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50:18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道德的特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簡介:胥燕(1962-),女,外科護士長,高年資主管護師,從事外科、婦兒科、眼科及內科臨床護理工作。
【摘要】前列腺增生癥合并尿潴留是比較嚴重的疾病,是危急重癥,“水火不留情,屎尿逼死人”?;颊咔皝碜≡耗挲g大,病情重,危急生命,需要我們及時給與幫助護理。首先給與心理安慰及尿留的護理,誘導排尿,或針刺或按摩,無效者立即給與導尿……
【關鍵詞】尿潴留;特殊護理;導尿
前列腺增生病情嚴重者,可致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內而不能自主排除,這就是尿潴留。尿潴留時膀胱容積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脹,延至臍部?;颊叱TV下腹脹痛,排尿困難,24~48小時未解小便。查體可見恥骨上膀胱區膨隆,捫及囊樣包塊,叩診呈實音,有壓痛。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前列腺增生癥合并尿潴留108例。其護理質量可影響患者的康復,對圍手術期之尿路感染、膀胱感染的控制非常關鍵。
1 尿潴留的護理
1.1 誘導排尿:可聽流水音利用條件反射誘導排尿?;?0~50攝氏度溫水坐浴,囑患者將前陰及會浸泡在溫水中20~30分鐘?;蛴檬雏}、小茴香炒熱熨膀胱區15~20分鐘?;虬茨ο赂共?將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區,先順時針后逆時針輕輕按摩30~50次,促使腹肌松弛。
1.2 按摩或針刺穴位: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護士先用手掌根部按其氣海穴,用力要先輕后重,以腹部溫熱感為宜,或把雙手搓熱后,用魚際肌按揉水道穴;然后用拇指指腹分別按揉患者左右陽陵泉,三陰交,陰谷穴,按揉頻率不要太快,下肢出現酸脹感為宜。必要時針刺中極穴,三陰交、關元、氣海、水道等穴位。
2 尿潴留之導尿
使用上述物理方法誘導排尿無效時,可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導尿。一手用紗布包住將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另一只手持血管鉗夾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及冠狀溝。然后一手用無菌紗布固定并提起,使之與腹壁呈60度角,將彎盤置于洞巾口旁,囑患者張口呼吸,用血管鉗夾持導尿管對準尿道口輕輕插入尿道20~22cm,見尿液流出再插入1~2cm,將尿液引入尿袋中,固定留置尿管。
3 導尿后的護理
(1)第1次導尿不能超過1000ml:前列腺增生癥合并尿潴留的患者,常常膀胱高度膨脹且極度虛弱,大量使腹腔內壓急劇下降,血液大量滯留在腹腔內導致血壓下降而虛脫??上确?00ml左右,過15~20分鐘后再300~500ml,最后排空膀胱。
(2)沖洗膀胱,防止感染:潴留的尿液對膀胱的刺激,容易引起尿路及膀胱感染。導尿排空尿液后,用
生理鹽水500~1000ml沖洗一次膀胱,以預防其感染。
(3)多飲水,重建排尿功能:本類患者多大數年齡較大,術后體質虛弱,加之留置尿管的牽拉,活動受限,我們應給予生活上協助,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為病人解決難題,囑多飲水,每日2000ml左右,多排尿,保持尿道通暢,定時排尿,重建排尿功能。
【關鍵詞】離焦模糊;MATLAB;倒譜分析
Abstract:When taking a photo,the image capture system usually fails to record the images precisely for various reasons,thus the photos are easy to be blurry.Defocused image is one of the common blurry image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cepstrum analysis method,which is used to analyze various blurry models of blurs.The cepstrum analyzing experiment using MATLAB shows that cepstrum analysis can estimate blurred parameters more correctly.It is clear that the cepstrum analysis will provide a guidance in the work of all image examination.
Key words:Defocus Blur;MATLAB;Cepstrum Analysis
1.引言
圖像拍攝記錄的過程中,圖像捕獲系統因各種原因常常不能精確成像,故而極易產生模糊圖像,又稱退化圖像。其中,又以離焦模糊圖像較為典型。對于離焦模糊圖像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光學系統在成像過程中,調焦操作不準確,調焦不實、光學系統誤差造成的。
目前,針對模糊圖像的模糊參數(點擴展函數)的估計出現了多種算法[1][2]。離焦模糊方面,Fujiwara等人采用的小波變換的方法[3],主要針對離焦模糊半徑對圖像細節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李征等人采用逆濾波法結合遺傳算法對離焦模糊圖像的復原進行了研究,楊鑫等人采用維納濾波結合復小波變換對離焦模糊圖像的復原進行了研究[4]。這些工作對模糊圖像的復原研究產生了積極的推動,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但實用性不強。
當原圖像未知,我們需要點擴散函數信息以重組模糊的圖像。隨著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算法逐漸被引入,這對模糊圖像的復原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針對眾多的圖像復原方法,目前沒有統一的處理方法,而倒譜分析具有更為準確的優點。目前,經常采用的倒譜分析方法主要是先確定出頻率域中模糊特征參數,再轉換至倒譜,評估出精確的點擴散函數,最后進行逆向運算方法得到清晰的圖像。近年來,隨著倒譜分析方法在圖像分析領域中的成功運用,智能型模糊圖像復原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的研究課題。例如,在公安、司法實踐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系列的模糊圖像處理問題(模糊的現場指紋圖像、監控錄像中的人物臉部圖像或者車輛牌照圖像等等)。刑事技術人員如果能在圖像復原工作中運用倒譜分析技術,對低質量的模糊圖像進行倒譜分析,推測出準確的模糊參數,并運用一定的復原算法進行增強處理,使模糊圖像中有用的、有價值的信息凸顯出來,就能為偵破案件提供線索、為證實犯罪提供依據。
2.運用倒譜分析鑒別模糊圖像特征
2.1 倒譜分析基礎
對圖像的頻譜進行對數運算后,再對其運算數據進行反傅里葉變換,由此獲得的數據即為該圖像的倒譜[5]。根據上述定義,一幅模糊圖像的倒譜可以表示為:
式中,是的傅里葉變換,即為的頻譜。
為了下面討論問題的方便,將模糊圖像進行平滑處理,消除加性噪聲的干擾。在可忽略加性噪聲的前提下,即可獲得模糊圖像的倒譜為:
其中,倒譜是將卷積映射成加法,由上式可得,模糊圖像的倒譜即為原始圖像的倒譜和傳遞函數的倒譜之和。如此,通過倒譜計算可以將原始圖像和退化系統地倒譜特征明顯地區分出來,而復原圖像的倒譜可以近似看做:
最后,根據倒譜的定義,由已知復原圖像的倒譜進行逆向運算,便可得出復原圖像。
在二維平面內,利用灰度投影將倒譜的幅值映射為0-255的灰度值分布,稱為倒譜圖像。倒譜圖像是原點對稱圖形,原始圖像的倒譜幅值衰減極快,幾乎只在原點附近極小的區域集中。在獲得各項模糊參數后,構建模糊圖像退化系統的傳遞函數,并利用倒譜相減的方法對模糊圖像進行復原[6] [7]。
2.2 離焦模糊圖像的倒譜特征及參數測定
離焦模糊模型的倒譜是一系列不斷衰減的周期性圓環,見圖1。在圖中,第一個中心圓的半徑通常等于。
在圖2中,像素點255為模糊圖像的倒譜中心,像素點0.220661為此模糊圖像倒譜離中心的最近尖峰植,可以比較方便地從圖中得出,此離焦模糊模型在倒譜的離焦半徑:
,為5個像素。
3.利用MATLAB編制的模糊圖像倒譜分析程序
Im=imread(‘d:\原始模糊圖像.jpg’);
figure,imshow(Im);title(‘原始模糊圖像’);
f=double(Im);
g=fft2(f);
lg=log(abs(g));
g=fftshift(g);
Og=abs(255*g/max(max(abs(g))));
figure;imshow(Og);title(‘模糊圖像頻譜’);
cepg=ifft2(lg);
Om=fftshift(cepg);
Outim=abs(255*Om/max(max(abs(Om))));
figure,imshow(Outim);title(‘模糊圖像的倒譜’);
subplot(1,3,1);imshow(Im);title(‘原始模糊圖像’);
subplot(1,3,2);imshow(Og);title(‘模糊圖像頻譜’);
subplot(1,3,3);imshow(Outim);title(‘模糊圖像的倒譜’);
4.實驗及分析
4.1 實驗:針對離焦模糊圖像的倒譜特征分析
(1)運用Photoshop CS6圖像軟件對清晰圖像進行模擬離焦模糊處理
利用Photoshop CS6圖像處理軟件濾鏡工具,選擇離焦半徑為3,相應的離焦模糊圖像如圖3所示。
圖3 原始圖像和原始高焦模糊圖像比較圖
(2)運用MATLAB 7.6.0軟件編制的模糊圖像倒譜分析程序進行離焦模糊特征分析,測定特征參數利用MATLAB 7.6.0軟件對模糊車尾車牌圖像進行倒譜分析程序,測定特征參數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原始高焦模糊圖像及其倒譜比較圖
在圖4中,像素點255為模糊圖像的倒譜中心,像素點0.306551為此模糊圖像倒譜離中心的最近尖峰植,則此離焦模糊模型在倒譜的離
焦半徑,為3.5個像素,誤差0.5個像素。
4.2 實驗結果比較分析
車尾車牌圖像同樣利用Photoshop CS6圖像軟件進行了模擬離焦模糊處理,經過倒譜分析后,發現與模擬量多出了0.5個像素。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相機在拍攝時就未準確對焦,導致原始圖像就有輕微離焦現象,加上之后的模擬離焦量,得出的倒譜分析值高出了0.5個像素。
5.結論
綜上所述,圖像的倒譜運算是將空間域的原始圖像與退化系統的卷積運算和頻率域的頻譜乘積運算,轉化為倒譜的相加運算。這一轉化過程可以有效地抑制逆濾波運算的病態特征和系統噪聲的干擾,進而改善了模糊圖像的復原效果。
本文對離焦模糊圖像在倒譜域進行研究,并根據各類模糊圖像在倒譜中的特征,測出各項模糊參數,為復原模糊圖像提供必不可少依據。通過實驗分析可以看到,在大多數實際應用中,本文的倒譜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它已成為使用計算機來識別各類模糊圖像的一種途徑。通過對模糊圖像的識別、復原,得到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滿足司法鑒定要求,特別適合公安實踐部門現場物證拍攝的后期處理工作。
雖然倒譜分析模糊圖像的方法已證明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它在現實運用中還處于發展階段,仍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提高,以便在日后更好地為刑事圖像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潘翔,葉修梓,張三元.基于小波的車牌漢字特征提取[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3,8(10):12-18.
[2]肖泉,丁興號,廖英豪.一種有效保持邊緣特征的散焦模糊圖像復原方法[J].計算機科學,2010(7):270-272.
[3]FUJIWARA H,ZHANG Z,MIYAKE T.Defocused image restoration using translation invariant wavelet transform[C].Proceeddings of Sice-Icas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2006.
[4]石明珠,許廷發,梁炯,李相民.單幅模糊圖像點擴散函數估計的梯度倒譜分析方法研究[M].物理學報,2013.
[5]謝飛,車宏,蔡猛,張紅剛.一種基于倒頻譜鑒別模糊參數的圖像復原算法[M].電光與控制,2011.
特發性脊柱側彎是脊柱側彎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脊柱側彎的70%·,其發病原因尚不了解,其定義是脊柱有側彎及旋轉畸形,而無任何先天性脊柱異?;虿⒂猩窠浖∪饣蚬趋兰膊?。
我科曾收治七例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行脊柱畸形矯正術,效果滿意,通過臨床護理,現將我們的體會總結如下:
1術前護理
1.1給予心理訓練,對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有很多人因疾病折磨或家庭經濟能力而致心理創傷,對治療缺乏信心。我們分析認為有3個原因:①自卑;②自負感;③抑郁感。所以我們對這個患者施以溫暖、同情和理解之心,給予免費提供一日兩餐,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以配合手術治療。
1.2了解病人全身情況。通過完善各項相關檢查,了解病人全面情況,對于嚴重胸廓畸形的需做肺動脈測定,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以預防呼吸道感染。
1.3營養支持與休息,為病人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2術后護理
2.1脊柱側凸矯正術是一種創傷性大,范圍較廣的手術,因此需密切觀察病人的四大生命體征,麻醉未清醒時要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造成呼吸梗阻,誤吸等,常規記錄血壓、脈搏、呼吸及出入量。
2.2脊柱側凸矯正術,由于手術牽拉,椎管的振動,可出現脊柱水腫、脊髓供血障礙等,均可產生脊髓神經壓迫癥狀,在病人神志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必須對運動感覺功能進行檢查。如有異常立即報告主管醫師。
2.3觀察傷口負壓引流情況,由于術后常置引流管,若引流量少而傷口敷料滲血較多,說明引流失敗,必須報告醫師進行處理。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特殊才能;發現;引導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310-02
1 自閉癥兒童概述
自閉癥又叫孤獨癥,一般發生在兒童早期,是一種由于自身生理因素、周圍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的而形成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具體體現在其感知覺、語言、行為等多方面。
自閉癥兒童以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興趣活動內容局限、刻板與重復為特征,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及未來[1]。他們常常表現遲鈍,但對某些聲音或圖像有特別的喜好或恐懼,總是專注于一個方面,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
2 對自閉癥兒童的常規治療與護理
對自閉癥兒童,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愛心、信心、耐心是治療的關鍵[2]。雖然目前還沒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方法,但是通過綜合性的治療方法,會使自閉癥兒童的癥狀有所改善。
瑞士研究人員通過對1200多名自閉癥兒童為期26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遺傳基因是兒童自閉癥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而在遺傳學上進行輔導,能夠對自閉癥兒童的產生進行預防。
藥物對自閉癥兒童具有重要的治療作用,但是藥物治療僅僅對個別癥狀有效,如使用安定可以緩解短期嚴重失眠的癥狀。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藥物僅僅起到輔助作用,不能根治自閉癥。
相對于前兩種方法,心理指引是最為有效的一種。通過對患兒的引導、交流、鼓勵,使患兒能明白對他的要求,讓他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從而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他的情緒穩定,培養更大的參與動機。
音樂治療對治療自閉癥兒童的情感交往問題、注意力問題及語言障礙問題都有非常顯著的作用[4]。
3 歷史上在兒童期患有自閉癥的偉人[5]
英國媒體曾報道:“著名的精神病學家菲茨杰拉指出,政界、科學界和藝術界的許多偉人都是因為有自閉癥特征最后才取得了成功?!?/p>
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幾乎不開口說話、工作過于專注偏執、冷漠和壞脾氣。主要成就: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愛因斯坦,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 九歲時講話還是不通暢、講話都必須經過吃力的思考、成為講師后講話也仍含糊不清。主要成就: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貝多芬,德國音樂家,嚴肅傲然、出了名的壞脾氣。主要作品:《英雄》、《命運》、《第九交響曲》;莫扎特,奧地利音樂家,靠直覺感覺表達自己、興趣愛好怪異。主要作品:《唐璜》、《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安徒生,丹麥文學家,很少與人交往、容易產生幻想、做事過于偏執。主要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康德,德國哲學家,奇怪的行為習慣、做事過于偏執、對人表現冷漠。主要成就: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戴高樂,法國政治家,生性好斗。主要成就:法國第一任總統、戴高樂主義;杰斐遜,美國政治家,怪異的行為習慣、怪異的思維方式。主要成就:起草了《獨立宣言》、當選并連任美國總統;陳景潤,中國數學家,口齒不清、性格內向、工作過于專注偏執。主要成就: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攻破“1+2”。
由于自閉癥成功的理由:英國精神病教授菲茨杰拉德將約一千六百名自閉癥患者的特征和名人的生平事跡作比較,得出自閉癥特征使許多偉人達致成功。理由一:天才多有自閉癥。菲茨杰拉德曾在倫敦的一個會議上指出,自閉癥、創造力和才華有著相同的基因因素。他說:“精神病也有好的一面。我指的是引致自閉癥和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基因,創造力實質上也是源于相同基因。我們目前還不知道那是什么基因,也不知道有多少基因。每個案例都是獨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關基因?!崩碛啥阂灰夤滦蟹炊撰@突破。菲茨杰拉德說:“這些基因塑造出的是集中力強的人,他們與學校制度格格不入,社交技巧差,與人交流時缺乏眼神接觸。他們很偏執,喜歡反對他人,但也很有道德操守。他們為一個論題會付出二三十年的努力,不受其他人想法的左右?!?/p>
4 對自閉癥兒童特殊才能的發現
由以上的偉人事例可以看出由于自閉癥兒童的特殊才能會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因此,在常規護理中,對自閉癥兒童特殊才能的發現,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具有異常重要的意義。牛頓、愛因斯坦的貢獻,偉大到改變了我們整個世界。
當自閉癥兒童被普遍認為是有病的人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通過與自閉癥兒童的交流能夠容易地得到他最常重復的詞,并從中獲取有利信息,從而得知他的興趣所在,發掘出他的特殊才能。與其家人溝通也是一種能夠較好得到有利信息的途徑,能夠掌握自閉癥兒童平日中的生活習慣及特殊癖好,對于發現其獨特才能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5 對自閉癥兒童特殊才能的引導
發現自閉癥兒童的特殊才能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對其特殊才能的正確引導。由于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6],發現到的特殊才能也是大不一樣,所以引導的方式也要引人而異。
首先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將自己的發現與自閉癥兒童的家人進行溝通,建議家長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定向培養,把他的特殊才能真正地挖掘出來。
在日常的護理中,也要特別注意對自閉癥兒童特殊才能的引導,鼓勵他在他才能所在的一面繼續發展。但是自閉癥兒童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絕與別人交流,這時就需要愛心、耐心地對待他們,并且要做的堅持。當他每次做得好時,要及時表揚,及時地獎勵他,可以使自閉癥兒童在這一方面樹立自信心,并且對他獨特才能所在的方面有更多的興趣,使其有更深入的發展。
6 發現并引導自閉癥兒童特殊才能的意義
現今社會中,對自閉癥兒童仍存在歧視的現象,許多家長把自閉癥兒童當做是一個負擔。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去發現自閉癥兒童的特殊才能,并正確地將其進行引導培養,不僅能夠使得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們對自閉癥兒童的看法。當自閉癥兒童往他們特殊才能所在的方面不斷發展時,他們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得到了更多的學習,對于他們自身自閉癥的緩解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翁永振,主編.精神障礙典型病例分析[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2] 李雪榮,陳勁梅,主編.孤獨癥診療學[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3] 國家新聞出版.[J].中國保健營養,2008年(7)
[4] 陳菀,主編.兒童音樂治療理論與應用方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護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韌帶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胰腺、膽道)的急性出血,是臨床常見急癥。臨床表現為嘔血、黑便、常伴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若出血量過大,出血不止或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死亡。由潰瘍病引起的出血約占一半。約有1/5潰瘍病,此病癥起病急,病變快,不及時搶救處理,可造成生命危險。積極采取急救及有效護理措施,是病情轉歸的關鍵?,F將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護理反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門診及住院收治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組5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齡33-59歲,平均年齡50歲。以不同程度的嘔血、便血和休克為主要表現,因消化性潰瘍出血者17例,肝硬化引發血者7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者15例,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出血者11例,其他2例。
1.2 急救措施 對急危重出血患者,需早期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搶救。立即采取臥床平臥位,頭偏向 側,及時清理口腔、鼻腔內嘔吐物,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暢通,并嚴密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尿量及神志變化。迅速建立一條或幾條靜脈輸液通道,補充血容量、補液,并做交叉配血,防止因失血過 ,而誘發肝昏迷以及失血性休克。治療原則視病情,采用止血藥及止血措施,如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進行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胃十二指腸、急性胃黏膜病變出血者,可下胃管,用冰鹽水洗胃,以清除胃內血塊,使胃冷卻,血管收縮,利于止血,同時做好輸血準備工作。
2 護 理
2.1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患者神志及生命體征變化,能及時發現休克、肝昏迷等并發癥;判斷是否再出血:嚴密觀察嘔吐物、胃管吸出物、大便顏色等癥狀;根據癥狀準確判斷是否再出血。疾病先兆有嘔血、便血為、頭暈、口渴、惡心、心率加快常為嘔血先兆,腹脹、腸鳴音增強常為便血先兆;判斷出血量:①當出血量達到約20ml時,糞便隱血試驗可呈現陽性反應。②當出血量達50-70ml以上,可表現為黑糞。③當出血量超過400-500ml時,就達血容量不足的狀態,此時患者會出現心率突然增快,血壓突然下降癥狀。④當出血量超過1000ml時,患者會出現眩暈、口渴、尿少、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癥狀。⑤當出血量超過1500ml時,患者會出現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尿少、血壓下降、失血性休克等,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觀察尿量并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因為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環狀況及腎血流情況,是觀察出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指標。
2.2 護理 大量出血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讓患者保持側臥、取頭低腳高位,一般頭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這樣可增加回心血量,防止腦血腫。保持呼吸道通暢,嘔血時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預防窒息。
2.3 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 ①插管前認真檢查系統配置安全性,如三個管是否通暢,氣囊是否漏氣,注氣后氣囊膨脹是否均勻,并雙氣囊充氣后放入水中觀察,如有漏氣不可使用;②檢查兩個氣囊注氣量定時測量氣囊內壓力,胃囊充氣量必須足夠,使其充分膨脹從而達到止血作用。食管囊充氣一般為100-200ml,以手壓有彈性為好;③為了防止胃底、食管黏膜受壓過久糜爛、壞死,要求護理人員在雙氣囊充氣12-24h時,將氣囊放松牽引1次,放氣時間15-30min;④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如發現呼吸困難、紫紺、窒息,可能食管囊或胃囊移動阻塞所到致,所以應立即將氣囊內氣體放掉;⑤從胃管內抽吸胃內容物,也可注入藥物,及時用少量0.9%的氯化鈉溶液沖洗胃管,以保持其暢通。
2.4 飲食護理 活動性出血患者限制進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食。在嘔血、惡心、嘔吐和休克的情況下應禁食。待病情穩定后,再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軟食,避免進食粗糙,堅硬或辛辣食物;禁煙酒濃茶和咖啡。對食管下端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飲食,據其肝功障
程度給予以調節,下三腔兩囊管的患者,出血停止24h后。胃管內注入流食;對腹水患者,應適當限制鈉攝入,意識障礙或昏迷的患者,應給予無蛋白質飲食?;謴惋嬍澈笞⒁獗3执蟊阃?。
2.5 心理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出現恐懼、絕望心理,醫護人員安撫患者情緒很重要,在緊急處理病變時,保持冷靜、沉著,處事要果斷;使之消除患者緊張情緒,減輕心理壓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以力于治療。
2.6 口腔護理 患者口腔保持清潔,嘔血后及時給予漱口,減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引起惡心、嘔吐,同時防止口腔感染。
2.7 出院健康指導 患者定期復查,按時服藥,不隨意停藥;出現嘔血或黑便,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量,暫時禁食;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注意休息、食用優質蛋白、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煎炸,生硬及粗纖維食品。避免服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病情知識講解及預防相關知識,自我識別早期出血征象及應急措施。
3 結 果
經正確急救及系統護理措施,51例好轉出院,1例出現失血過多休克死亡。
4 小 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發病急,病變快,極易導致生命危象,重視搶救時間尤為關鍵,給予抗休克采取止血措施,迅速緩解病情。
參考文獻
[1] 張書霞.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年17期.
[關鍵詞] 優質護理;脊髓損傷;心理特征;胃腸道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c)-0182-04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habilit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YANG Yang LIANG Hongsheng
Department of Brain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case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from Mey 2014 to May 2015)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6)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ange of the negative emotions,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change of the negative emotions were evaluated by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evaluated by Barthel index.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bviously decreased after nursing (P < 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fter nursing (P < 0.05).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P < 0.05). The Barthel index scales of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Spinal cord injur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脊髓損傷作為臨床上一類病情較為嚴重的疾病,絕大多數患者因病情較重而喪失了活動能力,只能在病床上接受治療及護理,還有部分患者因出現了相關性神經損傷,失去了自主控制排便的功能,同r伴有腸道括約肌功能、反射失常,出現電解質紊亂、失禁、便秘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4]。以往臨床上采用的常規護理只能滿足患者基本所需,但在促進胃腸道功能康復、改善生活質量方面仍無法獲得良好效果[5]。優質護理是在人文關懷及整體護理基礎上提出的新型護理服務理念,在確?;颊咧委熜Ч按龠M康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給予不同護理的90例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均符合2011年美國脊髓損傷學會制訂的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準[6],存在肢體功能障礙,并需要保留尿管、膀胱造瘺管等護理,排除合并精神障礙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病情不穩定者。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為常規護理組(2014年5月~2015年5月)與優質護理組(2015年6月~2016年5月),每組各45例。常規護理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為42~68歲,平均(53.5±2.9)歲;Frankel五級評定法[7]:C級14例,D級16例,E級15例。優質護理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為43~70歲,平均(55.2 ±2.8)歲;Frankel五級評定法:C級18例,D級14例,E級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僅給予傷情評價、健康教育、觀察并記錄生理指標、保持室內外環境干凈整潔、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
優質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組基礎上實施以下護理對策:①心理護理。由于絕大多數患者因脊髓損傷均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給予貼心的關懷,將科學理論作為基礎指導原則,從患者角度出發,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脊髓損傷的治療護理過程、可能出現的預后問題及注意事項等,面對患者提問給予耐心解答,了解其內心情感方面的波動及變化,盡可能滿足合理所需。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恢復情況較好的脊髓損傷病例,鼓勵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換治療護理心得[8]。②飲食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飲食方案,以新鮮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為主,適當增加粗纖維及富含鈣類的食物,合理搭配含有脂肪及蛋白質的食物,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常選擇的食物包括玉米、韭菜、西紅柿等[9]。③排便習慣指導。通過飲食及運動指導幫助患者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對排便習慣較差的患者可適當給予通便劑,但需對藥物用量給予嚴格觀察與控制,一旦出現腸道無力、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等癥狀時立即停止用藥并給予補液等對癥治療[10]。④運動指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簡單的運動,并可對腹部進行適當的按摩,按摩順序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每次3~5次,每次持續10~20 min,在腹部按摩后指導患者每日進行若干次的提肛、縮肛、擴肛運動等。⑤護理。于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指導患者做膝部彎曲,大致形成馬步姿勢,每日1次,每次1 min,后根據恢復情況逐漸延長馬步姿勢的時間及下蹲的深度[11]。⑥直腸壁刺激。護理人員戴上一次性手套給予后將手指深入到患者處,保持與腸壁密切接觸,沿著肛管緩慢旋轉30 s,對腸道進行輕微的刺激,若此方法的刺激效果不佳,可為患者適當使用開塞露對腸道及糞便進行,必要時可直接用手給予人工排便[1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的變化、胃腸道康復效果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①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患者的心理特征,均包括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制,SAS在50分以上為焦慮,SDS在54分以上為抑郁,得分越高,說明焦慮及抑郁情緒越嚴重[13]。②胃腸道康復功能評價:成人每日排便1~3次,若每周排便在3次以下評為胃腸道功能較差;胃腸功能恢復,無明顯腹脹,恢復正常排便規律,每日排便1~2次,排便通暢評為胃腸道功能良好[14]。③采用日常生活評定(Barthel指數)量表評價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床椅轉移、平地行走45 m、上下樓梯,合并總分計算。滿分為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良好,無需他人幫助即可完成;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較差,完全沒有獨立能力,無論哪種活動均需他人幫助[15]。60分以上評為良,表明存在輕度的功能障礙,能夠獨立完成部分日?;顒?,并需要他人幫助;41~60分之間評為中,表明存在中度功能障礙,需要他人提供極大的幫助才可完成日常生活活動;40分及以下評為差,表明存在重度功能障礙,大部分日?;顒泳荒芡瓿刹⑿枰苏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在護理后明顯降低(P < 0.05),優質護理組護理后的SAS及S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護理后(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胃腸道康復效果對比
優質護理組胃腸道康復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3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常規護理組中Barthel指數量表得分為良、中、差的患者分別為12例(26.67%)、23例(51.11%)、10例(22.22%),優質護理組中Barthel指數量表得分為良、中、差的患者分別為19例(42.22%)、21例(46.67%)、5例(11.11%),優質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相比,Barthel指數量表得分情況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脊髓損傷作為臨床一類由于脊髓結構及功能損害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上多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運動功能及感覺功能方面的障礙,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造成了不小影響[16]。大量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絕大多數脊髓損傷的患者存在著終身性的活動障礙,同時并伴隨著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及排泄能力的下降,期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特征,表現為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治療結果及預后均造成了較大的威脅[17]。另外,由于脊髓損傷需要康復的時間較長,僅給予常規護理無法滿足患者基本需求,部分患者仍受到心理及機體功能方面的影響[18]。為此,本研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化、綜合化的護理指導,并使得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及社會的支持與幫助[19]。
本次研究結果可見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在護理后明顯降低(P < 0.05),優質護理組護理后的SAS及S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護理后(P < 0.05)。由于脊髓損傷后多伴隨著一系列的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可導致癱瘓,絕大多數患者因治療后的疼痛、活動受限等出現了明顯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同時伴隨產生一系列社會心理問題。通過優質護理中的心理護理為患者進行疏導,樹立其面對疾病治愈的信心,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利于疾病的康復[20-21]。
有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當脊髓損傷后可對腸道及大腦之間的通路造成破壞,使得患者大腦不能有效的對便意及排便過程進行控制而引發反射活動[22]。另外,此類損傷還可導致患者排便能力及腹肌收縮能力發生部分或完全喪失,即使糞便裝滿也無法引起反射而排便,加重病情[23-24]。通過優質護理中實施的一系列針對促進胃腸道康復的護理方法,包括排便習慣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可見優質護理組胃腸道康復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結果提示優質護理可有效促進相關神經元的生長與連接,加快神經功能正?;謴退俣?,同時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況,這與以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25]。
對比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時,可見常規護理組Barthel指數量表結果為良的患者比例為26.67%,優質護理組Barthel指數量表結果為良的患者比例為42.22%,優質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相比Barthel指數量表得分情況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結果提示優質護理相比于常規護理更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采用優質護理可有效降低脊髓損傷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心理特征,并促進胃腸道功能的康復,改善生活質量。但由于本次試驗樣本量有限,未能進行長期隨訪,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可進一步完善優質護理方法以促進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賈連順.頸脊髓損傷死亡因素及其早期救治與康復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22):2017-2018.
[2] 許長春,許可鵬.聯合應用姜黃素與神經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1):30-33.
[3] 秦峰,董大明.脊髓損傷模型進展[J].疑難病雜志,2015, 14(4):436-439.
[4] 喬宗瑞.無骨折脫位的頸脊髓損傷的手術治療[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1):186-188.
[5] 梁代萍,陳志紅.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及康復訓練[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4):67-68.
[6] 李建軍,王方永. 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準(2011年修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0):963-964.
[7] 王端勛,閆小磊,朱光,等.10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手術治療[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5):91-92.
[8] 鄧家豐,王叢笑,郄淑燕,等.神經肌肉激活技術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7):645-646.
[9] Smith TM,Berk AS,Upadhyay H. Severe hypothermia 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logical abnormality [J]. JEmerg Trauma Shock,2011,4(3):421-424.
[10] 臧艷芳,周振華,周鵬,等.胸腰段脊髓損傷的功能康復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3):26-27.
[11] 王曉燕,宋麗霞,向凝.護理及康復訓練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臨床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 12(4):890-891.
[12] Ganuza JR,Garcia Forcada A,Gambarrutta C,et al. Effect of technique and timing of tracheostom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J]. J Spinal Cord Med,2011,34(1):76-84.
[13] 劉會平.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 [J].哈爾濱醫藥,2011,31(6):456-457.
[14] 朱世瓊,艾艷,李雨峰,等.脊髓損傷患者延續護理的需求及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14,29(16):83-84.
[15] 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2012,27(2):89-91.
[16] 夏同霞,候根霞,蔣中艷,等.家庭跟進式護理隊外傷性截癱患者居家并發癥的干預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928-929.
[17] 黃愛華,盧柳藝.脊髓損傷患者居家護理的干預與效果[J].護理雜志,2014,31(1):35-37.
[18] 鄭彩娥,李秀云.實用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720-721.
[19] 李軻.25例脊髓損傷患者的腸道功能訓練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7):85-87,91.
[20] 陳琳,陳慧.胸腰段脊髓損傷截癱患者胃腸功能觀察及康復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13-114.
[21] 李影,姚帥輝,董曉利,等.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腸道功能紊亂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科學,2016,6(3):155-157.
[22] 吳海波.間歇導尿在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統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1):456-457.
[23] 丁俊琴,井水敏,秀果,等.頸髓損傷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分析及護理對策 [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14-315.
[24] 張德盛,劉樹平,劉躍洪,等.胸腰椎體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生存狀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疑難病雜志,2015,14(10):1067-1069,10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09)7-0011-01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pneumonlae,Mp)是引起人類呼吸道疾病的常見病因。近年來,臨床診斷MP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現將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3月收治的147例確診為呼吸道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特征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對象:2005年11月~2006年3月,收入我院確診為呼吸道MP感染的患兒147例。其中男82例,占55.78%(82/147),女65例,占44.22%(65/147);患兒年齡在7個月~13歲之間:7個月~13歲53例,占36.05%(53/147),其中7個月~1歲11例,占7.48%(11/147),1~3歲42例,占28.57%(42/147),3~10歲94例,占63.95%(94/147)。
1.2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提供的肺炎支原體抗體凝集實驗試劑盒,以顆粒凝集法檢測MP-IgM抗體,IgM滴度≤1∶40為正常,IgM≥1∶80為陽性提示近期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觀察項目主要包括咳嗽、發熱、肺部體征、X線表現,、肺外臟器受累情況,并觀察療效和轉歸。
1.3臨床特征
1.3.1發熱共103例,占70,06%(103/147),37.5~
385℃者,71例,占68.93%(71/103),38.6~39.4℃者32例,占31.06%(32/103)。
1.3.2咳嗽143例,占97.28%(143/147);無咳嗽癥狀者4例,占2.72%(4/147),均為上呼吸道感染。
1.3.3肺部有羅音者105例占71.43%(105/147),聞及濕羅音者,78例,占53.06%(78/141),肺部聞及哮鳴音或其他干羅音者,59例,占40.14%(59/141);肺部無羅音者41例,占27.89%(41/147)。
1.3.4X線表現:共120例攝胸部X線片,表現為大片云絮狀影42例占35.00%(42/120),小斑片影或斑點影17例,占14.17%(17/120),肺紋理增粗增多模糊59例,占49.17%(5/120),胸膜炎改變2例,占1.67%(2/147)。
1.3.5肺外臟器受累表現97例,占65.99%(91/147),其中僅累及1個臟器的49例占33.33%(49/147),累及2個臟器的43例,占29.25%(43/147),累及多個臟器的5例,占3.40%(5/141)。
2結果
147例患兒均予阿奇霉素治療,8~10mg/kg/d靜滴3天,停4天后根據病情,繼續靜滴阿奇霉素或改口服3天停4天,后再服3天,共三個療程,癥狀、體征均消失,其間可根據病情加β內酰胺類抗生素合用,并輔以對癥及支持療法,有心肝受累的給予能量、肌苷、甘草酸二銨治療,神經系統受損者加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療,川崎病加用丙種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療;共有4例患兒提前出硫,其余病例臨床癥狀改善、實驗指標恢復正常后出院,平均住院時間9.2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