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1:45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思想政治工作,筒而言之,就是如何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它是一項如何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培養人的工作,是企業必不可少的生命線、向心力。隨著農村電力事業的不斷發展,各項工作不斷規范和分配方式多樣化,員工的活動方式、交流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何面對錯綜復雜新情況、新問題呢?使每個黨務工作所思考的課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更應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從目前農村供電所員工思想狀況來看,思想政治工作須從以下幾方面去探討: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務求“實”。受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部分思想政治工作都習慣于灌輸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游離于工作中心圖形式,走過場,實際效果不佳。在新形勢下,員工隊伍的構成、思想觀念都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必須由舊變新、由虛變實。系統性的務虛教育應減少,日常的針對性教育內容應增多,脫離安全生產和營銷服務工作的教育應減少,密切安全生產和營銷服務工作的教育應增多,把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來。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主要矛盾,抓關鍵問題,把作用發揮在決策前,落實在執行中,滲透到管理上,增強內容的針對性,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各項工作有機緊密結合起來,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同時,要積極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使他們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針對農村供電所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單純地就事論事,應抓員工的觀念轉變,要以促進安全生產,營銷服務為抓手,以創建農村示范供電所為目的,以此來引導員工觀念轉變。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細”。在做農電員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方法不能簡單粗放,必須注重針對性,在細字上下功夫,旨在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當前供電所安全生產、農配網改造工程、同業對標、營銷服務、電費回收、供電所創建等工作任務繁重,工作中要做到針對任務定內容,在每完成一項任務中,把握客觀控制,在做好動員的基礎上,及時宣傳先進,表彰好人好事,提倡奉獻和奮斗精神,形成人人爭先創優的好風氣。在對黨員教育中,重點強調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針對實際情況,組織黨課教育,對一線員工要以表揚為主,肯定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在平時工作中,要組織開展黨員、員工“創先爭優”活動,遵守職業道德的教育,使每位農電員工能自覺做到遵章守紀。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情”。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起點,是協調人際關系的動力。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環境、渠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從內容上加強針對性外,還必須從方法上加強和改進,要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尤其是農電工作領導者要建立起與員工深厚的感情,要真心實意,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象對待自己親人那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員工、體貼員工,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對方切實感受到溫暖。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與之交流。要學會換位思考,傾聽不同意見,只有設身處地,以心換心,才能真正理解人,說服人,達到教育人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著眼的是和諧、進步,但同時也是對每一個人的關愛。無論談哪種道理,無非是幫助人提高認識,解開疙瘩,撫平情緒,認清方向。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幫”。為了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應注意在幫上下功夫。幫助員工正確認識形勢增強信心;幫助員工充分認識電力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黨風廉政建設,安全生產和優質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幫助員工了解國網公司及上級供電公司的有關文件、規定,提高執行政策的自覺性;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問題,重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對員工反映的實際問題,不管能否解決,都不能回避,應當滿腔熱情,主動關心,特別是事關員工利益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更應該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清理各類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員工的“所思、所盼、所想”,盡最大能力創造條件加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使農電員工心情舒暢的干好工作,為農電事業發展盡責盡力。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力爭“新”。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勢下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適應變化的新情況,大膽進行探索和創新。在思路上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在內容上,由單一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隊伍整體素質轉變;在形式上,由集中、統一、大型的活動向小型、靈活、多樣的方式轉變。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以平等的態度待人,加強和員工的溝通和交流,做到以情感人,讓員工產生信任感、成就感、溫暖感和舒適感。要注意把握員工的情緒,主動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要堅持做到讓思想政治工作進班組,上一線,到現場,及時把握員工的思想動態,針對員工中出現的思想實際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引導員工做好本職工作。要采用新工作方法,以換位的方式思考問題,想員工之所想,急員工之所急,多做得人心、穩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少說大道理,多做實事。這樣,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會更有說服力、感召力。
XX鎮自2002年開始,根據全鎮“三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組織了全體機關干部、中小學教師深入村組、農戶家庭,以做好“農民教育工程”為載體,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對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業結構的調整、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等做出了新的努力,充分發揮了思想政治工作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為實現“富民強鎮”的各項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績
1、干群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越來越多的干部在實踐中體會到農村出現的種種困難和問題越來越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明顯。各級黨政組織能充分利用基層黨校、村電教室等形式卓有成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實行村務公開、討論國家大事,商討富民之策,研究發展之路等,拉近了干群距離,在一定程序上保持了農村的穩定,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人們的思想、道德、行為等觀念發生了變化,農村社會風氣正在好轉。改革開放促進了人們觀念的更新,人們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歷史性飛躍。
4、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引領農民致富結合起來,使科技文化建設呈現發展趨勢。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民致富奔小康,是當前.及今后各級黨政組織的長時間的中心任務,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這一時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經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現象。
二、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1、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深刻。一是認為“虛”,認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虛功;二是認為“忙”,沒有時間去抓,形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三是認為“難”,沒辦法去抓,認為農民現在最重要的是物質利益,沒有直接的利益驅動難以說服于農民。
2、工作針對性不強、方法不活,覆蓋面不廣。首先.教育方法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其次是教育的重點與農村目前狀況不相適應。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留在村里大部分是非勞動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3、少數農村基層干部素質不高影響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是不會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質較低不會開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二作,原因是搞經濟工作成績、功利明顯。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觀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質,工作往往收效甚微。
4、種種原因,封建迷信有抬頭趨勢,宗教勢力影響在擴大,迫切需要廣泛、深入地對農民進行唯物論、無神論教育。
三、做好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1、針對群眾法制觀念淡薄的狀況,幫助群眾增強法制觀念。農村要發展,穩定是前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幫助農村干部群眾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學法守法,依法辦事,使農民的生產、生活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2、針對農民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狀況,幫助農民增強集體主義觀念。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農民群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各項任務。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引導農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革除陳規陋習,在思想和行動上愛黨、愛國、愛集體,在人際關系上,尊老愛幼,鄰里團結,互助共濟。
3、針對部分干部素質偏低的狀況,幫助干部提高素質。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武裝干部的頭腦,使他們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轉變作風,通過進村入戶,體察民情,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談心、交心活動,溝通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溝通干部與農民的思想,增進干部與農民之間的友情,使廣大農民敢于和愿意對干部講真話,說實話;通過建立領導聯系點、接待日制度,發動群眾建言獻策,廣泛征集合理化建議,處理群眾中的疑難問題和棘手問題,幫助農民群眾提高認識,化解思想矛盾,為農村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版權所有
4、針對幫助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在鼓勵農民調整農業結構時,把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增強市場意識、風險意識、效益意識,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為農業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認可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干部群眾對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了較大提高:一是基層干部在實踐中體會到解決農村各種困難和問題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農村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效果也很明顯。基層黨政組織充分利用基層黨建平臺和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實行村務公開、討論公益事業、探索發展之路、多辦利民實事等,拉近了干群距離,保持了農村的穩定,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三是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行為等觀念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新變化,村風民風正在好轉。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引領農民致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經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現象。
從調查中我們也發現,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四大變化:
一是工作機制發生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模式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進村入戶成為一大難點。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變化和新需求,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被打亂。二是對象主體發生變化。隨著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農民的社會活動空間更為廣闊,人員流動越來越快,思想政治工作出現空白。三是工作方法及內容發生了變化。隨著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新知識新思想的學習加快,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樣化。價值取向呈現一定程序上的復雜化。四是陣地建設的影響力發生了變化。農村的宣傳陣地、宣傳手段、宣傳機制與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還存在相當差距,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一些消極錯誤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機擴大傳播影響。
二、當前農民思想狀況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前農民思想狀況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第一、從農民思想狀況來看,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活動少,文化設施不全,精神生活匱乏?!伴e來無事干,圍著電視看”,這成了當前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58.54%的農民農閑時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看電視”。村里活動,“年頭到年尾,難開兩個會。”村廣播室、活動室無設備,圖書室缺實用性圖書,村民也難得來光顧。農民有組織性的文化活動少,文化設施、設備落后,導致農民精神空虛,除了忙農活干家務,就是看電視,封建迷信、活動因此趁虛而入。
二是增收難,市場信息不靈,科技知識缺乏。農民增加收入的最大障礙是什么?51.56%的農民認為是“缺科技”;40.27%的農民認為是“種田成本高”;還有少數人認為“信息不暢通,不知道種什么”。農民發家致富的愿望是強烈的,但由于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市場信息閉塞,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加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農民持續增收難。
三是人情淡,普遍重幼輕老,道德意識弱化。日子越過越好,人情越來越淡。這是農民普遍反映的一個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民“向錢看”的意識越來越濃,人際關系越來越淡。調查顯示,50.37%的農民認為“有了錢就可獲取一切”。多數農民認為目前最嚴重的家庭問題是“虐待、遺棄、不贍養老人”,“溺愛、嬌慣、縱容子女”的現象也很普遍。農村傳統美德出現滑坡跡象。
四是脫貧慢,社會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調查中,55.42%的農民認為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隨處可見。富裕戶蓋樓房,冰箱、彩電樣樣有;住著土坯屋,家中一貧如洗的貧困戶仍占一定比例,農村貧富懸殊程度正日益加深。
第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是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認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虛功是普遍現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讓位于經濟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實際工作中沒有經費投入,沒有項目依托吸引農民群眾。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不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與農村現實狀況不相適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農村形勢發展狀況不相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發生了較大變化,留在村里大部分是老幼病殘等非勞動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等。
三是少數基層干部素質不高難開展。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質較低不會開展工作;部分干部主觀愿望是好的,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自身素質導致工作收效不大。其他地方我們發現思想政治工作缺隊伍無人去做,缺機制無人愿做,缺手段無人會做。
四是由于種種原因,封建迷信有抬頭趨勢,宗教勢力影響在擴大,消極思想有蔓延趨勢,迫切需要廣泛、深入地對農民進行唯物論、無神論教育,弘揚正氣,扭轉民風。
通過調查我們深感:新形勢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面臨的問題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三、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原因探析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我們認為:
第一,認識上存在偏差,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缺位”。一些地方和干部錯誤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對立起來,將“發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為只是發展經濟,而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撇在一邊。還有的認為,新形勢下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實了,干群矛盾得到了緩解,農民思想問題得到了解決,不需要再花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了。也有的認為抓經濟工作還忙不過來,抓思想教育是得不償失,不安排不部署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滿足于會議布置和文件落實。
第二,思路上疏于創新,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無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習慣于成舊的工作模式、落后的方式方法,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和發展。如:做思想工作習慣于老的模式,缺乏創意;搞形式主義,虎頭蛇尾;芝麻綠豆一把抓,顧此失彼。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新型農民群體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達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內容上囿于空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變調”。一談思想政治工作,大多習慣于老一套,套話、教條多,滿足于“空對空”。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沒有與農村實情、農民所想緊密聯系,思想政治工作和農村發展成了“兩張皮”。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只有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有機融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第四,工作上缺乏保障,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怯陣”。在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人鼓、有人呼、無人管、無力建”以及“有場地,無活動”,傳播渠道斷流,思想工作斷層的現象比較普遍。陣地萎縮,渠道堵塞,工作環境差,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進展。思想政治工作缺
我們應當看到現在的農村基層工作普遍存在這樣三種現象:干部的交通工具先進了,與群眾的距離卻遠了;干部的文化素質提高了,卻不會做群眾工作了;群眾的生活富裕了,對基層組織和干部的意見卻增多了。這就是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愿見群眾、不敢見群眾、不會見群眾問題,總之是不會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問題。不愿見群眾是感情問題,所以需要干部增強和農民的談心活動,就是讓干部在與農民接觸中培養感情,在教育群眾中教育自己;不敢見群眾是認識問題,所以需要干部在與農民的接觸中轉變觀念,在做群眾工作中鍛煉自己;不會見群眾是方法問題,所以需要讓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工作方法,放下架子,真心實意做公仆。具體地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提高基層干部的政治理論素質。思想政治工作有沒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層領導干部自身的表率作用。因為他們生活在基層,工作在基層,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他們在群眾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因此,鄉鎮干部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動來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決不能對別人是馬列主義,對自己是自由主義;表面上冠冕堂皇,實則假公濟私,暗地里吃喝拿要玩;隨意表態說大話,口惠而實不至,愚弄群眾。群眾最痛恨這樣的基層干部。廣大基層干部必須加強學習,增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理論水平,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去感召人,征服人,凝聚人。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要找準貼近群眾生活的思想政治內容,把思想工作做實。農民的思想情懷是最樸素的,也是最可愛的,只要誰真正維護他們的利益,能代表他們的利益,真心實意地為他們做工作,他們就會支持、擁護誰。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和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要有造福群眾的強烈熱情和翔實的項目實施計劃,通過實施“改廁”、“改路”、“改水”、“改電”工程和醫療、衛生、文化服務活動,努力為農村和農民營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做到既講道德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辦實事中貫穿思想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
再次,要掌握科學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使思想工作真正做精細、做到位。首先,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擺事實,講道理。當群眾有缺點、錯誤時,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以權壓人。以設身處地的換位思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服人。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對錯誤的東西決不能遷就,但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在方法上則不能一刀切,無情打擊,應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做到剛柔相濟,否則思想政治工作就會陷入僵化,變得蒼白無力。第三,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預見性,前瞻性。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解決眼前問題,更應有超前意識,解決潛在問題,因此,要善于抓住傾向性苗頭,及時做好疏導、說服和教育工作,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關鍵詞: 農村社會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 實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線。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對廣大農民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近年來,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不斷深入,廣大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者適應農村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轉換思維,創新開展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縱觀我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整體效果并不明顯,特別是當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現象十分突出,造成了許多矛盾和糾紛,難以適應當前農村社會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因此,研究當前農村社會發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符合當前農村社會發展實際的一些對策,提高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開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局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顯得更為重要。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經歷了一場新與舊的大變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作用。要使農村基層黨支部、村委會認識到,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向廣大農民灌輸社會主義思想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新農村的需要。當前,由農民負擔問題、農村土地流轉問題、農村征地問題等問題而引發的一系列矛盾已經充分暴露出來,給農村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處理不好,極易激化而引發農村社會動蕩。因此,黨和政府乃至全社會都要積極做好廣大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政治優勢,才能保證其他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各項工作和農民群眾中去,才能及時排除和戰勝各種錯誤東西的干擾,才能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才能為農村經濟社會工作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才能確保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貼近農民實際
(一)把解決農民實際問題作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
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結合經濟工作和其他實際工作一道做,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做好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過去簡單的灌輸和空洞乏味的說教上,而是要著眼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組織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努力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發揮好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寓教于服務之中,體現到辦實事上去,真正地調動起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農民的心坎上,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關心那部分有實際生活困難的群眾,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要把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要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教育農民正確理解這些政策;要在繼承和發揚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組織力量走進田間地頭、深入村組農戶開展調研,了解農民群眾的思想實際,觸摸農民群眾的思想脈搏;要深入調查知民情,廣泛接觸解民意,要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農民的地頭,做到農民的炕頭,做到農民的心頭,了解大多數農民的訴求,要為農民多辦好事,多辦實事,暖民心,得民心;要針對不同農民群體的不同需求,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從辦實事上著力,切準他們的思想脈搏;要重點通過開展扶貧攻堅工程、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幫助農民化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等工作,切實關心農村弱勢群體,切實解決農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上學難等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寓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于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之中。
把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同經濟工作結合起來,讓群眾得其利。讓群眾得到利益和實惠,說話辦事才有人聽,才有人信,才有人學。這是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環節,決定性因素。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立足本地實際,把加快經濟發展、讓群眾富裕作為第一要務,以此作為開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幾年來,我們以建設“工業重鎮、經濟強鎮、文明富裕鎮”為目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為動力,不斷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年上半年,全鎮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2810萬元,同比增長33.4%,上繳國家稅金5384萬元,同比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01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新鄉市第一位。
把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群眾解其難。近幾年,我們根據群眾實際需要,大力實施了“科技工程、信息進萬家工程和節水灌溉工程”三大工程,解決群眾在發家致富過程中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根據群眾富裕以后求美、求安等實際需要,深入開展了“文明村鎮創建”和“平安鄉鎮”創建工作,累計投資近億元資金用于修路、建學、建文體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美化、綠化、優化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控體系,打造平安鄉鎮。
把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同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結合起來,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堅持依法辦事,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實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村里的情況村民知道,由村民做主,請村民監督,給農民知曉權、監督權,充分發揮民主、尊重民意。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做到以誠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心換心。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農村社會影響的具體表現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置身于中國國情,要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中國這塊土地上進行,當代農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承受者,當社會化過程把傳統文化內化為他們的精神素質時,便賦于他們一定的思想、觀念、性格、情感,支配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對當代農民發生影響,這種影響的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中國傳統文化在農村傳承的長期性:我國是一個幾千年的農業大國,中國傳統文化以社會遺傳形式在農村世代延續,這種傳承和影響將是長期的。它包括有意識的傳承,就是通過教育等形式:也包括無意識的滲透,是指通過一些間接的、潛移默化的方式。生活在農村這個環境中,一代一代的農民遵循著一定的生活方式、習慣行為,其傳統思想滲透到正常生活和思維模式的各個方面。
第二,傳統文化在農村的一慣性和漸變性:受傳統文化影響而形成的某些行為模式、思想觀念、性格情感,一旦形成就將深深扎根于人們的心靈深處,其表現是傳統文化在農村的一慣性。但是,什么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受時代的變化影響,無論其傳統文化多么固執,都會印上時代的烙印,這就是傳統文化在農村的漸變性。
第三,傳統文化在農村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并存: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中國傳統文化也不例外,它的內涵豐富,一方面包括一些有益的,如剛毅奮進,積極進取的人生理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以德治國,修身養性的重道精神:各族一家,協和萬邦的寬容精神,人貴物賤,重人輕神的人文精神;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人和精神:憂國憂民、獻身祖國的愛國精神等等,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對我國一代一代的農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產生積極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還包含一些消極和落后的因素,如唯古是法,唯古是宗的認識價值取向;“別尊卑、明貴賤”的等級觀念、“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倫理道理:“天下變、道亦不變”等唯心哲子;重人治輕法治及所謂“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等特權思想。這些又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傳統文化在農村的兩面性是并存的。
二、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
在農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以往我們采用的是砸爛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方法,就是將傳統文化全部否定。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優秀的一面,通過進行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來達到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中國傳統文化是新文化創造和發展的基點:任何新文化的創造都不可能割斷歷史,文化的發展具有繼承性、延續性,它不能離開也無法離開已有的文化傳統,在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基礎上繼續開拓,才有可能創造自己時代的文化,才不至于中斷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同樣,未來中國新文化的發展,要從傳統中吸取養料,要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
第二,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之魂,它對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風貌,對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民族精神主要蘊含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也可以說,中華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產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民族歷史越悠久,民族文化越豐富,該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就越深遂,也就越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世界上沒有不貫穿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也不存在不體現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我們在進行民族精神的教育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