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化學考試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02 15:05:18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考試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化學考試總結

      第1篇

      一、領導重視,師生落實.

      1、物理、化學實驗考試是學生升學考試的一部分,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有很大的義意。對學生的實驗考試很有必要的。實驗考試一直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在得到實驗通知后,學校領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從資金、時間、后勤上給予保證。

      2、教師即時清理器材認真準備,發現不足的器材進行統計購買,以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3、教師認真織組學生做好實驗,學生考試前,教師對每個實驗給予講解、演示,每個班按照參考人數進行分組,八人一組,選出組長,再分別對組長進行培訓。上實驗操作課時,每個實驗小組由組長指導組員練習,教師隨時幫助糾正出現的問題,每個小組又由二人組對,一人操作實驗,一人觀察其過程,并對照實驗操作步驟檢查是否操作有!錯,并加以糾正,當每組的成員都完成實驗操作后,再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換檢查實驗操作情況。

      4、學生刻苦訓練實驗。由于學生的實驗成績很不均衡,為了提高學生的平均分和優等生,化學和物理教師也很辛苦,中午、晚上實驗室都開放。學生都有組織的去做實驗,教師都到實驗室去指導學生。好多教師放棄了休息,無賞的去輔助學生,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可佳。

      二、取得的成績。

      1、考試成績。物理科全鎮實考人數193人,平均分9.44分,及格率98.96。優生率88.6?;瘜W科全鎮平均分9.49分.及格率100。優生率91.7。

      2、化學每個實驗能夠按照基本步驟完成。能對實驗現象分析,能正確回答實驗結果。

      3、絕大多數同學的實驗能力得到了提高,操作步驟正確。

      4、物理實驗學生也非常熟悉,每個實驗操作完整。很會整理器材,愛護器件。

      三、存在的問題。

      1、小部分同學因為第一次參加實驗操作考試,心理素質差,太緊張了。

      2、個別學生計算能力差,不能正確的算出結果。提出的問題與結果不符合。

      3、訓練時間緊,訓練時間不充足,造成少數實驗器材使用不熟練,操作過程有錯。

      四、今后的打算

      今天的總結,是為了明天更好的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1、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平時實驗操作訓練,不要考試前趕時間。

      2、對于學校的實驗器材,應該定期進行補充和維護。

      第2篇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瘜W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第3篇

      **年高考已落帷幕,現將高考化學備考工作總結如下:

      高三化學總復習是中學化學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高三化學總復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為了使學生對高三化學總復習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的時期,為此我對高三化學教學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注重教學過程,??偨Y和反思,根據高三各個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訓練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準方向

      怎樣著手進行化學總復習,復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這是剛剛進入高三的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一些信息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復習方向,為完成復習任務奠定基礎。

      1.研究高考化學試題??v觀每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只要根據近幾年來寧夏等課改先行高考形式,重點研究一下寧夏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從而理清復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與以住教材、課程標準相比較,現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課程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內容的調整,實驗比重的加大,知識的傳授過程滲透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內容和新科技、化學史等閱讀材料。很顯然,這些變化將體現在高考命題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這些變化,將有利于把握復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于增強復習的目的性。

      3.熟悉考試說明??荚囌f明(即考綱)是高考的依據,是化學復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復習的方向。

      研究高考試題和考綱例題,重視:

      (1)對“往屆高考題”的改編

      07年高考理綜化學試題(Ⅰ卷)再現了一些“往屆高考試題”,如本卷第7、8、11、28題,都是非常典型的“往屆高考題”的改編題。在復習備考中要認真對待“往屆高考題”,要能選擇高考題中精華部分進行重組、變形和創新改編。但改編典型高考題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根據當年考試大綱要求,降低知識難度,提高能力要求;

      二是刪去教材和考試說明已不作要求的知識點或材料,適當在原高考題基礎上補充新材料,重新整合試題;

      三是降低純數據運算要求,在改變試題時要對數據進行簡化。

      由此啟發,備考階段精選往年的經典高考試題,對落實基礎與技能較為有效,**年高考理綜化學試題(Ⅰ卷)再現了一些“往屆高考試題”,如本卷第8、12題。

      (2)對課后習題的改編、重組和整合

      課后習題可以說就是高考的母題,高一、高二上新課時一定要把課后習題融會貫通,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基礎試題,也是經典試題,歷經多年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3)自編原創試題

      《化學教學》從去年開始征集原創試題,自今年開始每期上都有2-3篇優秀的原創試題刊登,我時常借鑒使用,同時自編原創試題。

      二、強化“雙基”,構建“網絡”,突出主干知識的教學

      主干知識:是學科知識樹的樹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規律和原理組成,是支持學科的脈絡,約25條(略)

      核心知識:考試大綱中對測試內容要求為理解(掌握)層次的知識?!犊荚嚧缶V》里列出的化學核心知識占39.8%,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占21.2%,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占6.8%,有機化學基礎占3.4%,化學實驗占2.5%,化學計算占5.9%?;瘜W計算自**年起沒有單獨成大題,而是融入無機、有機、實驗三塊之中,趨于淡化。

      高考無論怎樣改,“雙基”都是很重要的。加強“雙基”教學是我們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要強調的話題,而且是如何強調也不過分的。從**年高考理綜化學試題來看,造成絕大多數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試題的難度,而是學科“雙基”上的不足。這就啟示我們,高考復習備考時一定要降低重心,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不盲目追求考試“熱點”。故在復習備考時,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基礎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實“雙基”放在首位。首先,要認真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依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對每一個知識點逐一落實,不留盲點,全方位復習。同時,要注意每年考試說明中的“變化點”,這些“變化點”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體現。其次,當學生把課本知識弄懂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物、化學實驗等知識分別通過點、線、面連成知識網絡,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絡化。但要注意知識的歸納不局限于某一章節,要將整個中學階段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如復習化學實驗有關知識可歸納為:45對物質的分離與提純;14種氣體制備與檢驗;22種離子的檢驗,只用一種試劑鑒別的20組物質;10類特殊組合實驗裝置等。

      通過歸納、總結、類比、聯想,既增強了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綜合能力。

      三、切實抓好三輪復習,夯實基礎知識,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打好基礎、落實基礎是首輪復習的首要任務。進入第一輪復習前,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遺忘較大,這一輪花費的時間也最多,大約六個月左右。

      第一輪:夯實基礎,系統構建化學知識結構。

      任務:以課本為中心,按照教材的結構體系,進行系統的單元復習。不僅要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知識的落腳點,而且還要勤于動腦、動手,做一些各種類型的練習。

      措施:回歸教材,突出知識“全、聯、活”,采取“查、講、練、考”四環節進行。

      全:細致無漏,知識覆蓋面要全。

      聯:加強知識間的聯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識要聯系起來。

      活:專題訓練,思維變通,靈活運用。

      查:檢查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學情,教師對學生的薄弱之處做到心中有數。增強“講、練、考”的針對性。

      講: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使知識規律化;

      練:每講完一個專題,配以適當數量的練習;

      考:每考一次,及時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評,指出存在的問題,做好錯誤統計;教師自我反思、回顧、診斷、總結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和復習方法。

      第二輪:培養綜合能力,提高化學綜合素質。

      任務:重點是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結構化和網絡化。即將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綜合能力、遷移能力、運用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同時也是查漏補缺的重要階段。

      措施:分塊歸納,專題講座、強化訓練。重點放在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輪:綜合訓練,提高實戰能力。從知識、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試準備,提高學生對高考的適應性和應試能力。

      四、抓落實,向規范化訓練要質量

      學生的應試能力最終要落實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會做和會做做不對及會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訣是:會題做對。這種觀點是很有道理的,怎樣才能做到“會題做對”呢?這些可以通過規范訓練、規范講評,得到較好的解決。

      1、要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首先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從語言表達到化學用語的書寫,教師要身體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視自己的言行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要營造規范訓練的氛圍,將規范教育寓于常規訓練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題,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題”等標語口號,時刻警示告誡學生。

      3、限時限量,對學生進行解題速度和準確率的規范訓練。后期復習,訓練很多,但要多搞定時訓練,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整套摸擬,也可以是專題訓練某一題型,時間可以是一小時,也可以是一課時,也可以是10分鐘、20分鐘、30分鐘等。

      4、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暴露思維過程,針對學生思維上的缺陷,對癥下藥,講清錯因,并輔以跟蹤補償訓練,在糾錯改錯中達到規范訓練的目的。

      5、結合高考評分標準及閱卷實際,對學生進行規范書寫、規范答題訓練。如,(1)化學方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等化學用語的書寫問題;(2)簡答題的規范答法;(3)計算題的格式、步驟、量綱;

      6、對學生進行審題方法、審題能力的訓練與指導。

      審題不嚴謹。最常見表現是:題干中的信息審不全;隱含的信息審不出等。會做的題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審題造成的。嘗試用“讀、劃、聯、挖”四字審題訓練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還是很具實效的。

      7、積累錯題,力求做到“題不二錯”。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建好用好錯題筆記(或抄或剪或貼),紅筆糾錯,錯題入集,二次批閱,專題補償。每次考試或練習后都引導學生反思①錯在哪里?②錯的原因?③補救措施?④有何啟發?

      8、規范講評,講評力求做到以下幾點:(1)歸類講評,對出現的問題要進行歸類講評,切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2)重點講評,精講不等于少講,而是針對講評。針對講評,從大的方面來說,講重點、講熱點、講雙基應用的薄弱點,講學生的易錯、易混、易模糊點。具體講每一個題時,應重在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3)注重過程評析。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充分展現思維過程(你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要這樣想?);針對學生思維缺陷,切實講清錯因,以達到“與其傷其十指,不與斷其一指”教學效果。(4)變式講評。注重變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歸一)訓練,從多角度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規律,講評不僅就題論題,更重要借題發揮,講這個題的規范解答;講這個題的深化變形;講這個題與同類型題目的聯系等,使講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講評課也不能“滿堂灌”,必須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與反思的余地,一般約10--15分鐘,時間長短可根據校情學情而定。(6)跟蹤補償,二次過關。針對學生存在的重點問題,要設置跟蹤補償練習,補償練習又分當堂補償和專題補償,每次講評,要求學生,紅筆糾錯,錯題入集,二次批閱,專題補償,三次過關。無論什么課型,講與練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環節。這更是一輪復習教學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對矛盾,講須練、練必講,但講什么、練什么,講多少、練多少,有個度的問題,這個度是個教學藝術問題,也是決定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

      五、加強實驗教學,尤其注重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

      化學實驗設計能力就是學生運用已具備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構思解決問題方案的本領,它是實驗的最高層次,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在復習備考時,可先易后難,先常規后創新。如可先將學生熟悉的實驗“改頭換面”,后做陌生實驗的設計,先設計能力要求較低的簡單實驗,后設計能力要求較高的綜合實驗。教師在講評實驗時,應著重突出實驗設計的思路,鼓勵大膽假設,自主創造,激發學生創新的愿望;要組織學生對提出的方案分析評價,啟發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尋求多種可行的方案,訓練學生思維的批評性、深刻性、開放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評價能力。

      題海無邊,盲從必陷。雙基訓練,思維首選。

      糾正對中學實驗考查的錯誤認識。

      有人認為高考實驗題的設計通常不用課本上的常規實驗,而是一些頗具“創新”的新實驗。所以,綜觀近幾年部分省市高考題和各地大量的模擬題,似乎很難見到課本中的原有實驗。這一錯誤認識直接導致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走入歧途。有的教師認為不考課本中的實驗,復習時敞開課本中的實驗或者對課本中的實驗關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謂新穎的實驗題,死泡題海。須知,課本中的實驗都是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基礎性內容,而且經歷了長期的實踐檢驗,具有典型性?;瘜W實驗教學應該以課本中的實驗為本,而不能離開課本另搞一套。

      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時間安排太緊,學生自主消化的時間少,導致學生基礎知識遺忘率高,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也累。

      2.新教材實驗內容和實驗要求很高,尤其高三還有探究實驗,由于學校實驗條件還達不到新課程改革要求。盡管老師和實驗員想盡辦法,動足腦筋,如期進行實驗展覽等,但還是有遺憾。

      第4篇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鹽和堿):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堿: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余堿。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堿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堿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堿不溶于水。難溶性堿中fe(oh)3是紅褐色沉淀,cu(oh)2是藍色沉淀,其他難溶性堿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堿性氧化物+水堿) 四、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宋朝應用);最早發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五、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瘜W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淀;(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藥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藥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4、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質量守恒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36、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 (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

      37、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38、濃硫酸三特性:吸水、脫水、強氧化

      39、使用酒精燈的三禁止:對燃、往燃燈中加酒精、嘴吹滅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驟:計算、稱量(量?。?、溶解

      41、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o、c、h 

      第5篇

      例1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以下4個推斷正確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和堿的反應

      C、燃燒一般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就是燃燒

      D、醇類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醇是醇類的一種,所以甲醇在空氣中完全燃

      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可分別舉一個具體實例,用排除法,將A、B、C選項排除。

      A,氧化物必須含有兩種元素,如H2SO4、NaOH等物質雖然含有氧元素,但所含元素種類不是兩種,不是氧化物;B,鹽酸除鐵銹、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都能生成鹽和水,卻不是酸和堿之間的反應;C,電燈通電后發光放熱,但不屬于燃燒。D,“醇類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醇類物質的通性,甲醇是醇類物質中最簡單的一種,當然具有醇類物質的通性,所以甲醇在空氣中完全燃燒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此題既考查了學生對氧化物的概念、中和反應的定義、酸和堿的性質、燃燒的含義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又考查了學生推理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此題能立意,且考查的知識面廣。

      答案D。

      例2在畢業晚會上,小凱設計了一個化學接龍游戲:

      分析本題設置了一個令考生輕松、愉悅的情境,能放松學生的心情,調節考試答題時的緊張情緒。本題以“游戲規則”、“請你參與”所創設的輕松的具體問題情境,考查了學生利用物質的組成分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戚p松,實則嚴謹。

      本題為結論開放性分析推理試題,答案不止一種,扎實的基礎、嚴密的推理是解題的關鍵。認真讀題,看清楚游戲規則,即推力的前提,領會題中的要求――“任意”寫出一種物質的化學式,但不能太隨意,后面的物質組成中必須含有前面物質中的元素。此題思維開放、結論開放,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參考答案H2SO4、S、CuSO4或HCl、Cl2、NaCl或HNO3、N2、KNO3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3請你仔細研讀下列表格中的例子:

      表中有許多規律,如:“單質中含有一種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種元素”。相信你在物質分類方面會發現其他的規律:

      (1);

      (2)。

      分析本題是根據題中所給事例進行分析推理的總結歸納性的開放性試題??疾閷W生利用題中所給信息,通過具體物質舉例總結、歸納物質的組成、分類規律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細心研讀表格中的例子及題中所舉樣例,抓住概念形成的規律,進行分析推理。表格中所給例子――單質中氣態非金屬單質、固態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各兩例;化合物中酸、堿、鹽、氧化物各兩例;題中所給樣例:“單質中含有一種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種元素”。針對所給物質,首先觀察并對其進行再分類。從酸、堿、鹽、氧化物的特征答題即可,問題迎刃而解。

      參考答案(1)酸中都含有氫元素;(2)氧化物中只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為氧元素;或堿中含有氫氧根離子,鹽中含有酸根離子,固態非金屬的名稱都有“石”旁等。

      例4分析下圖:

      (1)請你根據自已的理解填寫相應的空位,并選擇其一對其結構或組成繼續劃分。

      (2)請寫出由離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和生活中常見混合物的實例各一個。

      分析本題不僅關注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且題中“選擇其一”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體現了學生為本的課改理念,體現了過程的開放性。本題從微觀角度考查粒子的種類和粒子的構成,從宏觀角度考查物質的分類,同時考查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微觀粒子中與分子、離子并列的還可以是原子,在物質中與混合物對應的是純凈物。選擇所填答案時,應根據自己對繼續答題的把握性和適應性選擇其一繼續進行解答。

      解(1)左圖――原子 ;右圖――純凈物

      原子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純凈物單質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

      注或者將化合物分為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

      (2)NaCl等;空氣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練習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對比和歸納,我們往往可以得出一些十分有趣的規律,這些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請你仔細閱讀下表中的內容,并回答相應的問題。

      (1)由前兩行內容對照可得出的規律是: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數值往往與相應離子所帶的

      數相等。

      (2)由后兩行內容對照可得出的規律是:通過元素或原子團的可以確定相應化合物的化學式。

      (3)利用表格中所給內容,請你再寫出一種鹽的化學式。

      (4)根據硫酸亞鐵的化學式FeSO4,可推出該物質所含陽離子的符號為。

      第6篇

      化學與生活是高考??嫉目键c之一,其難度并不大,主要考查的是大家對于生活中出現的化學知識的積累和總結。今天就給大家來總結一下??嫉囊恍┲R點。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類物質并非都能水解,如單糖。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一種較強的還原劑,具有酸性。加碘鹽中所加的是kio3,不是ki,也不是i2??梢允沟矸廴芤鹤兯{的是i2,不是ki,也不是kio3。蛋白質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等為堿性食物。常用的防腐劑有食言、糖、醋,他們也是食品添加劑,防腐劑除了苯甲酸鈉、硝酸鹽、亞硝酸鹽,還有so2也是。

      2、阿司匹林有解熱鎮痛作用,化學名乙酰水楊酸,長期使用出現水楊酸中毒的表現,應立即停藥,并靜脈注射nahco3溶液。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藥,為防止過敏,用藥前必須進行皮膚敏感試驗。麻黃堿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等,但易導致神經中樞興奮,是國際奧委會嚴格禁用的興奮劑。

      3、光導纖維的成分是sio2,不是高分子,更不是有機高分子材料,si做光電池。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純堿、石灰石和石英,普通玻璃是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質,主要成分是si­o2。agcl、agbr、agi是光敏性物質,見光易分解,含有agcl、agbr和微量的cuo的玻璃是變色玻璃。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生產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高溫結構陶瓷有氮化硅(si3n4)、氧化鋁、碳化硅(sic)和二氧化鋯(zro­2)。

      4、汽車排放的大氣污染物有co、no、no2和碳氫化合物等。制造室內空氣污染的物質有:家庭烹調和吸煙產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裝修產生的甲醛、苯及建材中放射性元素氡(rn)等。水中的重金屬污染物主要包括汞(hg)、鎘(cd)、鉛(pb)、鉻(cr)等。污水處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化學法又分為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海水淡化的方法包括:蒸餾法、電滲析法和離子交換法等。

      第7篇

      為督促學校完善實驗教學設備,充分利用設備進行教學,開齊開足學生實驗,我區對各學校的實驗教學抽樣考核,在考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如下總結:

      一、存在的問題

      1、為做實驗而做實驗

      考查目的變相為考查學生按已知步驟操作的僵化能力和毫不動腦筋的機械操作,而非自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靈活能力。失去了學生實驗的目的。如在《粗鹽提純》實驗中,居然用精鹽提純,這樣的實驗還有何意義,反而讓學生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2、基本操作不規范

      就考查題目本身來講,試題集中在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上。就化學學科而言,藥品的取用、液體的加熱、儀器的連接等基本操作一直是考核的重點。本次考核中反應出多數學生對這些基本操作不熟練、不規范。一方面反應多數學校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另一方面再次證實背實驗、講實驗是不能有效達成學生三維目標的。

      3、不能體現學科特點

      用自來水代替蒸餾水,缺乏實驗的真實、準確性;廢物回收設備不科學或不準備,缺乏環保意識;實驗準備不科學,缺乏自然科學的嚴峻性。這都要求提高實驗員的專業化發展。

      4、缺乏實驗的開放性

      在規定的時間內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不能體現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差異情況,基本實驗幾乎沒有創新,特別是實驗報告的填寫都是一個模式,缺乏實驗的真實性,更有甚者實驗未做完就把報告填完。這種考查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探究能力、科學態度等實驗素養不能體現,對學生有關實驗預習、實驗理解、實驗報告等必需的實驗環節也不能較好體現。

      二、幾點建議

      1、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需加強督促,漂亮的實驗室是為學生服務的,不能為檢查服務,讓實驗室“動”起來。

      2、把實驗操作考核的責任和權利交給任課教師,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優勢,切實信任任課教師的評價,讓實驗操作考核日?;翘岣邔W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