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09:30:21
序論:在您撰寫生態農業建設工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杭州蕭山秋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公司現經營面積3000余畝,其中有水果、蔬菜、水產養殖基地?;噩F有各類大棚400余畝。公司目前擁有3只國家級綠色食品和3只國家級無公害食品。注冊的“秋琴”商標,先后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浙江省名牌產品,成為廣大消費者青睞和信任的產品。自公司成立以來,榮獲省模范集體、全國女大學生創業基地、省市區三級婦聯的“雙學雙比”示范基地、省級無公害蔬菜和水果基地、省級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基地、杭州市“菜籃子”基地、杭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等諸多殊榮。
公司已按照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制定嚴格的生產栽培技術規程,提倡使用有機肥,逐步增強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的綜合防治病蟲害措施,推廣使用太陽能滅蟲燈殺蟲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同時完善投入品管理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制定生產檢查、跟蹤審查、培訓、客戶投訴、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真正實現了“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
二、項目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提高基地農產品產量、品質與基地資源利用率,2011年累計投資191.2萬元進行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建設:
1、項目新建連棟大棚31280平方、噴滴系統82畝,實施連棟大棚建設可以有效改善生產條件,進一步增強抗澇抗旱能力。根據農作物生長特性和種植季節,巧打農作物的時間差和空間差,采用大棚育苗,大田移栽,進行包心菜、西瓜、玉米等作物套種栽培模式,有效利用平面、空間和溫、光、肥資源,同時可有效節約用水,保證作物供水均勻及時。利用滴灌設施,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農業用水,保證農作物和果樹供水均衡及時。
2、探索并推廣農業資源循環模式兩套,一是推廣使用殺蟲燈,利用誘蟲燈誘捕昆蟲,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和殘留量,同時昆蟲蛋白質含量很高,將誘捕來的昆蟲放于魚塘、雞舍,充當飼料,喂養出來的魚、雞等農產品肉質鮮美,風味獨特,品質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3、制定標準化生產規程,農業廢棄物回收,將田間塑料薄膜、農藥瓶、袋等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全部回收處理。落實綠色生產管理制度,清潔生產。保障農產品生產安全,為城鄉居民提供綠色生態、質量上乘、安全可靠的農產品。
4、研究推廣蔬菜-果樹套種模式3套(梨樹-毛豆、桃樹-花菜、櫻桃-毛豆、)通過果樹-蔬菜套種,不僅能打破果業生產的單一化“以短養長”解決資金回收問題,還可以“以耕代撫”促進果樹生長和早掛果,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復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5、引進蔬菜新品種10個,如番茄新品種粉娘、黑珍珠、夏日陽光,胡蘿卜新品種牛頓、尼麗克斯、娜亞瑞特,孢子甘藍地寶,漢斯沙拉生菜,苤蘭新品種孔瑪、克沙克以及結球茴香羅娜多等。
三、項目投資概況
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88.8萬元,實際投入資金425.5萬元,其中:新建連棟大棚31280平方,投入資金391萬元;噴滴灌82畝,投入資金19萬元;殺蟲燈23臺,投入資金2.76萬元;粉碎機1臺,投入資金1.1萬元;割草機2臺,投入資金0.34萬元;新品種蔬菜種子2.6萬元;發酵池4個,投入資金4.2萬元;農電設施完善投入資金4.5萬元;其中發酵池與農電設施完善為自建項目。
四、項目管理情況
1、項目實施過程中公司成立以項目主持人施秋琴為組長的實施小組,主持全面工作;蔡明煥任副組長,負責引種與產業化技術推廣;生產經理施興華負責具體技術實施與管理;錢惠文負責項目資金管理;趙曉光負責項目檔案收集與整理。
2、項目資金由公司會計錢惠文保管,具體資金分配由項目組成員共同商議決定。公司財務制度健全,做到??顚S?,并訂立了相關的財務制度,計劃管理,控制使用。
3、為規范項目管理,項目組安排組員趙曉光負責項目檔案的收集、整理與保存。內容包括項目申報文件、投資計劃下達文件、初步設計(實施方案)施工圖設計、施工合同、工程預決算資料、田間檔案等相關材料。
4、項目建設過程中組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管理規范。做到產前科學規劃、產中合理實施、產后認真總結。
5、技術管理:
(1)嚴格生產規程
公司已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制定嚴格的綠色生產栽培技術規程,提倡使用有機肥,逐步增強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的綜合防治病蟲害措施,推廣使用太陽能滅蟲燈殺蟲技術,使農藥使用量減少60%以上。
(2)產后分裝銷售
為搞好蔬菜銷售,實現蔬菜商品化,制定蔬菜產后處理規程。對蔬菜產后的清洗、分級、去雜、包裝、貯藏、運輸等各個環節作出規定,進一步提高蔬菜的商品性。
(3)帶動菜農實現“六個統一”
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菜農生產。實行“六統一管理”,即統一品種、統一購買投入品、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做到100%統防統治,100%土壤培肥、100%實行訂單生產,保證了基地優質蔬菜的供應。
6、實施人員
本項目實施由公司總經理施秋琴擔任實施小組組長,蔡明煥擔任副組長,公司各部門負責人組成項目實施小組,并聘請杭州市農科院張雅和義蓬鎮政府徐友成作為本項目的技術顧問和指導,確保項目高效有序運行。
五、效益分析
1、社會效益:通過該項目建設,改善了園區的基礎設施現狀,通過合理輪作套作,提高了園區蔬菜生產能力,結合太陽能殺蟲燈的應用,從源頭上保證了蔬菜的品質,可以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生態的蔬菜產品,確?!安嘶@子”供應。
2、生態效益:通過殺蟲燈的應用,明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通過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有效的節約了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農業廢棄物的利用,極大的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3、經濟效益:
一、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1、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需要加強水利建設
生態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種資源,能夠全面協調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形成林木、果樹、魚類、畜禽、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生態農業的作用極為重要。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得出結論,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是以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在較干旱的地區。農田水利工程可以及時解決耕地的灌溉、農民的飲水和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和干旱缺水的問題。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現狀。通過增加蓄水量,可以緩解我國目前的生態環境,達到了積極的效果。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是生態農業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減輕農業用水污染,切實改善土地退化現象,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及荒漠化。改善植被條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通過調整農作物的布局,我國農業生產產量可以大大提高,同時農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也會提高,才能真正實現小康社會。
4、農田水利工程可以改善我國農業基礎設施的排灌系統
在排灌的渠道上建設分水口及農田制口,設置兩個閘的連接,實現有灌有排,有效改善干旱地區的困難。
二、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1、加強農田水利工程是發展農業及農村的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近幾年,我國的旱澇災害也會不斷發生,不僅對我國的農業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對我國農業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國要改善農業的生產,就必須先加強我國的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改善我國農田落后的水利基礎設施,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國農業的發展。
2、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并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奮斗目標,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
3、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可以緩解水資源的矛盾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我國目前水資源短缺,農業是我國在用水方面具有較大的需求,其用水量占全社會的70%以上,但我們的利用率卻很低,只占了40%左右,要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節約灌溉,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水資源,緩解用水資源的壓力,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為了緩解這個壓力,就要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要開辟新的水源,還要節約用水,才能真正緩解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壓力。
三、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1、強化各水利站所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意識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轄區內新建的水利工程,當地水利站所要無條件的協助施工隊搞好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旦發展工程質量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內向水利局質監站或水利局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及時制止和處理,減少損失,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當地站管理后少出問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2、嚴格按照合同施工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履行監管程序,從項目立項、可研、初設到施工,嚴格履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設從立項到施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環節程序,確保工程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發揮效益。
3、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加大興水治水力度,切實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節灌、水庫灌區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設,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認真實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設,切實加強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為重點的戶辦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著力解決旱山村“飲水難”和農村飲水安全。加大病險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復水毀水利設施,確保農業生產用水。
4、提高認識
關鍵詞:水利工程 建設 生態農業 重要地位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前言
生態農業建設是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農業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生態農業建設快速穩健發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1.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需要加強水利建設
生態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種資源,,能夠全面協調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形成林木、果樹、魚類、畜禽、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生態農業的作用極為重要。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是以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健全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那么必然就會造成旱澇現象常發,洪澇災害會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傳染病流行、糧食絕收等問題,干旱缺水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土地鹽堿化嚴重、草原退化、樹木干枯等問題。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力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和干旱缺水的問題, 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現狀。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是生態農業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奮斗目標,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同時,生態農業建設是以產出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生態農業的標志就是通過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來體現,加強農產品加工、經濟作物、糧食生產、水產、畜禽等一體化發展的綠色農業生產就極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強綠色農業生產,那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它能夠減輕農業用水污染, 切實改善土地退化現象, 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條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1.強化各水利站所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意識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轄區內新建的水利工程,當地水利站所要無條件的協助施工隊搞好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旦發展工程質量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內向水利局質監站或水利局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及時制止和處理,減少損失,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當地站管理后少出問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時,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轄區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既要向當地黨委、政府,又要向縣局搞好服務,提出本轄區內的水利發展思路,供當地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考。
2.嚴格按照合同施工
繼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履行監管程序,從項目立項、可研、初設到施工,嚴格履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設從立項到施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環節程序,確保工程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發揮效益。同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務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項條款約定,“以法律為準繩、以合同為依據”,進一步規范施工程序,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明確甲乙雙方的義務、權利和責任,確保水利工程施工項目的順利完成。
3.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論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前言
生態農業建設是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農業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生態農業建設快速穩健發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1.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需要加強水利建設
生態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種資源,,能夠全面協調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形成林木、果樹、魚類、畜禽、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生態農業的作用極為重要。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是以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健全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那么必然就會造成旱澇現象常發,洪澇災害會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傳染病流行、糧食絕收等問題,干旱缺水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土地鹽堿化嚴重、草原退化、樹木干枯等問題。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力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和干旱缺水的問題, 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現狀。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是生態農業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奮斗目標,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同時,生態農業建設是以產出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生態農業的標志就是通過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來體現,加強農產品加工、經濟作物、糧食生產、水產、畜禽等一體化發展的綠色農業生產就極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強綠色農業生產,那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它能夠減輕農業用水污染, 切實改善土地退化現象, 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條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1.強化各水利站所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意識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轄區內新建的水利工程,當地水利站所要無條件的協助施工隊搞好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旦發展工程質量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內向水利局質監站或水利局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及時制止和處理,減少損失,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當地站管理后少出問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時,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轄區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既要向當地黨委、政府,又要向縣局搞好服務,提出本轄區內的水利發展思路,供當地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考。
2.嚴格按照合同施工
繼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履行監管程序,從項目立項、可研、初設到施工,嚴格履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設從立項到施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環節程序,確保工程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發揮效益。同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務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項條款約定,“以法律為準繩、以合同為依據”,進一步規范施工程序,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明確甲乙雙方的義務、權利和責任,確保水利工程施工項目的順利完成。
3.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堅持“興水治旱,治水興縣”的方針,加大興水治水力度,切實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節灌、水庫灌區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設,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認真實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設,切實加強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為重點的戶辦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著力解決旱山村“飲水難”和農村飲水安全。加大病險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復水毀水利設施,確保農業生產用水。務必做到辦農民之所需,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用民主來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必須充分認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實行項目業主負責制,成立專項安全管理機構,認真對施工安全生產工作中每個環節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堅決克服消極厭戰情緒和輕視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點和規律,不斷規范水利工程施工組織和現場管理。從安全帽、網罩、接電、現場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種、特殊施工、高空作業、機械設備、警示標志等諸多方面進行嚴格檢查和具體的規定,在檢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體會[j]. 科技資訊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項目經理選拔的一種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廣友, 高建華, 高立山.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態工程的環境措施問題[j]. 大眾科技 , 2005,(05):105-108.
[4]王愛民. 論建筑企業項目經理的規范管理[j]. 科學管理研究 , 2004,(s1):144-147.
論文關鍵詞:水利工程 建設 生態農業 重要地位
論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前言
生態農業建設是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農業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生態農業建設快速穩健發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1.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需要加強水利建設
生態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種資源,,能夠全面協調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形成林木、果樹、魚類、畜禽、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生態農業的作用極為重要。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是以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健全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那么必然就會造成旱澇現象常發,洪澇災害會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傳染病流行、糧食絕收等問題,干旱缺水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土地鹽堿化嚴重、草原退化、樹木干枯等問題。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力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和干旱缺水的問題, 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現狀。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是生態農業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奮斗目標,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同時,生態農業建設是以產出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生態農業的標志就是通過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來體現,加強農產品加工、經濟作物、糧食生產、水產、畜禽等一體化發展的綠色農業生產就極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強綠色農業生產,那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它能夠減輕農業用水污染, 切實改善土地退化現象, 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條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1.強化各水利站所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意識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轄區內新建的水利工程,當地水利站所要無條件的協助施工隊搞好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旦發展工程質量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內向水利局質監站或水利局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及時制止和處理,減少損失,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當地站管理后少出問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時,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轄區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既要向當地黨委、政府,又要向縣局搞好服務,提出本轄區內的水利發展思路,供當地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考。
2.嚴格按照合同施工
繼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履行監管程序,從項目立項、可研、初設到施工,嚴格履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設從立項到施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環節程序,確保工程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發揮效益。同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務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項條款約定,“以法律為準繩、以合同為依據”,進一步規范施工程序,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明確甲乙雙方的義務、權利和責任,確保水利工程施工項目的順利完成。
3.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堅持“興水治旱,治水興縣”的方針,加大興水治水力度,切實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節灌、水庫灌區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設,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認真實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設,切實加強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為重點的戶辦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著力解決旱山村“飲水難”和農村飲水安全。加大病險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復水毀水利設施,確保農業生產用水。務必做到辦農民之所需,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用民主來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必須充分認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實行項目業主負責制,成立專項安全管理機構,認真對施工安全生產工作中每個環節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堅決克服消極厭戰情緒和輕視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點和規律,不斷規范水利工程施工組織和現場管理。從安全帽、網罩、接電、現場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種、特殊施工、高空作業、機械設備、警示標志等諸多方面進行嚴格檢查和具體的規定,在檢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體會[J]. 科技資訊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項目經理選拔的一種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廣友, 高建華, 高立山.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態工程的環境措施問題[J]. 大眾科技 , 2005,(05):105-108.
[4]王愛民. 論建筑企業項目經理的規范管理[J]. 科學管理研究 , 2004,(S1):144-147.
[關鍵詞] 生態農業 發展重點 發展目標 貴州
[中圖分類號] F3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1-0013-01
一、貴州發展生態農業的意義
1.發展生態農業可以促進貴州農業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
生態農業吸取我國和貴州省傳統農業的精華和國外農業發展的經驗教訓,從貴州省情出發,遵照生態學的原理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進行農業生產,可以大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有力促進貴州農業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環境污染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2.發展生態農業,有利于貴州農業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發展生態農業,可以避免掠奪式經營和濫用、浪費資源的現象,對農業可更新資源注意增殖,對不可更新資源注意保護利用。這樣不僅能減少水土流失,避免生態環境惡化,而且有利于占耕地2/3以上的中低產田土和400萬hm2宜林宜牧荒山荒坡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改造,使自然資源能得到持續地利用,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為貴州農業發展開辟新的廣闊的途徑并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3.發展生態農業有利于提高貴州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促進農業長期穩定地發展
生態農業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產力和資源利用率,從而能大大提高經濟效益。生態農業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護和增殖自然資源,加速物質環境和能量轉化,有著顯著的生態效益。它又能為社會創造數量多、質量好的多種多樣的農產品,滿足人們對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生態農業的發展,必將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
4.發展生態農業有利于增強貴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生態農業是一種綜合性農業,它因地制宜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聯合經營。這就會大大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的全面發展和農工商的聯合經營,需要大批的勞動力,這就為農民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它將對推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揮重要作用。
二、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重點
1.農田生態工程
即按照推廣農田優化模式,適應市場變化需求,積極調整結構,穩定糧田面積,強化用養輪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品,增加物質投入,努力提高單產,擴大復種面積,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模式,適當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保持生態、經濟系統的動態平衡。具體來看,其一,調整作物布局。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形成作物種植區域化、專業化、商品化;在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和城鎮郊區適當調減糧食面積,增加蔬菜、瓜果生產面積;逐步將不宜種糧或經濟作物的土地,退耕還林、還牧、還漁,對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堅決停止耕作。其二,調整作物結構。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前提下,擴大適銷對路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改變單一、僵化的種植模式,提高耕地復種指數,提高經濟作物和飼料糧面積在種植業面積中的比重,使種植業與養殖業、加工業銜接配套,協調發展。其三,調整品種結構。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種植業作物單產和品質,提高經濟效益。農田生態工程的重點是實施中低產田良工程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2.林果生態工程
這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點工程,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長期利益與近期利益的結合。實施林果生態工程,其一要完善山林承包責任制,加強技術服務,提高林農生產積極性。其二要調整林業布局,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發展以集體林場為主的商品林生產基地。其三是在林果生態系統中,除抓好林果的品種改良和標準化栽培外,還要搞好畜禽養殖配套,形成林果立體種養生態系統,以增加效益,改善環境,提高品質。林果生態工程的重點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四大建設項目。
3.養殖生態工程
養殖生態工程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單一養殖傳統模式,將畜、禽、漁等養殖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物種搭配,連接種植業,配套沼氣,巧用食物鏈,循環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并且,通過調整優化草山草坡草場畜牧業產業結構,發展培育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創立名牌,經過商品化、專業化和現代經轉變,逐步建設區域性重要畜產品生產基地。根據“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副則副、宜工則工”的原則,適合山區型養殖生態工程的發展模式主要有“種養型”“、共生型”“、立體型”“、庭院型”“、節能型”“、微生物再生模式”等幾種類型。
4.生態能源建設工程
在農村能源建設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和“節約與開發并重”的方針,解決農村能源短缺,促進和保護生態平衡,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這是一項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的建設工程。在貴州山區,生態能源建設工程主要是普及沼氣工程。應以點帶面的形式,以沼氣為紐帶,與種養相結合,抓規?;茝V與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相結合,工程技術實施與組織管理措施相結合,建立多種模式,推廣擴大示范成果,寓生態環境建設于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之中,推動山區農村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的發展。另外,科學利用秸稈還土還田,也是山區型生態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5.環境生態工程
充分利用天然資源優勢,大力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突出生態特色。在山區,重點實施四大環境生態建設項目。一是城市生態形象塑造工程。運用現代園藝技術對城鎮進行規劃實施,重點突出“特色”與“園林”,綠化率達到人居環境指標,改變臟、亂、差現象,對街道、樓群院落、屋頂、墻面等城市綠化體系進行生態建設。二是生態家園建設工程。每個縣重點抓好幾個生態家園示范點建設,每個鄉鎮分別抓好一個村的生態家園示范點建設,生態家園示范村要實現農田林網化、水渠潔凈化、村莊花園化、庭院立體化的目標。三是生態走廊建設工程。發展帶狀生態經濟,沿主要公路、主要河流建設生態經濟走廊。四是生態觀光農業工程。廣泛利用農村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現代科學為支撐,金融資本為基礎,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施工,建立具有農業生產、生態、生活合一的區域,在實現高科技、高效益、集約化、市場化的現代經營活動的同時,達到美化景觀,保護環境,搞好觀光旅游的生態建設。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貴州具有發展山區型生態農業經濟的綜合條件。山區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應重點實施農田生態工程、林果生態工程、養殖生態工程、生態能源建設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做好管理、資金、技術、營銷、生態治理機制、利益機制等方面的保障。
1基本思路
貴州山地面積大,山地資源豐富,森林植被覆蓋度大,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且農業勞動力充裕、勞動力成本低廉,適于發展山區型立體生態農業。全省生態農業試點縣建設已進行了幾年,在特色農業產業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生態農業的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如:人地矛盾突出,資源利用率低,農產品加工層次低,農業整體效益還較低;資金、人才、技術緊缺,嚴重制約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市場服務體系亟待健全,利益關系亟待調整等問題。貴州山區型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應按照生態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三大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中心,以企業公司為龍頭,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名牌產品為重點,最大限度地轉化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再生資源,促進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努力實現生產布局合理、經濟結構優化、服務體系健全、運行機制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農業經濟體系。
2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重點
2.1農田生態工程
即按照推廣農田優化模式,適應市場變化需求,積極調整結構,穩定糧田面積,強化用養輪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品,增加物質投入,努力提高單產,擴大復種面積,推廣高產高效種植模式,適當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保持生態、經濟系統的動態平衡。具體來看,其一,調整作物布局。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形成作物種植區域化、專業化、商品化;在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和城鎮郊區適當調減糧食面積,增加蔬菜、瓜果生產面積;逐步將不宜種糧或經濟作物的土地,退耕還林、還牧、還漁,對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堅決停止耕作。其二,調整作物結構。在穩定糧產前提下,擴大適銷對路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改變單一、僵化的種植模式,提高耕地復種指數,提高經濟作物和飼料糧面積在種植業面積中的比重,使種植業與養殖業、加工業銜接配套,協調發展。其三,調整品種結構。推廣優良品種,提高種植業作物單產和品質,提高經濟效益。農田生態工程的重點是實施中低產田良工程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2.2林果生態工程
這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點工程,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長期利益與近期利益的結合。實施林果生態工程,其一要完善山林承包責任制,加強技術服務,提高林農生產積極性。其二要調整林業布局,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發展以集體林場為主的商品林生產基地。其三是在林果生態系統中,除抓好林果的品種改良和標準化栽培外,還要搞好畜禽養殖配套,形成林果立體種養生態系統,以增加效益,改善環境,提高品質。林果生態工程的重點是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四大建設項目。
2.3養殖生態工程
養殖生態工程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單一養殖傳統模式,將畜、禽、漁等養殖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物種搭配,連接種植業,配套沼氣,巧用食物鏈,循環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并且,通過調整優化草山草坡草場畜牧業產業結構,發展培育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創立名牌,經過商品化、專業化和現代經轉變,逐步建設區域性重要畜產品生產基地。根據“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副則副、宜工則工”的原則,適合山區型養殖生態工程的發展模式主要有“種養加”、“共生型”、“立體型”、“庭院型”、“節能型”、“微生物再生模式”等幾種類型。
2.4生態能源建設工程
在農村能源建設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和“節約與開發并重”的方針,解決農村能源短缺,促進和保護生態平衡,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是一項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的建設工程。在貴州山區,生態能源建設工程主要是普及沼氣池。應以點帶面的形式,以沼氣為紐帶,與種養相結合,抓規?;茝V與抓綜合利用技術推廣相結合,工程技術實施與組織管理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多種模式,推廣擴大示范成果,寓生態環境建設于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之中,推動山區農村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的發展。另外,科學利用秸稈,也是山區型生態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2.5環境生態工程
充分利用天然資源優勢,大力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突出生態特色。在山區,重點實施四大環境生態建設項目。一是城市生態形象塑造工程。運用現代園藝技術對城鎮進行規劃實施,重點突出“特色”與“園林”,綠化率達到人居環境指標,改變臟、亂、差現象,對街道、樓群院落、屋頂、墻面等城市綠化體系進行生態建設。二是生態家園建設工程。每個縣重點抓好幾個生態家園示范點建設,每個鄉鎮分別抓好一個村的生態家園示范點建設,生態家園示范村要實現農田林網化、水渠潔凈化、村莊花園化、庭院立體化的目標。三是生態走廊建設工程。發展帶狀生態經濟,沿主要公路、主要河流建設生態經濟走廊。四是生態觀光農業工程。廣泛利用農村空間、農業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現代科學為支撐,金融資本為基礎,通過合理規劃、設計、施工,建立具有農業生產、生態、生活合一的區域,在實現高科技、高效益、集約化、市場化的現代經營活動的同時,達到美化景觀,保護環境,提供觀光旅游。
3保障措施
3.1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系
成立生態農業發展的領導機構,制定實施詳規,辦好試點,強化目標責任制,全面促進生態農業建設。
3.2建立多渠道的融資體系
一是山區農業縣應立足優勢,積極申報國家級生態農業縣、農業綜合開發縣,爭取專項資金、技術支持及政策保證。二是把生態農業建設與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村能源開發、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等項目結合起來,形成投入合力。三是大力開展非耕地拍賣和招商引資,集中拍賣資金投入生態農業建設。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取引進、聯營、集資入股、盤活存量資產等多種途徑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3.3建立技術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健全生態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即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技術培訓體系、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和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二是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業技術服務體系,積極采用先進技術、關鍵技術改造傳統的農產品加工業,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生態農業建設的專門人才,形成一批懂得貿易知識、市場經濟和科技知識的干部職工隊伍。超級秘書網
3.4建立高效有序的營銷網絡
建立暢通的信息體系,通過抓營銷、造輿論、做廣告等方式,將農副產品推向全國,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3.5形成生態治理機制
其一,明確生態環境治理目標,進一步建立和規范管理森林、濕地、農田和自然野生動物保護區,嚴格執法,依法治山治林、治水治田,形成有利于區域生態農業建設的行為規范、經營約束、成果保護機制。其二,建立制度,防治土壤和水源污染,保護森林資源和草場、漁業生態,關停、禁辦和嚴禁引進嚴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其三,嚴格農副加工產品的清潔管理,加強對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進出口、農產品銷售等環節的監督檢查,確保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安全。
3.6建立合理的利益機制
建立以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為主要形式的合理的利益機制,切實維護生產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董嵐.生態產業系統構建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