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1 17:54:05
序論:在您撰寫農產品質量監管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認真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等方面的有關文件和規定,圍繞種植業產品及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環節,按照“狠抓源頭、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重點突破”的工作原則,完善“三品”生產企業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強化執法監管,加大監測力度,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切實提高農民科學生產、文明生活的能力和水平,確保人民群眾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扎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確保不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伴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全過程。要實現“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目標,關鍵是要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主線,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現代農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切實加強。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立足現有、因地制宜”的原則,以滿足農產品質量全監管服務為出發點,以監管服務職責正常履行、監管服務工作明確到位為標準,切實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隊伍、條件、運行機制建設,全面提升鄉鎮農產品質量全監管服務能力,為從生產源頭確保農產品質量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撐。
二、建設內容
(一)建設目標。到年11月底,鄉農產品質量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完成機構掛牌、人員、經費、檢測設備和崗位職責“五到位”。
(二)建設方式。主要依托現有的鄉農業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通過加掛牌子、賦予職能、充實人員、完善條件,實施聯合建設。鼓勵涉農村建立村級農產品質量全監管服務站點,賦予村級動物防疫員或村級專職農技員村級農產品質量全監管職責,成為鄉農產品質量全監管站的延伸和有效補充。
(三)建設標準。一是“四化”標準:即機構專業化、人員穩定化、經費預算化、手段現代化。二是“六有”標準:即有一塊專門機構牌子、有2名以上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心、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的專業人員并實行實名制管理、有確保正常工作開展的專項工作經費、有一臺可上互聯網的電腦設備、有一間20平方米以上且配備必要檢測設備的標準化檢測室、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度。
三、職責任務
鄉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屬公益性、非營利性公共服務機構,是基層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主要是:依法承擔區域內農民農產品質量全管理、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指導、監督和產地準出制度落實等職責,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全。
四、建設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鄉要把農產品質量全監管體系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溝通協調,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財政部門要保證農產品質量全監管體系建設和工作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
2008年元旦、春節即將來臨,各級人大、政協會議也將陸續舉行。為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一個快樂、祥和、平安的節日,現就加強“兩節”、“兩會”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流通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流通工作。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認識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加強領導,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實行嚴格的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做到任務明確,責任清晰,工作落實,措施到位,確?!皟晒潯?、“兩會”期間食用農產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農產品價格不大漲、不大落。
二、切實抓好冬季農產品生產供應。要強化“菜籃子”產品
生產,利用當前較好墑情,擴種耐寒蔬菜,加強白菜、蘿卜、菠菜、烏菜等大宗露地蔬菜田間管理,增加大棚蔬菜覆蓋面積和品種,促進上市品種多樣化,變集中上市為分散上市,確?!安嘶@子”產品生產穩定和市場穩定。要進一步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積極實施畜牧“千區萬場”工程,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大力推進“漁業三進”工程,發展水產健康養殖,保證節日期間肉食和水產品市場供應。
三、努力搞好農產品市場流通服務。要收集、分析及時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行情等信息,積極開展“冬季農產品網上促銷活動”。主動配合交通、鐵路等部門優先安排鮮活農產品運輸,暢通“綠色通道”,切實做好產銷運銜接。協助工商、商務、質監等部門維護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認真受理舉報投訴,依法查處各種亂收費、亂加價和造謠惑眾、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行為。在農產品批發市場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等安全優質農產品直銷專銷區,促進產銷直接見面,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
四、繼續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在前一階段農產品專項整治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查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薄弱環節,突出重點,落實各項監管措施,實施全程監管,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和冬季大培訓活動,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和種植養殖技術、科學用藥等知識培訓,提高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為目標,圍繞農產品生產環節,以當前風險高、隱患大的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為重點,強化執法監管,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推廣普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標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覆蓋率達到100%,基本消除監管盲點;
——種植業農產品質量安全平均抽檢合格率達到96%以上;
——假冒偽劣農藥重大案件執法查處率100%,農藥生產企業100%納入監控范圍,農藥經營企業80%納入監控范圍,區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農藥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全面禁止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五種高毒農藥的在種植業農產品生產上的使用;
——生鮮乳中三聚氰胺等檢測合格率達到100%;
——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獸藥等養殖投入品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安全標準;
——畜產品中違禁獸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
——本地畜產品中違禁化合物檢測合格率達到100%。
三、整治任務
(一)標準化生產基地規范管理。對全區7處標準化生產基地(含“三品一標”基地)的生產方式環節實行重點監控,進行包括農藥使用管理制度、生產記錄和生產檔案、產品檢測制度等方面的建立和落實情況的檢查。杜絕在種植業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種禁用農藥行為,生產基地蔬菜、水果、茶葉等農殘監測平均合格率保持98%以上,不合格樣品中無禁限用農藥殘留超標現象發生。加強科學用藥技術指導、培訓和示范,把好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采前自檢、產地準出和生產檔案四個環節,大力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
此項工作由植保果樹站牽頭負責。
(二)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假劣農資重大案件查處率達到100%,農資生產經營行為更加規范,農民群眾質量安全意識和維權能力明顯提高。全面開展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清查,建立健全農資生產經營主體檔案。加大大案要案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依法組織禁用藥物查處活動。開展農資質量監督抽查,擴大監督抽查范圍,提高監督抽查覆蓋率。
此項工作由執法大隊負責。
(三)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
一是加大對區內各主要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抽檢密度,嚴把各基地生產的蔬菜、果品等農產品出園上市前的檢測關口;
二是加強對蔬菜批發市場檢測室的監督管理,監督檢測室對上市蔬菜實施全批次抽檢,并嚴格實行不合格農產品銷毀制度。
此項工作由檢測站負責。
(四)完善畜產品生產源頭治理。
一是嚴厲打擊非法使用“瘦肉精”等違禁化合物行為。以生豬、肉羊、肉牛為重點,深入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養殖及相關環節生產、銷售和使用“瘦肉精”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不發生“瘦肉精”中毒等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障城鄉居民畜產品消費安全。
二是強化飼料生產、經營監管。要將養殖場和飼料生產企業使用的飼料原料作為重要檢查內容,督促使用者落實原料質量安全監控措施,做到來源明確、檢測到位、使用有記錄、產品可追溯,切實把好原料質量關。
三是開展生鮮乳違禁物質問題專項治理活動。以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為重點,嚴厲打擊生鮮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等違禁物質的不法行為。加強許可管理,加大檢查力度,核查“兩證一單”(收購許可證、車輛準運證、生鮮接單),加大抽檢覆蓋面和抽檢頻次,強化監測與執法聯動,對生鮮乳質量安全舉報投訴,要接到一起,受理一起,通報一起,從重處罰,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
四是規范獸藥生產經營使用行為。加強派駐監管和例行檢查,督促獸藥生產企業嚴格執行獸藥GMP進行生產;強化獸藥使用監管,落實獸藥使用臺賬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行為和經營使用違禁、假劣獸藥的行為。
此項工作由衛監所和疫控中心負責。
四、工作內容及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年6月3日-20日)。
1.6月8-14日,由各街道對轄區內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以下簡稱監管對象)進行自查,監管對象包括具有法人資格的農業基地(園區)、畜禽養殖小區(養殖場)、農資生產或經營單位(種子、農藥、化肥和獸藥、飼料等的生產經營點)以及各類散戶(蔬菜、果樹種植、畜禽養殖),要落實到每一個社區,每一個農戶,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建立詳細檔案,做到每個監管對象,信息真實齊全,為實施網格化和分類管理打好基礎。
2.6月15-20日,組織農技站、植保果樹站、執法大隊、衛監所、疫控中心、動監站對各街道上報的監管對象進行實地查看,確保監管對象信息真實齊全。
3.6月13-20日,在全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周活動。組織農技、植保果樹、執法大隊、檢測站、衛監所等部門,通過舉辦培訓班,農技人員現場指導,邀請青農大、市農科院的專家會診、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等形式,使種植戶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自律誠信道德觀念。同時,宣傳周期間與移動公司合作,有效開展送安全農資下鄉活動。其中:6月14日,組織有關部門參加區政府在街道舉行“區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開展現場宣傳、知識咨詢等活動,營造濃厚宣傳氛圍;6月15日,組織60余名居民和社會監督員走訪西紅柿專業合作社、村草莓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主要參觀兩基地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建設以及宣傳二維碼追溯使用查詢知識。
(二)實施階段(年6月21日-年4月21日)。
1.標準化生產基地規范管理。
(1)年6-10月,對符合條件的基地和園區鼓勵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全面檢查全區所有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生產記錄,對不完善的基地下發整改通知書。
(2)年10-12月,對全區所有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生產記錄進行拉網式檢查,對下發整改通知書而逾期不改正的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四十七條進行處罰。舉辦2期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班,提高生產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3)年12月-年4月,重點對全區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品包裝和標識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規定的基地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逾期不改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2.農資打假專項治理。
(1)年6月-8月主要對轄區內的主要商場、超市銷售的氣霧殺蟲劑、衛生球、水劑、片劑進行執法檢查。
(2)年9-10月份聯合區工商、質檢等部門開展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大檢查。并結合中秋、國慶節重大節日活動開展農資產品執法檢查。
(3)年11-12月積極開展元旦、春節期間的農資執法檢查活動。
(4)年1-4月聯合區工商、質檢等部門積極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積極開展“五一”節期間的農資打假執法檢查工作。
3.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
(1)年6-9月采取桃、葡萄、杏等果蔬品種樣品26個進行檢測。
(2)年10-12月采取草莓、芹菜、番茄、黃瓜、辣椒大白菜等果蔬品種樣品56個進行檢測。
(3)年1-4月采取草莓、芹菜、番茄、黃瓜、辣椒大白菜等果蔬品種樣品74個進行檢測。
4.完善畜產品生產源頭治理。
(1)加大對畜禽養殖投入品的監管力度。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是畜禽養殖的主要投入品。要以加強飼料生產企業規范化管理為抓手,以飼料原料監管和打擊非法添加行為為重點,進一步凈化飼料市場,提高執法水平,確保飼料安全。深入推進獸藥認證工作,高質量完成獸藥生產企業GMP復驗,從源頭上提高畜產品質量;全面推進獸藥經營企業GSP工作,創建放心獸藥經營企業;啟動骨干養殖企業GUP認證,推廣“一卡三檔三書”獸藥使用模式,杜絕未經審核的獸藥產品進入養殖環節;加大抽檢力度,減少違規用藥事件發生。
(2)強化畜產品監督抽檢工作。首先,配合、協助農業部、省對我區的例行監督抽檢任務;其次,按照市局要求,完成畜產品抽樣檢測任務;第三,爭取區財政支持,擴大抽檢數量和頻次;第四,依據檢測結果,認真分析,找出問題癥結,有的放矢地制定監管措施并組織實施。
(3)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進程。要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工作思路,加大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和無公害產地認定力度,進一步擴大認證、認定覆蓋面,提高我區初級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總結評估階段(年4月21-30日)。
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通報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情況和取得的成果?;顒咏Y束后,對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行動進行總結和評估,鞏固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的有關工作,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各部門要認真抓好整治方案落實,并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和本方案,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二)推進標準化生產,規范農產品生產行為。要強化農產品生產者的主體責任意識,嚴格監督落實法定責任和義務。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督促建立食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規范農產品生產行為,積極發展“三品一標”,提高農產品生產者的素質。
(三)推進綜合執法,加大執法力度。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農業綜合執法的重要內容,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力度。要嚴厲查處各種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對于檢查、檢測中發現的不合格農產品和群眾投訴舉報,要追根溯源、排查線索、一查到底。要加強和改進執法作風,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堅決杜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行為。
傳統中秋佳節和國慶即將來臨,為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根據農業部《關于做好中秋和國慶期間農產品質量監管和市場供應工作的通知》(農市發[2007]25號)精神,結合正在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抓好節日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證上市食用農產品數量充足、品種豐富、放心消費,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源頭監管,把好產地準出。各地要嚴把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使用三個關口,深入開展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大力開展農業投入品使用情況的檢查,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做好法律法規和國家禁用、限用和淘汰農業投入品目錄和范圍的宣傳工作;要加大對農產品的產地環境監管,加快實施農產品產地管理制度,健全農產品產地安全監測檔案,加快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推行統一的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強制推行;加強基地農產品上市前監測,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超標產品進入市場。
二、突出關鍵環節,嚴格市場準入。各地要根據省政府通告要求,大力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對有“三品”證書或當地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合格報告(或證明)的外省農產品實行免檢,其他外省產品必須經市場抽檢合格后方可進場銷售。同時,要深入開展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準入工作,各市場要切實負起責任,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工作的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
三、強化例行監測,抓好產品溯源。各地要實行例行監測與監督抽查相結合,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測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重點要加強對生產、流通環節的蔬菜農藥、畜產品“瘦肉精”殘留開展定量定點的檢測,對監測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及時調查、及時處理,加大跟蹤督查力度,對問題產品及時追溯源頭,消除質量安全隱患。
四、完善應急機制,防控突發事件。各地要結合實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管理,不斷完善應急機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開展。一旦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要快速反應,果斷處置,有關情況要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涉及跨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各地要及時溝通,加強協調,保證事件及時處理。要嚴格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活動,確保公眾充分享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知情權、監督權。
為推動和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更好地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行為,按照職能職責規定,要及時組織召開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安排布置2013年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點工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到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及局屬相關單位,結合目標責任和崗位的相關要求,細化全縣農產品質量監管目標責任和考核內容,與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生產基地、生產企業和“三品一標”企業簽訂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責任書,通過細化目標責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落實到位、整治重點目標明確、服務監管對象滿意。
二、深入輿論宣傳,提高安全意識
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輿論宣傳報道作為監管工作的重點來抓。
1、深入田間地頭宣傳。深入田間地頭服務群眾,開展送“法”下鄉宣傳活動,通過上門宣傳,印發宣傳資料,發放科普類書籍等方式,向群眾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幫助群眾樹立正確的農資消費觀念,提高科學使用農資的能力,維護群眾自身權益。利用“科技下鄉”,結合各鄉鎮的逢集日,深入鄉鎮、村組、農戶及田間地頭,設立固定咨詢點,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三品一標”相關知識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特點和識別方法等,指導農戶科學用藥、合理施肥,引導有條件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專合組織積極申報“三品一標”。
2、利用重大節日宣傳。在“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期間,會同農業執法隊、植保站、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中心等相關科站在縣城區人流集中的廣場、部分鄉鎮、基地設置宣傳站,對《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三品一標”相關知識等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重點宣傳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熒光增白劑的危害、如何挑選食用菌等知識。
3、開展專項集中宣傳。會同植保、執法、經作等方面的專家和企業參與全縣“2013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暨重點監管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公開承諾食品安全活動周”宣傳活動;組織相關科站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品牌提升”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八周年紀念”宣傳活動。主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三品一標”、經濟作物栽培技術、食品安全辨別等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進行集中宣傳;現場與“三品一標”獲證單位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
4、開展培訓宣傳。配合農技校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業執法隊開展農資經營知識更新培訓,宣傳講解《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提高農資經營戶業務和政策水平,提高農產品生產企業從業人員質量安全意識,從根本上提高農產品安全意識,把好源頭關。
5、利用傳媒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三農服務熱線,在新聞媒體上大力宣傳農資經營、用藥知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等,指導群眾科學用藥,切實提高各門店規范經營,定期農產品安全信息。
三、強化基地建設,組織標準化生產
始終堅持把“創優秀,爭先進,真實干,見成效”作為標準化基地建設工作的方針,著重突出規?;蜆藴驶?,力求把工作做好、做實。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的要求,強化標準化基地創建工作。建成省級檸檬標準化生產示范鄉4萬畝;省級精品雜柑農業標黃園區5萬畝;國家級、省級清見桔橙標準化示范區5萬畝;省級雜交、玉米種子標準化示范鄉3900畝;國家級抗蟲雜交棉標準化園區7.5萬畝;核桃標準化示范基地5400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榨菜、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6萬畝;青菜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青花椒、泡椒標準化生產基地5萬畝。
四、狠抓“三品”認證,控制安全風險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落腳點就是如何有效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2013年要重點通過抓規程制度、技術指導、申報服務等方式,擴大“三品一標”基地及產品總量,有效促進農產品安全生產。力爭組織完成認證無公害農產品5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1個。
五、強化監督管理,保證產品質量
在抓重要崗位工作中始終要把監管服務與業務工作有機結合,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服務與監管并舉”的指導思想,在推動“三品一標”發展的同時,多措并舉強化監管。
1、建立投入品監管機制。主動聯系工商、公安、技監等部門在農業生產關鍵時期,常態化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綜合執法,從源頭上嚴控假劣農資、高毒、高殘留、禁用、限用農資流入“三品”生產基地,保證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
2、建立生產過程監管機制。嚴控基地農戶外購投入品,結合綠色食品標準化基地創建工作,不定期到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明察暗訪,嚴格監控基地農戶農資使用情況,年度開展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專項巡查不少于4次,對違規使用投入品的基地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度,發現一戶取消一村,發現二村取消一鄉(鎮)。
3、建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繼續在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超強開展追溯機制試點工作,統一制定生產記錄本模版,統一印發到相關企業及基地農戶,要求生產上怎么操作就怎么記錄,并定期不定期組織檢查,督促收購企業嚴格憑農事記錄收購產品,確保產品質量。
4、建立流通環節監管機制。在日常監管中,每月對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監督抽檢。在重大節假日期間,與工商、公安、技監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嚴防問題農產品上市銷售。
5、建立企業自律承諾機制。規范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要求“三品”生產企業作出在生產中不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質量安全承諾,并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
6、建立基地、市場、企業自檢機制。幫助指導農產品批發市場、“三品一標”企業建立檢測室,在主要基地鄉鎮建立快速檢測點,培訓檢測人員,進一步完善相關各企業、業主的產品質量自律檢測制度。
7、建立監督抽檢機制。除國、省例行監測外,還定期不定期的組織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城區的6個農貿市場、各大鄉鎮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匯星百貨、美好家園、永佳超市等大型超市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進行監督抽檢,全年全縣計劃共檢測蔬菜、水果、食用菌樣品700個,通過多方位全覆蓋檢測監控,確保我縣城鄉居民農產品的消費安全。
8、建立“三品一標”年檢機制。為保證“三品一標”產品質量,維護其品牌形象,對“三品一標”產品開展常態化的年度檢查。
六、嚴格產地準出,深化市場準入
進一步深化農產品市場準入,強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監管和服務,以實現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有效銜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規定,要求相關農產品生產企業必須建立農事記錄檔案和自律性檢測制度,做到產品質量可追溯。規范制作產地準出證,印發有關基地鄉鎮、基地村,并委托其嚴格按照《產地準出管理辦法》向相關企業及合作社開具準出證明,做到產品上市有源可溯,有效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是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為盡快構建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面提升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根據農業部《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的意見》(農市發[]17號)精神,經研究決定,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的意義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就是在現有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技術推廣體系中,通過培訓考核,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有利于依法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掇r產品質量安全法》賦予了農業部門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全新職能,迫切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從以生產領域監管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監管轉變;從以行政推動為主,向行政管理與行政執法并重轉變?,F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不健全、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手段落后,已明顯不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加快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已成為農業部門依法履行法律職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緊迫任務。
(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有利于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確保消費安全。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農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已經成為農產品市場競爭的主要因素。最近一段時期引發的“紅心鴨蛋”、多寶魚等事件,也為農產品的消費安全敲響了警鐘。建立一支能夠貼近基層、深入田間地頭、深入銷售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對農業生產實施全過程的質量監控,可以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有利于提高農業部門的綜合服務能力。隨著農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拓寬工作思路、轉變工作職能、提升服務能力是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指導,推行標準化生產,推廣生態安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投入品,凈化產地環境,強化源頭控制,規范生產過程,可以有效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樹立各級農業部門和推廣單位的嶄新形象。
二、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職責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就是在省里現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驗檢測和技術推廣隊伍中,選擇一批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通過培訓、考核,經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擔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原則上每個鄉鎮均有1-2名專、兼職監管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主要承擔以下工作職責:
(一)監督管理。依法對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流通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督促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生產大戶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對生產基地即將上市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檢測,嚴格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地準出;監督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市場準入工作;監督“三品”企業質量管理狀況,加強標識管理,規范使用農產品標識和防偽標志;對已獲證產品,開展日常監督管理。
(二)宣傳指導。宣傳、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指導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組織農戶開展標準化生產;指導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引導農業生產者合理安全使用,積極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業投入品;監督農業生產者不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業投入品,對限用的根據限用范圍指導合理使用。
(三)技術培訓。對農業生產者進行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培訓,推廣對增產增效增收作用顯著的新品種、新技術,特別是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生產技術、設施農業和工廠化種養技術,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對農業生產者、經營者進行農產品質量快速檢測技術培訓,引導對上市產品主動檢測。
(四)協調配合。向農業生產者、經營者傳遞、有關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文件、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向管理部門反饋生產、流通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在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時,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理,協助農產品質量追溯,查找問題根源。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的組織領導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的基礎,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的監督者、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執行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的推廣者。各地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的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一)嚴格培訓。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培訓,重點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農業標準化、安全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投入品使用農產品檢驗檢測、等方面開展培訓,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的素質,建立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
(二)規范管理。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管理,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努力提高監管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做到結構合理、作風優良、業務過硬。建立考核評比制度,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每年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繼續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