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06:35:34
序論:在您撰寫婦產科護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健康產婦9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研究組(46例);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6.23±3.57)歲;分娩方式:剖宮產25例,自然分娩20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4例,中學16例,小學及以下15例;研究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6.13±3.63)歲;分娩方式:剖宮產2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15例,中學17例,小學及以下14例;兩組產婦年齡、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了解產婦及嬰兒基本資料,對產婦進行常規知識培訓并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研究組選擇經過專業訓練的護士進行整體護理,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與產婦建立良好關系,并對產婦心理進行評價,以此來制定科學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選用宣講、多媒體影像播放等形式對產婦進行產后注意事項教育,如飲食、性生活、自身清潔、母乳喂養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以提高產婦掌握孕產知識的程度;③環境護理:營造舒適、安靜且和諧的病房環境,以保障母嬰睡眠質量。
1.3觀察指標
采用SDS、SAS對產婦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定,有抑郁癥狀為SDS標準分≥50分,有焦慮癥狀為SAS標準分≥50分;統計兩組產婦自身保健、母乳喂養以及新生兒護理等孕產知識掌握率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孕產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孕產知識掌握率86.96%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SDS、SAS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產科護理是醫院日常診療以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產婦及嬰兒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對產婦及其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圍生期對產婦予以科學合理的整體護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護理后兩組產婦的SDS、SAS評分以及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兩項結果,其中分析兩組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情況,可知研究組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為86.96%,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說明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可促進產婦對自身保健知識、母乳喂養知識以及新生兒護理知識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體護理干預除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外,其選擇受過專業培訓的護士進行護理,可有效為產婦提供更為專業的孕產信息以及護理。此外,通過宣講、多媒體教學等形式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即飲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養教育等產后注意事項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產婦產后的困惑和疑慮,進而實現提高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分析兩組產婦護理后的SDS、SAS評分情況,可知經護理后研究組產婦SDS評分為(36.57±2.53)分、SAS評分為(37.58±2.24)分,顯著優于對照組(45.77±2.01)分、(47.76±2.65)分。該結果表明予以整體護理后產婦未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與鄭巧玲等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產婦產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以及心理變化給身體、情緒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變化,產婦可能會出現產后憂郁癥,其不僅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對產婦及其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整體護理干預及時地對產婦進行心理評價,并針對產婦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等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可以為產婦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進而對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調節。
4總結
1.1一般資料
本院產科2013-01~2013-04間給予傳統護理模式的50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婦為對照組;2014-05~2014-08間給予國際產科護理模式的50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婦為觀察組。納入標準: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條件(單胎頭位;產道正常;胎兒發育正常)。排除標準:妊娠并發癥產婦;心、腦、肺、肝、腎等器官嚴重疾病產婦。兩組一般資料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傳統護理模式
產婦入院后,建立其病歷檔案,進行胎心、胎動、血壓等的監測;對產婦進行飲食指導,告知其注意事項;保持產婦住院病房的潔凈;監測產婦宮縮規律,宮口開大2cm~3cm后,送入產房待產;產婦宮口開全采用傳統的方法指導產婦用力。采用傳統保會陰接產。
1.2.2國際產科護理模式
1.2.2.1國際產科護理模式
由產科醫生1名、產房工作經驗3年以上的助產士6名組成培訓小組,采用Roy適應模式、Orem護理模式等相關的護理理論,根據會陰側切發生的原因對助產士進行魚骨圖分析,國際產科護理模式培訓,并且現場組織觀摩接生操作和進行床邊示教,同時考核其對SBAR溝通模式的掌握程度,考核合格后上崗。
1.2.2.2國際產科護理模式應用
產婦入院前孕婦學校并利用幻燈片、動畫、紀錄片等多媒體形式,詳細講解孕婦所需物品的準備、即將進行的分娩過程的具體流程及注意事項,入院后相關手續完善后,由責任護士向其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告知產婦健康飲食及運動的重要性,并根據產婦個人習慣,與其一起制訂詳細的健康教育內容,同時根據產婦的精神狀態、性格特點等準確評估其心理狀態,加強與其交流,盡量讓產婦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分娩時可能產生的痛苦。宮頸口開大到2cm~3cm的時候,安排產婦進人分娩室,采用一對一式分娩,給予舒適撫摸、鼓勵、安慰及如何在助產士指導下用力等支持同時評估產婦會陰胎兒等情況;待宮口開全后,指導產婦正確用力(產婦不想用力時不指導產婦用力,宮縮間歇期緩慢屏氣用力,宮縮期張口快節奏的哈氣);當胎頭娩出2/3時,指導產婦嘴巴張開,做喘息式的急促呼吸;當胎頭全部娩出后,指導產婦宮縮時再放松、哈氣。助產士不干預不保會陰狀態下接產,胎兒自然機轉分娩。在產后2h送回病房,指導其飲食、飲水,同時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會陰側切、會陰Ⅲ度裂傷、新生兒產傷、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以SPSS17.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運用國際產科護理模式后,產婦會陰側切率由原來的85.5%下降至31.0%;兩組產婦會陰Ⅲ度裂傷、新生兒產傷、新生兒重度窒息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產科作為一個特殊、復雜的科室,其護理人員多是護理??圃盒V袑?、大專學歷的女性,與其他科室的護理人員相比,婦產科的護理人員要求要更加仔細、耐心和富有親和力,而其護理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健康。要真正做好人性化護理服務,要特別注重護理人員的專業文化素質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帶教、繼續教育、講座等方式,同時注重培訓效果的反饋,及時進行考核和抽查,以求達到熟練掌握培訓。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學習,定期進行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考核,設置獎勵措施,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及護理科研工作,督促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在注重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護理禮儀,這是現代醫學和社會進步的必然,是培養護理人員良好的素質修養、樹立良好的專業形象,減少護理糾紛的重要手段。護理管理者要對護理人員的交流技巧、妝容和儀表等方面進行系統專業培訓。日常護理工作中,要始終面帶微笑,注意語言的使用,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個問題,督促每位護理人員用自己真誠友善的微笑,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進行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態度要親和,動作要柔和,注重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護理人員的著裝和儀容儀表也應被重視,衣服統一并配備胸卡,淡妝上崗,給患者一種自然柔和、得體大方的感覺,這對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有促進作用,增加彼此的信任度。護理人員管理者在現代管理模式中,要時刻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從護理人員的角度和出發點想問題,關心護理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婦產科工作的特殊性,護理工作量大、責任重、風險性高,而護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護理人員身心俱疲,工作時情緒不穩定,尤其面對有些患者的無理要求時,態度往往控制不住,冷言相對,造成護理糾紛,影響工作安全。護理人員管理者要充分為護理人員著想,要根據工作強度、工作量合理科學配置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關心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在醫療高峰時期,要實行彈性排班,遵循“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排班時一定要注意老、中、青三代結合,進行合理分工和搭配,充分發揮年資護理人員傳幫帶作用,幫助年輕護理人員盡快成長。護理工作管理人員要及時評估病區患者,合理分配患者,護理難度大的患者交由資歷老、能力強的護理人員。排班前根據護理人員休假要求,在保證合理順利完成排班任務的基礎上,也能夠合理滿足護理人員的排休,使護理人員能夠勞逸結合,釋放壓力,工作時更專注、高效,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2實施現代護理管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由于婦產科的特殊性,患者多是女性,實施現代管理模式,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患者為中心,集中體現在對患者隱私的尊重,對患者的權利和需求的關注等。這些可通過提供良好的護理環境,人性化的服務流程以及優質的護理服務來體現。優雅的護理環境,貼心的服務設施,才能讓護理工作更加溫馨自然?;趮D產科患者的特殊性,對病房環境的要求更高,例如對于新生兒室,平時病室溫度適宜在18~20℃,在檢查、治療時室溫應略高,以22~24℃為宜。護理工作管理者應該充分考慮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從軟硬件兩方面同時優化完善護理環境,如制定相關宣傳手冊,為患者提供科學育嬰、母乳喂養等方面知識,將病房盡可能增加溫馨元素,如將墻面、被褥、窗簾顏色等設置成粉色等暖色系,減少產婦焦慮、郁悶情緒;病床間增加布簾,為患者提供一定的私密環境;病房多設置安全警示牌等,切實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安全的護理環境。實施現代護理管理模式,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到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護理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產婦患者的方便性和舒適性,制定相應的簡化就診、辦理住院等流程,設置相關導醫臺,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對于急危重癥的患者,要迅速啟動綠色通道,使患者能及時地進行施救。實施現代護理管理模式,護理人員要首先轉變服務觀念,樹立和強化“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叭恕笔轻t院首要的服務對象,其次才是“病”。宗旨明確后積極的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斷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并進行換位思考,經常與患者進行交談詢問,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期望和需求,以及期望被滿足的方式,以便為患者提供的服務達到甚至超越患者的期望,使患者的健康需要最大程度的被滿足。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醫務工作者,一言一行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及時的安慰、勸解都將緩解患者的疑慮,給他們心靈的安慰,讓他們“安心、放心、開心”的接受治療。當患者指責護理工作時要耐心,誠懇的解釋。在護理的過程中隨時傳遞對病人的關愛,拉近護患距離,講究溝通技巧,減少護患糾紛,讓患者感覺時時刻刻被關心,方方面面受重視。如患者接診入院后,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有眾多的不解和疑問,面對忙碌的護理人員又很茫然,這時護理人員要熱情地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及科室的規章制度,與患者建立親近感;針對不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進行個性化全方位護理,安慰術前的緊張病人,在分娩或手術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術前的注意事項,對術前緊張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術后告知患者緩解疼痛的具體方法,產后的注意事項,宣傳母乳喂養的優點并注意配合患者觀察母乳情況,同時密切注意觀察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等。由于婦產科患者易產生焦慮恐懼,護理人員要多關心這類患者,多鼓勵和開導,幫助疏導焦慮不安的情緒,給予患者生理上、心理上及感情上的幫助和支持,努力為患者提供最貼心、周全的護理服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婦產科2024例孕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12例;對照組年齡20~41歲,平均(26.4±7.3)歲,平均孕周(37.8±3.2)周,觀察組年齡21~42歲,平均(26.6±7.1)歲,平均孕周(37.5±3.4)周;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及指標:對兩組產婦進行剖宮產等危險指標的統計分析并實施評估。觀察組在風險管理制度指導下進行綜合護理,護理模式以產婦為中心,為其及時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為孕產婦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分別對兩組孕產婦護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進行統計,并對其進行分析比較。
1.3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孕產婦并發癥情況比較: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病率分別為4.64%、15.61%,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護理療效比較: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5.16%、87.5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宮頸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有9例。我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這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患者的年齡為23~35歲,平均年齡為(29.1±2.0)歲;觀察組60例患者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5±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患病類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圍手術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對癥護理及日常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分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
1.2.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具體情況,并了解患者實際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應注意其眼神、肢體動作等,若發現患者有難言之隱,則應及時主動與其交談,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2.2心理護理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接受會陰處清潔、灌腸、導入尿管或手術后接受陰道填塞、留存導尿等護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許多患者心理上會產生不適,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舒緩患者緊張情緒或過激情緒,從病情康復角度勸導患者,促使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證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病情。
1.2.3隨訪調研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隨時進行走訪調查,反復查看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精神狀態與生活質量,從微小處入手為人性化護理創造條件。并且,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之前病情,通過走訪、電話等方式關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記錄,以進一步做好患者術后康復引導工作。
1.3觀察指標
①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
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97.5±1.5)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8.2±1.8)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89.8±1.2)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87.9±2.5)分。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水平及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婦產科是護理糾紛事件發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這就對婦產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婦產科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術后的各項護理措施,術前或分娩前會位的清潔、灌腸、導尿管的導入等,術后或分娩后導尿管的留置、引導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婦產科護理抱有抵觸情緒,這就對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婦產科術前、術后的護理質量,醫護人員應結合產婦具體情況,給予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方式,詳細地講解手術知識,引用成功案例,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為后期手術奠定基礎;術中護理人員應最大限度減少暴露,動作輕緩,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負擔減少,以獲得產婦及家屬的配合和支持,促進患者康復。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①強化護患交流:產婦分娩或手術的臨床操作中,直接與護理人員接觸較多,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建立信任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在提高預后質量的同時,減少護患糾紛。
②實施預約服務:人性化護理強調預約診斷和治療的服務,有助于節省就診時間,并給予更加體貼、周到的護理服務,使護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滿足產婦的多樣化需求。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0例婦產科患者,分為觀察組180例和對照組180例。觀察組180例患者,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27.1±4.7)歲;其中妊娠綜合征75例,生殖系統感染87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8例。對照組180例患者,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26.8±4.5)歲;其中妊娠綜合征72例,生殖系統感染9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1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未實施風險管理。觀察組患者再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婦科和產科分別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根據不同的工作重心和風險制定詳細的管理計劃;婦科患者著重患者的就診情況,特別是叮囑患者定期復診的重要性,并提前一天與患者確認,避免因治療中斷而影響治療效果;產科應根據產婦的不同身體情況分析和評估可能影響分娩的相關因素,并于產前消除危險因素。②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根據婦科和產科常見風險因素及護理內容等制定合理系統的風險管理制度,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對相關制度的學習,提高護理操作的規范水平,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婦科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情況及治療效果,并對病情反復的患者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產科護理人員應注意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確保產婦安全。③加強培訓:以講座、視頻學習和交流會等形式加強護理人員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護理工作重點的學習,避免因護理經驗不足引發風險事件。④加強護理記錄管理:不斷規范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記錄的文書格式,護理記錄再護患糾紛中對維護護理人員權益起重要作用。
1.3觀察標準
患者對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管理工作、健康教育、服務態度等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90~100為非常滿意,80~89為滿意,70~79為一般,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18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96例,滿意72例,一般10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18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50例,滿意78例,一般38例,不滿意14例,滿意度為71.11%。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1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15.0作為本次研究統計學處理軟件,其中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婦產科術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
與手術室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認為年齡、術前是否應用抗生素,手術時間,切口類型及有無侵入性操作等手術室護理因素與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有關,見表1。
2.2婦產科術后醫院感染與手術室
護理相關因素Logistic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高度危險因素包括切口類型、術前應用抗生素及手術時間,見表2。
2.3兩組術后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實施手術室護理管理后,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17/60,占28.3%)明顯低于實施前(41/60,占68.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