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學中的數量級范文

      時間:2023-07-14 16:25:45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中的數量級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化學中的數量級

      第1篇

      通常情況下,化學數量級指一系列10的冪,即相鄰兩個數量級之間的比為10。

      例如:兩數相差三個數量級,就是說一個數比另一個大1000倍。

      數量級是指數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級別,每個級別之間保持固定的比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量級應用范圍必須是正數或自然數,盡管負數也可以計算數量級,但沒有實際的意義。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一、分析初中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成因

      (一)情感、態度不積極,意志薄弱

      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抵制不了網絡游戲等的誘惑。在學習中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二)知識、技能掌握不扎實,基礎薄弱

      相比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三)思維過程、學習方法不適應,思維薄弱

      初中數學出現了許多復雜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機械的記憶和直觀思維是不能完成的。小學習題與例題基本相似,而中學的習題與例題相比變化較大,即使學生上課聽懂了,反應稍慢的同學課后仍不會做題。所以學生感到中學課程難度太大,上課稍一分心就聽不懂了。

      二、控制兩極分化的策略

      (一)培養興趣,形成動力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這一點,他的教學成績一定是正態分布的,如果說有一點分化的話,那也是向優秀的方向分化。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很多,如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求知欲望;照顧困難學生,讓困難學生體驗成功。

      小組合作競賽,營造學習競賽氛圍。夯實教學功底,提高教學藝術魅力。

      (二)教會方法,學會學習

      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三)培養思維,提高能力

      要針對后進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七年級開始就應當加強抽象邏輯能力訓練,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探求知識,生成知識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還學到了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師生和諧,以生為本

      第3篇

      一、 基本型

      在求發生化學變化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關鍵是熟練掌握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和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并能夠把它們綜合運用。同時還必須搞清所求的是什么溶液,溶質是什么?質量是多少?溶液質量是多少?現舉例說明:

      例1(河南中考題)若73g質量分數為20%的鹽酸與127g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試計算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設反應后,生成氯化鈉溶質的質量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73g×20% x

      36.5∶73g×20%=58.5∶x

      x= 23.4g

      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23.4g∶(73g+127g)×100%=11.7%

      評析該題是最基本的求反應后溶質質量分數的題型,但在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必須代入的是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質量,溶液中的溶劑沒有參加反應的不能代入計算,例如127g NaOH溶液不能代入方程式計算,因為NaOH溶液中的水并沒有參加反應。其次該題反應后溶液質量的計算很簡單,只是反應前溶液質量總和,但是若化學反應中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的,則應另當別論。

      二、 化學反應中有氣體或沉淀生成

      對于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有兩種求法:

      a. 溶液組成法

      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其中溶質一定是溶解的,溶劑水根據不同的題目通常有兩種情況: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學反應新生成的水。

      b. 質量守恒法

      溶液質量=m(反應)-m-m,此法較為簡單,其m(反應)代表反應物(或溶液)質量總和,m表示不溶固體或生成沉淀的質量,m表示生成氣體的質量。

      例2已知6.5克鋅與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解法一根據溶液的組成計算.

      解設硫酸溶質質量X,生成硫酸鋅溶質的質量為Y,氫氣的質量為Z。

      Zn+H2SO4ZnSO4+H2

      65981612

      6.5gX Y Z

      65∶6.5g=98∶X=161∶Y=2∶Z

      X=9.8gY=16.1gZ=0.2g

      溶質質量:16.1g

      溶劑質量:100g-9.8g=90.2g

      溶質質量分數:16.1g∶(16.1g+90.2g)×100%= 15.1%

      解法二根據質量守恒來計算

      解首先與方法一相同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生成硫酸鋅溶質的質量為16.1g,氫氣的質量為0.2g。

      溶質質量:16.1g

      溶液質量:6.5g+100g-0.2g=106.3g

      溶質質量分數∶16.1g∶106.3g×100%=15.1%

      評析根據上題的兩種解法來看,運用質量守恒進行計算簡單一些,但是該題與例1相比不同的是有氣體產生,所以在求所得溶液質量時應該用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減去生成氣體的質量。但如反應后還有沉淀生成的,還要減去沉淀的質量。但是如果反應物中有雜質的,在計算時還要特別留意不同的情況。

      三、 反應物中含有雜質

      反應物中含有雜質的分兩種情況:(1) 雜質不參加反應也不溶于水,(2) 雜質不參加反應但可溶于水。

      例3將含雜質的鋅8克(雜質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應)投入燒杯中,加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稱得燒杯中總物質質量為107.8克。求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分數?

      解氫氣的質量為8g+100g-107.8g=0.2g

      設純鋅質量為X,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

      651612

      X Y0.2g

      65∶X=161∶Y=2∶0.2g

      X=6.5gY=16.1g

      溶質質量:16.1g

      溶液質量:6.5g+100g-0.2g=106.3g

      溶質質量分數:16.1g∶106.3g×100%=15.1%

      評析本題與例2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鋅,例2中的鋅是純鋅而例3中的鋅中含有雜質,可是在計算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時都是6.5g+100g-0.2g= 106.3g。為什么例3中溶液質量不是8g+100g-0.2g=107.8g呢?原因在于8克鋅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應,及雜質不能看成溶液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雜質能參與反應或能溶于水呢?那又該怎么辦呢?

      例4將16.9g碳酸鈉與氯化鈉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 7.3%的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求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法一根據溶液的組成計算.

      解設反應中生成的NaCl的質量為X,CO2的質量為Y,水的質量為Z,Na2CO3的質量為M。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117 44 18

      M 100g ×7.3%XYZ

      73∶100g×7.3%=117∶X=44:Y=18∶Z=106∶M

      解得X=11.7 gY=4.4gZ=1.8gM=10.6g

      溶質的質量:11.7g+16.9g-10.6g=18g

      溶劑的質量:100g-7.3g+1.8g=94.5g

      溶質的質量分數:18g/(94.5g+18g)×100%=16%

      解法二:根據質量守恒來計算

      解首先與方法一相同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出反應后生成NaCl質量為11.7g,CO2質量為4.4g

      溶質的質量:11.7g+16.9g-10.6g =18g

      溶液的質量:16.9g+100g-4.4g=112.5g

      溶質的質量分數:18g/112.5g×100%=16%

      評析該題中的NaCl雖不參加反應但能溶于水,所以它就算是溶液的組成部分,所以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16.9g+100g-4.4g,而不是用10.6g+100g-4.4g。但是還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的是NaCl溶質有兩種來源,一是本來混合固體中含有的,二是反應后生產的。而同學們再計算時往往會忽略混合固體中含有的NaCl。

      四、 溶質與水反應導致溶質變化.

      很多物質溶解到水中時會發生化學變化,從而導致溶質的種類和質量都發生變化。這類物質主要有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最常見的是Na2O、K2O、SO3等.

      例題5將6.2gNa2O溶于3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解設NaOH質量為X.

      Na2O+H2O2NaOH

      62 80

      6.2g X

      62∶6.2g=80∶X

      X=8g

      溶質質量:8g

      溶液質量:6.2g+30g=36.2g

      溶質的質量分數為:8g∶36.2g×100%=22.1%.

      評析此題最常見的錯誤也是直接用Na2O的質量去除以溶液的質量而得出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7.1%,而實際上是氧化鈉溶于中會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使溶質變成了NaOH,所以溶質不再是Na2O。

      第4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兩極分化;原因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3-067-01

      兩極分化是數學學習中值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學生進入初中以后,這個問題尤其突出。談幾點看法如下。

      一、是小學數學學習是初中數學學習兩極分化形成的前期原因

      學生到初中學數學時已經有了六七年班級學數學的經歷和基礎。在此過程中興趣、數學學習能力已經具備了不同程度的差別。學生一進入初中大門,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很樂于接受數學知識,也愛上數學課,有的孩子對數學有恐懼甚至厭惡心理,也就是在初中數學學習之前不同的孩子之間就有了一個分化,很自然的,興趣高的同學學數學也會輕松,厭惡的自然前景不被看好。另外,此時同學對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經常在入學前后做一個小學數學基礎知識調查表明,這種差別還真不小。這也直接影響孩子們的后續學習,初中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受其影響是肯定的。

      二、是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分化情況

      剛入初中時,盡管孩子們的小學數學基礎有了差別,但剛剛接觸初中數學知識并沒有太大差別。比如學習生活中的圖形,有理數的分類等等,甚至后邊的數據處理,大家的接受情況還是比較均衡的。但隨著越來越多計算問題的出現,比如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整式的混合運算,合并同類項,分式的計算等等,學習水平就有了較大差別。更不用說函數的學習,方程、不等式的介入,更讓一些同學找不到北。分化大多開始于初一下學期,最嚴重是在初二上學期,癥狀最厲害是初二下學期。所以如果開始差不打緊,補救及時跟上來應該沒問題。如果初一初二落后了,想著初三再抓緊,那實際上很困難了。

      三、對初中數學學習出現分化的內因剖析

      基礎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兩外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更直接的原因。自覺學習和被動學習就有了很大差別。另外自學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學會系統化,把孤立的東西進行整合、系統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精力上的傾斜也很重要。分化的原因中還有這一時期學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要注意引導。

      下面談談如何能控制、進而消除兩極分化現象。

      首先學生思想工作要做好,鼓勵所有同學積極面對數學學習。不管他的基礎如何,一定要樹立學習好數學的信心,尤其是程度差的同學?;A是重要原因,但不是絕對原因,事實上很多同學的數學學習在初中表現和小學有很大不同,進步會很大。

      再就是因材施教 ,首先搞清學生會了什么,他還需要什么,用何種方法獲得,這需要老師用心進行,分別對待,可以針對情況分別輔導,也是學好的關鍵。還有就是激勵制度的建立,我經常在每次問卷調查學習情況之后,獎勵進步同學,讓程度差的同學感覺老師一直在關注他,使他不會懈怠。

      數學興趣的培養也是消除分化的好方法,多說些數學典故、某個知識點的來歷、數學家的故事、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還有一個比較實用的好方法是‘兵教兵’。就是程度好的同學幫助程度差的同學,一幫一,或一幫二,制定好相應的激勵機制。堅持這樣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和學生多談學習方法,多做方法方面的指導,讓知識學習變得簡單有趣。講究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數學學習中,圖形和數的結合,讓學生看問題更細致入微。華羅庚說,數形本相依,蔫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幾何代數統一體,永遠聯系莫分離。確實,對學習數學落后者而言,好的方法是黑夜里的明燈,是跟上大部隊前進方向的航向標。比如,有理數學習中數軸的出現就讓學生化解了理解正負數的難點。再就是用一個較大知識點把瑣碎的小知識點系統起來,是好方法,也是學習的重要能力。

      比如,初中課程中眾多數與式的知識可以用函數聯系起來。當函數為一個確定值時,求解具體的自變量值,就使得這個一次函數成為了一元一次方程;當函數值是一個范圍時,求解具體的自變量值就使得這個一次函數成為了一元一次不等式;而二元一次方程可以視為一次函數的另一種理解角度。再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或解集與一次函數圖象上的點有著緊密的聯系。還有幾何圖形中數量之間的關系也充滿了數形結合與函數思想。在圖像的描描畫畫之中,感受到數形結合的和諧統一,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梢哉f,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以上是結合實際對初中數學學習中兩極分化問題談了些看法,希望能通過努力減少甚至是消除兩極分化的現象,讓每個同學都能快樂地學習數學,讓學數學、用數學成為一種享受!

      (上接029頁)[1] 王東維.成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應注重健全人格教育[J].成人教育,2007.(10)

      第5篇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兩極分化 改善策略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由于數學嚴密的邏輯性及學生自身的差異,每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也會不同。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沒有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機,以及由于各種原因在學習中產生挫折失落感,甚至產生退學念頭的后進生。如何激發這類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他們減少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從而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盡快縮短與優等生的差距呢?下面我就此談談看法。

      一、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表現;多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情況,分析他們的思想動態,以便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例如:

      1.教學的層次化。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全班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謀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分層教學的具體做法是:設置合理的變式和層次,對優等生少講多練,給他們獨立學習的時間,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中等生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訓練基本技能;對后進生則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作業的層次化。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技能,也是教師反思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合理化的作業,能使師生間的教學活動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諧統一。

      為此優等生的作業設置開放性問題,綜合性問題;中等生的作業安排解決基本題、典型例題;而后進生的作業,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在這樣的措施下,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完成自己那一層的作業。學困生和中等生不用為作業而發愁;優等生也因不用反復練習而高興,具有挑戰性的練習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激勵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的內部推動力。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感到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努力求知,刻苦鉆研,從而讓后進生學有后勁。

      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數學教學,可有助于學生把知識融于生活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以往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局面。

      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先向學生提問:誰能描述下每天太陽升起的過程?學生描述有困難的時候,可以適時拿出巴金的《海上日出》的片段,欣賞完之后再讓學生思考在太陽升起的過程當中,太陽和地平線之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試著用圖形來表示,從而引入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一個學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現象,可以幫助學困生理解抽象的知識。

      2.善于鼓勵,樹立自信。

      課堂無法預約,教師必須充分關注課堂中學生的每一個微妙之處,合理激勵,才能真正彰顯課堂教學的亮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改善兩極分化的目的。

      例如,在復習課上講解“勾股定理”的習題:“在三角形ABC中,AB=13,BC=10,BC邊上的中線AD=12,試問:該三角形是什么形狀的三角形?”當時看到一位后進生怯生生地舉起了手,于是,我把機會留給了他,由于本題中有一個陷阱,他疏忽了,當他直接說出了用勾股定理計算AC,進而得到AB=AC后,同學們的目光都聚焦了過去。這位同學“唰”一下臉紅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面對這種情況,我話鋒一轉:“同學們,我們得感謝他,他其實是想提醒我們,在解題時一定要仔細審題,仔細分析,然后再解題?!贝藭r原本低垂著頭的學生臉上出現了微微的笑容。接著,我又請這位同學重新分析了一下。

      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尷尬,如果教師能合理化解,就可以幫助他們擺脫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心理,增強學習的信心,進而提高學習的熱情。

      三、巧施輔導,動之以情

      科學合理的輔導方法是有效輔導的關鍵所在,但合理的方法,如果用之不當,用之不巧,那么得到的將是無效的輔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首先明白,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情感的人,情感態度在許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數學學習。所以,課堂之外,教師如能正確輔導,定能事半功倍。

      1.優劣互補,培養意志。

      堅強的意志在學生掌握知識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學生具有,肯定就能在學習上下工夫,堅持不懈,而后進生正好缺少這一點。為了能讓學困生有些進步,老師必然花費了許多精力,但效果往往不佳。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優生的標桿作用,帶動中等生和后進生,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自然。在交往過程中,后進生能發現優等生的優點,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而優等生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自律。這種做法不僅能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時也有利于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2.教會學法,培養習慣。

      學困生往往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如何學,要求學生不局限于聽問題的解決方法,更應聽取審題方法及思路探索的過程。對于作業,大多數后進生拿了作業就做,不會了再去找對應的知識。對這一不良習慣,教師應要求他們先復習課本再完成作業。與此同時,還可以請優等生做學習方法介紹。這樣,通過對后進生的不良學習習慣的糾正,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面對各樣的學生,教師應該多給他們體驗成功的機會,多多鼓勵,精心呵護他們,感受他們的內心,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最好,使兩極分化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李瓊.談小學數學中的分層教學.

      第6篇

      一、造成初中教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

      1.環境、條件的改變。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是在父母的監督、呵護之下進行的,加上小學數學的學習負擔不是很重,學生一般只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習成績自然也就跟得上,這樣,在父母們的“配合”之下,學生們在小學的學習成績都不錯??梢贿M入初中,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就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是環境、條件發生了改變。從小學到初中,大部分學生是從“家”到了“學?!?,初中的學生大部分是住校,這樣,他們就離開了父母的管轄,像出籠的鳥,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就與學習背道而馳,形成惡性循環,而一部分自控能力較好的學生越發愛學,形成良性循環,這樣,就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

      2.學習的意志不夠堅強。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地克服困難相聯系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學習的課程增多,特別是數學科的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比較大,教師輔導較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不夠堅強,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結果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因此,在中小學更替之后,隨著學生適應能力的強弱而導致兩極分化。

      3.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初中數學的學習,相對小學而言,教材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在知識結構上,前后銜接比較緊密,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學生對前面學習的內容達不到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過程,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4.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而初二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時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學生的個性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要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 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

      二、減少學生在教學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的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學生都帶有一定的依賴性,學生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而進入初中以后,這種依賴的學習方式就不能勝任了,學生的學習必須靠自覺為主,在沒有任何監督的前提之下能獨立地進行學習,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此,進入初中以后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指導上和思想的引導上都必須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數學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了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教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等。

      3.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費功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夠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心理輔導。

      4.在數學教學過程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和培養。要針對后進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適應數學學習的問題,從初一代數教學開始加強抽象邏輯思維的訓練,始終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斷探索求知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會學到知識,還會學到數學的基本思維和基本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奠定較好的基礎。

      第7篇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學生學習興趣缺乏和學習意志薄弱是照成分化的心理原因。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與小學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大,教學方式變化顯著,并且教師的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獨立性增強。許多學生適應力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不前,甚至喪失信心,導致成績下降。

      2、部分學生沒有形成系統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后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去,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勢必成為后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而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分化。

      3、部分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的要去。初二階段成為分水嶺的重要原因是數學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爾初二學生又正處于由“形象思維”為主向“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關鍵期,極易表現出數學接受能力的差異,加上一些教師沒能很好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便導致了兩極分化的出現。

      二、克服分化的對策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動積極的學習。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愉悅;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怎樣避免初中數學學習上的兩極分化的教學藝術等等。

      2、教會學生學習。有一部分后進生在數學上工夫花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的指導和學習心理的輔導。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