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農村污水治理工程范文

      時間:2023-07-24 16:16:29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污水治理工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農村污水治理工程

      第1篇

      Key words: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tendering mode;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6-0036-03

      0 引言

      現有法規和政策文件,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沒有提出明確的技術標準,甚至連污水排放標準也沒有具體的說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少系統的質檢、驗收、運維等制度,缺乏技術隊伍和專業管理機構,一般由村民自行維護管理,導致已建成的部分設施運行維護和管理水平較低,一些設施甚至處于“零管理”狀態。合理的招標策劃,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從設計、建設到運營的一系列問題。

      1 工程招標中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統一的招標標準,監理招標環節缺失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剛剛起步,對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標尚處在摸索階段。而現有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沒有提出明確的技術和污水排放標準。這直接導致招標單位在相關方面無據可依。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參照城鎮污水廠建設模式招標。在招標策劃環節,更鮮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監理招標。這種無序狀態極大地影響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標實踐的發展。

      1.2 重建設工程招標,輕視運營管理招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前期建設是基礎,后期管理更是關鍵,正所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但是,全國大部分農村對新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如何進行后續的管理、運行和維護普遍存在困惑。這是傳統的重建輕管思路的直接后果。一些地方政府在進行招標策劃時,根本沒有將運營管理招標作為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用”和“長效”的重要環節予以考慮,更談不上安排專項資金向第三方購買服務了。這必然導致后續運營管理出現真空,使前面的工作前功盡棄,許多地方設施經過兩三年后就癱瘓了。

      1.3 重建設工程招標,忽略規劃設計招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而規劃設計則居于這項系統工程的頂層位置。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舍本求末,在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時,沒有綜合考慮各地區的自然條件、村莊分布及資源環境的現狀,更沒有以縣域范圍來統籌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總體規劃。如果能因地制宜地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然后再根據規劃進行招標,就能很好地解決城鄉規劃脫節的問題,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成為真正實用的受人歡迎的工程。

      1.4 多零散招標,少集中采購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標的額小、施工場所分散、技術和標準不統一以及財政支持體系不一致,全國各地普遍以土建施工模式為主,個別地方甚至以村為單位組織施工。因此在選擇招標模式時,較多采取“以大化小”方式,分散組織招標,沒有將其上升到政府采購層面,因而較少實施集中采購。

      1.5 多頭管理,職責不明 目前全國各地涉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標的部門包括農辦、環保、水務、城管、建設等,多頭管理,職責不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這樣的民生工程,全國竟然沒有統一歸口管理部門。這直接導致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設備、運營等招標環節缺乏系統的管理程序。

      2 工程招標模式案例研究――以浙江省為例

      2.1 寧波市的世界銀行貸款模式

      2.1.1 工程概況 2010年7月,浙江省寧波市與世界銀行簽訂協議,由世行貸款2000萬美元、市、縣(市)區財政各配套2000萬美元共計6000萬美元,實施新農村發展項目子項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計劃到2015年底前完成150個村左右生活污水處理項目。

      2.1.2 模式特點 ①設置獨立法人,統一組織管理。該項目針對多頭管理、資金分散、職責交叉、相互推諉的實際情況,專門設立了寧波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辦公室,對項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采購、統一管理。這個辦公室的最大創新之處在于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項目涉及的縣(市)設立子項目辦,重點抓好計劃落實、設計組織、施工管理、運行維護等工作。

      ②重視規劃設計,保證工程質量。世行對每一個項目均出臺可行性調研報告和成本測算清單,并落實運行維護方案。設計單位在地形測繪階段同步實施前期調查,初步確定管網走向、處理工藝和處理終端位置;設計方案通過評審后,就著手做好施工準備工作,落實材料堆放場地;施工單位一旦確定立即進場施工,施工準備前置的做法保證了設計方案的真正落地。設計要求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設計方案科學合理,符合農村實際,并要進行嚴格的設計審查。

      ③注重長效管理,確保項目實現最佳效能。世行貸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竣工驗收后,工程承包商還需要維護運行18個月,并負責做好對相關運行人員的技術培訓,所發生的費用計入工程承包總價。之后,根據項目進展和分布情況,引入市場化管理機制,由縣(市)子項目辦采用公開招標形式,擇優選擇專業環保公司,統一負責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確保項目實現最佳效能。

      2.2 德清縣的第三方模式

      2.2.1 工程概況 浙江省德清縣對全縣151個行政村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通過公開招標選擇供應商統一提供設備并承擔全縣污水設施的運營工作這種統一打包委托第三方專業公司的做法為浙江首創。

      2.2.2 模式特點 ①五位一體,長效運行。德清縣建立“縣―鄉鎮―行政村―農戶―第三方”五位一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模式,加強對已建設施的正常運行與長效管理,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規范化、專業化。五位一體長效管理模式,“將老百姓和第三方納入責任主體中,既“包干到戶”,又有專業團隊解決技術難題,在全省范圍內,也是一種創新和嘗試?!雹?/p>

      ②統一標準,高效推進。德清縣對終端處理設施統一采用一體化處理設備。傳統做法是終端設施采用土建工程由各地分散建設,由于各自施工導致質量參差不齊,隱蔽工程多,單點投資小,站點數量又多,難以有效監管,影響質量又延誤工期。德清統一采用一體化終端設備,由工廠標準化生產確保質量,保證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投資方面與純土建方式基本持平。

      ③第三方治理,率先示范。終端設施運行維護由德清縣統一委托第三方采用物聯網平臺進行統一管理。站點建好后,傳統的做法是把站點的維護交由當地村民兼職管理,由于無法有效對其考核,加之責任心與專業度的原因,致使管理不善。統一委托第三方進行物業化管理后,縣各級管理部門通過物聯網信息化監管平臺可有效對其進行考核與監督,降低管理成本,打造農村污水的移動物聯管理新模式。

      3 工程招標模式創新的對策建議

      3.1 健全法制法規,嚴格規范采購行為 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招標標準體系。地方政府應在國家農村環境保護政策的統一指導下,借鑒美國、日本等法規體系比較健全的國家的經驗,積極探索制定全國性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招標管理辦法。建議將公開招標作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首選采購方式。同時,要嚴格招標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做到公開透明。要建立分工協作、相互制衡的約束機制,重大金額采購項目應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參加,進行現場監督。參與采購的工作人員要增強依法采購的觀念,嚴格遵守政府采購各項規定。應將監理招標和運營管理招標統一納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標環節,從制度環節和經費保障環節確保招標工作的完整性。應該通過立法程序,盡早明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和技術標準,為招標工作提供可信的政策依據。應通過法律法規健全規范招標過程,明確監管、責任、實施和考核主體,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長效管理機制。

      3.2 引入國際工程招標思路,提高招標工作質量 國際上有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先進經驗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比如,寧波市世界銀行貸款模式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從項目的選定―準備―評估―談判―報批,從項目的執行到監督,到項目的后評價,工作過程十分周密。更讓我們看到了國際工程招標模式的生命力。

      受寧波模式的啟發,2014年8月,浙江省發改委外資處確認世界銀行貸款浙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談判成功。該項目總投資24.6億元,其中利用世行貸款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主要用于浙江安吉縣、富陽市、天臺縣、龍泉市等四個縣(市)578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可受益農戶達22.02萬戶。②

      3.3 推行統一招標模式,提高招標效率 寧波市世界銀行貸款模式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專門給成立了獨立法人統一招標組織管理,這種統一招標模式對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而言是一次指導思想的革新。雖然無法像寧波模式一樣,每個地方政府都另行建立相應的獨立法人來統一組織招標管理工作。但至少可以充分發揮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的作用。要通過使用共同財政資金,建立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實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集中采購,充分發揮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的地位和作用??梢灶A見,集中采購,統一招標將成為未來幾年落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主流做法。

      3.4 發揮“第三方”優勢,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由政府自己負責管理數量龐大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話,成本太大,收效也比較小。較好的方式是通過招標將其委托給第三方專業化公司,浙江省德清縣在這方面做了大膽嘗試。國外經驗看,日本的做法也值得借鑒。在日本,一類第三方服務公司負責日常維護清理,一類第三方服務公司負責定期檢查,相互補充。③這樣對于日常維護工作的評估更為客觀。各級地方政府應組織專業培訓,并委托社會組織對第三方專業人員和服務公司的服務能力進行評價定級。就國家政策導向來看,從十開始,環境治理領域的第三方服務已經提高到國家意識層面。201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2015年4月,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計劃》(俗稱水十條),萬億級治污市場啟動。浙江省的德清縣以及西部地區的四川省特別是成都市和南充市,近兩年推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第三方委托管理打包招標,取得很好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效果,值得借鑒和推廣。

      4 結束語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標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新的現實課題。我們必須本著遵循其自身特點和規律,針對其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研究剖析國內先進做法,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浙江省寧波市、德清縣的做法,為我們構建一種全國性的共性做法提供了寶貴經驗。

      我們要依靠健全法制法規,借鑒國際工程招標經驗,推行政府統一采購,發揮第三方服務優勢等創新舉措來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標工作,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既“常用”又“長效”,真正服務于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

      注釋:

      ①張驥鴻,陳煒:《村民俞掌榮的“清水”生活》,載于《杭州日報》,2014年09月29日。

      第2篇

      關鍵詞:東陽市;五水共治;農村生活污水;工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0 前言

      浙江省農村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提出了多項惠農政策,其中“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在浙江省農村建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代表著浙江省新農村建設的兩個階段。但是,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此前建設的生活污水凈化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農村的普遍需求。還有很多自然村沒有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任務仍然十分嚴峻。

      為了貫徹黨的十精神,金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水治理攻堅戰的部署,2014年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科學選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術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解決東陽市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

      1村莊污水治理現狀及評價

      1.1農村污水治理現狀

      長期以來,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無序排放的農村生活污水成為污染村鎮水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農村沒有完善的排水管網,且缺乏配套的污水治理設施,給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集中治理帶來難度。由于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排放的污水大部分未經治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道,或滲入地下。農村生活污水在水質、水量和排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點。

      1、水質特點:

      農村污水濃度低,變化大;農村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水體,其中50%以上是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

      2、水量特性:

      農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數量相對少,產生污水量也??;變化系數大,農村污水排放量和居民生活規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間排水量小,具有變化幅度大的特點。

      3、排水體制特點:

      很多農村尚無排水系統,雨水和污水均沿道路邊溝或路面排至就近水體,或經化糞池簡單治理后隨意滲入地下。有排水系統或管道的地區,除小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鎮實行雨污分流制外,大部分地區采用合流制排水。

      1.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評價

      盡管東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項目覆蓋面不斷擴大,生活污水治理效率和納管率不斷提高,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問題。

      由于缺乏系統規劃、工程設計不合理及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等原因,絕大多數村莊沒有完善的污水管網。已建的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由于管網不夠完善,收集范圍小,戶接入面窄,導致污水收集率偏低。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以下問題:

      1、農戶自建的化糞池建造質量良莠不齊,無法達到統一標準,部分化糞池沒有做防滲處理,大量污水直接滲入地下;部分化糞池建造在房屋下面,導致污水管網難以接出,化糞池難以改造??傮w而言,農戶現狀自建化糞池質量標準不達標,需進行一定改造。

      2、大部分村莊并未建設污水管網,只經過化糞池簡易處理后直接下滲排放,遠未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

      2 工程設計

      下面以六石街道吳良村為例對東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設計進行介紹。吳良村內新建住宅基本都有單戶化糞池,多為村民自建,一般位于房屋后側廁所下方,農戶廚房及衛生間的污水均接入池中;村內建設年代較早的土、木結構等老式住宅大多無人居住,即便有也無污水接出;現狀污水多排放至就近渠道與河道。吳良村內現狀有一根d500污水干管,埋設在溝渠下,據現場踏勘了解該污水干管尚未啟用(無污水支管接入)且狀況不佳,有部分溝渠水滲入,其余并未建設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后自然下滲或排入雨水明溝中。

      2.1排水體制

      排水體制采用完全的雨污分流制,雨水不得進入污水管網。

      2.2污水出路

      根據吳良村現狀,在村南側低點設置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經管網收集后集中排至此終端污水處理設施,經過處理達標后排放至河流或灌溉溝渠。

      2.3設計污水量及工程規模

      1、污水量預測

      污水量按單位人口綜合用水量指標來計算。結合設計指導文件,本次采用綜合用水量指標法計算污水量(平均日),計算見下表。

      污水量預測表

      序號 自然村莊名 常住人口(人) 污水量指標(m3/人.d) 污水量(m3/d)

      1 吳良村 1948 0.08 155.84

      2、工程規模確定

      根據以上水量預測情況,吳良村的設計規模為160m3/d。

      2.4入管水質要求及進水水質

      1、入管水質要求

      與生活污水性質相似的工業廢水,允許排入農村生活污水管道系統,經一并處理后排放;對于畜禽養殖戶數較多的養殖廢水,不允許直接排入農村生活污水管道系統,必須經過預處理達到一定的標準后方可排入。

      2、進水水質

      農村的污水主要由衛生間的洗漱和糞便污水,廚房洗滌廢水,洗衣廢水等組成,有些村莊還存在很少量的禽畜廢水。衛生間污水由于含有糞便和沐浴液,有機物濃度高;廚房廢水主要為餐前淘米洗菜,餐后鍋碗洗滌,廢水中菜葉類漂浮物多,肉碎、泥沙類懸浮物多,餐后廢水含油多;洗衣廢水主要以含磷為主。

      根據我方設計人員對東陽市各個村莊的現場調研反映,農村養殖廢水基本沒有。因此,東陽市農村污水絕大部分為生活污水,大部分農村污水的性質相差不大。其水質特點主要體現為污水濃度低,水質變化大。一般BOD5≤150mg/L,CODcr≤350mg/L;PH值6-8,SS≤400mg/L,色度(稀釋倍數)≤100,基本上不含重金屬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含一定量的氮和磷,水質波動大,可生化性好。

      2.5 污水管道設計

      根據吳良村地形現狀,吳良村以樓懷公路為界敷設東、西兩根污水主干管,樓懷公路西側居民污水通過西側污水管道收集,管道自北向南敷設至浙江堅利美鋼瓶制造有限公司后向西穿過樓懷公路后與東側主干管交匯,樓懷公路東側居民污水則匯入東側污水主干管,管道自東北向西南敷設。由于現狀d500污水主干管狀況不佳,有部分溝渠水滲入,結合本次工程一并進行廢除后改造。

      兩根主管最終將污水輸送至吳良村南端的污水終端處理設施。

      2.6污水構筑物設計

      1、檢查井

      采用成品塑料檢查井,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一座,井底做成流槽。

      2、化糞池

      本次設計擬對居民自建單戶化糞池全部進行改造:建議廢除原有室內化糞池,用砂石進行填埋。設計建議單戶采用預制一體化三格式化糞池統一改造,將農戶衛生間污水接出至化糞池中,再排入污水管網,農戶廚房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網。

      2.7終端處理工藝

      對于村莊的污水生態處理工藝選擇需結合自然村組的實際情況,在考慮農村的區域區位、地形地勢、土壤植被、收納水體、經濟水平,以及各工藝處理設施的占地面積、投資、運行管理經驗等各方面因素后作出合理的選擇。

      結合市域生態環境功能區劃,位于禁止準入區和限制準入區的農村可采用微動力與無動力組合的污水處理工藝;位于重點準入區和優化準入區的村莊可采用無動力的污水處理工藝。

      吳良村位于東陽市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優化準入區,同時參考東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2014-2016)(試行)的主要結論,結合吳良村實際情況,推薦無動力+復合人工濕地組合工藝。

      出水水質按照《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域規劃》確定,本次設計結合《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縣域規劃編制參照要求》及《東陽市域生態功能區劃》中的要求,推薦出水水質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

      第3篇

      關鍵詞: 河網型農村農村污水人工濕地分散處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rough a practical project example with rural sew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rural sewage treatment principle,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scattered sewage collecting way and the artificial wetland technology, combining examples to wetland design parameters and operating costs selecte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hows that constructed wetland in rural sewage for application.

      Keywords: with the artificial wetland sewage type rural scattered processing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為實現節能減排的整體目標,我們在大力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同時,不得不重視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F階段廣州農村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與工作方式的改變,農村的生活污水日漸增多。據統計,廣州市約有7000多個自然村,約300萬農村人口,加上大量外來流動人口,農村污水量漸漸超出附近水體的承載能力,農村的水環境嚴重惡化。

      為全面改善水環境,廣州市政府在全力整治城鎮污水的同時,也不遺余力地開展農村污水的治理工作。要完成全市7000多條自然村的污水建設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本文所述案例作為河網型農村的典型,房屋沿涌分散分布,污水就近排入河涌。筆者仔細踏勘現場,根據污水排放情況與地形地貌,提出采用人工濕地的污水分散處理方案,力求改善農村原有水環境,建造一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

      1工程背景

      該農村面積約為445公頃,村民及外來流動人口共有5000人。河涌遍布村內每一個角落,村民以種植農作物與養魚為生,大部份土地用作農田與魚塘,只有一小部分為小型加工廠。該村是一條典型的河網型農村(見圖1),村民房屋基本是沿河兩岸建設,因歷史習慣,村民的生活污水基本就近排入河涌,現狀沒有任何的污水收集管道。污水包括糞便及洗滌污水,在旱季,河涌水質已為劣V類水質。村內道路、村屋等經過建設已煥發新貌,但貫通全村的河涌污染嚴重,與村容形成強烈的反差。本工程的建設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達到更高的高度,是一個很有示范意義的工程。

      圖1 村河網及人工濕地位置示意圖

      2 工程設計方案

      2.1 設計依據

      作為河網型農村,村民居住地分散在河涌邊,排水分散,全村面積較大,地勢平坦,污水收集集中處理難度大,管網敷設的長度與埋深都較大,投資金額高。因此我們考慮進行劃分區域,分區域建設污水收集管道與處理設施,降低建設成本與運營成本。

      (1)污水量

      村內常住人口3500人,流動人口1500,統計實際用水19000m3/月,共計用水量633m3/d,排水量以用水量的80%計算,實際統計污水排放量為633×0.8=507 m3/d=21.2 m3/h??紤]隨著經濟發展,預留20%遠期人口增長空間,本項目的污水排放量以600m3/d計算。

      (2)污水進出水水質

      農村生活污水包括廚房、洗滌、洗浴廢水及廁所和家禽養殖廢水等,污染物主要以有機污染物為主。相對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具有分散、污染物成分簡單、易處理,水量變化大等特點?,F場抽樣檢測村民生活污水水質,并考慮隨著建設的發展,排水系統將逐步完善,進水濃度將進一步提高,推薦設計進水水質如下表示:

      名稱 BOD5 (mg/L) CODCr(mg/L) SS

      (mg/L) NH4+-N(mg/L) TP(mg/L) PH

      平均值 150 240 250 40 5 6.0~9.0

      本工程排放口水體為IV類水體,處理后出水水質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出水標準要求執行二級標準(GB18918-2002)。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見下表:

      名稱 BOD5 (mg/L) CODCr(mg/L) SS

      (mg/L) NH4+-N(mg/L) TP(mg/L) PH

      平均值 30 100 150 25 3.0 6.0~9.0

      2.2 污水收集管道設計方案

      我們考慮把該地區劃分為四個區域,不同區域的污水單獨收集處理,管道建設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同時也降低日后運行污水提升的用電量。

      建設村內污水收集系統,將每戶污水接入到該系統中,最大程度地完成村內的雨污分流系統建設。對于目前已經建有雨污合流的溝渠,大部分緊貼化糞池和房屋外墻而建,村內的巷道上除了化糞池和雨水溝外,幾乎沒有空間來建設新的排水管道,考慮到這個因素,污水管道宜按以下兩個方式建設:

      (1)當巷道內有位置敷設污水管道時,宜將污水管緊挨現狀雨水排水溝建設,并且在滿足排水要求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的減少埋設深度。

      (2)當巷道沒有位置敷設污水管道時,可考慮將原有合流溝渠改造為污水收集渠,雨水采用地表漫流的方式排放。

      污水管道的設計要根據農村排水的特點,增加個性化的設計,以確保最大量收集污水:

      (1)連接每戶衛生間出水的管道不應小于DN100,坡度不小于1%,出戶后首先接入化糞池,化糞池有效容積2~3m3。

      (2)連接每戶生活洗滌水出水的管道不應小于DN100,坡度不小于2.5%。

      未經化糞池的生活污水在排入收集系統前應設置格柵或格網,攔截固體物。

      (3)污水管道宜根據地形沿道路鋪設,在滿足排水標高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的減小埋深,管道規格采用DN150~DN300,車行道下管道覆土不小于0.7m,非車行道下采用淺埋方式,覆土不應小于0.6m,管道坡度不應小于3‰。

      (4)管材采用UPVC管。采用檢查口替代檢查井,每隔30~40m設置污水檢查口,在管道的交匯點,選用D700或者600x600的檢查井。

      2.3 人工濕地設計方案

      人工濕地近年大量應用到污水處理中。人工濕地凈化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濕地環境中發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作用的綜合效應來凈化污水,它們包括沉淀、吸附、過濾、溶解、氣化、固定化、離子交換、絡合反應、硝基化、反硝基化、營養元素的攝取,生物轉化和細菌、真菌的異化作用等具體過程。

      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是在原來水平潛流與表面流人工濕地改良過來,它創新地把下滲流與上滲流相耦合,形成復合水流方式,更高效地處理流經的污水。垂直流人工濕地,污水從濕地表面縱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床體處于不飽和狀態,氧通過大氣擴散和植物傳輸進入人工濕地系統,垂直流人工濕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潛流濕地,可用于處理氨氮含量較高的污水。

      (1)工藝流程

      污水先經過格柵處理,隔離塑料等較大的雜質;格柵池出水通過泵井提升流入一級植物塘,植物塘是一個升流式厭氧池,將大分子有機化合物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出水再自流進入垂直流人工濕地,利用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填料過濾吸附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經過兩級碎石過濾后,最后是采用細顆粒的砂過濾,這樣處理后的水質可以達標排放。處理工藝流程圖如圖2:

      圖2 人工濕地處理工藝流程圖

      (2)濕地構筑物設計

      本設計處理規模為600m3/d,按區域劃分為四個人工濕地,分別編號為1#、2#、3#、4#人工濕地,根據接入的污水量,1#和3#濕地的處理規??蛇_到為100 m3/d,2#和4#濕地的處理規??蛇_到為200 m3/d。1#和3#濕地具體構筑物分別如下:

      格柵井,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尺寸0.6m×0.8m×1.0m,設置兩道格柵,第一道10mm粗格柵,第二道5mm細格柵,人工定期清渣。

      提升泵池,總占地面積:12m2,設計尺寸3.0mx4.0mx2.5m;內設50WQ10-15-1.1潛水污水泵2臺,1備1用。

      一、二級植物塘,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每級設計尺寸4.8m×12.8m×2.2m;

      一、二級碎石床,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每級設計尺寸8.5m×12.8m×1.7m;

      砂濾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尺寸7.3m×12.8m×2m,。

      2#和4#濕地的具體構筑物如下:

      格柵井,采用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尺寸1m×1m×2m,

      設置兩道格柵,第一道10mm粗格柵,第二道5mm細格柵,人工定期清渣。

      提升泵池,總占地面積:14m2,設計尺寸3.5mx4.0mx3m;內設50WQ25-10-1.5潛水污水泵2臺,1備1用。

      一、二級植物塘,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每級設計尺寸5.8m×19.8m×2.2m;

      一、二級碎石床,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每級設計尺寸12.8m×19.8m×1.7m;

      砂濾池,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尺寸6.8m×19.8m×2m,。

      關于濕地的填料和植物:

      一級碎石床碎石粒徑為30~50mm,二級碎石床碎石粒徑為25-30mm,砂濾池用碎石和粗砂,池底先填100mm厚碎石,碎石粒徑25-30mm,再填1500mm厚粗砂,砂粒徑為5-10mm。

      植物種植:花葉蘆荻、鳳眼蓮、風車草、蘆葦等耐污性強、凈化效果好的植物,并根據實際情況種植少量觀賞性植物,既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又產生美化環境的效果。植物塘每平方米種植30棵植物,碎石床與砂濾池每平方米種植10棵植物。

      2.4人工濕地運行管理措施

      (1)一級植物塘底部設有排泥管,每月排一次泥,排泥時可人工清理。

      (2)人工濕地進水時應盡量做到均勻進水,碎石床的水位控制在碎石床面以下2公分處。

      (3)人工濕地中植物的維護工作主要包括:水位調節、補種、雜草控制、病蟲害控制,收割。嚴格養護好各系統中的高等植物,缺苗時應及時補苗,及時清除人工濕地的雜草和凋落物。無論水位如何調節,絕不可將植物完全暴露在水位線以上。

      3 運行成本

      為了保證工程將來的正常運行,應對濕地系統進行適當地管理,但是由于濕地系統管理簡單,維護方便,故整個工程勞動定員為1人,由村內人員培訓合格后兼管濕地。產生的費用如下:

      管理費:濕地設備管理員1人(工人),管理費800元/月,則800×12=9600元/年;電費:以一千瓦時0.8元計費,提升泵::每天工作20h,一臺工作,產生電費5.2×20×0.8×365=30368元;

      本工程綜合運行費用:39968元/年,年處理水量219000m3,折合處理成本為0.18元/ m3。其它污水處理工藝在同樣出水水質條件下的運行費為0.4~1.0元/m3,故本項目的經濟性、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

      4 結語

      采用人工濕地處理農村污水有節省投資成本,運營費用低,管理要求低等優點,適合推廣到其它類似的工程項目中去。本項目投入使用后,村內的水環境得到徹底的改變,污水不再隨意排放,河涌也不再黑臭,慢慢恢復往日生機。

      參考文獻:

      [1] 張克強,楊鵬,李野,等,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第4篇

      關鍵詞:截污納管;資金;監管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問題一:建設資金不足,撥付與進度脫節,導致工程質量問題。

      我們先回顧一下建設資金的來源。政府按照6000元每戶的標準估算總投入。DY市規定:偏遠山區鄉鎮,政府出資90%,村集體自籌10%,其他鄉鎮街道,市政府出資80%,村集體自籌20%。經測算,6000元每戶的標準基本上能完成工程投入,問題就出在村集體自籌這部分。當下的農村集體經濟薄弱,自籌難。上面施壓,下面只能挖空心思去辦。村兩委就在施工工藝、材料上做文章,一再縮減工程投入,以期在市政府撥下的費用內完成工程。同時由政府供應的這部分資金因計劃超前,預算資金撥付無法提前到位而導致工程資金滯后。按原計劃,項目開工即支付30%,完工支付50%,在基層成了一句空話。

      建設資金不足對于工程的各方管理主體來說都是硬傷。合同是在假設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條件俱足的情況簽訂的契約,資金有問題,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來。以自然村為單位的單個工程,造價不過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這么小的工程,管道主材是鄉鎮一級政府采購的,工程中的主材沒有利潤可賺了。目前的建筑市場,很多工序的人工費按定額計算出來,即便是根據當地信息價調差之后也是虧損的,這就需要材料里面的差價來彌補。像這樣的工程是無法吸引專業素質高的施工隊,一般都是一些鄉村里的活躍分子臨時掛靠幾家三級資質的建筑企業中標去。對于工程管理來說,工程越大,項目部的管理機構就能做的越完善,技術、質量、安全、材料、資料等各崗位齊備。建議:有多少資金做多少事,不一定要全面鋪開,可以分階段實施,成功后逐步推進。建設工程百年大計,不應在質量標準上降低?,F在若不能規范施工,將來勢必要花數倍的財力去整改,完全得不償失。

      問題二:工程主材的供應方式不科學,驗收環節存在漏洞。

      目前我市的污水管道主材采用HDPE波紋管由鄉鎮街道一級政府采購。市里先招投標,選好入圍的品牌六個。鄉鎮一級采購之前又在這個范圍內招標選中一個品牌。那么問題來了,市里選定的品牌其中有幾個復檢不合格,這樣一來供選擇的余地更小。全市的在建污水工程只能買剩余的幾個復檢合格的品牌。經銷商因為已經墊付完所有的資金,沒錢訂貨了。此時廠家不收到現金不發貨,全省都在做污水工程生意超好。經銷商供貨不及,導致工程做做停停,誤工更厲害。

      建議:有兩種操作方法。1、管材的品牌很多,市里招投標的時候可以多放進去幾個。同時要建立實施過程中的調整機制,萬一復檢不合格,馬上可以根據招投標階段的各品牌得分高低順序補充品牌入圍。2、劃歸施工單位采購,加強材料驗收的監管??蓪嵭袠悠夫炇辗椒?,即:供貨前先提供標準樣品,材料進場先以樣品為驗收標準,進場驗收合格后再抽樣送建筑材料檢測所復檢,合格后投入使用。

      問題三:工程進度目標以及施工組織不科學,缺少大統籌。

      截污納管工程省里目標是5年完成,市里是3年完成,到了我們這里則是2年完成。污水工程施工遍地_花,到處都是工地,許多道路只有半幅通行,上下班高峰期車馬如蝸行。工程全面鋪開造成監理人員,政府監管人員人手吃緊,無法有效監管。

      建議:截污納管工程的進度目標應該與資金的供應能力以及節奏相匹配,切不可違背科學盲目冒進。項目在市級應有大統籌,到鄉鎮街道之后可以劃分標段,例如幾個行政村為合并為一個標段,打包招投標。這樣能招到有實力的施工單位,在施工組織方面可以做到分段、有序,利于交通組織。工程打包做大以后,項目部的崗位配置等各方面更容易做到規范配備,各層面的監管壓力大大減輕。

      問題四: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設計與實際脫節。

      基礎設施建設各部門各自為政,導致重復建設,浪費巨大。最近這些年每到下半年,各個鄉鎮就開始重新鋪路。挖出原道路破損的面層,基層未加處理就重新澆筑混凝土,還是原來的15公分厚。然后投入使用后幾個月甚至更短又被壓壞。道路年年修,年年壞,都是重復建設。這些工程分屬不同的部門經管,你方唱罷我登場。道路的面層15公分厚度我相信是規范設計出來的。車輛超載是現實性的普遍的問題。規范設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客觀條件都是理想化的。

      建議:道路以及各種地下管道管線工程應科學協調統一協調施工,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客觀因素,留足余量。以我所處的鎮為例。這次集鎮區塊雨污水分流是原設計圖紙就有的,但是因為資金缺乏,這次只好先做污水管道工程,待以后有資金再做雨水管道。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造成道路的重復開挖建設。

      結語

      第5篇

      關鍵詞:人工濕地;濕地植物;農村生活污水;生物入侵;凈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X7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13-3043-05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by Native Wetland Plants in Sichuan Basin

      and the Case Study

      YANG Zi-yao

      (Scho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o treat rural domestic sewag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and plant growth of six kinds of wetland plants induding reeds, cyperus alternifolius, canna indica, typha latifola, acorus calamus, and hedychium coronarium was studied in Sichuan Basin. Results of the biomass and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showed that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cyperus alternifolius and reeds had the fastest growth, followed by typha latifola and canna indica, while acorus calamus and hedychium coronarium had the slowest growth. Treatment capacities of six kinds of wetland plants on CODCr, TP, NH4+-N, TN, DO and turbidity were quite different. After 25 days, acorus calamus worked best for CODCr purification with reduction from 217 mg/L to 39 mg/L, followed by typha latifola and reeds with reduction from 217 mg/L to 45 mg/L and 47 mg/L. Acorus calamus worked best for TP purification with reduction rom 9.4 mg/L to 3.7 mg/L, followed by typha latifola and reeds with reduction from 217 mg/L to 3.9 mg/L and 4.0mg/L. Canna indica and hedychium coronarium worked best for TN purification with reduction from 21.9 mg/L to 5.4 mg/L and 5.6 mg/L. Cyperus alternifolius and reeds worked best for NH4+-N purification with reduction from 15.6 mg/L to 1.58 mg/L and 1.62 mg/L. To avoid using alien species including cyperus alternifolius, canna indica and acorus calamus, three native wetland plants including reeds, typha latifola and hedychium coronarium can be used safely. After the small wetland engineering treatment,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CODCr, TP, NH4+-N, TN, DO and turbidity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was obviou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 class national farm irrigation water.

      Key words: artificial wetland; wetland plants; rural domestic sewage; biological invasions; purification effect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廚房炊事用水、洗滌用水、沖廁用水,養殖用水及糞尿廢水,生活垃圾、糞肥滲濾及沼氣池廢液等,污水中含有較高的氮、磷、微生物和碳氫化合物。目前國內研究中,針對生活污水最佳處理方式之一就是建設小型人工濕地,利用濕地植物凈化生活污水。人工濕地系統的關鍵在于凈化工藝和濕地植物的配置,但此方面的研究較為缺乏[1-5]。通常,濕地植物以高生物量的草本植物為主。常見的濕地植物種類有蘆葦、香蒲、燈芯草、菖蒲、水蔥、水芹等[6]。常見的濕地植物主要來源于園林植物,部分為外來物種,其中一部分已被界定為入侵物種。例如水葫蘆和大已被界定為入侵植物,環境風險極大,應盡量避免使用;粉綠狐尾藻和再力花具有一定的潛在入侵風險,應當慎用;旱傘竹與美人蕉的風險性相對較低[7]。本土植物以蘆葦、香蒲與姜花等為代表,可以安全采用。

      四川盆地具有獨特的氣候與地理條件,河流、湖泊、稻田、水庫和魚塘等水生生態系統廣泛分布,也極易受到外來物種的入侵威脅。為此,應加大對本土濕地植物的研究與培育,使其替代具有環境風險的外來濕地植物。但目前國內針對此方面的研究或工程實例均較為空白。為利用濕地植物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同時從長遠考慮避免生物入侵,本研究以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6種濕地植物為研究對象(旱傘竹、美人蕉與菖蒲為常見的且具有一定生物入侵風險的外來濕地植物,蘆葦、香蒲與姜花為零風險的本土濕地植物),比較其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植物生長狀況和凈化效率,同時介紹四川省小型人工濕地工程選定蘆葦、香蒲與姜花3種本土濕地植物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工程實例。

      1 材料與方法

      1.1 濕地植物

      選用四川盆地常見的6種濕地植物(表1)。引種時每種植物盡量控制在中等密度。種植初期,植物均為幼苗,生長狀況觀測時間持續1年。每種植物同時種植生長狀況相近的較多植株(超過150株)作為試驗樣本。

      1.2 植物生長狀況、生物量及相對生長速率的測定方法

      植物生長狀況等各項指標測定時間持續1年。測定前隨機抽取同期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的標準苗各45株,逐株測定株高和基徑,并將植株各部分(根、莖、葉、果、花)在105 ℃烘干至恒重,分別記錄其干質量,并計算總生物量(B)。并根據植物生長相關法[8],植株的基徑(D)、株高(H)與生物量(B)之間的關系如下:

      lgB=lga+b?lg(D2H)

      相對生長速率(R)的計算:

      R=(lnB2-lnB1)/(T2-T1)

      式中,R為相對生長速率,B1和B2分別為時間T1和T2時的植株干重。

      1.3 濕地植物培養箱

      為了分別研究6種植物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凈化效率,在實驗室構建多個人工培養箱,分別種植相等數量的6種濕地植物。每個培養箱采用長50 cm、寬45 cm、高30 cm的塑料箱進行試驗。塑料箱內從下至上依次填充礫石層(粒徑1~3 cm)、砂層、土壤層,厚度均大約為10 cm。在箱中埋設PVC管,一端插入箱底,另一端伸出土壤層外,用于進排水。箱體的容水體積在實驗初期較高,穩定后維持在5 L。試驗用水均采用農村生活污水,分別在0、5、10、15、20、25 d 6個時間點監測培養箱內相關水質數據,同時增設一組空白。

      1.4 水質指標測定方法

      水樣檢測指標包括6類:CODCr、TP-P、NH4+-N、TN-N、DO和濁度。CODcr、TP和TN的測量方法采用國標方法;NH4+-N的測定采用納氏試劑比色法;濁度由WZS-185型高濁度儀測定;DO用溶解氧測定儀測定。

      1.5 數據處理

      采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各個指標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如存在顯著差異,采用Student-Newman-Keuls多項比較法檢驗差異的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植物的生長狀況

      2.1.1 株高、基徑及其年增量 植物的株高與基徑是衡量植物外部形態的重要指標。結果(表2)表明,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株高年增量分別為24、76、39、77、34和41 cm,試驗后(1年后)株高分別為試驗前的1.2、1.9、1.3、1.8、1.7和1.4倍。株高年增量為香蒲≈旱傘竹>姜花>美人蕉>菖蒲>蘆葦,且差異較為顯著。同樣,6種植物的基徑年增量分別為11、5、16、15、13和12 cm,試驗后(1年后)基徑分別為試驗前(1年前)的1.3、1.8、2.2、1.8、3.2和2.5倍?;鶑侥暝隽繛槊廊私?香蒲>菖蒲>姜花>蘆葦>旱傘竹,且差異顯著。

      2.1.2 生物量及其相對生長速率 為了估算生物量,建立了6種植物生物量(B)與株高(H)和基徑(D)的回歸方程[9](表3)。根據回歸方程分別計算出6種植物試驗前后的生物量及其相對生長速率(表4)。表4的結果表明,從生物量可以看出,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的植株生物量年增量分別為135、706、93、245、201和64 g,試驗后(1年后)生物量分別為試驗前(1年前)的3.4、3.8、2.9、3.0、2.2和1.8倍。生物量年增量為旱傘竹>蘆葦>香蒲>美人蕉>菖蒲>姜花,且差異較為顯著。另外,相對生長速率也反映出了旱傘竹與蘆葦生長最快,香蒲與美人蕉次之,菖蒲與姜花較慢的植物生長特性。

      2.2 濕地植物對污水水質的影響

      2.2.1 對CODCr的去除效果 由圖1可知,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均能有效降低農村生活污水中的CODCr。在培養25 d時,CODCr的濃度均小于或等于65 mg/L,此時對CODCr的凈化效率依次為79.3%、70.0%、75.1%、78.3%、82.0%和72.8%。其中,菖蒲對于水體中CODCr的處理效果最佳,使其由217 mg/L降低至39 mg/L,其為外來物種;香蒲與蘆葦其次,分別降低至45 mg/L與47 mg/L,為本土物種;旱傘竹相比最差。針對污水中CODCr的凈化,小型人工濕地工程采用香蒲與蘆葦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2.2.2 對TP的去除效果 由圖2可知,6種濕地植物對于污水中TP的去除效果均優于對照組,但效果差異較明顯。一方面,濕地植物通過根際微生態環境吸附污水中的部分磷,用于自身生長合成;另一方面,濕地植物根系產生的氧,使水體溶氧量增加呈好氧狀態,水體微生物中聚磷菌等活躍,也發揮了一定的固磷作用。同時,濕地基質也能吸附一部分磷,最終使得污水中TP含量大幅下降。在培養25 d時,濕地植物對TP的凈化效率依次為57.4%、52.1%、45.7%、58.5%、63.8%和48.9%。其中,空白的TP濃度為9.4 mg/L,菖蒲對于生活污水中TP的去除效果最好,使TP的濃度降低至3.7 mg/L,香蒲與蘆葦其次,分別降低至3.9 mg/L與4.0 mg/L,美人蕉和姜花的去除效果相對較差。針對污水中TP的凈化,小型人工濕地工程采用香蒲與蘆葦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2.2.3 對TN的去除效果 在人工濕地環境下,生活污水中的N,一部分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滿足植物生長需要;一部分通過微生物的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被消耗掉。植物的存在能增強濕地系統中微生物的活性。由圖3可知,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均能有效去除農村生活污水中的TN。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污水中TN含量持續下降,在培養25 d時,人工濕地植物對TN的凈化效率分別為71.2%、65.3%、75.3%、56.6%、73.5%和74.4%,而對照的TN含量變化較小,去除率僅為4.4%,表明濕地植物對污水中TN的去除效果較好。其中,空白的TN濃度為21.9 mg/L,美人蕉和姜花對于T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別使TN的濃度降低至5.4 mg/L和5.6 mg/L,香蒲的去除效果相比略差。針對污水中TN的凈化,小型人工濕地工程可采用姜花。

      2.2.4 對NH4+-N的去除效果 濕地植物根系長期處于水生環境中,其供氧能力決定了微生物對水體中NH4+-N的去除效果。對于NH4+-N的去除效果,有植物的濕地系統要優于沒有植物的濕地系統。此外,NH4+-N的去除同時也靠植物根部吸收,且去除率與植物生長情況成正相關,生長情況好的植物對NH4+-N的吸收量也高[2]。

      由圖4可知,6種濕地植物對NH4+-N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差別。濕地植物生長水體中的NH4+-N含量隨著培養時間先上升后持續下降。其中,在25 d時,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對NH4+-N的凈化效率依次為89.8%、89.9%、89.4%、88.1%、89.6%、87.6%和85.7%,而空白僅為8.8%,表明濕地植物對污水中NH4+-N的去除效果較好。旱傘竹與蘆葦分別使污水中NH4+-N濃度由15.60 mg/L降低至1.58 mg/L與1.62 mg/L。不同植物去除效果由高到低:旱傘竹≈蘆葦>香蒲>美人蕉>菖蒲>姜花。針對污水中NH4+-N的凈化,小型人工濕地工程可采用蘆葦。

      2.3 工程實例應用

      依托四川省小型人工濕地示范工程項目,在四川某村落建設占地面積為800 m2的小型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水量為80 m3/d,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5 d。該項目村居民80余戶,總人口253人,該村通自來水,同時也使用地下水作生活用水。目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該村附近河溝。本工程試驗用水直接取自該河溝(與實驗室用污水來源相同)。根據前述試驗結論,小型人工濕地工程主要采用蘆葦、香蒲與姜花3類濕地植物,種植密度約6株/m2。工程運行初期采用間歇進水、逐漸加大進水量,經過60 d的培養馴化調試后進入穩定運行階段[10]。穩定運行階段后,經本系統處理后的污水(試驗組)與未經處理的污水(對照組)年平均水質指標如表5。

      由表5可知,由蘆葦、香蒲與姜花3類濕地植物構成的人工濕地系統對于農村生活污水CODCr的凈化效率達到了69.7%~79.7%。有研究表明,不溶性有機物通過人工濕地的沉淀和過濾可以很快從污水中截留下來,被人工濕地中的微小生物加以利用,可溶性有機物則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被去除,使其濃度降低[1]。另外,對于TP與TN的凈化效率也分別達到了19.2%~58.0%和50.5%~59.5%,可見生活污水中N和P含量有大幅降低。此外,經人工濕地植物處理后,生活污水中NH4+-N的凈化效率達到了25.8%~77.5%;DO含量達到了6.7 mg/L,高于4 mg/L,水體條件呈好氧狀態;濁度達到了60~87 NTU,水體濁度有所改善。經該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可滿足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對于一類(水作)灌溉水質(CODcr≤200 mg/L、TP≤5.0 mg/L和TN≤12 mg/L)的要求。

      3 小結與討論

      四川盆地目前應用較廣的蘆葦、旱傘竹、美人蕉、香蒲、菖蒲及姜花6種濕地植物,研究其株高、基徑、生物量較試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生物量以及相對生長速率反映了旱傘竹與蘆葦生長最快,香蒲與美人蕉次之,菖蒲與姜花較慢的濕地植物生長特性,這對于濕地植物的培育有指導意義。

      在本研究中,實驗室人工培養箱試驗25 d后,菖蒲對于農村生活污水中CODCr的處理效果最佳,使其由217 mg/L降低至39 mg/L,香蒲與蘆葦其次,分別降低至45 mg/L與47 mg/L,旱傘竹相比最差;菖蒲對于TP的去除效果最好,使其由9.4 mg/L降低至3.7 mg/L,香蒲與蘆葦其次,分別降低至3.9 mg/L與4.0 mg/L,美人蕉和姜花相對較差;美人蕉和姜花對于TN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別使TN的濃度由21.9 mg/L降低至5.4 mg/L和5.6 mg/L,香蒲的去除效果相比略差;旱傘竹與蘆葦分別使污水中NH4+-N濃度由15.6 mg/L降低至1.58 mg/L與1.62 mg/L。以避免選用外來濕地植物為前提,小型人工濕地工程可以安全采用蘆葦、香蒲與姜花3類濕地植物。

      農村生活污水經小型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后,CODCr、TP、NH4+-N、TN、DO和濁度與試驗前差別較為明顯,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可滿足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對于一類灌溉水質關于CODcr、TP和TN的要求,表明其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盧莉,肖運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利用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9):2289-2351.

      [2] 張 勇,林 陶,胡心亮,等.紅楓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特征及植物凈化[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3):3018-3020.

      [3] 郭杏妹,劉素娥,張秋云,等.三種人工濕地植物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凈化效果[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05-122.

      [4] 華 濤,周啟星,賈宏宇.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設計關鍵及生態學問題[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7):1289-1293.

      [5] 魯 敏,曾慶福.七種植物的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4,17(2):32-35.

      [6] 成水平.人工濕地廢水處理系統的生物學基礎研究進展[J].湖泊科學,1996,8(3):268-273.

      [7] 王文國,蘇小紅,湯曉玉,等.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常見外來濕地植物的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3,29(2):191-196.

      [8] 靖元孝,任延麗,陳桂珠.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3種紅樹植物生理生態特性[J].生態學報,2005,25(7):1612-1619.

      第6篇

      Abstract: Traditional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include septic tanks and biogas fermentation ponds, etc.. New type facilities include buried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micro-power integrated equipment, and non-power anaerobic treatment equipment+artificial wetland.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facilities using the value engineering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rom technical aspects such as treatment capability and effect and economical aspects such as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ject to be built.

      關鍵詞:農村污水;終端設施;比選分析

      Key words: rural sewage;terminal facilities;comparis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043-03

      0 引言

      浙江省作為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新農村建設推進力度較大,農村生態生活環境日漸改善,生活污水處理作為農村環境整治中的重要環節,存在著量少、面廣的問題。農村污水終端處理設施是保證污水能夠達標排放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選擇時要充分結合實際,考慮眾多因素。從技術、成本及管理等定性方面的研究有較多的闡述和成果,但是定量的分析比選還有較大的空白,本文通過價值工程原理,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對污水處理終端設施的功能和成本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對功能系數進行計算,選定最優的方案,可以保證建設投資、處理要求和運維管理三者的有機統一,希望能對待建的農村污水處理終端設施的選型提供綿薄之幫助。

      1 現狀分析

      東陽市地處浙江中部,被譽為著名的“三鄉一城”,即“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工藝美術之鄉、文化影視名城”,政府主管部門非常重視新農村建設,在2014年成立了“五水共治建設指揮部”著力開展治污工作。根據東陽市人民政府針對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2016年)中制定的目標,要求開展農村污水的專項整治工作,計劃到2016年底,全市農村污水治理行政村、自然村覆蓋率將達到100%,農戶覆蓋率提高到70%以上。根據筆者走訪東陽市下屬的街道、鄉鎮獲取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絕大部分農村已經完成截污納管中管道的鋪設工作,即將開始進行污水處理終端設備的選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

      在治污改建之前,東陽市農村污水處理終端設施主要還是以傳統的、分散式的化糞池為主,對主要的污染物如BOD5、COD等處理效果不夠理想,并且存在著投入和效益的不統一、價值低劣的情況。本次“五水共治”對污水排放標準的要求高、處理能力強且排放穩定、建設投資和運營管理費用合理等為原則,采用價值工程原理及層次分析方法,通過嚴格控制相關經濟指標,對各種常見的處理設施進行功能系數、成本系數的計算和分析,確定最優方案。

      結合目前掌握的污水收集和排放數據,東陽市80%以上的農村污水量集中在30~60t/d,污水處理設施將會以中小規模為主,目前適應性較強的終端處理設施有人工濕地處理模式、微動力厭氧+人工濕地處理模式、AOBR(厭氧好氧生物反應器)一體化設備等。

      2 評價原理

      從價值工程的表達式中可以看出,通過對備選方案利用價值工程理論進行分析比選時,價值系數最大的方案即為最優方案。

      3 模型建立

      建立污水處理終端設施選型的步驟包括:①選擇不同類別的終端處理設施為價值工程的研究對象;②收集供選擇的終端設施的相關資料;③對備選的終端設施進行相應的功能分析和功能評價[2]。

      3.1 污水終端處理設施的備選

      ①人工濕地處理模式[3]。人工濕地是利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通過土壤、微生物、植物吸收和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從而降低污水的污染指標,以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有效統一。該處理工藝簡單,不需要外在動力,后續的運營和養護較為方面和經濟。

      ②微動力厭氧+人工濕地處理模式[3]。污水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無氧的環境條件下,通過厭氧及兼性厭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將污廢水中各種復雜有機物進行轉化、分解,生成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氨等物質的過程。在人工濕地的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厭氧處理環節并增加動力系統,如水泵,提升了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動力來源有太陽能、市電系統等,缺點是運營和養護成本增加。

      ③AOBR(厭氧好氧生物反應器)一體化設備處理模式[4]。AO污廢水處理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Anaerobic)是指厭氧處理,主要目的在于脫氮除磷;O(Oxic)是指好氧好氧處理,用于除水中的有機物。AOBR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綜合了厭氧和好氧處理的工藝,同時結合工程實踐,設計出的有機廢水處理裝置,能高效去除BOD5、COD、NH3-N。在技術性能上,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處理效果上,能符合相應的地表水排放標準,同時還具有投資省、自動化運行、維護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積等優點。

      3.2 相關資料收集

      通過資料文獻查閱、實地走訪勘察,針對三種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終端設施相關參數收集如表1所示。

      3.3 功能分析和評價

      ①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價值工程的核心,它是對研究對象系統地分析其功能,科學地評價其重要性的過程[5]。以污水處理終端設備為研究對象,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和系統的邏輯關系,建立其功能體統圖,如圖1所示。

      ②功能評價。

      1)確定功能評價系數Fi。根據污水處理設施比選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涉及到的因素,構建結構模型。在設施比選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如政府部門(水務、環保、農辦等)、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需要考慮的因素有經濟、技術、運行管理和環境保護等幾個方面,構建如下結構模型圖,如圖2所示。

      在結構圖中,A為污水處理的綜合效益,B和C為選擇依據,C為B的具體指標,其中C1為項目投資;C2為經營成本;C3為占地面積;C4為BOD去除率;C5為COD去除率;C6為NH3-N去除率;C7為運行穩定性;C8為運行可靠性;C9為施工難度;C10為運行管理難易程度,其中C4~C10為功能性評價指標。首先明確各方的評價權重,然后由各方對不同的終端設施選擇方案進行功能重要程度、滿意程度進行打分,通過數據統計、處理,計算各方案的功能系數Fi。

      2)確定成本系數Ci。根據各比選方案的建設投資、運行成本,成本系數Ci=某方案成本/全部方案成本之和,確定某一方案的成本系數Ci。

      3)確定價值系數Vi。根據Vi=方案的功能系數Fi/方案的成本系數Ci。

      4)選定最優方案。根據計算結果,選定價值系數最大的方案為最優方案。

      4 實例分析

      浙江省東陽市南市街道某行政村,有常住人口800人,在設計年限內,生活用水量定額取100L/cap?d-1,污水排放量按照用水量的75%確定,該村污水總量為60m3/d,現有人工濕地、微動力厭氧+人工濕地、AOBR一體化設備三種處理模式可作為該村污水處理終端設施的備選,現邀請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承包單位對不同方案進行評價,利用價值工程原理進行分析比選[5]。

      ①將方案功能進行劃分,共分為BOD去除率(F1)、COD去除率(F2)、NH3-N去除率(F3)、運行穩定性(F4)、運行可靠性(F5)、施工容易程度(F6)、易于管理程度(F7)等7項功能性指標。

      ②對評價的三方給予不同的權重,并對三種方案的功能性指標進行評價(表2)。

      ③確定功能重要系數(表3)。

      ④計算功能評價得分(表4)。

      ⑤確定功能系數F(表5)。

      ⑥確定成本系數C(表6)。

      ⑦確定價值系數V(表7)。

      計算結果表明,B方案,即微動力厭氧+人工濕地處理模式,價值系數為1.07,最高,故B為最優方案。

      5 結語

      在農村環境整治過程中,污水處理只是其中一環,終端設施的比選要考慮的因素眾多,還要結合村莊自身的經濟實力來進行選擇,最好能利用價值工程原理,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群策群力,得到最佳的選擇方案。在建設完成后,還需要加強污水終端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及管理,使之能夠真正達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成平,戈偉主編.工程經濟[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田維平,伏小勇,等.價值工程原理與層次分析法在污水處理方案比選中的應用[J].資源與環境,2009(02):19-21.

      [3]孫紅杰,楊少華,等.人工濕地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與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3,35(3):328-333.

      [4]陳梅,鐘成華,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效果及其經濟性分析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11:78-81.

      第7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五水共治”專項行動,以發揮水優勢、治理水污染、美化水環境、恢復水生態、嚴防水災害、倡導水文明、建立水機制為著力點,以“村點覆蓋全面、群眾受益廣泛、設施運行常態、治污效果良好”為標準,堅持全面治理與擴面改造并重,全面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標準低、自然村覆蓋率低、農戶受益率低、運行負荷低和設施正常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花最少的錢、盡最大的努力、發動最廣泛的群眾參與、建設質量最佳的民心工程,確保完成三年和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加快建設“魅力毛垟,邊界集鎮”。

      二、工作計劃與目標

      全鄉7個行政村中全部列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分三年(2014-2016年)完成,第一年實施三個村;第二年實施爐西、兩個村;第三年完成、兩個村(具體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計劃安排表)。地處偏僻且在家人口較少的村、以實施農民異地搬遷工程為主,部分不異地搬遷的農戶,按以獎代補的方式補助其做衛生廁所,或集中連片以穩定塘的形式進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爭通過3年努力,全面完成全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使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提高到100%,農戶受益率提高到8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現象得到根本改變,潔凈村莊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三、工作任務

      (一)新建一批,提高美化水平。鄉農村污水治理辦公室按照工作計劃中的時間節點完成年度治理任務,全面推進新建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人口聚居區建設生活污水處理池,納管戶數大于50戶,可選用微動力處理模式;納管戶數在10戶至50戶,可選用人工濕地和無動力厭氧組合模式;在個別人口散居區、納管戶數少于10戶的情況下,可以選用無動力厭氧處理模式。污水處理池建設和管網配套應符合規范,雨污分流,出口水質達標排放。)污水處理池建成后,做到污水凈化、村莊綠化,人工濕地種植親水性植物,對池面進行覆土、綠化,美化環境。

      (二)整改一批,提高處理效果。⑴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對于毛垟、沙垟、庫頭、爐西四個村,建設污水管網并實現納管排放。⑵修復原有處理設施。對原有處理設施存在管網破損、污水池內無水或水量較少、處理效果較差的毛垟、庫頭村及沙垟的移民點,完成管網修復、窨井防滲、配套管網建設等,并達標排放。⑶對毛垟、沙垟、庫頭村(按照上級環保部門的要求,納管戶數大于50戶的已建無動力厭氧設施,對處理效果較差的、位于環境敏感區的村莊),增加人工濕地或微動力,提高處理效果。

      (三)維護一批,落實長效管理。⑴各村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⑵各村住村干部既為本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導員,綜合指導農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⑶清掏沉淀池、管道和窨井內雜物,對缺損的人工濕地親水性植物進行補種、修枝等養護,保持人工濕地不堵塞,保障治理設施完好、正常運行。

      四、工作計劃與步驟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三個階段來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1—4月)

      每年度,列入年度計劃的村要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入戶調查,配合設計單位完成工程施工圖設計,同時,要對全村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掃,對“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養、亂占、亂排、亂丟”等“八亂”現象進行全面整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潔凈村莊、衛生家庭創建活動和“好媳婦”評選活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5—6月)

      鄉政府于6月份之前完成項目招投標工作,各村要配合施工單位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并發動群眾積極主動地“截污納管”,把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工程管道,沒有完成衛生改廁的農戶必須加快改廁進度,確保與總體工程施工同步進行。

      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向鄉政府申請改欄、改廁、改路、綠化、清水繞村、陰水溝治理等以獎代補項目資金,并廣泛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實施這些惠及面廣、影響深遠的基礎設施項目,通過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讓村容村貌發生根本變化,為建設美麗鄉村、潔凈家園打好基礎。

      第三階段:驗收階段

      每年度12月,鄉政府對實施村工程進行驗收,各住村干部指導施工單位做好驗收工作,并制作好工程項目驗收材料,報縣農辦統一備案。對以獎代補項目,鄉政府根據各村實施的工程量,綜合考慮資金量大小、重要性和績效高低等方面因素,統一報縣農辦爭取以獎代補資金。各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相關配套工程后,要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管理機制。

      五、工作要求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的民心工程。鄉政府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導小組,由鄉長陳勇同志任組長,黨委委員吳麗平同志任副組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葉吉祥同志為聯絡員,負責實施農村污水處理工程和推進農村“五水共治”。各村要建立相應組織,發動群眾廣泛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并認真做好相關政策處理工作,政策處理原則上采取“零處理”。各村要加強對農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確保工程惠及每家每戶,確保工程質量不出問題,確保本村干部不直接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確保工程實施時間進度。各村要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認真落實門“前三包”和垃圾戶收集制度,修訂村規民約,廣泛開展“好媳婦”評選活動,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和農村日常環境衛生管理緊密結合起來,確保通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后,村容村貌有明顯改觀,群眾環境衛生意識有明顯改進。各村每月3日前向鄉政府上報建設進度,由鄉政府統一匯總報縣農辦。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