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9 10:54:04
序論:在您撰寫兒科護理存在的不足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目的:分析兒科病房護理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并提出具體的防護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護理風險的患者69例,對患者的病歷資料和護理風險進行分析。結果:護理內容繁多、壓力較大、溝通不當、護理記錄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其中發現護理資料填寫不完整與風險告知不及時所占的幾率相對較高,分別占50.72%、43.47%。結論:兒科應建立完善的護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并根據其工作的實際情況,申請新的員工名額,緩解其工作壓力,達到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兒科 病房護理 影響因素 防范措施
Relevant factor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of pediatric ward nursing
Zhang Yajuan,Yang Shuiping
Jingyang County Hospital of Shanxi,7137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security problems of pediatric ward nursing,and to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precautionary measure.Methods:69 patients with nursing risk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08 to May 2013.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And the nursing risk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nursing care of numerous content,larger pressure,improper communication, incomplete nursing records.The probability of the incomplete nursing data and the not timely risk informed were high,and they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50.72%,43.47%.Conclusion:The impeccable nursing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work,it can apply for a new employee number,ease the work pressure,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Ward nursing;Influence factor;Precautionary measure
資料與方法
2008年5月-2013年5月兒科收治存在護理風險的患者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齡9個月~12歲,平均年齡(7.01±1.38)歲。
方法:回顧性分析患者的病歷資料以及患者住院期間的反饋情況,了解住院期間存在的護理風險,并對其護理風險進行針對性分析,了解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
結 果
護理內容繁多、壓力較大、溝通不當、護理記錄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其中,護理資料填寫不完整與風險告知不及時所占的幾率相對較高,分別占50.72%、43.47%。見表1。
討 論
護理風險:對本組69例患者中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護理資料填寫不完整與風險告知不及時所占的幾率相對較高,分別占55.56%、38.09%。本組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時,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工作內容繁復:由于兒科患者的年齡相對較小,而治療期間可能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容易出現哭鬧、不配合臨床治療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②溝通技巧有待提高:由于護理人員工作量較大,用藥治療期間,未及時告知患者家屬治療期間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不僅增加患者的臨床不適感,還可能造成醫患糾紛[1]。③專業技術有待提高:醫院護理人員流動性較大,新入職的人員由于經驗不足,進行臨床護理期間,往往存在操作不熟練的現象。④護理記錄不全面:護理記錄是記錄護理人員日常工作的重要資料,不僅能夠讓其了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還便于日后查閱,對減少醫院糾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很多護理人員仍未認識到護理記錄的重要性,存在抄襲、涂改、字跡不清晰、記錄數據失真的現象,同時,在護理資料中,往往沒有體現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嚴重影響著臨床護理質量[2]。
預防措施:①完善兒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是護理人員的工作準則,能夠規范其日常工作。因此,兒科應根據日常工作的護理內容,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如輸液安全管理、墜床跌倒安全管理、危重患者安全轉運管理等,有利于護理人員了解工作內容、護理標準,能夠提高其危險防范意識。②嚴格核對制度。兒科患者較多,且病情具有復雜、變化較快特點,若出現用藥錯誤的現象,很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護理人員進行臨床護理期間,應認真核對用藥清單、患者名字等,若要單上存在字跡不清晰的現象,應及時向醫生核對,避免出現用藥錯誤的現象。③重視護理記錄。護理人員應意識到護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根據日常工作中的實際內容,按照要求進行填寫,及時記錄患者病情的變化,為醫生的治療提供給依據。提高記錄的質量,即記錄護理資料期間,首先應保證記錄資料的真實性,再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填寫,保證字跡清晰,無涂改[3]。④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護理人員是開展臨床護理的主體,其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臨床護理質量。對此,護理人員必須重視對護理人員專業素質的培訓。首先,加強對新員工的培訓。由于新入職的員工無工作經驗,其獨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可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帶隊指導,使其了解日常工作中的內容,并對其工作期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達到不斷積累工作經驗的目的。其次,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兒科應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培訓,了解現代化的護理理念,且能夠熟練操作各種手術器械,提高護理質量。最后,完善考核機制。該方式有利于護士長了解護理人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護理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指導,有利于提高科室的整體的護理質量。⑤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既往研究表明,護理人員開展臨床護理時,應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消除陌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還有利于患者家屬全面了解臨床治療中的注意事項,可以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率[4]。因此,必須對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進行培訓,一方面,有利于其根據患者狀況進行針對性護理,提高其配合度,降低工作難度。另一方面,基于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日常護理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提高家屬對治療危險因素的防范能力。⑥減輕工作壓力。兒科的人流量較大,且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治療期間用藥時間、用藥劑量以及用藥部位等均存在不同,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對此,醫院兒科應根據科室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向上級反映,申請新的名額,招聘新的成員,緩解人員的工作壓力。同時,制定合理的交接班制度,保證其具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減輕工作壓力,激發其工作積極性。⑦加強病房內護理。工作人員應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病房內的陳列物品,并定時開窗通風,提高室內空氣潔凈度。合理布置病房,可通過在病房內放置小玩具、圖書等的形式,降低患者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提高其適應能力。加高病床欄桿,避免患者在活動、睡覺期間出現墜床風險。
總之,影響兒科病房護理安全的危險因素主要表現在醫患溝通不足、專業素質有待提高等,護理人員應根據日常工作的風險因素,建立健全兒科病房的工作制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達到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根妹,藍翠珍,鐘麗萍.重癥監護病房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美容醫學,2012,(18):718-719.
2 蘇小俊.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國優生優育,2013,(4):338-339.
1、強化兒科護理細節管理的必要性
最近幾年,隨著醫學行業的發展和醫療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國各個醫院的護理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護理技術上也有了明顯的提升。然而,很多的護理工作中,還存在著細節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均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嚴重影響到護理的質量。目前,針對護理中的細節進行強化管理,已經成為了護理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就我國現階段的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和人員構成來說,其中有著一定的問題,同時加上儀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我國醫院的護理工作在發展上受到了極大的阻礙。由于護理人員配備不合理以及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較低,同時配備的儀器不足,使得護理工作中出現了一定的失誤,就算是極小的失誤,也使得護理的質量大打折扣。特別是在兒科護理中,患兒在病情發作的時候,往往伴隨著發病急以及來勢兇猛的特點,而且由于患兒身體素質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病變,而患兒本身也不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因此,會很容易出現意外情況。為了能夠保障患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在展開兒科護理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素養,并且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可以應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突發問題。
通過具體的實例就可以明確的了解到,要想使得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可以得到有效的消除,并能夠將護理質量盡可能的提升,就需要做好相關的規劃工作,整合細節,進行細節管理的強化,從而使得兒科護理管理更加的完備。
2、加強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方法
2.1兒科護理服務流程細節化,強化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
相較于成人患者來說,兒科患者無論是在身體素質上還是在心理素質上,均存在著明顯特殊性。兒童在家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就使得兒科患者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所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有很多。在開展兒科護理工作的時候,最困難的就是需要和患兒的家屬達成共識,形成有效的溝通,如果在患兒出現受傷情況和生病問題的時候,家長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控制,而不致于手忙腳亂,使得患兒的病情加重。在兒科護理的過程中,要積極的進行細節管理的宣傳和教育,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更加明確了解到細節管理的重要性,這樣就能夠避免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細小的失誤,從而可以更好的為患兒提供人性化的護理,使得護理的質量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
另外,針對兒科護理服務的流程進行合理的細節化處理,樹立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針對護理模式進行有效的轉變,使得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可以得到有效的強化,盡可能的對護理工作進行完善和改進,最大限度的滿足患兒與家屬的護理需求。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將兒科服務流程細節化,提供細節化的服務。護理人員在做好基本的常規服務以后,還要主動的和患者、醫患家屬進行及時的交流溝通,這樣就可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的護理需求,再結合專業化的護理知識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溝通不及時而產生彼此之間的矛盾,實現雙方的友好互動。
其二,改變護理模式,以人為本。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服務的首要對象是“人”,而不是“病”。所以,在兒科護理過程中要和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根據患者的自身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護理模式,對于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改正,不斷的完善兒科護理管理。
2.2加強對兒科護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加強兒科護理管理
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受到兒科護理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為了能夠提高護理的質量,就需要針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并掌握扎實的專業功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首先,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技術和義務培訓,灌輸最新的護理理念和知識,保證護理人員技術的穩定,能夠及時的應對護理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有著很強的控制能力’其次,還要定期性的組織兒科護理人員學習兒科各種疾病的專業化護理措施,進行定期的考核,培養出一支專業化的優秀護理團隊,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
2.3將規章制度及護理人員考評制度細節化,建立良好的護理習慣
保證兒科護理質量的關鍵還在于建立健全兒科護理管理制度和護理人員考評制度。所以,要對這兩個環節進行細節化管理,以保證管理工作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首先,將規章制度進行細化。并不斷的對其進行細化,進而為兒科護理質量的管理和提高提供科學系統的依據,確保兒科護理工作能夠按照規章制度有計劃、有制度的實施。
其次,實行兒科護理動態化監控。在對兒科護理規章制度進行細化的基礎上,還需要采用現代化手段加強對護理質量的動態化監控,保證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在工作中還需要不斷的灌輸工作人員細節管理的理念,在動態化監控下,及時的發現護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
最后,還要對管理制度和兒科護理工作流程進行及時的更新和檢查,用細節化視覺發現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之處,積極的采取措施進行改正和完善,確保兒科護理工作有序的開展。除此之外,還要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培養專業化護理素養,有效的規避護理風險,提高兒科護理管理水平。
(1)兒科護理的概念
所謂兒科護理,通俗易懂的來講就是對兒科健康問題的監測及治療,如:兒科哺乳、兒童進食、兒童疾病的防治、兒童健康治療、兒科監護、患兒護理,此時的患兒可能存在多種方面的疾病,如消化道(包括腸胃的消化與吸收)、呼吸道(呼吸系統的感染)、營養攝入不均或不良、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外來細胞入侵人體,抵抗能力不足)、泌尿系統等。
(2)兒科護理背景
如今,兒科的護理已經越來越受廣大人民重視,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增加,父母們更加重視醫藥質量,已不僅僅局限于價格。然而每年都會有各大醫院在畢業之際有較多新護士進行實習等,那么由于較多的護士實踐能力不足,或沒有較強的專業底蘊,失誤便是難免的,但是卻直接導致兒童的治療延誤。如對于兒科的夜晚護理是尤為重要的,兒童由于各方面還都沒有健全,語言溝通能力也存在障礙,所以護理者必須要給孩子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是核心,其次,對于兒童的疾病治療,沒有專業的文化知識將會帶來很大風險。兒童更需要一個全面、人性化的服務態度。
二、兒科新護士護理存在的問題
(1)新護士專業知識存在欠缺
由于現在本科生人數成倍增長,在醫院的實習護士也越來越多,很多醫院的門檻較低,對新來的護士并不能有嚴格的考核,這就使得有專業知識或專業不對口的護士進入。但是對于護理的護理,她們是兒童患者的第一接觸體,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甚至還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且有的護士還存在責任感不強,沒有危機意識的缺陷。
(2)新護士實踐能力不足
沒有實踐的理論不是真正的實踐,因此說實踐與理論相輔相成。對于新護士,在大學學習專業的文化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可能在課堂中會有模擬演練等,但遠遠不是針對真正的患者,所以對于護士心理問題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對于初入醫院接觸患者的護士,實踐能力不足,即使有扎實的文化素養遠遠不夠,自己要多提高實踐能力,切不可馬虎。
(3)醫院本身的醫療制度不完善
不論社會中的什么企業,想要正常的運行,一套完備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若領導沒有很好地決策與提議,那么直接導致員工的不注重。對于醫院,直接危及人們生命。如對于兒科護理,若沒有好的護理,嚴格的醫藥審核,正確的醫囑,兒科護理也是不成功的。且對于實習生,必須有專業的審核與培訓才可以真正接觸患兒,這不僅是對實習生的負責,而且是對患兒的生命重視及父母的期望不負。
(4)醫院設備、環境欠佳
醫療設備的好壞程度是醫院能否正常運行的核心,是一個醫院專業程度的評判標準。沒有好的醫療設備,醫院即使有再大的面積也只是虛有其表。如醫療設備中有很重要的幾個代表:心電圖機、呼吸測定儀、內窺鏡等診斷設備,病床、吊瓶架、氧氣瓶、注射器、心臟除顫起搏等治療設備。這些設備都常用于兒科治療,也是最普遍的設備。對于某些較先進的設備,需要醫院的自我判斷是否該引入或引入多少。
對于兒科病房,環境起主導作用。很多專業醫院會選擇將兒科病房設為獨立間,正是因為兒童心智各方面都還不成熟,沒有足夠的溝通交流能力,特別是患兒,語言表達能力還依然存在很大缺陷,對于護士的護理,首先需要創造一個安靜良好的休息環境,其次需要懂得患兒的“內心”。如寶寶在晚上嚎啕大哭,那么就需要了解患兒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必要要對癥下藥。
三、兒科新護士護理問題的實施對策
(1)醫院醫療制度需滿足患者的需求
醫院的醫療制度不能以自我為核心,需要按照多數患者的提議及需求進行改善。若一套醫療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常常出現患者投訴或不能得到滿意的治療等問題,就需要重新審視,制定一套更為完善的醫療制度。一套合理的醫療制度必須有合理的排班時間、疾病的全面治療方案、員工的嚴密審核、各醫療設備的及時更新與引進等方面。只有這樣醫療系統才能達到最穩定狀態。
(2)新護士的法律意識完善
如今越來越多的實習生法律意識淡薄,對于新護士來說,若沒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與法律意識,將會導致很多不該發生的失誤,如護理兒童時擅離職守、對患兒沒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按正確的醫囑對患兒進行看管、對患兒的用藥不能正確拿取等,這些都是新護士自身的經驗不足導致的。醫院要加大對新護士的監管力度,若對于新護較多失誤,就必須要進行重新的培訓。
(3)正確了解患兒的信息
我國對于醫學模式在不斷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醫院只為了治療速度,不能全面了解患兒的各方面情況,如患兒的家庭情況及日常行為。很多患兒的患病是由于患兒本身的心理疾病引起的,所以對于患兒治療之前,必須從父母那里得知他的個人生活,以免存在不能對癥下藥的情況。
關鍵詞:兒科門診;靜脈輸液;問題探討;策略分析;護理體會
引言
在我國的各項常規門診中,靜脈輸液是非常普遍的治療方式,這種治療方式一般是提供營養或者是急性疾病治療[1]。在進行靜脈輸液的工作中,重點是如何一次性成功,尤其在兒童靜脈輸液工作中,要盡量保證一次性穿透成功。對兒童進行靜脈輸液的工作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正因為如此,才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高靜脈輸液工作經驗和工作素養,最大限度地保證一次性穿刺成功,從而有效地減少患兒的痛苦[2]。
1兒科門診患兒靜脈輸液工作存在的問題
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的穿刺過程中,往往情緒比較激動,常常伴隨著哭鬧、好動等狀況,這一問題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也會影響醫護人員工作質量的正常發揮,最終導致穿刺失敗。所以在兒科門診中,應該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值得思考:首先,在患兒的靜脈輸液過程中,由于患兒常常伴隨著哭鬧等現象,導致實際的工作環境相當嘈雜混亂,而且在輸液中,往往存在著查對不嚴的現象,最終導致護理工作不能夠順利開展[3]。其次,靜脈穿刺才是在護理工作中遇到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和需要不斷提高的內容?;純涸谶M行靜脈輸液中,往往采用的是頭皮靜脈輸液,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技能,但是有的醫護人員由于靜脈穿刺經驗不足,工作水平不高,導致在實際的工作中,往往會出現不能準確地進行靜脈穿刺的情況,這也為患兒和家長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4]。再次,在輸液過程中也存在著護理問題。主要是在為患兒進行輸液的時間段內,相關醫護人員并沒有對輸液過程進行及時的巡視和管理,甚至還會刻意地回避一些有靜脈穿刺障礙的患者。最后,護理工作最為重要的就是有著更高的護理工作素質和專業素養。反觀當前的兒科護理工作,醫護人員常常缺失這些必備的素質和素養。有些醫護工作人員嚴重缺乏服務意識,導致其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態度惡劣,對患者和家屬的一些激烈情緒不能做到體諒和諒解,導致各種糾紛不斷[5]。
2兒科門診患兒靜脈輸液工作問題的對策分析
通過對兒科門診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和探討,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提出了相應措施,從而不斷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兒科門診患兒在進行靜脈輸液時,由于環境的混亂和嘈雜使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要對一些影響患兒靜脈輸液順利實施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進行總結,從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第一,應該對醫護人員加強藥理方面的培訓和指導,這樣才能將藥物污染降到最低[6]。那么,在工作中應該不斷地加強對醫護人員在藥劑的使用量、用途以及不量反應等方面的培訓學習,在藥物使用中,要不斷地對患兒的各項生理指標進行及時的查看,從而保證藥物的正常使用,一旦發現患兒出現超過藥量規定的不良反應,應該及時和醫生聯系。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無菌要求進行無菌操作,從而避免感染[7]。第二,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的工作素養、專業素質以及服務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解決護理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基本技能,不斷訓練相關醫護人員在面對突發性情況時的處置能力,在護理工作中,應該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和不足。在護理工作中,不但要提高工作技能,還應該不斷地提高工作素養,使醫護人員具有較高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最終和患者和家屬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8]。在為患兒進行輸液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該對患兒進行定時的觀察,從而保證在第一時間發現患兒在輸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解決;在進行多次靜脈輸液穿刺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患兒和家屬的情緒,恰當地安撫好他們的情緒,從而保障后續穿刺的成功[9]。
3小結
靜脈輸液是兒童進行疾病治療的最不能繞行的最快捷的治療方式。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還是存著一些問題值得深入的反思和探討。兒科門診患兒的靜脈輸液過程,涉及了用藥、藥量等基本的護理知識,還涉及了由于患兒的特殊性和環境問題而導致穿刺失敗的客觀因素,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應該不斷地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地提高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偉煊,莫迪威,廖友明.兒科門診靜脈輸液處方用藥調查與分析[J].海峽藥學,2016,28(4):246-247.
[2]王娟.細節管理在兒科靜脈輸液中的效果觀察[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10):1198-1199.
[3]楊序軍.兒科靜脈輸液中的風險因素及對策分析[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9):00014-00014.
[4]李林權.兒科輸液流程對提高輸液質量效果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0):140-141.
[5]陽惠芹.門診靜脈輸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藥,2016(1):00138-00138.
[6]胡海燕,王瑤.兒科門診靜脈輸液護理風險管理及作用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6(4):31-34.
[7]黃敏.淺談兒科靜脈輸液中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80):338-339.
[8]王亮.兒科門診患者靜脈輸液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02):27-27.
【關鍵詞】新生兒科;護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新生兒科是整個醫院中護理風險很高的科室,患兒年齡特殊,無家屬陪護,從進入新生兒科到出院的整個過程中所有操作均由護理人員進行,在護理操作的每個環節都潛伏風險。本文試圖通過對新生兒科病房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提出相應防范措施。
1 新生兒科存在的主要風險
新生兒科存在的風險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表象風險,也就是已經顯示出來或稍加觀察即能發現的風險,此類風險易于及時發現并消除,另一類是潛在風險,也就是不易被人發現或根本無法發現的風險,此類風險相對于外露風險,所能造成的危害結果更大。
1.1表象風險
1.1.1 體質風險。新生兒科的患兒都是從剛出生到XX天,正常情況下,最大不會超多XXX,尚不會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狀況,患兒本身的體質孱弱,患病后身體機能差,使得病情變化迅速。這就對護士的觀察能力及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也無形中增加了護理的風險。如果護士不能及時發現患兒的病況變化,很可能會導致患兒病情惡化,甚至導致患兒死亡。
1.1.2 感染風險。新生兒科危重病人多,加之患兒自身免疫力低下,在當下病房緊張,床位之間間距較小的現狀下,不同疾病患兒混住造成了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護理人員的雙手在傳播病原體上起著重要作用,一旦清潔不到位,極易造成交叉感染,另一方面,醫療用品、醫療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極易造成獲得性感染的發生。
1.1.3 損傷風險。由于新生兒科患兒皮膚薄嫩,極易發生皮膚壓傷性紅臀。輸液時高濃度液體對血管及周圍組織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滲致使局部皮膚壞死。因稱重、沐浴、攝片、吸痰等治療環節使患兒脫離氧環境導致難以逆轉的低氧,時間一旦沒有控制好,嚴重的可能引起腦損害。
1.2 潛在風險
1.2.1 人員風險。由于新生兒科護理工作量大、護士勞動強度強、護士工作緊張、壓力大、高體力付出,加上過快的人員更新,以及對于新儀器、新設備使用知識的缺乏,使得護理人員整體水平不穩定,技術不夠,經驗不足,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患兒發生危險。
1.2.2文書風險。護理記錄是護理人員記錄病人的病情變化、治療情況和所采取的護理措施的文書。書寫護理記錄應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客觀真實地反映患兒的病情變化,但由于護理人員人手不足,忙于應付,使得書寫記錄不全面、不規范,出現漏記或錯記的情況,從而影響對患兒的進一步治療措施的制定。
2 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風險的存在容易造成工作的失誤,甚至會危及患兒的生命,在新生兒科的護理工作中必須予以消除。首先必須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找出消除風險的方法。
2.1 醫院及科室的不合理安排。院方對新生兒科護理人員的安排不盡合理, 護理人員配置不按床護比例或是崗位安排不明確、不合理等, 使得她們不能兼顧到患兒的各方面而導致護理風險的增加。另外管理層危機意識缺乏或管理方法不當,忽視了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培養,也直接導致了護理風險的增加。
2.2 護理人員的素質與工作要求不適應。護理人員缺少必要的機會和時間去學習新技術、新儀器,同時加上年輕護士工作經驗的缺乏,對新生兒生理特點不熟悉,在遇到異常情況時不能及時發現造成安全隱患。
2.3 夜班過多造成護理人員身心疲憊。由于新生兒科護理人員少,相比較其他科室而言,夜班更多,過多的夜班導致:①心理負荷過重。護士值夜班基本上是一人,夜間病人病情變化大及其他突發性事件等潛在性因素, 造成護士夜班工作量大、風險高。②強迫性擔心。夜班責任重大,總擔心事情出錯,表現為不自信, 做過的事情重復檢查或反復回憶,惟恐出錯。③睡眠障礙。頻繁的晝夜輪班擾亂了人體生物鐘節律, 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體力恢復不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 影響日趨明顯。
3 風險應對方法及措施
3.1 完善并規范護理管理制度、優化工作流程。①護士長根據工作量的變化及時合理調配人員,防止護理人員忙中出錯。②規范工作職責,修訂各班工作流程,制訂緊急風險預案等。③及時總結發生的缺陷事件,對每起缺陷事件認真總結,找出原因,制定改進措施。
3.2 提高護士的業務素質,強化風險意識。針對臨床先進醫療設備的廣泛應用,科室定期組織培訓,確保相關人員全面掌握并熟悉儀器的操作事項。不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現有知識加強和鞏固、新知識和新業務培訓及考核。
3.3 改善新生兒科室的環境。醫院由于業務用房有限,新生兒科的病房布局欠合理, 面積有限。應定期對新生兒科病房保持通風, 并對室區的環境質量進行每月一次的檢測, 如果發現一項不合格項, 立即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并且定期對科室內的物品進行消毒,有效減少感染的風險。
護理風險在護理過程中是客觀存在的,隨著患兒的逐年增多和醫療技術的發展,護理工作的風險也在不斷增高, 因此醫院應該正確面對護理風險, 定期在新生兒科室內開展護理風險教育, 并且不斷地完善護理管理和安全制度, 護理人員也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 積極改善護患關系, 這樣必定能不斷提高科室的護理質量, 提升護理品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急診兒科;護理;風險;管理
醫療行業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又屬于一個高風險、很復雜的行業,近年來,人們對醫療服務要求越來越高,護患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被重視,急診兒科護理工作比較繁瑣,需要護理人員有較高的風險意識、專業素質、溝通能力、責任心,為此盡最大努力降低護理風險,以此為患兒提供及時、安全、高效、實用的護理服務[1]。在為患兒實施護理搶救的過程當中,不能有任何一點疏忽,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很可能會引發事故,給患兒和家屬帶來痛苦,為了避免以及最大努力降低兒科急診的護理風險,我院急診兒科總結護理風險的影響要素,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兒科急診科就診的患兒50例,50例患兒年齡7月-12歲,平均6.73±1.06歲,其中男患兒29例,女患兒21例。所有患兒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各項資料差異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根據本組50例患兒的病情實施常規護理,嚴格跟蹤督查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所有護理情況,對于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跟蹤記錄,對于已經發生糾紛或者事故的事件,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要記錄所有可能導致糾紛或者醫療事故的問題。最后要對護理的督查以及所有記錄進行匯總研究,以此來明確分析出急診兒科護理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因素,根據護理風險因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護理對策,盡可能的降低護理風險所導致的的醫療事故。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本文所有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與操作,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檢驗采取χ2檢查。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我院兒科急診護理的50例患兒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兒科急診護理的安全因素主要有:醫護人員溝通技巧弱占到了54.0%,醫護人員專業技能不足占到了58.0%,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占到了30.0%,風險意識不強占到了34.0%。由此可見:兒科急診輸液護理的安全因素主要是醫護人員溝通技巧弱、醫護人員專業技能不足、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和風險意識不強四個方面。
3討論
研究分析后我們認為,兒科急診存在以下風險因素:(1)醫護人員溝通技巧弱護患溝通不到位是護理風險因素中的重點,兒科急診中大部分家長心情迫切的要求急診服務,對于自己病情及醫院就診呈現缺乏認識,此時若無及時有效地交流、溝通,往往導致家長情緒反應,或者出現護理技術問題時容易誘發醫療糾紛。(2)醫護人員專業技能不足,尤其是夜間急診患兒,多為急危重癥患兒,病情復雜、變化迅速、轉歸預見性差,只有護士具備了全面的理論及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綜合分析能力,并能迅速采取相應的救治措施方可勝任。對于那些不熟悉急診患兒的搶救程序,無法密切的配合救治,病情觀察時對一些重要的具有先兆意義的癥狀和體征視而不見,無法及時發現病情的動態變化并報告醫生,往往容易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3)醫護人員責任心不強,病情觀察的不及時及用藥不當是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主要內容。(4)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弱,護士缺乏對風險識別、評估的能力,意識不強。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后進行管理應對:(1)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提升溝通能力,培養護士的愛心、耐心、同情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與職業道德;加強溝通,并掌握溝通方法、技巧;提升護士自身的應變處置能力,做到搶救工作緊張、熟練、有效。(2)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責任心。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心,醫院要定期開展關于兒科急診護理內涵、價值、作用的宣傳,讓醫護人員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服務態度對患者康復的影響,從而激發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增強責任心。(3)提高風險意識,增強護士對護理因素的預見及防范能力。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兒科急診護理中常見的風險因素、特性、處理,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講評,定期召開護理安全教育,分析曾發生過的風險事件,借鑒嚴重護理差錯及護理事件,提高護士對護理風險的意識以及預判及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素品,孫素娟,馬素月.兒科護理風險及規避防范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994.
方法:將在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于我院的兒科進行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將活動過程中的護理相關工作所需時間或護理存在的漏洞、受到護理兒童以及家屬的滿意度與進行優質護理之前護理相關工作進行對比,以此分析我院護理工作,找出我院兒科護理存在的不足之處,達成優化護理的效果。
結果:在兒科進行優質護理之后,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相關的活動的時間得到減少,同時失誤率也大幅減少,達到了令人更加滿意的護理質量(P
結論:在兒科進行優質護理之后,能夠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降低護理過程中所需時間和失誤率,增進滿意度。
關鍵詞:兒科基礎護理 優質護理 護理質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34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77-01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因此對于護理的要求也在增加,為了適應這種要求,護理人員就必須轉變傳統護理觀念,醫院也需要改進護理模式[1,2]。所以我院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兒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將活動過程中的護理相關工作所需時間或護理存在的漏洞等方面與進行優質護理之前護理相關工作所需時間或護理存在的漏洞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以此促進我院護理工作的發展。在優化兒科基礎護理流程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我院兒科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兒科部門共設有40張床位,以及兒科護士16人。本次主要對我院兒科基礎護理的流程進行研究,其中研究對象包括護理人員的交接班工作、檢查結果、藥物準備及注射等環節。首先需要分析梳理我院兒科護理環節,找到需要改進的環節,并對此進行分析改進。
1.2 優化方法。優化交接班過程:將護士依照她們所負責的床位為基礎進行分組,然后以此排出護士交接班表,優化前的排班方法依照時間順序,依次是早班、下午班、晚班、休息,即APN班,在優化排班后,優化交接班,加強交接班管理[3]。每組護士都會有組長進行管理,同時整理好交接表,做好交接工作。
優化藥物準備及注射工作:藥物準備工作需要組長向主治醫生進行詢問后進行準備,同時交接班后需要對所需要的藥品進行核對,而液體注射則需要夜間值班護士核對注射液后,在第二天進行藥物配制工作。
優化護士護理理念與方法:對護士進行優化兒科基礎護理的培訓,使得護士在病患兒入院初就對病患兒進行安撫,對兒童的家屬進行溝通,緩解家長焦慮不安的心情;同時要求護士及時主動的巡查病房,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以及患者病情的變化[4]。
1.3 觀察指標[5]。分別對采取優化兒科基礎護理流程前后的護理工作所需時間、護理工作存在的失誤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對比項目有對兒童進行輸液所需要的時間、進行交接班所需要的時間、藥物準備存在的漏洞、檢查回報表存在的漏洞和交接工作存在的漏洞。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在兒科進行優質護理之后,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的時間得到減少,同時失誤率也大幅減少,患者更加滿意,具體數據分析結果如下。
2.1 工作時間對比。優化兒科基礎護理之前對兒童進行輸液所需要的時間是(40.5±7.8)min,在優化兒科基礎護理之后對兒童行輸液所需要的時間是(26.5±5.8)min;優化兒科基礎護理之前進行交接班所需要的時間是(42.5±5.3)min,在優化兒科基礎護理之后進行交接班所需要的時間是(32.6±4.8)min。具體見表1。
2.2 各項工作失誤對比。選取我院兒科在采取優化兒科基礎護理前后進行藥物準備、檢查回報表和交接工作等護理流程分別40例,然后對優化前后進行藥物準備、檢查回報表和交接工作出現的失誤進行統計對比,可以發現優化后失誤率大幅減少,優化兒科基礎護理前,在藥物準備、檢查回報表和交接工作上分別存在的較多的漏洞,而在優化兒科基礎護理后,在藥物準備、檢查回報表和交接工作上存在的漏洞則很少甚至沒有。具體見表2。
3 討論
通過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中我院兒科在優化兒科基礎護理流程前后的各項護理環節所需時間以及兒科基礎護理工作中發生的失誤對比,就可以發現,優化兒科基礎護理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我院兒科護理質量,優化護理的過程,增進醫患的和諧關系。所以我們有必要努力推進兒科創建優化護理的工作,努力達到為病患兒提供更好護理的目的[6-8]。同時,由于優化基礎護理在對患者的康復中有較好的效果,對我院護理工作也有很大提高,所以這也為在我院其他科室采取優化基礎護理流程提供了借鑒。
本文研究表明優化后輸液時間明顯減少(T=9.9788,P
綜上所述,在兒科進行優質護理之后,能夠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降低護理過程中所需時間和失誤率,增加了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周新風,張紅光,呂美英,等.“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療前沿,2010(16):89~90
[2] 李智英,鄭志惠,黃燕梅.流程優化在三聚氰胺中毒兒童篩查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08(11):218-219
[3] 王麗波,林平,李玲.手術流程時間延遲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8):124-126
[4] Badger,F.,Plumridge,G.,Hewison,A. 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Gold Standards Framework on collaboration in end-of-life care in nursing hom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49(5):586-595
[5] 何曉君,金玉梅.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臨床工作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1):99-101
[6] 張靜.優質護理服務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