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土地總體規劃范文

      時間:2023-10-13 09:42:00

      序論:在您撰寫土地總體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土地總體規劃

      第1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在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列原則編制:

      (一)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

      (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五)占用耕地與開發復墾耕地相平衡。

      第2篇

      第一條為規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查和報批,提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科學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具體承辦。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行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土地宏觀調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規劃城鄉建設和統籌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重要依據。

      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編制的城市、村鎮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專項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四條編制和審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部門落實規劃編制工作經費,保障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章規劃編制

      第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為國家、省、市、縣和鄉(鎮)五級。

      根據需要可編制跨行政區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村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各地應當在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對村莊土地利用的總體布局作出科學規劃和統籌安排。

      第七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堅持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工作方針。

      第八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前,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現行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開展基礎調查、重大問題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前期工作基礎上,以真實、準確、合法的土地調查基礎數據為依據,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

      前款規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包括:規劃背景,指導思想和原則,土地利用戰略定位和目標,土地利用規模、結構與布局總體安排,規劃實施措施等內容。

      第十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經審查通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與所在地的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同步編制。

      第十一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對涉及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區域和城鄉協調、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利用結構布局優化、土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重大問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專題研究和論證。

      第十二條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征求各有關部門的意見。

      第十三條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的重大問題,可以向社會公眾征詢解決方案。

      對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利益的規劃內容,應當舉行聽證會,充分聽取公眾的意見。

      采取聽證會形式聽取意見的,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的程序進行。

      第十四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相關方面專家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論證,論證意見及采納情況應當作為報送審查材料一并上報。

      第十五條承擔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具體編制工作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具有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工作業績;

      (三)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

      (四)有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單位目錄。

      第三章規劃內容

      第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現行規劃實施情況評估;

      (二)規劃背景與土地供需形勢分析;

      (三)土地利用戰略;

      (四)規劃主要目標的確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建設用地規模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結構、布局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優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別化政策;

      (七)規劃實施的責任與保障措施。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簡化前款規定的內容。

      第十七條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國家級土地利用任務的落實情況;

      (二)重大土地利用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各區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對市(地)級土地利用的調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專項安排;

      (六)規劃實施的機制創新。

      第十八條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省級土地利用任務的落實;

      (二)土地利用規模、結構與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區及分區管制規則;

      (四)中心城區土地利用控制;

      (五)對縣級土地利用的調控;

      (六)重點工程安排;

      (七)規劃實施的責任落實。

      前款第(四)項規定的中心城區,包括城市主城區及其相關聯的功能組團,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點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確定規劃期內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與布局安排,劃定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的擴展邊界。

      第十九條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市級土地利用任務的落實;

      (二)土地利用規模、結構和布局的具體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區及其管制規則;

      (四)城鎮村用地擴展邊界的劃定;

      (五)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重點區域的確定。

      第二十條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重點突出下列內容:

      (一)基本農田地塊的落實;

      (二)縣級規劃中土地用途分區、布局與邊界的落實;

      (三)各地塊土地用途的確定;

      (四)鎮和農村居民點用地擴展邊界的劃定;

      (五)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

      (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附圖。

      前款第(二)項規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附圖,包括規劃現狀圖、專題規劃圖和規劃分析圖。

      第二十二條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依據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

      第四章審查和報批

      第二十三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報批,分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審查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報批兩個階段。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逐級上報審批機關同級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第二十四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基礎數據、規劃目標、土地利用結構與空間布局調整等內容進行審查。

      第二十五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未通過審查的,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審查意見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重新申報審查。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通過審查后,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審查通過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二十六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的原則,自上而下審查報批。

      第二十七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查報批,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規劃文本及說明;

      (二)規劃圖件;

      (三)專題研究報告;

      (四)規劃成果數據庫;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見及論證情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審查意見及修改落實情況、公眾聽證材料等。

      第二十八條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人民政府轉來的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意見,并自收到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規劃審查工作。

      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較大分歧時,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各方進行協調。因特殊情況,確需延長規劃審查期限的,可以延長審查。

      第二十九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下列規定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審查:

      (一)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

      (二)國家有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項方針、政策;

      (三)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四)土地利用相關規劃;

      (五)其他可以依據的基礎調查資料等。

      第三十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審點內容包括:

      (一)現行規劃實施評價;

      (二)規劃編制原則與指導思想;

      (三)戰略定位與規劃目標;

      (四)土地利用結構、規模、布局和時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標分解情況;

      (六)規劃銜接協調論證情況和公眾參與情況;

      (七)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審查情況和相關部門意見,提出明確的審查結論,提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審批。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編制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行業主管部門可以結合本行業特點編制行業土地利用規劃。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行業土地利用規劃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3篇

      關鍵詞:土地;規劃;協調;研究

      Abstract: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relative shortage of per capita resources, reserve resources are very scar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prominent. Current and future a period, is the key to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China, and also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the occup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s inevitab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 supply and demand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acute. Contradiction of city scale increase and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 is a practical problem tha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urgently needs to solve.

      Keywords: land planning; coordination;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F30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兩規協調是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兩規在規劃目標、編制思路、技術方法與相關數據采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分歧,導致了當前兩規在指導區域城鄉土地的開發利用上的諸多矛盾,帶給城鄉土地管理極大的不便。因此,盡快協調兩規的關系對于改善我國人地關系,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兩規的相互關系

      (一)兩規的區別

      1、對象和范圍

      土地是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共同規劃對象,但各自側重點不同,從范圍來看,城市總體規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城市規劃是在城市土地使用組合基礎上進行城市空間形態布局,主要是對城市用地進行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則是全域覆蓋,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及其它土地,通過調節土地布局和各行業土地規模,合理規劃利用土地。由此可以將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理解為點與面、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互為依據、相互銜接。

      2、目標及任務

      城市規劃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其任務則是合理確定區域城市的性質、規模、功能和發展定位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則是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全域的土地,通過分析土地利用結構現狀,根據國家經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結合區域的土地供給能力、人口承載力以及開發利用戰略,確定規劃目標年的土地控制指標。

      3、規劃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包括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根據區域定位、人口、經濟、社會等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區域的發展規模及方向、城市綠化和配套農產品基地建設等,對城市的各項建設活動作出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依據區域土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考慮各項經濟社會建設的用地,以保證整個轄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是以土地利用為中心,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為主要內容的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規劃與建設,土地供給與土地需求的關系。

      (二)兩規的一致性

      1、根本原則一致性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都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原則。

      城市總體規劃是區域性和綜合性的規劃,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為了合理利用土地,完善空間功能布局,統一部署安排各項經濟社會活動。

      兩項規劃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以土地作為主要規劃對象,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相關各部門的發展規劃為參照進行規劃編制,核心內容都是圍繞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要求一致性

      兩規具有共同的編制要求,即實現土地利用的集約節約化,兩規應當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控制性作用。

      3、任務一致性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任務都是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全局性規劃,其規劃的是規劃行政區域內全覆蓋的各類用地;城市總體規劃的側重點是統籌安排規劃區,集中體現在規劃建成區內的各項建設用地。

      在土地利用中,兩者互相聯系、互相作用、互相指導。城市規劃要依據土地利用規劃,依據土地供給趨勢進行城市規劃編制;土地利用規劃要充分結合城市、城鎮和大型設施的發展布局情況,做到與城市總體規劃及城鎮相關規劃體系相一致,否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難于編制和實施。因此,兩項規劃在土地利用上應當彼此互相協調、有機銜接、彼此制約和互為補充。

      4、法律地位的一致性

      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都各自有與之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

      二、兩規不協調的根本原因

      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核心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兩個基本點為切實保護耕地、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用地。規劃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供給定需求”,采用自上而下,層層指標控制,指標下達的方法。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量不能突破上級規劃分解下達的控制指標,補充耕地量不得低于上級規劃分解下達的控制指標。

      城市總體規劃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以人定地”、“以需定供”。城市建設用地是通過經濟社會現狀,然后預測規劃期間的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確定人均建設用地等標準;各類用地、功能分區是根據對土地的實際需要,經綜合平衡、論證后確定的,沒有嚴格的控制指標。

      由于指導思想與方法的明顯不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結果自然會有不同。

      三、兩規協調建議

      1、制定合理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充分考慮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以及自然環境承載力狀況,制定符合地區發展實際,社會、經濟與環境相協調的發展目標,形成對地區發展的統一指導。

      2、協調統一建設用地規模、人均城市建設用地指標、人口規模預測值、用地分類指標和城市建設用地范圍等。城市規模的確定是兩規協調、銜接的重點,也是兩規爭議集中所在。

      3、從宏微觀兩個層面協調兩規的用地布局,且在規劃實施上要一致有效。在兩規的協調過程中,城市總體規劃應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指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用地布局上起到的宏觀調控作用,城市總體規劃則詳細的布置城市建設范圍內各類用地的布局。

      第4篇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城鎮規劃;銜接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各項建設項目的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耕地面積的迅速減少,使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與結構性矛盾顯得更加突出。為了加強對新經濟形勢下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科學、可行的修編,土地管理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先后部署并開展了兩輪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特別是加強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銜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土地規劃在用地分類、編制體系及審批權限幾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別,兩者銜接的核心工作是做到用地布局與建設用地規模兩方面的銜接。

      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差異

      1. 指導思想的差異。

      自1986年至今,我國先后開展了兩輪關于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以土地資源供給為出發點,依照上級所下達的對建設用地的控制指標為限制,按計劃進行的土地規劃編制,其指導思想是制約供給和引導需求,重點在于對土地利用的控制上。城鎮規劃是對社會發展、經濟狀況、產業政策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并依據市場經濟下城鎮的客觀發展規律與社會需求進行編制的規劃,其指導思想是以滿足需求和方便生活為出發點,重在發展。

      2. 規劃目標的差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以規劃期的耕地和其他主要農用地的保有量、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數量及控制規模、土地的開發,整理及復墾規模、總體布局要求及土地利用率與產出率的提高等方面為主要目標。城鎮規劃則主要目標則是在城鎮的性質、規模及發展方向確立的條件下,對城鎮的規劃區范圍及擬定分期建設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進行確定。

      3. 規劃部門的差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分別由國家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和土地規劃建設部門來編制實施。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的土地資源也從過去的無償使用發展為有償使用,這同時就客觀造成了國家土地資源管理部門與各部門之間以及各部門間的矛盾。

      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銜接的原則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銜接應遵從以下原則:第一,從全局出發的整體性原則,要求以提高土地的總體利用效益為基礎,對不同區域、用地部門及產業之間用地的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協調好各區域、部門及產業間的用地矛盾。第二,保護與保障并行原則,在加強對基本農田保護的基礎上,推進耕地保護從重數量向數量、質量及生態建設的全面平衡轉變。加強對土地的整理力度,控制建設用地占地規模,建立保護耕地的激勵機制,才能使耕地保護與經濟建設和諧發展。第三,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原則,在規劃建設中要將土地的開發、整理、利用及保護結合起來,重視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對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進行合理安排,使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統一協調,實現對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的銜接方式

      1. 強化土地管理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間的協作。

      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建設規劃部門都要對城市用地進行統一的管理,嚴格土地審批制度,切實做到土地規劃、征地、開發、建設的統一管理。同時要強化實施兩個規劃后的監督檢查工作,對于違法用地和建設的案件要嚴肅查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銜接的重點是城鎮建設用地的范圍和界限,而建設用地區的土地利用則按照城鎮建設規劃進行。

      2. 城鎮規劃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

      城鎮規劃制定的發展用地的規模及控制范圍不可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的控制指標。同時,城鎮建設用地要嚴格符合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要求及土地用途的管制要求,努力提高耕地的質量。對于不合理的建設用地,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具體要求進行局部調整,做到科學、合理地用地。任何部門、任何單位與個人的建設用地都不得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建設規劃的要求。

      3. 走集約型的城鎮建設道路。

      城鎮建設規劃應從過去的粗放式建設方式轉變為充分發揮城鎮可利用空間的集約型建設方式。城鎮規劃要樹立建設用地緊張的觀念,對土地進行更加科學、精密、詳盡的安排規劃,對城鎮空間充分利用,適當提高建筑的密度、高度及容積率。當前許多城鎮建筑的密度與容積率都比較低,有著很大的開發改造潛力。同時也可通過加強舊城改造,提高舊城用地在布局、結構及功能方面的緊促性與合理性來提高舊城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還可以土地置換的方式,壓縮農村的居民點及村鎮企業用地,以達到節約用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丁祥偉.淺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的銜接[J].城市建設,2011(13).

      [2]王開楊.大型復雜橋梁施工監控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8).

      [3] 於忠祥. 世紀初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回顧與展望[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06).

      第5篇

      一、××鎮概況………………………………………………………1

      二、現行規劃實施情況………………………………………………2

      (一)現行規劃實施效果……………………………………………2

      (二)現行規劃主要執行情況………………………………………3

      (三)現行規劃存在的問題…………………………………………4

      三、規劃修改的必要性和意義………………………………………4

      (一)規劃修改必要性………………………………………………4

      (二)規劃修改的意義………………………………………………6

      四、規劃修改的指導思想、原則依據………………………………7

      (一)規劃指導思想…………………………………………………7

      (二)規劃原則………………………………………………………7

      (三)規劃修改的依據………………………………………………8

      五、規劃修改的簡要過程……………………………………………8

      (一)組織準備階段…………………………………………………9

      (二)調查分析研究階段……………………………………………9

      (三)規劃修改階段…………………………………………………9

      (四)規劃成果形成階段……………………………………………10

      六、現行規劃(1997-20__年)實施情況分析……………………10

      七、本規劃(20__-20__年)與現行規劃(1997-20__年)的銜接………………………………………………………………………11

      八、規劃修改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說明………………………………12

      (一)關于基礎數據的來源…………………………………………12

      (二)重要指標規劃的協調情況……………………………………13

      (三)與城鎮規劃的協調情況………………………………………17

      (四)與其他規劃的協調……………………………………………18

      九、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8

      十、需要進一步說明的的問題………………………………………18

      十一、規劃修改的成果………………………………………………18

      ×××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__-20__)

      《××區×××鎮土地利用總何體規劃(20__-20__年)》(以下簡稱“本規劃”)××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主要成果,也是政府評議、報上級政府審批和組織實施的政策性文件,包括:總則、土地利用現狀及潛力分析、規劃目標與方針、土地利用總體布局、主要用地規劃和空間管制引導、規劃實施與管理,附則及附表等內容。為了對本規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現將有關問題作如下說明。

      一、××鎮概況

      ××位于××區東南部,集鎮距市區15公里,屬半丘陵半圩區地形。東與××縣、××鎮和×××接壤,南與××鎮相連,西與××鎮隔河相望,北與×××和××鎮緊連,是××區建制鎮之一。

      全鎮轄××村民委員會××個街道居委會,×××個村民組,轄區總面積×××平方公里。20__年全鎮總人口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萬人,非農業人口0.84萬人,人口密度475人/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5823.90公頃,人均耕地0.1072公頃。

      ××鎮是×××區×大建制鎮之一,區域位置較佳,××省級開發區區域面積三分之一在我鎮境內有××鐵路及復線和××高速東西穿越,×××省道北穿而過,交通便捷。

      這里典型的溫帶氣候,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擁有皖南山區的樸質,更兼江南水鄉的柔美。境內山巒起伏、環境優美。南有千年古壩-×××壩,滋潤著××兒女;東有圣地-×××,休閑度假好去處。

      境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有儲量可觀的石、方解石、煤,還有錳、銅、硫、鐵等金屬,廣袤的山場盛產、李、中草藥等。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程控電話容量1萬門,電子網絡遍布世界各地。

      二、現行規劃實施情況

      (一)現行規劃實施效果

      1、強了耕地保護力度,確保了耕地總時的穩定

      現行規劃通過實行“占一補一”制度,加大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的力度,使耕地在數量及質量上保持穩定;通過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使基本農田得到特殊保護;通過中低產田改造提高了耕地質量,進一步穩定了農業的基礎地位。

      2、嚴格控制了建設用地的規模,規范了建設用地管理

      通過對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的嚴格控制,鼓勵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確需擴大建設用地規模的優先安排利用非耕地或劣質耕地,有效地控制了建設占用耕地的規模。同時通過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劃定各項建設用地范圍,有效地制止了不按規劃建設、少批多占等現象,使建設用地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

      3、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現行規劃的實施使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明確,穩定了農民在承包地上投資、投肥、投勞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對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總體質量的同時,使耕地地力得以更大化發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穩定了經濟發展

      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注重與各專項規劃、經濟發展計劃相軒調,將交通、水利、基礎建設等用地規劃及發展規劃較為合理地與本地社會經濟及自然實際狀況相統一,促使經濟以較高的速度穩定發展。

      (二)現行規劃主要執行情況

      規劃實施以來,各地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促進了用地管地觀念的轉變,有效遏制了建設用地盲目擴張,嚴格保護了基本農田,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合理安排用地,確保重點工程等各建設項目用地的合理需求,為我鎮經濟建設社會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通過調研民現,現行規劃實施以來總體情況良好。規編制過程中公眾與程度較高。規劃宣傳普及率達85%;現行規劃實施后,土地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土地集約度等得到明顯提高;各項耕地質量指標有所提高。

      (三)現行規劃存在的問題

      1、規劃缺乏

      足夠的動態性?,F行規劃在1999年完成并實施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行規劃所依賴的基礎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原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已缺乏現勢性,不能有效地調控和指導各類用地的布局。

      2、現行規劃缺乏足夠預見性?,F行規劃沒有充分考慮農業結構調整對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對新出現的土地需求預見性不強,使得現行規劃不能很好地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3、現行規劃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F行規劃偏重于強調規劃指標的分解落實,對規劃建設用地的定位和布考慮不夠充分,在基本農田布局和建設用地布局中未能有效地結合當地實際條件,不能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規劃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規劃修改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規劃修改的必要性

      現行規劃在1997年至20__年期間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實施,在耕地保護、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土地用途管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省“東向發展戰略”思想的提出,以及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過程的加快,農業結構和城鎮體系戰略的調整,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完成,全鎮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變化、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建設用地和基本農田空間布局等方面逐漸暴露出一些與新形勢不相適應的問題。

      1.社會經濟調整及產業發展布局的變化要求土地利用布局的調整。

      為了能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和適應××省“東向發展戰略”的發展,××鎮進行了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和產業重新布局。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與生態農業,要求新的土地利用布局。

      2.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

      在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優化城鎮、村莊和基本農田的布局,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整體,形成城鎮和農村相協調,居民點和農田相襯托的新格局,而縣級土地利用規劃正是調整這一格局的重要依據。因此,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對于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顯行尤為重要。

      3.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選擇

      新《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土地利用管理日益加強,而現有的規劃在實施中的矛盾也不斷顯現,分散的建設用地布局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科學準確地測算建設用地規模、范圍,預留必要的發展用地,把有限的用地指標落實到合適的地塊上,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

      (二)規劃修改的意義

      1、為××鎮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通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合理配置、優化各類用地,使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協調一致,實現可持續發展。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注重與各專項規劃、經濟民展計劃協調。將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用地規劃及發展規劃較為合理地與本地社會經濟及自然實際狀況相統一,促使經濟以較高的速度穩步發展。

      3、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與產出率。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優化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條件下,實現產出增長以獲取結構效益的有效途徑,同時能促進土地資源利用集約型邊轉變,從而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四、規劃修改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依據

      (一)規劃指導思想

      ××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國家和省的的關法律、法規為指導,根據社會、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及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用地需求做出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實行“占一補一”政策,統籌安排各業用地,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優化配置和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為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協調民展和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服務。

      (二)規劃原則

      1、堅持供給引導需求、兼顧各方利益、統籌安排各類用地的原則;

      2、堅持切實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

      3、堅持規劃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占用耕地與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相掛鉤的原則;

      5、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和動態調整原則;

      6、以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的原則;

      7、堅持城鎮面積增加與農村居民點面積減少相掛鉤原則。

      (三)規劃修改的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水法》、《農業承包法》等。

      2、《××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國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批規定》、《××省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省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技術規程》、《村鎮規劃標準》。

      3、《××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__年)、《××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法》(1996-20__年)、《××區城鎮體系規劃》(1997-20__年)、《××鎮建設總體規劃》(1997-20__年)。

      4、××鎮“十一五”規劃和20__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5、省、部其他規范性文件和相關基礎資料。

      五、規劃修改簡要過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區政府下達我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關指標以及其他相關法規、政策的規定和規劃修改的動態原則,在行政區劃調整的基礎上,對××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修改工作,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 組織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開展計劃制定,落實經費,組成領導小組和規劃小組,總體規劃方案設計,選定研究專題以及業務培訓等準備工作。

      著先是制定工作計劃,工作方案落實經費,組成領導組和工作班子。如開了領導組、工作班子會議,審議和討論工作計劃技術方案。

      其次,為了修改好本次規劃,在全鎮對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要性進行廣泛宣傳,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最后,研究討論了修改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依據和工作方法,明確了本次規劃修改的目的、任務和重點內容,并制定了工作計劃和方案。

      (二) 調查分析研究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數據、圖件、文件等資料,并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規劃修改階段

      1、在收集、分析規劃資料和開展前期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孫埠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各部門各行業的用地要求,確定土地利用的方針和目標;

      2、對作鎮土地需求和土地供給量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 運用綜合平衡、目標規劃法等方法,制定了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土地利用方案,并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進行了各類用地結構的調整;

      3、在用地方案和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對全鎮主要用地進行了規劃,并制定了相應的管制導則;

      4、擬定規劃方案,形成文字及圖件成果。落實各項地指標,進行相應的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制定規劃實施措施,撰寫規劃文本、說明。

      (四) 規劃成果形成階段

      在調查、分析、研究和規劃修改的基礎上,整理出本次規劃的主要成果:

      1、《××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本(20__-20__年)》;

      2、《××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__-20__年)說明》;

      3、《××鎮土地利用現狀圖(20__)》(1:1萬);

      最后,由××鎮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評審,根據評審結果進行修改形成最終規劃成果。

      六、現行規劃(1997-20__年)實施情況分析

      1、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現行規劃××鎮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5059.9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為86.88%。

      規劃實施期間,我鎮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布局與規劃保護一致(表1)

      表1××鎮現行規劃基本農田保護招待情況

      單位:公頃

      行政單位 1996年底

      耕地面積 規劃20__年

      保護面積 20__年基本

      農田保護面積 規劃指標

      完成率(%)

      ××鎮 5823.88 5059.86 5059.90 100

      2、建設占用耕地控制指標執行情況

      依據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1997-20__年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為40.98公頃,1997-20__年全鄉實際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為6.1公頃,剩余指標為34.88公頃(表2)。

      表2××鎮現行規劃建設占用耕地執行情況

      單位:公頃

      現行規劃建設用地

      占用耕地面積 1997-20__年

      實際執行 剩余指標 指標完成率%

      ××鎮 40.98 6.1 34.88 1.49

      七、本規劃(20__-20__年)與現行規劃(1997-20__年)的銜接

      1、耕地基本農田保護指標的銜接

      根據本規劃到20__年的耕地面積規劃為5863.55公頃,本規劃與現行規劃的耕地指標保持一致。本規劃到20__年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規劃為5059.90公頃,而現行規劃到20__年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規劃為5059.90公頃,本規劃與現行規劃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保持一致(表3)。

      表3××鎮規劃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指標銜接情況

      單位:公頃

      現行規劃

      20__年耕

      地保有量 現行規劃

      基本農田

      保護面積 現行規劃

      基本農田

      保護率 本規劃20__年耕地保有量 本規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本規劃基本農田保護率

      ××鎮 5863.55 5059.90 86.88 5863.55 5059.90 86.88

      2、建設用地及其占用耕地指標的銜接

      本規劃20__-20__年的建設用地指標規劃為52.48公頃,其中占用耕地指標規劃為34.88公頃,而現行規劃1997-20__年的規劃占用耕地指標為40.98公頃(表4).

      表4××鎮規劃建設占用耕地指標銜接情況]

      單位:公頃

      現行規劃建設用地

      占用耕地面積 1997-20__年

      實際建設占用

      耕地面積 現行規劃剩余建設中用耕地面積 本規劃建設占用耕地面積

      ××鎮 40.98 6.1 34.88 34.88

      八、規劃修改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說明

      (一)關于基礎數據的來源

      1、人口資料:包括歷年人口、城鎮人口、農村人口、暫住人口、流動人口、自然增長人口、機械增長人口等,其主要來源于××鎮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資料,公安部門的統計資料等。

      2、有關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的規劃指標主要來源于××鎮相關部門的規劃資料。

      3、土地方面的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各項建設用地資料、土地出讓、轉讓資料、以及土地登記等資料;××鎮歷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資料;××鎮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指標等。

      4、有關規劃方面的資料主要來源于歷年社會經濟統計年鑒、基本建設投資統計、農業用地效益資料、物價變化資料;氣候、水文、工程地質、地形地貌、水系、植被、氣象和主要自然災害資料;孫埠鎮各部門發展規劃及用地計劃資料。

      (二)重要指標的依據

      1、農業用地指標

      耕地、園地、林地等各項用地量的預測,分別從需求和供應兩個方面進行預測,對于預測結果在區級指標之內,以縣級別分解指標作為××鎮的用地指標,在耕地需求方面,與縣級規劃一樣,從糧食生產總需求、糧食生產水平、糧地系數三方面預測;在耕地供應方面,則在耕地后備資源評價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條件的耕地開發能力進行預測,園地及林地在未利用地適宜評價的基礎上,根據人口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結果,對規劃期間園地、林地開發及非農業建設占用園地、林地情況預測。

      本次規劃的生產潛力預測主要是對農作物單產進行預估,預測20__年糧食作物的單產為6225.00公斤/公頃。年。

      2、建設用地預測

      (1)人口發展預測

      人口的民展變化關系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城鄉居民建設規模和土地的承載力,因此,人口預測是土地需求量預測的前提。

      按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的機械增長預測,20__年全鎮人口將達到7.5萬人。

      (2)城鎮建設用地預測

      根據土地供給決定土地需求的原則及我鎮經濟發展與地關系狀況,并按照城鎮人均建設用地規劃相關規定的要求,城鎮用地總規模將由20__年的157.27公頃調整到20__年的180.15公頃。

      (3)農村居民點用地預測

      由于對土地集約利用的追求,行政村的合并,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同時中心村建設步伐加快,拆村并點,農村居民點用地集約度進一步提高,人均用地面積將大幅度減少。本次規劃期內農村居民點用地將由現狀(20__)年的569.521公頃調整到規劃年(20__年)的562.63公頃,到20__年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減少6.89公頃。

      (4)獨立工礦用地預測

      ××鎮20__年的獨立工礦用地為26.61公頃。規劃期內獨立工礦用地將分布城鎮以外集中,主要以內涵挖潛為主,但由于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的帶動下,××鎮獨立工礦用地面積還將進一步快速增長。預計到20__年獨立工礦用地面積將增加到41.11公頃,凈增加14.5公頃。

      (5)交通用地預測

      根據我鎮規劃期內交通用地指標,至20__年,我鎮各類交通用 地規?;颈3植蛔儭?/p>

      (6)水利工程用地預測

      根據我鎮規劃期內水利設施用地指標,至20__年,我鎮水利設施用地規?;颈3植蛔儭?/p>

      3、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指標

      遵照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安徽省等有關法律、法規,孫埠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規劃期間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5059.90公頃。

      4.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和平衡表的編制

      為了保護規劃用地指標的落實和使我鎮各類用地的配置能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得到合理的安排,增強本規劃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在部門用地指標調整上,多次進行了由鎮政府組織的部門用地協調會,反復討論、協商,廣泛征求意見,盡可能地從行政、經濟和技術上合理安排各類用地,同時,根據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走集約和節約用地的道路出發,積極引導部門接受鎮規劃用地指標。

      ⑴農、果、林、水產部門用地:農業部門用地給予優先安排和滿足,優化大農業結構,實行多種經營,增加蔬菜、經濟作物、果園面積,提高大農業經濟從價值。

      ⑵鎮區、工礦部門用地:鎮區、工礦部門的用地在本著集約和節約的原則,進行統籌安排。

      以此為原則,采用綜合平衡法,根據各類用地在規劃期內的增減變化,編制了20__-20__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

      5.土地利用分區

      土地利用分區的主要目的是為土地用途管制實行提供依據,用地區域類型的劃分是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并突出了農業用地的劃分,共分為農業用地區、園業用地區、林業用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村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其他用地區等七個區。

      在具體區劃劃分方法上,是以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適宜性分析和區域自然和社會經濟發展為基礎,根據土地主導用途的不同,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為確保土地用途管制的實行,還針對每種土地用地區的用途特點,制定了詳細的用途管制細則。

      6.各項用地指標的分解

      ××鎮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整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的最終落實點,是縣級規劃得發實施的基本保障,因此在鎮規劃主要用地控制指標,服從縣級規劃分解指標,特別是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耕地開發、復墾指標上,以確??h級耕地總量占補平衡的實現,另外對退耕還林指標也給保證。

      7.用地布局的依據

      ⑴規劃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土地所作的戰略安排。

      ⑵各部門用地發展規劃中的布局要求。

      ⑶《土地管理法》及相關法、法規對用地布局所作的要求。

      ⑷全鎮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質量和土地生產效益的差異。

      (三)與城鎮規劃的協調情況

      考慮到城鎮規劃用地分類與土地利用規劃用地分類的技術口徑不同,本次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鎮規劃用地規劃協調的著重點放在城鎮建設用地新占農用地、特別是新占耕地面積上,而對城鎮用地現狀面積、規劃面積不強求統一。在城鎮建設用地新占農用地、特別是新占耕地面積方面,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統一的。

      (四)與其它規劃的協調

      本規劃在與生態、農業、水利、林業等部門規劃的協調方面,充分考慮了這些部門的規劃成果,優先保證了這些部門的勝地需求,在本質上是協調一致的,只是在具體的土地面積數據上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統一采用了土地部門的數據。

      九、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組織上的可行性。在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從最初的技術方案的論證到資料的收集和規劃講座稿子論證都多次進行了專家、部門的調查咨詢,保證了一次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基礎數據和資料的可行性。整個規劃都是以土地詳查和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基準,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年鑒等資料的權威性強。各部門提供的基礎數據、規劃數據和資料是各有關部門根據自身的發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完成的,具有較強的可靠性。

      十、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1、關于規劃范圍的說明

      本次規劃范圍為××鎮轄區全部土地,土地總面積11440.06公頃。

      2、關于規劃時間的說明

      基期年20__年,規劃期20__—20__年。

      3、關于土地質量評價的說明

      土地質量評價堅持為生產服務原則,采用聯合國《土地評價綱要》提出的土地適宜性評價思路(ITC)并結合××區××鎮目前土地的利用方式進行。

      4.關于基礎數據口徑不一致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的規定,要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土地面積的基礎數據必須是土地詳細和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因此,本次規劃中將所有其它數據都統一到了土地變更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會與專利號部門提供的原始數據不完全一致,由于土地詳杳和變更調查,是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現狀三大類進行的,各類土地利內涵,與各部門用地類型劃分存在較大的差異,故二者在外延上有明顯的區別。

      十一、規劃修改的成果

      1、《××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__-20__年)》;

      2、《××區×鎮土地利用總規劃(20__-20__年)說明》;

      3、《××區××鎮土地利用總規劃圖(20__-20__年)》。

      ××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__~20__)

      (送審稿)

      ××區××鎮人民政府

      二0__年十月

      一、××鎮概況………………………………………………………1

      二、現行規劃實施情況………………………………………………2

      (一)現行規劃實施效果……………………………………………2

      (二)現行規劃主要執行情況………………………………………3

      (三)現行規劃存在的問題…………………………………………4

      三、規劃修改的必要性和意義………………………………………4

      (一)規劃修改必要性………………………………………………4

      (二)規劃修改的意義………………………………………………6

      四、規劃修改的指導思想、原則依據………………………………7

      (一)規劃指導思想…………………………………………………7

      (二)規劃原則………………………………………………………7

      (三)規劃修改的依據………………………………………………8

      五、規劃修改的簡要過程……………………………………………8

      (一)組織準備階段…………………………………………………9

      (二)調查分析研究階段……………………………………………9

      (三)規劃修改階段…………………………………………………9

      (四)規劃成果形成階段……………………………………………10

      六、現行規劃(1997-20__年)實施情況分析……………………10

      七、本規劃(20__-20__年)與現行規劃(1997-20__年)的銜接………………………………………………………………………11

      八、規劃修改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說明………………………………12

      (一)關于基礎數據的來源…………………………………………12

      (二)重要指標規劃的協調情況……………………………………13

      (三)與城鎮規劃的協調情況………………………………………17

      (四)與其他規劃的協調……………………………………………18

      九、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 8

      十、需要進一步說明的的問題………………………………………18

      十一、規劃修改的成果………………………………………………18

      ×××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__-20__)

      《××區×××鎮土地利用總何體規劃(20__-20__年)》(以下簡稱“本規劃”)××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主要成果,也是政府評議、報上級政府審批和組織實施的政策性文件,包括:總則、土地利用現狀及潛力分析、規劃目標與方針、土地利用總體布局、主要用地規劃和空間管制引導、規劃實施與管理,附則及附表等內容。為了對本規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現將有關問題作如下說明。

      一、××鎮概況

      ××位于××區東南部,集鎮距市區15公里,屬半丘陵半圩區地形。東與××縣、××鎮和×××接壤,南與××鎮相連,西與××鎮隔河相望,北與×××和××鎮緊連,是××區建制鎮之一。

      全鎮轄××村民委員會××個街道居委會,×××個村民組,轄區總面積×××平方公里。20__年全鎮總人口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萬人,非農業人口0.84萬人,人口密度475人/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5823.90公頃,人均耕地0.1072公頃。

      ××鎮是×××區×大建制鎮之一,區域位置較佳,××省級開發區區域面積三分之一在我鎮境內有××鐵路及復線和××高速東西穿越,×××省道北穿而過,交通便捷。

      這里典型的溫帶氣候,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擁有皖南山區的樸質,更兼江南水鄉的柔美。境內山巒起伏、環境優美。南有千年古壩-×××壩,滋潤著××兒女;東有圣地-×××,休閑度假好去處。

      境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有儲量可觀的石、方解石、煤,還有錳、銅、硫、鐵等金屬,廣袤的山場盛產、李、中草藥等。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程控電話容量1萬門,電子網絡遍布世界各地。

      二、現行規劃實施情況

      (一)現行規劃實施效果

      1、強了耕地保護力度,確保了耕地總時的穩定

      現行規劃通過實行“占一補一”制度,加大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的力度,使耕地在數量及質量上保持穩定;通過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使基本農田得到特殊保護;通過中低產田改造提高了耕地質量,進一步穩定了農業的基礎地位。

      2、嚴格控制了建設用地的規模,規范了建設用地管理

      通過對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的嚴格控制,鼓勵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確需擴大建設用地規模的優先安排利用非耕地或劣質耕地,有效地控制了建設占用耕地的規模。同時通過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劃定各項建設用地范圍,有效地制止了不按規劃建設、少批多占等現象,使建設用地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

      3、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現行規劃的實施使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明確,穩定了農民在承包地上投資、投肥、投勞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對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總體質量的同時,使耕地地力得以更大化發揮,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穩定了經濟發展

      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注重與各專項規劃、經濟發展計劃相軒調,將交通、水利、基礎建設等用地規劃及發展規劃較為合理地與本地社會經濟及自然實際狀況相統一,促使經濟以較高的速度穩定發展。

      (二)現行規劃主要執行情況

      規劃實施以來,各地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促進了用地管地觀念的轉變,有效遏制了建設用地盲目擴張,嚴格保護了基本農田,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合理安排用地,確保重點工程等各建設項目用地的合理需求,為我鎮經濟建設社會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通過調研民現,現行規劃實施以來總體情況良好。規編制過程中公眾與程度較高。規劃宣傳普及率達85%;現行規劃實施后,土地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土地集約度等得到明顯提高;各項耕地質量指標有所提高。

      (三)現行規劃存在的問題

      1、規劃缺乏足夠的動態性?,F行規劃在1999年完成并實施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行規劃所依賴的基礎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原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已缺乏現勢性,不能有效地調控和指導各類用地的布局。

      2、現行規劃缺乏足夠預見性?,F行規劃沒有充分考慮農業結構調整對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對新出現的土地需求預見性不強,使得現行規劃不能很好地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3、現行規劃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F行規劃偏重于強調規劃指標的分解落實,對規劃建設用地的定位和布考慮不夠充分,在基本農田布局和建設用地布局中未能有效地結合當地實際條件,不能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規劃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規劃修改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規劃修改的必要性

      現行規劃在1997年至20__年期間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實施,在耕地保護、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土地用途管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省“東向發展戰略”思想的提出,以及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過程的加快,農業結構和城鎮體系戰略的調整,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完成,全鎮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變化、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建設用地和基本農田空間布局等方面逐漸暴露出一些與新形勢不相適應的問題。

      1.社會經濟調整及產業發展布局的變化要求土地利用布局的調整。

      為了能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和適應××省“東向發展戰略”的發展,××鎮進行了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和產業重新布局。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與生態農業,要求新的土地利用布局。

      2.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

      在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優化城鎮、村莊和基本農田的布局,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整體,形成城鎮和農村相協調,居民點和農田相襯托的新格局,而縣級土地利用規劃正是調整這一格局的重要依據。因此,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對于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顯行尤為重要。

      3.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選擇

      新《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土地利用管理日益加強,而現有的規劃在實施中的矛盾也不斷顯現,分散的建設用地布局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科學準確地測算建設用地規模、范圍,預留必要的發展用地,把有限的用地指標落實到合適的地塊上,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

      (二)規劃修改的意義

      1、為××鎮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通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合理配置、優化各類用地,使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協調一致,實現可持續發展。

      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制訂和實施過程中,注重與各專項規劃、經濟民展計劃協調。將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用地規劃及發展規劃較為合理地與本地社會經濟及自然實際狀況相統一,促使經濟以較高的速度穩步發展。

      3、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與產出率。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優化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條件下,實現產出增長以獲取結構效益的有效途徑,同時能促進土地資源利用集約型邊轉變,從而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四、規劃修改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依據

      (一)規劃指導思想

      ××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國家和省的的關法律、法規為指導,根據社會、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及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用地需求做出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實行“占一補一”政策,統籌安排各業用地,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優化配置和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為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協調民展和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服務。

      (二)規劃原則

      1、堅持供給引導需求、兼顧各方利益、統籌安排各類用地的原則;

      2、堅持切實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

      3、堅持規劃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占用耕地與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相掛鉤的原則;

      5、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和動態調整原則;

      6、以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和高效利用的原則;

      7、堅持城鎮面積 增加與農村居民點面積減少相掛鉤原則。

      (三)規劃修改的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平共國水法》、《農業承包法》等。

      2、《××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國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審批規定》、《××省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省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技術規程》、《村鎮規劃標準》。

      3、《××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__年)、《××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法》(1996-20__年)、《××區城鎮體系規劃》(1997-20__年)、《××鎮建設總體規劃》(1997-20__年)。

      4、××鎮“十一五”規劃和20__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5、省、部其他規范性文件和相關基礎資料。

      五、規劃修改簡要過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區政府下達我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關指標以及其他相關法規、政策的規定和規劃修改的動態原則,在行政區劃調整的基礎上,對××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修改工作,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 組織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開展計劃制定,落實經費,組成領導小組和規劃小組,總體規劃方案設計,選定研究專題以及業務培訓等準備工作。

      著先是制定工作計劃,工作方案落實經費,組成領導組和工作班子。如開了領導組、工作班子會議,審議和討論工作計劃技術方案。

      其次,為了修改好本次規劃,在全鎮對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要性進行廣泛宣傳,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最后,研究討論了修改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依據和工作方法,明確了本次規劃修改的目的、任務和重點內容,并制定了工作計劃和方案。

      (二) 調查分析研究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自然資源,土地資源,土地利用和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數據、圖件、文件等資料,并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規劃修改階段

      1、在收集、分析規劃資料和開展前期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孫埠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各部門各行業的用地要求,確定土地利用的方針和目標;

      2、對作鎮土地需求和土地供給量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運用綜合平衡、目標規劃法等方法,制定了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土地利用方案,并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進行了各類用地結構的調整;

      3、在用地方案和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對全鎮主要用地進行了規劃,并制定了相應的管制導則;

      4、擬定規劃方案,形成文字及圖件成果。落實各項地指標,進行相應的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制定規劃實施措施,撰寫規劃文本、說明。

      (四) 規劃成果形成階段

      在調查、分析、研究和規劃修改的基礎上,整理出本次規劃的主要成果:

      1、《××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本(20__-20__年)》;

      2、《××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__-20__年)說明》;

      3、《××鎮土地利用現狀圖(20__)》(1:1萬);

      最后,由××鎮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評審,根據評審結果進行修改形成最終規劃成果。

      六、現行規劃(1997-20__年)實施情況分析

      1、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現行規劃××鎮的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5059.9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為86.88%。

      規劃實施期間,我鎮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布局與規劃保護一致(表1)

      表1××鎮現行規劃基本農田保護招待情況

      單位:公頃

      行政單位 1996年底

      耕地面積 規劃20__年

      保護面積 20__年基本

      農田保護面積 規劃指標

      完成率(%)

      ××鎮 5823.88 5059.86 5059.90 100

      2、建設占用耕地控制指標執行情況

      依據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1997-20__年新增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為40.98公頃,1997-20__年全鄉實際建設占用耕地指標為6.1公頃,剩余指標為34.88公頃(表2)。

      表2××鎮現行規劃建設占用耕地執行情況

      單位:公頃

      現行規劃建設用地

      占用耕地面積 1997-20__年

      實際執行 剩余指標 指標完成率%

      ××鎮 40.98 6.1 34.88 1.49

      七、本規劃(20__-20__年)與現行規劃(1997-20__年)的銜接

      1、耕地基本農田保護指標的銜接

      根據本規劃到20__年的耕地面積規劃為5863.55公頃,本規劃與現行規劃的耕地指標保持一致。本規劃到20__年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規劃為5059.90公頃,而現行規劃到20__年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規劃為5059.90公頃,本規劃與現行規劃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保持一致(表3)。

      表3××鎮規劃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指標銜接情況

      單位:公頃

      現行規劃

      20__年耕

      地保有量 現行規劃

      基本農田

      保護面積 現行規劃

      基本農田

      保護率 本規劃20__年耕地保有量 本規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本規劃基本農田保護率

      ××鎮 5863.55 5059.90 86.88 5863.55 5059.90 86.88

      2、建設用地及其占用耕地指標的銜接

      本規劃20__-20__年的建設用地指標規劃為52.48公頃,其中占用耕地指標規劃為34.88公頃,而現行規劃1997-20__年的規劃占用耕地指標為40.98公頃(表4).

      表4××鎮規劃建設占用耕地指標銜接情況]

      單位:公頃

      現行規劃建設用地

      占用耕地面積 1997-20__年

      實際建設占用

      耕地面積 現行規劃剩余建設中用耕地面積 本規劃建設占用耕地面積

      ××鎮 40.98 6.1 34.88 34.88

      八、規劃修改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說明

      (一)關于基礎數據的來源

      1、人口資料:包括歷年人口、城鎮人口、農村人口、暫住人口、流動人口、自然增長人口、機械增長人口等,其主要來源于××鎮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資料,公安部門的統計資料等。

      2、有關經濟與社會發展方面的規劃指標主要來源于××鎮相關部門的規劃資料。

      3、土地方面的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各項建設用地資料、土地出讓、轉讓資料、以及土地登記等資料;××鎮歷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資料;××鎮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指標等。

      4、有關規劃方面的資料主要來源于歷年社會經濟統計年鑒、基本建設投資統計、農業用地效益資料、物價變化資料;氣候、水文、工程地質、地形地貌、水系、植被、氣象和主要自然災害資料;孫埠鎮各部門發展規劃及用地計劃資料。

      (二)重要指標的依據

      1、農業用地指標

      耕地、園地、林地等各項用地量的預測,分別從需求和供應兩個方面進行預測,對于預測結果在區級指標之內,以縣級別分解指標作為××鎮的用地指標,在耕地需求方面,與縣級規劃一樣,從糧食生產總需求、糧食生產水平、糧地系數三方面預測;在耕地供應方面,則在耕地后備資源評價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條件的耕地開發能力進行預測,園地及林地在未利用地適宜評價的基礎上,根據人口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結果,對規劃期間園地、林地開發及非農業建設占用園地、林地情況預測。

      本次規劃的生產潛力預測主要是對農作物單產進行預估,預測20__年糧食作物的單產為6225.00公斤/公頃。年。

      2、建設用地預測

      (1)人口發展預測

      人口的民展變化關系著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城鄉居民建設規模和土地的承載力,因此,人口預測是土地需求量預測的前提。

      按人口 自然增長率和人口的機械增長預測,20__年全鎮人口將達到7.5萬人。

      (2)城鎮建設用地預測

      根據土地供給決定土地需求的原則及我鎮經濟發展與地關系狀況,并按照城鎮人均建設用地規劃相關規定的要求,城鎮用地總規模將由20__年的157.27公頃調整到20__年的180.15公頃。

      (3)農村居民點用地預測

      由于對土地集約利用的追求,行政村的合并,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同時中心村建設步伐加快,拆村并點,農村居民點用地集約度進一步提高,人均用地面積將大幅度減少。本次規劃期內農村居民點用地將由現狀(20__)年的569.521公頃調整到規劃年(20__年)的562.63公頃,到20__年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減少6.89公頃。

      (4)獨立工礦用地預測

      ××鎮20__年的獨立工礦用地為26.61公頃。規劃期內獨立工礦用地將分布城鎮以外集中,主要以內涵挖潛為主,但由于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的帶動下,××鎮獨立工礦用地面積還將進一步快速增長。預計到20__年獨立工礦用地面積將增加到41.11公頃,凈增加14.5公頃。

      (5)交通用地預測

      根據我鎮規劃期內交通用地指標,至20__年,我鎮各類交通用地規?;颈3植蛔?。

      (6)水利工程用地預測

      根據我鎮規劃期內水利設施用地指標,至20__年,我鎮水利設施用地規?;颈3植蛔儭?/p>

      3、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指標

      遵照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安徽省等有關法律、法規,孫埠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規劃期間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5059.90公頃。

      4.土地利用結構優化和平衡表的編制

      為了保護規劃用地指標的落實和使我鎮各類用地的配置能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得到合理的安排,增強本規劃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在部門用地指標調整上,多次進行了由鎮政府組織的部門用地協調會,反復討論、協商,廣泛征求意見,盡可能地從行政、經濟和技術上合理安排各類用地,同時,根據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走集約和節約用地的道路出發,積極引導部門接受鎮規劃用地指標。

      ⑴農、果、林、水產部門用地:農業部門用地給予優先安排和滿足,優化大農業結構,實行多種經營,增加蔬菜、經濟作物、果園面積,提高大農業經濟從價值。

      ⑵鎮區、工礦部門用地:鎮區、工礦部門的用地在本著集約和節約的原則,進行統籌安排。

      以此為原則,采用綜合平衡法,根據各類用地在規劃期內的增減變化,編制了20__-20__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

      5.土地利用分區

      土地利用分區的主要目的是為土地用途管制實行提供依據,用地區域類型的劃分是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并突出了農業用地的劃分,共分為農業用地區、園業用地區、林業用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村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其他用地區等七個區。

      在具體區劃劃分方法上,是以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適宜性分析和區域自然和社會經濟發展為基礎,根據土地主導用途的不同,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為確保土地用途管制的實行,還針對每種土地用地區的用途特點,制定了詳細的用途管制細則。

      6.各項用地指標的分解

      ××鎮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整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系的最終落實點,是縣級規劃得發實施的基本保障,因此在鎮規劃主要用地控制指標,服從縣級規劃分解指標,特別是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耕地開發、復墾指標上,以確??h級耕地總量占補平衡的實現,另外對退耕還林指標也給保證。

      7.用地布局的依據

      ⑴規劃年全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土地所作的戰略安排。

      ⑵各部門用地發展規劃中的布局要求。

      ⑶《土地管理法》及相關法、法規對用地布局所作的要求。

      ⑷全鎮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質量和土地生產效益的差異。

      (三)與城鎮規劃的協調情況

      考慮到城鎮規劃用地分類與土地利用規劃用地分類的技術口徑不同,本次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鎮規劃用地規劃協調的著重點放在城鎮建設用地新占農用地、特別是新占耕地面積上,而對城鎮用地現狀面積、規劃面積不強求統一。在城鎮建設用地新占農用地、特別是新占耕地面積方面,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統一的。

      (四)與其它規劃的協調

      本規劃在與生態、農業、水利、林業等部門規劃的協調方面,充分考慮了這些部門的規劃成果,優先保證了這些部門的勝地需求,在本質上是協調一致的,只是在具體的土地面積數據上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統一采用了土地部門的數據。

      九、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組織上的可行性。在規劃的整個過程中,從最初的技術方案的論證到資料的收集和規劃講座稿子論證都多次進行了專家、部門的調查咨詢,保證了一次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基礎數據和資料的可行性。整個規劃都是以土地詳查和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基準,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年鑒等資料的權威性強。各部門提供的基礎數據、規劃數據和資料是各有關部門根據自身的發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完成的,具有較強的可靠性。

      十、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1、關于規劃范圍的說明

      本次規劃范圍為××鎮轄區全部土地,土地總面積11440.06公頃。

      2、關于規劃時間的說明

      基期年20__年,規劃期20__—20__年。

      3、關于土地質量評價的說明

      土地質量評價堅持為生產服務原則,采用聯合國《土地評價綱要》提出的土地適宜性評價思路(ITC)并結合××區××鎮目前土地的利用方式進行。

      4.關于基礎數據口徑不一致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的規定,要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土地面積的基礎數據必須是土地詳細和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因此,本次規劃中將所有其它數據都統一到了土地變更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會與專利號部門提供的原始數據不完全一致,由于土地詳杳和變更調查,是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現狀三大類進行的,各類土地利內涵,與各部門用地類型劃分存在較大的差異,故二者在外延上有明顯的區別。

      十一、規劃修改的成果

      1、《××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__-20__年)》;

      第6篇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規劃;銜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speed up day by da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land demand has increas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use and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ppear more outstanding. Must be in si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 correct 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to do on both effective coordination and cohes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urban planning difference contrast,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cohesion.

      Keywords: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Town planning; cohesion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各項建設項目的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耕地面積的迅速減少,使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與結構性矛盾顯得更加突出。為了加強對新經濟形勢下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科學、可行的修編,土地管理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先后部署并開展了兩輪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特別是加強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銜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土地規劃在用地分類、編制體系及審批權限幾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別,兩者銜接的核心工作是做到用地布局與建設用地規模兩方面的銜接。如果建設用地與基本農田的布局不能做到充分的銜接,則規劃實施中必然要對兩個規劃進行頻繁調整。可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有著很高的關聯度,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正確看待兩者的關系,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對兩者有效的協調與銜接,為兩個規劃各自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差異

      1、指導思想的差異

      自1986年至今,我國先后開展了兩輪關于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以土地資源供給為出發點,依照上級所下達的對建設用地的控制指標為限制,按計劃進行的土地規劃編制,其指導思想是制約供給和引導需求,重點在于對土地利用的控制上。城鎮規劃是對社會發展、經濟狀況、產業政策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并依據市場經濟下城鎮的客觀發展規律與社會需求進行編制的規劃,其指導思想是以滿足需求和方便生活為出發點,重在發展。

      規劃目標的差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以規劃期的耕地和其他主要農用地的保有量、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數量及控制規模、土地的開發,整理及復墾規模、總體布局要求及土地利用率與產出率的提高等方面為主要目標。城鎮規劃則主要目標則是在城鎮的性質、規模及發展方向確立的條件下,對城鎮的規劃區范圍及擬定分期建設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進行確定。

      規劃部門的差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分別由國家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和土地規劃建設部門來編制實施。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的土地資源也從過去的無償使用發展為有償使用,這同時就客觀造成了國家土地資源管理部門與各部門之間以及各部門間的矛盾。

      規劃時間、層次及人口統計口徑差異造成的矛盾

      土地利用規劃有一個重要原則,即“一保吃飯、二保建設、三保環境”,而事實上很多城鎮卻是先有城市規劃后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這種現象導致總體規劃反而服從城鎮規劃的結果。城鎮人口的統計途徑和統計范圍方面也存在著差異,有些按行政區域進行統計,有些則按非農業人口數量確定人口規模。這種“以地定人”的城鎮規劃和“以人圈地”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是導致不同矛盾的根源。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銜接的原則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銜接應遵從以下原則:第一,從全局出發的整體性原則,要求以提高土地的總體利用效益為基礎,對不同區域、用地部門及產業之間用地的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協調好各區域、部門及產業間的用地矛盾。第二,保護與保障并行原則,在加強對基本農田保護的基礎上,推進耕地保護從重數量向數量、質量及生態建設的全面平衡轉變。加強對土地的整理力度,控制建設用地占地規模,建立保護耕地的激勵機制,才能使耕地保護與經濟建設和諧發展。第三,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原則,在規劃建設中要將土地的開發、整理、利用及保護結合起來,重視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對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進行合理安排,使土地利用和生態環境統一協調,實現對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的銜接方式

      1、強化土地管理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間的協作

      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建設規劃部門都要對城市用地進行統一的管理,嚴格土地審批制度,切實做到土地規劃、征地、開發、建設的統一管理。同時要強化實施兩個規劃后的監督檢查工作,對于違法用地和建設的案件要嚴肅查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銜接的重點是城鎮建設用地的范圍和界限,而建設用地區的土地利用則按照城鎮建設規劃進行。

      城鎮規劃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

      城鎮規劃制定的發展用地的規模及控制范圍不可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的控制指標。同時,城鎮建設用地要嚴格符合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要求及土地用途的管制要求,努力提高耕地的質量。對于不合理的建設用地,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規劃的具體要求進行局部調整,做到科學、合理地用地。任何部門、任何單位與個人的建設用地都不得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建設規劃的要求。

      走集約型的城鎮建設道路

      城鎮建設規劃應從過去的粗放式建設方式轉變為充分發揮城鎮可利用空間的集約型建設方式。城鎮規劃要樹立建設用地緊張的觀念,對土地進行更加科學、精密、詳盡的安排規劃,對城鎮空間充分利用,適當提高建筑的密度、高度及容積率。當前許多城鎮建筑的密度與容積率都比較低,有著很大的開發改造潛力。同時也可通過加強舊城改造,提高舊城用地在布局、結構及功能方面的緊促性與合理性來提高舊城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還可以土地置換的方式,壓縮農村的居民點及村鎮企業用地,以達到節約用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丁祥偉.淺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規劃的銜接[J].城市建設,2011(13).

      [2]王開楊.大型復雜橋梁施工監控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8).

      [3] 於忠祥. 世紀初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回顧與展望[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06).

      第7篇

      關鍵詞:城鎮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協調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科學合理的進行城鎮規劃,對于中國的城鎮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仔細的統籌研究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協調問題,可以更好的促進二者的關系,從而進一步的不斷提升城鎮的基礎建設以及發展。

      二、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

      1.兩個規劃的空間和地位具有從屬性。具體來說,就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全面而且覆蓋廣泛的,它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安排協調行政區范圍內的全部建設土地的使用結構及其布局。然而城鎮規劃則僅僅只是局部性的規劃工作,它只是更著眼于城鎮規劃范圍內的所有建設用地的利用及相關的布局安排。因此,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者之間只是點與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因此,相對來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全局性的規劃,對各項用地規劃具有監督引導作用;而城鎮規劃只是從屬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一個特項規劃,是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深入補充。

      2.均以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為核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就是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部署相關建設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確定土地利用結構、布局和方式,來達到科學合理的使用建設用地、節約建設用地和保護建設土地的最終目標。

      3.理論依據和分析方法基本相似。兩個規劃,不管是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來說,還是對于城鎮規劃來說,都必須依循一定的自然規律來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所以,同樣是自然經濟社會綜合體的土地和城鎮兩個規劃,在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時就應該要遵照一些相同的定律和理論依據。同時,二者在分析方法上也一般都使用系統分析法、靜態與動態以及宏觀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三、城鎮總體規劃編制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起點低,布局不合理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城市化的發展作為一個經濟的發展過程,一個由量的增長到質的改變的過程,這樣一個特點并沒有被發現和重視,從而使得城鎮的建設出現了毫無目的、不考慮后果的進行擴張,導致了自然資源的不斷持續浪費,同時也加大了土地建設的投資成本。甚至有些地方對于城市建設土地的規劃缺乏應有的前瞻性和科學合理性,導致城鎮的規劃功能定位不夠明確,相關布局也變得散亂不堪。

      2.基礎設施不配套,經濟聚集效益低

      在進行城鎮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有很多城鎮只是單方面的重視發展社會經濟,從而不考慮后果的大量擴大工業用地的面積,這就造成了忽視了供電、供水、供氣以及交通等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的必然結果。而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產業發展嚴重不協調,就會忽略了與相關第二、三產業的配置,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得城鎮的經濟聚集效益難以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3.規劃的制定和管理相對滯后

      在城鎮的規劃管理的過程中,其中村鎮的規劃管理是相對薄弱的,散亂的村莊建設不僅浪費了有效的土地資源,同時也破壞了居住環境。有些村莊甚至根本沒有規劃,而另外部分村鎮規劃則盲目的去模仿城市建設規劃,根本沒有體現農村規劃應有的特色和特殊性,無法科學有效的實施。

      4.忽視環境保護,對城鎮景觀重視不足

      在城鎮規劃建設的過程中,有地方甚至只著眼于眼前的利用,目光短淺的只看到短期內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而完全不顧及有些企業的生產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畸形發展,這樣盲目的城鎮規劃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時也會阻礙城鎮經濟建設的發展。有相當一部分城鎮的環境品質還有待提高,城鎮居住環境的綜合質量差,有一定污染,沒有足夠的且集中的公共綠地;尤其是城鎮景觀總體效果很差,建筑布局結構散亂。因此,在城鎮的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相關部門和負責人應該懂得著眼于整個城鎮的長遠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周圍的有效資源,科學合理的規劃,穩步推進城鎮建設的發展。

      四、目前城鎮規劃面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場觀念狹窄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城鎮仍然還停留在最原始的為周邊農村提品交換和物資集散的階段。農村經濟型城鎮在數量上還是占據絕大多數,經濟發展仍然是以農業為主,產業結構還在一、二、三或者一、三、二的階段。

      2.城鎮規劃工作滯后于城鎮發展,規劃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城市體系結構因為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信息社會的出現而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有的城鎮(市)體系結構被打破,部分地區在進行城鎮體系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完全不顧及區域城鎮經濟發展階段的目標,只是片面的尋求區域城鎮體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城鎮體系規劃的根本和規劃編制的意義。

      3.城鎮規劃的難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相關背景下,城鎮區域之間的相互溝通聯系更為密切、競爭也愈加激烈,人口技術等相關要素的流動性不斷增加,造成城鎮的發展規模在區域中的位置難以明確,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鎮規劃的難度。另外,由于外來務工人員的大量涌人,流動性大大增強,對城鎮人口的預測難度就加大了。

      五、如何做到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相互協調

      1.尊重協調發展的原則

      第一,在城鎮規劃的過程中,應當從實際發展出發,堅持務實的理念。城鎮規劃的用地規模必須要結合城鎮的實際人口和經濟發展建設兩方面,同時要重視對農業用地的保護。很多地方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了對農業用地的保護,城鎮的建設是不能以犧牲耕地為代價的。城鎮的發展和建設必須要合理明確城鎮建設用地布局,進行可持續發展。

      第二,城鎮建設需要綜合考慮、平衡發展。城鎮規劃建設不僅要順應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確保農民的收入來源不被占據,從而科學合理的保障社會經濟的均衡與協調發展。

      第三,發展城鎮建設要做到因地制宜。每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城鎮建設要建立在充分利用其優勢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因此這就需要規劃人員在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上,科學合理的協調規劃的內容、步驟以及方案。

      2.統籌發展的規劃方法

      為了避免不合法的土地開發商任意占用土地資源,這就要求土地規劃建設的各相關部門要嚴格審批土地的使用,同時在審批后還要實行有效的監察作用,對于不合法的建設用地和建設案子必須進行嚴肅處理。想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城鎮土地規劃建設,就必須建立正確的保護土地資源的觀念,科學合理且詳盡的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以及布局安排,最大限度的利用到城鎮空間存在的廢棄用地,懂得做到“變廢為寶”。盡量選擇建設高層建筑,保證足夠的高度和體積,以便減少土地的資源被無效占用。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老舊城區的改造工作,提高廢棄土地的使用率。

      六、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于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關系協調的相關探討和研究,我們從而得知,如果想要合理的處理好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關系,就必須要遵循其關鍵性的原則,采取各種科學合理的方法,統籌規劃,研究制定最為先進優化的方式來協調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者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王萬茂,韓桐魁.土地利用規劃探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2(10):10-15.

      [2] 袁慶娟.城鎮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關系研究[J].2010(26):36-37.

      [3] 祝桂蘭.如何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城鎮總體規劃的協調[J].河南國土資源.2010(13):38-39.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