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1 08:32:07
序論:在您撰寫腦干出血護理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observation, nursing care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 to strengthen the essentiality to nursing care in the acute stage.Methods Data extracted from 30 cases includ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score of brain stem function, vital sign, mild hypothermia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that might affect the prognosis, further were analyz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All the 30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Two patients with good GCS, 5 cases with middle disability, 7 cases with severe disability, 4 cases with vegetative state and 12 patients with death.Conclus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at dynamic and rigorous observation, vali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arly mild hypothermia treatment, assisted respiration with ventilator and prevention complications,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reduce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of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
[Key words] brainstem hemorrhage; prognosis; nursing care
原發性腦干出血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腦出血,多數與高血壓病有關,約占腦出血的10%,其發病急劇,危害極大,尤其是發病后昏迷發生早、程度深,持續時間長,并發癥多,其死亡率高達80%以上,重殘和植物生存占相當比例[1]。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內環境的平衡、積極防治并發癥的發生以及重點、精心、全面的護理是提高原發性腦干出血生存率的關鍵。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總結了我科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治并經CT、臨床確診的原發性腦干出血30例醫療和護理體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入選原發性腦干出血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38~72歲,平均55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4例,無高血壓病史6例。入院時檢查,所有患者均立即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去大腦強直狀態者11例;瞳孔大小多變,正常大小6例,形態不規則7例,雙側瞳孔大小不等6例,雙側瞳孔縮小6例,雙側瞳孔散大5例,光反射消失者19例;入院早期出現呼吸不規則者17例;上消化道出血者17例;高熱者12例,體溫不升7例。錐體束征:腱反射亢進及肌張力增高23例,去大腦強直18例,一側或雙側錐體束征陽性26例,四肢軟癱4例;按GCS評分3~7分21例,8~12分9例。
1.2 CT掃描 所有患者均經CT掃描,腦橋出血18例(60%),中腦出血8例(26.7%),延髓出血4例(13.3%)。CT表現為圓形、類圓形出血灶18例;多發灶點、條狀病灶12例,CT值46~71HU,平均65HU,出血灶直徑2~3.2cm,出血量在0.8~15 ml;血腫邊界清晰20例,10例血腫邊界不清;部分出血量大者,腦干增粗,環池變窄或消失或第四腦室移位、受壓,部分破入第四腦室或環池,逆行進入第三腦室合側腦室。
1.3 MRI檢查 在存活的22例患者中,16例行MRI檢查,其中2例為海綿狀血管瘤出血,1例為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出血,其余為自發性腦出血。
1.4 結果的評定 按格拉斯哥預后分級(GOS)的五級劃分并排除其他并發癥對其影響,傷后GOS分級為:死亡,植物生存,嚴重傷殘,中度傷殘,恢復良好。本文觀察了30例病人病后6個月內的治療結果。
1.5 治療、護理經過及部分重點措施 原發性腦干出血的發生部位極為特殊,不僅因為腦干是重要的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的結構,直接影響意識、呼吸和循環等重要的生命體征,而且腦干體積小,很小的出血都將引起嚴重、致命的后果以及與其他部位不同的特殊臨床表現。因此,臨床上,除常規生命體征、神經系統觀察與護理外,需針對性地開展某些特殊觀察項目及更高的護理要求。本組病例對原發性腦干出血采取以下措施:(1)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意識、瞳孔;(2)動態的特殊腦干功能檢查、GCS評分,并結合醫療查訪,進行綜合病情評估;(3)早期、全程、較長時期的特護護理;(4)有效地血壓控制,內環境的維持;(5)及時、早期、有效的通氣建立,對于有呼吸衰竭的患者,盡早使用機械通氣和及時的氣管切開;(6)對合并有高熱患者,實施正規的低溫或亞低溫治療;(7)預防和治療并發癥,特別是關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及Fisher確切概率檢驗,以P
2 結果
30例病人6個月內預后GOS評分,分為:良好2例(成年人能恢復輕工作),中度殘疾5例(生活自理),重度殘疾7例(需他人照顧生活),植物生存4例,死亡12例。結果見表1。
3 討論
腦干由延髓、腦橋和中腦三部分組成,是呼吸、循環中樞,由溝通上下傳導束、網狀結構和許多重要神經核團組成,對維持意識狀態、呼吸循環及各種生表1 早期原發性腦干出血臨床表現與預后的關系
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該部位發生出血,即使微小的出血和血腫可引起嚴重的后果。其臨床表現危重,易出現昏迷、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腦內臟綜合征、腦疝、MODS等致命性并發癥。近年,隨著臨床上高分辨的CT和MRI的普及,腦干出血能及時診斷。尤其是針對腦出血,開展了全面的個體化、規范化的綜合治療,使部分病情得以控制,有效降低病死率與致殘率。
腦干出血與其他部位的腦出血不同,其臨床經歷兇險,臨床表現有以下特點:(1)意識障礙出現早、深和持續時間長;(2)瞳孔變化多樣,如針尖樣瞳孔、眼球震顫、眼球活動受限等。(3)病情變化多而快:可由偏癱發展為四肢癱,病理征由一側發展為雙側;(4)重癥者并發癥多:如呼吸衰竭、體溫不升和高熱、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發熱等;(5)預后差;(6)除少數腦干出血量大,破入腦室,引起急性梗阻性腦積水者,需行腦室外分流術外,多數主要采用保守治療。因此,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與患者預后相關。腦干結構的特殊性決定其臨床表現復雜,預后極差,病死率和致殘率高,而影響其預后的因素眾多。從本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因素包括:(1)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破入腦室、腦室積血的類型。本組出血量10ml,死亡率為100%,表明隨出血量的增加,病死率明顯升高。其次與不同的出血部位,病死率不同。經統計學處理,出血部位、出血量與病死率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與文獻報道相同出血量小或位于背蓋部者預后較好。同等量出血位于中腦上部時預后差,可能與下丘腦受影響有關,腦橋出血相對較好,而延髓出血因直接壓迫呼吸心跳中樞而病情極為嚴重[2,3]。(2)GCS評分和腦干反射:GCS評分是判斷腦干損傷病情輕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GCS計分越高,其預后越好;GCS計分越低,其預后越差[4]。BSR能反映腦干損傷的功能狀態[5]。本組Ⅰ~Ⅱ,病死率為20%,Ⅲ~Ⅳ為26.3%,Ⅴ~Ⅵ為100%,表明腦干損傷的平面越低,預后的情況越差,病人恢復的可能性越小。(3)體溫:體溫的改變與其他部位的腦出血存在差異,體溫不升和過度高熱,一方面提示中腦及視丘下部調節中樞功能失衡和超高代謝的結果,另一方面與是否合并感染有關。本組體溫39.5℃組為41.6%,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但也表明早期出現體溫不升比持續高熱預后更差。(4)是否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呼吸中樞抑制和呼吸衰竭,表明病灶位于延髓,提示病情危重。應激性潰瘍是腦出血的常見并發癥,在腦干出血的應激狀態下,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使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的小血管發生收縮,血液循環減少。胃黏膜因缺血、缺氧引起糜爛出血性潰瘍。此外呼吸衰竭、是否采用呼吸機、亞低溫等特殊治療與預后密切相關。關于原發性腦干出血醫療與護理,臨床上主要采用積極地,嚴格、全面的動態觀察和規范化、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其中護理的質量直接與患者的預后效果相關。針對原發性腦干出血的護理,包括:(1)急性期、近期和恢復期護理;(2)醫生的醫療查房與護理的多種評分法的動態觀察結合;(3)針對個體患者的個體化的綜合醫療護理方案與措施。個體化綜合醫療護理措施包括:(1)嚴密多功能監護,早期、迅速建立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必要時進行深靜脈插管;(2)針對腦干出血的特點,多數患者較早出現呼吸不暢、梗阻和衰竭。入院后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誤吸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對于呼吸不規則者立即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對于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難者可行氣管切開術[6]。(3)中樞性高溫,原發性腦干損傷部分患者由于腦干損傷出現中樞性高熱,物理降溫是處理中樞性高熱最有效方法。采用的方式有: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電冰毯降溫。對于身體條件許可者,采用冬眠亞低溫治療。其治療開始時間越早越好,一般在發病后6h內為最佳,降溫范圍以32℃~34℃為宜,時間為3~5天,使用冬眠藥物后30min內不宜翻身或挪動病人,當血壓低于60 mmHg,則應停藥[7,8]。盡管本組使用壓低溫治療組的病死率與未使用壓低溫治療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可能與病例數偏少有關。(4)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并發癥的防治重點應包括防治消化道出血,提倡昏迷病人早期(傷后6~24h)留置胃管。每次灌注營養液前應抽取胃液,灌注后注意有無腹脹、嘔吐以及大便顏色,同時密切注意血壓、脈搏的變化。若出現抽出胃液顏色為血性或咖啡色,或出現腹脹、柏油便應考慮有消化道出血,立即匯報醫生,予持續胃腸減壓和抑酸劑的使用。肺部感染是腦干出血常見的并發癥,早期或及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必要時呼吸機輔助呼吸能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及時清除呼吸道微生物,減少呼吸的無效腔,提高氧合率,改善腦缺氧,糾正高碳酸血液及酸堿平衡失調,減輕腦水腫和腦繼發性損傷。早期行氣管切開術,可盡量挽救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此外,早期的胃腸內營養、急性期角膜、口腔護理、尿路感染、預防褥瘡發生以及肢體強直及攣縮的護理對改善腦干出血的預后具有積極的幫助和意義。通過對30例高血壓腦干出血病人的護理,體會到加強急性期護理、嚴密病情觀察,控制血壓,早期亞低溫治療,呼吸機輔助呼吸,加強并發癥防治對于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二次損傷,減少死亡率、降低殘疾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Indredavik B,Bakke F,SlordahlSA,et al. Stroke unit treatment 1O-year fol1ow-up.St roke,1999,30(8):1524-1527.
2 金銘,李淑娟,李春盛,等.原發性腦干出血患者死亡因素分析.中國急救醫學,2004,24(9):628-629.
3 邢宏義,梅元武.自發性腦干出血的預后分析.卒中與神經疾病,2000,7(1):47-48.
4 Eder HG,Legat JA,Gruber W.Traumatic brain stemlesion in children.Childs Nerv Syst,2000,16(1):21-24.
5 吳光勇,姜冰,萬新,等.原發性腦干損傷中GCS評分和腦干反射與預后的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106-108.
6 宗克宇,文君軍.氣管切開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的作用.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7,12(3):172.
摘要目的:總結腦干出血患者的護理經驗。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48例腦干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患者治愈6例,好轉18例,惡化4例,死亡20例。結論:腦干出血患者雖然死亡率較高,但經精心治療護理,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對于中型和重型的腦干出血患者,即便是在出血量比較多的情況下,只要治療措施和護理配合得當,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康復。
關鍵詞 腦干出血;治療;護理體會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12
腦干出血是神經內科急重癥,病情嚴重,死亡率高。長期的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等是引起腦干出血的主要原因[1]?,F將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腦干出血患者的護理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齡42~82歲,平均61.5歲。其中橋腦出血10例,延腦出血23例,中腦出血15例。結果:48例患者中,6例治愈,18例出現好轉,4例惡化,20例死亡。
2觀察護理
2.1生命體征觀察對腦干出血患者監測生命體征非常重要,病情變化的指標能較早反映出來。腦干出血患者發病后短期內植物神經癥狀明顯,多出現39 ℃以上的高熱、呼吸異常、血壓明顯升高。由于腦干出血患者后組Ⅸ,Ⅹ,Ⅺ顱神經常受壓、損傷,較易出現極度的呼吸困難。本組48例患者發病后48 h內血壓均顯著升高,有時高達240/130 mmHg,此時我院護理人員均采取降壓處理,避免誘發再次出血和心力衰竭的危險, 避免病情更加惡化[2]。
2.2意識和瞳孔變化的觀察失語、汗流浹背,隨后胸悶、呼吸不暢,最終進入昏迷狀態,這是腦干出血患者發病初期的臨床癥狀。通過對本組12例雙眼球偏視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雙眼球固定正視中央,瞳孔張合度極度減小也是腦干出血的早期癥狀。同時對本組另外10例出血病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出血,會使環池及蛛網膜下腔遭到破壞,從而使幕上出現梗阻性腦積水、腦疝并伴隨兩側瞳孔散射放大。對于出現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立即報告醫師。
2.3吸氧流量的監護本組患者均昏迷、呼吸不順暢,而腦缺氧可導致繼發腦水腫,給予嚴密監測血氧飽和度,<85%時,氧流量應增加。停吸氧5 min,血氧飽和度同樣保持在90%時,可降低為低流量吸氧。若血氧飽和度升至96%左右時,可進行間斷吸氧,最終變為不吸氧。
2.4氣管切開護理腦干出血患者常因為后組顱神經損傷或受壓,易形成痰多、通氣受阻及吞咽困難。本組中23例因呼吸困難切開氣管,給予頭罩吸氧。吸痰負壓一般不超過26.7 kPa(200 mmHg),防止因吸力過大而損傷氣管黏膜。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對有痰鳴音者及時吸出痰液。及時氣管濕化,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或蒸氣吸入或氣管內滴入霧化劑,并適當在霧入液中加入抗生素,防止痰液黏稠。
2.5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腦干出血患者并發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這種并發癥有較高的死亡率,一般情況出現在病發后5~15 d[3]。上消化道出血量少者表現為柏油樣黑便,上消化道出血量多的表現為血壓明顯下降、面色蒼白、心率加快,柏油樣黑便中出現紅色血凝塊。要特別注意觀察大便顏色的改變及血壓的變化,不定期復查便潛血及血色素化驗,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2.6鼻飼護理本組有46例患者全部采用鼻飼進食,一般在病發后5~6 d開始,使用在市場上購買的普通食物多功能攪拌機,把米湯、肉湯、菜湯、牛奶、雞蛋、果汁等食物單獨攪拌成漿狀,定時定量鼻飼。初期少量,每天1000 ml左右,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鼻飼量逐漸增加,且逐漸減少靜脈滴注液體,靜脈滴注液體和鼻飼量之和保持在3000 ml左右[4]。
2.7康復護理本組48例腦干出血患者,雖然在初期病發時給予了脫水、抗感染、止血、激素等支持療法及護理后病情基本穩定,但大多數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語言、吞咽、肢體活動等功能方面尚未恢復完全,在生活不能夠自理的情況下,康復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上述這種情況,我們對本組大部分患者進行了有目標、有計劃的康復護理。
2.7.1指導肢體按摩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按摩,尤其是對一側癱或肌無力的肢體按摩,作用是使皮膚與皮下組織血運豐富,改善營養。按摩的時間為每個部位5 min,每日1~2次。
2.7.2指導活動康復為了避免患者出現肌肉韌帶萎縮、肌肉痙攣、肌肉壞死,應該在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的同時,加強患者各關節韌帶以及肌肉的活動?;顒拥捻樞驗橄却箨P節,后小關節,運動幅度由大變小,分別以臥位、俯位或坐位進行伸、屈、展、翻、彎等動作,以促進神經恢復。
2.7.3對出院患者和家屬的醫囑要具體細化本組48例患者出院時我們對患者和家屬都給予醫囑:對患者注意定時測量血壓,隨時監測血壓的變化,要努力控制和調節血壓,飲食上給予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質,并處理好降脂及降糖[5]。對于易激動急躁的患者,應給予精神上的安慰,細心照料患者的生活,使患者達到心情舒暢、生活安逸的目的,必要時給予適量鎮靜劑。對有飲酒和吸煙嗜好的患者,要勸其適量飲酒和戒煙,預防劇烈的血管舒縮導致紊亂,以防止復發腦血管意外。對于身體肥胖的患者,注意要讓其養成循序漸進鍛煉身體的習慣。定時復查,隨時咨詢。
3體會
腦干出血的患者病殘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如果護理進行不當很容易引起并發癥的發生,嚴重者還有可能導致死亡。護理人員應加強服務意識、安全意識,認真細致觀察病情,為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并以此來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將并發癥發生率控制在最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袁玉英,高天霞.腦干出血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9):146-147.
[2]周國花,何菁菁,張慶榮,等.急性自發性腦干出血并發中樞性呼吸衰竭的急救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10A):2592-2593.
[3]王軍,王曉峰,毛小林,等.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干出血37例臨床分析[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10,23(3):171-172.
[4]薛振生.64排CT導引立體定向治療腦干出血[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1,16(4):171-172.
[5]姚愛華.45例腦干出血病人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7):43-44.
腦干出血是一種病殘率和死亡率極高的疾病,約占腦出血的1%左右,一般認為腦干出血5ml以內的患者有生存的可能,超過5ml死亡率在50%以上,超過10ml死亡率幾乎100%,由于科技進步,醫療護理水平提高,近兩年我科收治腦干出血超過10ml的13例,其中治愈8例,死亡5例。
現將護理體介紹如下:
1 護理
1.1顱內病情的觀察
腦血管痙攣是腦干出血的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腦血管痙攣引起的延遲性腦缺血,腦水腫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腦灌注,同時使用甘露醇和速尿消除腦水腫,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合理分配輸入液量,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
1.2呼吸功能監護及加強呼吸道管理,確保呼吸道通暢
由于腦干是呼吸、循環系統中柢所在地,因此腦干出血后保持呼吸道通暢,并予無創血氧飽和度監測,由于意識障礙引起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容易造成誤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腦組織缺氧,導致窒息危及生命,因此我們及時清除嘔吐物和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由于呼吸不規律請麻醉科氣管插管,血氧低于85%可以呼吸機輔助呼吸,每2小時霧化吸入一次及時清理呼吸道,前胸后背適當熱敷,翻身扣背。
1.3眼脫觀察及護理
患者出現眼瞼腫脹,球結膜充血水腫,眼瞼閉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閉合,角膜長期暴露,發生干燥性角膜炎和結膜炎,如不能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嚴重時發生角膜潰瘍,致使視力喪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當患者出現眼瞼閉合不全時,要高度重視,首先對眼予覆蓋凡士林紗布,防塵保濕,并定時用氯要素眼藥水滴眼以沖洗異物,保護角膜,睡前用抗菌素眼膏涂眼,完全不能閉合,要加蓋眼罩或用蝶形膠布牽拉上、下眼瞼使之閉合。
1.4消化道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兒茶酚胺類物質的釋放使胃腸粘膜血管痙攣收縮導致缺血,而神經興奮使胃酸增加,損害胃粘膜屏障,導致粘膜缺血,局部糜爛出血,出現應激性潰瘍,嚴密觀察生體征變化,同時注意大便顏色、性質、留置胃管觀察胃液性質,同時應用抗酸藥物保護胃粘膜,若出現回抽胃液呈咖啡色,應根據醫囑予以生理鹽水沖洗后給予凝血酶或云南白藥鼻飼。
1.5高熱的護理
1.5.1給予退熱藥、不定時注射
1.5.2人工冬眠:常用冬眠1號。首先應用冬眠藥物,待機體御寒反應消除,患者完全進入昏睡狀態后,再加入物理降溫措施。體溫逐漸不下降后,達到處需要溫度時,即可轉入維持階段。每4-8小時追加藥物,冬眠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寒戰反應及躁動如皮膚出現雞皮等,說明冬眠藥物劑量不足,加強治療效果,可交替使用魯米那0.1肌注,體溫維持恒定水平,切忌忽高忽低,并做心電監護,冬眠低溫治療時間一般為3-5天。
1.5.3物理降溫:頭部冰袋或用降溫毯,必要時可以腋下、腹股溝等處放冰袋。
1.6預防褥瘡發生
腦干出血是高血壓性腦出血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該腦出血類型來勢兇猛,多呈暴發性,生命中樞受累,病情篤重,進行性惡化,多在幾小時內死亡,死亡率極高,預后極差,易致遷延性昏迷和植物狀態。目前治療腦干出血主要包括:維持生命體征平穩,降低顱內壓,應用神經營養藥物,支持治療,對癥處理,防治并發癥,即主要是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那么其臨床觀察和護理尤其顯得越來越重要。我科從2002~2008年治療腦干出血60例,現將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60例腦干出血病人,男44例,女16例,年齡38~65歲,平均47.5歲,橋腦出血53例,延髓出血7例,入院時GIasgow計分(GCS)為4~8分。腦干出血量2~3ml 16例,3~5ml 30例,6 ml 左右的14例。56例行切開氣管術,腰穿26例,發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25例。治療均按常規給予止血藥、脫水藥、抗生素、適量激素、神經營養等藥物。治療結果:存活51例,存活率85%。1年后隨訪,存活病人中完全恢復12例,輕度功能障礙19例,重度功能障礙10例,呈植物人狀態7例 ,死亡3例。6年后隨訪,完全恢復且未復發8例,輕度功能障礙25例,重度功能障礙7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再次出血3例,死于合癥5例。
2 臨床觀察
2.1生命體征的變化腦干出血病人生命體征的監測非常重要,它是能較早反映病情變化的指標之一。發病后幾小時內,植物神經癥狀明顯,多出現39℃以上的高熱、呼吸異常、血壓顯著升高。腦干出血病人后組IX、X、XI顱神經常常受壓、損傷,易出現呼吸極度困難,所以應及時報告處理,行氣管切開術,本組60例病人發病后1小時、5小時、24小時分別行切開氣管術40例、13例、3例。本組57例病人發病后48小時內血壓均顯著升高,有時高達240/130mmHg,這時必須采取降壓處理,否則有誘發再次出血和心衰的危險,從而使病情更加惡化。
2.2意識和瞳孔的變化腦干出血病人發病出期,臨床癥狀常常是不會說話,大汗淋漓,隨即進入昏迷狀態,呼吸困難。出血早期雙瞳孔極度縮小,兩眼球固定正中位置,本組有12例兩眼球同向偏視(向病灶的對側);有10例出血破入環池、蛛網膜下腔,引起幕上梗阻性腦積水、腦疝、雙側瞳孔散大,立即行側腦室前角穿刺引流術。所以瞳孔的大小、形狀變化對判斷腦干出血病人意識狀態的變化、昏迷程度是否加重有重要意義。
3 護理措施
腦干出血病人多數是病情危重,變化莫測,能否及時地使病人得到有效的多方位治療和恢復到最佳狀態,醫生工作固然是關鍵,但在病人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護理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
3.1吸氧流量的監護腦干出血病人往往昏迷程度重,呼吸不暢,腦缺氧繼發腦水腫,所以常規吸氧非常重要[1]。在基層醫院,沒有大型加壓艙的情況下,我們應用血氧飽和度監護儀來監測血氧飽和度變化,以此來調整氧流量。氧流量的大小濃度、壓力,可間接影響血氧飽和度的數值,當氧流量大、濃度高、壓力大,在一定條件下,血氧飽和度可明顯升高,當組織不缺氧時,過高的氧流量,可帶來肺的輕度損傷,甚至氧中毒[2],以前我們僅根據臨床癥狀來調整氧流量,只能是粗略的估計,不能及時正確調整氧流量。我們應用血氧飽和度監測發現,當血氧飽和度低于85%,應增加氧流量;當血氧飽和度在停吸氧5min時,也能保持在90%時,可改為低流量吸氧;當血氧飽和度在96%左右,可間斷吸氧,最終不吸氧。
3.2氣管切開病人的護理腦干出血病人常造成顱神經的后組神經受壓或損傷,極易造成吞咽困難、痰多及通氣受阻而行切開氣管術[3]。本組60例病人中56例行氣管切開,均采用急救吸氧頭罩,注意放好頭罩的位置,防止管道受壓扭折,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有效吸氧的關鍵。吸痰管接負壓吸引管道的壓力表上一般不超過26.7kpa(200mmHg),以免吸力過大造成氣管粘膜損傷?;鶎俞t院使用負壓吸引器的應注意,因吸引器的吸力隨艙內壓力升高而加大,需緩慢打開閥門先由低壓力調整到合適吸引強度,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間斷吸痰。定時翻身拍背,對有痰鳴音者及時吸出痰液,如果痰液粘稠時,要注意濕化氣管,給予蒸氣吸入或超聲霧化吸入或氣管內滴入霧化劑,霧入液中可加入適當抗生素。定期做痰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首選對藥物敏感的抗生素。吸痰管用8~10號軟塑料導尿管,尖端是盲端帶側孔的,吸痰時邊旋轉邊上下抽動吸痰管,以利于痰液的吸出。
3.3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腦干出血病人并發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的機率較高,其死亡率也較高,一般在發病后5~15天出現。上消化道出血量少的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柏油樣黑便,出血量多的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血壓顯著下降、顏面蒼白、心率快,柏油樣黑便中摻雜著紅色血凝塊。所以,在發病后20天之內,應特別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及大便顏色的改變,不定期復查血色素及便潛血化驗。如果并發此癥已明確,必須給予止血、補血等綜合治療,鼻飼管內注入云南白藥(20g)和冰鹽水(60ml)的混合液,每日3~4次;洛賽克膠囊,一次4粒,一日三次;同時應停止鼻飼進食,根據血色素的變化適量補血;常規靜點甲氰咪胍或泮托拉唑鈉等組胺H2受體阻滯藥。本組并發此癥25例,經對癥治療后22例痊愈。
3.4營養供應和鼻飼護理腦干出血病人昏迷時間往往持續較長,既使意識清醒后也常常因吞咽困難、嗆咳而造成進食困難,所以鼻飼非常重要。一般在發病后5~6天開始鼻飼,我們使用在市場上購買的食物多功能攪拌機,把米湯、肉湯、菜湯、牛奶、雞蛋、果汁等食物單獨攪拌成漿,定時定量鼻飼。開始初期應少量,每天1000ml左右,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鼻飼逐漸增加,且靜點液體應逐漸減少,鼻飼量和靜點液體之和保持在3000ml左右。定期復查血中白蛋白總量及白球比例,必要時靜點補充白蛋白。病人神志清醒、吞咽功能正常后方可撥鼻飼管。
3.5長期臥床的其他常規護理包括角膜護理,口腔護理,定時翻身拍背,導尿管護理等,均按常規護理。
4 康復護理
腦干出血病人,雖然在發病初期給予了脫水、抗感染、止血、激素,支持療法等方面綜合治療護理后病情基本穩定,但大多數病人在心理精神方面,在語言、吞咽、肢體活動等功能方面尚未完全恢復,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給予康復護理非常重要。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對本組大部分病人進行了有計劃的康復護理。
4.1心理康復情緣是人們心理上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心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強的順應性。它既然保證機體的正常運轉,又有很大的破壞性,極易造成機體運轉功能紊亂,傷害精神健康。因此,對于腦干出血經治療已清醒的病人,護理人員應注意給患者創造條件的同時,盡量避免在患者與他人交談后引起的情緒上的大幅度波動,善于做耐心細致的開導工作,對其情緒進行適當調控和引導,使患者長期保持情緒安定,心理上的穩定,主動配合治療,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4.2肢體功能康復當腦干出血病人出院后,常不能完全恢復肢體功能,因此,回家后要繼續堅持鍛煉及做些輔的康復工作,這便需要患者及其家屬共同來完成。故而,出院時對患者及家屬的指導和有關注意事項的交待工作尤為重要,甚至需教會一些必要的醫療護理方法。
4.2.1按摩按摩的手法較多,可向患者家屬介紹易于掌握和便于操作的擦摩,尤其是對一側癱或肌無力的肢體按摩。作用是使皮膚與皮下組織血潤豐富,改善營養。擦摩的時間為每個部位5分鐘,每日1~2次。
4.2.2被動活動主要作用是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維持關節韌帶動度,減輕肌肉痙攣,防止肌肉韌帶萎縮,主要操作包括患肢各關節各方向的被動活動?;顒拥捻樞驗橄却箨P節,后小關節,運動幅度從大到小。根據不同部位,可取臥位、俯位或坐位作各種動作,如屈、伸、旋轉、外展,內收,內翻、外翻、前彎、側彎等。在練習時囑病人用力發出神經活動,使癱瘓肌肉收縮,以促進周圍神經的功能恢復。
4.2.3中醫針灸輔助治療主要對癱瘓側肢體給予針灸治療,肌力恢復較快,一般15天為一療程。
4.3藥物及其他指示對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病史的病人,應定時測量血壓、監測血壓之變化,要努力進行血糖的控制和調節,給予低糖低脂高蛋白飲食,并做好降糖及降脂的處理。對易激動急躁的患者,應囑家屬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在生活上細心照料,使患者心情舒暢,生活安逸,必要時,給予適量的安定劑。對吸煙和飲酒嗜好的患者,要勸其戒煙適量飲酒,做好防止劇烈的血管舒縮紊亂的處理,以防止腦血管意外的復發。對肥胖患者,要讓其養成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4.4定時復查或家訪,為便于掌握患者的康復情況,可囑其家屬定期帶患者到醫院復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護理人員也可定期組織家訪,或兩者交替進行。這樣,可以根據患者康復階段的變化,隨時給予具體而準確的指導,對堅持服藥的患者,也便于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在此期間,對病人及其家屬存在的疑慮及合理而又可以解決的問題,要盡量予以解釋和辦理,辦求達到各方面的滿足。
【參考文獻】
[1] 袁始紀,崔勤莉,王有存,等.高壓氧治療腦干損傷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1997,6(4):339.
[關鍵詞] 腦干出血; 呼吸衰竭; 機械通氣;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159-01
急性自發性腦干出血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病死率高,而腦干又是呼吸中樞所在地,該處出血會直接出現呼吸頻率、節律、幅度的改變,導致中樞性呼吸衰竭,死亡率極高,積極治療呼吸衰竭是提高腦干出血病人存活率的關鍵[1]。我科從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共收住腦干出血病人28例,其中并發中樞性呼吸衰竭9例?,F將其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根據臨床表現及急診查頭顱CT診斷腦干出血28例,并發呼吸衰竭11例,發生率為39.24%。
1.2 臨床表現 入院時血壓高19例,頭痛6例,嘔吐8例;病理征陽性8例;意識清楚6例、淺昏迷8例、中度昏迷9例、重度昏迷5例;瞳孔針尖大4例,不等大11例,瞳孔無變化13例;9例入院后呼吸不規則,呼吸加快、幅度變淺、節律呈潮式呼吸或呼吸暫停;體溫>38.5℃5例;并發肺部感染7例;大小便失禁22例。
1.3 治療方法 9例腦干出血并發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經鼻或口給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采用SIMV+PSV模式。參數設置:呼吸頻率12~18次/分、潮氣量8~10ml/kg、PSV10~15cmH2O、氧濃度40~60%;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采用物理降溫及應用冰帽等;控制感染;嚴密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及瞳孔變化;大小便失禁者給予留置導尿;密切監測腎功能;糾正水電質紊亂;鼻飼等營養支持治療。
2 護理
2.1 基礎護理 患者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期間應住于急救室,并限制人員流動。定期空氣滅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保持室溫在20~22℃之間,濕度在50~60%之間;每日用紫外線消毒房間2次,防止交叉感染。讓患者取頭高腳低位,有利于呼吸及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并每2小時翻身、扣背、行皮膚護理,預防壓瘡。翻身動作要輕柔,頭頸及身體保持在同一軸線上,避免氣管套管、切開套管脫出發生意外。此外,還要注意防止角膜損傷。對于眼瞼不能閉合者,每晚涂紅霉素眼膏,并覆蓋無菌鹽水濕沙布,保持眼部濕潤清潔。保持口腔清潔,每天2~3次口腔護理。保持會清潔,每天用0.2%的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留置導尿管的病人,除每天消毒尿道口外,還要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并結合尿液檢查的結果定期給予膀胱沖洗。
2.2 病情觀察 腦干出血病情重、變化快,需要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此類病人脈搏弱快、心律不齊、血壓高、呼吸淺慢且不規則,由于呼吸功能紊亂易導致酸堿平衡紊亂,腦干出血的病人還常存在中樞性高熱,體溫持續增高會增加腦細胞的耗氧量從而加重腦水腫。此外,意識及瞳孔的觀察更尤為重要,腦干出血的典型表現為發病后立即進入持續昏迷狀態,且昏迷時間長,其時間的長短又是病情輕重的重要標志。瞳孔的變化可推斷出出血的部位,若瞳孔直徑大小不定、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或減弱,則提示出血部位在中腦;若雙側瞳孔針尖樣縮小,對光反射消失,則提示出血部位在腦橋[1]。
2.3 機械通氣的護理 使用呼吸機過程中,應保持呼吸道暢通,預防呼吸機導致肺炎的發生。密切觀察病人的呼吸是否與呼吸機同步,重視呼吸機的報警,及時查找原因,隨時調整呼吸參數。
2.4 氣道護理 對于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患者,應認真檢查氣管套管固定松緊是否適宜,過緊易壓迫頸部血管,過松則套管易脫出。呼吸機機械通氣患者還要檢查氣管套管或切開氣囊壓力是否正常,氣囊長期充氣可導致氣管擠壓傷,呼吸道黏膜可因長時間血液循環不良而壞死,所以必須定時開放氣囊,每次開放氣囊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同時還應該注意濕化氣道,在呼吸機電熱恒溫蒸汽發生器中加入滅菌注射用水,并將呼吸機電熱恒溫蒸汽發生器的溫度調節在32~36℃之間,如其溫度超過40℃則會造成氣道燙傷[1]。此外,還要注意保持氣管切開處敷料的干燥,每日定時更換敷料。早期注意觀察切口出血、皮下氣腫、氣胸,晚期注意觀察切口感染、氣道阻塞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2]。
2.5 吸痰護理 保持人工氣道通暢,及時吸出氣道分泌物,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關鍵,當出現呼吸機管道壓力升高,病人的自主呼吸對呼吸機有抵抗或病人咳嗽時,及肺部聽診有羅音,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時給予吸痰。吸痰前應先翻身、扣背,同時給予高流量吸氧,以增加病人體內氧的儲備。吸痰動作要輕柔,吸痰時左右旋轉,并上下提動吸痰管,吸痰時間不可過長,每次吸痰時間不得超過15s。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吸痰前30分鐘應用0.9%生理鹽水加糜蛋白酶做霧化吸入。此外吸痰過程中要加強無菌觀念,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吸痰管絕對無菌。
2.6 用藥護理 準確按時給予脫水藥物,如20%甘露醇250ml應在30分鐘內輸完,而甘油果糖應中速靜脈輸入,防止紅細胞破裂導致血紅蛋白尿。用藥后應特別注意觀察尿量,并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發現少尿或無尿立即報告醫生,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
2.7 營養支持 由于病人處于昏迷狀態,長期臥床,加之應用呼吸機后進食受限,營養嚴重不良,因此應盡早給予鼻飼飲食或經靜脈給予腸外營養支持,以確保機體所需。
3 體會 急性自發性腦干出血并發中樞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病情重、進展快、死亡率高,早期積極經鼻或口給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合理設置參數,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加強生活基礎護理,保持人工氣道通暢,認真做好氣道護理,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合理給予營養支持,同時積極配合藥物治療,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腦干出血;并發癥;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496-02
腦干是人體呼吸和循環中樞所在地,該處損傷會引起呼吸循環系統功能障礙,病情常呈現進行性惡化,死亡率高。我科于2012年3月5日收治1例外傷性腦干出血的患者,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采取對癥施護,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現將主要護理體會敘述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27歲,因從3、4米高處墜落臀部著地伴神智不清th人院,跌落后曾雙鼻孔出血,頭顱外觀無明顯外傷跡象,頭顱CT片示腦干出血血腫形成約5ml左右,既往有高血壓史,入院查體示:生命體征正常,神志呈朦朧狀態,呼喚睜眼,不能言語,刺痛能定位,GCS評分為9分,雙瞳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應靈敏,雙側眼球向右同向凝視,左側面癱,左眼瞼閉合不全,右眼瞼下垂,張口困難,不能吞咽,左側肢體肌力正常,右上肢肌力O級,右下肢肌力Ⅱ級,右側babinski征陽性。入院后即予以氣管切開術,特級護理,氧氣吸人,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導尿,開通靜脈通路,予以止血、抗炎、脫水對癥處理,并加用神經保護藥物,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入院第3d給予鼻飼。1w后根據病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第20d行假性導尿,第2d小便自解;第42d停氣管切開;目前生命體征正常,語言表達能力恢復較好,肢體功能鍛煉配合針灸仍在進行。
2觀察項目
2.1 人院評估根據《護理人院評估表》進行評估,包括癥狀、體征、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對光反應等。
2.2輔助檢查 頭顱CT檢查示腦干出血伴血腫,DSA檢查示顱內未見血管改變。
2.3實驗室檢查人院當日急查血以及次日抽取空腹靜脈血做血常規、血脂、血電解質以及交叉配血、兩便常規等檢查。
3護理措施
3.1 密切觀察病情 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意識及瞳孔的變化,腦干損傷可致呼吸和循環功能不全,早期呼吸變化必須密切關注,急性期每30min記錄一次,病情穩定后逐漸改為每1~2h記錄一次?;颊呒韧懈哐獕菏?,血壓的高低決定血流量的多少,過高會增加腦血流量,過低可造成腦缺氧,都會加重顱內高壓,觀察血壓變化對該患者同樣重要。同時要注重對顱內壓增高癥狀的觀察,如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意識改變等。備搶救物品、藥品及呼吸機在床旁,保證每班人員都熟練掌握心電監護儀和呼吸機的使用方法。
3.2正確有效吸痰 吸痰動作輕柔迅速,將對氣管壁的損傷降到最低,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吸引負壓以200mmHg為宜,一根導管只用一次,先吸氣管內分泌物,再吸口、鼻內分泌物。在操作中采用將吸痰管伸人氣管深部,咳嗽后即退至管口吸痰,不但減小對患者的刺激反應,同時也減少了對氣管粘膜的損傷。
3.3 氣管切開的護理 保持室內溫度在22℃,濕度在60%,氣管套管口覆蓋2~4層溫濕紗,妥善固定套管,保持切口干燥,每日更換切口紗布3次,污染時隨時更換,每2h做1次霧化吸人,每日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3次。
3.4預防并發癥
3.4.1 預防肺部感染 患者早期吞咽及咳嗽反射減弱,呼吸道分泌物易吸入氣道,中晚期因為臥床時間長,呼吸道分泌物易淤積,也易造成肺部感染,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就在于保持呼吸道通暢。采取如下措施:①急性期床頭抬高150,頭偏向一側,每日4次抬高床頭至300維持1h;②按需吸痰,吸痰過程在血氧飽和度監測下進行,同時觀察病人的反應;③保持氣道濕化,定期作痰培養,根據痰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④每2h翻身、拍背,力度適當,通過震動促進支氣管內痰栓移至氣管內;⑤觀察體溫、呼吸、痰量及其性狀變化,有感染跡象及時報告醫生,以便采取措施。
3.4.2預防上消化道出血 腦干損傷致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胃粘膜血管痙攣、缺血,同時由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增高,刺激胃壁細胞和G細胞,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了胃粘膜缺血、糜爛而致出血…?;颊吡糁梦腹芎蠼o予法莫替丁鼻飼和靜滴,以減少胃酸分泌,用洛賽克等抗酸劑防止消化道出血,胃管每
2w更換1次。同時保持大便通暢,超過3d未解大便即給予開塞露塞肛通便。
3.4.3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①導尿操作嚴格無菌;②做好保留導尿的護理:每日2次0.2%呋喃西林消毒外陰和膀胱沖洗,保持會清潔,每日更換尿袋;③預防尿液返流:翻身時夾住尿管后再搬移尿袋;④盡早拔除尿管:第21d予假性導尿,1d后小便自解。
3.4.4預防口腔感染 長期臥床、鼻飼及使用抗生素,易引起口腔感染。每日用O.2%呋喃西林清洗口腔2次,并密切觀察口腔粘膜狀況。
3.4.5 預防褥瘡、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使用氣墊床,每2h翻身1次,翻身時注意保持頭部和身體中心在一個軸方向,動作要輕、穩、慢。早期置軟墊于患側肢體的肩、肘、腕、膝、踝關節以及雙足足心處保持各關節功能位,病情穩定后予以各肢體關節做被動運動和肌肉按摩,用痱子粉涂抹骶部等骨隆突部分。定期觀察受壓部位,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平整,建立翻身巡視卡,同時注意加強營養。
3.4.6預防角膜潰瘍 由于左眼瞼閉合不全,角膜長期暴露在外,病程第21d發現左眼紅腫,經五官科會診后考慮為暴露性結膜炎,局部用紅霉素眼膏涂抹,患眼用消毒生理鹽水紗布濕熱敷并遮蓋,2w后紅腫消退。
3.5 飲食護理 胃腸內外聯合營養:胃腸內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飲食;胃腸外營養為靜脈輸入脂肪乳和氨基酸,同時保持24h出入量平衡。
3.6心理護理 因起病突然,患者及家屬缺乏對本病的認識,我科護理人員配合醫生向家屬介紹疾病病因、預后、治療,以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與病人的溝通,通過病人外露的表情動作來分析他們的心理,在患者氣管切開期準備好紙板備用。
4體會
外傷性腦干出血是一種發生率低、死亡率高的~類疾病。在護理此類患者時,護理人員首先要掌握疾病治療和護理的基本方法,加強預見性護理,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疾病各階段護理工作中要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同時操作前要爭取患者家屬的理解,在臨床中用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配合醫生迅速采取有效的搶救和護理,為患者的生命爭取時間。
隨著現代護理學的發展,護理工作不再只是注重患者身體上的疾病,還要對生理、心理、肢體功能鍛煉各方面進行細致周到的護理,注重多學科協作。只有全面規范的整體護理與康復訓練,才能使患者有一個完整、健康的身體,而護理人員應該將愛心、耐心、細心以及高度的責任心都體現在工作中,為患者的早日全面康復做好切實的保障。
我科于2005~2007年共收治腦干出血患者24例,均行頭部CT,確診為腦干出血。其中出血量小于25ml的患者14例,經治療及康復護理,全部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好轉出院。出血量大于5ml的患者10例, 在48小時死亡的8例,較好恢復出院的2例。
護理體會
病人入院后,立即將病人安置在安靜整潔的單人間病房,備發所需的各種急救物品和藥品,根據醫囑,及時為病人吸氧、吸痰,監測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道。
立即設立特別護理小組,指定負責人,制定搶救護理計劃,及時準確的找出護理問題,并采取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
嚴密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腦干出血病人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所以護士在觀察病情上,應重點觀察生命體征及相關的癥狀、體征,以期盡早發現或預見病情的變化,及時采取預防或應急措施,搶救患者生命。
做好病人呼吸道及氣管切開的護理。保持室內的溫暖、清潔、濕潤。給予病人半臥位或平臥位,床頭抬高15°~30°,經常變換,以防發生肺部感染,隨時吸出口腔內的分泌物,注意無菌操作(拍背)。氣管內可隨時點藥或霧化吸入,每日清洗內套管并煮沸消毒2次,套管處蓋濕紗布,切口周圍碘伏消毒后,用無菌紗布更換墊,保持清潔,吸痰時間不宜過久,不超過15秒,并于吸痰前后給予吸氧。
飲食的護理。腦干出血的病人,如果神志清楚,可令患者坐起,或者半坐位。給以飲5ml水3次,觀察有無嗆咳、噎塞,水從口角流出,口內殘余水異常。如果3次中有2次出現嗆咳、噎塞等上述異象,則為吞咽困難。如果看起來正?;蛑挥?次嗆咳或噎塞,則60ml水放于杯中令患者飲用,如果時間超過2分鐘,或者飲用過程中或飲用完畢后出現上述異象,也為吞咽困難。護士應報告醫生,由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開出飲食方法、種類。鼻飼管灌注流食,鼻飼管用具要保持清潔,用后洗凈消毒,再蓋上清潔的紗布。每次灌注前要用注射器抽吸一下,檢查是否有食物和胃液,鼻飼管是否在胃中,然后再灌入20ml的溫開水以BI飼管腔。便于軟黏的流質流下。灌注量不宜太多,每次200ml,每日4~6次即可。溫度38~40℃,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呃逆和嘔吐。流質灌完后,用20ml的溫開水清潔管道,防止堵塞。在兩次灌注之間可喂水。每灌完一針管的流質,就要用手捏緊胃管,以免空氣注入胃中。每次鼻飼完畢,清理干凈后,將胃管的開口端的反折2~3cm,并和紗布包好,夾子夾緊。鼻飼管每2周更換1次。
做好口腔護理??谇皇窍到y的第一關,也是呼吸系統的關口之一。由于腦干出血的患者抵抗力低下,口腔內存在著一定的微生物,再加上患者的唾液分泌減少,唾液黏稠,容易發生口腔細菌和霉菌感染。因此必須加強口腔衛生,有利于預防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口腔炎等并發癥。每日為病人口腔護理2次。
加強尿管護理,預防泌尿系感染。每日用0.5%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每4小時開管1次,每周更換尿管1次,每日更換尿袋1次,注意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如果搬動病人,應夾閉尿管,不可將尿袋抬至高于病人臥位水平,及時傾倒尿袋內的尿液,注意觀察顏色、性質及量。
加強皮膚護理,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換洗、勤整理、勤檢查、勤交待。每2~3小時為病人翻身叩背1次,預防壓瘡,保持床單干燥、整潔,褥子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