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課外閱讀好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1 10:10:45

      序論:在您撰寫課外閱讀好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外閱讀好方法

      第1篇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呢?

      一、激發濃厚的閱讀興趣是關鍵

      1、積極創設情境,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教師需在認真研討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固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1)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我在上《感受親情》活動課時,用老人的口吻,讀了一段老人對兒子說的話,讀完后全班學生都流下了眼淚,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2)借助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在教授《化石吟》時,先是播放了有關圖片并加以簡單的描述,學生對其有了感性認識,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2、課堂拓展延伸,誘發學生閱讀興趣。

      這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比較多的一種形式。上課時,老師有意識地進行拓展,掉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比如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時,里面對魯達的描寫獨特而細致,人物性格鮮明、生動,于是我就引導學生知道《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一百零八將,關羽、劉備、曹操等,也是個個性情各異,人人描寫傳神。學生的讀書欲望被誘發而出,自然在課外時間去讀有關名著。

      3、開展閱讀活動,促發閱讀興趣。

      開展讀書活動,營造讀書氛圍是很有必要的。如:?(1)開展讀書會,開學初,教師明確讀書計劃?,并定期交流。(2)開展朗讀比賽,教師可以經常古詩詞朗讀比賽,由學生自主組織,相互指導,教師監督,這樣一來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競爭氛圍中,自然形成了閱讀興趣。(3)展評摘抄讀書筆記,教師定期進行檢查,對優秀的讀書筆記在班級展覽、獎評。(4)舉辦讀書節,組織讀書競賽,激發讀書熱情。(5)培養讀書骨干,以點帶面促進讀書活動的開展。

      二、加強正確的方法指導是保障

      1、課內向課處延伸。

      課堂教學從當前來講,還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其關鍵在于教者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給學生方法。在這方面,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重講練結合,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教師的講應是精講,是為教給學生帶有規律性的知識而講;學生的練是為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而練,是用以培養閱讀能力的。因此,教師在講讀課文時,要注意給學生的自讀(或課外閱讀)做示范,教給方法,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一般情況下,朗讀課文、識別字詞、句子分析、結構特點等,可以由學生自己動手做,由于自學能力主要是從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等方面綜合表現出來。因此,在講練內容上,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著力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而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課堂提問實現的。當然,教師的提問也應適度,要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教師自身設計問題,做到突出教學重點,能啟發學生思考,努力讓學生掌握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實現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提高閱讀的效率。

      教會學生閱讀,主要可從精讀和泛讀入手。精讀就是仔仔細細的研讀,反反復復的揣摩、品味。它是學生學習從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規則和方法的活動,教師指導學生精讀可從幾方面著手:⑴咬文嚼字,對文中碰到的一些字詞仔細研究、推敲、辨析,通過教師的訓練,讓學生“習慣成自然”。⑵品味重點語句,如主旨句、警句、含蓄句、呼應句、象征句、過渡句、修辭句等,體會句子的語意,從而培養敏銳語感。⑶研究體裁、結構。⑷討論文法、作法。⑸做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是治學科研的基本功,它形式多樣,需要根據閱讀的目的要求,個人的知識能力和習慣自行選擇。

      而泛讀的特點是廣泛涉獵,博覽群書,泛讀的目的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語言,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啟發智慧,發展思維,獲取知識信息。泛讀的方法主要可采用:⑴掃視法,對文字用眼睛和思想一下子把握住,然后離開文字,記住文字并進行思考體會。⑵跳讀法,即不按文字順序閱讀,主要捕捉自己需要的和有關興趣的內容。

      第2篇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續和鞏固,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內課文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有經驗的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還統一安排,有機結合學生課外的閱讀活動,使課內外閱讀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

      一、掌握課外閱讀的原則,科學對待課外閱讀

      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自愿參加的活動。學生可以根據本人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閱讀內容。它完全不受語文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制約,上下五千年,中外古今未,均可涉獵,有集體的、小組的、個人的各種形式。

      (一)興趣――課外閱讀的前提

      興趣是有選擇地、愉快地探求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一種意識傾向。興趣能使大腦皮層經常處于興奮狀態,有效地掌握客觀事物。在學習上,興趣就叫求知欲,是學習最重要的一種動力。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贝蠼逃铱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發憤忘食,樂而忘憂?!庇纱丝梢?,興趣是探索知識的“激發劑”。作為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課外閱讀時,應該有意識地去調動學生的興趣。

      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必須首先使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明確的目的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教師在組織課外閱讀時,必須首先曉之以理,使學生明確目的與方向。其次,要開展一定的閱讀活動?;顒釉蕉鄻?,隨之產生的興趣就越濃厚。如果在活動中取得了成功,心情上感到愉快,心理上產生滿足,就更能激發出強烈的興趣。

      (二)自主――課外閱讀的基礎

      所謂自主性,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整個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堅持自主性原則,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尤應如此。因為整個活動的效果要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學生不通過自己的自覺努力,是無法增長知識和能力的。所以,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外閱讀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才能真正實現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目的。

      當然,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師的“導”,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去閱讀。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只不過是課外閱讀的組織者、指導者而已,像打籃球一樣,教師僅是“場外指導”,而學生是登場打球的主角。開展課外閱讀,必須讓學生自己動口、動腦、動心、動手。

      (三)靈活――課外閱讀的關鍵

      課外閱讀不受課堂的限制,不受其它約束,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增進學生的語文素質,因此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教師可以根據這一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開展各種內容、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通過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語文生活,扎扎實實地實現課外閱讀的目的。

      二、探索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

      呂淑湘先生指出:“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適當指導。例如什么書值得看,什么書不值得看,這本書有什么長處,那本書有什么缺點,等等。多少指導一下,學生得到的幫助就很大?!闭n外閱讀指導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從這里,我們也可以學到一些指導的方法。

      (一)指導好閱讀的方法

      要提高閱讀質量,收到好的閱讀效果,指導好閱讀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偟膩碚f,要教育學生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學會質疑、鑒別、吸收等。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泛讀,可以擴大知識面,開闊眼界。魯迅先生就曾多次談到泛讀問題,無非是要求讀書人要了解知識大廈的全貌,具備廣博的知識基礎。但泛讀決不能蜻蜓點水,馬馬虎虎,不求甚解,而應該廣泛涉獵,抓住要點,得其精神。精讀要求選擇讀物,細讀精研。因此,精讀必須明確目標,做到熟讀、深思,甚至背誦,真正有所得,可以用。在指導學生精讀時,可以安排幾次精讀指導課,采用課堂教學形式給以具體指導。

      2.多思考、多動筆。讀書如不思考,就會讀無所得,讀書也就成了無效勞動。因此,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本領。課外閱讀的“動筆”,不是指寫有頭有尾的文章,而是指讀書過程中做記號、摘記等,通過這些來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擴展課外閱讀的效果。

      3.計劃性。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指導學生訂出課外閱讀計劃、確定課外閱讀篇目,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閱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制訂好計劃,然后付諸實施。在訂計劃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各類讀物的比例,以防只讀某一類讀物的“偏食”現象。

      (二)選擇并推薦好適合學生閱讀的有益讀物

      學生的閱讀興趣具有很顯著的年齡差異。不同年齡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讀物的性質有著密切的關系:低年級對童話故事比較感興趣,到了中、高年級,對于這類讀物的興趣隨著年齡而遞減,轉而對戰爭題材、英雄人物的故事產生很大的興趣。同時那種文字晦澀、內容深奧的讀物會降低學生閱讀興趣,而文字通俗、內容深入淺出、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科學小品、歷史人物故事等讀物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缺乏社會經歷,認知能力差,鑒別能力也較低,所以我們應當指導他們選擇讀物。

      1.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讀物。提供這類讀物很重要,因為這類讀物可以進一步充實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的課內知識,使學到的知識得到程度不同的遷移。例如,教了《美麗的南沙群島》、《桂林山水》等課文后,可以推薦有關描寫祖國大好河山文章讓學生閱讀。又如,學習了《鄭和遠航》、《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可以推薦《中華上下五千年》;學習了《金蟬脫殼》,可以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等。

      2.反映祖國歷史面貌和大好河山的讀物。這類讀物可以促使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現實,激發學生為祖國努力學習。

      3.某些介紹杰出人物的傳記、故事一類讀物。這些讀物可以幫助學生比較系統、完整地了解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跡,學習杰出人物的高貴品質。例如《雷鋒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

      4.富于教育意義的寓言和童話故事。這類讀物一般故事性強,趣味性濃,具有啟發作用,容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啟迪。這些形象化的讀物對學生產生的作用是很明顯的。

      第3篇

      關鍵詞:高中教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籍;閱讀指導;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211-01

      聽到的終會忘記,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會理解。引導學生走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讓孩子的心靈在課外閱讀的天地里自由徜徉。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對于學生,對于教師,對于高中老師教學而言,都是必要而且迫切的。首先,這是新課標的明確要求。高中新課標中強調“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另外,高中課堂教學內容局限的現狀決定了必須大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且目前課外閱讀存在許多誤區,需要加以正確指導。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如何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充分宣傳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將“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這是課外閱讀體現價值的一個前提保障。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在生活中努力尋求閱讀的機會,從中獲得知識,得到閱讀的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同時,知識和愉快體驗的獲得又會增加閱讀的興趣:二者相得益彰。

      首先,開展好課外閱讀的宣傳工作?!白x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這是我在班級內開展讀書活動時提出的宣傳口號。充分的宣傳讓學生意識到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轉變學生學習的固有觀念,先使認識到位。閱讀是每位學生學習的底子和終生發展的底子,學習閱讀不能停留于書本知識。

      其次,創設良好的讀書環境,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能對學生的言行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再者,利用好教材與讀本,由課內激發興趣,課內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需要,又豐富了他們的積累?!暗梅ㄓ谡n內,得益乃至成長于課外?!?/p>

      此外,從生活中尋找觸發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F在的學生,網絡伴隨著他們的成長,喜歡直觀地信息接受,喜歡看電視、上網,卻很少拿起一本書。

      只要教師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心理,適當的引導便能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外閱讀。

      二、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選擇書籍

      書籍的選擇,決定了閱讀的質量。作為教師,應了解掌握學生平時喜歡閱讀的書目。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課余時間較少,集中用于讀書的時間更少,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以讀課外書籍作為消遣,所讀書籍面廣,質量也參差不齊,多為一些學生類雜志、社會故事、卡通漫畫、報刊等等。

      在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推薦一些有益健康的讀物,把握“趣”、“廣”、“適”的原則。第一要讓學生選擇有興趣的讀物,這樣學生才樂于讀,愛讀。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只有廣泛閱讀,才能實現博覽群書、厚積而薄發的宗旨。當然,對于學生選擇讀物是否適合學生閱讀這也是關鍵,應當指導選擇那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健康的書籍來讀。在閱讀源頭上把好質量關,可以向學生推薦適于高學生閱讀的時代感強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有益于青年提高知人論世水平的有深度的學者短文,有益于跨世紀人才自我形象塑造的指導性文章,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青少年獨立閱讀的優秀的中外人物傳記等。

      三、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讀書本“無法”,對于讀書人來說,讀書方法總是自覺、不自覺地伴隨著讀書實踐:借鑒古人的讀書方法,學習他人的讀書方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書方法,總結探索自己的讀書方法,創法拓展,不拘一法,相互取法,以法增效。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既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又可以保證閱讀的質量。

      1、注意三個結合:讀與思結合,讀與寫結合,讀與使用工具書相結合。開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不化”是無益的。所以只有邊讀邊思,讀思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讀與寫結合,閱讀是為寫作提供廣泛而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寫作范例,從讀到寫,由仿到創,是指導寫作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讀書方法靈活運用。愛讀書是許多偉人的共同特性。這些人在長期的讀書生涯中摸索、總結和形成了適合自己風格的、獨特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對高中學生學會有效的讀書方法有重要的啟迪作用?!叭龔退臏亍笔介喿x是主要的讀書方法。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一是泛覽,二是硬看,三是專精,四是活讀,五是參讀。朱熹讀書“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這些名人讀書值得借鑒,但在面對具體的讀物時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衡量學生的閱讀質量。課外閱讀要能收到有益效果,必須檢查其閱讀質量,進行評價。(1)寫讀書筆記。(2)組織開展讀書活動。通過這些方式評價課外閱讀的效果,給他們展示的平臺,這也是對學生閱讀行為的一種充分肯定,積極的評價手段能夠鼓舞學生,激發起他們的閱讀興趣,并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4、培養健康的閱讀情趣,并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4篇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的閱讀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在每個學期至少要達到25萬字。由此可見,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尤為重視的。

      一、為小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

      小學生喜歡讀書,但是對書籍好壞缺乏判斷力,因此在課外閱讀時可能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毫無意義的書上,或者閱讀一些不符合自身實際的書籍,對其未來發展也是不利的。為此,教師應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為小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比如可以推薦一些童話寓言類書籍――《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帶注音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等,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名人傳記、演講等書籍,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閱讀不同內容的書籍,具體閱讀哪些書籍,就需要教師作出指導,給出必讀書目,使學生通過合適書籍的閱讀來獲得良好的認知,開闊視野,培養閱讀能力。

      二、幫助學生處理好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

      一部分學生愛讀書,尤其是特別喜歡課外閱讀,經常會沉溺于課外書籍中,難以自拔,甚至在上課時都會偷偷讀課外書;也有一部分學生恰恰相反,他們不喜歡課外閱讀,認為課外閱讀毫無意義,只要課上認真學習,課內閱讀即可滿足需求。其實,這兩種類型的學生在處理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都是錯誤的。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因此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是互相帶動,互相促進的,然而前提是分清課內與課外,恰當處理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從課內精讀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得到復習、補充,加深認識和實際運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為搞好課堂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實踐證明,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有效方法。為此,教師應幫助學生處理好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使學生在正確的時間進行正確的閱讀,以正確的閱讀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在課外閱讀方法上進行指導

      小學生接觸閱讀的時間較短,又缺乏總結的能力,因此對于閱讀方法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僅僅是憑喜好去進行閱讀。在課內閱讀時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但是在課外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是缺席的,是無法進行指導的,因此會導致學生閱讀效率低下。為此,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發現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作出指導,教授學生正確的、科學的課外閱讀方法,比如可以通過選讀法(有選擇性地閱讀)、精讀法(重點閱讀)、速讀法(快讀閱讀)等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幫助小學生高效閱讀。

      四、開展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

      課外閱讀作為一個自發性的活動,有時候并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們可以組織開展一些形式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進來。比如,可以開展下列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

      1.讀書心得交流會 很多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都是基于“好玩”“有意思”的出發點,因此他們對于讀書的心得體會是容易忽略的。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就可以使學生在閱讀完之后,反思自己看過的書,積極地去思考,表達自己的心得,獲得知識、情感、審美、思維方法等多重收獲。當然,交流的內容可以是讀書的體會或感想,也可以介紹圖書信息或閱讀方法。

      2.讀書知識競賽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讀書知識競賽,通過設置各個方面的問題來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使學生真正明白“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含義,從而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會更加注意知識的獲取。

      3.好書推介會 一些學生在閱讀過一些比較好的讀物之后,通常喜歡與大家一起分享?;谶@一點,我們可以開展“好書推介會”這一讀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好書之后將其推薦給其他學生閱讀,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在今后的課外閱讀中更有重點。

      五、結語

      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使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為小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處理好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關系,在課外閱讀方法上進行指導,并開展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周霞.《淺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干預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08)

      [2]王瑛.《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探索》[J].新課程(中),2011(03)

      第5篇

      關鍵詞:課外閱讀;興趣;方法;有效性

      書海無涯,開卷有益,關于閱讀的好處,古往今來,經典而又深刻的論述比比皆是。一位哲人就曾經說過:“―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這個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的高低?!币胩岣咧袑W生的語文素養,只有提高閱讀量,拓寬閱讀面,才能有利于積累知識,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語文海洋中汲取必要的養料。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使學生熱愛閱讀,怎樣才能在課外閱讀中真正受益。談談我的一點切身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接一個班,我首先要制定好這個班的“語文課外閱讀計劃”。計劃之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激發閱讀興趣,開學初,我就開展了“課外閱讀摘抄展示欄”“課前三分鐘講演”“讀書隨筆”等活動。班級有個別以“懶”出名的學生沒有動手,我沒有批評他,而是旁敲側擊,一周后這個學生也加入到轟轟烈烈的讀書活動中去了。課前三分鐘的激情演說,激發了他們的讀書熱情,促使他們積極地去讀書,去捕捉信息。這種做法比起有些老師硬性設立摘抄本,有時還規定內容和方向要好多了。不是把課外閱讀作為一種任務硬壓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帶著興趣主動去讀,注重自身體驗,感悟生本,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成功的滿足感。

      二、教給課外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課外閱讀常用的是略讀法。閱讀方法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的大意,然后精讀、品讀,最后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等。對于名著的閱讀比如;《格列佛游記》該怎么讀呢?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順序:先看內容和作者的簡介,然后再初讀全書。讀完全書,知道本書的大體內容后再選擇精彩片段進行精讀賞析,同時做好筆記。

      只有多看一些品質高質量好的書,學生才能獲得有益的影響,才能塑造美的靈魂。語文教師該怎樣指導學生擇優閱讀呢?葉圣陶曾經說過,要選擇內容比課本豐富些,寫法比課文生動些,要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到觸類旁通的樂趣和產生再閱讀同類的其他讀物的強烈愿望的課外讀物。教師可以先開具閱讀書目,再定期向學生推薦好書或“美文”,這樣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提高,閱讀量自然就會增大,閱讀能力隨之就會提高。但是對懶看書、偏重理科的同學。教師必須提一些要求。

      三、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注意課外閱讀有效性

      課外閱讀可以促進課堂教學。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問你語文為何學好都說是課外看書所得?!碧K霍姆林斯基也認為課外閱讀能為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發展學生的愛好和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內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如學習了魯迅的《從百春園到三味書屋》,就可以推薦魯迅的作品《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學習了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就可以推薦他的《童年》。這樣從課內精讀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復習和補充,能加深學生的認識和實際運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知識,又為學生搞好課堂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于那些特別喜歡文學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課外去閱讀介紹作者生平事跡的文章,閱讀有關的歷史背景材料,閱讀課文所在的原著,閱讀與課文有關的地域景觀,風土民俗讀物,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

      四、培養忘好閱讀習慣

      1.建立快樂閱讀的信念

      為學生播下一種正確的閱讀思想,必將使他們終身受益。閱讀時一定要帶著快樂的心情走進書籍,并把書籍當作是產生快樂的源泉,這樣閱讀的效果自然十分顯著,就好像饑餓的人面對美味佳肴時的那種感覺。相反帶著一種不悅的情緒讀書,把書籍視作一種負擔,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

      2.養成堅持不懈的閱讀習慣

      讀書在于積累,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鏤。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見縫插針地讀,一本書拿到手每天讀一點,集腋成裘習慣成自然,一天不讀書,生活中就像缺少什么似的,到那時學習習慣也就自然形成了。

      3.形成專注閱讀的習慣

      第6篇

      一、狹隘——課外閱讀的現狀

      正確的課外閱讀可以豐富人的知識,開闊人的視野,可以開啟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培養人的審美品質。然而,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卻是偏頗的、狹隘的。目前,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單一。從學生自選閱讀內容看,學生喜歡漫畫、小說故事類書籍,而科技類、社科類書籍則很少有人問津。在回答“你最喜愛的作家是誰”這個問題的時候,絕大部分同學回答的是楊紅櫻、瓊瑤等。傳統文學史上提到的“魯郭茅,巴老曹”,甚至有人不知道是誰?!段⑿托≌f選刊》《阿衰正傳》《兵器知識》等雜志頗受歡迎,而對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學生卻很少問津,學生“短閱讀”的現象比較嚴重。從教師推薦內容看,大多數老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課外閱讀窄化為考試的附庸品,只推薦給學生規定的考試篇目,甚至幫助學生摘取整本書中的與考試關系密切的篇章,引導學生猜題、壓題。有些老師只推薦給學生優秀作文選之類的書籍,將學生課外閱讀引向死胡同,學生“死閱讀”的現象普遍存在。課外閱讀量狹隘,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閱讀前沒有計劃,隨意性較強,沒有目的性,學生喜歡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怎樣看就怎樣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2.閱讀中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課本看膩了,找本課外書看看,調劑調劑,蜻蜓點水,休閑閱讀。3.閱讀后不作讀書筆記,不進行有意識地收集整理,更沒有深入地思考;或者恰恰相反,為了完成2至3頁的讀書摘抄而去被動閱讀??傊?,小學生課外閱讀具有盲目性、隨意性、獵奇性和消遣性。

      二、氛圍——課外閱讀現狀的成因

      造成當今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原因很多,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反映沒有時間課外閱讀。平時上課,晚上還要完成相應的作業,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看書,學生的生活被繁重的作業填滿,陷在作業堆中,教師強化了“硬件作業”,卻擠跑了課外閱讀這一“軟件作業”。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并且有些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也不明確,每當學生課余時間拿起課外書讀時,家長往往會說:“不做作業,看閑書,不務正業,看書能看出個好成績?”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與家長的意愿相悖。其次,教師自身閱讀缺乏?,F在我們大部分教師放松對自身的要求,缺乏學習意識,不能進行廣泛閱讀,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認為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應付教學,導致對學生閱讀的引領乏力。一個不愛讀書的教師是無法培養一批愛讀書的學生的,一個沒有深厚文化積淀的教師也是無法給學生多少文化積淀的。同時,課外閱讀的方法引導缺失。怎樣引導學生愛書?怎樣正確、有效地讀書?我們廣大教師往往心中無數,缺少方法,教師的訓練乏力。閱讀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

      三、厚積——課外閱讀的意義

      首先,拓展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語言的豐富性,認識更多的語言現象,有利于語言的積累。好的課外閱讀材料可以說是書面語言的海洋,里面的語言形式豐富多彩,語言現象數不勝數,語言風格多種多樣。這樣,學生對語言的意義和內容就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談得上運用,進而熟練地運用,得心應手地運用。其次,拓展課外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教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極其重要的任務,但是僅依靠課內這些文章的閱讀學習來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必須借助廣泛的課外閱讀來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再次,拓展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和文章的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小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目,多讀書。因而,課外閱讀應成為小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它是提高小學生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小學生豐富語言表達和生活認識能力的重要渠道。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痹鯓訉懞米魑闹饕康氖菍W生閱讀的積累。

      四、行動——課外閱讀的應對策略

      1.激發課外閱讀興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私處熛纫ぐl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捎妹说膫ゴ缶窕蝾B強意志鼓勵學生;可用旁征博引,談古論今的方法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可用精美文章吸引學生,教師有意無意地在學生面前大聲誦讀優美文章或精彩片斷,熏陶學生,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可言傳身教,教師用自己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

      2.培養課外閱讀習慣。習慣經反復訓練可以成為天性中的一部分,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亟待加強。林語堂在談讀書時說道:“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边@可以作為我們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一面鏡子。以下是我在培養課外閱讀習慣時所做的努力:①多思考的習慣?!皩W而不思則罔”,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如何發現問題,養成能過深入思考,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②勤動筆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督促學生養成做不同類型讀書筆記的習慣,如圈點批劃,摘抄要點,寫讀后感等。③培養查閱的習慣。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難理解的字、詞、句及時運用各種方法查閱,直至弄明白。

      3.提示課外閱讀方法。語文閱讀課的實質是指導學生怎樣去讀書,而不是教會學生讀懂一本書或幾本書。所以,關鍵還是要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應包括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法、誦讀法、泛讀法、精讀法等)和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注法,分門摘錄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等),我們應該根據需要靈活使用。

      第7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2)03-0062-01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補充,是學生拓展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和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我從“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利用好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初中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開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語言大師呂叔湘先生說過:“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呂老的這一觀點,充分說明了課外閱讀在形成學生語文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巨大。課外閱讀可以說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對課內語文教學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它對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和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它為目前語文研究性學習架起了橋梁。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其途徑是聽和讀;語言文字的表達,其形式是說和寫??梢哉f有效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去引導學生在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博覽群書,吸收名家名篇的語言精華。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一)抓認識促閱讀

      部分學生的家長不能理解、不能支持,甚至是直接明確反對,家長的消極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造成直接的不良影響,或者阻礙,或者抑制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還有大部分學生的家長認為孩子選擇課外閱讀讀物,必須是“教材輔導書”,要孩子看的最多的書就是作文選。面對這種狹隘的認識,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家長的宣傳溝通。比如利用好家長會或給學生家長印發有關如何指導孩子課外閱讀的資料,讓其逐步改變觀念,從而使其支持孩子的課外閱讀。

      其次抓學生的認識獲得其閱讀主動性?,F在的初中生學習往往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很多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是沒有必要的,加上學習生活緊張,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在學校和家長的壓力下,他們整天圍繞著教科書或輔導書打轉,整天鉆在作業、習題或試卷中,幾乎沒有課外閱讀的興趣。作為教師要引導好讓其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初中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必要性,讓其從要我閱讀向我要閱讀轉變。

      (二)抓活動造氛圍

      1.每年開展一次課外閱讀考級活動。針對初中各年級學生的不同認知特點,語文教師可以每學期給學生開列書單,要求學生分階段閱讀。閱讀后,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考級,考級合格的由學校發給課外閱讀等級證書,并對學生進行鼓勵表彰。

      2.以班為單位,進行課外閱讀心得交流。學生閱讀后,會有一種要發表意見、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一定的時間舉行讀書報告會,讓學生交流各自讀書的體會。這樣既消化了內容,又促進了思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通過交流獲得別人的體會,得到啟發,加深理解。

      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

      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盡量讓學生課外有書讀讀好書。

      (一)建立班級虛擬圖書室。教師讓學生把自己擁有的好書登記在冊,然后經過篩選確立班級虛擬圖書室的圖書目錄,并打印發至每個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圖書目錄相互借閱,并做好借閱登記。

      (二)建立班級間交流機制,讓學生手中的圖書不僅僅在班內流動,而是在年級內甚至校內流動。

      (三)利用網絡推行電子閱讀。教師給學生推薦一些文學閱讀網站,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課外閱讀。

      四、利用好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教師是啟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它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到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僅僅關注教科書到同時關注與本學科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到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及后繼性學習。教師要利用好課堂這個陣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讓課外閱讀真正從“要我讀書”向“我要讀書轉變”。

      (一)教學時從教材中延伸,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原著的閱讀,讀后在班內交流。如學完《最后一課》布置學生讀《柏林之圍》,學完《我的叔叔于勒》推薦學生讀《項鏈》……

      (二)教學時從課文引用的段落著手,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原著的興趣。通過閱讀原著,使學生理解課文節選段落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節選段落的真實含義。

      (三)課文教學介紹作者時,推薦其他作品。教師在課堂教學介紹作者及作品時,推薦該作家的其他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結合影視對比閱讀,從而進行評價、鑒賞。有的名著已拍有影視作品,如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城南舊事》精彩片段,并引導學生將之與原著相對照,比較異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培養了評價鑒賞能力。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