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6:23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工業行業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Sakai,數據業務流程,二次開發,遠程教育
1Sakai遠程教育現狀
Sakai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密西根大學、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于2004年發起的一項開放源代碼的課程與教學管理系統(CMS)開發計劃。歐美相對普及,國內尚在起步階段。
1.1Sakai國外使用情況
160多個教育機構采用Sakai,Sakai服務的用戶數從200到200,000。用戶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歐洲,大洋洲澳大利亞部分高校也有使用,特別是美國和英國應用學校非常多。
1.2Sakai國內使用情況
在中國正式采用的案例相對國外還較少,處于起步階段,有北京郵電大學、重慶大學、南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河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江蘇大學、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目前使用Sakai。
2系統總體需求分析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的Sakai系統是由本校信息技術中心組織開發的。在廣泛聽取全校師生的意見,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充分考慮學生和教師在平時使用網站方面的種種困難,著眼實際應用為基本出發點進行開發。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的Sakai遠程教育系統在功能設計初步設置三個模塊:系統管理模塊、教學管理模塊和輔助教學模塊。系統管理模塊基本功能需求包括:站點設置和用戶管理等。(1)站點設置:在選擇站點的性質和用途(2)用戶管理:即花名冊,用戶管理,管理員。教師和學生的用戶信息和權限的管理。教學管理模塊基本功能需求包括:在線學習、練習與測驗和成績管理等。(1)在線學習:讓學生遠程在線的視頻學習。(2)練習與測試,用于在線考試的工具。支持題庫設置,自動批改(僅限于客觀題)等功能。(3)成績管理:即成績冊,學生的作業和測試的成績,默認顯示平均成績。輔助教學模塊基本功能需求包括:討論區和資源等。討論區,即聊天室,在線聊天室,提供實時共同平臺,適合教師與學生在約定的時間進行討論。資源,存放課程相關的材料(課件、參考資料)每個站點暫時有1G空間,可使用WebDAV方式進行批量上傳和下載。推薦使用CyberDunk。除三大模塊選擇的工具以外,還有其他可以選擇的工具:(1)日程,張貼和查看事件、截止時期等.(2)檢索工具,檢索內容。(3)播客,管理博客和博客的feed信息。(4)作業,布置在線作業,適合一般的日常作業。(5)Email,可以給站點內的所有用戶發郵件。
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為系統的核心,也是實際業務核心。分為課程內容與組織管理、練習與測驗、在線學習和成績管理,現以《大學計算機基礎》為例,展開介紹一下。
3.1課程內容與組織管理
教師進入工具欄的“課程大綱”,點擊“創建”,在對話框中添加課程大綱。管理員或教師在課程站點進入左側工具欄的“課程組織",選擇需要上傳的PPT課件。
3.2在線學習
Sakai內的富文件本編輯都支持視頻,但是,上傳重復的精品課程會給學校的服務器造成太大的負擔,更何況每個站點才1個GB的容量,容量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日后在線課程的發展與壯大。故本北華航天工業學院Sakai系統的在線課程暫時調用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官網精品課程的數據庫。這樣既減輕了學校服務器的負擔,又減少重復文件帶來的資源浪費。以《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為例,在Sakai系統我的空間站中,點擊“站點設置",選擇相應的站點,點擊左上方的“修改",進去后,點擊“編輯工具",可以看到這個站點內的所有工具,教師和管理員就可以進行添加、刪減和修改這個站點內的所有工具。選擇添加“網站內容"用于在站點內顯示外部站點內容,標題為“在線課程:大學生計算機基礎",“Source(原地址)"為學校精品網站的地址
4結語
本文在對基于Internet的教學模式和相關技術進行廣泛研究和對本學校實際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選用Sakai系統并進行了分析和二次開發,通過對《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的實施過程的實際運用,并據此實現了本遠程教育系統。本系統具有以下特點:(1)跨平臺性:Java語言能夠方面地將系統移植到不同的平臺或相同平臺的不同版本,J2EE標準擴展了Java的跨平臺性,現Sakai在WindowsXP、Windows7、Windows8和Linux運行都已經成為現實。(2)國際前景好,具2012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和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顯示,在前20名中,Sakai系統使用率分別為55%、50%和40%。與國外學校聯系交流平臺結合的更緊密。(3)免費開源,搭建成本低:Sakai作為一個開源軟件系統很開放,與現有的軟件可以集成起來,Linux,Tomcat,MySQL,Maven,JAVA等軟件采購成本基本為零,網絡資源豐富,都有免費版本。(4)模塊化組合設計:功能模塊豐富簡單易用,作業、成績冊、投遞箱、日歷、檢索工具、答疑室練習與測試、花名冊、課程視頻、通知等,這些功能可以根據教師的課程與站點的需要進行部分選取。本系統作為一所普通高校的遠程教育系統可以滿足大部分教學任務與學習要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減輕了教師作業與測試的繁重工作,在投入試運行期間,體現出了良好的系統性能,得到學生與教師的認可。
參考文獻:
[1]陳普南.從美國現代遠程教育看國際數字化教育發展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02.
[2]高臖.基于Sakai的二次開發流程[C].上海:“2013Sa-kai應用與開發研討會”,2013,6.
[3]WarrenM,HutchinsonW.Asecurityriskmanagementap-proachforE-commerce.InformationManagement&Com-puterSecurity,2003,11(5):122-143.
[4]MichaelBlaha,JamesRumbaugh.Object-OrientedModel-ingandDesignwithUML[J].Posts&TelecomPress,2002,(5):17-32.
隨著國家經濟能源安全、全球環保壓力的作用下,節能減排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前國內外學術領域以及國家政府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選擇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中國是世界最大
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是第二大能源的生產及消費國家,每年的碳排放僅次于美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經濟體制結構的改革,節能減排工作已經成為
了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戰略性因素。而二氧化碳的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針對重點行業進行有效治理,尤其是一些污染大戶,例如化學工業行業。因此,分析
化學工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影響,探討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政策角度提出對應的建議,對于控制節能減排工作尤有必要。
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能耗高、污染大的化工產品生產能力增加,控制難度大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的迅速發展,農業生產資料的需要量不斷增加,尤其是氮肥等化學肥量不斷增加。同時,純堿、燒堿、電石、黃磷等物資的需求量同樣增加,導致以
這些產品為主要產出的化工產能都以增長速度為30%的速度持續增長,開始呈現出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針對化工行業發展的產業經濟改革機制不足,而且部分地區因為經濟發展
需要,地方保護注意嚴重,導致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落實,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高能耗、高污染產品持續增加的問題。
2.化學工業實施節能減排工作的基礎薄弱
針對化學工業行業的能源消耗與污染物的排放統計策略以及機制都不夠完善,部分規章制度已經是十年以前制定的,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前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實際需要。部
分生產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甚至沒有制定對應的標準,需要在當前進行對應的制定。即使國家統計部門需要制定對應的統計數據,也需要相關行業部門的支持、核實才能保證數據
的真實可靠性。另外,節能減排工作的統計及管理隊伍相對較為薄弱,還沒有專職的能源與環境保護管理人員。
3.行業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力度不足
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需要更多更先進的技術支持?;瘜W工業行業企業在近些年來規模得到了持續增大,但是與此相對比的卻是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及投入力度不足。即使部分企業
在實施的過程中開發出了對應的節能減排技術,但是因為其自身利益的因素,部分企業不愿意在行業內部進行共享。同時,對于那些已經擁有相對完善、成熟的節能減排技術行業
而言,國家在技術以及專項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稍顯不足。從全球化學工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與當前中國工業化水平相比,所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要求過高,節能減排工作的
力度和挑戰都較為嚴峻,還需要國家從資金、政策等多個方面予以投入。
三、化學工業節能減排政策建議
1.優化行業發展結構,持續發展第三產業
長時間以來,我國在國家建設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都堅持優先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受到國家的支持和發展。但是,重工業行業在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等方面的需求量等都相對
較高,這些行業得到持續發展的一個最終結果就是增長了工業產業對其他社會資源及能源的占用,將社會能源消費的彈性空間完全占用。所以,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的過程中,應
該在確保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上,通過對行業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包括對重點行業,例如化學工業發展方式進行轉變,促進化學工業行業向工業技術服務的方向發展,增加第三
產業在整行業發展中的地位,這樣才能提高能源消耗控制水平,降低對環境污染的影響。
2.優化能源結構,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降低高碳源的供給
首先,化學工業發展過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其中煤炭資源一直是化學工業所消耗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較為嚴重;其次,在整個世界的工業化推進與
發展的過程中,能源消耗的結構逐步從以煤為主開始向以天然氣、石油的方向發展。但是,從當前全球的石油出口量以及消耗量來看,中國當前的能源消耗結構、轉換等在短時間
中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化學工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實施過程中,國家應該優先對整個化工行業的能源結構進行調整,通過使用太陽能、水能和電能等潔凈能源,實現經濟和環境的
協調發展。
3.增加節能減排技術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化學工業的持續發展必然會帶來能源的消耗,即化學工業的發展必然會在客觀上導致能源消費的增加,即化工行業的持續發展將直接消耗更多的能源。所以,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
性產業,化學工業在發展和投入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整個環境的承載能力以及資源的支持程度等問題。因為化學工業發展過程中的能源耗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因此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持續快速發展的經濟敬愛那個帶來能源消耗的持續增加,而這必然導致環境污染。因此,為了確?;瘜W工業及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得以發展,將來化
學工業的能源消耗必須解決煤炭及環境保護的問題,而這只能夠通過持續增加對清潔能源、新型化工技術等方面的投入來實現。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提高化學工業能源及資源的利
用效率目的。
4.分析化學工業經濟得以持續增長的促進因素
從工業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化學工業能源消費的單一增長并不能一定就會導致化學工業產業的經濟得到增長。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以大量能源消耗為理由,試圖通過
消耗能源達到經濟增長的面對。而需要通過分析影響化學工業經濟增長的相關因素著手,例如產業結構、稅收優惠刺激政策、經濟增長方式等多個方面開展相關的工作,實現經濟
的持續穩定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發展政策方面來看,化學工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發展要從循環經濟的反正理念和發展方式著手,加大對化學工業產業園區的生態改造、生產工藝流程以及能源消耗方式
【關鍵詞】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檢索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當下意義上的技術經濟情報是科技情報的衍生,更是科技情報體系中主要的構成要素。以化工行業的發展來看,制定一套技術經濟發展規劃,開展商情情報專題調研工作,綜合分析市場經銷情報,上述的這些都和化工技術經濟情報相關聯。當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處于一個高速時期,化工企業的領導和管理人員對于化工技術經濟情報開展和檢索工作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化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化工技術經濟情報的需求也有了更大的關注。筆者通過上述的簡單分析,依據化工技術經濟情報開展和檢索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1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
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中關聯的主要內容有如下幾個層面。第一,課題情報研究。第二,科技查最新情報。第三,專利分析情報。第四,市場情報預測。第五,情報競爭。第六,行業情報服務。依據上述各類化工技術經濟情報的特點和情報目的做一些闡述和分析。
以課題情報研究來說,其重點依據大部分是根據大型工業科技項目的開展來進行的,其目標是化工企業的編制規劃,通過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相關的文獻消息來作為支撐點,從而保證化學工業相關的市場競爭力分析和市場產品調研以及化學工業行業的現狀研究在內的工作都可以取得科學的開展。
以科技查最新情報來說,其主要的本質工作是完成對于高新技術科研成果轉化為項目的一種認定方式。針對性的對化學工業開展的相關科研項目在成立項目、研究成果、后期引進的層次工作進行查最新情報。從科技查最新情報的過程中來看,要憑借委托方提出的具體的科技查新要求,對于類似的科學技術內容進行一個全面的查證和檢索。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憑借國家頒布的“科技查新規范”作為標準來進行操作,并且總結出相對應的查新結果,最終得出一個書面科技查新報告。
以市場情報預測來說,憑借操作市場來進行情報預測的方法,綜合分析和探討海外和國內的化學工業的經濟運行情況,科學、合理的評估化學工業產品的原料市場和產品的價格,分析和研究化學工業行業內產品市場價格的發展方向。另外,還要綜合分析化學工業產品的開況和化學工業產品下游的需求,科學、合理的應用和配合數據的分析模型,使得化學工業企業對于相關產品的發展階段內部的市場趨勢做一些判斷和系統性的研究。
以情報競爭來說,競爭情報如何獲取需要必須要建立依據職業倫理的基礎上才好開展,對于化學工業企業面向市場的競爭策略信息、競爭對手信息、競爭環境信息進行一個整體的收集工作,依據客觀存在的事實進行整理和分析,獲取一系列操作性強的競爭情報,從而提供給化學工業企業的決策群。憑借所獲得的情報,使得化學工業企業后期制度的各項行為和決策都具有可靠和準確性。另外,還要注意的事情是,獲得的競爭情報對于化學工業企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的監測還可以起到鋪助作用,提供一個市場預警的作用。
最后,以行業情報服務來說,根據行業服務情報來作為依據條件,進而,開展對于化學工業項目的技術引進工作、前期的開發、咨詢培訓和服務工作。對于中小規模的化學工業企業來說,憑借提供科技情報信息服務的方法,為以后的自主創新工作的開展作一個鋪墊,達到對于化學工業企業的行業發展和社會資源的服務和調研工作。
2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的檢索
以化學工業技術情報對于化學工業企業的發展來說,化學工業技術情報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瘜W工業技術情報的表現方式包含期刊文獻、網絡數據庫、會議記錄、科技研究報告等等,所檢索的對象可以依據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區分開來。將常規情報排除,還包含化工藏書和具備嚴謹性、科學性的工具書等等很多種不同表現形式.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作用下,化學工業技術情報的檢索工作更加具有特殊性質。
我們以現代期刊檢索的方式來看,要充分利用每一期期刊讀物后面所標附的關鍵詞,來作為檢索的根據。另外,還要加強對關鍵詞檢索的多方位的渠道性質。我們從“純堿”這個關鍵詞來舉例說明,可以實施檢索的方式有“Tyna”、“Sodium Carbon ate”、”Soda ash”等等。為了確保關鍵詞在檢索過程中不會出現任何的遺漏現象,還需要從通俗名詞、商品名詞、化學名詞等多個角度來入手,從而實現全面性的檢索關鍵詞。進而,對過去期刊檢索的方法上來看,選擇的索引方式大都是以年度來作為標準。以年度來作為標準的檢索方式在于,可以檢索出全年度內和產品以及課題相關聯的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信息,相對于常規意義上的檢索方法來看,以年度來作為標準的檢索方式進行期刊檢索可以達到節約檢索時間的同時,還可以保證檢索進度具備有效性和可靠性。
3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的應用
從上述情況來說,化學工業技術情報在當下的經濟建設中都有非常高的參考意義。比如,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的遠景規劃,就需要了解和收集其他國家或者是地區在發展化學工業過程中的實踐和理論,才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價值。將各國化學工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投資和比重情況,考慮我國的投資和分配以及化學工業每個部門之間的模式和協調性,國內相關的生產單位在進行改革和創新以及后期的改造和挖潛時,就可以依據國外的先進技術,再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制定出最佳的方案來實施,綜合分析出國外技術經濟指標的差距,來確定后期技術改進的實際方式和項目標準以及排列順序,在進行編寫化工生產的安全守則或者是操作規模來說,也可以借鑒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要求。
以我國的發展來說,化學工業行業處于整個國民經濟建設發展體系中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為了更加促進化學工業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就必須要增加對于情報信息的應用和研究工作。從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深入探討和分析的基礎上來看,保障我國的化學工業始終領先于國際市場化學工業,從而對于相關措施的采納工作進行配合,使得化學工業技術經濟情報信息在當代科技化事業中的價值和意義可以完全的展現出來。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遵循這個時代的特質,研究對象是化工技術經濟情報,對于化工技術經濟情報的價值和作用進行基礎的分析和探討,對于化工技術經濟情報所檢索的實施要點進行研究,依據化工技術經濟情報開展和檢索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從而可以為廣大同行業者提供一個借鑒和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謝虹霞,敖翔.淺談基于經濟情報的區域信息資源配置[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22(18):85-87.
[2]付慧姝.試述為稅收目的而促進銀行情報交換―以OECD兩個研究報告為例[J].企業經濟,2011(5):157-159.
[3]孟凡生,尹鵬,張高成等.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生產成本控制情報系統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1(2):196-198.
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已經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主要挑戰,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與氣候變暖關系密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以及僅次于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家0,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挑戰。2009年5月20日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圍繞著發展中國家是否應該承擔減排義務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抑制氣候變化制定合理有效的環境政策成為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中國也一直采取政策、措施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央在‘‘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到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并將其列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同時,我國政府于2009年11月26日正式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研究二氧化碳碳減排問題不僅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而且對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事實上,二氧化碳減排的最有效措施是以重點領域作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瘜W工業作為工業部門中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之一,自然成為了我國減排工作實施的重點領域。據統計,化工行業年排放工業廢水30多億噸,工業廢氣1.4萬億立方米,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8400多萬噸,分別占全國“三廢”排放總量的16%、%和5%,位居工業行業的第1、和5位。另一方面,盡管通過新的節能技術和減排技術已使我國化學工業主要耗能產品的單位能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單位產品的能耗和排放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就能源利用效率而言,我國化學工業的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低10%-15%左右,一些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10%-20%左右。因此,化學行業二氧化碳減排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我國整體節能減排工作的突破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示范作用。
然而,對化學行業二氧化碳減排政策制定和實施離不開對該行業的碳減排影響因素分析。究竟哪些因素推動了能耗量的增長和碳排量的變動?哪些部門是主要的耗能部門或者是最大的碳排放源?等等,只有充分掌握上述影響碳排放的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行業節能減排政策。因此,研究化學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并能為制定可行的行業節能減排等環境政策提供參考。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與本文研究相關的文獻主要集中碳排放強度以及碳排放因素兩個方面。
(1)碳排放強度
Greening等(1998)對10個OECD國家(丹麥、芬蘭、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典、英國和美國)的生產部門(1971-1991年)進行了分析,認為生產部門能源強度下降是其碳排放強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能源價格等一些其他因素對碳排放強度有很大影響0。Zhang(2003)利用沒有殘差的Laspeyres方法分析了中國工業部門1990-1997年能源消費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1990-1997年工業部門所節約能源的87.8%是由于實際能源強度下降引起的,能源下降主要體現在黑色金屬、化學、非金屬礦物、機械制造四個部門?。Wu等(2005)根據中國各省的數據,利用一種新的三層分析法研究了1996-1999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突然下降”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工業部門能源強度下降的速度以及勞動生產率的緩慢下降是化石燃料利用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的決定因素5。Fan等(2007)分析了1980-2003年一次能源利用和物質生產部門終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強度變化情況,研究發現能源強度下降是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的主要原因0。魏一鳴等(2008)在《中國能源報告(2008):碳排放研究》中對中國能源消費與碳排放進行了研究指出中國碳排放強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下降較快,中國碳排放強度仍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間,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的重點是降低能源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結構中的高碳能源比例、增加低碳能源消費、以及控制人口數量來實現0。
(2)碳排放因素
許多學者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和投入產出理論,研究了二氧化碳氣體排放變化的影響因素以及與環境相關的問題。Gould和Kulshreshtha(1986)首次將最終需求、結構依存以及節約能源與薩斯喀徹溫省的能源消費結合起來?。Rose和Chen(1991)運用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方法來解釋1972-1982年美國經濟的中間部門的基于燃料和其他投入之間的中間燃料替代0。Chang和Lin(1998)利用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法分析了1981-1991年臺灣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和工業部門排放二氧化碳的變化M。Fan(2006)等分析了1975-2000年人口、經濟、技術對中國、世界、高收入國家、較高的中等收入國家、較低的中等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研究發現人口、經濟、技術對不同收入水平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是不同的。MichaelDalton等(2008)的研究中指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人口老齡化會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口的年齡結構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源利用等產生影響,如果在人口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排放量幾乎會降低40%12。MinZhao、LirongTan等(2010)基于LMDI方法利用1996年-2007年的歷史數據研究了上海工業部門的碳排放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經濟產出效應是推動碳排放增長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強度的降低和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抑制碳排放增長的因素13。ClaudiaSheinbaum等(2010)米用LMDI方法定量研究了1970-2006年間墨西哥鋼鐵工業部門的能耗和碳排放情況,他們指出經濟活動效應使能耗在所研究時間范圍內增長了227%,而結構效應和能源效率效應則分別使能耗減少5%,90%14。SebastianLozano、EsterGutier?rez(2008)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研究了人口、能耗、碳排放和GDP之間的關系M。牛叔文、丁永霞等(2010)以亞太八國為對象,采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了1971-2005年間能耗、GOT和二氧化碳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研究顯示發達國家的碳排放基數和能源利用率高,單位能耗和單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低,而發展中國家則相反,我國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標所優于其他三個發展中國家,但次于發達國家116。ChengF.Lee、SueJ.Lin(2001)利用投入產出結構分解的方法研究了影響臺灣石化行業1984年到1994年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因素,通過指數分解分析、投入產出理論以及結構分解方法,識別出二氧化碳排放系數,能源強度、能源替代、增值率、中間需求、國內最終需求、最終出口需求等8個因素臺灣石化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變化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綜上可以看出,盡管目前關于碳減排研究較多,但多集中在國家或者區域層面上,且大多關于西方國家和地區,而對在經濟領域具有重要地位的特定工業部門研究卻不多見,特別是采用定量實證分析化學工業碳排放的研究很少。
三、方法及數據來源
(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根據IPCC給出的溫室氣體排放指導方針目錄(1996年修訂版),中國化學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采用以下公式進行估算,如式(1)所示。
(二)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的因素分解模型
借鑒Kaya恒等式M,為了分析化學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化的影響因素,可以將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解為以下的影響因素:化學工業能源消費總量、化學工業具體部門能源消費比例、化學工業化石能源比例、化學工業化石能源結構以及能源碳排放系數。具體公式如(2)所示,公式(2)中的參數說明如表2。
為了下文敘述方便,將(2)、(3)式分別稱為二氧化碳排放模型、能源消費模型。Ang(2004)B9]比較了各種不同的指數分解方法,認為對數平均指數分解法(LMDI)在其理論基礎、適用性以及結果解釋等方面具有優勢,因此本文選擇LMDI(Log-MeanDivisiaIndex)方法。根據LMDI分解方法,可以推出如下等式。
(1)二氧化碳排放模型
E表示現期相對基期化學工業能源消費量的變動;AEq、、Eu尾,AEei分別表示化學工業能源消費量的經濟增長效應、化學工業產出比例效應、化學工業的部門結構效應、能耗強度效應。同樣地,根據LMDI分解方法得到如下分解結果:
對基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動;ACEi,ACfe,ACes,ACec、ACQ、ACu、ACss、/AC?分別表示部門能源消費效應、化學工業化石能源比例效應、化石能源結構效應、能源碳排放強度效應、經濟增長效應、化學工業產出比例效應、化學工業的部門結構效應、能耗強度效應。
(三)數據來源
本文分析了1996-2007年我國主要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動情況。1996-2007年的各部門的工業總產值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1997、1998、2000、2001、2002、2003、2004、
2006、2007,由于未得到1998年和2004年的工業總產值,因此本文通過前后兩年平均得到1998年和2004年的工業總產值。1996-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數據計算得到。各部門的能源消費量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能源消耗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96-
2007。在本文中假定三種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保持不變,因此,ACm=0。
四、結果分析及討論
能源消費、能源強度以及能源結構都與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相關,另外,一些經濟因素如工年二氣化碳排放模型分解結果累積圖業總產值等也會影響化學工業二氧化碳的排放。LMDI方法可以有效地識別這些關鍵因素的影響程度。本文將化學工業分為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品業以及塑料制品業等5個部門。
(一)二氧化碳排放模型結果根據(4)式,以1996年為基年,逐年變動累積得到的結果如圖1所示。
結果顯示,在1996年至2007年之間,中國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動基本上可以由能源消費量的變動來解釋,化學工業化石能源結構效應、化學工業化石能源比例效應的影響其次,化學工業具體部門的能源消費效應的影響最小。從整體趨勢來看,化學工業能源消費的增長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化石能源結構效應以及化石能源比例效應的負向變化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1996年至1999年間,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逐年減少的,主要是由這幾年化學工業能源消費以及化學工業具體部門能源消費的降低所致。隨著部門及總體能源消費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開始出現明顯增長,到2004年,出現大幅度增長,此時則主要緣于化學工業化石能源比例效應及能源消費效應,即能源消耗,尤其是大量的化石能源的消耗直接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以1996年為基期,2007年為現期,根據4式的分解結果如圖2。2007年相對于1996年化學工圖2中國化學工業1996年和
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動中,能源消費效應的貢獻度為172.86%,化石能源比例效應和化石能源結構效應的貢獻度分別為-5.08%、-67.43%,而化學工業具體5個部門(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造業以及塑料制造業)的能源消費效應的貢獻率僅為-0.34%。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煤炭在化石能源中的比例有所下降,石油和天然氣的比重有所上升。三種化石能源中,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氣最低。因此,化學工業化石能源的結構變動有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的壓力下,除了調整化石能源結構以外,還應大力推進新能源(包括風電、核電和水電)的使用比例。
(二)能源消費模型結果
根據(6)式,以1996年為基年,逐年變動累積得到的結果如圖(3)和(4)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經濟發展和能耗強度變動是影響化學工業能源消費量的最主要的兩個因素,其中,經濟增長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能耗強度變動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而化學工業經濟效應以及化學工業具體部門結構效應的影響較小。
2007年二氣化碳排放模型分解結果
圖4從更細致的層面反映了化學工業中具體5個部門能耗強度的變化情況。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化學纖維制造業的能耗強度下降很快,尤其在2001年以后。醫藥制造業、橡膠制品業以及塑料制品業的能耗強度減少較緩慢。說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化學纖維制造業兩個部門是化學工業所有部門中能耗較高、同時經濟發展也較高的部門。為了降低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能源效率,應該加強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化學纖維制造業的經濟投入,同時通過改善相應設備,增加清潔能源比重,降低化石能源消費。
根據(6)式,以1996年為基期,2007年為現期,分解結果如圖5所示。
(三)疊加結果
在(4)、(6)兩式分解結果的基礎上,根據(8)式,疊加后的結果如圖6所示。
以1996年為基期,2007年為現期,疊加后的結果如圖7所示。
圖7全面地反映了各影響因素對1996-2007年中國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變動的貢獻程度。根據圖7及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
(1)經濟活動和能耗強度下降是影響中國化學工業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強度的下降明顯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無法抵消經濟增長導致的二氧化碳排
放量的增加。
(2)中國整體經濟增長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于經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這也造成了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減排與其經濟發展之間的矛
盾。為了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不會抑制經濟的發展,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如化石能源的減少,能源結構的優化,部門結構的調整等等。
(3)由圖7可以看出,化學工業的經濟發展反而會降低其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應繼續關注我國化學工業的生產和發展,加大投入。
(4)能耗強度的下降無疑是化學工業二氧化碳減排最有力的貢獻因素,因此,為了提高化學工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需要不斷降低能耗強度,可以通過增加研發投入、改進技術以及改善相應設備、增加新能源比重入手。
(5)化學工業具體部門結構的變動會增加能
年和2007年疊加分解結果
源的消費量,因此需要調整各部門的結構,關注高耗能部門(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化學纖維制造業)的能源消費,增加較低耗能部門的投入,以期降低能源消耗。
(6)化學工業能源結構的優化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雖然相對而言,能源結構的貢獻率不是很大,但是能源結構的優化作為戰略性的減排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大力發展核能、風能以及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
化學工程技術支持著化工工業的前進與發展,化學工程技術從理論到實驗,再到實踐,最后投入生產成品,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特別是大規模的生產,需要解決裝置的放大問題,其直接影響企業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及經濟利益的增加,裝置放大可以節省資金,減少不必要的消耗,節省勞動力。但是要考慮到,裝置放大過程中,物流的一系列物理過程的相關條件很可能改變,達到的某些指標通常低于實驗室的小型技術設備產生的結果。這種起源于放大過程的效應被籠統稱為“放大效應”,包含很多已知及未知物理因素的影響?,F代化工對于一套裝置一年的產量,一般情況下按照目前的工業生產規??梢赃_到大于或者等于數十萬噸,大規模的生產使其面臨工程方面的問題,且在指標方面也有所降低,這對于工業而言會造成較大的資金損失?;瘜W工程技術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新產品及工藝的不斷創造,而這些都需要借助化工工業,除此之外,還需合理的經濟和技術。就上述情況而言,凡是關于工業化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都歸屬于化學工程的研究范疇。在日常生活中,化學工程無處不在。如:煙筒排放物中的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需要經過嚴格的處理,才能對外排放,以防污染生態環境。在實驗室達到要求后,要在工業規模中實現大量煙氣的凈化,就必須考慮大規模凈化的經濟性和可行性,要考慮的問題與實驗室研究不同。又如,化工工業生產中,要求以十分純凈的產品為原料,對實驗室操作來說,這比較容易達到。對大型生產裝置的要求是,消耗低而且經濟方面可行,這表明課題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
2化學工程技術的研究對象及復雜性
化學工程是以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為基礎,并結合工業經濟基本法則,研究化學工業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及其有關機理和設備的共性規律,并將之應用于化工裝置的開發、設計、操作、控制、管理、強化以及自動化等過程中,在化工工藝與化工設備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的一門工程技術學科。一般情況下,化學工程的對象的情況較為復雜,具體如下:首先,該過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復雜特點,包括化學與物理,而且兩者經常發生,彼此影響。其次,物系方面較為復雜,流體與固體,或者兼而有之。流體特質變化較大,如有低粘度和高粘度、牛頓型和非牛頓型等。最后,物系流動時邊界復雜,由于設備的形狀較為多樣,而且其在填充物方面的形狀也不正常,如催化劑、填料等,使得設備在流動邊界方面的設置較為復雜而且在確定方面不準確。
3化工工業的現狀及發展
目前從形式上看,現代的化學工業經歷了單元操作和傳遞原理與化學反應這兩個發展階段,正準備走向一個新的階段。但種類多樣、制造過程復雜以及生產產品款式較多,造成排放物復雜、量多及危害大,因此,目前化工工業應重點關注污染問題。與此同時,在加工、貯存、運用或者處理化工產品時應防止操作對環境生態以及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在化工生產中應遵循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正確的方案。隨著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進行生產都要接觸化學工藝,涉及制藥、石油、材料、能源等行業的發展和污染問題,這都是現代化學工業需要面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化學工業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品種大體配套并基本可以滿足國內需要的化學工業體系。2001年全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的石油加工工業和化學工業總產值達到10990.6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9.8%,實現利稅747.8億元,石油和化學工業企業13765個,資產總額13344.2億元。我國化學工業獲得長足進步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也不斷得到加強。但是化學工業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嚴重制約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
4二者的發展探究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促進工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推動石化和化學工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強度,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石化和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能源資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十一五"以來,石化和化學工業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總體要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不斷加強企業能源和環保管理,全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進展。煉油、乙烯、合成氨、燒堿、電石等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均有較大幅度下降,重點污染物減排任務均超額完成,部分企業能效指標居于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石化和化學工業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2012年全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73億噸標準煤,約占全國工業能耗總量的18%;2011年全行業化學需氧量58.1萬噸,排放廢水43.9億噸、二氧化硫231.1萬噸、氨氮11.5萬噸、氮氧化物98.3萬噸,均位居工業行業前列。行業技術裝備工藝水平參差不齊,企業間節能、清潔生產、綜合利用等方面工作開展情況差距較大,部分企業單位產品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節能環保水平離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為確保國家中長期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順利完成,石化和化學工業必須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發展方式轉變到內生增長、創新驅動上來,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二、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與產業轉型升級、化解過剩產能相結合,加快形成轉變行業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堅持強化責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強監管相結合,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堅持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學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下降18%,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持續下降,全行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8%、8%、10%和1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廢水實現全部處理并穩定達標排放,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到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三、重點任務
(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繼續做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2015年底前,淘汰200萬噸/年及以下的常減壓裝置(青海格爾木、新疆澤普裝置除外),淘汰380萬噸電石落后生產能力;積極推進煉化一體化和乙烯原料結構優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氮肥、磷肥、“三酸兩堿”、電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礎化學品的總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產能和裝置,提高新建項目的能效和環保門檻;在化工產業集聚區,通過集中建設熱電聯產機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鍋爐。大力發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產業基礎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延伸產業價值鏈,提高石化和化學工業的精細化率。
(二)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推廣。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建設技術創新平臺,積極開展石化裝置能量系統優化技術、化工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削減和治理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攻關和應用示范。加快推廣應用回收低位工藝熱預熱燃燒空氣技術、高效清潔先進煤氣化技術、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環尿素生產技術、氧陰極低槽電壓離子膜電解技術、電石爐和黃磷爐尾氣凈化綜合利用技術、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技術、低汞觸媒技術、鹽酸脫吸技術等重點節能減排技術,編制推廣方案,組織實施示范工程。
(三)加快低碳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加快以頁巖氣、煤層氣為代表的非常規低碳能源的勘探和開發步伐,突破水平井鉆完井、儲層多段壓裂改造、頁巖氣含氣量及儲層物性分析測試等關鍵技術,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低碳化。大力支持以二氧化碳驅油技術、煤基多聯產技術、二氧化碳作為碳源合成有機化學品技術等為代表的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產生少、好收集、可再利用的工藝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在合成氨、甲醇、電石、乙烯和新型煤化工等重點碳排放子行業中開展碳捕集和封存的示范項目。
(四)夯實節能減排管理基礎。完善企業節能減排責任制度,督促重點用能企業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強石化和化工企業能源審計和能源統計工作,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信息監測系統,抓好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加強企業節能減排能力建設,針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生產特點,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節能環保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重點崗位操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使重點用能企業和污染物排放企業均具備專業化節能環保人員隊伍。
(五)推動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在煉油、乙烯、化肥、氯堿、電石、純堿、無機鹽、橡膠等子行業開展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對能源的購入存儲、加工轉換、輸送分配、最終使用和回收處理等環節實施動態監測、控制和優化管理,實現系統性節能降耗。到2017年,石化和化學工業力爭建設150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鼓勵產學研聯合開發石化和化學工業企業能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術和系統,逐步建立統一的企業綜合能耗及排放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接口標準,為構建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信息監測系統提供支撐。
(六)加強企業能效對標達標工作。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定期合成氨、甲醇、燒堿、乙烯等產品的能效領跑者及其指標,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能效提升路線圖計劃,指導、督促石化和化工企業開展能效對標達標活動。組織行業協會不斷完善能效對標信息平臺和對標指標體系,總結并能效最佳實踐案例,引導企業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水平。
(七)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推進重點領域治污減排工作。重點做好石油化工、煤化工、農藥、染料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子行業的污染防治。石油煉制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都要安裝脫硫設施。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在石化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完善涂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準,推廣使用水性涂料,鼓勵生產、銷售和使用低毒、低揮發性有機溶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于2015年底前完成石化企業有機廢氣綜合治理。加強基礎化學原料制造和涂料、油墨、顏料等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減少重金屬排放。推進磷礦石、磷石膏、電石渣、堿渣、硫酸渣、廢橡膠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強與鋼鐵、建材企業合作,聯合處置鉻渣。
(八)全面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的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行機制,在全行業推廣硫酸、磷肥、氯堿、純堿、農藥、橡膠等子行業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成功經驗。推廣以煤電化熱一體化為代表的共生耦合產業發展模式。加強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的清潔生產審核,針對節能減排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到2017年重點行業排污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進非有機溶劑型涂料和農藥等產品創新,減少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制修訂氮肥、磷肥、農藥、染料、涂料等重點子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指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引導企業開展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盡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物質,在農藥等重點領域開展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開發推廣環保、安全替代產品。實施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創建一批清潔生產示范園區。
(九)推進企業責任關懷行動。推廣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安全健康、清潔生產為主旨的企業責任關懷行動,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責任關懷體系,制定評價標準,探索評估認證方法,促進規范有序發展。把責任關懷與"健康、安全、環保"(HSE)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責任關懷試點,大力宣傳石化和化學工業責任關懷工作成效,樹立責任關懷工作先進典型,提升石化和化學工業整體形象,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十)加強行業節水工作。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高耗水產品、工藝、設備淘汰類目錄。推動企業加強節水管理,重點用水企業制定和完善節水管理制度、規劃,配備節水設施和器具。加快研發先進節水技術、設備、器具及污水處理設備,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大節水技術改造資金投入。加快推進工業廢水深度循環利用,開展廢水“零排放”試點。到2017年,在石化和化學工業樹立一批節水標桿企業。
(十一)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活動。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石化和化工企業,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試點工作。制定“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認定標準。積極總結先進典型經驗,加強經驗交流和推廣,研究制定鼓勵“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推動全行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轉變。
四、政策措施
(一)強化監督管理。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和污染物排放企業的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定期組織相關分析,開展預測預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涉及石化和化學工業的產業政策,嚴格執行合成氨、電石、氯堿等行業準入條件。加快研究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辦法,從嚴控制大宗高耗能產品產能擴張。開展重點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實施情況督查行動,定期公告落后產能企業名單。
(二)完善節能減排機制和優惠政策。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鼓勵專業節能服務機構為石化和化工企業提供能源審計、節能減排工程、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項目融資等服務。研究出臺能效領跑者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引導石化和化工企業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源梯級利用等工作。研究支持石化和化學工業廢棄物利用的優惠政策,完善廢棄物管理體系,理順廢棄物來源渠道,鼓勵廢棄物專業化收集和處理。
(三)建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制修訂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技術的標準和規范。完善重點產品能耗限額標準體系、統計標準體系、審核和認證標準體系,制定尿素、乙烯、二甲醚等重點耗能產品的能耗限額標準,修訂合成氨、燒堿等產品的能耗限額標準。推動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主要耗能設備效率測定與評價標準,不斷完善石化和化學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標準體系。繼續做好重點產品清潔生產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編制重點耗能產品能效對標指南等技術標準。
(四)積極鼓勵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推動國家級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新技術研發資金投入,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工程應用。鼓勵裝備制造骨干企業提升制造水平,帶動石化和化學工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加大技術改造工作力度,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裝備,加快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的產業化應用和推廣。篩選一批對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的節能減排技術,制定專項工程實施方案,會同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化學工程技術支持著化工工業的前進與發展,化學工程技術從理論到實驗,再到實踐,最后投入生產成品,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特別是大規模的生產,需要解決裝置的放大問題,其直接影響企業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及經濟利益的增加,裝置放大可以節省資金,減少不必要的消耗,節省勞動力。但是要考慮到,裝置放大過程中,物流的一系列物理過程的相關條件很可能改變,達到的某些指標通常低于實驗室的小型技術設備產生的結果。這種起源于放大過程的效應被籠統稱為“放大效應”,包含很多已知及未知物理因素的影響?,F代化工對于一套裝置一年的產量,一般情況下按照目前的工業生產規??梢赃_到大于或者等于數十萬噸,大規模的生產使其面臨工程方面的問題,且在指標方面也有所降低,這對于工業而言會造成較大的資金損失?;瘜W工程技術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新產品及工藝的不斷創造,而這些都需要借助化工工業,除此之外,還需合理的經濟和技術。就上述情況而言,凡是關于工業化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都歸屬于化學工程的研究范疇。在日常生活中,化學工程無處不在。如:煙筒排放物中的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需要經過嚴格的處理,才能對外排放,以防污染生態環境。在實驗室達到要求后,要在工業規模中實現大量煙氣的凈化,就必須考慮大規模凈化的經濟性和可行性,要考慮的問題與實驗室研究不同。又如,化工工業生產中,要求以十分純凈的產品為原料,對實驗室操作來說,這比較容易達到。對大型生產裝置的要求是,消耗低而且經濟方面可行,這表明課題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
2化學工程的研究對象及復雜性
化學工程是以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為基礎,并結合工業經濟基本法則,研究化學工業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及其有關機理和設備的共性規律,并將之應用于化工裝置的開發、設計、操作、控制、管理、強化以及自動化等過程中,在化工工藝與化工設備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的一門工程技術學科。一般情況下,化學工程的對象的情況較為復雜,具體如下:首先,該過程自身具有一定的復雜特點,包括化學與物理,而且兩者經常發生,彼此影響。其次,物系方面較為復雜,流體與固體,或者兼而有之。流體特質變化較大,如有低粘度和高粘度、牛頓型和非牛頓型等。最后,物系流動時邊界復雜,由于設備的形狀較為多樣,而且其在填充物方面的形狀也不正常,如催化劑、填料等,使得設備在流動邊界方面的設置較為復雜而且在確定方面不準確。
3化工工業的現狀及發展
目前從形式上看,現代的化學工業經歷了單元操作和傳遞原理與化學反應這兩個發展階段,正準備走向一個新的階段。但種類多樣、制造過程復雜以及生產產品款式較多,造成排放物復雜、量多及危害大,因此,目前化工工業應重點關注污染問題。與此同時,在加工、貯存、運用或者處理化工產品時應防止操作對環境生態以及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在化工生產中應遵循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正確的方案。隨著我們國家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進行生產都要接觸化學工藝,涉及制藥、石油、材料、能源等行業的發展和污染問題,這都是現代化學工業需要面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化學工業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品種大體配套并基本可以滿足國內需要的化學工業體系。2001年全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的石油加工工業和化學工業總產值達到10990.6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9.8%,實現利稅747.8億元,石油和化學工業企業13765個,資產總額13344.2億元。我國化學工業獲得長足進步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也不斷得到加強。但是化學工業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嚴重制約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
4二者的發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