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職業教育思想研究綜述范文

      時間:2023-11-24 10:37:59

      序論:在您撰寫職業教育思想研究綜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職業教育思想研究綜述

      第1篇

      關鍵詞:凱興斯泰納;職業教育思想;價值評析

      一、國內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關于凱興斯泰納原著的翻譯和出版,主要有《工作學校要義》(1935年)和《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1993年)等。

      對凱興斯泰納較早的研究主要見于民國時期。凱興斯泰納的主要著作之一《工作學校要義》于1911年問世,很快,其著作中的教育理念就傳到中國。20世紀初,國內著名教育學者樊炳清、錢歌川、姜琦、劉鈞等就對他的教育理論做過介紹、研究和評說,有的還親赴德國向他學習。其中,比較詳細的相關研究見于民國時期姜琦所著的《現代西洋教育史》。

      目前,國內關于凱興斯泰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凱興斯泰納個人經歷和著作介紹

      《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的目的》,《世界教育名著通覽》介紹了凱興斯泰納的兩本主要著作《工作學校要義》和《德國青年的公民教育》。

      2.凱興斯泰納總體思想內容介紹和價值評析

      《外國教育管理史教程》中,作者在第五章近現代德國的教育管理中,從倡導公民教育、倡導勞作教育和創辦補習學校三個方面介紹了凱興斯泰納的辦學思想?!锻鈬逃方坛獭钒褎P興斯泰納視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前期歐美新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介紹了其“公民教育”和“勞作學?!崩碚?。在《德國基礎教育》中,作者將凱興斯泰納視為現代職業教育的開拓者,從三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在職業教育方面所作的貢獻。

      3.凱興斯泰納勞作學校思想介紹

      馬立志在《凱興斯泰納勞作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里闡述了凱興斯泰納勞作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目的、任務和具體改革措施,挖掘出了其中滲透的“大職業教育觀”。在《外國教育實驗史》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勞作學校實驗,并將凱興斯泰納勞作學校實驗與費斯泰洛齊教育實驗、杜威芝加哥教育實驗作了比較。

      4.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介紹

      徐小洲在《論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里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的相關概念和實施公民教育的場所特點,最后評析了公民教育思想。李靜在《論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目的》中著重論述了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與我國公民意識培養之間的聯系。

      二、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有關凱興斯泰納的眾多研究主要有兩大類:

      1.介紹凱興斯泰納教育思想和改革實踐,并對其思想價值和改革影響進行評析

      在由摩洛哥教育家Zaghloul Morsy主編的《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第二卷)中,作者結合凱興斯泰納的個人經歷,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個人主張背后的實踐來源。ThomasAlexander 和Beryl Parker 所著The New Education in the German Republic中主要論述了他的公民教育和勞作教育思想。

      2.結合作者所在國家和所處時代所遇到的職業教育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對凱興斯泰納的職業教育思想和改革實踐有選擇地進行了介紹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雅在其主要著作之一《國民教育和民主主義》中,談到了凱興斯泰納用于國民教育的教學方法。Philipp Gonon在The quest for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 Georg Kersch-ensteiner between Dewey, Weber and Simmel中,把凱興斯泰納與杜威、韋伯、西美爾聯系起來,給普遍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提出了一些新見解。

      第2篇

      作者簡介:李 軍(1982-),男,四川廣元人,碩士,重慶郵電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近年來,我國已有學者逐漸開始關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了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進展有一個全面了解,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依據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成果,特別是綜合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發表的有關該論題的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走勢和趨向。研究分析表明:該命題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基礎與理論體系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展。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教育;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12)05-0068-05

      當前,高校已日益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突破障礙,開發潛能,自我實現,更是大學生將個人發展同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結合起來的重要紐帶。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單薄,目標模糊,職業準備不夠,職業規劃能力差,職業價值取向存在偏差;同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本文擬在國內高等教育理論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綜合分析我國現階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情況,并提出這一研究的走勢和趨向。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從事學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及理論工作者們一直重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論成果簡介

      目前專門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專著尚屬空白。不少學者對這一課題作過零星的探索,如學校部等編著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中涉及到就業與職業理想等[1];曲振國等編著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中談到大學生與社會適應等問題,對職業觀念、現代職業精神進行了專章論述[2];劉建新、費毓芳主編的《大學生生涯輔導》中也提道:“高校就業指導要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培養學生創業和敬業精神,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同國家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盵3]這些論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的啟示與指導意義。

      從已公開的學位論文來看,相關碩士學位論文目前只有3篇,分別是:北京交通大學楊德才副教授指導的趙敏的碩士學位論文《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007),武漢科技大學張繼才教授指導的萬杭的碩士學位論文《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2009),河南大學施昌海教授指導的李士營的碩士論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2009)。

      期刊論文方面,筆者以“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為關鍵詞,在CNKI上對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間全部文獻進行精確搜索,共得到相關文獻47篇。從時間上看,相關呈逐年上升趨勢:2003年之前,相關論文幾乎沒有,2003-2008年共有十余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此階段已逐漸得到重視,但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足夠關注;而在2009、2010年,相關文獻突增,超過之前期刊論文數量總和,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重視并參與這個課題的研究。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關系的探討狀況

      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兩者關系的探討是一大主題。綜合文獻來看,主要有兩類觀點。

      1.兩者之間相互融合,存在內在契合之處

      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有:李士營在碩士論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提出,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育人目標同向、育人功效同效、育人內容同質”[4]13-14;任鳳彩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中提出,兩者之間的內在契合之處表現在“教育對象的針對性和教育內容的互通性”[5]。陳春一、高培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中認為,兩者關聯性表現在“教育目標上的一致性、教育內容上的交錯性和教育作用上的互補性”[6]。屈善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認為,兩者在“對象的一致性、過程的實踐性、內容的互通性和作用的互補性”四個方面具有契合點[7]。閆禮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認為,兩者的關聯性表現在“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教育內容的一體化和教育導向的社會性”[8]。這些文獻實質上都論述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結合的基礎。

      還有學者論述到了兩者之間結合的必要性和意義。如萬杭碩士學位論文《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提到,兩者之間結合之所以必要,在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有效實施”[9]8-9。關于兩者結合的意義,萬杭認為,“有助于大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協調發展;有助于社會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9]11-12。任鳳彩認為,兩者結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需要,是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需要,是實現大學生職業理想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5]。屈善孝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對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內容、目標、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7]。

      關于兩者結合的原則,萬杭認為,要“遵循以人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教育的系統化和個性化三個原則”[9]19-20;關于兩者結合的對策或途徑,萬杭提出,要“更新教育主體觀念,調動教育客體積極性,更新教育介體,挖掘社會資源,擴展教育環體”[9]20-25。任鳳彩提出,“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依托,發揮好理想、信念教育的統領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5]。

      2.兩者之間互為載體,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萬杭《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內容上是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的。兩者都是研究如何幫助大學生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和服務于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實踐中可以互為載體”[9]15。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有促進作用。如趙敏的碩士學位論文《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增強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奉獻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10]13。陳春一、高培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可以“使得學生較好認識自我、較好導向正確的目標、較好開發潛力、較好改善師生關系”[6]。閆禮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教育的同時,開展思想教育、誠信教育、行為規范教育等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導向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8]。另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促進作用。黃炳輝在《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系》中認為,“職業生涯設計使高校思想教育的目標明晰化,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的內容具體化,需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多元化”[11]。無獨有偶,張志萍等在《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一文中也主要“從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改進方式等方面闡述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

      綜上所述,通過對兩者關系的研究,當前學術界已經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凸顯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這已經超越了過去單純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技術性的工具范疇;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途徑和手段,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實效,更具有時代性,更能被廣大青年學生接受。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探討狀況

      從既有的文獻中看,不少學者也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有所研究和論述。如趙敏在《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道:“大學生自身在選擇職業、規劃人生的過程中,存在價值取向偏頗、自我認識不清、生涯目標模糊、職業素質欠佳的問題”[10]13。李士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提到,大學生自身在選擇職業、規劃人生的過程中存在問題主要有: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淡薄、目標模糊;職業準備不充分,實踐能力缺乏;高校缺乏完整的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體系;缺乏專業和針對性的測評工具;缺乏專業化、職業化、長期穩定的工作隊伍[4]20-22。屈善孝在《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大學生主體意識增強,需求日趨多樣,價值觀念更加多樣化,更加關注自身的成長、成才和未來發展;同時,大學生也普遍存在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夠,職業能力不強,目標定位模糊等問題[7]。任鳳彩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中提到,大學生群體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團隊合作意識不強、艱苦奮斗意志淡薄、敬業奉獻精神缺乏、誠信缺乏以及社會責任感淡薄等不良現象,這種現象表明,目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職業精神、職業理念亟待完善和提高[5]。田必琴在《淺議職業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提道:“我國傳統高等教育體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和輔導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在理想的云端漂浮,教育效果備受質疑?!盵13]

      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實證研究,主要文獻有三篇:閆禮芝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和《生涯規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研究》中,通過實證調查、SPSS統計分析與研究,在一定范圍內,對部分學生自入校即開始實施生涯教育、生涯規劃制定、指導督促實施的過程進行跟蹤,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吳惠、王雷華在《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實證探析》中,也經過數據分析,論述了“新社會階層的思想行為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整體認識、職業規劃、職業選擇期望和職業選擇地域”[14]。

      從上面論述所見,歷經十年萌芽和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已經有一定進展,學者們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也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當前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研究既缺乏專門論述,也缺乏個案研究,實證研究也較少;同時,因為研究者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大學生就業等情況不甚了解,對大學生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研究也需要進一步深入。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對策探討狀況

      當前,理論界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所提出的對策思考也有一些研究。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趙敏學位論文《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的系統對策主要包括:“一是認為應該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從畢業階段前移,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針對新生階段、專業學習階段和畢業階段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拓寬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體系,解決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深度思想問題,努力構建新的更為科學、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教學體系和服務體系;三是系統整合,動員全校教職員工結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10]iii寧曼榮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運用初探》中認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積極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發展,一是認識層面上加大宣傳形成共識,二是制度層面上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機制,三是方法層面要加強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四是實踐層面要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盵15]吳惠、王雷華認為,要正確引導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對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影響,要做到:“深化對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的認識;關注易受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影響的學生群體;重視媒體對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的宣傳作用;發揮新社會階層校友的示范作用?!盵14]

      也有學者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全員化角度提出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李士營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總目標及實施方案進行了闡釋;將大學生四年劃分為新生階段、專業學習階段、畢業階段,詳細論述了每個階段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實施方案。對于全員化研究,李士營提出:“要加強學校黨委、行政部門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要建立新型的職業生涯服務機構;要充分挖掘專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作用;要強化輔導員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作用?!盵4]39-45

      以上關于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的研究,不少學者都能各抒己見,既有宏觀上的總體研究,也有微觀視角的具體展開,較好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但這些研究仍然不夠,在對策探討的創新及深入方面,勢頭不足,還不能適應當前大學生的多元需求;同時,不少學者提出的對策較為宏觀籠統,實際可操作的研究相對缺乏。

      二、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學術界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展開的這些研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領域有了進一步拓展,也深化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研究及規律把握。但從總體上看,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較為薄弱。

      (一)基礎理論研究薄弱

      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所出理論成果參差不齊,有些基本問題還需進一步理清。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實施主體、教育策略、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還較為缺乏,不夠系統。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有別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獨立性,但其內涵和外延至今尚無明確界定,導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混用,對它們各自的特點、功能論述等也較為籠統。

      (二)研究視野較為狹窄

      當前,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論述,主要是從教育學角度出發,圍繞教育要素而展開,存在視角單一、人云亦云等問題。實際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需要借鑒人才學、倫理學等學科理論來充實。比如,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素質的大學畢業生,高校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

      (三)研究方法比較單一

      目前,研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還是運用文獻分析法,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描述性、定性的分析研究,定量的實證研究較少。從檢索文獻來看,僅有閆禮芝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生涯規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研究》以及吳惠、王雷華的《新社會階層思想行為影響大學生職業選擇的實證探析》等三篇期刊論文運用了問卷調查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展望

      通過以上分析,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任重而道遠。

      (一)理論基礎與理論體系研究尚需深入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方面的研究成果,已較為豐富。但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領域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還十分有限。我們應該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放在人才資源開發理論體系中去思考,開發個體潛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趯Υ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系統研究,學術界應進一步加強在歷史考察、過程及規律探討、環境優化、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研究。

      (二)拓寬該論題的研究領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仍然存在大量未經觸及和深入的領域,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探索。例如,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如醫學類、師范類、公安類)加強職業生涯規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可以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載體等進行系統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學校部.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114.

      [2] 曲振國,楊文婷,陳子文,等.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74-191.

      [3] 劉建新,費毓芳.大學生生涯輔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215.

      [4] 李士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建設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9.

      [5] 任鳳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與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2):68-70.

      [6] 陳春一,高培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8):77-78.

      [7] 屈善孝.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97-99.

      [8] 閆禮芝.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10):62-63.

      [9] 萬杭.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結合[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09.

      [10] 趙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

      [11] 黃炳輝.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教育評論,2005(2):33-36.

      [12] 張志萍,呂建秋,劉智強.職業生涯規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0(8):54-55.

      [13] 田必琴.淺議職業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3):25-26.

      第3篇

      >> 現代學徒制研究綜述及對旅游中等職業教育的啟示 歐洲國家繼續教育、職業教育的現狀綜述及對我們的啟示 日本高職院校的技術倫理教育及其啟示 現代主要激勵理論綜述及其對教育管理者的啟示 海洋教育綜述及對嶗山區中小學的啟示 國外有關兒童自語功能的研究綜述及其教育啟示 國際“四大”審計質量研究綜述及對我國的啟示 法與金融學研究文獻綜述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國際收支風險監測預警研究綜述及對我國的啟示 國內學習風格研究綜述及其對語文教學的啟示 生態轉移支付研究綜述及對我國的啟示 英語介詞習得研究綜述及其對英語學習的啟示 國外旅游地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與態度研究綜述及啟示 英語課程資源開發研究綜述及其對高職公共英語精品課程建設的啟示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對高職院校開展雙創教育的啟示 服務補救悖論的研究綜述及管理啟示 財務重述的國內外研究綜述及啟示 黃炎培思想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啟示 澳門高等職業教育對東莞高職院校的啟示 美國民族職業教育對我國民族高職院校發展的啟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4]麥可思本校應屆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報告(2015)[Z].

      [5][法]涂爾干.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M].渠東,付德銀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Miller M S, Miller A E. “It's too late for ethics courses in business schools”,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976, 17(Spring):39-42; Andrew J. “Teaching ethics” Wall Street Journal, 1979(6).

      [7]Sissela Bok, Daniel Callahan, “The Role of Applied Ethics in Learning”,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1979,11(6):23-27.

      [8]Martin T R. “Do courses in ethics improve the ethical judgment of students?” Business & Society, 1981, 20(2):17-26; Gaelm. McDonald, Gabriel D. Donleavy,“Objections to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4: 839-853, 1995.

      [9]Denise Baden,“Look on the Bright Side: A Comparis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ole Models in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Education. Jun2014, Vol. 13 Issue 2, p154-170.

      [10]Bairaktarova, Diana&WoodcockAnna,“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aligning practice and outcome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Nov2015, Vol. 53 Issue 11, p18-22.

      [11]van den Hoven, Mari?tte1Kole, Jos,“Distance, dialogue and reflection: Interpersonal reflective equilibrium as method for?professional ethics?education.”,Journal of Moral?Education. Jun2015, Vol. 44 Issue 2, pp.145-164.

      [12]田雪梅.日本理工科大W的職業道德教育[N].學習時報,2005-11-28.

      [13]李建新.元倫理講授在法律職業倫理課程中的作用[J].公民與法,2014(1):34-39.

      第4篇

      >> “一帶一路”我國內陸節點城市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研究 “一帶一路”我國內陸節點城市職業教育差異化發展研究 借一帶一路輸出智慧城市 “一帶一路”的城市行動 “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問題淺析 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帶動地方發展 “一帶一路”促進和平與發展 “一帶一路”教育在行動 “一帶一路”建設專題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研究綜述 “一帶一路”戰略研究綜述 "一帶一路"戰略稅收問題研究 “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東盟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職業教育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思考 “一帶一路”中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研究 “一帶一路”文化帶政府跨域文化管理問題研究 “一帶一路”建設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策略 “一帶一路”戰略:中國職業教育新使命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孫鈺林.職業教育的”互聯網+”方法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6):113.

      [6]李夢卿,安培.“工士”學位的學理邏輯、法理意義及選擇最優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2.

      [7]吳悅,顧新.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知識協同過程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2(10):19.

      第5篇

      ――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5年年會綜述

      孟凡華 程 宇

      >> 高等職業教育與創新教育 試析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特征的研究與創新 建設創新型城市與構建高等職業教育的新模式 淺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的實踐與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政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論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創新思想與能力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精品的理念與實踐 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與應對舉措 淺談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困惑與對策 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相銜接的研究 小議創新高等職業教育管理 會計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圖學教學創新實踐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探討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差異性研究 試論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溝通 高等工程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同質性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2015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1.

      Abstract On October 24-25, 2015, the 2015 annu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incipals joint meeting was held in Wuhan of Hubei. More 900 principals from 40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tend the meeting. The participants, centered on the topics of “action, innovation, crossing” , jointly probe how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of "made in China 2025”,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and ” One Belt And One Road”.

      第6篇

      >> “一帶一路”我國內陸節點城市職業教育差異化發展研究 “一帶一路”我國內陸節點城市職業教育協同化發展研究 “一帶一路”的國際態度 “一帶一路”中的國際政治 借一帶一路輸出智慧城市 “一帶一路”的城市行動 “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問題淺析 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帶動地方發展 “一帶一路”促進和平與發展 “一帶一路”教育在行動 “一帶一路”建設專題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研究綜述 “一帶一路”戰略研究綜述 "一帶一路"戰略稅收問題研究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思考 “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東盟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下的高職教育國際化 職業教育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11]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俄羅斯設立中國首個職教領域海外“魯班工作坊”[EB/OL]..

      [13]張慧波,葉偉巍,劉春朝.援非項目下高職教育國際化協同路徑研究――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58.

      [15]石偉平,唐林偉.我國高職院??蒲锌傮w水平偏低[N].中國教育報,2015-07-09(09).

      [16]鄭剛,馬樂.“一帶一路”戰略與來華留學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數據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6(4):81.

      [17]曾仙樂.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國際化發展之路――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側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6):70.

      第7篇

      >> 職業教育政策評估探析 區域產業與職業教育相互滲透探析 政策視角下職業教育公平問題探析 影響區域職業教育政策的經濟與政治因素 職業教育如何推進區域發展 公共管理下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探析 漲落中的協同: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探析 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實踐模式探析 農村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探析 中等職業教育政策鏈接 論職業教育的政策屬性 職業教育政策研究綜述 職業教育政策執行效能探微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政策演變探析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法規與政策探析 職業教育教學創新探析 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探析 職業教育 “工教結合”探析 林業職業教育建設途徑探析 潘文安職業教育思想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Analysis on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DONG Ren-zhong

      (Research Center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cience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China)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