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經濟常識知識點歸納范文

      時間:2023-12-02 15:53:00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常識知識點歸納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經濟常識知識點歸納

      第1篇

      以下兩表格清晰地反應了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常識判斷歷年考查情形:

      表一:常識判斷十年命題趨勢分析表

      注:根據09年考試大綱,常識部分涵蓋法律、政治、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側重考查應試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因此,人文相應地替代為“歷史”與“自然”。

      表二:法律常識十年命題趨勢分析表

      注:1.本表格“其他”是指法律常識中法理學、法制史等法律領域所涉及個別試題。

      2.以上兩表格中的數字均代表題量而非分值。

      通過對以上兩表格的分析,可以大致地歸納出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常識判斷部分命題規律及其趨勢:

      1.常識判斷試題以考察應試者的法律常識為主

      常識判斷考查的范圍非常廣泛,涉及法律、政治、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側重考查應試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十年真題,對常識的考查在07年之前體現出“全面性”的特點,也就是說法律、政治、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常識知識均有所涉及,偏重法律常識。07年、08年常識判斷單純考查法律常識。09年常識判斷回歸07年之前的考查模式,以法律常識為重心,結合政治、經濟、管理、管理、歷史、自然、科技全面考查常識知識。對法律常識的考查又體現出偏重刑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刑法等法律領域的特點。

      2.試題靈活,從識記型走向應用型,難度略有提升。

      從06年開始,常識判斷逐漸摒棄對相關知識點的識記型考查方式,更加側重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且出現對多個知識點同時考查的趨勢。分析06年及近年來真題,案例分析題型、綜合運用題型、材料分析題型的比重增大。在常識判斷試題中,對知識點的考查已經超越了那種單純識記的階段,而深入理解、運用層面。并且,不少試題出現多個知識點同時考查的現象。常識部分難度逐年加大,近幾年難度基本固定。據09年真題,其難度與08年持平。

      試題難度加大一方面體現在考查方式上上升為對知識點理解、運用的考查,另一方面體現在試題本身的難度,比如試題閱讀量的加大、運用案例材料的形式來設置題干等,導致試題本身進一步復雜化。不過,常識判斷強調的是對常識的考查,而淡化專業上的深入要求。常識判斷考查的是對公務員來講所應該掌握的基本常識,而并非更多的專業性知識。就算07年、08年單純對法律常識的考查,也只是僅及于常識層面的要求,而沒有過多地深入法律專業知識。因此,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常識的考查難度過于加大,考生在復習中重點把握對基本常識的掌握即可。

      第2篇

      高一政治經濟生活投資的選擇知識點

      1、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期

      2、比較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的異同點?儲蓄存款作為投資方式有什么優缺點?

      異同點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優點隨時存取,流動性強,靈活方便利率較高,收益高

      缺點利率低,收益低存期限定,流動性差

      相同點(為投資方式的優缺點)儲蓄存款是一種便捷的投資方式,比較安全,風險較低。存在因通貨膨脹而貶值及定期存款因提前支取而損失利息的風險。

      3、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才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1)存款儲蓄:便捷的投資,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同在的投資方式(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收益高于同期儲蓄存款但低于股票,風險高于定期儲蓄存款低于股票。(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注意:(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2)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局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跟多的投資機會。(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4、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與主要業務?

      (1)商業銀行是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2)主要業務:①存款業務--基礎業務,商業銀行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②貸款業務--主體業務,商業銀行營利的主要來源。③結算業務。

       

      高一政治經濟生活投資的選擇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1.高中政治有關投資理財的選擇的必背知識點總結

      2.高一政治必修一投資的選擇知識點

      3.高一必修1政治經濟生活知識點總結

      4.政治必修1投資理財的選擇必背知識點

      5.高一政治經濟生活必背知識點

      第3篇

      根據相關部門計劃,學期開始時制定本學科的教學計劃,并按計劃執行教學工作,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行當調整計劃。

      二、全學年各階段教學安排:

      1、教學時間分配:

      第一學期開學第一個星期,結合暑期摸底考試試卷分析對經濟常識第六課至第八課進行復習。接著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高三哲學常識上冊的教學。再用一個月時間復習經濟常識前言至五課,用一個月時間復習政治常識。新區一??荚囍?0天時間進行經濟、政治、哲學的綜合復習及時政歸類復習。

      第二學期:用一周半時間完成哲學常識第五課與第六課的教學。接著按考試手冊上的考點進行政治、經濟的第二輪復習及哲學的第一輪復習。每一次統考之前,按時政范圍進行時政與學科知識點的聯系復習。二??荚嚽皟芍苓M行總復習。二??荚嚱Y束后,用兩周時間進行三冊書本基本知識點的復習,用一周時間結合高考試卷,進行高考試卷各題型一般解題方法輔導??荚嚽白詈笪辶炖?,叮囑學生按照時政冊子背一遍時政。

      2、主要教學內容:考試手冊上的要求,三冊書本的上的內容。

      3、作業與練習:

      第一學期,經濟、政治原則上一課復習結束就完成《學習與探究》上相對應的課基礎訓練中的填空、單項、不定項選擇題,選擇性完成簡答或材料分析說明題。第二學期:完成《綜合能力測試》上的所有選擇題及選擇性的簡答題、材料分析說明題、論述題。同時選擇性做兄弟區的一模試卷。二??己?,完成所有二模試卷上的選擇題。結合高考試卷各題型一般解題方法訓練,選擇完成2009年高考政治復習試卷上的相關題目。

      4、考試安排

      第一學期安排四次考試:其中一次是九校聯考,一次是新區第一學期末考試,另外兩次試卷由任課老師自己出卷。

      第二學期安排了五次考試:3月4日至6日,九校聯考。3月底月考。4月23日的區二???,5月初月考,5月底高考模擬。

      周日教學內容:補教學進度、結合試卷分析輔導解題一般方法。

      三、經驗與反思(結合2009年高考試卷)

      根據09年高考上海政治卷,我作如下總結:

      1、按照幾次統考安排教學進度,每次考試之前對當時階段的時政輔導學生進行歸類復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統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也讓學生明白考試是要作分析復習準備的,作了復習準備的考試會取得較滿意的成績。

      2、要緊扣考綱,重視教材,講透每一課課文中的基礎知識。課文知識點要問題化,問題要多樣化。每一冊書本最好有三輪的復習。切記離開教材課文,拿外面的輔導材料作教材。

      3、要在平時教學中關注時政熱點,并引導學生對時政熱點要從經濟、政治、哲學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有所學理論知識解析實際的能力,并創設各種題型的訓練。

      4、要留意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引導學生作出自己的評價。

      5、要重視各種題型的審題、答題操作步驟和方法的訓練,指導答題思路和思維方法。切記死背參考答案。不定項選擇題要告訴對有疑問的選項寧可不選,以保證能確定的選項的得分。09年高考上海政治試卷調整了不定項選擇題的評分標準,部分選項正確(無錯選)能獲得該題的部分分數。

      6、復習后階段要引導學生對書本知識點作整理歸納。

      第4篇

      關鍵詞:思想政治復習;理論;實際

      高三政治高考復習中,如何貫徹政治課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將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科理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學科教學的目的和高考復習的目標。

      一、當年國內外重大時政的熱點與焦點問題是政治高考理論

      聯系實際的重點

      考生在全面復習過程中,必須關注一年來發生的重大時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黨和國家關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并學會將當年的時政熱點材料與教材中的相關理論掛鉤,實行“對號入座”,既要抓住熱點與知識點的顯性聯系,又要善于發掘熱點與知識點的隱性聯系。對國內外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環保、衛生等熱點問題,既要熟悉其時代背景、產生與發展過程,以及引發的事件和導致的后果等,還要思考可以從哪些角度、哪些側面去設計問題,進而把握命題的切入點。

      二、高三政治高考復習,老師普遍采用多輪復習法

      不論幾輪復習,都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本人認為,在前、后期復習階段,都應有所側重地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1.前期復習階段,用時事熱點及實際問題去分析說明學科理論知識

      前期復習階段,側重于課本知識點的復習,對課本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整理。要以學科知識為中心,將學科知識的要點與相關事件或重大時事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學科理論知識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用實際問題去分析說明學科理論知識。在對課本知識進行要點條理性歸納概括時,要緊密聯系與該知識所涉及的相關事實和當前發生的重大時事,形成知識與事例的互動,運用相關事實或重大時事去論證知識,實現對教材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比較好的辦法是畫聯系圈。以學科知識為中心向外輻射,將與其聯系的有關時事問題標在周圍,增強對學科知識理解程度。在這一復習階段,要正確處理夯實學科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掌握時事問題的關系。在這一階段,掌握時事問題是為夯實學科雙基服務的,要以知識為中心掌握時事問題,防止出現只重視現實問題而忽視學科雙基的傾向。

      2.后期復習階段,用學科知識去分析時事熱點及實際問題

      第5篇

      關鍵詞:政治 整合 能力

      為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生活經驗整合的能力、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融合的能力、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高考考綱》筆者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進行知識整合

      在高考第一輪復習中大部分教師基本上是按教材編排進行,未有效地將教材知識按邏輯結構進行整合,導致學生在主觀題上失分嚴重,學生答題時總是圍繞一個要點反復論證、重復作答,對其他要點避而不談,造成要點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形成知識體系,難以從理論的高度把握知識本質內涵以及深層次的聯系,顯得支離破碎。

      提高復習效率,必須以新課標、考試說明為依據,以教材為基礎,有必要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將有聯系和系統的內容相對集中,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挖掘教材內容,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教材的內容進行知識歸類,形成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識體系。

      二、知識整合的具體方法

      在高考政治復習中進行知識整合就是把思想政治教材,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部分教材,按照具體知識點、考點進行的整合。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線索法。①內在邏輯法。即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如,《哲學常識》中“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是什么”──原理內容和方法論意義;“為什么”──整體處于統帥的決定地位,任何整體都是由部分組成的,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怎么辦”──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②相關知識法。即以相關知識為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如,商品兩因素──質量問題──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價值規律──市場自發調節缺陷──市場秩序──宏觀調控(道德、法治)──企業信譽形象──市場交易原則──消費者合法權益。③同類知識法。即以同類知識為線索對知識點、考點進行整合的方法。也就是圍繞“辯證關系”、“原則”、“職能”、“制度”等同類知識進行整合的方法。僅以“職能”為例予以說明:貨幣的五項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經理國庫。此外,還具有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的職能。國家的職能──具有對內(政治統治、社會管理)和對外(保衛、交往)兩項職能。

      (二)數字法。把具體知識點、考點,按規律用數字排列形式進行整合的方法。如,《政治常識》中“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可以用這種方法整合如下:“一個新關系(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和諧統一)、“兩大義務(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三大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三條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四種意識(法律意識、納稅人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參政意識)”。

      (三)對比法。即把相同或相近的具體知識點、考點,按異同或區別與聯系用列表對比形式進行整合的方法,也稱比較法、對比法或表格法。

      (四)歸納法。即把同一范疇的知識點、考點,用簡圖(圓圈或括號)表示范圍大小進行整合的方法,也稱圓圈法或括號法。如《哲學常識》中運動、變化、發展的關系之間的關系,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作用與意識反作用之間的關系等知識都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整合。

      第6篇

      一、邏輯思維能力及其基本要求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靈活使用。有邏輯思維能力不等于能解決較難的問題,僅就邏輯而言,有使用技巧問題,而使用技巧則來自于熟能生巧。

      (二)參與辯論。思想在辯論中產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辯論。在迷霧中導致某種正確認識的原因是有該問題辯論,否則不會去想。

      (三)堅守常識。堅守常識并邏輯地得到的結論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的是,歸納得到的結論不能固守,因歸納永遠是歸納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違反部分怎樣不等于全部怎樣的常識。

      (四)敢于質疑。包括權威結論和個人結論,如果邏輯上明顯解釋不通時。

      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般方法

      (一)歸納法就是從一系列個別的、特殊的、具體的情景材料中概括出共同本質或一般原理的思維方法。它遵循的是“個別――一般”的思維方式。一般要對現象進行概括,再透過現象看本質。高一《經濟常識》與現實經濟生活和學生日常生活聯系較強這個特點,有利于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思維能力。

      (二)演繹法是運用政治、經濟、哲學的一般原理或觀點分析具體的社會現象的一種思維方法。它遵循的是“一般――個別”的思維方式。一般是先閱讀材料,抓住主旨,接著歸納觀點,然后結合材料具體分析,即先擺觀點,再用材料來論證觀點。教學中,教師要反復帶領學生由一般原理推導個別結論,或從許多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則,或將關聯事物進行類比。

      三、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教法與學法結合。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按照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根據新知識的特點,運用最佳教學方法和手段,讓每一位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新舊知識的轉化,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培養了學生分析綜合和辯證思維能力。

      第7篇

      首先,高中政治教材教學內容包括高一經濟學常識上、下冊(共八課),高二哲學常識上、下冊(共八課),及高三政治學常識全一冊(共五課),為了應對高二下學期的政治會考,更為了盡早投入高三復習,一般在高二結束時便已完成了所有的高中政治教材內容的教學,這樣在高三開始就及早進入第一輪復習。

      其次,第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仍然是鞏固基礎,包括基礎知識的夯實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最好不要過早把重心放在做題訓練上,當然,適當的做題訓練是必要的,但主要目的應是為夯實基礎服務,否則在基礎尚未打牢時就過早追求成績提高,是不太現實的,甚至欲速則不達,功敗垂成。

      另外,高中政治教材內容數量大,而在高一、二兩年的學習中,由于課時少,教學內容多,造成很多學生只能是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所以第一輪復習時鞏固基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固好這個"本",千萬不可舍本逐末,放棄基礎。

      二忌分而不聯,缺乏綜合

      雖然第一輪復習主要是為了鞏固基礎,但復習畢竟不等于新課,所有內容學生都至少已經學習過,這次復習中就應該注意加強知識點之間的整合以便建構知識體系了。我們知道,無論哪一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都是很緊密的:經濟學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環環相扣;哲學有其自身的體系結構;政治學中國家的內政外交民族宗教等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些知識在新課學習中仿佛是彼此獨立的,現在是該給它們整合的時候了。如果這時的復習仍然是只分不聯,沒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講清楚,那再講幾遍也是徒勞。比如一個"就業"問題,增加就業需要多方面措施,但在課本上卻沒有一節是專門講就業問題的,這就要求我們的綜合能力了:第二課的宏觀調控、非公有制經濟,第三課的企業,第四課的勞動者素質,等等,都應該充分講透。

      另外,從高考的角度來看,現在的高考試題不僅要求專業性,也要求一定的綜合性,在復習中沒有綜合,學生答題的視野和思路就無法擴展,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復習中的知識點綜合。

      三忌走馬觀花,淺嘗輒止

      復習中既要有綜合性,層次性和深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對于材料型的試題,學生往往答題時不能全面,或者找不到要點,或者看不懂材料,或者找不到答題的方向,這當然跟我們的復習是有一定關系的,試題所用材料不會是課本上的內容,甚至可能是從未見過的,但無論何種材料,我們都可以去做出正確的概括和分析,這就要求復習時要注意訓練學生的閱讀材料能力,不只要具備一定的總結歸納能力,而且還要能夠從深度去研究"這是什么?"、"它會怎樣?"、"這是為什么?""我們該怎么辦?"。

      例如,經濟常識考查,給了我們一個社會生活中的不正當經濟行為的材料,那么我們該從哪些角度去分析呢?(1)這是什么?――不正當經濟行為或不正當競爭;(2)為什么?――市場調節的缺陷;(3)會怎樣?――違背市場交易原則,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4)怎么辦?――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這樣,對教材第2課、第3課、第7課等看似零散的知識點就有了一個綜合把握。

      四忌脫離學生,自娛自樂

      曾有一個同事向我訴苦:學生上課挺認真的,但成績老是上不去。我就去聽了他的課,他思維很敏捷,條理也很清楚,整堂課他都講得眉飛色舞、神采飛揚,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停頓,直到下課鈴響還意猶來盡。而學生們也全神貫注,聽得津津有味。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呢?我對他說:"你的講解沒有問題,但是你發現了沒有,學生們整堂課都在看你表演了,可他們卻連動腦的時間都沒有!"

      講課要有一定的演說技巧,才能調動學生,吸引學生,但講課畢競不等于演說,你還得注意引導啟發學生,增強點針對性。我們不妨常常問自己幾個問題:學生們的思維在跟著我嗎?我講的內容他們已經懂了嗎?他們的疑問已完全消除了嗎?他們受到啟發,有所收獲了嗎?

      五忌為考而考,以考代講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每個月都會有最少一次測試或考試。一是為了隨時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存在的問題,二是為了讓學生適應考試。但是,如果考得過多,反而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如果沒有充分利用好考試的話,我們除了得到一個成績之外,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每一次考試,我們都應該做好幾個環節:所用試卷的選擇、考試時間的安排,閱卷工作的組織,以及考后試卷的分析等。

      這里重點說說考后試卷分析這一環節:

      首先,客觀題易錯點的分析。

      不僅要找到這套試卷中學生易錯的那幾題,而且還要注意的是在這些題中學生容易誤選的那幾個選項,為什么會誤選這個選項?它和正確選項的區分在哪?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對癥下藥,避免重蹈覆轍,

      其次,主觀題丟分的原因。

      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答題的習慣也不盡相同,所以在試卷上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是設問方向把握不準,還是材料分析能力差?是結合材料不夠,還是答題格式有誤?我們教師應該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歸納,再有針對性地在試卷講析中解決好這些問題。

      再次,試卷分析還應注意縱向分析,既要分析這一次的問題,還應把幾次的問題作一個比較和綜合,幾次考試中有沒有重復出現的問題?幾次考試下來,表現比較集中的是哪一類錯誤或者哪一板塊知識?只有充分匯集、綜合把握了這些信息,在以后的復習中才能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避免無的放矢。

      六忌各自為政,閉門造車

      高考的文科綜合考試已經開始很多年了,考生們也已經基本適應了這種考試方式,然而,由于文綜各科老師的知識水平限制和其他客觀原因,所以綜合仍然只能是學生自己的綜合,在教學中各科任老師也只能是各自為政,各自種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在這種情況下,加強交流是高考復習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是同校教師間的交流。

      既包括同科目任課老師間的交流,也包括與其他科目,特別是地理歷史科老師的交流。以我們政治學科為例,如果老師缺乏一些基本的世界地理知識、中國地理知識,那又如何講好"區域經濟"、"中部崛起"?又如何讓學生理解 "國際關系"、"外交政策"?擴大了講,語言基礎薄弱,就無法理解哲學常識中那么多古人的名言、詩詞。沒有基本計算能力,經濟學中的"股票價格"、"貨幣發行量"怎么計算?沒有基礎英語知識,又怎能區分"WTO"和"WHO"?所以說文科教師絕不能偏安一隅,照本宣科,既要對本專業駕輕就熟,更應該在其他學科中有所涉措,拓展知識面。

      二是與其他學校的教師之間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各地區,各學校學生的情況不盡相同,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的處理方式也各有特點,但同樣是高中政治教學,有很多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通過校際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是完全有可能且完全必要的。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