的特點,就是將“氣”與“神”聯系起來,作為決定人體生老病死、夭壽強弱的關鍵因素,正如《莊子》所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币虼?,“移精變氣”說的巫醫思維方式和巫術,是內丹醫學重視精、氣、神思想的起源。

      2.內丹醫學的許多名詞概念、修煉方法也來自中醫學。例如,《黃帝內經》就對內丹醫學有直接影響?!饵S帝內經》大約成書于西周以后、秦漢以前,是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醫學著作,該書以樸素唯物論和自發辯證法思想為指導,對治病和養生做了系統全面的理論闡述,一直被后世奉為圭臬。其《素問》之《上古天真論》、《四季調神大論》、《陰陽應象大論》、《靈蘭秘典論》等篇,論述了飲食起居、調攝精神之道,尤其是揭示了不同時間、方位的養氣調神與人體器官的關系,成為后世內丹醫學具體修煉方法的重要理論來源。其《靈樞》之《經脈》、《本神》等篇,建立了經絡學說,將人體經絡系統結構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絡脈、孫絡等,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和臟腑器官聯系的紐帶,用意念或呼吸推動氣血運行,使之通暢條達,可以達到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的健康。這一經絡與內丹關系 的理論,是后世內丹醫學的重要根基。明代的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也著有《奇經八脈考》,“以備學仙醫者筌蹄之用”,認為“醫不知此,罔操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奇經八脈總說》他對奇經八脈的論述,可說是內丹醫學經絡學說的最好概括和總結。再如,“丹田”的思想也是醫家提得較早,“丹田”一詞最早數見于漢代,而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丹田有熱”,已開始從內丹的意義上使用“丹田”概念。

      3.許多中醫學家本身又是內丹醫學家或用內丹醫學治病,為內丹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如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華佗,采用導引吐納的醫術,華佗還編有《五禽戲》,為導引術經典。晉葛洪綜醫學家與金丹道教的創始人于一身。孫思邈既是醫學家,又是道教學者,他除著有《備急千金藥方》外,還有《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煉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都有內丹醫學的內容。宋元四大醫家以及明代的李時珍、張介賓、清代的傅山等著名醫學家,都研究過內丹醫學并對內丹醫學作出過貢獻。

      二、內丹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

      內丹醫學屬中醫模式的一個子系統,并占有核心的地位。內丹醫學與中醫學的聯系是中國古代道醫一體的典型反映。道教與醫學的緊密關系,不僅表現為二者的起源同出于巫,以及道教外丹術即是中醫丹藥學,而且更為典型的是,道教的內丹醫學是中醫學的主要內容。王慶余、曠文楠著《道醫窺秘》概述了道與醫的總體聯系,認為:“所謂醫道一體,是指醫學與道教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經有過的極為密切的緊密聯系,這種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出現許多著名的道家兼醫家,他們既是高道,亦是名醫,集醫道于一身;二是道家與醫學在醫學理論發展中互相滲透,對古代中醫重要理論的建樹起了較大的作用。上述二者總的結果是:道教與醫家的共生一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庇腥松踔琳J為“道家醫學是中醫學的根本”,這種分析對于說明內丹醫學與中醫學的關系,也是正確的。

      1.內丹醫學是中醫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內丹術的前身即行氣、導引、吐納、房中等術, 一開始就是作為巫醫的治療方法。如《太平御覽》引《世本》所記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所謂鴻術,就是行氣、導引、吐納的方法??梢娫诘蹐驎r代,這些方法就是醫學的主要方法了。再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書,其中就有《導引圖》及《卻谷食氣篇》等。在內丹術的形成期和發展期,內丹醫學也一直是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上面所列舉的那些道醫合一的人物,如葛洪、孫思邈、陶弘景、崔希范等,以及對內丹醫學有所研究和貢獻的醫學家如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他們的醫學都包含有內丹術。也就是說,內丹術與中醫學是互為源流、互為內容的,作為中醫學內容的內丹術就是內丹醫學。

      2.內丹醫學對中醫學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例如,中醫學對人體經絡的認識,雖然有《黃帝內經》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絡脈、孫絡的系統,并對內丹醫學的影響極大,但內丹醫學對任、督二脈的重視,以及對人體許多穴位的認識,是中醫學所沒有的,這是通過內丹的內煉所感覺出體內氣機運行路線而發現的。這些創新,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中醫學對經絡的科學認識。再如,中醫學對命門的認識,就得益于內丹醫學的“丹田”理論。明代著名醫學家張介賓就是運用內丹醫學對丹田的認識來探索命門,充實和發展了中醫命門學說。他質疑《難經》“右腎為命門”的說法,認為命門“居于兩腎之中,即人身之太極”(《真陰論》〉,為“水火之府”、“陰陽之宅《三焦包絡命門辨》〉,實際講的就是丹田。清代名醫徐大椿也是按照內丹的丹田論來研究命門,他說:“所謂元氣者,何所寄耶,五臟有五臟之真精,此元氣之分體者也,而根本所在,即道經所謂丹,《難經》所謂命門,《內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陰陽闔辟存乎此,呼吸出人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未絕,則生氣一線未亡,皆賴此也?!夺t學源流論》)中醫學中還有許多養生和醫病的具體方法,都是來自內丹醫學的貢獻。

      3.內丹醫學最能體現中醫學的特點。首先,中醫強調治病應治“未病”,《內經》首先闡發的是治“未病”的理論,《素問·四氣調神論》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八正神明論》也說:“上工救其萌芽”。煉內丹,就是保健預防、增強體質的方法,完全符合中醫治“未病”的醫則。其次,中醫主張治本,而內丹醫學從身體內部煉丹,不從外部取藥,最典型地表現了中醫治本的特點?!秲冉洝诽岢觥爸尾”厍笃浔尽?《素問·標本病傳論》說:“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它病?!敝嗅t還主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本就是人體自身的機能,煉內丹就是依靠身體自身的機能發揮作用,治病強身。再次,中醫最突出的基本觀念和方法是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和外界自然環境有密切的聯系,因而要采用稱為“八綱”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種辯證方法,扶正祛邪。內丹醫學以先天氣和后天氣、內氣和外氣來調整人與外界環境的關系,以內丹的周流運行來調動人體的整體功能,以丹藥的溫養吸散來克服病灶,以內氣的消散發放來轉移、化解病氣以扶正祛邪,完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的方法特色。最后,中醫認為經絡互通、臟腑相連,注重俞穴的主治性能,而內丹醫學也是以內丹在人體經絡中流通,遇氣穴而溫養,與中醫經絡俞穴學說相一致。

      三、內丹醫學與中醫學之不同

      第3篇

      2011年12月,調查組對廣東某高等醫學院校2010級臨床本科學生,采取隨機抽樣法抽取300人,對其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96份。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分析

      2.1臨床醫學生畢業打算和就業意向

      2.1.1臨床本科畢業后的打算

      被調查者在“本科畢業后你的打算”問題上,選擇“考研或出國”、“考公務員”、“去城市工作”、“到基層工作”、“其他選擇”的分別占28.4%、8.1%、40.5%、10.1%、12.8%,去城市工作占最大比例,其次是出國或考研。

      2.1.2臨床本科畢業后的就業單位選擇

      在被調查“如果當醫生,你愿意在什么單位工作”時,大部分學生選擇城市單位,城市各級醫療機構中,按醫療機構的級別分類,級別越高的所占的比例也越高,愿意到鄉鎮衛生院的僅僅占被調查者的1.4%,到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比例也只有12.2%。

      2.1.3臨床本科畢業后的期望收入

      對畢業后的每月期望收入,46.6%的人期望達到5000元以上;24.3%的人期望達到4001~5000元的收入;20.3%的人期望達到3001~4000元;僅有8.8%的人期望工資為2001~3000元;1001~2000元收入沒有一人選擇。

      2.2臨床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知

      被調查者中高達27%的醫學生不知道“全科醫生”,可見醫學生對全科醫學及全科醫生的認知情況不高。在問及“你認為臨床醫學本科專業應該開始《全科醫學概論》課程嗎”時,有87.8%的被調查者選擇“應該”,有12.2%的被調查者認為“不需要”,可見絕大部分臨床醫學生還是希望獲得全科醫學相關的信息和知識。

      2.3臨床醫學生對成為全科醫生的接受性

      針對“如果有需要你愿意畢業后通過轉崗培訓或者接受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成為全科醫生嗎”問題,被調查者中75.7%的人表示愿意,24.3%的人不愿意。調查愿意做全科醫生的原因時,64.2%的人認為全科醫生將來發展空間大,26.6%的人認為是對全科醫學的興趣,6.4%的人認為由于大醫院醫患關系緊張,只有2.8%選擇喜歡在基層工作作為原因。對不愿意做全科醫生的原因進行調查時,“發展前景不好”、“得不到社會認可”、“不愿意在基層工作”、“收入低”分別占34.5%、32.7%、19.2%、14.5%。與臨床醫學生對全科醫學認知不足不同的是,臨床醫學生對全科醫生的接受性較好,相當高比例的臨床醫學生對成為全科醫生并不存在抵觸,愿意成為全科醫生的醫學生中認為發展空間大的比例較高,不愿意成為全科醫生的原因主要擔心全科醫生發展前景不好和得不到社會認可,其次是收入因素。

      3討論

      3.1轉變醫學生的就業觀點

      調查結果顯示臨床醫學生到基層工作的意愿較低,畢業打算到城市工作以及出國或考研這樣的傳統所占比例相對高,對于具體工作單位的選擇可以看出,臨床醫學生更向往城市級別較高的醫療機構。此次調查結果與趙露、任成所作的研究結果“臨床醫學生對到城市大中型醫療機構工作選擇高達84.9%,而對鄉鎮醫療機構的選擇僅有1.6%”非常接近[1]。學生的就業觀點并沒有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政策以及社會需求而發生轉變,作為非一流醫學院校的學生,就業觀點與一流醫學院校學生的就業選擇沒有差別,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必將有部分學生會在就業過程中受挫。因此,醫學院校需要對學生開展入校專業教育和衛生政策宣教,同時對高年級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專業教育、衛生政策宣傳和就業指導一定要緊密聯系我國衛生改革現狀和社會的衛生人才需求實際。很多學校都有開展專業教育和就業指導,但是針對性不強,而且教學內容沒有隨醫改政策而做出調整,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對學生的指導性不強。這需要學校重視這項工作,就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社會需求的分析[2],指導學生了解醫療衛生就業市場的形勢需求[3],選擇專業人員適時調整完善相關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并優化課程設置[4],通過這些教育活動改變學生的傳統就業觀適應社會需求。

      3.2積極宣傳醫改政策和全科醫學制度

      臨床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知度不高,與筆者的另一份調查結果“27.7%的臨床醫學生不知道我國近幾年有進行醫療衛生改革”吻合,說明醫學生關注專業課程學習,對衛生政策和衛生改革了解甚少。但臨床醫學生對全科醫生的接受性較好,并不抵觸成為全科醫生。醫學院校通過對醫學生普遍開設《全科醫學概論》課程,以普及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識,提高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知度,也同樣起到引導學習興趣和正確就業知識的作用。與此同時借助《全科醫學概論》課程對我國新醫改政策導向和全科醫學制度開展宣傳。比如學習全科醫學時,有必要首先向其介紹全科醫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重要學科地位與作用,密切結合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政策和工作實際,要讓學生首先對全科醫學有一個較高的認知水平[5]。同時,學校多提供與宏觀衛生政策相關的選修課程,比如《衛生經濟學》《衛生事業管理》《社會醫學》等,鼓勵醫學生多選修相關課程,以擴充醫學生的視野和增強對國家衛生政策的了解,使本科階段的醫學專業學習與社會衛生人才需求和就業掛鉤。

      第4篇

      【關鍵詞】 循證醫學 中醫學 證據

      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的臨床思維模式或理念,是1972年由英國內科醫生、流行病學家Archie Cochrane創立。經過幾十年發展,循證醫學的理論體系、技術體系逐漸形成,其實踐應用更是隨著國際Cochrane協作網的建設和微機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而不斷完善、并在臨床醫學領域迅速發展,成為當前國際臨床醫學的熱點之一。

      1 循證醫學的定義及特征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指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有意識地、明確地、審慎地利用當前的最佳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制定出具體的治療方案。其核心思想是醫務人員應該認真、明智、深思熟慮地運用在臨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學研究信息來診治病人。同時EBM要求醫生把個人臨床經驗與最新臨床試驗研究成果相結合,用于指導臨床實踐[1]。循證醫學與以往的經驗醫學模式相比,在評價結果的指標、證據的來源、研究方法以及樣本量有不同的要求。它更強調利用發表的文獻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對證據進行嚴格分級,對醫學文獻評價分級的實踐指南提供指導,并充分考慮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決具體臨床問題。EBM越來越重視解決臨床問題的特殊方法,那就是要認真、明確和明智地應用現有的最好證據,同時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愿望,對病人作出醫療決策,其內容包括三個基本要素:(1)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2)醫師自己的工作能力;(3)病人的意愿和選擇。如果脫離了 “三要素” ,那就不是循證醫學,而是經驗醫學。證據是循證醫學的基石,遵循證據是循證醫學的本質所在。循證醫學中的證據主要指臨床人體研究的證據,包括病因、診斷、預防、治療、康復和預后等方面的研究。

      2 循證醫學實踐

      2.1 循證醫學實踐的類別 循證醫學實踐可分為兩種類型,即循證醫學最佳證據的提供和最佳證據的應用。證據提供者參與制造、收集與評價文獻,提供最佳證據,主要是由一批頗具學術造詣的臨床流行病學家,各專業的臨床學家,臨床統計學家,衛生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醫學科學信息工作者,共同協作,根據臨床實踐中的問題,通過大規模、長期、雙盲、隨機對照等實踐行為產生大量的數據和結果,對文獻進行收集、分析、評價及綜合最佳研究成果,為臨床醫生提供證據[2]。證據使用者是從事于臨床醫學的醫務人員、醫療管理和衛生決策的決策者。

      2.2 循證醫學實踐過程 循證醫學的主要實踐過程主要為五個基本實踐步驟:(1)針對具體病人提出臨床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2)高效率尋求解決問題的科學依據;(3)嚴格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4)依據研究結果,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醫療決策;(5)對臨床實踐后的效果進行評估。

      3 循證醫學證據來源

      3.1 目前有大量可供醫學信息資源可供查詢,循證醫學信息資源按其資源類型可分為原始資源和整合資源。原始資源是進行醫學循證不可或缺的基本資源、主要通過檢索醫學文獻數據庫而得到。如:MEDLINE(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開發的一個大型書目型數據庫)、EMBASE EMBASE(國際著名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編輯出版的大型生物醫學及藥學文獻書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中國醫院知識倉庫(CHKD)、循證醫學數據庫、CochraneLibrary(Cochrane協作網創建的獲取循證醫學資源的重要的數據庫)。

      3.2 循證醫學期刊 刊載以循證醫學方法進行二次研究文獻為主的雜志有:美國《循證醫學雜志》、美國《內科醫師學會雜志俱樂部》、英國《循證護理雜志》、《中國循證醫學》和《循證醫學》等。

      4 我國循證醫學發展的現狀

      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中國Cochrane中心),自1996年開始籌建,1999年正式批準注冊成為國際Cochrane協作網的第十五個中心。1999年中國中心主任被選為世界Cochrane協作網指導委員會成員。目前,國內臨床醫學模式仍停留在傳統的經驗醫學模式,多數醫療單位的臨床研究仍停留在敘述性臨床病例總結的水平,臨床研究方法十分混亂,方法學比較落后,研究水平很難跟基礎研究相比。EBM在我國臨床診治實踐、撰寫論文、開展臨床科研等方面的應用還非常薄弱。但就目前國內的總體現狀來看,EBM還是一個新領域,特別是在如何提供證據、產生證據方面,所開展的臨床科研工作遠不能滿足EBM方法學的要求。

      5 存在的問題

      5.1 循證醫學研究結論與客觀實際存在差距 醫學研究同其它科學研究一樣,都是為了揭示客觀世界的秘密。盡管循證醫學比經驗醫學有更大的樣本,用隨機對照分組的辦法以及統計分析數據的手段,使研究樣本的意義最詳盡地反映出來。但是,不管樣本多大,方法如何科學,與研究對象所代表的實際情況,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第一是由于原始性研究存在各種缺陷,以及發表文章的偏倚和研究者的偏倚,再加上課題本身常常存在設計上的缺陷,所以目前循證醫學所提供的 “證據”,都有一定的偏倚。第二所謂的 “證據” 并非不可改變,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更多文獻的發表,可能有很大的變化。

      5.2 功利因素對循證醫學的干擾 由于循證醫學研究要求的大樣本、雙盲、對照的研究方式,使研究的規模相當龐大,耗資巨大。由于每開發一個新藥制藥公司均要投入巨資,一旦失敗經濟損失常常高達數億美元。制藥公司受巨大的利益驅動,導致不少陰性結果被刻意隱瞞,難以為世人所知,故其所得結論的真實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功利的干擾必然在課題設計、實施和對結論的解釋等許多方面表現出來[3]。由于功利的干擾使得研究結論不能展示全貌。

      5.3 中醫藥運用循證醫學的困擾 傳統的臨床評價多依賴中醫專家和醫師在臨證實踐過程中對個案病例或系列病例的經驗總結,缺乏嚴格設計的前瞻性試驗研究,其明顯的不足在于偏倚難以控制,結果經不起重復。中醫藥臨床試驗20余年來呈不斷增長趨勢。但這些年的臨床研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4]。這些問題包括:研究設計與報告的質量不高,隨機方法應用不當,沒有足夠的樣本量,觀察指標不明確,易于發生偏倚,所以無論是證候或是療效判斷指標都難以達到規范化和量化;報告的療效可重復性低且療效指標多為臨床癥狀等 “軟” 指標,缺乏長期隨訪所獲得的終點 “硬” 指標(如病死率、致殘率等)。這些問題均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其試驗的科學價值很難得到國際認可。導致中醫藥隨機對照試驗文章在設計、實施和報告中均存在一些問題諸如隨機分組方法的描述、盲法的使用、依從性及療效定義等方面。

      循證醫學仍不成熟,還面臨如何與臨床實踐融為一體的巨大挑戰。全世界的研究者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來摸索如何運用高質量原始研究生產相應證據,而這將是一項艱辛的工作。在研究產生相應證據的基礎上制定循證指南并且在確保臨床決策符合患者價值觀和喜好確保循證實踐的實施將是未來循證醫學的發展方向。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原理用于衛生政策領域并且持續增長也將是循證醫學發展的另一個趨勢。

      參考文獻

      [1] HaynesB,HainesA.Barrier,sandbridge stoevidence based diracal practice[J].BMJ,1998,317(3153):273,276.

      [2] 藍群.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J].中國臨床康復,2003,7(3): 370371.

      第5篇

      英軍心理衛生服務體系簡介

      以“分子創傷學”理論正確認識糖尿病足創面處理與組織修復

      一種新型自體NK細胞擴增培養方法的建立和初步臨床應用

      超聲對不同腫瘤細胞抑制作用的實驗研究

      房顫超聲消融術同期行冠脈搭橋、瓣膜手術

      老年人活動性義齒所致食管異物的診治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85例圍術期護理

      出院通知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手術導航中的三維注冊方法

      飛行疲勞評價方法與緩解措施的研究進展

      飛行人員泌尿系統結石臨床研究進展

      代謝綜合征影響因素與中醫體質學研究進展

      糖尿病前期中西醫研究概況

      航空醫療救援的概念及特點探討

      軍隊醫院衛生戰備醫療裝備的平時管理

      軍事飛行人員航空醫學訓練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日本災害醫學救援體系建設及啟示

      做好飛行人員健康鑒定工作的幾點體會

      空降兵部隊進駐高原伴隨衛勤保障的思考

      小腸淋巴管擴張癥一例及其文獻復習

      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肝癌切除術后復發患者行肝移植后移植肝再發肝癌的治療對策——一例長期存活病例報道并相關文獻復習

      兒童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與心肌酶譜的相關分析

      飛行員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例分析及護理對策

      經顱多普勒轉頸試驗對椎動脈血流的影響

      四例特殊類型川崎病臨床特點分析并文獻復習

      住院費用審核室工作量規律分析

      改良式子宮B-Lynch縫合在剖宮產術中發生產后出血中的應用

      飛行人員鼻腔術后不適的觀察與護理研究

      糖尿病足的診斷治療及研究進展

      微波輻射對男性生殖功能影響的研究現狀

      運動、飛行與心血管內分泌因子

      第六屆全國糖尿病足規范化治療高級研修班紀要

      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導

      腫瘤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及對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預防性護理

      靜脈輸液一次排氣成功方法的研究

      酒精調云南白藥濕敷治療會陰側切傷口的療效觀察

      普通病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

      遺傳性胃腸道腫瘤——值得關注的疾病

      撰寫英文摘要的要求

      新型敷料Kerraboot治療靴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的臨床觀察(附14例報告)

      生物共振技術對2282例變態反應性疾病變應原檢測研究

      兩例表現為急腹癥的腹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早期診斷

      播散性環狀肉芽腫一例

      170例Ⅰ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分析

      飛行人員鼻咽側位形態學特征及頸胸腰圍的流行病學調查

      產ESBLs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檢測及耐藥性分析

      25例雙重血漿分離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護理

      代謝綜合征的哲學思考

      干細胞移植治療POEMS綜合征的護理

      81歲高齡胰十二指腸切除經驗體會

      誠信是醫院發展之本

      氨酚咖匹林片復方氨酚那敏顆粒致過敏性紫癜

      一例典型布氏桿菌病病人的護理

      主動脈球囊反搏圍術期的監護與護理

      本刊對來稿中統計學處理的有關要求

      第6篇

      英文名稱:Foreign Medical Sciences(Geriatrics)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3-2665

      國內刊號:22-1118/R

      郵發代號:12-2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7篇

      英文名稱: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Medgeography)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8883

      國內刊號:61-1102/R

      郵發代號:52-2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