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護理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07-09 08:34:38

      序論:在您撰寫老年護理的特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老年護理的特點

      第1篇

      當前,世界人口老化以是總的趨勢,老齡問題已成為各國重大的社會問題。以我國為列,截至到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6億占總人開的12%,也就是說全國人口將近4分之一是老年人,老年社會的到來給護理學科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老年患者打交道,

      是我們干部病房護士經常要做的工作,在此筆者就老年患者的護理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1 環境要求

      老年病多以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護理人員應把創造和維護病室的優美環境作為已任。首先要考慮病室的布局是否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對燈光照明,扶手和斜坡的設置,輪椅的配備換洗設施及床鋪褥墊都應考慮到老年人的需要,增加并室的光亮度,把

      病室作為是老人的第二個家庭去考慮,在總體布局上趨于家庭化,生活設施要方便老人,而良好的病室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

      2 老年患者的宣教特點

      患者入院時,由于環境比較佰生和不適應,易產生憂慮,耐心細致的向他們介紹醫院和病區的大致情況,告訴他們誰是主管醫生,誰是主管護士,并發病的預防措施,告訴他們怎樣使用輔助設施,怎樣服用各類藥物以及藥物的副作用,飲食方面應該注意那些事項和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對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夠做到,心知肚明,盡早熟悉情況,消除緊張,恐懼的心里,同時護士還應規勸其按時服藥,服從治理,樹立康復的信心。告誡他們住院期間不要亂竄病房,更不要接觸傳染患者,防止交叉感染?;颊叱鲈簳r,也應告訴他們目前的病情狀況,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按時服藥,定期復查,適當加強鍛煉,注意均衡營養攝取,爭強自我保健能力,防止復發,以鞏固療效,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充足的陽光。因老年人記憶力減退,要反復多次進行宣教,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 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護理

      有些老年人不服老或不愿意麻煩別人,在病房或家中易發生意外,例如摔跤、誤吸、墜床等,??梢鹜鈧?、骨折、窒息,誘發腦血管意外等,甚至可危機生命。護士在護理這部分患者時,要加強主動服務意識,加強觀察和護理力度,了解和掌握哪些患者易發生意外,提醒他們注意環境中的危險因素,糾正其錯誤的生活習慣,防患于未然。在安全護理過程中,應該加強老年病房及老年居室的設施配套,例如浴室、廁所、樓道墻壁上安設扶手,衛生間配備坐式便器,室內外地面保持平坦,鋪設防滑地毯或地磚,洗手間及床頭配備報警裝置,夜間保持地燈照明。提醒患者要著合體的衣服,以穿平底鞋為好。并有一定的防滑功能,穿脫衣服時宜坐位進行,平時動作宜慢,邁步要穩,要小心滑,防,特別是變化時防止傷,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要有人協助行走和進食。為我們準備的食物要少而精,軟而易消化。不管是在老年病房還是在家里,護士和家人都應該加強巡視,防止發生各種意外,保證老年患者的安全。

      4 做好老年人的心里護理

      老年人已接近暮年,較多的老年患者會有一定精神情緒至性格,行為的改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獨,寂寞,易產生悲觀失望,恐懼的心里,在老年患者當中普遍存在著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死的心理。護理人員要重視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從我們的言談舉止和服務質量入手,與老年人做好心理溝通,建立良好的信賴關系,理解老年人的處境,尊重他人的人格。重點是要與患者進行非醫療活動的接觸,誠鷙交談是一個良好,有效的手段。通過交談,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態度,因人施呼,護理效果非常顯著,交談中態度要耐心,說話聲音要大而慢,讓老人有機會說話,在他們敘述過去時,要認真傾聽,讓他們在回憶過去中產生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從而保持良好的心境,讓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用誘導和解釋的方法使老年患者從恐懼狀危中得到解脫,從而愉快地接受治療和護理。并適當鼓勵家屬陪伴患者,臨床研究表明: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生理變化,促進疾病的康復,阻止病變情況的發展變化。日常護理中我們精心的護理,解決患者的實際需求,能夠爭強他們對護士的信任感。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地安排一些適合老年患者的活動,比如散步,下棋,聊天,看電視等,以豐富患者的生活,調整他們的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盡可能早地擺脫疾病的困擾,在出院時,患者的心理護理也不能忽視,要針對老年患者的情況及有關注意的各項問題,確保院內外的心理護理不間斷。

      5 加強日常護理和適度的運動和鍛煉

      老年患者因身體上多系統多器官的功能不全,生活難以自理,因此要加強日常生活護理,尤其是臥床的老年患者,除按長規給與注射,治理外,重要的是及時清理分泌物,保持身體清潔。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預防廢用綜合征和各種并發癥。指導老年人進行適度的 運動,以預防和延緩因年齡增加而出現的逐漸衰退的關節病變、周圍循環障礙等。對預防精神頹廢、增進食欲等方面都有重大意義。護理人員應視老人的病情、體力、潛在力和興趣,編排不同的鍛煉形式和程序,制定活動計劃并給予實施。一般以飯后戶外散步為宜。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也要定期搬到輪椅上,由護士或家屬陪伴行走。

      6 老年患者的臨終關懷

      第2篇

      人在不同的年齡時期,心理活動有著明顯的差異,老年人因其各器官功能減退,造成生活及診療護理工作上的不便,更需要護理人員的特殊關懷,同時要求護理人員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在護理工作中通過我們的體態語言、安慰性語言、治療性語言和較好的人際關系去影響、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在二十余年的護理工作中,我們對老年患者的心理變態進行了觀察和探討,并提出了護理對策,現將這方面的體會報告如下。

      1 老年患者易產生孤僻、暴躁的心理,要注意語言藝術

      有的老年人在家是長輩,在單位曾是領導,有的還在戰爭年代立過功,往往以功臣自居,行為不愿受別人支配,不習慣入院后的“被領導”,感到約束,對有害于自己身體健康的不良做法也不肯改,好發脾氣。對此類患者,醫護人員特別要注意舉止文雅,語言規范,態度和藹、誠懇,注意講話方式及語言的藝術性。要尊重他們,從感官上給他們良性刺激,耐心聽取他們的要求和意見,能做的盡量予以滿足,做不到的要予以耐心、誠懇的解釋,使他們產生信任感,以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不是去教育和改變患者,而是去啟發他們與疾病做斗爭的積極性。在診療和護理過程中,我們還盡量做到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宣教疾病的發生機理、治療原則、注意事項等,這樣就容易贏得老年患者的信賴。比如,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經常宣傳食鹽過量與高血壓的利害關系,幫助老年患者改變嗜鹽過度的不良生活習慣,介紹長壽老人生活經驗和防衰老的措施。

      2 老年患者易產生情緒低落、孤獨、悲傷的心理,要注意關心體貼

      老年人由于身體衰老、體弱多病,往往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感慨,缺乏朝氣,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自卑感很強。有的老年人感到自己患病給社會、子女都帶來了負擔,情緒低落、沉默不語,加上住院后對自己的病情考慮過多,產生恐懼和猜疑情緒,對未來沒有興趣,也沒有寄托。對此類患者,醫護人員要體貼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痛苦,幫助他們尋找生活的樂趣,減輕疾病的折磨,生活上多照顧,飲食給予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

      3 老年患者易產生情緒改變、喜怒無常的心理,要注意心理疏導

      有的老年人性情變化多端,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希望兒女及親朋好友多加探望,能聽到良好的消息,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時而又感到煩躁,喜歡清靜,不希望過多的人探望,如果兒女親友日久不來,又感到孤獨寂寞,怨兒“不孝”,親友不關心。有的老年人長年不愿離開病房,有怕死感,總感到在家生活不安全等。這些表現都是腦動脈硬化的征象。所以,醫護人員要特別注意了解患者這些錯綜復雜的心理變化,要與他們的家屬密切合作,同時做好同病室患者的工作,讓他們互相關心。我們還經常巡視病房與老年患者談心,征求意見,并且從精神上、生活上給予幫助照顧,使患者從思想上感到輕松愉快,對其疾病的恢復產生促進作用。

      4 老年患者易產生過度謙讓、冷漠的心理,要注意情感的交流

      人們住院一般都會感到陌生,老年患者更是如此,人入暮年,已歷經人生滄桑,世間風雨,他們的忍受力是驚人的。這就造成了有些老年患者對環境、對疾病淡然處之,寧愿忍受也不提什么要求,表現出過分謙讓與冷漠。護士要特別注意他們的每一細小變化,善于調節他們的生活,把必需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使他們感到方便,不必經常求助別人。另外,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他們多活動。我們要以誠相待,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加強心理咨詢,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解除患者的冷漠情緒,并說服家屬理解患者的心理,多關心、體貼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溫暖,從而喚起患者的熱烈情感,使心情處于最佳治療狀態。

      5 老年患者健忘、愛嘮叨,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第3篇

      【關鍵詞】老年人;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165-01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全社會更多地關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質量。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的平均壽命隨之增長,但在工農業迅速發展、交通運輸日益發達的同時,各類車禍、生產安全事故也不斷增多,當這些不幸發生在老人身上時,由于年老體弱,多數病人需要長時間臥床。尤其是骨科手術后的病人,多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別人的幫助。做好對老年病人的護理,盡快恢復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進疾病的康復。為達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護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護理工作效果,護理人員的責任義不容辭。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予以總結。

      1臨床資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歲446 例,占本科住院總人數2312 % ,55~60 歲236 例,61~70 歲116 例,71~92 歲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這些病例中長期臥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數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支、肺氣腫、肺心病、營養不良性水腫、靜脈曲張、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腦出血,1 例死于癌轉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有計劃地進行護理。當患者帶著病痛就醫時,面對的是醫護人員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種檢查、治療、手術,加之大多數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喪失,隨表現出煩躁、焦慮、恐懼、激動、多語、失眠等,這些心理狀態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療。為解除病人思想負擔,使之積極配合治療,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們根據病人的經歷、文化素質、生活習慣、業余愛好、家庭情況及經濟狀況等,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與病人進行親切的交談,護患之間相互溝通,使之信任我們并對自己的傷病有所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士對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們,二是要理解他們,三是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要經常與老年患者進行思想溝通,處處體貼照顧。

      2、2 生活護理 老年人反應遲鈍、接受能力差,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耐心、細致多做解釋。操作時動作輕柔,給病人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使之容易接受?;颊咦≡汉笊瞽h境習慣改變,加之各種因素影響,易造成失眠。護士應注意夜間有治療護理操作時,盡可能集中進行,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盡量滿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現出有任何厭煩的情緒,讓病人信賴我們,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為進一步配合手術、藥物治療打好基礎。

      2、3 營養護理 個別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煩,為減少大小便次數而控制飲食。應向其說明營養的重要性,鼓勵其多飲水、多進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暢,避免便秘。

      3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護理

      3、1 警惕心、腦血管的并發癥 老年人多伴有循環系統的明顯衰退,如心、腦血管硬化,心肌收縮相對減弱,心血管不能適應正常時的應激狀態,加上創傷疼痛的刺激、精神緊張,有潛在發病的可能,導致并發癥出現。此類病人,一經入院應引起重視,除進行各種檢查外,應嚴密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神志等生命體征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發癥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對減弱,一部分病人有煙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臟病史,所以長期臥床及術后病人易發生肺部并發癥。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煙,講清吸煙對術后身體的危害性。鼓勵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動的作擴胸運動,增加肺活量。在協助病人翻身時,拍擊背部使積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勵病人盡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給予霧化吸入。

      3、3 褥瘡的預防 長期臥床,截癱或需牽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環差,皮下脂肪少,皮膚干燥多皺褶,皮膚營養缺乏,彈力及皮膚抵抗力低下,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關節、足跟部各骨突處容易發生褥瘡,因此病人入院后給予氣墊床、海棉墊或骶尾部加防褥瘡墊,骨突處可墊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協助翻身1 次,并用50 %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護理上一定要職責到人,每班檢查交班,護士長不定時抽查,人人重視,使大家認識到,預防褥瘡的發生,不是某個人的事,必頸全體醫務人員及家屬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責任到人,多年來無褥瘡發生。

      3、4 預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腎血管硬化,腎血流量減少而致腎功能減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隨著老化萎縮,前列腺肥大等均可發生尿潴留,再加上臥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對長期臥床病人囑其多飲水,有尿及時排出,排尿困難時,可用手擠壓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導尿術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護理常規護理。

      3、5 預防消化系統的并發癥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減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療的應警惕應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觀察腹部及大便情況,發現黑便及時報告醫生處理。長期臥床病人易出現腹脹、便秘情況,宜進食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有規律、定時定量,必要時可用緩瀉劑。

      3、6 防止骨延遲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狀旁腺素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運動量減少,骨細胞活動性降低,而鈣的吸收利用率下降易發生骨質疏松,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延長或不愈合??山o病人服用鈣劑,進食含高鈣食物,并用適量維生素D 增加鈣的吸收利用。

      第4篇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其中60~70歲46例,71~80歲26例,81~90歲15例。

      2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2.1 組織器官老化,生理功能下降,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衰老退化在60歲以后更明顯。隨著老年化現象的加重,其相應的生理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減退,如腦細胞老化常表現為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表達不準確;運動系統衰老則表現為關節僵硬、肌力下降、動作緩慢、活動不協調、不便利等。

      2.2 由于老年患者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缺鈣等現象,因此骨骼傷恢復更為緩慢。

      2.3 老年人身體伴隨疾病多,容易誘發危象。由于組織老化,各種慢性疾病的積累,使老年骨科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多種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傷,不但機體防御機能容易遭到破壞,引起病理改變,而且容易引起其他組織器官連鎖病變,如誘發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3 護理

      3.1 嚴密觀察病情 對于老年患者的主訴,醫護人員要盡量向其家屬問清楚得到證實,因老年患者健忘,對發病的時間、病情變化的經過等記不準確、有時還可能把癥狀出現的次序顛倒,影響正確診斷。

      老年人反應遲鈍,對傷病癥狀不敏感,因而敘述不清。如傷病引起的疼痛反應,老年患者常因疼痛不敏感而掩蓋臨床癥狀,造成誤診、誤治,導致嚴重后果,因此對老年患者不能完全相信其主訴,要密切觀察其各種反應和變化,對任何細微的癥狀都不可掉以輕心,有臨床疑問時配合必要的輔助檢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做出正確診斷,才能真正做到不貽誤病情。

      詳細了解、掌握老年患者的健康狀況,如有何伴隨疾病,重要臟器和組織系統生理功能程度,護理時有的放矢,有針對性重點觀察、護理和采取保護性措施,如注意保持血壓平穩,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注意增強機體抗感染能力。

      3.2 生活護理 加強老年患者的生活護理,絕大部分老年患者喜歡安靜,應盡量安排在小病房,老年患者喜歡空氣新鮮,希望病房中有花草,多數老年患者不喜歡睡海綿床墊,護理中要盡量迎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注意上下床和行走鍛煉時的保護,必要時給予拐杖或輪椅。對長期臥床失去生活自理的老年患者更要保持身體的清潔,及時清除分泌物,協助患者完成進食、洗漱、排便等生活所需。老年患者睡眠少,夜間易醒且入睡困難,因此對老年患者的夜巡要合理安排時間,巡視時要注意腳步聲、開關門動作等應輕柔,以免影響患者休息。

      3.3 飲食護理 加強飲食營養護理,安排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飯菜可口,以保證患者必須的營養攝入。

      3.4 并發癥的預防 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易發生褥瘡、墜積性肺炎、肢體功能廢用性萎縮等并發癥,因此,要1~2 h給予翻身拍背1次,可用樟腦酒精行長期受壓處的按摩,并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平整。

      3.5 功能鍛煉 加強功能鍛煉是增強腸蠕動、提高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措施。對長期臥床患者可采取腹部按摩,服用助消化藥物等對癥治療,以保證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加強患肢功能鍛煉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防止骨質疏松加重,促進康復的重要措施。

      第5篇

      【關鍵詞】內科;老年患者;心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39-02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生活、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的改變,以及疾病增加,行動不便,必然造成老年人的孤獨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獨有的心理特點[1]。因此充分認識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并施以合理的心理護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提高患者的療效及滿意率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對我院2013年1月-12月內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內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齡在62~82歲,平均年齡為75歲。

      1.2 方法

      觀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點,關心與鼓勵他們,同時爭取與老年患者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通過行之有效的心理溝通,取得老年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

      1.3 護理措施

      1.3.1 老年患者與青年患者的心理差異

      ①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腦組織萎縮,細胞功能下降,大腦皮層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膚等感覺器官的老化及病變,對視、聽、嗅等感覺能力下降,引起反應遲鈍、注意力渙散、依賴性增強,隨之出現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獨、悲觀、抑郁、消極、冷漠等[2]。②思維能力下降:因記憶力減退,思維過程減慢;另外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執、多慮、易沖動等。③記憶力衰退:記憶由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四個部分組成。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表現為機械記憶力和近期記憶力差,愛嘮叨、急躁、埋怨。④性格與行為的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性格也隨著發生一些變化,有些老年人做事優柔寡斷、顧慮重重;還有些老年人不愿與人接觸交往,性格孤僻[3]。⑤情緒情感的變化:老年人的情緒變化時多種多樣的,可由個人所處的環境、職業、素養等不同而表現各異。有些老年人情感變得幼稚、不穩定,像孩子一樣,稍不順心便會生氣、哭泣,有的則會因一點小事興高采烈,或因較大刺激而反應強烈,情緒失控。針對老年患者的與青年患者的心理差異,首先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和諧的相處關系。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護士可以通過經常與患者一起聊天等方式,充分關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還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對患者思想情緒的變化及各方面需求做較為深入的了解。

      1.3.2 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點

      ①焦慮不安,老年患者往往對自己疾病的相關問題及相關知識不了解,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還不清楚,因此常常引發焦慮不安,可出現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②孤獨寂寞: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時間較長或親人陪護時間較少,而又不愿同其患者交往,患者感到非常孤獨寂寞,情緒低沉等。③悲觀恐懼:主要見于病情較重或癌癥患者等,感覺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產生恐懼、緊張;還有些患者對自己病情預后不了解,缺乏信心,產生悲觀失望心理。④多疑: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多見,此類患者過于謹慎小心,對自己的健康問題往往過于關注,如出現稍微的不適,就以為自己身患嚴重疾病。針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應有針對行的實施護理,①焦慮不安:首先了解影響患者焦慮不安的因素,可通過周圍環境來改變患者的焦慮情緒,比如可以再在床頭上放一些綠色植物,或建議患者聽一些舒緩音樂,指出焦慮不安對疾病產生的不利影響,從而能減輕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②孤獨寂寞:這類患者雖表面冷漠,但內心情感豐富,內心渴望有人關注,對于這類患者在護理上要打開患者的心扉,通過與護理人員的交流、與其他患者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患者的適應性和相處能力,幫助患者擺脫孤獨寂寞[4]。③悲觀恐懼:這類患者一般病情較重,無法預后,對這類患者要給以更多的同情,并可給患者講一些同種疾病治療成功的例子,減輕患者悲觀恐懼心理,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④多疑:對此患者應耐心疏導,給患者講解疾病知識,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現,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2 結果

      通過調查分析,84人(96%)積極配合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86人(99%)在住院期間對比較滿意(其中一人因醫保報銷問題保留意見)。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發展,我國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內科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衰老,內科患者數量增加有味明顯。且老年患者的與青年患者的心理差異,不能將青年患者的護理方式直接應用于老年患者身上,對老年患者實施護理,首先應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和諧的相處關系。其次護理人員還應針對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特點,針對不同老年患者的癥狀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優質護理服務??傊?,對老年患者的護理,要因患者而異、因患者疾病而異,這樣才能起到對疾病治療的促進作用,促進老年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梁秀梅,李建華,中艾琳,李曉芳,方忠宇.老年危重患者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2):65-66.

      [2]鐘玲,蔣智云,董艷群.圍手術期患者實施系列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J].現代預防醫學,2011,34(15):98-99.

      第6篇

      【摘要】通過對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的觀察,總結出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特點。有頑固性出血傾向,量大且反復;多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心臟病有關,有嗜煙酒史者。治療多采取鼻前后孔填塞,動脈結扎。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前提下,并做好心理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促進了老年人鼻出血的康復進程。

      【關鍵詞】老年;鼻出血;心理護理

      鼻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因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管壁缺乏彈性,構成既易出血不易止血的特點,一旦出血,量大且反復,患者可危及生命。加之老年人生理老化和功能衰退,其免疫防預功能低下,對外界刺激的應答反應減弱,抗病能力下降,這些因素造成老年人與正常人的不同心理。我們以心理護理的科學指導,結合實踐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前提下,做好整體護理。

      1 臨床資料

      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54-67歲;其中男患者有煙酒嗜好者占60%,發病春冬季居多,可能與寒冷風沙大的氣候有關。

      2 老年鼻出血患者的特點

      2.1 鼻腔后部,無法明確出血部位及全身原因而致鼻出者較多。本組18例(45%)出血點位于鼻腔后部,14例(35%)無法明確出血確切部位。伴高血壓,心臟病患者23例(57%),其它內分泌失調,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肺源性心臟病患者10例(25%)。

      2.2 老年鼻出血易反復,出血量大,有頑固性出血的傾向,除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外,應同時治療原發病的并發病,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2.3 老年鼻出血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發病率有關,且大多有20年以上的嗜煙酒史。

      3 護理措施

      3.1 護士應首先穩定患者情緒,樹立其占勝疾病的信心,由于年老體弱,發病住院時,各種免疫機能大大降低,他們易產生悲觀,對全愈信心不足,護士應動作輕柔地安置患者半臥位,安靜休息??s短護患距離,溝通護患感情,使其情緒穩定,有利止血。進行鼻腔填塞后,囑患者勿用力咳嗽,勿用力擦鼻挖鼻,盡量減少活動,并保持大便通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期測血壓、脈搏。

      3.2 主動增進了解,加強角色置換,促進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對高血壓、心臟病引起的鼻出血患者應嚴格查房制度,經常巡視病房,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如發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煩躁不安,口干脈快,血壓降低等情況,提示患者進入休克前期,應立即協助醫生做好急救措施。長時間鼻腔填塞,會導致頭痛,應向患者解釋清楚,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以低流量吸氧,減輕細胞缺氧,以免加重鼻出血及心腦并發癥的發生,并囑患者未經醫生許可切不可自拔沙條。止血后,偶有血性眼淚屬正?,F象,對流入口腔的血液盡量吐出,切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惡心、嘔吐,加重鼻出血。

      3.3 注意環境對心理的影響,多數老年病人住院后加重了孤獨感和疏離感,常引起焦慮和煩惱,因此,要盡量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休養環境。保持病房清潔整齊,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光線柔和,使患者感到舒適。有好多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并伴有嚴重失眠,頭暈,我們除常規消炎,凡士林油沙條填塞外,每晚睡前給以止痛鎮靜藥,鼻腔點復方薄荷油,保持鼻粘膜濕潤。

      3.4 生活護理,給患者溫水泡腳,室內保持適宜的濕度,并給患者提供報刊、音樂、電視,轉移其注意力,排除老年人的憂慮,減輕心理負擔。

      4 效果評價

      我們對4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心身護理的不同環節中,都始終如一地保持穩定健康的身心狀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言談舉止都體現出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懷。將心理護理滲透到護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提高了患者康復進程,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

      第7篇

      關鍵詞:老年慢阻肺;心理特點;護理干預

      老年慢阻肺會在發病過程中對患者的呼吸道造成阻塞,讓患者感受到呼吸苦難的折磨,并讓其整個活動受到限制。由于慢阻肺的病情發展緩慢,這也在無形當中延長了治療的時間,因此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會讓患者產生一種焦躁、消極的心理情緒,甚至出現放棄治療的情況。針對這種問題,護理人員要格外重視患者的心理特點,用最耐心的態度給予患者關懷,運用一定的溝通技巧了解患者對于治療或護理的具體需求,讓其樹立樂觀、自信的心理面對治療,為日后的康復做好充足的準備。

      1 慢阻肺概述

      慢阻肺簡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屬于一種以持續的氣流受到限制為主要特點的疾病,引發慢阻肺的主要原因為吸煙以及吸入有害顆粒等。慢阻肺屬于一種慢性疾病,長期以往會對患者的肺部乃至整個機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并會引發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質量。其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胸悶以及呼吸困難等,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者還會出現呼吸變淺甚至心力衰竭等癥狀。

      引發慢阻肺的因素主要為個體因素及環境因素兩類。個體因素是指遺傳因素而引發的慢阻肺,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所引發的慢阻肺為吸煙、空氣污染或者由于患者的職業等原因吸入粉塵或其他有毒物質。這些因素都會對患者的氣道功能造成損害,為細菌的侵入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慢阻肺在老年人這一群體中具有極高的發病率。根據世衛組織的相關統計表明,慢阻肺在50歲老年群體中具有13.7%的發病率,并且這項數據還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因此要在臨床中對其治療給予高度的重視,為患者的康復創造一個優越的環境。由于慢阻肺的病情發展緩慢,治療時間長,很多患者由于抵抗不住治療的壓力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其治療與恢復。為了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命健康治療,護理人員就要對老年慢阻肺患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其心理特點以及對護理的具體要求,對其提供耐心細致的護理干預手段,既能促進其預后康復,又能建立起一個穩定和諧的護患關系。

      2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點

      2.1精神抑郁 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眾多心理問題中,以精神抑郁最為常見。受到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老年慢阻肺患者會不善于與人溝通,也不善于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需求表達給護理人員,導致護理人員不了解患者的真實需要。久而久之,患者更加不愿意講述自己的需求,并表現為情緒低落和注意力減退。老年慢阻肺患者會有半數以上存在精神抑郁的心理問題[1]。

      2.2焦慮緊張 由于慢阻肺是一種肺部的慢性疾病,需要很長的治療時間,然而其臨床表現為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對患者來說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折磨。大多數患者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對治療喪失了信心,就會產生焦慮緊張的心理。李姣佯[2]的一文中選取了其院的60例高齡慢阻肺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實際表現,總結患者的心理特點。研究結果表明,這60例患者中有48例具有焦慮緊張的心理,占總人數的80.0%。這些患者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失眠等,甚至在治療過程中對護理人員發脾氣,不配合治療,也耽誤了其最佳的治療時間。由此可見,焦慮緊張的心理問題對患者的治療會帶來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

      2.3依賴性強 慢阻肺不易徹底痊愈,會呈現出反復發作的特點。由于慢阻肺的主要發病群體為老年人,病情的反復發作會給其生理及心理帶來極大的變化,會將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到醫生和護理人員身上。老年慢阻肺患者會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孤獨的感覺,同時病情的治療不徹底會讓其產生一種絕望的心理,而將康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醫護人員身上,依賴性強。如果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覺得自己的希望破滅,就會在心境上發生明顯的變化,不愿意配合治療[3]。

      3 老年慢阻肺的護理措施

      3.1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 在了解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點后,能夠得知這些心理問題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會讓患者產生絕望、輕生的念頭。因此護理人員首先要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為其創設一個溫馨和諧的治療環境。廖魯燕[4]的文中選取了某院68例慢阻肺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患者入院之前護理人員就對患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將患者的病房布置的寬敞明亮,病房溫度調節到讓人舒適的環境下,為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2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樹立患者自信 患者面對反復發作的病情,最容易喪失救治的自信。面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的溝通,起到一定的疏導作用,讓患者能真正對護理人員卸下心防,準確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而護理人員也要對患者采取耐心的安慰,通過向患者講述慢阻肺成功的病例激發患者的自信心。宋彥[5]等人的文章中,對其醫院的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全程優化的護理,其中最重要的環節為心理護理。通過這種護理方式,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在治療中患者能夠配合醫護人員。大部分的患者最終都康復出院,很多患者也對護理人員的良好態度表示了感謝。

      3.3對晚期慢阻肺的患者提供護理 晚期的慢阻肺患者長期受到病魔的折磨,同時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逐漸會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一種絕望的心理,甚至想要放棄治療。根據相關的醫學研究表明,晚期的慢阻肺患者會或多或少存在一種病態的心理,面對這種患者,護理人員一定不能對其刺激。針對晚期的慢阻肺患者,護理人員應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時對其家屬進行宣傳教育,叮囑家屬要在飲食起居方面照顧好患者,不要在患者面前提高關于疾病的任何字眼,讓患者有一種心靈上的寄托,配合醫護人員每一個環節的救治。

      3.4服藥護理 服用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以成人常用量的1/3或1/2為最佳狀態,并且需要根據慢阻肺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加減藥物的劑量。治療慢阻肺的藥物對患者身體機能影響較大,如果患者一開始就采用大劑量藥物,盡管能夠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血液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功能性器官,造成患者服藥后出現諸多不適癥狀。同時大劑量的降壓藥物也會造成患者耐藥性的提高,導致日后降壓只能不斷增加藥物劑量,對患者治療及護理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治療老年慢阻肺的藥物的服用必須根據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用藥劑量,從而獲取滿意的治療效果。

      4 結論

      對于老年慢阻肺的患者,要想從根本上治愈患者,除了醫療上的進步之外,還要讓患者信任醫護人員、配合醫護人員,這就需要在治療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變化,人文關懷會愈發顯示出其獨特的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護理人員對老年慢阻肺的患者給予一些關愛,就一定能讓人們心中冰冷的醫院成為美好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殷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0,08(14):118-119.

      [2]李姣佯.對于高齡患者慢阻肺的心理護理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02(25):247-248.

      [3]蔣艷.對老年慢阻肺合并氣胸患者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07(14):64.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