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6:24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安全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校園安全;校本課程;實效性;研究
校本課程是指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寫,實施和評價的課程。體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以及本校的資源優勢,由學校自己確定,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以解決學校及學生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達到促進學生素質多樣化發展的目標。區域農村中小學安全教育校本課程屬校本課程的一種,其開發的立足點基于區域農村中小學對學校學生的安全的科學評估,并充分考慮區域農村中小學課程資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體現學校安全教育的個性化和獨創性。
通過多年對區域農村中小學安全教育校本課程實效性的研究,2013年,研究課題獲得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學校安全專項課題立項(課題編號:JGZXAN1327)。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著力破解當前學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在以下幾項研究內容方面獲得有價值的成果。通過實驗證明在這幾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可行的。
1.防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1)道路交通安全常識;(2)水上交通安全常識;(3)鐵路交通安全常識。
3.用電安全教育
(1)學會看安全用電標志;(2)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
4.消防安全教育
(1)基本知識;(2)學校及公共場所防火;(3)山林防火;(4)家庭防火;(5)滅火基本知識;(6)報警;(7)自救與逃生。
5.社會生活安全常識
(1)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報警;(2)怎樣避免陌生人闖入家中;(3)外出或在公共場所自我防范;(4)被歹徒盯上怎么辦;(5)做好學生宿舍的安全防范措施。
6.網絡安全常識
7.校內外集體活動安全常識
(1)校內參加各項活動應注意的事宜;(2)校外集體活動應注意的事項;(3)參加集體勞動社會實踐如何保證自身安全。
8.飲食衛生常識
9.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1)預防與控制腸道傳染病傳播;(2)中小學生吸煙對身體的害處;(3)預防的侵害。
10.農村中小學學生安全防范知識
但愿我們的研究成果為全省校園安全校本課程的開發者提供可借鑒和推廣的實踐性成果資源。
新課標的頒布,使體育課程的內容設置更具創新性和開放性,實行了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三種操作性更強的課程體系。其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制定了課程目標和學習領域目標,明確提出了不同水平學生安全進行體育活動的知識和方法,并獲得在野外環境中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筆者提出在中小學體育課程中設置專門的安全教育模塊教學,將豐富中小學課程的內容體系,并使安全意識轉向安全技能的習得。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安全教育是各部門的管理者對安全教育工作進行有計劃的宣傳、指導及調控活動,保證人們在學習、工作以及活動中的安全與健康以及財產安全,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社會的穩定。安全教育是對人們在學習、生產、生活過程中進行的自我保護,自我防范,自我約束。安全教育的范疇包含安全觀念教育、安全行為教育、安全管理教育、安全制度教育。本文所闡述的安全教育是指所有身體活動的安全教育,包括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安全教育,尤其是交通安全、地震、洪水(溺水)、火災、臺風等情況下的應急避險和自救、突發事件的自救和逃生。
三、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設置安全教育模塊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設置安全教育模塊的重要性。安全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重視和做好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既是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社會各界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把安全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設置安全教育模塊的可行性。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實施安全教育,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的必修課程,它廣闊的教學空間,豐富的教學器材,靈活的教學手段,更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
四、安全教育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各教學水平的體現形式
(一)指導思想。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作為體育教師,不能把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安全教育局限理解為安全管理,最可貴的是授予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安全教育模塊的原則是實用性以及技能訓練與安全意識培養相結合。結合任意一種安全教育觀念、制度或行為,以恰當的體育項目為課程內容進行教學。
(二)中小學不同教學水平實施安全教育的教學目、形式和內容?!扼w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制定了課程目標和學習領域目標,并在不同的學習領域水平目標中確定了不一樣的“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目標。如水平二,知道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危險;水平三,說出不同的環境中可能面臨的危險和避免辦法;水平四,注意安全運動;水平五,掌握運動創傷時和緊急情況下的簡易處理方法;水平六,具有處理安全問題的一般能力。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安全教育在體育課程內容的體現是不同的。作為體育教師,不要把體育的安全教育局限于安全的管理,應通過情景模擬進行實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安全意識、安全行為和應急生存能力等。
五、結論與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設置安全教育教學模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較好的實踐性,既可以增加安全教育實施的途徑,又可以豐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落實新課標改革的精神。在中小學各階段進行安全教育模塊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原則是實用性以及技能訓練與安全意識培養相結合。安全教育模塊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以縱向呈序列化進行。其中,小學階段重點在安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習得,中學階段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的安全問題的能力上。
關鍵詞:安全教育 課程資源 開發利用
近年來,國家對于教育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國家對于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一級初級教育階段的教學推進也越來越緊張,為了適應當前教育教學形式的大局面。大部分的中小學以及高校關于硬件條件和基礎教育教學的建設和進一步的改革也越來越豐富,改革和創新的不發在加快,也就提醒改革教育專家們,我們要緊隨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加快中小學安全教育課程的開發。
一、安全教育重要性
對于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問題,任何一個學校都應該高度重視,在安全教育中,最大也是最關鍵的就是中小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問題,我想這也是所有的家長都非常擔心的問題,因為,大多數的家長是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接送自己的孩子,由此他們吧這種安全教育的問題托付給了學校。由此來說,學校的安全教育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校期間接受完善的科學的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們才會養成安全意識,避免許多安全問題發生。
二、道路交通安全是重中之重
對于當今的中小學生來說,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識是需要從小就培養的,嚴格的遵守交通規則,主動實行路隊制放學,這不僅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學生嚴格的遵守一些規范:比如,來校上課或者是放學回家都必須在人行道內行走,不能打鬧玩耍,我們都知道中小學生的自律意識還比較弱,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嚴格遵守這些制度規范也是非常困難的,由此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旦學生們養成了一種習慣,這將成為他們受益終身的財富。再就是學生們需要知道沒有人行道的,一定要須靠邊行走!在新聞上有這樣一個血淋淋的實例:某地的一群小學生在一條沒有人行道的馬路上玩耍,最終釀成慘劇。這們就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非常全面的告訴學生關于安全教育的諸多實例,讓他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遵守安全規則的必要性。許多中小學生喜歡穿越、攀爬、倚坐道口護攔。這在我看來是非常危險的。更有甚者會在路上扒車、追車、攔車或甚至在車內往車外扔東西!在新聞中我們經??吹侥乘緳C被車外不明物體擊穿胸腔,腎臟,失去生命的案例。這些血淋淋的案例都在提醒我們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三、安全課程資源開發的相關的措施
對于安全教育問題,不但涉及安全交通,安全飲食,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交通安全我們為您一定要提醒學生嚴格遵守禁止在馬路等危險地點踢球、跳皮筋、打鬧、玩耍以及進行其他任何娛樂活動的行為。并且在校園校內要嚴格的遵守中小學生學生放學“小黃帽”路隊制,學生們一定要要戴好小黃帽,或者是紅領巾這是一種警示作用。并且中小學生在上學放學的過程中如果要經過山間小路,林蔭小道,小巷口等人員流動少的地方是,切記一定要盡量的與自己的有同伴結伴而行,不可單獨行動。在過程中不做危險活動,避免由于打鬧玩耍不注意車輛造成意外傷害。對于食品安全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因為通過觀察我們也可以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引導中小學生了解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各種表現及危害,并且讓中小學生們知道生活中的相應例子。使學生認識到農藥殘留在食品中對于人類健康一級生命安全的巨大危害,并且要明確的分析社會中存在的目前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危害,以及無處不在的危機,這種社會食品安全現狀對于食品安全教育的普及來說是非常好的實例。
另一個就是關于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危害,關于食品添加劑社會上以及網上以有不少,新聞中也是揭示出很多無牌、無良的商家和個體經營者,這些人單單是為了謀利而不顧及也不屑于關心關注食品受用者的生命安全,濫用色素、香料等添加劑;了解濫用食品添加劑的主要表現和危害。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實例:很多不法廠家不顧及消費這的生命安全問題,只關注利益,不能以一個合法的經營商的身份來面對廣大的消費者,而是牟利是圖,在最后導致了人財兩空的局面,教師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要耐心,教育教學也存在隱患,有這樣一個案例。在2002年10月的某一天,某校中學生何某趁陳老師上課在黑板板書之機,偷偷地在下面抽煙。老師發現之后,便叫何某交出煙來,但何某再三否認抽了煙。于是陳老師怒氣沖沖地罵了他一頓,并打了他兩個耳光,恰好是打在何某的左耳上,致使何某左耳失聰。后來老師賠償了該同學的經濟損失。最后一個就是我們在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就是食品包裝容器與設備的危害,一般教師對于以上兩種實例是非常熟悉的,但對于包裝材料的危害就比較容易忽略了,我們都是到的事,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食品與他們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食品包裝繼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積極危害,可能導致各種疾病,例如膽結石等。食品包裝是隱藏的安全殺手,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不得不引起教育者足夠的重視。
四、結語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方面,極小的領域是關于中小學生安全資源的關注,但是,不關注并不代表就不會有問題發生,目前國內關于小學生安全問題以及安全隱患的存在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家長對于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必須因其社會各界的關注。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參考文獻:
[1]王剛.安全教育[M].上海,2004.
學校應當從學生幼兒時期就培養他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嚴格遵守道路交通規則,并對其實行路隊制放學,這既是對學生的生命安全負責,更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識,還要教給學生遵守道路交通規范,比如說,放學回家或者來學校上課的路上,不能隨意大鬧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內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學生自身尚不成熟,還不具備較強的自律意識。所以讓學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規范往往不會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師的有力引導,而如果學生養成習慣,勢必會受用終身。還要讓學生知道,如果道路沒有人行道,盡量靠右邊走。教師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要為他們講一些關于安全教育的相關案例,讓他們認識到遵守安全規則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學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識薄弱,無視自身安全,隨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護欄上,還有隨意扒車和追車甚至隨意突然攔車等,對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課程資源開發的相關措施
安全教育問題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飲食安全教育,它幾乎涉及學生生活的整個過程。為了保障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師要格外提醒學生,不得在馬路邊上踢球、打鬧或者開展其他娛樂活動,學生放學時,要求學生佩戴小黃帽或者紅領巾,往往能夠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學的途中,需要經過山路或者人流量較小的地方,盡量結伴而行,避免一個人單獨行動。禁止在上下學過程中做危險活動,也不得打鬧玩耍,這樣很有可能造成車輛意外傷害。
飲食安全問題主要注意農藥殘留危害,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飽受社會熱議,所以教師應當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其了解食品農藥殘留的表現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實例,從而讓其了解到農藥殘留對人體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對社會中食品農藥殘留危害進行準確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機感。教師可以列舉當前社會食品安全現象為學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食品添加劑的危害,很多電視新聞或網絡新聞都曾曝光過不少無良商家或經營者為追求經濟利益,對食品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顧,在食品中隨意添加食品添加劑,比如說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時還要讓學生對食品添加劑濫用的表現和危害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很多廠家經營的目的就是獲利,而不顧及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經營商的身份面對消費者,這種經營商終究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課堂上也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作為教師,對于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要有耐心,否則就很可能導致安全事故出現。教師在教育教學課堂上也要時刻注意,行為過激就有可能對學生造成傷害。
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群眾的巨大恐慌,帶來不可預估的經濟損失及心理創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群眾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及傳播認知能力不高,造成病毒人傳人現象增多,加速了病毒的傳播,同時也導致傳謠信謠者眾多,對國家公信力造成負面影響。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提高廣大群眾對疫情認知狀況,更應該從娃娃抓起,從根本上帶動和提高人民群眾防范意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為此,特建議如下:
1、把公共衛生安全課程錄入中小學教材,學校每學期定期開展課堂教學與實操(演習)教學。以此增強中小學生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使其成年后不會輕易地信謠傳謠,疫情到來后不會造成心理恐荒,能理性應對疫情。
2、校園內宣傳欄專門設置針對公共衛生安全教育的內容,并及時進行更新。同時要充分利用班會、校會、專題講座等方式,采取多種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公共衛生安全教育。
3、學校也可以在其他的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滲透公共衛生安全教育內容。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挖掘隱性的公共衛生安全教育內容,與顯性的公共衛生安全教育有機整合。
4、通過游戲、實際體驗、影片欣賞、角色扮演等活動,也可以運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手段進行教學,探索寓教于樂的教學組織形式,增強公共衛生安全教育的效果。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體育系, 湖南長沙410205;2.湖北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430079)
摘要:小學生生命安全事故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生理和精神傷害,我國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作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視。生命安全教育認識滯后、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學生生命安全與生命機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從教學目標的統一性、教學內容的一致性、發展和諧社會的訴求角度分析,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臺、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常態化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對策。
關鍵詞: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 滲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態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項目: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級課題,編號:XYS4S07。
作者簡介:1.鐘小燕(1980~),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理論。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實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稱、形式或手段開設了有關生命安全教育內容, 將生命與安全教育同體育課結合在一起, 而且相關實驗研究也表明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僅得到增強,而且事故發生也減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國家以不同的名稱、形式或手段呈現,大部分都是將生命安全教育同體育課結合在一起,而且相關實驗研究也表明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僅得到增強, 而且事故發生率也減少了。
目前, 我國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程中進行理論宣傳,作為特殊的教育活動尚未真正開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強了人們的安全意識[1],為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識,進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教育[2]。
1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認識的滯后
我國0~14 歲兒童意外死亡專項調查顯示: 在各種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總死亡人數的31.3%。我國每年大概有10 萬兒童死于意外傷害,給家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生理和精神傷害,人們在扼腕痛惜的同時,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學校和社會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嚴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為學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問題,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熱點課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 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設部、交通部、文化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制定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教育部令第23 號)》,要求學?!坝嗅槍π缘亻_展學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國生命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 學術界對生命教育的內涵、概念尚未達成統一,相關理論研究也缺乏系統性。
1.2 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傳統文化教育根植于課本和教材,重視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注重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給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師生思維放不開、缺乏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勇氣而習慣于循規蹈矩[3],學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學生在日常行為中往往表現為:缺乏處理事情的判斷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差等。
傳統教育中,學校、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每年發生的觸目驚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尷尬與無奈。
許多學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過一些報道, 一些知識競賽,甚至用相關安全裝置代替。有些學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比較簡單,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而沒有相應的實踐操作,更沒有設置相應的課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當學生真正面臨危險時還是不知所措,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1.3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種方式:第一,熱身準備活動,防止學生受傷;第二,教學過程中強調運動損傷的相關內容;第三,教學中對學生的保護幫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講解及注意事項;第五,利用課堂對安全、健康知識的宣傳和講解。
依托“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難保護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 僅僅依靠空蕩蕩的講座和純理論知識的傳授, 運動安全,缺乏體育衛生,體育急救等,使保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沒有實現的途徑和方法。
1.4 增加小學生生命安全與生命機能的需要
當前,小學生的生命安全現狀令人擔憂,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心理系統發展均不完善;個人認知水平低,缺乏對風險預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更容易受到傷害和發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傳授生存的安全常識,使學生掌握生命發展的基本技術、技能,在實踐練習中體會生命、尊重生命,培養小學生積極的生命意識,學會珍愛生命、享受生命。
2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學目的統一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4]。由于課程的身體練習特征,以及大量的課外活動為載體。
因此,除了體育與健身課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體育與健康課程還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機械外力的傷害和人身傷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生命安全的意識,掌握增強體質的有效鍛煉方法和意外發生時救助的技能, 并能夠具備應對危險的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體育運動為主體,最終實現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責任。生命安全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鍛煉,全面發展體能,提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形成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和行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生命,認識生命,使學生珍惜生命,培養學生建立對生活和人生價值觀。通過急救技能和避險能力的學習、訓練,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兩者的教學目的具有統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對于培養小學生的運動安全、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2 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本質, 理解生命的意義和提升生命的價值。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理念,通過運動技能的教學和體能的練習,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并加以營養、健康、疾病預防、避險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輔助教學。同時,體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與健康課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呈現方式的升華, 兩者在教學內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發展和諧社會的訴求
據相關報道,2014 年歲末, 上海外灘發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傷的嚴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應對措施都表明了國人在應對突發事故方面的知識和教育的缺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健身休閑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運動健康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然而,運動損傷、運動猝死事件屢見不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的健康發展。如何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促進身體的健康是發展和諧社會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系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護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終身生命意識和能力。
3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態化策略
3.1 教育部門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臺
制定體育與健康課安全教育的相關教材, 這樣體育教師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論基礎才可以更好的實踐。相信這一舉措能為體育教師安全教育的教學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教育部門要構造體育與健康課安全教育交流平臺, 分享一些好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供其他教師參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心得,為新老師能夠打下良好的教學基礎;探討有創意、有創新的教學內容方法。
3.2 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
首先,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生命與安全的知識和素養,加強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結合生活開發安全知識和技能的體育教學內容。以多種方式融入體育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識。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應依托體育教師職后培訓,對體育教師進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課程培訓,如:“生命教育”、“如何識別危險”、“如何保護自己”等課程的培訓,豐富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把“生命、生存”理論放在培訓課程中,改變以往培訓對運動技術和知識的“再翻抄”,把體育與健康課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為取向,以培養生命、安全、健康為目標,實現生命教育的廣度、滲透生存能力的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趙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體育運動防護課程教學的常態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gov.cn/ziliao/flfg/2006-07/12/content_333420.htm.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南京市小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獲取途徑、急救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該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并而得出該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南京市小學生 體育與健康課程 生命安全教育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小學、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漢江路小學、同仁小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現狀與分析
1.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逃生技巧的關注情況。根據調查,顯示了被調查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逃生技巧的關注情況。64.1%的學生選擇了平時關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說明學生渴望學習和掌握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對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的調查:有44.3%的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過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經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學生卻認為他們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有關生命教育知識和逃生的技能。因此,這就產生了學生渴望學習掌握安全知識、技能與學校教育力度不夠之間的矛盾,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
2.學生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根據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學校相關課程”,占40.5%,而通過“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獲取安全知識的選擇也分別占到了20.1%和22.5%。說明學校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但是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同時也說明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結合教育和社會發展,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為系統的、規范的體系。
3.學生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從對如何使用公共場所滅火裝備的調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場所設置的滅火裝備。對于如何從著火的宿舍逃生的調查結果也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學生在回答“宿舍發生火災,煙霧很大應該如何逃生”時,36.1%的學生選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這是正確的做法。對于“如果身上著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這一做法的判斷,居然有64.2%的學生認為這種做法是正確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較差。
4.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調查顯示,學生在學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訓講座”,占29.3%,“觀看教育錄像”,占23.4%,“學校宣傳畫”,占27.6%,“實習演練”,僅占13.8%。我們可以分析出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還是以講授宣傳為主,偏重于知識層面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因此,各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改變教學形式單一的狀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實戰演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
(二)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問題
1.學生較關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識,但是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來教授,更沒有系統的學習結構和框架。
2.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同時也說明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較差,對于急救知識和運動損傷現場處理等內容不能正確的掌握。
4.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以體育教師口授宣傳為主,偏重于知識層面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學生不能完全的體會出生命安全教育對于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缺乏實際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對策
1.學校生命安全教育要與社會緊密結合,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2.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3.加強體育師資培訓。4.充分靈活利用學?,F有場地器材設施。5.學校定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運動會。
三、結論
(一)學生較關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識,但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
(二)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較差,對于急救知識和運動損傷現場處理等內容不能正確的掌握。
(四)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以體育教師口授宣傳為主,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現以上特征,是因為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學校體育、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參考文獻:
[1] 尹貽偉,楊善乾,李金霞.對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學探索.2010(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