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10:08:32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89個城市分布在全國各大區域,擁有市區人口1.24億人,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48%;擁有市區從業人員(含城鎮個體勞動者)近5391萬人,約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55%.
與去年年底相比,從城市數量看,增加了27個城市;從人口規???,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個百分點,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比重上升了7個百分點。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總體而言,2002年全國89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
1.從全年總體狀況看,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為0.79.分季度看,其求人倍率從2002年一季度的0.73升至四季度的0.89.
2.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格局基本穩定。
2002年監測城市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所占比重依次為1.9%、27.2%和70.9%,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就業需求格局基本穩定。與2001年相比,第二產業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的需求在原比重較大的基礎上基本持平。
3.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依然占據主體,制造業需求有較大增長。
2002年各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集中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其用人需求分別為32.4%、21.7%和19.8%,三者合計約占總需求近3/4.
與2001年相比,三大行業需求增長了7.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長幅度最大,增長了4.2個百分點,其次是社會服務業,增長了2.3個百分點。
4.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據主體地位,兩者所占比重之和約為61.9%.
與2001年相比,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比重增長了7.8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需求比重僅占12.6%,與2001年相比,下降了3.1個百分點。
分季度看,私營及個體經濟和股份制經濟用人需求的呈現上升態勢;而國有、集體企業的用人需求呈現出逐季下降的趨勢。
5.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兩大類職業的需求比重和求職比重分別是69.2%和59.1%.
從供求狀況對比來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關系相對緩和一些,其求人倍率分別為0.9、0.85和0.7.
6.在所有求職人員中,下崗失業人員所占比重為69.1%,是求職主體。
其中,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5.9%,新成長失業青年占20.1%,其他失業人員占12.5%,下崗職工占10.6%.其他類型的求職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占21.2%.
與2001年相比,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的比重增長了8.8個百分點。分季度看,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增長幅度較大的是就業轉失業人員和新成長失業青年,分別增長了7.5和6.7個百分點。
7.分文化程度看,對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供給主要集中在高中文化程度。
從需求看,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41.9%,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求職者的需求比重為22.5%,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為35.7%;從求職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45.2%,大專以上學歷者占了總求職者的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職者比重為26.2%.求職人員文化結構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從供求狀況對比看,除碩士以上文化程度勞動者以外,各文化層次的勞動者均處于求職人數大于需求人數的狀態。具體而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86;高中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81;大專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67;大學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 0.77;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1.26.
8. 從技術等級看,對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供給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五級、職業資格四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89個城市分布在全國各大區域,擁有市區人口1.24億人,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48%;擁有市區從業人員(含城鎮個體勞動者)近5391萬人,約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55%.
與去年年底相比,從城市數量看,增加了27個城市;從人口規???,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個百分點,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比重上升了7個百分點。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總體而言,2002年全國89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
1.從全年總體狀況看,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為0.79.分季度看,其求人倍率從2002年一季度的0.73升至四季度的0.89.
2.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格局基本穩定。
2002年監測城市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所占比重依次為1.9%、27.2%和70.9%,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就業需求格局基本穩定。與2001年相比,第二產業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的需求在原比重較大的基礎上基本持平。
3.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依然占據主體,制造業需求有較大增長。
2002年各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集中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其用人需求分別為32.4%、21.7%和19.8%,三者合計約占總需求近3/4.
與2001年相比,三大行業需求增長了7.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長幅度最大,增長了4.2個百分點,其次是社會服務業,增長了2.3個百分點。
4.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據主體地位,兩者所占比重之和約為61.9%.
與2001年相比,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比重增長了7.8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需求比重僅占12.6%,與2001年相比,下降了3.1個百分點。
分季度看,私營及個體經濟和股份制經濟用人需求的呈現上升態勢;而國有、集體企業的用人需求呈現出逐季下降的趨勢。
5.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兩大類職業的需求比重和求職比重分別是69.2%和59.1%.
從供求狀況對比來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關系相對緩和一些,其求人倍率分別為0.9、0.85和0.7.
6.在所有求職人員中,下崗失業人員所占比重為69.1%,是求職主體。
其中,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5.9%,新成長失業青年占20.1%,其他失業人員占12.5%,下崗職工占10.6%.其他類型的求職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占21.2%.
與2001年相比,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的比重增長了8.8個百分點。分季度看,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基本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增長幅度較大的是就業轉失業人員和新成長失業青年,分別增長了7.5和6.7個百分點。
7.分文化程度看,對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供給主要集中在高中文化程度。
從需求看,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41.9%,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求職者的需求比重為22.5%,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為35.7%;從求職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45.2%,大專以上學歷者占了總求職者的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職者比重為26.2%.求職人員文化結構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從供求狀況對比看,除碩士以上文化程度勞動者以外,各文化層次的勞動者均處于求職人數大于需求人數的狀態。具體而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86;高中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81;大專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0.67;大學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 0.77;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是1.26.
8. 從技術等級看,對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供給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五級、職業資格四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關鍵詞] 勞動力市場 就業
勞動力市場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大環境,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直接影響著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和效果。目前我國處于二元經濟轉換,同時又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包括勞動力資源從計劃配置轉向市場機制配置的機制轉變。在經歷就業迅速擴大和遭遇勞動力市場沖擊的同時,就業形式和就業增長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蔡(2008)通過梳理關于勞動力市場發育和就業狀況的統計數據,并結合微觀調查數據,對城鄉就業增長和結構變化進行了描述,打破了傳統的關于“就業零增長”、“農村剩余勞動力一成不變”等神話。提供了有關勞動力市場的指標,準確地反映了伴隨著經濟增長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力市場發育水平的提高、就業總量增長和結構多元化,及其城鎮就業壓力的緩解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幅度減少的事實。他還通過對人口轉變過程的闡釋,預測了勞動力市場供求的變化趨勢,做出劉易斯轉折點即將到來的判斷,并揭示了這個轉折點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出的挑戰。陸銘、蔣仕卿(2007)將1996年視為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分水嶺,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折點。在第一階段,勞動力市場改革的效果主要表現為人們職業和收入結構的調整。在第二階段,結構調整則主要表現為人們在不同的就業狀態上的分化。失業人數與職工數量之比,以及其他人口與職工數量之比在1997年之后也同步上升,這也反映出了就業結構的迅速變化。而其他人口數量與職工數量之比的快速上升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勞動參與率下降的趨勢,這表明在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退出勞動力市場。
這些觀點在眾多的宏觀經濟分析中得到了驗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2005年初分析得出 2004年我國新增城鎮就業超過了900萬人,預測2005年就業矛盾將會比2004年更加嚴峻。主要表現在:(1)長期性就業壓力依然過大。目前我國仍處于勞動力資源增長的高峰期,在城鎮新增就業群體、累積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等要求就業的總規模每年在2500萬人左右,而新增就業機會不足1000萬人。(2)2005年經濟增長率的回落,將對就業增加形成短期壓力。(3)大學畢業生大規模集中釋放將繼續加大就業供需矛盾。據統計,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212萬,初次就業率僅為50%左右,2004年高校畢業生達到280萬,到6月底平均簽約率為60%,再加上2005年畢業無法就業的學生,累積的就業矛盾越來越大??傊?,2005年新增城鎮就業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5%預期目的實現有相當的難度。
而2005年底的報告否定了上述2005年經濟增長率回落的預測,驗證了經濟的強勁增長使2005年的就業形勢有所改善,但就業增長不足的問題仍很突出。2005年第3季度末,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數達11102.7萬人,比第1季度增加130.4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58.4萬人。但相對于經濟增長的其他主要指標而言,就業增長明顯偏慢,第3季度末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同比僅增長1.4%,GDP增長的就業彈性只有0.15。工業企業就業增長稍快一些,但相對于上年同期也有所回落,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就業增長緩慢將會制約未來的消費增長,同時也使農民在非農產業的就業機會偏少,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蔡,都陽(2005) 考慮到“十一五”期間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根據經濟增長可能達到的水平,以及就業彈性的變化范圍作為分析的基礎。對這一時期勞動力供求關系作出了判斷,認為從總體上看,“十一五”期間的勞動力供給壓力將逐步減輕,相對于“九五”和“十五”期間,創造就業需求的壓力減輕。但是,“十一五”初期正處于勞動年齡人口上升期,就業形勢仍將嚴峻。勞動保障部專題小組(2007)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就業供大于求的總量性矛盾繼續存在,需求穩中有升;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明顯加大,勞動者素質技能不適應問題更加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的矛盾在不同地區出現,雖屬局部現象,但短期內難以消除。
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2007年底調查顯示2007年就業增長形勢良好。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2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0%,創下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同期最好水平。預計全年城鎮新增就業將突破1200萬人。城鎮凈增就業量將首次突破1000萬人,達到1011萬人,比上年增加32萬人。這得力于經濟增長的快速平穩增長,也與積極就業政策的逐步落實密切相關。并預測2008年,我國的就業增長形勢依然較好。目前,盡管城鎮單位新增就業有放慢的跡象(主要是由于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就業增長有所放慢),但工業企業就業增長一直會保持6%以上的較快增長態勢,預計2008年這一趨勢會延續。利用就業彈性預測方法,預計2008年城鎮凈增就業量將達到1032萬人,新增就業崗位繼續突破1200萬個。2008年,城鎮就業增長的目標可設定為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人,失業率控制在4.5%以下。
綜上所述,整體看來,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參考文獻:
[1]蔡: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發育與就業變化[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8):10-17
90個城市分布在全國各大區域,擁有市區人口1.24億人,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48%;擁有市區從業人員(含城鎮個體勞動者)近5391萬人,約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55%.“非典”疫情過后,三季度全國90個城市勞動力市場景氣回升,主要特征如下:
1.供求總量均出現大幅度增長。
根據90個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共職業介紹服務機構所采集的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信息,三季度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各類人員約266.4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求職者約294.9萬人,求人倍率 約為0.9.與上季度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分別增加了88.9萬人和94.9萬人,上升幅度分別為50.1%和47.4%,崗位需求的回升幅度略高于求職人數,從而導致了求人倍率略有上升,上升了0.01.與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分別增加了68.3萬和41.9萬人,上升幅度分別為34.5%和16.6%,崗位需求的回升幅度略高于求職人數,求人倍率上升了0.12.與二季度相比,“非典”疫情比較嚴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石家莊、包頭,三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明顯回升,用人單位需求分別上升69%、99%、137%和455%;求職人數分別上升35%、87%、136%和407%,用人單位需求的上升幅度高于求職人數的增長。
2. 第三產業需求大幅回升。
三季度,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所占比重依次為2.1%、31.5%和66.4%.受“非典”疫情的影響,二季度各產業需求大幅度下降,三季度開始回升。三季度第三產業的用人需求增長了近60萬人,上升幅度為51.2%,第二產業增加26.5萬人,上升了46.2%.
3.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等受“非典”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用人需求大幅度回升。
從行業需求看,各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依然集中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其用人需求分別占總需求31.4%、25.4%和17.2%,三者合計約占總需求的74.2%.與二季度相比,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的用人需求增加了近30萬人,增長55.9%;制造業的用人需求增加了近21萬人,增長43.3%;社會服務業的用人需求增加了15萬人,增長49.3%;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的用人需求增加了近4萬人,增長66.2%;建筑業的用人需求增加了4萬余人,增長61.7%.
4.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大幅增長。
從用人單位看,企業用人占主體地位,所占比重達93.7%,其中,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多數,所占比重分別為36.8%和26.7%,兩者合計達63.5%.從需求總量看,企業的用人需求比二季度增加了86萬人,平均上升幅度為52.3%.其中,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分別增加了約30萬和24萬人,分別比二季度增長了48.1%和56.8%.
5.商業和服務業人員供求總量大幅增長。
勞動力市場中供求兩方面的總量均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非典”疫情影響較大的商業和服務業人員這一職業群體的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量增長幅度較大。
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既是需求主體又是求職者主體,兩大類職業的需求比重和求職比重分別是72.4%和65.2%.從需求總量看,與二季度相比,各類職業的供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增加了近38萬人,上升幅度為56%;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增加了8萬人,比二季度增長了48%;專業技術人員增加了7萬人,比二季度增長了37%.從求職看,與二季度相比增加較多的是商業和服務業人員,增加了近34萬人,上升幅度為51%,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增加了近11萬人,上升幅度為50%.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用人需求的增長幅度高于求職者人數的增長,因而導致求人倍率的上升,其求人倍率為1.
6.與二季度相比,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新成長失業人員、就業轉失業人員回升;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求職人員中,新成長失業人員、就業轉失業人員的比重略有增長。
在所有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 所占比重高達60.8%,其中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6.9%,新成長失業青年占22.2%,其他失業人員占11.7%;下崗職工占7.9%;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占23.5%.與二季度相比,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增加61.5萬人,增長幅度為52%,其中,新成長失業青年增加約25萬人,增長幅度為63.2%,就業轉失業人員增加28萬人,增長幅度為53.4%;下崗職工增加5萬人,增長幅度為27.3%;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 增加20萬人,增長幅度為41.9%.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長失業青年的求職比重分別上升了2.2和1.5個百分點,就業轉失業人員的求職比重則分別增長了1個百分點;下崗職工的求職比重分別下降了1.3和2.6個百分點。
7.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增長幅度較大。
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來看,87.3%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39.2%;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為30.4%;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含大專)求職者的需求比重為17.7%.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來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45.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為30.8%;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含大專)占了總求職者的23.7%.求職人員文化結構和用人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從供求總量看,與上季度相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共增加了近18萬人,上升幅度為61%;求職人數共增加28萬人,增長了67%.求職者的增長幅度高于用人需求。
“非典”疫情過后,各地開展了一些針對大、中專畢業生的招聘會,從而導致勞動力市場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供求人數的增加。
8.各技術等級(或職稱)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勞動力需求大于供給。
89個城市分布在全國各大區域,擁有市區人口1.24億人,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48%;擁有市區從業人員(含城鎮個體勞動者)近5391萬人,約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55%.
總體而言,2003年一季度全國89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
1.從總體情況看,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為0.86.與上季度相比,下降了0.03;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3.下圖顯示了2001年一季度至2003年一季度全國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變化情況。
2.第三產業依然是勞動力市場需求主體,但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第二產業需求比重略有上升。
一季度89個城市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所占比重依次為2.0%、30.2%和67.8%,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結構相對穩定。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分別下降了4.7和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需求比重則分別上升了4.4和2.2個百分點。
3. 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 占據勞動力市場需求主體地位,制造業需求保持增長勢頭。
從行業需求看,75.5%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批發零售貿易 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其用人需求分別為 33.1%、24.7%和17.7%.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業分別上升了4.0和2.1個百分點;而社會服務業則分別下降了4.2和0.6個百分點。
4.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據主體地位,私營及個體企業用人需求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企業用人占主體地位,所占比重達93.1%,其中,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多數,兩者所占比重之和約為66.7%.而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需求比重僅占10.7%.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私營及個體企業的增長幅度 較大,分別增長了2.1和5.8個百分點;而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需求比重合計則分別下降了1.1和4.1個百分點。
5.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兩大類職業的需求比重和求職比重分別是70.8%和63.2%.
從供求狀況對比來看,商業和服務業人員、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關系相對緩和一些,其求人倍率分別為0.95、0.91、0.9和0.83.
6. 在所有求職人員中,下崗失業人員所占比重高達68.1%,是求職主體。 其中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6.9%,新成長失業青年占19.6%,其他失業人員占12.5%;下崗職工占9.1%.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占22%.
與上季度相比,失業人員的比重略有下降,下降了2.2個百分點;下崗職工的比重下降了2.1個百分點;而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則上升了3.9個百分點,上升幅度較大。
與去年同期相比,失業人員比重有所上升,增長了3個百分點;下崗職工的比重下降了0.9個百分點;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則下降了2.0個百分點。
7.分文化程度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既是單位用人需求的主體,又是求職者主體。求職人員文化結構和用人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從單位用人需求看,87%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39.5%;從求職者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47.5%.求職人員文化結構和用人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從供求狀況對比看,除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求人倍率大于1外,其余均處于求職人數大于需求人數的狀態,求人倍率小于1.求人倍率較高的是碩士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求人倍率分別為1.58和0.94,其余文化程度高中、大專、大學的求人倍率分別為0.83、0.8和0.83.
8.分技術等級,用人需求和求職者群體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五級、職業資格四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求職人員的技術等級構成與用人需求的技術等級結構基本一致。
89個城市分布在全國各大區域,擁有市區人口1.24億人,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人口的48%;擁有市區從業人員(含城鎮個體勞動者)近5391萬人,約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從業人員的55%.
2003年二季度全國89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
1.從總體情況看,受“非典”疫情影響,本季度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量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根據89個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公共職業介紹服務機構所采集的勞動力供求狀況信息,二季度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各類人員約177.4萬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勞動力約200萬人,求人倍率 約為0.89.
與上季度相比,求職人數減少了29.5萬人,下降了12.8%,招聘人數減少了20.1萬人,下降了10.2%.由于求職人數的下降幅度高于崗位需求,導致求人倍率略有上升,上升了0.03.下圖顯示了2001年一季度至2003年二季度全國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變化情況。
“非典”疫區城市中,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天津、北京,分別下降54%、40.9%、26.7%和17.9%;求職人數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天津、石家莊、包頭、北京,分別下降39.6%、38.2%、38%和10%.
2.第三產業由于受“非典”疫情的影響較大,二季度用人需求下降幅度較大,第二產業下降幅度較小。
二季度89個城市第一、二、三產業需求人數所占比重依次為1.8%、32.3%和65.9%,仍然保持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結構。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三產業的需求比重分別下降了1.8和3.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需求比重則分別上升了2.1和3.6個百分點。
從需求總量看,與一季度相比,第三產業的用人需求減少了16.8萬人,下降了12.6%.第二產業減少近2.3萬人,下降了3.8%.
“非典”疫區城市中,第三產業的用人需求下降明顯。其中,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北京、天津,分別下降51.9%、39.2%、19.4%和18.6%.
3.受“非典”疫情的影響,二季度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的用人需求呈現下降態勢,但對制造業用人需求產生的影響并不明顯。
從行業需求看,各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依然集中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三大行業,其用人需求分別為30.2%、26.9%和17.3%,三者合計約占總需求的74.4%.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分別下降2.9和1.6個百分點;社會服務業則分別下降了0.3和0.8個百分點;而制造業依然呈現上升態勢,分別上升了2.1和4.4個百分點。
從需求總量看,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社會服務業下降幅度較大,分別比一季度減少了11.8萬、4.2萬人,分別比一季度下降了18%和11.9%.此外,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也相對有所下降,比一季度減少了1.46萬人,比一季度下降了21.2%.
“非典”疫區城市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建筑業、社會服務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三大行業的用人需求下降較大。其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天津、北京、廣州,分別下降51.9%、36.8%、36.5%、21.1%和18%;建筑業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天津、石家莊、包頭、北京,分別下降92.2%、51.8%、48.8%和26.9%;社會服務業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天津、石家莊、太原、北京,分別下降65.5%、64%、41.5%、32.6%和15.9%;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太原、石家莊、包頭、北京、廣州、天津,分別下降59.6%、48.5%、42.5%、36.8%、14.1%和11.6%.
4.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據主體地位,二季度企業用人需求減少,股份制企業和私營及個體企業用人需求出現下降趨勢。
從用人單位看,企業用人占主體地位,所占比重達92.3%,其中,私營及個體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用人需求占多數,兩者所占比重之和約為63.8%.
總體而言,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企業用人需求略有下降,其中,與上季度相比,股份制企業和私營及個體企業分別下降了2.5和0.4個百分點。
從需求總量看,企業的用人需求比一季度減少了20.07萬人,平均下降幅度為10.9%.其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及個體企業分別減少了9.8萬和8.4萬人,分別比一季度下降了18.7%和11.9%.
“非典”疫區城市中,企業的用人需求下降較大,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天津、北京,分別下降54.9%、40.5%、21.1%和18.1%.
5.勞動力市場中供求主要集中在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受“非典”疫情影響,商業和服務業人員這一職業群體的勞動力市場供求總量下降幅度較大。
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兩大職業既是需求主體又是求職者主體,兩大類職業的需求比重和求職比重分別是71.8%和65.6%.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各類職業的需求變化幅度較大的是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和商業服務人員,前者分別上升了1.5和7個百分點,后者則分別下降了0.4和4.5個百分點。
從需求總量看,與一季度相比,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用人需求減少了8.5萬人,下降了11.1%.從求職總量看, 與一季度相比,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求職人數減少了9.4萬人,下降了12.2%.“非典”疫區城市中,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下降幅度比較大。其中,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北京、廣州,分別下降55.9%、38.9%、17.7%和13.2%;求職人數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天津、包頭、石家莊、北京,分別下降53.5%、43.6%、31.7%和7.9%.
6. 各求職人員類別中,失業人員仍然占主體;求職人員中,新成長失業人員、就業轉失業人員、下崗職工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在所有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所占比重達58.9%,其中就業轉失業人員占25.9%,新成長失業青年占20%,其他失業人員占13%;下崗職工占9.2%;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占24.4%.
從總量看,與一季度相比,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減少17.6萬人,下降幅度為36.2%,其中,新成長失業青年減少約5萬人,下降幅度為11%,就業轉失業人員減少10萬人,下降幅度為16.2%;下崗職工減少2.5萬人,下降幅度為11.9%;其他人員(主要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減少1.6萬人,下降幅度為3.2%.
7.勞動力市場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和求職人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的要求來看,88.4%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總體需求的40.2%;從求職者的文化程度來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市場的求職主體,占全部求職者的47%.求職人員文化結構和用人需求結構基本一致。
與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專和大學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下降幅度較大,其中,大專分別下降了0.7和5.7個百分點,大學分別下降了0.4和2.7個百分點。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個百分點。
與上季度相比,大專、大學文化程度的求職人數分別下降了0.5和0.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專、大學文化程度的求職人數分別下降了6.9和1.3個百分點。碩士文化程度的求職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
從供求總量看,與上季度相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共減少了近6萬人,下降了16.2%;求職人數共減少近8萬人,下降了15.7%.
與去年同期 相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共減少了近10萬人,下降了25%;求職人數共減少近20萬人,下降了32%.
以上變化主要是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響,一些針對大、中專畢業生的招聘會臨時取消,從而導致勞動力市場中大專、大學文化程度的供求比例出現下降。
“非典”疫區城市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用人需求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北京、太原、天津,分別下降77.2%、44.8%、31.7%、28.6%、11.5%;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求職人數下降幅度比較大的城市有包頭、石家莊、天津、北京,分別下降66.8%、51.4%、29.6%和14%.
從供求狀況對比看,除碩士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求人倍率大于1外,其余均處于求職人數大于需求人數的狀態,求人倍率小于1.求人倍率較高的是碩士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求人倍率分別為1.14和0.98,其余文化程度高中、大專、大學的求人倍率分別為0.86、0.79和0.81.
8. 從用人需求的技術等級看,用人需求和求職者群體主要集中在職業資格五級、職業資格四級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其所占比重合計均占總體的38%左右。求職人員的技術等級構成與用人需求的技術等級結構基本一致。
三季度,本市共有2.0萬家用人單位通過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崗位信息,有效招聘崗位數為31.7萬個,比二季度增加12.8%,比去年同期減少2.4%;前往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查詢崗位信息、應聘崗位的求職者累計達34.1萬人,比二季度增加14.1%,比去年同期減少5.6%。從供需對比情況看,三季度本市勞動力市場的求人倍率為0.93,與二季度相比略有下降。
**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職業指導專家對三季度勞動力市場熱點進行了綜合點評,具體分析如下:
1、物流倉儲業:招聘需求縮減,復合型人才仍吃香
由于受到當前經濟波動和本市產業規劃布局的雙重影響,物流倉儲業招聘需求明顯縮減。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本市物流倉儲類招聘崗位環比減少了12.5%,招聘層次也集中于低端的技能操作、集裝箱理貨等崗位。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物流倉儲業將面臨用工招聘的低谷。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物流倉儲業仍然具有強勁的人才集聚能力,吸納就業的空間很大。對于倉儲物流業人才來說,努力學習成為復合型人才將是一條陽光大道。來自**職業介紹普陀分中心的職業指導專家楊晨光認為,以普陀桃浦西北物流園區為例,該園區以省際物流集散功能為主,集貨運配載、交易、信息服務、倉儲、流通、加工、配送、展示等物流服務于一體,在具體的崗位招聘中對技能復合型求職者尤為垂青。
**職業介紹寶山分中心的職業指導專家焦鳳珠也持相同觀點,即技能復合型求職者在物流業中往往最為炙手可熱,比如駕駛員在具備大型車輛駕駛技能的同時,還須持有貨運上崗證;倉庫管理員則在具備物資調配經驗的同時,還要有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和善于運營管理;跟單員在做證處理時需要具備雙語能力及特殊倉儲機械的操作等等。
2、客戶服務:人才需求持續增長,求職需“量體裁衣”
近年來本市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客戶服務是企業的“門戶”和“名片”,客戶服務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逐漸走俏招聘市場。與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客戶服務類崗位增加了5.6%。
客戶服務類崗位人員缺口日益增大,對求職者的學歷、專業、工作經驗等要求相對比較寬泛,因此吸引了大量求職者尤其是零經驗求職者的關注。來自**職業介紹長寧分中心的職業指導專家蘇曄婷表示,客戶服務類崗位雖然入職門檻相對較低,但也并非人人都合適,平均崗位流動率在30%以上。
蘇曄婷認為,目前本市的客戶服務類招聘崗位主要分為“銷售型”和“事務型”兩大類。其中銷售型客戶服務主要承擔客戶開發、電話銷售、訂單服務等銷售職能,事務型客戶服務則主要承擔接聽來電、處理投訴、接受訂單等事務處理職能。無論從事哪類職位,都要求從業者能全面掌握企業、行業的相關信息,準確判斷客戶的需求,有效解決客戶的問題,并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這些都需要從業者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積累各類知識經驗。
3、超市賣場類崗位:平凡崗位蘊藏發展機會
隨著連鎖超市業的迅速發展,各類超市賣場為求職者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各類超市賣場提供的就業崗位約占2.7%,特別是對于大型賣場比較集中的區域來說,超市賣場已經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超市賣場提供的崗位種類相當多樣化,除了收銀、理貨、保安等傳統的超市賣場崗位之外,廚工、面包制作工、烘焙工、水電工、導購、電器設備維修等崗位需求增長也很迅速。過去不少本市求職者特別是青年人對超市賣場提供的崗位不屑一顧,但隨著行業的整體發展,各超市賣場在用人理念和管理方式上的不斷改進,很多青年人對賣場的崗位有了新的認識,并開始重新接受這些崗位。
來自**職業介紹普陀分中心的職業指導專家朱亮佳認為,求職者只要愿意做有心人,在做理貨員的同時學習一些倉儲物流知識,在做收銀員的同時學習財務知識和操作,在做保安的同時學習與人打交道的藝術,就會在看似簡單的工作中發現機會。
4、長寧“兩圈一帶”:或將成為未來新增就業崗位的集散地
長寧區由虹橋、中山公園兩大商圈以及天山路商業集聚帶構成的“兩圈一帶”商業服務區,以發展商業服務、創意設計、物流倉儲、金融、科研、休閑等產業為特色,同時帶動了上下游產業和配套服務的迅速發展,促進就業的集群效應已初步顯現,理所當然地受到求職者越來越多的關注。
**職業介紹長寧分中心的馮正涵主任認為,天山路商業集聚帶的新一輪建設,把原先相對孤立的虹橋、中山公園兩大商圈連接在一起,商業服務鏈條式發展的城市功能板塊正在形成。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長寧區“兩圈一帶”建設方興未艾,必將吸引大量企業入駐,帶動人才招聘需求的增長。
5、求職警示:應屆畢業生求職須警惕招聘陷阱
四季度正值應屆畢業生大批量進入職場求職之際,勞動力市場的部分行業出現了崗位資源稀缺的現象,缺乏求職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牟利的切入口。部分企業以招聘崗位無需工作經驗為誘餌,吸引應屆畢業生前來應聘,通過應聘過程中收取的報名費、培訓費、服裝費等各類費用牟取利益。
需要提醒廣大求職者的是,近期求職應謹防類似的招聘陷阱。找工作需要耐心加細心,求職者應聘時要多方面、多渠道詳細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看看企業是否正規,業務是否合法,企業是否擁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和經營許可證,是否有投訴、不良記錄等。了解企業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在網上搜索查詢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比如在工商部門網站或網絡搜索引擎中輸入企業名稱,即可搜索查看企業有關信息。
**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有關專家認為,我國已先后頒布了《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以及《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禁止用人單位以招用人員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或進行其他違法活動。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招聘單位涉嫌欺詐、損害求職者權益的行為,求職者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及時撥打**勞動保障服務熱線電話12333,舉報不法企業違法違規的事實情況,以便有關部門及時查處,切實維護廣大求職者的正當權益。
二、四季度勞動力市場招聘需求情況預測
**市職業介紹中心近期針對本市3200多家企業開展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各類用人單位對四季度本市經濟發展趨勢持謹慎樂觀態度,企業招聘需求有所波動,預計四季度本市用工需求可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具體抽樣調查結果如下:
1、52.4%的企業計劃在四季度招聘員工,與三季度相比略有下降。
此外,從企業用工規???,三季度計劃招聘人數不低于計劃減員人數的企業約占77.8%,這表明,本市企業招聘需求仍將繼續保持平穩態勢。
2、居民服務業四季度招聘需求穩中有升,建筑、租賃和商務服務等行業則有所下降。
居民服務業招聘需求比三季度增加了8.7個百分點,而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比三季度分別下降18.6%和17.1%。
3、營銷采購、生產制造、客戶服務崗位的四季度招聘需求仍保持旺盛,行政辦公、財會審計類崗位將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