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語文古詩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11:35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語文古詩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初中語文古詩詞論文

      第1篇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具有十分明顯的體現。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說,不但要教學生如何誦讀、理解以及鑒賞古詩詞,更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體會、運用古詩詞的能力。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古詩詞教學經驗,簡要論述了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個人觀點,希望對廣大同仁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古詩詞 教學

      古詩詞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尤其是唐宋時期,古詩詞更是發展到頂峰,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古詩詞作者,由于他們的存在,我國的古詩詞才得以發揚光大。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之前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并將自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工作經驗結合在一起,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提出了一些個人見解,希望能對各位同仁有所幫助。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存在密切的聯系,無論是學習什么內容,都必須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古詩詞學習當然也一樣,所以教師要善于將古詩詞內容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播放歌曲,通過優美的歌曲引入古詩詞創設的獨特意境中。這種方法能改變單一、枯燥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更深刻地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等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再引領學生做好詩詞的分析,感受詩詞中暗含的思想感情,既體現出作者對當時政治的關心,也表達出自己希望能夠重返仕途的愿望。

      二、注重積累,反復朗讀

      荀子曾經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濒斞敢苍浾f:“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边@說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學習過程同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才能實現質變,向前飛躍一大步。舉例來說,我們如今都知道馬克思理論是重要的理論指導,他的辯證法的思想和方法論能夠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但是恐怕沒有人知道馬克思創作資本論的艱難過程。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的過程中,常年泡在圖書館中,以至于腳下形成一個坑,他閱讀的書籍超過一千五百本,寫出一百多本讀書筆記。馬克思還靈活掌握了世界多個國家的語言,他在自己頭腦中儲存了大量的信息資料,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能夠寫出不朽的著作《資本論》??梢?,無論什么專業的知識,一定要注意積累,只要積累到一定程度,知識自然會融會貫通,因此古詩詞教學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另外,要想學好古詩詞,不能忽視誦讀的重要性,只有多讀,才能形成語感。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只有多讀才能深刻理解古詩詞中的深刻思想含義,也只有多讀,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以及其中的寫作方法。只有多加誦讀才能提高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

      三、結合背景,理解古詩詞

      詩詞作者在進行古詩詞創作時,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條件,有的時候是借景物描寫抒發感情,有的時候是通過事物描寫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等。所以,如果教師在教授這些古詩詞的時候先向學生介紹一些作者的生活環境以及當時的創作背景,將會非常有利于學生從整體把握詩詞的基本內涵。舉例來說,當學習《春望》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戰爭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巨大影響,使學生了解到戰爭帶給人們痛苦,這樣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便與作者在感情上實現對接。如果教師不對創作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學生很難根據題目準確地理解這首詩的中心思想,當然也就難以把握作者真實的寫作目的。

      四、立足“詩眼”或“題眼”,把握精髓

      每一首古詩都有詩眼,也就是在古詩中最能夠表達中心思想的字或者詞,詩眼往往生動而準確地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能夠體現作者的推敲功夫。如詩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就是全詩的詩眼,不僅形象地刻畫出春意盎然的美麗景色,而且非常生動,活靈活現。又如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中,“深”字可謂是一語雙關,不僅夸張地表現出潭水的深,也表現出作者與王倫的友情深,將潭水與友情緊密聯系在一起。再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刻畫出了烽煙的挺拔,突出了邊塞荒涼的氣氛,“圓”字準確地體現出長河落日的突出特征,使整個畫面顯得雄奇瑰麗。簡單的兩個字便準確地描繪出一幅邊塞景象,依靠自然景物襯托出作者孤寂落寞的思想感情。

      五、品析名句,強化情感體驗

      好作品是千修萬改而來的,名家的作品也如此,尤其優美的詩篇,都融入了詩人的感情。所以,分析古詩詞不僅要學習其優美凝練的詩句,還要關注詩詞的意境,進而探究詩人的情感?!督返淖髡呤橇谠?,他的這首絕世名詩的寫作背景,正是被貶永州之時?!扒进B飛盡,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贝嗽娺\用對比彰顯了天高地遠的空曠,以及老翁的卑微渺小,用飛鳥無蹤,反襯老翁的寂寞,萬物皆躲避事事的侵擾,只有作者不為世俗所動,堅守自己的操守,雖然被貶,無奈,但還堅守一份執著。

      【結 語】

      總之,古詩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一定要在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不但要教學生理解和鑒賞古詩詞,更要教學生靈活運用詩歌的創作手法。教師只有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才能逐步改善古詩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 情感教學 初中語文 教學 古詩詞

      伴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芭囵B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這些新要求正是情感教育發展的內在推動力。而作為語言藝術集大成者的古詩詞,一方面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養分,另一方面通過精美又凝練的語言,表達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鞏固情感教育,才能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真正走進古詩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一、反復吟誦,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朱自清說:“吟誦是欣賞的必然步驟?!痹谡Z文教學過程中,朗讀、誦讀等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漸漸理解整篇詩詞的大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入古詩詞的意境中,為進一步體會詩詞中的情感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詩詞中富有情感和藝術性的語言,在真情實感的朗讀中體會和升華學生的情感。如在學習《迢迢牽牛星》這首古詩時,可以讓學生在多種朗讀形式的有效采用中,體會和感悟詩歌蘊含的豐富意象。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關注語言中的疊詞現象,如文章最后的兩組疊詞“盈盈”、“脈脈”,從疊詞聲音與節奏的角度,朗讀起來本身就有一種隱秘的哀痛之感,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可以初步體會出織女的相思之愁。而“盈盈”指水波清澈透明,“脈脈”又從人物描寫角度將織女凝視河水思念牛郎的模樣刻畫得入木三分。學生在朗讀中,不自覺地就進入織女的形象世界,感受她的哀傷與思念,最終升華為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推敲字句,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本質上講,古詩詞是對文字和語言的高度凝練,以表現出最為深邃的情感。在古詩詞教學環節中對詩詞中的句子或者字詞的推敲,一方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更有效地促使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深入詩詞豐富的意蘊中。

      有人說,古詩詞常因為一字使用精妙而神采頓現。在抓住某個字或詞進行推敲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替換法,通過換一個意思相近的字詞,讓學生體會原字詞的傳神之處,從而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如在學習辛棄疾《破陣子》一詞時,學生對詞人渴望重返戰場、殺敵報國的情感是較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更深入地體會“可憐白發生”的悲壯情緒,這種情緒才是詞人更深沉與真實的情感表達。在“醉里挑燈看劍”一句中“挑”字就很需要推敲。首先在字音上它是一個多音字,這里應該是第一聲還是第三聲?結合意思這里應是把蠟挑一下,使其更明亮,而非用肩膀挑著燭燈。在學生理解“挑”字的意思的基礎上,可以使用替換字詞的方法,體會“挑”字與“拿”、“舉”等意思相近的字的比較。在這句詞中,抒情主人公喝得酩酊大醉,但是他并沒有休息,深夜來到書房小心翼翼地挑撥著燭火,為的是再看一眼曾陪他征戰沙場的寶劍?!疤簟边@個字結合“醉”、“看劍”這一系列的動作,更生動、貼切地表現主人公郁郁寡歡、壯志未酬的形象。而如果換成“拿”、“舉”等字,雖然從意思上是相近的,但是從情感上講,遠沒有“挑”字來得生動形象和情真意切。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并提高其審美能力已經成為新的教學理念。而情感教育正是旨在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進而發揮行之有效的審美教育功能。因此,基于兩者的共通與聯系,運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初中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途徑。

      所謂情境教學法,簡單地說,就是引導學生從古詩詞表面描繪的景物進行觀賞,繼而站在作者的角度,寄情于景,對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進行更有深度和內涵的感受。

      以杜甫《登岳陽樓》一詩為例,詩中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經典的寫景詩句。洞庭湖水把東南兩地分裂成吳國與楚國,天地萬物都隨著波濤起伏飄蕩。這一句詩在描寫湖水這個客觀景物時,極言其波瀾壯闊的氣勢。如何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杜甫所感受到的畫面?這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詩句大意,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話將這幅景色描寫出來,使其豐富、充實。學生在想象中,仿佛化身為詩人,在貼近詩中意象的同時,漸漸感受到作者隱藏在景物之中的更深的情愫。而要真切地感受寓于景物之中的深情,就必須了解詩人當時所處的境地。為了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可結合關于此詩的寫作背景介紹:杜甫創作這首詩時“左臂偏枯,右耳已聾,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漂泊”。學生在了解作者處境的同時,也能更全面、真切地進入詩人的內心感受。浩瀚的洞庭水此時有了更深的含義,世界如此廣闊,詩人卻在一葉扁舟上漂泊無依,大與小的對照,更凸顯詩人的凄涼落寞。這是對于自身處境的一種私情,而此詩更想言說的是對國家與人民處于水生火熱之中的哀痛與不甘。李漁在《窺詞管見》寫道:“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說情?!蓖ㄟ^對古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進行欣賞,教師能很好地引導學生不斷挖掘詩詞中的意境之美,實現詩歌感情的深層次鑒賞,也就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

      參考文獻:

      [1]呂運理.初中語文古詩詞淺析.學周刊,2015,01.

      [2]沈建紅.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學術研究(教學動態),2015,05.

      第3篇

      關鍵詞:初中 語文 古詩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收錄了多篇古典詩詞。這些古詩詞多數是中國古代杰出詩人的代表作,在經過時間長河的洗禮后,依然熠熠生輝。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可以充分感受中國古典文化,欣賞古人的悠然自得,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從意象入手挖掘詩歌意境

      無論是現代詩歌還是古典詩詞,最講究的無疑是意境。所謂意境是將詩人的個人感受蘊含在詩歌意象之中,從把握詩歌中的意象感受詩歌的內涵,歷來是鑒賞詩歌的有效方法。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帶領學生找出詩歌中的意象,通過對詩中描寫的意象具體的分析,就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為學生進一步感悟詩歌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時,此詩是杜甫在歷經漂泊,身患重疾的情況下,登上岳陽樓所作,詩中抒發了作者遙望故鄉,觸景傷懷之情。全詩通過“洞庭水”、“岳陽樓”、“吳楚”、“乾坤”、“孤舟”這幾個意象的描寫,隱含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自己孤單漂泊的凄涼。而在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鶯”、“燕”、“暖樹”、“春泥”都體現了早春來臨的景象,而“亂花”、“淺草”則描繪出來早春的大自然中花草的特點,全詩通過早春時獨特的意象展示了西湖初春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以及對現實政治的不滿情緒。

      二、吟誦感受,品讀詩詞韻律美

      第4篇

      一、初高中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嚴重

      雖然國家不斷的在倡導素質教育和學生綜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中高考已經成為了人才選拔的主要方式,因而許多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當中更多還是關注于分數和成績。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就使得分數已經成為了評判一個教師或者是一個學生的教與學是否具有成效,是否是一種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評判機制和體系之下,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就局限在了對于字詞句法的講解,學生們的學習也被限制在了片面的背誦和記憶方面。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許多學生不僅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了一種抵觸的情緒,同時還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和教條化,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也不能夠滿足現今對于素質教育和人才全面發展和培養的需求。

      (二)忽視了朗誦的潛在意義

      就目前初高中古詩詞的教學來看,基本都是由教師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和講解,而學生們在課堂當中則是一種瘋狂筆記,課后則是瘋狂背誦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當中,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人們都更加講求速度,但是僅僅注重速度的提升而不關注于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升只會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對于古詩詞學習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古詩詞當中所創造出來的意境和美感。而通過朗誦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這一過程當中,而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作者情感和態度的感受和體會。就我們經常所談到的熟能成誦,實際上并不是要求學生機械進行很多遍的快讀,而是通過一種朗讀的方式來使學生在腦海當中創設出相應的意境和情境,從這個角度而言,朗誦比死記硬背更加具有記憶成效。

      二、初高中語文古詩詞混合教學的方式

      (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混合式教學是目前許多教師樂于采用,但是在真正實施過程當中卻會出現許多的問題,要么就是混合的過程過于簡單化因而并不能夠達到混合教學的實際效果,要么就是混合的方式和過于復雜,內容過于龐雜,從而導致了教學無法有效推進。而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實際上就是最早提出的混合教學的概念和方式,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g進步而不斷生發出來的。將現代化網絡化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通過兩者互補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比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談一談他們事先查詢到的相關資料,之后再由教師對其背景、主要內容和勾勒出來的意境進行總結和概括。在學習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補充發言或者是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們欣賞網絡上據此古詩詞創作出來的圖畫,也可以痛過配樂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古詩詞的朗誦。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們更多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當中的,通過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通過感官的刺激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基于學習目標進行混合

      學習目標是一堂課教學所要達成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因而在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對于學生培養的方向和所需要使他們發展和提升的能力。而在對學習目標進行混合的時候也需要對多種學習資源和方式進行整合,將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加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就初高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內容和目標來看,更多是要求以詩歌意境來使學生們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們的知識理解和意境感知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聲聲慢》的時候,其中主要是一種較為悲涼的愁緒,因而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從“黃昏”這個角度和意象去體味詞人所寄予和抒發的悲涼和凄慘。通過對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凄凄”這些疊詞的分析和意境的探索,能夠使學生們在準確把握詩詞意境和作者情感的同時,提高他們對于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以此達成對于學生情感態度和知識探究能力的培養。

      第5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典詩詞 鑒賞 策略

      古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傳唱千年不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安粚W詩,無以言”, 我國自古就有重視詩教的傳統。中學語文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是:學生能夠閱讀詩詞,欣賞詩詞,有一定的鑒賞詩歌能力。讓學生學會閱讀和鑒賞詩歌,也理所當然要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是初中學生語言學習的最佳范本。從教科書內容的編排,到課標要求學生課外背誦古詩詞的篇目數量來看,足以說明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學好古詩詞,對培養初中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古典詩詞鑒賞策略。

      一、當前初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所存在問題

      1教師認識上有偏差。對課內詩詞,教師不重視,很少評析,更別說引導學生鑒賞了;而學生也是為應付考試,一背了之。教學的唯一目標是考試不失分而不是學會鑒賞并活用。

      2教師詩詞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能正確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鑒賞的為數不多,即使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涉及到古詩詞,也不能深層次地引導學生鑒賞,更惶論培養學生古詩詞鑒賞的能力。詩詞教學蛻變為抽象的分析串講,囫圇背誦,導致興致索然。

      3考察評價欠完善。中考及測試多以聯句的形式出現,且考查的都是名句,題目簡單且形式單一??荚嚨闹笓]棒使學生僅以背誦若干名句為能事,不求甚解。這種單一的淺層次的考查不足以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

      4學生沒有形成鑒賞詩詞的能力。許多同學,在古典詩詞面前,或熟視無睹,或敬而遠之,或望而卻步,或一臉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亂想、曲解詩意。

      二、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策略

      1、重視對標題的理解

      題目是詩的眼睛。有些題目明確地交待了詩歌的寫作重點或類型。如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名后加“懷古”“,詠懷”的一般是懷古詩。這類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以“物象”或用“詠(題、贈、贊)十物象”為標題的一般是詠物。這類詩大多是托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題目中出現“塞”、“征”、“軍”等字眼或用樂府舊題,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的多是戰爭詩或邊塞詩。這類詩多表達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室外生活的艱辛、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的一般是送別詩,這類詩大都表達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對友人的思念與擔憂。

      2、通過注解分析作者和背景

      注解是詩歌鑒賞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我們才能打開離我們千年的作者之心。在初中古詩詞中,很多詩歌都會在詩詞末尾處附帶上注解,這些注解要么交代詩人的生活年代,要么簡述詩人的時代背景。一方面,我們可以透過注解了解作者的身世個性和時代背景。以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為例,注解為“選自鄒同慶、王宗棠《蘇軾詞編年校注》(上)(中華書局2002年版)。江城子,詞牌名。詞題一作‘獵詞’。密州,今山東諸城?!笨醋⒔庾屛覀儺a生了疑問,蘇軾怎么會在密州,打獵又有什么可寫?再探究不難發現,宋神宗八年蘇軾任密州知州。該文是通過冬獵的盛況來反映作者關心國家統一,反映對敵人入侵欲為國獻身的強烈愿望。由此,“密州”這一注解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蘇軾的愛國之情。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注解看到作者的身世遭遇。當然,并非每一首詩歌都能很明顯地看到詩人的遭遇,但或多或少都隱含著一些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詩人和詩人創作時的感受,對理解詩歌的內涵是很有必要的。

      3、通過詩歌表達的情和景,了解詩歌的意象

      文以載道,文章必定有詩人的情感,而更多的是將感情借助于物、景表現出來。因此,要鑒賞詩詞,詩詞中的情、景分析必不可少。尤其是那些借景抒情的詩歌,教學中教師更要通過引導學生從景來探情,在情中觀景,在情境交融中領悟到詩歌的內涵。

      有一種很重要的鑒賞方法叫做抓住意象賞詩法:讓學生掌握一些詩歌中常見的意象的含義,如月亮代表思鄉,、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種堅貞、高潔的品質,蓮即“憐”,多表達愛情,梧桐象征凄涼悲傷,杜鵑鳥的哀鳴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寒蟬表示悲涼等等。在鑒賞《天凈沙•秋思》時,引導學生扣住相關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發揮聯想與想象,體會詩境。學生馬上感到明顯的深秋色彩,腦中重現一幅深秋凄涼的悲景,于是感受到詩人彷徨悲苦的寄旅之情和內心悲涼孤寂之感,從而抓住了元代社會仕途漂泊和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情感。

      結語:總而言之,古典詩詞作為我國古代的文化奇葩,我們對其的鑒賞應該是一種高層次、高要求、高水準的閱讀。古典詩詞作為一種藝術,其內蘊豐富,意義廣泛。因此我們在進行古詩詞鑒賞時,必須體味它的語言,推敲它的情感。

      在鑒賞教學中,應將分析詩詞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運用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若將兩者分割開,那鑒賞就不會那么完美。本文僅僅是我對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的粗淺總結,但按照以上的方法,對學生多加培養和訓練,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的。

      參考文獻:

      [1] 王曉媛,如何做好初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5)

      [2] 石莉,談談中考古詩詞鑒賞題[J],中學語文教學,2009(11)

      [3] 左巧荷,初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第6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中語文;詩詞;差異;

      初、高中語文課堂中離不開古典詩詞教學,但是通過對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課堂進行仔細研究和比較之后,就會發現初中和高中階段雖然都進行古典詩詞教學,但是教學的側重點和重難點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初中教師還是高中教師,只有明確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的差異性,才能夠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古典詩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煥發出真正的價值光芒。

      一、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進行差異分析的必要性

      (一)實現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銜接的需要

      初中和高中的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通過初中和高中階段古典詩詞循序漸進性的熏陶,才能夠真正地領悟古典詩詞學習的真諦,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詩詞。因此,語文教師只有把握住古典詩詞在初高中教學的差異性,才能夠讓古典詩詞的學習從初中到高中實現完美的銜接。初中階段的古典詩詞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能體會詩詞的感情、節奏韻律,重點在讀讀背背,了解詩詞內容,而對于品味詩詞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等方面則不需要重點掌握。而高中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則不僅要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還要鑒賞古典詩詞的象征等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更要求學生能發揮想象,感受真情,培養審美能力。

      (二)提高古典詩詞教學實效性的需要

      在初、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教學方法的單一化;重理性而輕意境;詩詞分析程度不適宜等。這些問題的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差異性,從而在課堂上籠統地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程式化地進行古典詩詞教學。因此,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其實效性都大打折扣,達不到原有的教學目標??梢?,要提高古典詩詞教學的實效性離不開對初高中詩詞教學中差異性的探究和理解。

      二、導致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學生理解能力不同

      古典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具有豐富的內涵。當初、高中生學習這樣底蘊厚重的知識點時,離不開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參與。然而,初高中學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初中生的感知能力雖然具有一定的發展,但沒有高中生感知能力的深刻。從思維能力上看,初中生具有了邏輯思維能力,但他們思維的獨立性不強;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有絕對優勢,他們的思維開始成熟,越來越表現出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傊?,對于古典詩詞而言,高中生的理解力比初中生的理解力要好,并且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問題的分析和探究的程度也要強于初中生。

      (二)初、高中學生學習興趣不同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種集哲學思想、人生經驗與審美意蘊于一體的瑰寶。古典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初中生還很難理解和體會古典詩詞中的深層含義。因為古典詩詞離現實生活比較遙遠,學生更易對眼前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或是具有超前理念的新奇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雖然,很多古典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由于缺乏探究古典詩詞深層次之美的好奇心加上初中生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比較模糊,因而對于古典詩詞的興趣并不濃厚。不過,高中時期的學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評價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能夠比較客觀、全面、主動地分析問題。當高中生們面對古典詩詞這樣有富有詩意和美感的作品時,往往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陶醉于古典詩詞中那特有的意境之中??梢?,初高中學生對于古典詩詞學習的興趣不同也是不同學段詩詞教學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高中學生心理發展水平不同

      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成熟,適合理解簡單的古典詩詞,對于意蘊豐富的詩詞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對于大部分古典詩詞存在著理解障礙。然而,高中生相對于初中生來說心理發展水平提高,自我意識的高度發展,個性品質趨于成熟,情緒體驗更加深刻,自我評價的能力開始成熟。對于古典詩詞的分析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鑒于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的不同,在教授古典詩詞時要考慮到初高中學生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從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三、初高中古典詩詞課堂教學差異性表現

      (一)初中重在“誦讀”,高中重在“理解”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中古典詩詞教學注重誦讀,教師既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搜集名家的朗誦來作為范讀的版本,指導學生誦讀古典詩詞;也可以自己給學生范讀,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富含感情,根據詩詞內容抑或溫柔低沉,抑或嘹亮激昂,帶領學生走進古典詩詞的美麗殿堂。相信初中生經過耳濡目染也會激起對古典詩詞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細節方面加以指導,教給學生有關詩詞的節奏、停頓、音律方面簡單地知識,更好地完成誦讀教學。

      然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古典詩詞方面的教學則應該是積累性學習向鑒賞性學習的轉變,教學重難點側重于詩歌背后蘊含的情感及情感形成的歷史和社會原因等。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詩詞的背景介紹是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環節,對高中生讀懂并理解詩作有重要意義。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重在解讀文本。對于高中詩詞課堂而言,對每一首詩詞的理解都必須立足于“知人論世”??傊?,初中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在誦讀,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重在理解。因此,初高中教師要把握住初高中教學的差異,從而實現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完美銜接。

      (二)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意象、意境分析的程度不同

      初中學生也學習有關意象、意境方面的知識,但不需要很深入的講解和分析詩歌。只需要對意象意境有個初步地了解即可。例如:楊柳、梅花等意象多代表送別;梧桐、明月為思鄉的代名詞;丁香、猿猴多為愁怨類詩歌的意象。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體現了幽清明凈的意境;“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北憩F了深遠綿邈的意境。初中生只需要對一些常見意象、意境熟悉即可,從而進行零散的知識積累。高中教學對于意象的分析則不像初中只重視零散的意象積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系統性地積累。同時,在意象的積累過程中還要注意多重意象的掌握,意象具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

      (三)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目的不同

      初中階段對古典詩詞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希望學生們在誦讀的過程中提高賞析古典詩詞的水平,為今后的詩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階段對古典詩詞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加強詩歌體驗,閱讀優秀的古典詩詞,品味文學語言,感受古典詩詞的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幫助學生培養古代詩歌的語感,提高思維層次。在古典文學名著的熏陶下積極探索個人價值,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在學習與思辨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丁治璽.語文課程中古典詩詞教學與現代詩詞教學的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2).

      第7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典詩詞 鑒賞技巧

      在古典詩詞鑒賞方面,外國的專家曾說過,作為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學思路施加給學生,逼迫學生順著自己的賞析思路走,而是應該鼓勵啟發學生們去打開自己的大腦,尋找自己的鑒賞思路。中國是是詩的國度,從人人皆知的《詩經》、屈原的《楚辭》到唐詩三百首等等都詮釋著中國古詩文化的光輝燦爛。目前,我國已經將古典詩詞的鑒賞列入中考和高考的考試內容中,因此,我們不但要去感受體會古典詩詞所特有的意蘊美、語言美,而且還要學會對古典詩詞的鑒賞技巧,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的學生應對考試和取得優異的成績。下面是對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兩個方面的鑒賞技巧的一些總結。

      1中國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

      中國的古典詩詞都包含著詩人的某種情感,但現在的學生沒有處在詩人的環境中,因此他們無法體味和把握詩詞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去準確理解詩詞,那么老師有必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將學生學過的或者常見的詩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行總結分類,這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參考,還可以使他們迅速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總的來說,中國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氣勢磅礴,言辭優美;二是對人生的感慨,如離愁別緒、人世間的愛情、親情以及友情的概嘆;三是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憤恨;四是表明自己要效仿前人,表示自己的滿腔抱負,卻又無法施展的憤懣。

      那么,我們如何把握詩人的感情呢?首先,我們可以從詩人所處時代來入手,詳細了解那個時生的事情、特點以及詩人的狀況,這樣能幫助學生把握詩人的情感;其次,我們需要進入詩人的作品,找找其中的物象,如“落花”意寓著哀愁,以鴻雁和燕鵠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等等,這些都是詩人通過事物來抒情,在進行詩詞鑒賞時,能抓住這些物象也能幫我們進入詩人的情感。

      因此,在進行古典詩詞鑒賞時,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將以上兩個方法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慢慢積累詩詞情感以及物象,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中國古典詩詞的表現手法

      讓學生了解并學會了中國古典詩詞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后,他們就能準確的對一首古詩詞進行鑒賞了?,F將中國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總結如下:第一種是正與反的對比,例如在詩詞中經常出現的理想與現實的對比,腐敗與清廉的對比,達官貴人與平民百姓的對比等,作者詩人通過這種對比手法來表達這首詩詞的思想,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種是詩人常常借用某種人物或者某種事物來襯托某種事情,來彰顯社會的某種風氣,來表達自己的某種主張或觀點;第三種是將虛實結合起來,給人一種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朦朧感覺,比方說在一首絕句中,作者可能前兩句寫的是實際的景象,而后兩句作者可能會發出一些議論,這些議論就為虛,告訴人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第四種是巧妙地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擬人等,使得作者要表達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容易被我們捕捉,也更容易使我們靠近這些大師級人物來感觸他們的境界;第五種是借助景色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在古典詩詞中,任何一句描寫景色的詩句,其實都是在表達作者的一種感情,如范仲淹的《岳陽樓》,他借岳陽樓的景來表達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雄心壯志,再如唐代崔顥的《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借描寫黃鶴樓的景色來抒發人去樓空的凄涼之情。

      在初中語文古典詩詞的鑒賞中,如果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些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的話,這將會給予他們極大幫助,能夠使他們很快地理清鑒賞思路,看懂詩詞所要表達的內容。

      3結語

      總而言之,古典詩詞作為我國古代的文化奇葩,那么我們對其的鑒賞就是一種高層次、高要求、高水準的閱讀。古典詩詞作為一種藝術,其內蘊豐富,意義廣泛。因此我們在進行古詩詞鑒賞時,必須體味它的語言,推敲它的情感。

      在鑒賞教學中,應將分析詩詞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運用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若將兩者分割開,那鑒賞就不會很完美。本文僅僅是我對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的粗淺總結,但按照以上的方法,對學生多加培養和訓練,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的。

      參考文獻

      [1]張文娟.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技巧淺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9.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