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環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范文

      時間:2023-09-28 15:44:42

      序論:在您撰寫環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環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第1篇

          1.1交通運輸。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對于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來說,一般都會購買私家車,通行車輛的的增加又反過來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這就自然會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在汽車尾氣中,包含大量的CO,這些物質不僅會破壞純凈的大氣環境,而且會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汽車尾氣排放量較大的車輛中,不僅會排放污染氣體,同時會排除大量的固定顆粒物,這些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在部分城市允許柴油車通行以后,城市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污染物數量也在不斷上升,由于大部分道路的設計都為“凹”型結構,所以沉積在道路中的灰塵就難被縫吹走,這些沉積物就是導致天氣發生霧霾和揚塵現象的主要原因。

          1.2綠化建設。對于一些以工業發展為主的新興城市來說,其綠化的速度遠低于工業發展的速度。在城市建設中,只有政府、部分機關單位以及機關團體中的綠化水平能夠達到綠化的基本要求,而城市的其他綠化建設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空氣凈化的需求,當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侵襲城市時,現有的城市綠化根本不能應對,這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2治理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2.1對城市道路進行合理規劃,盡量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在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近年來城市機動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龐大的機動車總量不僅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汽車尾氣的排放也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大氣環境。因此,在整治大氣環境污染時,應該將減少汽車尾氣,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作為最重要的治理措施。政府可以根據交通運行的具體情況來規劃經常出現擁堵情況的交通干道,對道路設置進行合理安排,出臺相應的車輛限行制度。對于大型貨車來說,應該讓其行駛繞城公路,不讓大型貨車在市區行駛。嚴格管理新車掛牌工作。對于新購置的車輛來說,在掛牌以前,必須做好車輛的尾氣測試,如果為尾氣含量不符合相關規定,則車輛管理部門不能為其辦理相關的手續。同時還應該做好日常的檢查和監督工作,做好抽檢、路檢和年檢等工作,對于尾氣不合格的車輛來說,應該讓其安裝相應的凈化裝置,以此來控制車輛尾氣的排放量。

          2.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生產模式。解決大氣環境污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調整現有的產業結構,對于我國的工業產業來說,應該將排污量大、對生態環境影響嚴重、資源利用率較低的企業進行停業整頓,嚴重的也可以將其關閉。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排污量小、高環保、高資源利用率的企業。通過合理安排企業的生產模式,不斷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的結構,對污染進行大力治理,優化產業布局,進而完成產業調整的任務。對于第三產業、高新技術等產業來說,國家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促進企業的成長,并督促企業朝著低碳環保、低污染、低消耗的方向發展。在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下,企業應該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來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盡量降低企業污染物的排放量,積極相應國家號召來施行清潔生產,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大氣環境。

          2.3做好城市綠化建設,維護生態平衡。各省市應該根據自身發展水平和大氣污染程度制定綠化政策,例如在市區中建設公園、綠地以及植物園等,以此來增加城市植被的覆蓋率;在自然環境較惡劣的沙化地區,應該將草皮、喬木等作為主要的種植對象,盡量發揮植被隔離帶的作用,用以抵擋風沙、塵埃的侵襲。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大氣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針對這一問題,必須要做好灑水、遮蓋、圍擋等基本的防污染措施,盡量減少揚塵現象對城市大氣環境造成的污染。對于大部分建筑公共設施來說,由于其暴漏在地表,所以在保護時應該做好防塵覆蓋工作,保證煤堆、料堆、灰堆等的覆蓋率能夠達到95%以上。對于沙化比較嚴重的草原來說,應該采用輪放、禁放和控制牲畜總數的方式來改良草原的沙化現象,盡量減少當地的揚沙天氣,這樣也可以從源頭上降低大氣中的顆粒物含量。

      第2篇

      【關鍵詞】金屬硫化物;氧化;危害;生態環境

      1.前言

      鄢家村在2009年9月10日,鄢家村水庫及村中水塘水質突然變得清澈見底,魚蝦死光,“土壤中連蚯蚓都沒有(鄢家村村長語)?!睆?009年9月到現在幾年的時間里,此一現象并未改變,鄢家村水庫及村中水塘周邊并無還在運行的廠礦企業,只在鄢家村水庫北邊有一廢棄多年的采石場,水庫水的來源主要來自采石場和水庫西側山上來水,這兩股水同時注入水庫。鄢家村的主要灌溉水源來自這個水庫,同時因為鄢家村地處水庫下游,地下飲用水源恐受影響。

      多年來,鄢家村無法進行魚業養殖,村民的種養收入減少,村民的健康恐受到影響。

      2.污染原因分析

      鄢家村環境質量監測結果顯示,鄢家村環境污染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地表水水環境污染,其次是土壤環境污染。水環境污染造成了土壤環境污染進一步惡化,因為鄢家村的主要灌溉水源來自受到水環境嚴重污染的水庫。

      水庫水的來源主要來自采石場和水庫西側山上來水,這兩股水同時注入水庫。分析結果顯示,水環境污染主要的源頭是來自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

      我們采集了采石場來水、水庫西側山上來水、村中水塘、村地下水等四個采樣點位的水質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水環境污染主要的源頭是來自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

      同時我們發現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的硫酸根離子很高,但是在水庫出水口、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村中水塘水質分析中硫化物均為末檢出。為了判明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中的很高的硫酸根離子的來源和水質呈酸性(ph(無量綱):3.0)的原因,為此,我們采集了兩種礦石進行分析,一種是黃色礦石,另一種是黑色礦石。礦石樣品經風干磨碎,測定結果顯示:黃色礦石含微量的鐵、錳;黑色礦石含較高的錳、鐵,通過有效硫分析,有效硫為20%,因此,我們判斷,采石場為硫鐵礦區,因有效硫成份太低,不具開采價值。

      因為,硫鐵礦在風化氧化過程中,s嚴重流失,s在風化產物中幾乎消失,在風化氧化過程中形成硫酸及硫酸鹽。s的大量流失表明風化氧化過程中酸釋量很高。

      所以,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的硫酸根離子很高,水質呈強酸性。

      硫化物礦物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硫酸的過程為(以fes2為例):

      ① 3fes2+8o2fe3o4+6so2 ②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so3+h2oh2so4

      為了了解礦山尾砂礦廢水對鄢家村土壤環境質量造成的污染狀況,我們采集了鄢家村三個監測點位的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分別是:背景值監測點位、鄢家村菜地(水庫灌溉區三個點位)、采石場(礦石風化粉末,三個點位)共7個土壤樣品。同時,我們采集了兩種礦石進行分析,一種是黃色礦石,另一種是黑色礦石。土樣及礦石樣品經風干磨碎,通過100目尼龍篩,分析樣品用hf-hno3-hclo4混合液,于聚四氟乙烯燒杯中消煮,然后用hcl溶解殘渣,待測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

      土壤環境質量ph(無量綱)、 陽離子交換量(cmol/kg)監測結果

      于是我們發現了一條重金屬遷移的路徑:

      礦石氧化酸化進入水體通過水體轉移菜地菜地富集 盡管當地村民經過多年在菜地種植樹木、培植草之后,通過植物修復,菜地的土壤環境已經大為改善(菜地土壤仍然為酸性土)。但是我們從重金屬遷移的路徑中以及當地村民對當時狀況的描述中得知,礦山尾砂礦廢水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因此,我們對鄢家村環境污染原因得出以下結論:

      采石場部分礦石為硫鐵礦石,其主要成份為fes2,并含有錳原素,fes2通過化學反應可生產出硫酸。礦山開采使原本深埋在地下的金屬硫化物暴露在地表,與氧氣和水接觸后氧化,并在微生物存在的情況下加速氧化,硫化物礦物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硫酸,同時釋放大量的有害元素,如as、cd、cu、pb、fe、zn、mn等,使得采石場土壤嚴重酸化,隨著雨水季節一來臨,隨著雨水一同注入水庫,使得水庫的水ph、鐵、錳等因子超標。

      硫化物的氧化是形成酸性礦山廢水的最主要原因,酸性礦山廢水長久嚴重危害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甚至在礦山關閉多年之后危害仍然存在。

      硫化物礦物在氧化過程

      產生硫酸的過程為(以fes2為例):

      ①3fes2+8o2fe3o4+6so2

      ②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其次,降水的淋溶作用,淋溶作用強的地區多雨。由於雨水在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已微含酸性,滲入土內,再和有機質或礦物質分解所產生之各種酸類混合以后,其酸性更強,於是可將土內之石灰質與其他可溶之鹽類溶解沖走,在雨水充足地方,淋溶作用常遺留下較具酸性而貧瘠之土壤,曰酸性土。

      3.建議與對策

      因為鄢家村山體礦石中存在硫鐵礦,因此應減少山林的亂開亂挖,防止土壤的裸露。

      土壤環境治理:

      (1)建議采用土壤修復技術中的植物修復技術,對采礦石山體部份裸露處進行植物修復。

      (2)當地村民經過多年在菜地種植樹木、培植草之后,通過植物修復,菜地的土壤環境已經大為改善(菜地土壤仍然為酸性土)所以,對村中菜地仍以植物修復為主。

      水環境治理:對采礦石山體部份裸露處進行植物修復末達到預期效果前,對水庫東側采石場來水進行引流分流,引流到別處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同時,排干水庫現有水量,挖掘出水庫底泥。

      參考文獻

      [1]萬茉莉.硫化物礦山尾礦的微生物氧化產物及其環境效應.

      第3篇

      【關鍵詞】環境污染;誘因分析;措施

      中圖分類號:X131文獻標識碼: A

      環境問題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工作,在我國保護環境是一項基本國策,同時國家提出了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的都是為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在具體的實踐中,環境污染問題還是困擾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在城市和農村中,環境問題無處不在。本文寬泛的分析一些常見的環境污染誘發原因,并針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對策,以期提高大家對于環境污染的認識,提升環保意識,共同創建美好的環境。

      1.環境污染的誘因分析[原因分析,1.1是生產活動,增添1.2,如生活原因之類的]

      1.1生產活動

      人類的生產活動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元兇,伴隨著人類的生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環境污染問題逐漸加重,特別如今人類生產高度發達的今天,生產活動更是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1.1.1工業生產

      工業生產是當前環境污染的誘因之一,工業的"三廢"(廢氣,廢水和廢渣)對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物質引起的污染和噪聲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或電磁輻射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一些重、輕工業如化肥廠,還有食品加工,造紙業,煤礦加工,石油提煉等比較容易污染環境,其中工業生產中所排放的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對環境產生污染非常嚴重,城市的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污染上。

      1.1.2農業生產

      農業生產同工業生產一樣,其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環境污染的重要誘因,其中農業大面積墾荒造成森林覆蓋率降低,環境凈化系統受到破壞,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農藥,其中化學成分對土壤,水體,空氣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長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減少、地力下降;長期使用高毒、劇毒農藥和化肥,致使農田中鳥類、青蛙、蚯蚓等益蟲、益鳥數量大量減少,河流內魚蝦遭受毀滅性毒害,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使農業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了依賴農藥的惡性循環,和城市環境多污染相比,農村的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破壞,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誘發環境污染。

      1.1.3經濟開發和生活垃圾

      環境污染的誘因大多與經濟開發有關,經濟利益的誘因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為了經濟利益而對土地或是資源進行不合理開發都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或破壞生態環境,例如,對土地的開發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對植被的開發造成植被覆蓋率降低,對資源的開發造成污染如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化學物質的泄漏造成空氣污染,植被破壞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人們環境意識淡薄,隨意丟棄生活垃圾,不將垃圾分類,或當地政府缺乏對垃圾管理工作的細化,造成工作中存在問題等都會誘發環境污染的問題。

      1.1.4電子垃圾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些新的因素誘發環境污染問題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電子垃圾,電子垃圾具有危害大,毒性強,擴散廣,治理難,不易察覺等特點,例如一個電池泄漏后可污染六十萬升水,其中重金屬毒性非常大,對人體造成危害巨大,填埋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焚燒則會污染大氣。

      1.2[增加此點,使文章結構完整]

      2.環境污染的應對措施

      2.1統一思想,提出明確的環境保護戰略

      鑒于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必須在全社會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完成環境保護,當前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又有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在大方針明確的情況下,應該從上到下深刻理解并落實環境保護的問題,減少環境污染,要讓全社會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2.2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密切與企業進行配合

      治理環境污染問題政府與地方企業的工作是關鍵,不能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轉變當地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于一些嚴重污染環境的地方企業必須嚴格限制,對于重視環境問題,在生產中注意環境保護的企業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地方環境發展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依法處理環境污染問題,其次,加強環境問題的宣傳,掀起環境保護的綠色風尚,鼓勵可持續發展,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加強與企業的聯系,針對企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要進行動態的管理,加強政府監督工作。

      2.3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清潔新能源

      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是處理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針對環境污染問題,國家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科技投入來處理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污染的處理,例如污水處理技術,通過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工作來解決環境問題,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傳統的能源如煤炭等即使經過處理也難以保證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開發新能源例如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4環境保護,從個人做起

      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于每個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不隨意丟棄垃圾,將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實際上就是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的措施之一,看似力量渺小,但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將會讓環境保護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

      總 結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環境污染的誘發原因多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相[這句話正好與上面兩點相對稱]關,過去人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了經濟發展,但短期經濟的發展不能掩蓋環境問題中我們犯下的種種錯誤,于是我們看到了人們對于環境問題的反思,環境問題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必須在思想認識上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環境保護措施,減少環境污染,這其中除了要有政府的引導和措施的出臺,企業的配合,認識與響應,還有廣大普通群眾從我做起的環境意識,相信隨著社會的共同努力,環境問題將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李國璋,江金榮,周彩云. 全要素能源效率與環境污染關系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04:50-56.

      第4篇

      隨著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化肥農藥過量施用、農村生產和生活垃圾治理不力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作為農業大省的吉林省,優良的農村生態環境是提高廣大農民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吉林省的寶貴財富。但當前,吉林省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研究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吉林省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當前,吉林省農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影響農民身體健康、制約現代農業發展、障礙鄉村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的主要因素之一。吉林省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水污染。主要分為地表徑流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鄉鎮企業排放的未經處理的污水、廢水;畜禽養殖所產生的糞便、污水,其中,以畜禽養殖場產生的廢物污染為主;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等隨降水進入農村水體所產生的污染;農村居民隨意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所產生的污染等。這些污染導致農村水體富營養化或有毒物質含量高,不僅污染環境,也對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二是大氣污染。大氣污染有:農村居民獲取生活能源和取暖燃燒秸稈、木柴或燃煤而產生的煙塵;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廢水等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進而產生的惡臭氣體;生活垃圾長期堆放所產生的腐化氣體等,都會污染大氣環境。

      三是土壤污染。對土壤產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中長期、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未被吸收的部分殘留在土壤中,導致土壤理化性狀發生改變,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板結、變硬等問題。此外,在長期采用覆膜種植技術的地區,由于無法降解的地膜大量殘留在土壤中,也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四是農村固體生活垃圾污染。農村居民的固體生活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由于缺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完善的垃圾處理程序,加之農村生活生產缺少規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極低,絕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或遺棄于河道、池塘里。而且生活垃圾是不斷產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堆放中不斷產生有毒氣體和病菌、釋放有毒物質,對農村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

      2農村環境保護政策分析

      2.1政策體系

      當前,我國還沒有從國家層面制定專門的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因此,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開展主要依據是與環境有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

      國家層面上,主要有2013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強調了對農業資源和農業環境的保護,是直接的法律依據;2010年環境保護部的《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作為環境保護部的政策性指導文件,適用于指導農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糞便和廢氣等生活污染防治的規劃和設施建設。其他方面,《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等均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對農村環境保護提出了指導意見。

      吉林省層面上,《吉林省環境保護條例》對生活環境及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污染治理作出了詳細規定,但缺少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專門關注。2014年《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主要實施“六大工程”,重點完成30項整治建設任務?!蛾P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吉政發〔2011〕26號)提出到2015年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任務。2015年的《吉林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快改善全省水環境質量,切實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保障人民群眾用水安全。

      從政策體系上分析,不論是國家還是吉林省,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仍不完善,環保法律的缺位也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處理難、污染主體責任落實難的現狀。

      2.2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政策體系的建議

      一是國家立法機構應著眼于農村環境保護的緊迫性、重要性,及時出臺專門適用于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二是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環保部等部委針對全國農村環境污染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具有廣泛指導作用的法規、規章。 三是吉林省有關部門應針對農村污染物減排,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農村生態保護與治理,農村環境風險防范、環境應急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加快農村環境污染控制相關法規體系構建,明確農村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同時,應采取引導、激勵型政策手段為主,抓好農村環境污染的源頭防治,推廣生態農業和環境友好型農業。

      第5篇

      關鍵字:井下作業;污染物;主要來源;防治技術

      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的問題,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井下作業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些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會對環境造成直接傷害,并且還會危及工作人員的餓身體健康。因此,井下作業產生的污染物必須要得到有效的治理,要制定科學的治理方針和政策,就必須要弄清楚污染物產生的原因,進而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使得井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治理。

      一、井下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及其來源

      井下作業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各種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必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而要很好的治理污染,必須要弄清楚污染物的來源,進而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其主要污染物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鉆井廢水,鉆井過程中必須要進行清理,根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在井下生產過程中,一個井隊每天排放的污染水高達30m?,鉆井廢水一般有起、下鉆井作業時,泥漿的流失及帶出巖屑,井場生活污水,還有地面設備以及鉆井機具清洗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第二,采油廢水,這種污水主要是在采油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并且廢水中含有無機鹽物質,使得這種廢水很難處理。產生這種廢水的主要原因是在開采過程中加入木質素,發泡劑以及重晶石等,造成廢水中含有大量不可降解的物質。第三,鉆井中的廢棄泥漿,造成這種污染物的主要原因是在井下作業過程中,使用的開采和生產技術水平還不能達到基本標準和規范要求。

      二、井下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物防治技術

      (一)抽油桿刮油技術

      在采油的過程終中會產生一些廢水,針對這種污染來源,可以在抽桿簡易井口上端安裝一個雙層壓蓋,在雙層壓蓋之間安裝一塊彈性和柔韌性很好的圓環狀的橡膠皮,將膠皮剪成一個舌狀形缺口,在提抽桿時,利用橡膠皮的彈性和結構特性,在提抽桿時,將油污直接清除掉,同時還可以去掉刮蠟器和扶正器外壁的油污。通過這種技術能減少油污量,進而能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油污,減少后期污染處理工作的任務。此外,在采油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廢水,這些廢水的治理也十分重要,要加強廢水的重復利用,采油廢水回注,在采油過程中需要進行回注,為了減少產生過多的廢水,可以直接使用廢水進行回注,進而能減少廢水的排放量,并且能避免采油廢水直接排入到空氣中,進而控制對空氣和環境的污染。廢水回注時,要提高注水質量,保證注水的新鮮,提高驅油效率,減少原油的上升幅度,控制生產的投入成本。

      (二)枯井廢水處理

      枯井廢水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漿的回收和利用,在井場中鉆多口井,儲存生產廢水,然后實現廢水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水的排放量,采取高效的循環系統,加強對鉆井廢水的凈化。目前我國在廢水處理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廢水處理技術也逐漸走向成熟,在井下生產過程中對于污染物的處理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如芬頓氧化技術、環能德美污水處理新技術等,這些廢水處理技術都具有很強的應用優勢,技術水平處于世界前端,凈化效率非常高,并且運行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高效資源循環和回收使用,具有積極的推廣和使用的意義和作用。

      (三)作業廢水的防控技術

      在井下生產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些作業廢水,對于這些廢水的處理要利用水處理技術,注意井水的回收,利用作業廢水清洗井底,并且要儲存洗井廢水,將廢水用作生產過程中清洗和摻和生產材料的主要水資源,將廢水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減少污水的排放,進而能減少對土地資源和周圍環境的污染,同時還能節約清潔的水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作業廢水處理在目前有一種先進的高分子絮凝劑,這種絮凝劑能很好的處理作業廢水,并且已經在實際生產污染處理中得到很廣泛的推廣。高分子絮凝劑的特點就是用量比較少,并且效果十分明顯,其主要作用原理就是利用無機絮凝劑和有機陰離子型絮凝劑配置成水溶液,將這種水溶液加入到廢水中,就能產生一種壓縮雙電層,使得廢水中的微粒失去穩定性,從而能浮動在水面,在膠狀物相互增大的時候,直至最終形成一團絮凝的固結體,在重力的作用下,能脫離最終沉淀,進而能達到去污的效果。絮凝劑廢水凈化處理技術在色度和懸浮物方面都可以達到排放的標準,同時可以用作廢水回注的催化劑。高分子絮凝劑是一種新型的作業廢水處理工藝,這種工藝使用原材料成本低,并且效率極高,值得推廣和使用。

      (四)鉆井中的廢棄泥漿處理技術

      廢棄泥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漿的回收利用和技術水平還不夠高,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清水泥漿,使得在打井的過程中能減少對淺層地下水的污染,在生產中要避免使用化學物質,禁止使用有毒物質。一般在下管時,要保持管道的密封性,從而能保護淺層地下水系統和周邊水資源的潔凈。而在提升生產技術方面,其核心就是采用現代化鉆井技術,采用定向井、叢式井的鉆井方式,這樣能縮小鉆井所需要的用地面積,采用這兩種鉆井技術也可以減少對地表植物的破壞。在鉆井過程中可以保證鉆井廢水的重復使用,同時還可以向廢水泥漿中加入固化劑,將廢水泥漿固結成一團,然后使用到井下填充過程中,或者當作建筑填筑材料。這種方法不僅能減少對地面植被的破壞,同時還能減少對土壤的侵蝕,起到很好的保護環境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井下作業過程中產生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這些污染物的產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要想很好的處理這些污染物,就必須要弄清楚這些污染物的來源,然后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防治技術。目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使用,針對井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已經有很多有效的防治技術。相關單位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污染治理技術,將污染物科學的處理,降低其對環境的污染。

      參考文獻:

      [1]王建剛,何軍榜,王斌虎.井下作業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研究及應用[J].油氣田環境保護,2010(01)

      [2]魏強,田洪霞,李貽倉.井下作業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研究及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01)

      第6篇

      關鍵詞:城市化;產業結構;循環經濟

      河北省社科聯課題:現階段我省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0803006)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識碼:A

      目前,關于城市化定義的觀點有很多,總的來說認為城市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過程;二是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大,即原有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和新的城市數量不斷增加;三是產業結構的演進,即由傳統的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變。大力發展城市化有利于縮小城鄉間經濟、教育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增加就業機會、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河北的城市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其中生態環境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但由于城市人口的逐漸增加、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城市承載能力逐漸降低,城市環境污染變得日益嚴重,阻礙了河北的可持續發展。

      一、河北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

      由于河北的產業主要是以礦產資源和鋼鐵等重工業產業為主導,對一次性能源消耗嚴重,并且這些能源的使用是造成河北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基礎設施薄弱、城市規劃不合理、政府環保措施執行不力等原因,加劇了環境污染的程度。

      1、空氣環境。近年來,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諝獬拭簾熜?,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這也是導致河北酸雨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表1)

      2、水環境。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短缺是困擾河北水環境的兩大難題。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河北地下水位一直呈下降趨勢,地下水蓄存量正逐漸減少。與此同時,水環境的總體污染程度正逐年增加,2004~2007年河北省廢水排放總量分別達到了20.6、19.6、22.23、22.29億噸。

      除上述水環境污染外,河北的海洋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破壞。近年來,河北赤潮現象一直發生,并且面積越來越大,2006年發生的第四次赤潮面積就達到大約1,600平方公里,而2007年在秦皇島附近海域海洋發生赤潮4次,其中有3次被確認為有毒赤潮,在秦皇島海域尚屬首次。

      3、農業環境。由于河北水資源的匱乏,導致部分地區的農民使用污水灌溉農田,且面積正在逐漸擴大,再加上農藥等化學藥品的使用,使得耕地質量降低,農業污染事故頻頻發生。從2004年到2006年,河北省發生農業污染事故分別達25、35、36起,污染耕地面積分別達938.5、2,121.5、2,583公頃。

      受污染耕地面積的擴大和耕地質量的下降不但使河北遭受了不少的經濟損失,還使本已逐年減少的耕地資源顯得更加緊張,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人均平均水平。

      二、環境問題對經濟的影響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河北的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無法否認的是,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對環境的損害為基礎的,明顯與環境保護之間不協調,這無形中又增加了經濟的支出。

      1、直接經濟損失。主要是指由于環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比如,由于污水灌溉、工業廢氣的排放、劣質農藥的使用造成的耕地污染、水資源污染,導致農產品產量減少形成的經濟損失;由于礦業開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公共設施破壞、地質災害等形成的經濟損失;由于酸雨造成的農作物大幅度減產、房屋建筑的腐蝕等形成的經濟損失;赤潮對水產養殖業、海洋旅游業的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由于耕地污染引起的農產品產量減少,造成的經濟損失。

      2、環境治理支出。主要是指對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投資。比如,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對廢棄物的處理、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等。這部分的支出金額是較大的。河北2004~2006年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資分別達到了147.61、191.37、167.03億元。對于環境治理的支出能夠起到改善環境污染的作用,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如果我們在城市化發展的初期能夠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就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也就會減少這部分的支出。所以,環境治理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補償性特征。

      3、預防性支出。這部分支出主要是為了避免、預防環境污染而做出的。比如,環保部分的管理費、環境監測支出、環境保護的培訓費和環保宣傳的支出,等等。預防性的支出不但有利于加強環境保護,防止環境污染,還能夠幫助政府和企業減少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補償性支出。

      4、機會成本。這主要是指因環境污染問題導致的其他產業發展受阻的機會成本。比如,因為生活垃圾侵占土地,導致土地無法用于耕地、建筑等其他用途的損失等。

      5、健康成本。由于環境污染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惡劣影響,由此導致疾病的發生所引發的經濟支出。如因患病引起人們的收入損失和包括藥費、檢查費在內的醫療費用等。

      三、促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相關對策

      1、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城市化的過程包括產業結構的演進,即由傳統的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變。而河北由于以重工業為主,成為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資源的消耗大戶,而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能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河北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并以此推進河北的城市化進程,改善河北的城市環境。

      (1)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河北具有優秀的旅游資源,自然風光秀美,是全國唯一兼有海濱、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除現在已有的秦皇島、承德等較為著名的旅游資源外,河北還有很多尚未開發的鄉村旅游資源。比如,歷史古城盧龍、玉田等。通過鄉村旅游業的開發,有利于加快農村交通、垃圾處理、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由原來依靠種植、養殖為主變為發展旅游業為主;有利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增加就業機會;有利于促進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加強旅游業的管理,在開發旅游資源的同時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2)大力發展食品業。河北有許多的土特產品和風味小吃享譽中華,很多在國內外市場都是供不應求的。比如,壩上高原的口蘑、京東板栗、昌黎的葡萄酒等。河北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也應該大力發展食品業。借助旅游業,大力發展旅游食品,帶動地方經濟。

      (3)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近年來,河北的新能源產業發展不錯,如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太陽能電池200兆瓦。河北有很豐富的新能源。如作為農業大省,河北小麥的種植面積大,產生秸稈多,通過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就能實現變廢為寶。另外,河北省地處環渤海地區,有著豐富的海洋能源資源,可以利用潮汐這種潔凈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進行發電。

      (4)大力發展體育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問題日益重視,逐漸加強了對體育的要求,而且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秦皇島作為足球分賽場已經具備了承接國際賽事的能力和條件,可以說河北的體育業有著難得的發展機遇。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進步,創造再就業的機會。比如,體育場館的建筑可以帶動制造業的發展,體育賽事的舉辦可以帶動廣告業、食品業、服務業的發展等。

      2、發展循環經濟。傳統經濟是一種單向流動的經濟模式,即“資源―產品―污染物排放”,而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路式的反饋流程經濟模式,強調資源的減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環。這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

      (1)通過科技創新,大力推行清潔生產。依靠科技創新,改變高能源、高消費、高排放、低效率的生產模式,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減少或淘汰有害原材料的使用,減少產品使用對環境的污染,盡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資源,有效地進行廢物利用,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等。

      (2)倡導綠色消費。消費的增加往往會增加對資源的索取及對環境的破壞,因此人們應該樹立節約、環保的消費模式,減少污染。提倡消費綠色產品、綠色能源。這些產品不但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最主要的是他們可以回收利用,是可再生能源,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3、以預防為主,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化的發展應改變過去那種先開發后保護的方式,改為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預防環境污染為主的發展模式??茖W地確定城市的性質和規模,充分考慮城市性質、規模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的關系,立足實際情況,依靠相關條件,合理進行城市的規劃和布局。這不但能夠有效地防止對環境的污染,也可以降低對環境破壞的補償成本。在規劃時,我們要盡可能地按照循環經濟的模式,將可以進行循環生產、相互利用的企業集中在一起,實行生態工業鏈園區布局,實現污染的少排放或零排放。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孫麗欣,劉云.河北省城市化進程中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問題思考.生態經濟,2006.2.

      第7篇

      要想治理和修復城市水體環境問題,首先要摸清城市水體環境污染物來源和成分。不同地區不同年代的城市水體環境污染物是各不相同的,一般和城市水體的外部環境有關。根據污染物來源不同,城市河道的污染來源分為外源污染和內源污染。外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來源于水體的外部,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初期雨水等,是城市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城市水體污染治理的最主要的內容。內源污染是指污染物來源于水體內部,主要來自底泥污染物的釋放、水生動物代謝產物和水生生物殘體等,內源污染在整個污染因素中占的比重比較小,是生態修復所要考慮的問題。

      總的來說,城市水體環境治理與修復的思路可分為兩條:針對外部污染,要盡可能的減少或阻斷外源污染物進入城市水體環境;針對內部污染,要建立合適的種群結構,減緩內源污染的釋放速度或增強河水對污染物凈化的能力。

      二、生物修復技術

      河流對于外來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凈作用,這種自凈作用主要是通過河流中的土著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來實現的,當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的污染物來源太多超過了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河流的水質就會變差,甚至變成黑臭河流,微生物也不適合這種環境下生存,會導致微生物活性降低,嚴重的會導致微生物群落大量消失,這就更加不利河流的自我恢復。

      面對這種情況,在工程技術上一般采用兩條途徑來改善污染現狀,一是向水體中投加營養物質或者曝氣增氧,通過這個方式來增加微生物的活性,促進微生物繁殖和生長;二是針對不同的污染物類型,向水體中投放針對性降解能力強的高效降解菌。微生物強化法就是要通過強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來修復受污染的水體。常用的強化手段包括增加被污染水體的溶解氧含量,調節水體的pH值,投放營養物質等,來促進水體中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增強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和降解,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曝氣增氧法是一種重要的微生物強化法,原理是通過曝氣增加水體中的含氧量,進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這種方法對于黑臭河流的治理效果十分明顯。在工程實踐中發現,曝氣不單單能增加水體中的氧含量,還能通過水體的上下擾動,帶動底泥進入水體,使沉積在河流底部難以處理的污染物進入水體實現微生物的降解。對于只遭受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流,通過曝氣增氧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大部分河流還可能存在受到工業廢水污染的情況,因此處理難度大,為了提高生物修復效果,常在曝氣的同時還向河道投放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營養物質,進一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偟膩砜矗荷镄迯图夹g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環境友好等特點,是近年來水體環境修復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三、結語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