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9 04:24:48
序論:在您撰寫科學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并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由于戰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國隨姐姐居住在倫敦。在那里開始學醫學和農業。學習中接觸了很多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很快成為一位訓練有素的化學實驗家,同時也成為一位有創造能力的理論家。在這期間,他同許多學者一起組織一個科學學會,進行每周一次的討論會,主要討論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在實驗室中遇到的問題。波義耳稱這個組織為“無形大學”。這個學會就是著名的以促進自然科學發展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的前身。波義耳是該學會的重要成員。由于學會的分會設在牛津,波義耳于1654年遷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設備齊全的實驗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作為助手,領導他們進行各種科學研究。他的許多科研成果是在這里取得的。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是在這里完成的。這本書以對話的體裁,寫四位哲學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他們分別為懷疑派化學家、逍遙派化學家、醫藥化學家和哲學家。逍遙派化學家代表亞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說”觀點,醫藥化學家代表“三元素說”觀點,哲學家在爭論中保持中立。在這里,懷疑派化學家毫不畏懼地向歷史上權威的各種傳統學說提出挑戰,以明快和有力的論述批駁了許多舊觀念,提出新見解。該書曾廣泛流傳于歐洲大陸。
波義耳十分重視實驗研究。他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物理學方面,他對光的顏色、真空和空氣的彈性等進行研究,總結了波義耳氣體定律;在化學方面,他對酸、堿和指示劑的研究,對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的探討,都頗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種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劑的化學家。石蕊試液、石蕊試紙都是他發明的。他還是第一個為酸、堿下了明確定義的化學家,并把物質分為酸、堿、鹽三類。他創造了很多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如利用銅鹽溶液是藍色的,加入氨水溶液變成深藍色(銅離子與足量氨水形成銅氨絡離子)來檢驗銅鹽;利用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混合能產生白色沉淀來檢驗銀鹽和鹽酸。波義耳的這些發明富有長久的生命力,以至我們今天還經常使用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義耳還在物質成分和純度的測定、物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實驗。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遷居倫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實驗工作。晚年波義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義耳因勞累而中風,之后的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當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時,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從實踐和推理中獲得的知識。只要身體稍感輕快,就去實驗室做他的實驗或撰寫論文,并以此為樂趣。1680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一榮譽。他雖出身貴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這位曾為17世紀的化學科學奠定基礎的科學家在倫敦逝世。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p>
人總有生老病死,科學家也不例外。在很多時候,科學家們總是還沒探索出科學奧秘,就被死神無情地帶走了。
因此,我想克隆科學家,提取他們細胞中的基因,采用先進的克隆技術來克隆。我克隆出的科學家都是一個個3歲的小孩子,他們跟原來的科學家一樣聰明,外貌相同,腦子里已經裝有原先探索科學的數據與資料了。
我首先要克隆英國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被人們稱為近代科學之父的--牛頓。他死于1727年,離現在有281年了,他一生對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遍及科學各領域。但牛頓已經過世,沒有來得及完成他正在研究的神學論。所以,我--2028年的女科學家特地去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頓的埋葬地點)提取牛頓的基因,提取完畢后,我立即奔赴科學研究所克隆牛頓2號。......終于,過了十二小時,我克隆出了牛頓2號,只見他長得很小,畢竟嘛,克隆的牛頓才3歲,但他的大腦與牛頓一樣聰明敏捷。牛頓2號一從克隆機里走出來后,便坐車向自己的研究所使去。
過了幾年,牛頓2號已經8歲了,并成功研究出了神學論,不僅為人類造福,而且也向科學道路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我還克隆出了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名科學家,讓他們共同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克隆科學家到為人類造福的事中,我感受到了:紀念科學家,不如克隆科學家來繼承勇于開拓的精神!
在1000年后,一棟高500層的大廈上,在第350層的住戶,就是我。
“ 主人,起床了!主人,起床了!”電子鬧鐘來叫我,我賴著床,不想起來,電子鬧鐘叫了我三遍之后,一雙電子手從床前伸了出來,這個東西叫做“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這個。手先脫下了我的睡衣,把我送進浴室,“請來洗個淋浴吧!”“手”說道。這個時侯,幾雙“小手”也伸了出來,給我擦了身體,之后,淋浴一下子沒了,“手”給我擦干了身體以后,給我穿上新的衣服,送我到了餐廳,這里的所有東西都是自動的。在陽臺上,透著柵欄,散發出來了我最喜歡的百合花香攙著玫瑰花香,我聞了聞,十分舒服,電視自動打開了頻道,播放了每天早上的新聞3分鐘,“手”也給我送來了早餐,我吃完后,手自動的把餐盤全都退了下去?!皶r間到了,請走吧,主人,我一定會好好收拾家的?!笆帧闭f著,把我送進了車內?!白D眠\,主人?!薄笆帧闭f。突然,汽車自動發動起來,送我到了公司。
我研究的是一項十分大膽的技術,把地球人送到火星去,現在這個研究成功已是遙遙在望,我興致勃勃地做起了實驗。
1000年后,醫學家們攻克了癌癥這一大難題,天文學家們也都首次成功探索到了宇宙的面積,數學家們攻破了一千多層數學領域上的難題。我們科學家也不示弱,這個每家每戶安裝的“手”就是我聯合多名科學家儀器研發出來的?!翱┼?!”“試驗成功了!實驗成功了!”我喊了起來。這一叫,使所有科學家都齊聚在我的房間里,我打開了開關按鈕,上了火星,我一進火星,就感到了地球從未有過的溫暖和濕潤,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鹦巧系教庿B語花香,以前的月環山都變成了一座座大山,我從火星上下來,向總統宣布了這一實驗成功,總統立馬自己試驗了一下,他連聲叫好!1000年后還有。。。。。。
“行了”爸爸一下子拍醒了我,哦,原來我還是在2009年??!
2009年的夏天,我參加了一次歷時8個星期的北極遠征。在此期間,我們的船航行在加拿大北部的埃爾斯米爾島和格陵蘭之間的海峽里。一個周末的晚上,我安排了一場魔術演出,觀眾是船上來自13個國家的20多位各司其職的船員和乘員。由于登船之前我并無此計劃,所以沒有攜帶任何魔術道具,我只能利用船上已有的物品進行表演。我到處搜尋了一番,還不錯,最后用45分鐘時間表演了15個魔術。
觀眾中有3名來北極研究冰川變化的科學家,他們對于其中的一個魔術效果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要求我反復演示。這個效果許多中國的觀眾都在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見過,即橡皮筋穿越。兩個套在一起的橡皮筋,只是被魔術師吹了一口氣,便神奇地分開了。表演時,我向科學家們“解釋”說:“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固體是無法穿過固體的。但是,根據量子力學,固體實際上是有可能穿過固體的,只是概率非常非常低。所以,一旦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奇跡’?!?/p>
這樣的解釋只能讓科學家們對這個魔術效果更加好60他們清楚地知道,我顯然不可能用什么量子力學的原理使橡皮筋分開,但是這個效果又是如此明確,他們于是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
科學家的本職工作就是查明現象背后的原理,從這個意義上講,似乎沒有任何人能比他們更加適合去探明魔術的秘密。但是,科學家卻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
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是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被人譽為20世紀“最聰明的科學家”。有一次,他遇到了計算機科學家丹尼·西里斯(Danny Hillis),西里斯既是計算機公司“思考機器”的聯合創始人,也是一名業余魔術師。西里斯給費曼表演了一個紙牌魔術。費曼作為一個酷愛尋根究底和炫耀智慧的科學家,回家思索了兩三天,然后告訴西里斯他知道那個效果是如何做到的了。結果,西里斯又給費曼表演了一遍同樣的效果,但很顯然并不是用費曼所說的方法做到的。這一下,費曼可傻掉了。
我最初是在一本書上看到這個故事的,后來我在洛杉磯見到了該書的作者、美國巴羅神經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史蒂芬·馬可尼(StephenMacknik)和蘇珊娜·馬丁內斯一康德(Susana Martinez—Conde)。我問馬可尼,西里斯當年給費曼表演的是哪個紙牌魔術?馬可尼回答說,他并不確切知道是哪個魔術,但是有許多常見的魔術都可以讓那個故事成立。我完全同意這一點,至少在我初次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腦海中就立馬反射出了兩個可能的魔術流程。
瓦特的手發明了蒸汽機,諾貝爾的手發明了炸藥,愛迪生的手發明了電燈,伊恩·維爾莫特研究出了克隆羊多利,詹姆士·活森與法蘭西斯·克里克的手發現了DNA結構……
科學家的手發明了各種東西,發現了人類進步的階梯,造福了人類。
人類有一個個未解之謎等待科學家解開。
科學家的手是神圣的手,為人類發明創造、發現、探索。
科學家的手為我們創造了許多,我們還小,現在只能用手來寫字、讀書、學習,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用自己的手建造起高樓大廈,制造出通向太陽的電梯,由此走向成功,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郭可尊,50上下,福建人,現任AMD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CEO。她早年留學德國、美國,練就一身武藝,常以科學報國激勵自己?;貒?,一頭扎進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做研究,由于杰出很快被重用,出任中國智能計算機研究中心副主任:后來為了促進中美間的一個合作,她在組織的安排下,加盟摩托羅拉中國任研究院院長;再后來,她被當年摩托羅拉的老領導“誘惑”到AMD任大中華區CEO。
郭可尊說,做研究和做CEO都是一樣的,只要你用心做就一定能做好。
我和郭可尊認識多年,見面多次,但一直沒有機會好好坐下來一對一深談。她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永遠笑瞇瞇的表情,永遠不急不慢的語言,永遠優雅的舉手投足,你很難把外表柔弱的她,與她在AMD大中華區取得的成績連在一起:僅僅幾年工夫,AMD大中華區市場份額已經從2002年她加盟時可以忽略不計,成長到今天的30%左右。很多業內權威人士對我說,沒有郭可尊就沒有AMD在華的今天。
2010年4月20日下午,我們相約在她的辦公室深談。福建特有的裝修風格,讓整個辦公區典雅而古色古香。她早早為我準備了一壺上好的鐵觀音,茶香撩人,平添了談話的興致。
她靜靜地坐在我的對面,淡淡的陽光灑在她的臉上,柔和中略帶堅毅。
我們的談話從她的成長開始,因為我很想弄明白她的性格基因對成長的作用,從科學家變身為CEO,她又經歷了怎樣的心靈歷程。
她依然笑瞇瞇的,述說嚴謹、有條理和富有節奏,她告訴我童年與留學的故事,還告訴我幫助中國信息產業成長的故事,更告訴我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如何化不利為有利。這讓我知道了另一個郭可尊和另一個AMD。
2002年底接手AMD中國后,郭才發現中國區不但沒有幾個人,而且市場幾乎是一團糟。她說,那幾年她幾乎每天都拖著行李箱飛來飛去拜訪客戶,并以一個科學家獨到的眼光,幫助客戶解決面臨的問題。她告訴我,為了幫助曙光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占領市場,她和曙光領導大年三十還在辦公室開會研究方案,一直到天黑鞭炮響起。在她的真誠低調中。在她的堅忍不拔中,曙光、方正、惠普、戴爾、聯想等都相繼用上了AMD的CPU。
全球能提供電腦心臟CPU的公司主要有兩家:英特爾和AMD。有趣的是,它們的創始人,當年又是硅谷仙童公司的同事。據相關資料記載,AMD創辦的時間比英特爾還要早,當年的技術也比它先進,但后來創始人心有旁騖,中間放松了幾年,結果就被對方超過了。AMD的創始人后來全力追趕,雖然有階段性的超越,但整體還是不及英特爾。
對于從一個科學家轉變成一個CEO,而且是背著銷售任務的CEO,她也有很多的感慨。
她說,她完全被魯毅智給“誘惑”了。魯原來是摩托羅拉全球負責研發的老大,后來去AMD做CEO,他很重視中國市場,來中國面試了幾十個人都不滿意,最后才突然想起了自己在中國的老部下郭。在說服郭的時候,他用了技巧。他知道郭可尊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于是他說,你來AMD吧,這樣可以把AMD的先進技術引到中國,幫助中國政府發展信息產業。
早在18世紀40年代,人們就已研究出了“儲存”電的儀器。但仍不了解電的原理。當時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通過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有關電學的諸多理論。同時富蘭克林相信:自然界的閃電也是一種電現象,與人們當時所了解的電是一樣的。為此,他勇敢地親自動手實驗。
首先,富蘭克林在教堂的尖頂豎起一根導體,希望把閃電從天上引下來,只可惜相比雷電而言。教堂的頂部還不夠高。于是,在1752年夏季的一天,當天空烏云密布暴雨將至之際.富蘭克林帶領兒子放起了風箏。富蘭克林將一把金屬鑰匙掛到了風箏的引線上,結果他不但看到了電火花,同時手臂也感覺到了麻木,這說明確實有電荷被引了下來。
這一實驗是十分危險的!假如閃電過于強烈,必將導致放風箏者的傷亡!所以在人們已經了解了電現象的今天,我們在欽佩富蘭克林勇氣的同時,也特別提醒讀者:千萬不要再做這個實驗!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搞清了閃電的機理之后,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直到今天,建筑物上的避雷針還保持了富蘭克林當年的基本設計。
作為一名有良知的科學家,富蘭克林不但是一名“征服了閃電的人”,還勇敢地投身于美國獨立戰爭的洪流當中。他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主張廢除奴隸制,在美國和全世界都享有極高聲譽。人們這樣贊頌富蘭克林:“他從天空抓到了雷電,從專制統治者手中奪回了權力?!?/p>
當然,科學家的勇氣有時會導致成功的發現,有時也難免會讓自己誤入歧途。
1884年,德國科學家科赫在對霍亂患者進行研究后,發現一種奇特的細菌――“有點兒彎曲,猶如一個逗號”,并確信它就是霍亂的罪魁禍首。為此科赫在學術報告中聲稱:“沒有一個健康的人會染上霍亂,除非他吞下霍亂弧菌?!?/p>
但在當時,人們對此卻半信半疑,甚至一些著名科學家也予以強烈質疑。比如德國科學家佩滕科費爾就認為,霍亂的流行與環境有很大關系,單有霍亂病菌不足以致病。于是,他決定“以身試菌”,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科赫的“錯誤”。
1892年10月7日,佩滕科費爾手持試管走上講臺。他告訴聽眾說:這里有數百萬個“科赫逗號”,而我要把它們喝下去,以證明科赫的錯誤。佩滕科費爾話音未落,課堂上當即發生騷亂,很多學生試圖阻止佩滕科費爾的瘋狂舉動,但他還是毅然喝了下去。
幸運的是,佩滕科費爾沒有染上霍亂,只是患了腸黏膜炎。為此這位后來被尊稱為“環境醫學之父”的科學家不禁十分得意,以為自己駁倒了科赫的理論。
而據說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在佩滕科費爾向科赫索取霍亂病菌培養物時,科赫就猜到他的意圖,于是對相關材料進行多次稀釋,把那些霍亂培養物的毒性降得極為衰弱。
盡管佩滕科費爾錯了,但他卻勇氣可嘉。后來還有不少科學家都用霍亂病菌對自己進行過實驗,可惜大多染病身亡。但這些勇敢的實驗??陀^上推動了對霍亂的研究。
無論是對自然界還是對自身的挑戰,也許都不及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拉普拉斯面對王權時的勇氣。
1796年,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的名著《天體力學》一書問世,他在其中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云假說等理論。當他把這本書獻給業已稱帝的拿破侖時,拿破侖問道:拉普拉斯先生,你為什么沒有在這部探討宇宙起源的著作里,提及它那萬能的創造者上帝呢?而拉普拉斯面對拿破侖的質疑,勇敢地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p>
拉普拉斯的回答,不僅表達了科學家面對王權時的勇氣,也表現出了科學家對神權的公然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