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藥學概括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5:20:28

      序論:在您撰寫藥學概括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藥學概括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課程論文 藥物化學 教學改革

      藥物化學(Medic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學學科和醫學、生物學科基礎上,設計、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構效關系,解析藥物的作用機理,創制并研究用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藥物的一門科學。它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經典學科,具有豐富的內涵并涉及廣闊的研究領域,其主要工作是發現與發明新藥、合成化學藥物、闡明藥物化學性質、研究藥物分子與機體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在創制新藥中,藥物化學對后續學科的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藥學研究領域中的帶頭學科。

      藥物化學是制藥工程、藥物制劑和藥學等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內容廣泛,涉及面寬,交叉性強,學科發展快,藥物分子的結構復雜,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容易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影響學習效果??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芯邆淞藘仍诘膶W習興趣,學習行為才能持久、高效。因此,根據藥物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我們想到了通過設置課程論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去探尋感興趣的藥物化學知識,進而強化藥物化學的理論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并且還把課程論文作為課程的考核方式之一,將課程論文納入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當中,和理論考試成績一起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手段。從而進一步的調動學生學習藥物化學課程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通過幾年來在教學中進行課程論文的實踐,我們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也發現了一些不足。本論文主要就課程論文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

      一、設置課程論文重要意義和作用

      論文是對課程的綜合考察,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復雜的勞動,不但能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加強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布置和課程學習內容相關的題目,學生查閱大量的中文及外文文獻,然后根據對論文題目的理解,對文獻資料進行篩選,提煉出相關內容,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概括,歸納,總結,撰寫書面的論文,制作電子講稿,并進行口頭的報告。為了要把某個問題講清楚,學生必須綜合運用該課程甚至其他課程所學過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閱讀科技期刊和學術專著,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查、閱、寫”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運用理論分析思考問題的同時,讓學生制作電子講稿,每個人做一定時間的學術報告,還鍛煉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交流能力,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當今社會需要的正是具有各種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課程論文的寫作應該說是一種操作性比較強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方式。

      通過在藥物化學課中進行課程論文的嘗試,我們發現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歡迎,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生對這種教學及考核方式投入了很大的熱情,不少同學,都把這種實踐作為對自己的一次鍛煉機會,認真的調研文獻,然后提煉總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不但對藥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同時還了解到了原理的實際應用,將抽象的概念與實際的科研成果聯系起來,使他們對藥物化學這門課程更感興趣,也加深了對學科的了解和熱愛。有些同學在論文中還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新見解,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梢哉f課程論文在藥物化學課程中的實踐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藥物化學課程論文的寫作要求和評價目標

      在將課程論文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到藥物化學課程的具體實踐中,我們首先建立了明確的課程論文評價體系,將課程論文的考核納入了學生的成績體系,最終藥物化學這門課程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和課程論文的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課程論文成績占40%的比例。并由老師制定出了明確的課程論文的寫作要求和評價指標(見表1)。

      課程論文要求和評價指標主要強調參考文獻的質量、數量,對原始文獻的分析、歸納與整理,對本領域研究結果的高度概括性,論文質量,論文格式,論文文字表達的流暢性。將課程論文寫作納入藥物化學理論教學的評價體系,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查閱相關文獻過程中,主動了解該領域的研究概況,激發他們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由于學生初次涉足藥學專業課程,缺乏專業試驗操作技能和試驗設計知識,所以課程論文形式以總結歸納相關領域研究現狀和進展的綜述論文為主。

      三、藥物化學課程論文題目的擬定

      藥物化學既要研究化學藥物的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又要了解用于人體后的生理、生化效應。在創制新藥中,藥物化學提供后續學科研究的物質基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進一步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我們在把握每年藥物研發領域的熱點基礎上,擬定了多個方向的題目,采取自由選題的形式,學生可以在給定范圍內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深入研究,撰寫論文(見表2)。

      四、課程論文的教學效果及不足

      通過將課程論文引入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和考核體系,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包括如下幾點:(1)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索創新。課程論文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藥物化學的熱情,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被灌輸,而是主動的獲取;(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文獻檢索查閱能力,歸納整合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科技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3)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

      課程論文是對傳統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改革,無疑是有助于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學生存在著查找資料不完全,思路不夠開闊,對專業術語表達不夠準確,英文摘要無從下手及論文形式不規范等,還需要不斷探索改進。

      參考文獻:

      [1]仉文升,李安良.藥物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習保民,張鵬鸝.藥物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6):669-671.

      [3]徐德培,劉楚群.高校本科課程論文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24(10):76-77.

      第2篇

      關鍵詞:宋代;醫者群體;儒醫;研究綜述

      一、宋代醫者群體的研究

      從歷史角度考察,宋代的行醫人員與當時的“醫人”、“醫生”(龔延明:《宋代官制詞典》,中華書局,1997年,第285、286頁)均有所不同,欲以宋代行醫人員為中心進行研究,“醫者群體”的稱謂應當是概括比較全面,比較恰當的。

      陳邦賢先生在《中國醫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年)的“緒言”中就提到醫家地位研究,論述基本上以傳統杰出醫者為代表與醫事制度之演變為重點。莊佳華的《試論北宋醫者的社會地位之轉變》(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范學院?1994年)一文認為在北宋時期,由于皇帝的重視,在“以醫藥施行行政”與“抑巫揚醫”的治國政策下,士大夫求醫觀念改變,醫者的社會地位相對提高。但文章的時間僅限于北宋,而且關注較多的是士大夫階層情況。楊小敏的《宋代醫者群體若干問題研究》(碩士論文?河北大學?2011年)一文主要按照醫者內部社會階層和認識意識的不同,將宋代醫者群體分為一般醫者群體和特殊醫者群體兩大類,前者包括宮廷醫官、地方醫官、軍醫和民間醫人,后者則包括巫醫、僧醫和道醫。并基于宋代醫事制度的革新特點,分別闡述了各醫者類型對古代傳統醫學發展的正反兩方面作用。然而,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人們的認識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誤區與盲點,不論是在上層社會還是下層民間、京城重鎮還是鄉野僻村,巫醫、僧醫、道醫之類,因具有存在的歷史空間而不可能清除。最后,文章在梳理古代醫藥學發展變遷的前提下,嘗試從官方醫學的繁盛、民間社會的忽視、炮制藥劑的流行和文化溯源的慣性四個方面,概括了現代社會輿論中缺少宋代膾炙人口的醫學家的歷史原因,體現了宋代醫者群體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明先生著《南宋時期浙江醫藥的發展》(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年),書中第四章“醫藥學家及著作”,整理了諸多南宋時期浙江地區醫藥名家,反映了浙江醫者群體及醫藥水平的發展狀況。

      二、宋代儒醫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儒醫的形成,陳元朋所著《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臺灣大學出版社,1997年)闡述了宋代的醫事制度與士風醫俗,分析了宋代士人“尚醫風氣”的形成原因、特點及“儒醫”概念的出現時間,為研究儒醫問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端未娜遽t――兼評Robert.P.Hymes有關宋元醫者地位的論點》(《新史學》,1997年第6卷第1期)指出“自宋以降,‘儒醫’逐漸成為醫學傳承的主流,這類醫者大多具有儒學的根底,他們注重對醫學經典的研讀,其行醫作風也多合乎儒家的道德標準,與那些僅憑數張藥方或幾味單方便為人療疾的醫者,有本質上的不同?!睆埨颉端未遽t研究――兼論宋代的“抑巫揚醫”》(碩士論文?湖南大學?2008年)指出宋代儒醫現象的形成是內外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外因方面,皇帝們對醫學的重視以及朝廷一系列“揚醫”政策的實施,印刷術、出版業的發達,儒生入仕的壓力,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民間巫醫、庸醫等諸多因素,促使習醫的儒生越來越多。在內因方面,醫學和儒醫發展到宋代,關系更加鞏固。外因為儒生尚醫、習醫提供了各種條件,內因影響著儒生們對醫學的態度。在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宋代儒醫現象形成。此外,陳艷陽《宋元時期醫學隊伍的組成特色》(浙江中醫雜志,2003 年 1 月)、徐儀明的《論孟子“仁術”說對北宋儒醫文化發展的影響》(《史學月刊》, 2002年第11期)、賀圣迪的《論儒醫的形成與特征》(《上饒師專學報》,1999年第5期)等文章也有所涉及。

      儒醫的定義,薛公忱在《論醫中儒道佛》(中醫古籍出版社,1999年)中對儒醫問題進行了多方面論述,他把“儒醫”狹義定義為宗儒、習儒的醫者和習醫、業醫的儒者。這個定義初步表明儒醫群體內的成員不僅僅有崇尚醫學、習醫的儒生,也有棄儒為醫成為醫者的儒生。形成儒醫的兩個主要方式,是從醫者提升為儒醫和從儒生轉變為醫者,這是對儒醫的高度總結。李良松《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年)認為:儒醫,從廣義上來說,可以說是掌握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的文人。他們或是棄儒從醫,或是儒而兼醫,或是知醫而自用?!彼J為文人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術就可以被稱為“儒醫”。這個表述比較完善,基本上可以概括各個時期儒醫現象的基本特征。

      儒醫社會地位的研究,宋麗華《中國古代醫人社會地位研究―以漢宋之間為核心》(碩士論文?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第三部分展開對宋代儒醫的研究,作者指出雖然世人給儒醫有極高的評價,但醫人的社會地位并沒有取得根本性的改變。這從儒醫的習醫緣由、醫人對儒學的傾向以及儒醫以外醫人群體的社會地位狀況都能得到體現。同時,從醫人稱謂的角度小結漢宋之間醫人社會地位的概況。唐曉偉《從文醫關系看醫生社會地位的變遷》(碩士論文?蘭州大學?2008年)一文指出文醫關系的緊密程度與醫生社會地位的高低互為因果,宋代產生了“儒醫”且地位逐漸提高,使文醫關系更加緊密,二者的深入交往促使醫生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升,并終于在金元之際達到頂峰。安春平《宋代的醫生》(碩士論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1年)通過對宋代醫者群體的構成、思想背景與學醫方式等基本情況的考察,指出儒醫開始成為一種社會角色是宋代醫學發展的一大特點,儒醫的形成與發展,有助于宋代醫生社會地位的提高。此后,儒醫的努力成為促進醫學發展的主要動力。

      除卻上述方面的研究,還有關于某一儒醫人物、地方性儒醫群體、特定歷史時期儒醫現象的研究。王敏《世醫家族與民間醫療:江南何氏個案研究》(博士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一文在研究江南世醫何氏家族的發展歷程中對宋代儒醫有所涉及。同時,作者還指出醫者與患者在一個開放的醫療空間中展開互動與博弈,社會地位、關系網絡、文化等級這樣一些因素,在醫療場域的博弈和競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影響了醫療資源的分配與流向。李似珍《從陳高由儒轉醫看宋代的儒醫現象》(《醫古文知識》,2001年第4期)則注重個體儒醫的研究,文章通過討論陳高作為經學博士轉而從事醫學管理的個人經歷,反映出當時社會對醫學的重視,由此使醫理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促進古代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周益新《宋代儒醫高若訥對中醫學的貢獻》(《山西中醫》,2003年10月第5期)一文詳細論述了宋仁宗時期的著名儒醫高若訥在培養醫學人才、整理古典醫籍、精研“傷寒論”學各方面的突出業績。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對宋代著名醫家進行介紹或考證的短文,如陶麗華《宋代湖州名醫――朱肱》(《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楊金萍、王振國《宋代醫家董汲學術思想簡析》(《中醫藥學刊》,2004年第7期)、張如安《宋代醫家李怪生平小考》(《中華醫史雜志》,2004年第4期)等。

      三、小結

      第3篇

      【關鍵詞】馬太效應;藥學期刊;辦刊理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259 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5-1263-02

      1.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于《圣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圣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這么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1]”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此術語后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社會心理學上也經常借用這一名詞,美國社會學家哈里德•朱克曼在研究了1901至1972年美國培養出來的7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家庭出身后,提出了科學上的優勢積累理論[2]。馬太效應,提出了強者越強,弱者愈弱,一個人如果獲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會找到他頭上。

      2.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馬太效應”的實證分析

      在科技期刊辦刊過程中,是否也存在著這種優勢積累效應呢?本部分內容以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為例,對中國藥學科技期刊的“馬太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

      多指標綜合評價是科技期刊評價體系的一個基本趨勢,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2009年的主要評價指標數值。1.中國天然藥物:影響因子1.152,五年影響因子1.289,即年指標0.147,基金論文比0.745,海外論文比0.049,被引率0.58,總被引頻次629;2.中國中藥雜志:影響因子1.072,五年影響因子1.28,即年指標0.081,基金論文比0.66,海外論文比0.018,被引率0.57,總被引頻次7920;3.藥學學報:影響因子1.017,五年影響因子1.122,即年指標0.134,基金論文比0.673,海外論文比0.032,被引率0.54,總被引頻次3874;4.中國藥學雜志:影響因子0.855,五年影響因子0.987,即年指標0.078,基金論文比0.495,海外論文比0.011,被引率0.5,總被引頻次5087;中草藥,中國藥物化學雜志,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中國海洋藥物,中國藥學(英文版),藥物流行病學雜志,中國臨床藥學雜志,中國現代應用藥學雜志,中國醫院藥學雜志,中國新藥雜志等雜志其影響因子都在0.522-0.772之間,總被引頻次在2995-8445之間。

      中文核心期刊收錄、國際數據庫收錄、近年獲獎情況及2009年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中的雜志:中國藥學雜志,藥學學報,中國中藥雜志,中草藥,藥物評價研究,現代藥物與臨床,藥物分析雜志,中國醫院藥學雜志,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中國海洋藥物,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中國現代應用藥學雜志,中國藥物化學雜志,中國新藥雜志,中國藥學(英文版),藥物流行病學雜志,藥物生物技術,中國天然藥物等。

      在上述藥學期刊中,辦刊歷史最悠久的三種期刊分別為《藥學學報》、《中國藥學雜志》、《中國中藥雜志》,其辦刊歷史都達50余年?!端帉W學報》的2009影響因子、五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率分列19種藥學會期刊的第4,2,2,3位,《中國中藥雜志》的2009影響因子、五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率、總被引頻次分列19種藥學會期刊的第2,2,3,2,2位,這兩個期刊是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獲得“2009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B類資助項目資助的期刊,它們不僅辦刊歷史悠久,辦刊實力雄厚,且入選多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多次獲獎,多次獲得科協精品科技期刊項目資助,被多家國際權威數據庫收錄。期刊的發展進入了穩定的良性循環階段,成為中國藥學科技期刊的龍頭老大,在藥學科技期刊界和中國藥學科研領域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而另一方面,辦刊時間最短的《中國天然藥物》,2009影響因子、五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率幾項指標都居藥學會期刊的第1位,成功入選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也成為“2009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的非資助類項目,國際數據庫收錄與期刊獲獎情況也名列前茅?!吨袊烊凰幬铩吩谳^短的時間內就克服了辦刊瓶頸,將“馬太效應”的積極影響帶到了辦刊實踐中,成為藥學會主辦的最具成長性、發展前景良好的年輕期刊。

      綜合分析,發現中國藥學會主辦的藥學科技期刊的綜合狀況已經形成了明顯的馬太效應。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科學研究迅猛發展,科技期刊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數量上的不斷增長。學科范圍相近的多種期刊之間的競爭在所難免,競爭力強、影響力高、綜合實力強、辦刊歷史悠久、辦刊背景與實力雄厚的期刊明顯在影響因子、五年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率、總被引頻次、獲獎情況、受資助情況、被權威數據庫收錄等方面占有優勢,誰先獲得優勢,誰就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3.科技期刊“馬太效應”的理論辨析

      3.1 科技期刊稿源及作者的經濟學特征。所有的經濟疑問與問題都產生于稀缺性。在同一科學研究領域稿件作為一種資源,具備明顯的稀缺性特征;本領域研究人員,也就是作者源也具備稀缺性特征。稿源是凝結知識和信息資源的形式,在知識經濟時代,其性質遵循邊際效益遞增法則,因為知識和信息資源的積累具有正反饋的特性,所以稿源的壟斷形式能產生出更多的價值。同樣道理,對本領域優秀作者源的壟斷形式也能產生出更多的價值。對稿源和作者的競爭形成了科技期刊競爭的主要方面,優秀期刊能得到更多的優秀作者和稿件,反之亦然。

      3.2 各個刊物的辦刊能力、環境、條件存在客觀的差異性。每個刊物的辦刊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在客觀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辦刊條件上又存在主辦單位重視程度的差異,辦刊地點也存在科學研究水平的地域差異,這些客觀條件都影響了科技期刊的發展。在這些基礎條件上占優勢的期刊很容易受到“馬太效應”的積極影響,反之亦然。

      3.3 造成科技期刊“馬太效應”的物質條件。在如今的大科學時代環境下,科技期刊的辦刊成本日益提高。高水平辦刊人才的需求、辦公設備的改進、印刷成本的上升、發行渠道的拓展等諸多方面都對辦刊資金提出了高于以前若干倍的需求。辦刊基礎及實力雄厚的期刊不僅能得到優良的聲譽和口碑,還能得到大量的資金資助,相反劣勢期刊的物質條件就差了很多,財富和資源集中在少數優秀期刊上,這就極大地強化了“馬太效應”。

      3.4 中國現行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中國現行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學術評價體系帶來的影響,使得權威期刊的機會更多。一方面,期刊評價體系的計算數值使得未受廣泛認可的藥學期刊由于較低的學術評價指標值,失去很多被資助、獲得獎勵的機會,這又進一步影響了期刊的發展和進步。另一方面,科研領域的學術評價標準又要求成果發表在影響因子較高或入選核心期刊的刊物上,這也使優秀稿件自然地流向本已經很優秀的科技期刊上,而那些影響力較低的科技期刊由于優秀稿源的匱乏,仍然陷在較低的學術評價指標中望洋興嘆。

      4.科技期刊針對“馬太效應”的應對策略

      4.1 借力“馬太效應”的積極作用??萍计诳谟袃瀯莸沫h節上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不斷創新,借助“馬太效應”擴大刊物的影響,利用現有的成功迎來更大的成功,在辦刊之道上不斷尋找新的機會和方式,改進辦刊模式,謀求跨越式發展。以《藥學學報》、《中國中藥雜志》為例,他們多年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項目資助,在辦刊經費、人才資源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同時也就發展起了科技期刊的附屬產業,例如其期刊網站功能豐富、實現稿件OA,過刊查詢及網絡預出版都走在了同類期刊的前列。近期,這兩本期刊又被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收錄,在國際影響上又進一步。這些突出成績都可以說是“馬太效應”的積極影響,將優勢積累不斷的疊加。

      4.2 消除“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劣勢期刊、辦刊時間較短的期刊應將刊物準確定位,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而掌握較多的稀缺要素,如優質稿件、優秀作者,是提升期刊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梢酝ㄟ^主動約稿,加強雜志宣傳,不收版面費等方式吸引優質稿源;進行特色欄目策劃和構建;變被動為主動,選擇他刊沒有的領域進行開發,突出特色。以《中國天然藥物》為例,該刊針對前沿熱點問題,約請行業內知名的專家撰寫綜述文章,構建了“思路與方法”欄目,提高了刊物的網絡下載量和引用量,提高了影響因子?!吨袊烊凰幬铩返摹八悸放c方法”欄目在綜述性文章的構建中開辟了新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不失為創新辦刊思路的一個有效路徑,專家也把為本欄目撰稿作為代表學科前沿與學術水平的標尺及學術榮譽。

      借助行業學會打造出的品牌效應為較劣勢期刊減低或消除“馬太效應”的負面作用。行業學會、協會也可以成為行業學術期刊發展的助推劑,成為行業學術期刊發展的依托,學會可以借助合力提升每一本刊物的發展空間。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在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截至2009年8月,中華醫學會主辦的醫學期刊已達122種,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經過百余年發展壯大,已形成學科分類合理、種類齊全的系列學術期刊群,被公認為國內學術水平最高、編輯出版質量最好、最具學術權威性的醫學期刊群體。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借助這一品牌效應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 羅伯特•莫頓.論理論社會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

      第4篇

      為了促進中醫藥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國內中醫學、針灸學方面的學術刊物大都附有由論文標題構成的英文目錄。一個好的標題可以起到概括全文、吸引讀者和便于檢索的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原作者和刊物的較高學術水平和影響力。

      1標題的語言特點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詞、名詞詞組或動名詞。例1:EffectiveAcupunctureTherapyforStroke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AJA)1993;21(3)∶205例2:UsingthePowerofBeliefinAcupunctureandHolisticMedicine:CaseStudies33.標題一般由一個名詞或若干并列的名詞,加上必要的修飾語構成沒有謂語成分。但個別情況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問句。例3:CantheAdditionofMoxibustionDuringAcupunctureTherapyImproveRecoveryfromBell′sPalsy?AJA1998;2633

      2標題的寫作要求

      211主題突出,簡短明了標題字數一般在10個單詞以內最多以不超過15個詞或兩行為宜。例4:ConservativeTherapywithAcupunctureforInjurytotheSciaticNerveResultingfromIntramuscularDrugInjection副標題往往用以突出論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數、研究方法、重點內容或連載論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標題較長可以副標題的形式處理。例5:TheDemystificationofChinesePulseDiagnosis:AnOverviewoftheValida2tions,HologramsandSystematicsforLearningthePrinciplesandTechniques

      212避免冗余的謙虛套語中醫論文的標題常帶有表示謙虛意味的詞。如“初步分析”、“初步觀察”、“初探”、心得體會”“之我見”等。這類句式在國外期刊已不用甚至連Studyof、Investigation、Reportof”等開始的形式也已少見??萍颊撐膽⒆阌谑聦嵅牧戏菍嵸|性內容皆可省略不譯而并未影響文章的主題和文獻檢索。

      213盡量避免使用縮略詞語,為使讀者準確地了解文章內容標題中使用縮略詞有失恰當,特別是疾病名稱,應避免非標準縮略詞語。如此縮略詞已通用且無歧義,亦可使用。例6:DeterminationofSafetyNeedlingDepthviaCT2ScanStudiesofTissueThickness〔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5)∶258〕。例7:DiagnosisandTreatmentof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12(5)258〕

      第5篇

      Subject headings Subject headings; indexing

      潘伯榮.醫學論文主題詞的選用.新消化病學雜志,1993;1(2):126

      主題詞是醫學論文中代表主題內容最重要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它是從論文內容中抽出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敘詞. 敘詞是規范化的主題詞,是專門為標引或檢索醫學文獻而設計的一種人工語言. 在國際醫學界,人們習慣采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制的醫學主題詞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簡稱MeSH)收錄的經過規范化的主題詞,便于國際間互相檢索,共享知識資源.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發表的溫哥華格式明確提出,文稿在摘要下方應提供3~10個主題詞或短語. 要求使用MeSH中的詞,如在MeSH中沒有恰當的新詞匯,則可直接用新詞,即自由詞.

      1 主題詞的作用

      我國國家標準GB7713-87規定,學術論文每篇選取3~8個主題詞,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其主要用途如下.

      1.1 反映論文主題 對讀者而言,主題詞可使讀者對論文主要涉及的內容一目了然,以便確定此文是否需要閱讀. 另外,當讀者需要更多地閱讀有關該主題的論文時,可借助主題詞從《醫學索引》或其他檢索類期刊中查找有關論文,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或滿足工作或科研的需要. 此外,還可利用主題詞編制個人的讀書文獻卡片,以備今后檢索用.

      1.2 編制論文索引 對各類醫學期刊,為便于讀者利用,往往要在每年(通常為卷)之末編制主題詞索引,利于查找所需文獻. 有關情報服務部門還可利用論文的主題詞編制專題文獻索引,供讀者查找,如Index Medicus,全國報刊索引、中國科技資料目錄(醫學)等.

      1.3 計算機文獻庫 近代科技發展迅速,為方便文獻檢索,多采用電腦. 為了使期刊論文進入數據庫,所有論文均應提供主題詞. 例如,美國Medline光盤就收錄全世界著名的醫學期刊3000多種,其中包括我國的醫學期刊35種. 為了提高論文的利用率,更好地發揮論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關鍵詞已成為當代醫學期刊論文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將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

      2 主題詞的選定

      主題詞的選定首先從論文的文題中選擇,因為文題是論文的中心,是高度概括、凝練而成.文題中的專業詞匯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主題含義. 因此,在選擇主題詞時,首先可從文題中選出. 例如:胃粘膜組織脂質過氧化與胃粘膜損傷(解放軍醫學雜志1990,15(7):8)一文的主題詞為:胃粘膜、胃腫瘤、脂質過氧化物. 其中1,3兩個來自文題. 胃腫瘤一詞則來自論文本身,因為該文研討的主要對象是胃癌(自由詞),按mesh詞表審核,其規范化敘詞是胃腫瘤.主題詞的選定,首先由作者從文題,其次從全文中選出反映論文中心內容的名詞. 通常按gb7713-87的要求,選出3~8個常用較定型的名詞,可為單詞或詞組,其概念要精確,一般用原形詞而不用縮略詞.然后,按照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的要求,逐個用mesh詞表核查,進行規范化. 例如肝癌,規范化后為肝腫瘤;超微結構,規范化為顯微鏡檢查,電子;慢性腎炎為腎小球腎炎,慢性;潰瘍病為消化性潰瘍,呋喃硝胺為雷尼替丁等. 因為mesh詞表每年有增減或改變,故應從當年新出版的mesh中查找,其漢語譯名應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出版的《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的譯名. 有少數新詞匯,在當年mesh詞表中尚未列入,而不用該詞又不能更好的反映論文的主題時,可作為自由詞選用. 這類詞匯仍應按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1989年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為準. 藥物名稱應按新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 中醫中藥方面的詞匯,被mesh詞表收錄者尚少. 在選定主題詞時可參照國家中醫研究院編輯出版的《中醫藥學主題詞表》,以及《漢語主題詞表》選定. 按照我國國家標準,每篇論文選定主題詞3~8個,即至少3個,不超過8個為宜. 凡有摘要的論著,通常列于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 如為臨床病例分析,個案報道等而無摘要者,列于正文之前,文題和作者的下方. 主題詞之間采用空格或加分號分開. 帶有形容詞者,為突出主要名詞,宜后置.

      3 選用主題詞舉例

      例1 胃癌單克隆抗體絲裂霉素c結合物的制備及其細胞毒特征.

      主題詞 胃腫瘤;抗體,單克??;絲裂霉素類;抗體-毒素合物

      例2 低功率毫米波對小鼠肝臟作用的實驗研究

      主題詞 微波;輻射損傷,實驗性;線粒體;肝

      例3 原發性腹膜炎40例分析

      主題詞 腹膜炎;細菌感染;診斷;治療學

      例4 肝硬變患者血清鋅、視黃醇結合蛋白和維生素a的含量

      主題詞 鋅;肝硬化;視黃醇結合蛋白;維生素a

      例5 直腸平滑肌瘤5例報告

      主題詞 直腸腫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例6 幽門螺桿菌致病機制的病理學觀察

      主題詞 幽門螺桿菌;胃炎,萎縮性;胃粘膜

      例7 亞硯咪唑的臨床應用

      主題詞 奧美拉唑;消化性潰瘍;胃泌素瘤

      例8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預后因素和治療探討

      主題詞 胰腺炎,急性;預后;治療學

      參考文獻1 潘伯榮,藺崇甲,郭凌,等. 實用醫學論文寫作手冊. 西安:天則出版社,1990:16-18

      第6篇

       

      藥學英語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任選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專業相關英文材料的能力,為本專業的語言交流打下堅實基礎[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藥行業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掌握足夠的藥學英語知識相當重要。1999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明確提出:學生在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達到英語四級或六級后,都必須修讀應用提高階段的專業英語。所以,藥學專業英語對于藥學專業學生而言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目前,全國大部分設有藥學專業的高等院校都開設有此課程[2]。通過藥學英語的學習,要求高等院校培養的醫藥人才能夠閱讀藥學專業的英文文獻、專利、國外藥典、藥品說明書等,能撰寫相關的學術論文,能參與藥學專業的國際性學術交流等。藥學英語教學不僅提高學生英文水平,更培養學生應用英文檢索和收集專業文獻資料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科研及其相關活動。

       

      然而,在轉型中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對于藥學人才的培養更多關注專業課程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而作為了解世界的工具——專業英語既未引起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重視,又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學科的發展。而且目前我國高校專業英語教學普遍采用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方式,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了使藥學英語發揮應有的作用并讓學生真正受益,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專業人才,本文針對本校藥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探討藥學英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革意見,力求提高藥學英語教學質量。

       

      一、地方院校藥學英語教學現狀

       

      1.開課學期設置。

       

      藥學英語課程大部分開設在大三或大四,此時,大部分學生已通過了四六級考試,對英語的重視性有所降低,甚至很多學生在準備考研、實習或找工作,作為一門考查科目,大多數同學對藥學英語的學習不夠重視,從而積極性也不高。

       

      2.藥學英語老師缺乏。

       

      兼具相關專業知識背景和英文教學能力的人才不足。目前,要么是大學英語部的老師擔任藥學英語任課老師,而這些老師往往缺乏專業的知識;要么是專業老師,但這些老師的英語教學水平有所欠缺。

       

      3.教學方法不合適。

       

      目前的藥學英語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大部分就是單一的閱讀和理解,學生聽起來無趣,也沒有多好的效果。有些學生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并沒有抱著一顆學習的心來到課堂。

       

      二、藥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進舉措

       

      1.合理安排藥學英語的授課時間。

       

      藥學英語的時間安排最好是在大三,此時學生英文能力和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藥學英語的學習,既可以通過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加深對藥學英語的理解,又可以通過學習藥學英語復習鞏固專業知識,兩者相輔相成,魚與熊掌兼得。此外,院校在相關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提倡有能力的教師進行雙語教學,至少進行一定的專業英文教學培養,這樣專業英語的學習便能貫通在整個大學學習階段,應該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2.突出藥學專業英語的特色。

       

      醫藥學英語詞匯很大部分來自于拉丁語、希臘語的詞素,很多專業詞匯利用它們作為前后綴。因此,在藥學英語教學時,可結合一些前綴、后綴等進行理解,有助于掌握專業詞匯[3]。許多藥學專業詞匯是由詞綴、派生、復合等方式組成的,如果教授一些構詞法的基本規律,就能夠使記憶復雜單詞的過程化繁為簡。例如micro-(微小)是一個常見的詞綴,通過它可以構成諸如像microorganism(微生物)、microenvironment(微環境)、microanatomy(顯微解剖學)等專業詞匯,學生甚至可通過前綴和熟悉的詞干自行推測出專業詞匯的含義。也可把單詞歸類,將屬于一個系列的單詞放在一起講解。如gastritis(胃炎)、pulmonitis(肺炎)、myocarditis(心肌炎)、appendicitis(闌尾炎)、arthritis(關節炎)、bronchitis(支氣管炎)等,有助于對比,加強記憶,加深理解。通過構詞法的學習,學生可以逐步舉一反三,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在熟悉了足夠量的詞綴與詞根后,學生就可以逐步舉一反三、自行剖析地記識單詞,詞匯容量將不斷增加。

       

      3.教學方法改革,調動學生對藥學專業英語的學習積極性。

       

      在我國,文獻報告研討的教學模式多見于研究生階段的匯報總結,而在本科生學習中比較少見。筆者在2010級、2011級和2012級學生的藥學英語教學中嘗試引入了文獻報告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在藥學英語課程中的參與感,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使其不但成為知識的接收者,而且成為知識的研究者,通過專業文獻的閱讀與匯報,培養學生的興趣。要想成功實施這種模式,必須提前一個月通知學生準備,由教師提供或協助學生選定目前科研前沿話題。因為本校沒有開通外文數據庫,所以筆者必須事先查找一些英文文獻提供給學生進行選擇,或者學生有方法的也可自行查閱自己感興趣的文獻。做好充分的文獻調研后,包括文獻翻譯及文獻主要內容的提煉后,再準備好PPT進行英文的文獻調研匯報。匯報后,報告人還可與其他學生圍繞此內容進行交流和探討。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既鍛煉了查找文獻的水平,又培養了閱讀英文專業文獻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與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此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現教學相長,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學不太接受這種方式,覺得有難度,還需要繼續對此種教學方法進行完善。除此之外,老師也可準備一些小短文,讓學生做翻譯訓練,或者讓學生試著用英文寫一份英文的實驗報告,為日后的應用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課堂上還可結合教學內容,根據當今社會的藥學熱點設定幾個話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傊?,提高學生的參與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藥學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建設。

       

      目前在高等院校,專門從事藥學英語教學工作的老師還是相當少的,小部分是教公共英語的老師,但更多是由專業教師承擔教學任務。這就存在一些問題,專業教師除非具有相當好的英文基礎,否則不可能在詞匯語法上面講解得那么到位。因此,可適當組織英語、藥學方面的資深老師進行培訓輔導。這樣,英語老師可以增加專業知識,專業老師可以提高英文能力,相互促進,從而打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有條件的學??梢砸M歸國留學人員作為專業的藥學英語老師,他們既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又有較高的英語水平。

       

      5.可適當編寫一些合適的藥學英語教材。

       

      結合學生當前和就業的實際情況,適當地補充教學內容。筆者選用的教材是史志祥主編的《藥學英語》,該教材于2011年出版,至今已有5年,因此知識上有一定的滯后性。該教材由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藥理學、藥物化學、天然產物、藥劑學、藥物分析、生物藥劑、藥典、藥品說明書等多個方面的單元文章組成的,所描述的是該方面的概括性的介紹,其內容相對較簡單,邏輯性強,學生易于學習,但同時存在內容單一、實用性不強等缺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補充講解了藥學英語的詞匯特點及常見的前后綴、詞組短語、句法特點等,以便學生對于詞匯的掌握,從而易于加深對專業文章的理解。另外,由于撰寫畢業論文時需要撰寫英文摘要,而畢業后繼續深造的學生還涉及專業英語寫作(發表科研論文),但教材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補充了這一教學內容,對于英文論文的結構、摘要的寫法、關鍵詞的撰寫、常用語法、時態(多用被動句)及常見的表達方式等進行了講解并舉例說明。通過這些教學內容鍛煉了學生對英文摘要撰寫的能力,達到了教學目的。

       

      目前本校正在實施五個一工程建設,其中有一個便是校本教材建設,在學校的政策支持下,可適當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補充詞匯與論文寫作教學的內容,引入國外近期的文獻,增加法律法規、藥品說明書等英文教學與實踐。

       

      三、結語

       

      藥學專業英語教學對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和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專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態度,不斷提高自信心,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從而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此外,學校還應該形成從上至下重視藥學專業英語授課的學術氛圍,從上級教學管理部門到教師以至學生,都應該引起對藥學專業英語的足夠重視,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7篇

      藥學論文3700字(一):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應用融合的中藥學教學改革策略論文

      摘要:中藥學課程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專業性強,通過中藥學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中醫辨證以及理法方藥等內容。隨著我國對傳統中醫重視度的提升,社會對綜合性中藥學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醫學理論教學中也需要結合社會以及行業的發展需求,做好課程改革工作。本文主要對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應用融合中藥學教學改革進行研究。

      關鍵詞:傳統中醫藥理論;現代應用;中藥學;教學改革

      中藥學教學內容主要是對中藥基本理論知識以及中藥的起源與發展、產地和采集、炮制、應用、性能、配伍和用藥禁忌及中藥臨床應用研究的一門學科。是中西醫臨床學科以及中醫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中藥學的專業性強,也是中藥學與臨床應用中的主要聯系紐帶,而且與多門學科具有直接的關聯性。如果中藥學學習成績不佳,會導致之后的臨床和方劑學習受到影響。中藥學的教學內容中包括重要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等,有利于對中醫藥教學優勢和特點的發揮,使中藥學能夠與臨床教學進行有效結合。當前我國傳統中藥產業逐漸向國際化、現代化方向發展,知識內涵以及知識結構都不斷拓展,因此需要加強對創新型中藥學人才的培養。

      一、中藥學教學現狀分析

      中藥學課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中藥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這些中藥知識進行記憶,包括中藥的來源、功效應用、性味、歸經等,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的過程中存在的難度比較大,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且在記憶以后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出現遺忘的現象,導致當前學生在中藥學的學習中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

      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硬性灌輸方式,沒有結合現代中藥學實踐內容,使得學生在中藥學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此外,教學方式比較落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結合中藥學發展的最新進展情況,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因此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了解中也只能停留在中藥學的表面,無法深入到中藥的細胞、分子等層面的功效發揮方面進行了解,這種教學模式下必然會導致中藥新藥的開發受到限制[1]。同時從中藥學的實踐課程來看,大部分實踐課程都只是對中藥飲片的辨析,缺乏對中藥創新性的了解,這種教學模式也會導致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無法將傳統中藥學與現代中藥臨床應用進行有機的結合。

      二、中藥學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當前中藥教學改革情況來看,大部分學者認為在中藥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保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課程構建體系,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并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完善和改革。還有的學者認為,在中藥學的發展中,需要充分發揮中藥的優勢特點,利用現代化技術水平促進中藥學的國際化和現代化發展,滿足人們的保健需求,而且為了使中藥學的影響不斷擴大,需要與國際進行接軌。楊新輝等學者提出,為了促進中藥學穩定的發展,必須要對中藥學教學進行改革,提升學生中藥學研究興趣。當前各中藥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設計不合理以及課程評價不規范等問題。因此需要結合這些情況加強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豐富,完善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專業思辯和學習能力[2]。此外,還有人提出中藥學發展中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在原有中藥學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學科發展情況,做好對中藥藥理理論的研究,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大量案例,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同時在課程內容中加入藥理學以及中藥化學等相關知識內容。

      通過從當前疾病的發展形式來看,現代的腫瘤疾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提升,大部分中藥的使用頻率也發生一定的變化,導致中藥教學必須要迎合社會的變化進行改革促進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屠呦呦女士因為青蒿素的研發獲得諾貝爾獎,進一步加大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熱情,而要想使中藥研究獲得更大的進展,必須要做好中藥教學改革工作,通過中藥學教育改革培養更多的中醫藥學人才,并將中藥在臨床教學中更好的應用,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更多途徑。

      通過對我國中藥學課程教學改革以及實踐情況來看已經獲得一定的成功經驗,能夠為中藥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和動力。但是在中藥學改革過程中中藥學理論研究與現代臨床間的結合方面比較落后,因此還需要加強對理論與實踐研究方面的探索。在中藥學教學改革過程中還需要結合中醫藥學理論以及現代中藥學研究的薄弱點,參考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的實際教學情況和要求,對二者間的融合度進行分析。

      三、傳統中醫學理論與現代應用融合的改革策略

      中藥性能、配伍、用藥禁忌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都是對我國傳統中藥用藥經驗的總結以及哲學思想的概括,具有獨創性和原創性的特點,通過與個人化人體的作用和結合形成的一種知識結構體系,也是中藥應用的基本原則。隨著時展,中藥學在研究中開始注重將中藥理論與現代中藥應用進行有機結合,有利于中藥在臨床上更好的服務消費者,這也是當前中藥學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3]。中藥學教學中需要結合現代思維和科研模式,對中藥教學進行改革,使學生能夠加強對中藥基礎以及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促進中西醫藥學間的互補和融合,培養現代中藥學人才,使醫學和藥學的發展獲得更大動力。

      (一)傳統中藥理論與現代臨床應用結合的理論分析

      通過對傳統中藥學理論的理解和認知,掌握中藥學的使用方法和規律,同時與現代中藥臨床教學情況進行對比,使傳統中藥學理論成為現代臨床教學中的重要理論依據,并探尋二者間的契合點,為中藥教學改革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通過文獻查閱以及中藥書籍的分析,對中藥理論進行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同時結合現代臨床教學指導,對現代疾病機制進行分析,以傳統中藥的臨床應用為基礎,對中藥臨床應用以及藥理特性等進行全面分析,使中藥理論與現代臨床教學進行有效融合,促進中藥理論的發展。

      (二)加強對傳統重要理論與現代臨床應用實踐的分析

      中藥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將傳統中藥學理論與現代臨床應用進行有效結合,完善中藥學教學改革和培養機制。同時對古今中藥學臨床應用的異同點、疾病普遍化規律以及用藥頻率和疾病變化規律等進行分析。還可以采用實踐與案例結合的方式,對中藥學中個別的臨床異同應用方法進行對比和案例介紹以及實踐驗證。此外,對理論觀念進行歸納、總結,結合中藥的功效和藥性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中藥理論與臨床應用融合的中藥教學內容進行探索。

      (三)完善中藥學教學改革策略

      通過對傳統中藥認知的分析,提出促進傳統中藥學習能力與現代臨床應用融合的課程實踐改革方法,促進學生中藥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傳統中藥學發展賦予現代新的內涵,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提升學生傳統中藥學知識以及實踐技能,完善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為中藥學理論與現代中藥臨床應用結合奠定基礎。

      (四)善于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能夠將藥物實體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可以展現不同的切面,這是實際教學中難以達到的。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應用中藥植物標本,通過這種感性認知方式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國家教育資源庫以及網絡上的資源整合,將書本上、黑板上枯燥、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具體、生動的知識形式。隨著專業技能的發展,中藥在具體辨別、認知以及使用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作用進一步凸顯出來。因此在中藥學理論學習過程中,除了理論課堂教學的內容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中藥藥材標本以及飲片內容,使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和理解,提升中藥學教學理論質量。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單位時間的知識容量增加,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有利于對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全面的掌握中藥學學習內容。比如在講解人參中藥知識的過程中,在對人參性能以及功效等方面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人參的視頻和圖片,包括藥材全貌、生長環境以及飲片性狀等,還可以通過對圖片的放大對人參表皮的顏色、環紋、點狀樹脂道以及放射性紋理等方面進行細致的觀察。此外,還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對人參為主要藥材的生產現狀進行展示。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藥學的發展和進步,使得中藥學教學必然面臨改革,傳統中藥學教學中過于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講解和傳授,教學方式單一。隨著時展以及中藥學的崛起,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代中藥學的發展需求,使得中藥學教學中呈現出一定的弊端。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從國家、學校以及技術等不同的層面加強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理念,提升中藥學教學質量和水平,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藥學知識內容。通過傳統中藥學理論與現代應用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中藥學知識進行重新架構,對中西醫臨床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對我國中藥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作者簡介:賴利平(1976-),女,漢族,湖南瀏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藥學。

      藥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西藥處方分析及其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西藥處方及其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方法:本次研究以2630份西藥處方為研究對象,選取其中存在問題的164份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問題。結果:通過對以往西藥處方中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發現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中主要是給藥方案不佳、重復用藥、藥物劑量過高、超說明書用藥,導致用藥安全性、合理性不高,其會對患者身體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對此,應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解決。結論:為確保西藥處方內容的可靠性,在為患者配藥過程中,藥師與醫師之間應加強溝通,認真核對處方內容,降低用藥不合理事件的發生概率,確?;颊叩挠盟幇踩?。

      【關鍵詞】西藥處方;藥學服務;處方分析;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前言:西醫是當前使用率非常高的一種治病方式,主要以西藥對患者進行治療,但在治療前,患者需要到檢驗科中接受各項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等,在醫生對患者所患疾病完全確診后,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具藥。隨著當前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用藥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解決這一問題,藥房中必須要提高藥學服務質量,為每一具藥方進行分析,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使患者可以早日擺脫病魔的折磨。通常情況下,在為患者開具藥物前,臨床藥師要對患者所持藥方進行詳細的分析,觀察其中是否存在著用藥錯誤,如存在錯誤可及時更改或與主治醫生相探討。本文圍繞西藥藥學服務中處方分析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詳細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以164份以往開具的西藥處方為主,選取時間為2017年7月-2018年7月,通過對西藥處方進行分類、規整,分析處方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1]。

      1.2方法對所選取的164份中藥處方內容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通過對常見問題進行總結歸納來進行改進方案的制定。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用于本次實驗數據整理,計數單位用%來表示,在x2檢驗方式下,若組間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則表示為具有可比性。

      2結果

      2.1通過對以往西藥處方中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發現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中主要是給藥方案不佳、重復用藥、藥物劑量過高、超說明書用藥等,詳細數據請見表1.

      3討論

      3.1用藥的劑量不適宜

      醫生在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具藥方時,需要根據患者病癥的具體情況來斟酌每一種藥物的使用量,不僅讓藥物能夠發揮出其最大的功效,還能夠降低對患者身體的影響,確保藥房的合理性[1]但就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過去處方分析的效率較高,能夠有效找出每一份藥方中存在的不足,如表一可以看到,用藥不計量不合理的問題比較常見,對患者身體的康復有一定的消極影響。藥物使用劑量應嚴格按照相關用藥規范及患者情況來確定,如對患有前列腺炎的患者使用諾氟沙星膠囊進行治療,若服用劑量未能達到400mg,劑量較小,那么不僅并不會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還極有可能形成比較嚴重的耐藥。

      3.2給藥方案不合理

      當前時代背景下,藥物類型不再向過去一樣過于單一化,而是不斷朝著多樣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且各類疑難雜癥的發病率也在上升,正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需要針對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在用藥方案。藥房臨床藥師在拿藥前,會對用藥方案詳細斟酌,主要是因藥物較多,不合理的給藥方案極有可能降低藥物效果甚至是產生反作用[2]。如對于已經出現感染的患者給予頭孢呋靜脈滴注治療,適當劑量為每天0.75g,但醫生在給藥前在并未能夠合理的判斷給藥方案是否存在不足,要知道,頭孢呋辛是頭孢類藥物,屬于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在使用前,在使用前必須要按照在按照小劑量的多次給藥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殺菌效果。

      3.3重復用藥

      據本次實驗結果來看,處方分析在判斷是否存在重復用藥中有著良好的效果。在患者的每天用藥中,每一種藥物能夠在短時間內使用一次,重復使用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前文中提到過,當前我國生物制藥領域發展幾位迅速,藥物類型多種多樣。但在多種藥物中,由于其生產廠家不同,其藥物名稱也不相同,但歸根結底其藥物成分相同,如在對患者使用維C銀翹片時,藥物中含有著大量的乙酰氨基酚,若未進行處方分析,那么患者回因攝入了過多的乙酰氨基酚而影響腎臟或者造血功能。

      3.4藥物選擇不合理由于當前藥物種類較之過去更加多樣,因此醫生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藥物選擇比較困難。據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多數醫生想要更快、更好的對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較好的藥物價格必然高昂,反之較低,若藥物選擇不合理,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也可能會給其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醫院西藥房臨床藥師在選擇藥物時,必須要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家庭情況,避免給在其家庭造成負擔。此外,藥物選擇還要根據所針對疾病來進行選擇,如在對支原體肺炎患者進行治療時,所選擇的藥物必須要具有針對性,若臨床藥師在處方分析時發現用藥存在不合理情況,應及時與患者主治醫生聯系,商討最佳用藥方案。

      3.5溶媒或溶媒劑量不合理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