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傳統藝術形式范文

      時間:2023-12-18 15:25:18

      序論:在您撰寫傳統藝術形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傳統藝術形式

      第1篇

      中國的傳統藝術以其燦爛多姿的形式呈現于世人的面前,并為動畫愛好者們提供了大量的設計素材,不論是從整體動畫風格還是個體角色設定哪個方面來說,都凝聚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內涵。評論一部動畫片的成功與否,不僅是要看其故事發展的情節,還需論其文化底蘊和內涵。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了上下五年前的歷史變遷,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藝術形式,這些傳統文化藝術為動畫中造型提供了豐富營養和表現元素。

      1、中國傳統戲曲

      要想真正的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運用到動畫造型的刻畫中去,那就一定要透過外在的皮肉,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滲透其中。也正是滲透在動畫造型中的這些中國傳統元素真正打動了現代的觀眾。中國戲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舞臺藝術樣式。它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其中較為著名的戲曲種類:京劇、豫劇、越劇等,京劇更是奉為中國的國粹。中國戲劇中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形式為動畫造型的設定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如動畫短片《驕傲的將軍》中角色的造型設定就借鑒了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吸取了戲曲造型的特點,既有程序化的規范又有鮮明的個性表現。片中主要人物大將軍造型的設定就是在京劇“花臉”的基礎上加以夸張變形,從而突出表現其人物威武、真實的性格特點。

      2、中國傳統水墨畫

      水墨文化可以看作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形式,它的濃淡相宜;它的水墨交融;它的渾然天成無不展現出獨特的中國意境。中國水墨元素正因為擁有著獨特的民族語言特色和古典文化的底蘊,引起了中外很多動畫造型師們的關注。它開啟了人們對于點、線、面及圖形的一種全新的動畫造型方式。從中國最早運用水墨藝術形式來表現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到經典水墨動畫《山水情》,都是以寫意的方式,以墨帶畫,筆觸簡練,線條流暢的表達了民族的個性,表達了國人的情感。

      二、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在動畫造型中的運用形式

      動畫造型要求形式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在做造型刻畫時不僅要靠文化藝術修養的積累,還應考慮采用怎樣的手法去具體表現它。一個成功的動畫造型設計,需要我們在了解劇本文化內涵的情況下用最為貼切的手法去表現出來,這一點至關重要。

      1、中國傳統“線紋樣”在動畫造型中的運用

      線,是中國智慧的祖先們最本能尋找到的一種最便利、最直觀的記錄方式,現存最早的戰國帛畫《龍鳳人物圖》中就賦予了線條神奇的藝術魅力。線,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原始的藝術因素,也孕育著最早的審美意識。從仰韶文化中的“鯢魚紋”到青銅文化中的“饕餮紋”再至魏晉時期連綿婉曲的線描風格,無不透露著線條在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中的表現力。

      2、中國傳統裝飾性色彩在動畫造型中的運用

      在中國傳統的色彩象征里,有五種最基本的元素:黃色象征土、白色象征金、藍色象征木、紅色象征火、黑色象征水。而在這些傳統顏色元素中,最被人們熟知和使用的是紅色,現也稱為中國紅。其實在中國原始社會,紅色也是第一個被應用于人類生活的顏色。中國傳統色彩的運用會給動畫造型的設定帶來渾厚、醒目的感覺,如動畫片《九色鹿》中虛實結合的裝飾性色彩的運用,典型的中國紅突出了神話傳說的意境,營造出一個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

      三、結語

      第2篇

      【關鍵詞】木雕藝術;藝術;文化;設計

      1.木雕花板

      1.1木雕藝術

      木雕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木雕創作,既傳承了悠久的歷史又呈現出鮮明的民族色彩與審美意識,其代表性的工藝特色為清晰凝練的線條、氣韻生動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方法。傳統木雕花板的題材種類很多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的傳統吉祥紋樣,這些藝術作品,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與對藝術真諦的探索。它們作為人們思想意識發展的承載物,是其價值觀的真實反映。

      1.2與時代相結合,將木雕花板加以創新

      現代的木雕花板中分為兩種:一種是古代的木雕花板保存到現代,運用于現代,它不僅可以作為文物進行觀賞,更可以當作一種美感裝飾品。二是現代木雕花板,它是現代人經過手工或是機器的靈活運用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它同樣具有裝飾作用。對木雕花板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傳承需要從多方面加以研究。從設計的角度看、設計師可以從木雕花板裝飾紋樣的題材、木雕花板的材料以及雕刻工藝等方面進行創新并將其應用在室 內裝飾和家具裝飾。

      在花板裝飾圖案上,將木雕花板傳統裝飾紋樣進行提取、簡化,并加入現代元素和現代設計思想與手法相結合加以總結變化。根據象征、寓意、諧音、釣號、文字等不同的表現手法,設計出符合現代特征的花板裝飾圖案,進而將圖案雕刻成型,應用在室內設計與家 具制造上。

      2.木雕花板題材、內容與文化內涵

      2.1木雕花板的雕刻題材

      木雕花板在每個時代所遺留下的題材都各不相同,它反映的是當時的社會現狀或是當時的流行取向,從某個年代遺留下的木雕花板可以看出該年代的狀況和興衰。木雕花板的雕刻題材多以自己所在年代為主,運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另一方面是木雕花板的用處不同,所以雕刻的題材也不相同,它都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存放的環境而進行雕刻的藝術品。木雕興盛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木雕應該多以傳統的美德為主,例如:勤勞勇敢、謙和好禮、見利思義、精忠報國等。木雕花板傳承著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等。

      2.2木雕花板的內容與文化內涵

      (1)吉祥圖案寓意美好愿望,提倡傳統美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人們繼承了先祖的傳統美德,在木雕花板中人們通常運用各種圖案來表達美好的愿望和提倡傳統美德。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中,高尚的情操已經成為人們所尊崇的一種生活方式。吉祥的圖案往往就被古代人用以代替這些美好的愿望。在中國,同音字是木雕師傅展示巧妙的題材。木工師傅運用同音字來表達人們所盼望的美好愿望,象征著某一些特定的意義。例如我國明清時期,人們喜歡用蝙蝠做題材進行雕刻。因為蝙蝠的“蝠”字同音“?!弊?,象征著福氣、美好等。所以在明清時期人們通常為了委婉表達對福氣的象征就用蝙蝠作為藝術的形象。在很多藝術品中,人們會在四周雕刻上蝙蝠的樣子,用以表達人們心中的美好愿望。在那個年代,刻畫出五只蝙蝠手捧一個“壽”字特別流行。這象征著又福氣又長壽的意思。傳統木雕中還有植物等。雕刻師運用植物的某種特性進行雕刻,顯示出人們心中的象征,就像這株植物一樣,和它具有一樣的特性。例如梅花,梅花雖然生活環境艱苦,但是卻傲然挺立,它象征著清高和廉政。很多官員喜歡用蓮花作為題材進行雕刻。吉祥圖案來源于生活,又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祈盼和生活現狀的體現。

      (2)以人物、山水、故事為題材,宣揚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的優秀傳統愛國主義是我國人民歷來尊崇的高尚思想,不論古今,它一直是我們生活中提倡的高尚情操。古人以保家衛國為責任,現代人也應該以保衛自己國家而作貢獻。愛國主義就是保衛自己的國家,國家的領土就是我國的山水、人民生活不受侵犯。所以山水也就成為雕刻師的一種題材用以表達人們的愛國情感和祖國的大好河山。把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雕刻供給人們欣賞是對祖國的一種愛戴,這種雕刻不僅為人們展現了祖國的壯闊,還展現了我國的悠久文化歷史,它是人們共同的生活環境,是不容侵犯的,更加使人們心中激起一種維護祖國利益、保家衛國的思想。以山水為題材的雕刻師更是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對祖國深深的愛。他們把自己的情感用雕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在木頭上,成為了一件被廣大人民欣賞的藝術作品。木雕花板藝術承接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氣息,是中國的一種完美藝術方式。它滲透著中華人民的思想和美好愿望,為人們展現的是我國的大好河山和深切的愛國情感,是一項值得傳承的藝術成就。

      第3篇

      1我國傳統造型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我國傳統文化經過了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它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從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使用的裝飾用品開始,到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經歷了夏、商、春秋,人們掌握了青銅冶煉、鑄造技術;從商周青銅器到漢代工藝品;從舉世聞名的“唐三彩”再到精美優雅的宋代瓷器;從明代蘇繡到清代家具,這些構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工藝設計歷程。當然,還有我國的書法、繪畫、戲劇、建筑和民間藝術。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所產生的傳統民族造型形式豐富多樣,這些造型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當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傳統民族造型形式的發展要將民族性與現代化融合統一作為自己的選擇,重新構建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造型形式,在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真正承擔傳承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以尊重和強調文化藝術的民族性為前提,使傳統造型形式超越單一的西方中心主義或中華民族的本位思想。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標志之一,傳統的民族造型形式定將獲得新的發展。

      2我國傳統圖案紋樣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運用

      我國古代藝術設計活動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圖案紋樣,像彩陶、青銅器和金銀器的出現,給我們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圖案紋樣。例如,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不同的彩陶在制造的過程中在造型設計、裝飾花紋紋樣、色彩、技術工藝等方面都有所區別,而彩陶的制作過程也出現了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圖案形式也是經歷了從簡潔、明快到紛繁復雜的過程。盛行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在圖案方面一定程度上是在彩陶圖案上的繼承和發展,但是在制作的材質、工藝、造型、功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區別。青銅器獨特的造型設計與裝飾設計蘊含了當時人們的物質觀念和精神觀念。如今現代的藝術設計,繼承了傳統的工藝美術和傳統圖案與紋樣。在現代化的服裝設計當中,古典裝飾圖案紋樣都能夠較好地表達我們民族文化的風格、形式。從審美價值來看,我國傳統圖案紋樣是最能反映我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它能夠體現中國文化內涵,又符合當今世界潮流,體現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現代的設計師必須具有全球的文化視角,自覺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傳統,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華,從中汲取精髓,使自己的現代藝術設計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我國的傳統圖案紋樣的發展與繼承和創新是分不開的,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傳承的過程。它拓展了傳統手工藝的范圍和形式,增加了一些新的品類、形式、風格和材料。同時,在于能否將先進的現代文化、科技和傳統藝術相結合,能否適應當今社會的文化物質需求,能否不斷推陳出新。本質上來說,這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的創新。

      3我國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藝術設計的融合

      第4篇

      【關鍵詞】傳統藝術形式;藝術設計

      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是現代藝術設計的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把中國的藝術文化有效的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當中,已然是目前社會發展的一種潮流,因此,在進行現代藝術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借鑒,既有助于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同時也賦予了現代設計的靈魂。

      一、我國傳統藝術的設計理念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形成,都是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一步步創造積累而成,不僅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真實體現,同時也蘊含著人民的凝聚力與智慧。早在一萬八千年以前,古人已經開始對裝飾有了一定的認知,當到了夏商時代時,人們已然 可以熟練的掌握很多傳統藝術的制作技術,例如著名的唐三彩,從明代的蘇繡到清代的家具,以及中國繪畫中豐富的構圖與筆墨技術,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同時也被有效的運用到了現代藝術設計當中,從而形成新的藝術之美,這些豐富的傳統藝術資源對我國現代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表現于有著時代氣息的民間流傳的手工藝品,極具有一股濃濃的民族風,這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對于現代藝術設計可以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這些傳統藝術手工品之中,不僅有著很長時間的實踐經驗,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理論技巧,成為了我國現代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我國傳統藝術中裝飾紋案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我國傳統藝術中的裝飾紋案在陶器方面表現的非常明顯,陶器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造型的設計,還是裝飾紋案與色彩等方面,都在不斷的創新與改變,以仰韶文化為例如,彩陶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標志,最初是以實用功能為主,同時并給人以美的感受,但隨后到了商周時期,青銅期的出現,在制作與造型等的設計方面與彩陶有了很多方面的不同,并以獨特的造型與裝飾紋案體現出當時的物質觀與精神觀。這些裝飾的紋案其實都源自于我們日常生活中靈感,這種古典式的裝飾紋案對我國的民族風格的設計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古典的建筑、藍印花布、臉譜文化等,這些中國傳統的藝術圖飾都能夠體現出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蘊含了中國的文化內涵。并被廣泛的運用于現代設計當中,例如香港鳳凰衛視的臺徽,就是對中國裝飾紋案的一種運用,通過對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喜相逢圖案的運用,傳達出了圓滿、吉祥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在世博會的中國館設計當中,也有效的對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了運用,并融入了中國元素,由此可見,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已然浸透到了現代藝術的設計之中。

      三、我國傳統鏤空藝術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鏤空藝術是我國傳統藝術形式當中最具表現力的一種,而且還有著非常強的裝飾性,通常情況下是以剪紙、皮影、木雕等形式,表達出傳統藝術特有的覺效果。鏤空藝術分為了陽線鏤空與陰線鏤空,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與此同時,還強調出了傳統藝術作品的輪廓特點。中國傳統的鏤空藝術典型代表就是剪紙藝術,除了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之外,還有著非常高的裝飾性,通過其特殊的手法,使得鏤空藝術作品表現出很強的審美性。我國鏤空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鏤空造型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我國的鏤空藝術對造型的設計通常表達出圓滿、美好等內在的氣質 ,并傳達出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美好祝愿。并在創作過程中采用了簡單的幾何圖形把所要刻畫的形象突出,從而使得鏤空藝術呈現出拙而不俗、古樸大氣的審美觀,體現出了鏤空藝術中所講究的神形畢肖、簡練傳神的特點。非常值得我們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借鑒。例如《香港紀念郵票》作品,就是對中國鏤空藝術的一種運用,采用簡單、抽象的線條勾勒出兔子的造型,并運用了裝飾性與黑白虛實的關系,為這幅作品增添了吉祥與祥和的深厚文化底蘊。

      (二)傳統鏤空藝術的視覺特點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對于我國的傳統鏤空藝術形式,不僅有著非常鮮明的造型特點,而且給人的視覺也非常的獨特。通過對畫面中虛實的設計,給人以一種精彩的視覺美感。與此同時,在這獨特的視覺背后,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虛實意境,通過豐富的造型結構,呈現出眾多的視覺效果,從而達到一種藝術形式之美。這種鏤空的藝術視覺之美對于現代的包裝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把鏤空設計運用于現代的包裝設計當中,不僅可以使得包裝產品的造型給人直觀印象,而且還賦予了產品藝術之美感。例如在2007年的陳家祠堂中禮品設計,就是采用了鏤空技法,運用透視、虛空以及夸張的手法,把中國十二生肖的剪紙造型運用到禮盒的結構設計之中,使得作品極具民族特色,成為了設計中的精品。

      除此之外,中國傳統的鏤空藝術對于室內的裝飾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能夠通過視覺的物質給人以視覺空間上的擴展,特別是對于空間比較狹小的環境中,通過在隔斷、屏風中運用一些簡單的鏤空藝術設計,不僅能夠增房間內的結構功能性,而且還能夠增加一定的生活藝術與審美,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藝術感受。

      四、我國傳統藝術的色彩觀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傳統藝術色彩觀作為一種豐富的而又珍貴的文化遺產,通過對其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運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當然,只有對傳統藝術的色彩觀有了充分的認識與理解,才能夠對其進行正確的運用。

      (一)原始色彩觀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紅色在古代有著非常一般的意義,紅色象征著崇高與生命的價值,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這種原始的色彩保持著經久不衰,直到今天依然備受人們的歡迎。因而紅色成為了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中使用頻率較同的顏色,并帶給我們紅紅火火般的感覺。

      (二)五色體系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盡管在現代設計中有著非常多的色彩,但仔細分析,眾多的色彩都是由五色演變而成,因而五色體系在藝術的設計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五色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現著中華民族的風格,從古至今,五色體系被無運用于各式各樣的設計當中,例如在2008年的奧運會標志中,整個作品就體現出了紅、綠、黑、黃、藍等五色體系,體現出了民族獨風格的同時,帶給我們一種強烈的現代感。

      五、我國傳統藝術對藝術設計的具體影響

      中國傳統藝術對現代設計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對現代設計的思想,中華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所積淀下業的文化成為了我國獨有風采。藝術講究的是一種內在的延續,由于藝術形式的產生,需要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當然包括一個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習俗以及審美等,并形成了潛在的深層次文化結構,扎根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中,并對這個民族的文化發展與外來的文化介入起著一定的調節與制約的重要作用。面對現如今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環境下,面對外業文化不斷沖擊的情況下,更加需要在現代設計中融入我國的傳統藝術,從而促進傳統藝術得以有效的傳承與保護。

      (一)我國傳統藝術對招貼廣告的影響

      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藝術設計者提供大量的原創元素與想法。相對于西方的傳統藝術,基本上是以幾何學空間的觀點,著重從模擬化的生活現象入手,以此來表達出藝術創作者的思想,而中國傳統的藝術創作者,則是根據選擇的側重點,以“不似之似”為藝術追求的勝境,在中國的傳統藝術設計中基本上不會出現如實的描寫與逼真的再現等情況,當然,也沒有人會對山水畫中不符合焦點透視的情形進行指責,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們對中國傳統的藝術有著一個固定的觀念,即通過在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藝術中的重要價值。在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中,對形神兼備非常的有講究,分別體現于藝術的概括與內涵兩個方面。例如著名畫家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其實就是一件藝術作品在經過不斷的概括與不斷深入的過程,并通過最終通過對蝦次要部位的放棄,而突出了蝦的主要特征,才使得母蝦的形象在齊白石筆下的畫中顯得更加完美與生動。

      (二)我國傳統藝術對標志設計的影響

      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申奧標志為例,就能夠充分的體現出在現代藝術設計當中,我國傳統藝術形式對其的深遠影響。雖然2008年奧運會的整個標志造型沒有對中國傳統藝術形式進行直接的借鑒,但卻對中國的“似而不似”的寫意手法進行了充分的運用,并通過“中國結”與“運動員”這兩個意象恰到好處的向我們傳達出了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而且2008年奧運地的標志圖案,整體給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覺,并呈現出和諧生動的景象,體現出特有的運動之感,同時還表達出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與發展的意義,并把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融入到了整個標志LOGO中。除此之外,2008年奧運會的會徽是以印章為主體的表現形式,在“中國印-舞動北京”的奧運會會徽中,既有中國傳統的印章,又有書法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又與運動特點相結合,采用了藝術設計中夸張、變形的手法,巧妙的設計出一個幻化般的向前奔跑、舞動迎接勝利的人形,而人形卻又與“京”字非常的相似,從而使得2008年奧運會的會徽呈現濃重的中國韻味,無論是2008年的奧運會標志還是會徽,都體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有的審美意韻,與此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直接體現,代表了中國現代的人文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全世界的宣揚。

      (三)我國傳統藝術對動畫設計的影響

      1、我國傳統藝術元素對動畫設計主題的影響

      對于每一部動畫作品而言,主題不僅體現著動畫作品中的內容,更是動畫 作品的靈魂,因而好的動畫作品,除了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之我,還需要有符合于大審美,例如在《三個和尚》的動畫作品中,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以寓教于樂的形式體現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2、對動畫藝術設計的表現手法

      在很多的動畫作品中,其藝術的設計的手法往往都是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例如在《山水情》《小蝌蚪找媽媽》等這些動畫作品中,有效的結合了中國水墨文化,從而使得在動畫作品中體現出民族特有的藝術風格。

      3、對動畫藝術造型設計的影響

      面對現如今動畫走向產業化的環境下,動畫藝術的造型設計成為了動畫作品成功的關鍵等量關系,例如我國《大鬧天宮》這部具有代表性的動畫作品,對了孫悟空的設計就是采用了四大名著中《西游記》中孫悟空的造型,而面部的形態則是對我國京劇戲曲藝術中臉譜的借鑒。

      4、對動畫音樂設計的影響

      在動畫作品中,音樂對于整部作品有著烘托氣氛、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由此可見,音樂為整部動畫故事服務,而在動畫的表達手法、造型設計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例如《大鬧天宮》中的主旋律就是京劇鑼鼓點,并且貫穿了整部動畫作品,使得動畫作品體現出了濃厚的中國韻味。

      六、我國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藝術設計融合的發展趨勢

      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藝術設計已然成為了一個整體,兩者呈現出漸漸融合的發展趨勢,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資源,既是中華五千年發展歷史中積淀的一種文化,同時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素材。隨著全球一體化快速發展的環境,我國的現代藝術更加需要回歸到傳統化與本土化,并緊跟時代的發展,同世界接軌,與此同時,把中國的傳統藝術發揚,真正的把傳統藝術融入到現代藝術當中。只是在融入過程中需要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入的理解,而不是簡單的對傳統藝術形式進行照搬,需要與傳統藝術所蘊含的精髓、靈魂相融合,從而才夠使得本土化的設計體現出民族的藝術本質與審美特征,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藝術作品。

      藝術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面對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全球一體的發展環境,傳統藝術在不斷的受到新技術與新觀念的沖擊,傳統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代替的,因而我們在現代術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在對傳統藝術形式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把傳統藝術形式融入到現代設計當中,從而是創作出具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的現代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從互動藝術看中國畫的傳播與發展[J]. 陳曉露,于坤. 美術教育研究. 2012(20)

      [2]論書法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 孫童,敖翔,蔣盼盼. 工業設計. 2011(11)

      [3]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基礎課程[J]. 趙瑩,劉長宜. 藝術教育. 2013(11)

      第5篇

      摘要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是貴族化的。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出現了以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中的某些藝術形式為休閑對象的文化現象,傳統文化藝術出現平民化趨勢。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藝術休閑,這一文化現象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平民化與非功利性。這種文化現象的出現,必須具備兩個客觀條件,一是發達的地區經濟,二是悠久的漢文化傳統。傳統的文化藝術以休閑文化的形式在民眾中間出現,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表現,也是時代使然,這對傳統文化藝術在信息時代的發展與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 藝術休閑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閑階層開始出現,工作之暇,人們有條件參與體育、旅游、藝術等一些消遣性活動,以休閑為主題的行為逐漸成了人們生活的主題?!抖Y》稱“霜始降則百工休”,休,即息也;《周禮旅師注》云“閑民無職事者所出”,閑,即暇也,無事也?!靶荨迸c“閑”兩字合用,表示的是一種閑適狀態,與勞作、忙碌等相對。在休閑活動中,一些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形式,比如傳統戲曲、書法國畫、古體詩詞、太極武術,甚至是一些民間工藝等等都成為人們休閑的對象,我們把這種休閑方式稱為“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藝術休閑”。

      藝術休閑是一種高雅的休閑方式,它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種標志。以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藝術形式為休閑對象,進行休閑活動這一現象表明,在傳統文化斷裂現象存在很長時間之后,民眾對傳統文化是十分自信的,它昭示著傳統文化的回歸和中國社會的進步。這種文化現象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對傳統文化藝術在信息時代的發展與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藝術休閑,是一種正在悄然興起的高雅的藝術休閑形式,與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化藝術活動相比,它具有明顯的平民化和非功利性特征。古代的文化藝術活動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貴族化、精英化和功利性。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大段時間都處在農耕的封建化社會中,地主貴族是社會的統治者,只有地主階層才有錢和有閑來享受文化藝術。

      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的從事者主要是文人士大夫們,文藝批評注重的是對哲理、審美、文化、人格與理想等因素的挖掘,那么,古代的文化藝術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就必然體現著以文人士大夫,為文化主體的少數精英們的文化訴求。而不在這一行列里的,卻也在從事著這些文化藝術活動的人,要么,就是想通過從事這些活動躋身于文人士大夫行列,以此為手段上升為地主貴族階層;要么,就是通過藝術活動為地主貴族階層提供服務,賴以謀生。

      而現今剛剛出現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藝術休閑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正是與之相反的特征。其一,是參與主體的平民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文化藝術不再只是少數文人士大夫才能享有的高雅藝術,如今,它已經成為普通民眾在閑適時人人都可以參與和享有的藝術形式(專業人員只是藝術家,也不再具有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享有的身份和地位)。其二,是參與目的與心態的非功利性。對于普通民眾來講,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主要體現的,是生活的閑適和心態的自娛,謀生與進取等帶有功利色彩的東西,基本已被排除在活動之外了。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藝術休閑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之所以能夠在今天出現,是因為有了適宜它生成的土壤,這種休閑方式是漢文化圈經濟發達地區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首先,發達的地區經濟是這種休閑形式得以出現的經濟基礎。在后工業時代,緊張的工作給人們帶來了財富,也給人們帶來了過重的心理壓力,人們日益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結構之中,而且承載著多方面的壓力。主動休閑是人們緩解壓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經濟基礎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休閑進而還可以直接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把從事傳統文化藝術活動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現象最早出現在日本,比如茶道和書道就是很多日本人一生中的必修科目,這雖然與日本人善于保持自己民族傳統這一特點有關,但是,這更與其經濟文化的發達有著直接關系。在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有閑階層的出現就為藝術休閑的出現提供了可能。事實上,正是經濟的發展,才出現了以傳統文化藝術形式作為休閑對象的休閑方式。

      其次,悠久的漢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漢文化積淀,是傳統文化藝術休閑這種文化現象在當今能夠出現的文化基礎。休閑現象的出現主要取決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而采取何種方式休閑,往往取決于該地區的核心文化傳統。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自給自足、相對封閉的農業國家,擁有自己自悅自足的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式樣和傳統。自從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開始,隨著民族復興呼聲的涌起,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一次大的震動,在這以后的近百年時間里,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處在一種斷裂的狀態下。隨著新的文化思潮的出現、發展與成熟,應該說,新的文化傳統已經形成了。但是,這種新的文化傳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中國傳統文化這條主脈上來。傳統文化藝術休閑現象的出現,就是傳統文化回歸的一種表現,否則,傳統文化藝術休閑的形式可能就不會是習練傳統書畫和古體詩詞等這些具體形式了。

      傳統文化藝術休閑這一文化現象的出現有它的歷史必然性,傳統文化藝術中的某些藝術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由高雅化到平民化的角色轉變,也是符合文化藝術的發展規律的。上個世紀80年代,諸如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旅游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等各種大眾文化現象開始為人們所關注,休閑文化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它一出現就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休閑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主題之一。據權威經濟學家預測,在世界即將出現的五大經濟浪潮中,休閑經濟將會將位居首位。

      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國家,“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的”。隨著傳統農業經濟的解體,中國傳統文化的式樣與傳承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戲曲、書法國畫、古體詩詞、太極武術等等都是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代表性藝術形式,它們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壤成分如今發生了很大變化,適用范圍越來越小,很有可能淪為純粹的經典藝術,被束之高閣。然而,傳統文化的魅力是恒久的,因為 “民族文化,特別是其中的民族心理、民族習慣,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都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淀而形成”的,“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是中國文化傳統能夠傳承有序、綿綿不斷的基礎。在漢字文化圈,一個不很懂書法和詩詞的人,也會有很強烈的書法收藏和詩詞欣賞心理,這足以說明,中國的文化傳統在人們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在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現象存在超過半個世紀以后的今天,出現的這種以民眾為主題的熱衷于傳統文化藝術的文化現象,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的遺傳性和鮮活的變異性的顯現?!耙魳?、美術之類是由少數人從事的行業藝術,而書法卻是由所有識字用字的人參與的社會性藝術”書法藝術作為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本來就具備這樣一種特性,在中國古代,書法等藝術形式之所以只是一種貴族藝術,主要原因在于經濟的貧困與教育的不普及,如今,這些問題都逐一都得到了解決,書法等傳統藝術形式就完全有可能真正成為“所有識字用字的人參與的社會性藝術”。傳統藝術形式的舊有適用領地的縮減,是社會進步和時展的必然,但傳統文化所具有的鮮活的生命力又決定,它在新的歷史時期還能夠找到可以適合它存在和發展的空間的。

      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藝術休閑這一文化現象的出現,是當前傳統文化熱正在興起的一種表現形式。就一般意義而言,從事這種藝術活動,不僅可以用來緩解來自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壓力,而且還可以滿足現代人對從事高雅文化藝術活動的心理訴求,應該說,在漢字文化圈內,這種形式的藝術休閑是比較理想的藝術休閑方式。

      社會經濟的大發展、民眾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及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等良好局面的形成,都是在中國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如今,傳統文化熱正在悄然興起,這正說明了國人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渴求與自信。這一文化現象的出現也表明,在信息時代,傳統的文化藝術不但不會走向末路,而且,還會有更為光明的發展前景。我們有理由相信,其意義是深遠的。

      注:遼寧省教育廳科研課題,編號:2006020。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皖南民居;建筑特色;裝飾風格;傳統藝術

      皖南古稱新安,是歷史悠久,經濟文明發達的地區。皖南的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時期,形成具有特色的皖南文化,優美的自然風情和個性鮮明的居住形態。皖南民居,指安徽省境內長江以南地區清末(1911年)前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民居、祠堂、書院、牌坊、樓臺亭閣水系等民用建筑群體。皖南古民居村落在中國傳統建筑中獨樹一幟,是以徽商資本為經濟基礎,宗族觀念為社會基礎,以及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

      一、文化依據

      中國古代傳統哲學很早就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可以從中國古代關于宇宙本源的解釋得到證明。中國古代的哲學就是強調天人同構,把人融于這個廣大的天地中,由于受這種“萬物負陰而抱陽”的風水觀念影響,注重自然環境的有利因素,講究負陰抱陽,藏風聚氣,這種思想對人類居住、生存有著可取的成分。皖南民居就是這個哲理影響下的建筑形態。

      二、建筑特色

      建筑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結果,皖南古民居的文化底蘊深厚,歷史背景極具特色,自然風景優美,居住形態個性鮮明?;丈痰某晒Ψ从沉嗣髑鍟r期的社會、經濟形態,以及文化意識形態,這些特點賦予了皖南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形式,是我國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一)外在環境規劃

      皖南民居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大自然環境特點,因地制宜,運用大自然的不同地形,造成高低錯落、空靈通透的特色建筑群。建造設計師們對整個村落進行了整體規劃,利用地形制造水系,讓地形上的落差形成水的流動性,村落中的每個用戶都方便地享受到了水系帶來的便利。這種水系的利用完全解決了居民生活和生產用水,同時接近水源還可防止火災。這種水系設計給人一種和諧之感,水系的設置利于生活、生產,利于防火、調節水位、美化環境。這種規劃,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勢、地形,減少了土、石移動工程,節省了人力、物力。

      (二)本體空間結構

      皖南的古民居建筑多以磚木為主,簡單大方、端莊典雅,每個院落都有著高墻,高墻里面是另一片天地,無論是在建筑上還是在室內裝飾上,都透露著精心設計的細節,顯示了主人不俗的品位。皖南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就是黑瓦白墻以及馬頭墻,黑瓦白墻色彩分明,在藍天的襯托下,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和韻律美,使傳統色調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除了馬頭墻之外,皖南建筑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天井。因為皖南民居沒有對外開窗的習慣,即便是開了窗也是有較高的高度,多是一尺大小的小窗,這就造成了住宅采光、通氣、換氣、排水問題,這時候天井的使用就彌補了光線昏暗的不足,也使室內的通氣、換氣、排水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另外中國有“四水歸堂”的說法,也就是天上的水猶如四方之財,伴隨著降雨不斷地通過天井聚集到家中來。封閉的古居民內,天井上晴雨變化,陽光與細雨讓廳堂里的人感觸大自然的魅力,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街道是皖南民居中又一道風景線,街道體系構成了皖南有序的空間結構,街貫巷連也成為環境中的主要景觀。街道的形成是由于早期的商業和手工業經營方式決定的,當時的街道多為“前店后宅”“下店上宅”,這樣的街道既可經商,也可以展示當地的風土人情及各式景觀,是人們日常交流和商業流通的重要場所。街道又連接每個院落,公共的環境與隱私的空間相串聯,構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動態與靜態結合的街道。這樣富有變化的街道充滿了生活的趣味,是生活的體現,也是空間的延續。

      三、傳統裝飾風格

      皖南民居除了建筑藝術還有裝飾藝術,這主要表現在磚雕、木雕、石雕,甚至把三者融為一體與木柱、梁結構巧妙的綜合運用,形成一種技藝獨特、氣韻生動、自成一體的建筑裝飾藝術風格。雕刻的內容也比較廣泛,受到當時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影響,表現內容有孔孟之道的倫理教化、有吉祥圖案、有各種市井生活等。這種磚雕、木雕、石雕形式使皖南古建筑群發出璀璨的光芒,深深吸引著現代人不斷地思考。在皖南,木雕裝飾極為普遍。木雕質地大多紋理清楚、質地優美、材質柔軟、易于雕刻。制作過程首先根據安置的部位進行構思,然后完成取材、出胚、描圖、粗雕、出細、整修等工序。木雕主要表現在內部建筑的重要部位上,明代的木雕簡單明快、線條粗拙奔放、圖案簡單,菱形、回紋和方格型較多,清代的木雕較為精細。石雕的制作技藝大體與木雕雷同,但是石雕必須在圖紙上描繪,在石材上鑿出初胚,然而木雕細琢精雕主要用在梁枋、梁架、斗拱、扇窗、扇門、欄板、欄桿等部位,以及桌椅、凳、案、幾等家具裝飾上,而石雕主要體現在外部門罩,白墻上的漏窗、天井,庭院的石桌、石凳、梁柱等。石雕的紋樣主要用幾何紋樣,自然紋樣,動物紋樣。石雕的出現突破了單調的色彩,為民居外觀增添了不少風采。磚雕的用料、制作過程非常講究,技藝上有平雕也有立體雕、透雕、浮雕等手法,磚雕裝飾多用于門罩、墻面、牌坊、屋脊上人字頂、庭院的透明窗等。

      四、結語

      皖南民居的特色建筑是我國哲學的一個體現,作為傳統的建筑流派,皖南民居一直保持著其典雅、端莊于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皖南人民用他們的智慧的結晶創造出這份偉大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皖南古民居不僅僅是皖南人民的,也是中國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皖南民居的功能美、形式美、藝術美是任何建筑形式都無法取代的。皖南民居是歷史留給我們寶貴遺產,是建筑文化不朽的光輝。雖然皖南民居已經隨著封建王朝退出歷史舞臺而衰落,但是其內涵和特色是我們現代建筑仍需關注和思考的。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 中國文化;中國動畫;表現特征

      中國的動畫事業,經歷了曲折、艱辛的發展,而又取得了轟動世界的成績。這期間,動畫題材多樣,藝術風格表現豐富。從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到現代版的《寶蓮燈》,從電影院里氣勢恢宏的動畫電影到情節多變、敘事豐富、造型生動的動畫系列片,動畫片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受到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喜歡,中國文化內容在動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動畫對中國傳統文化還起到了傳承發展的作用。

      一、中國文化元素與中國動畫

      (一)文學作品與動畫

      動畫中的中國文學元素始終伴隨著中國傳統動畫片的發展,中國早期動畫片《鐵扇公主》是在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取得成功之后產生的,創作者想通過中國傳統的神話題材,來展現中國動畫的魅力。雖然作品把原來故事中孫悟空打敗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情節改成孫悟空喚起民眾,與大家一起戰勝牛魔王,從而將象征性的抗日內容放入影片。這種隱喻的表現手法一方面表現了萬氏兄弟的愛國思想,一方面也是“文以載道”的中國傳統意識形態的表現?!惰F扇公主》中傳統元素的成功運用,拉開了我國動畫片“中國風”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開創了中國動畫的新紀元。

      動畫片《大鬧天宮》也是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而動畫中的形象同樣具有東方民族氣質,美猴王的行為也是民間贊頌的楷模,動畫中的場景、人物形象的創造也具有中國民族符號語言,動畫中還貫穿了中國民樂風格的旋律??傊?,傳統動畫中的文學藝術元素貫穿始終。

      (二)戲曲文化與動畫

      中國的動畫藝術一直與中國戲曲文化相連,有著割舍不斷的情結,中國戲曲的獨特形式與中國傳統動畫相得益彰,構成了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的動畫風格。自從1935年萬氏兄弟創作的我國首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誕生后,繼而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提出了“探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就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發展。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汲取營養,力求表現出中國特有的民族風格。先后誕生了《驕傲的將軍》《豬八戒吃西瓜》《大鬧天宮》等一系列具有中國文化、民族特色的優秀動畫片。在人物表現上,將戲曲因素引入動畫片,在一些運動場面,戲曲舞臺效果明顯,這些成功的嘗試,開啟了傳統戲曲與動畫相結合的開端。動畫片《驕傲的將軍》中,不僅借鑒了京劇中的臉譜形象而且借鑒了京劇中的動作,動畫片中將軍的造型源自京劇中的花臉造型,伸手指人時,食指和中指并攏,和京劇中的表現一樣,配合戲曲的鼓點,角色動作具有京劇中節奏優美明快的特點,充滿了中國獨特的京劇傳統特色。將軍的形象和表情借鑒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運用民樂,使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既有中國的藝術風格,又有鮮明的性格特征。

      二、中國多民族文化與中國動畫

      (一)民族傳統故事在動畫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間故事和英雄傳奇,都有津津樂道的人和事。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為動畫電影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二)民族藝術表現形式

      中國動畫創作中的水墨、剪紙、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國特色的動畫制作技術及表現手法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動畫藝術的創作。中國動畫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動畫創作的藝術家們通過有意識地對傳統藝術遺產的吸收及正確地借鑒與繼承,中國動畫形成了獨特民族藝術體系與美學品格,以豐富多彩又獨具一格的民族風格樣式及民族藝術手段,展示了中國動畫的魅力。

      中國早期動畫片中有許多表現風格借鑒民間的藝術手法,如木偶、泥偶和布偶、剪紙等藝術,通過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動畫形象。以木偶和泥偶為主的《阿凡提的故事》《神筆馬良》《孔雀公主》《曹沖稱象》《嶗山道士》都是偶類動畫片代表?!栋⒎蔡岬墓适隆肥桥碱悇赢嫷某晒χ?,動畫中不僅形象突出可愛,內容也通過一系列詼諧幽默的民間故事起到一定的寓意。偶類的動畫片制作方法特殊,造型純樸可愛,動作稚拙賦予動畫片獨特風格。從場景造型上看,場景中的道具相對逼真,增加了動畫的可視性,同時拓寬了動畫的表現形式。偶類動畫片形象立體,質感比平面動畫的形象更讓人覺得親切真實,但受條件和制作限制,偶類動畫片中動作笨拙,過渡不夠連貫,面部表情、細部不夠突出,正是偶類動畫片的這些特點更凸顯出偶類動畫片的純真可愛,也更能體現出創作者的個性風格。

      中國傳統動畫中強調動作的舞臺效果,有極強的觀賞性、虛擬性、表演性和符號性,動畫在表現上借鑒和采用了傳統戲曲、水墨畫技法、民間剪紙、皮影和木偶等藝術形式,體現出了強烈的東方文化氣息并成功地塑造了很多觀眾熟悉的動畫形象。

      三、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形式

      (一)繪畫的“寫意觀”

      中國繪畫發展歷史悠久,繪畫風格多樣,其中寫意最能體現中國特色。在動畫發展中動畫創作者把寫意的手法借用到動畫中,同樣也取得了轟動世界的成績。在動畫片《牧笛》中,不僅形象用水墨造型,而且表現牛在水中的鏡頭時,巧妙地運用牛和魚之間運動關系來表現牛在水中的鏡頭。背景運用墨色的焦、濃、重、淡、輕來顯示空間的透視和清晰的層次空間,又通過人物和動物在空間活動的比例關系、透視關系來判斷空間的大小,影片弱化敘事強調意境,音樂在作品中也起到了渲染畫面的作用。傳統的音樂與水墨畫融合在一起,有著出神入化非同尋常的效果。影片中主要場景以皴染的筆法干濕濃淡相結合,畫面豐富而有序。人物和老牛細節處理,準確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把人和老牛的性格、所思所想、情感生動地表現出來。

      (二)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形式

      中國的傳統動畫造型設計注重從我國的傳統繪畫中吸取獨特的藝術元素。動畫從產生時就與繪畫有密切聯系,動畫片在我國最早的名字為“美術片”,早期創作出的許多優秀動畫片,都非常強調畫面美術性,與繪畫的密切相連,展現了中國繪畫特點。張光宇、張正宇為《大鬧天宮》造型,李可染為《牧童》造型,韓羽參與了《三個和尚》的造型,眾多的藝術家為動畫的發展作出貢獻。繪畫藝術的許多美學思想、藝術風格、造型風格等都影響了中國動畫風格的發展。

      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北魏石雕、各種流派的繪畫、民間工藝都是動畫片的創作源泉?!赌倪隔[?!返娜宋镌O計參考了敦煌、永樂宮的壁畫和民間版畫,吸收了這些藝術形式中的藝術特點,采用裝飾畫風格,色彩鮮艷,風格雅致,想象力豐富,線條簡練,配以民間畫常用的青、綠、紅、白、黑等色彩,把傳統藝術提煉加工,塑造了具有鮮明民族色彩的動畫形象?!毒派埂返漠嬅嫔势G麗,畫面采用了莫高窟壁畫的風格,音樂采用唐代特色,畫面奔放濃麗,充滿了想象力和生命的張力,尤其以九色鹿與動物們出現的場景最為突出,畫面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場景中到處開滿了五彩繽紛的花朵,紅色的土地,綠色、藍色的葉子,加上身披九色的鹿,各種深色的蝴蝶,黃色和紅色的鳥兒,紅、白、藍的兔子,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競相綻放著生命的光彩和活力,影片中又通過九色鹿真善美與告密者的丑惡虛假嘴臉對比,引發出善與惡的斗爭思考。

      《三個和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影片中大量采用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借用中國畫中以簡代繁、以少勝多的藝術手法,簡化背景突出人物情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影片中還采用了民間音樂,情節與音樂同步,音樂的節奏就是敘事的節奏。畫面顏色淡雅,但是用色與表達內容相統一,顏色變化傳達出作者想表達的東西。片中紅色的袈裟,板胡的演奏,暗示出小和尚年少、活潑、聰明調皮;瘦和尚穿著深藍色的袈裟與墜胡,暗示出瘦和尚的狡猾貪婪;胖和尚穿著淺黃色的袈裟配以渾厚的管樂,襯托出胖和尚不拘小節憨態可掬的性格。而胖和尚出場時,被太陽追著走,胖和尚身上顏色的變化也體現出胖和尚的感覺的變化,胖和尚在烈日下,首先是白白的臉被曬為淺紅色,然后是紅色,在扎到水里洗臉后,臉隨之恢復成白色。這一系列顏色的變化體現出胖和尚對于炎熱天氣的心理感受。創作者通過對畫面不同細節處理表現,豐富了動畫的表現形式,更加突出了動畫的民族化?!赌瞎壬贰缎◎蝌秸覌寢尅贰渡剿椤返缺姸鄡炐銊赢嬈?,充分地與中國傳統繪畫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特點的動畫片。

      四、結 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滲透到社會各領域,并有獨到的創造。從傳統優秀的動畫片中可以看到,到處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動畫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和推動作用。

      當下動畫中,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吸收和揚棄,走民族化的動畫之路。

      [參考文獻]

      [1] 聶欣如.動畫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 孫立軍,張宇.世界動畫藝術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趙冬.中國優秀動畫電影100部[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