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0:39
序論:在您撰寫地質工程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清澗縣位于陜西省北部,榆林東南部與延安交界處及無定河、黃河交匯處。屬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陜西省地質災害多發縣之一。寨溝小學崩塌位于清澗縣寬州鎮東門灣村,寨溝小學崩塌南側坡面人為破壞輕微,坡度較緩,基本保持原地形,北側坡面形成較陡的土坡,在遇連續降雨的情況下,坡面很容易發生滑塌,直接威脅12家住戶36孔窯洞的安全。
2自然地理及地質條件
清澗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治理區地下水位埋深大,隱患點范圍內未見地下水出露,工程不考慮其影響。治理區受降雨影響較大,在雨季,降水下滲和產生地面徑流,對坡體的穩定性產生較大危害。治理點位于縣境西北部,屬黃土峁梁狀丘陵溝谷區。擬治理工程滑坡體均為第四系黃土,出露基巖為三疊系上統永坪組。黃土層根據出露情況,依次為:中更新統黃土層(離石黃土Q3eol)、上更新統黃土層(馬蘭黃土Q3eol)、全新統(Q4)。
3地質災害現狀
根據現場踏勘,該滑坡為小型黃土崩塌。在強降雨、凍融及其它外力等條件下,發生再次崩塌的可能性較大,直接威脅道路過往車輛行人、小學45名教師和學生的安危,危險性較大。崩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地形條件由于本區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形破碎、梁峁起伏、下部沖溝常年沖刷坡腳,邊坡高差大。坡面較徒,坡度大于45°,為崩塌形成創造了良好的地形條件。
3.2土體結構條件高陡邊坡的物質主要為第四系中上更新統黃土組成。黃土在干燥情況下,強度較高,壁立性好,遇到連陰雨或暴雨,土體穩定性差。
3.3降水降水是地質災害發生的主導誘發因素。長時間的降雨入滲使土體抗剪強度大幅度降低,易濕陷變形和崩解抗剪強度降低。降水是引起本處崩塌的主要原因。
3.4人類工程活動人類在進行道路改擴建時大量開挖坡腳,使土體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而松動。對該地區的穩定性進行分析結果如下: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榆林地區抗震設防烈度Ⅵ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本次設計不考慮地震作用。
3.4.1邊坡安全系數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按次要工程,取邊坡安全系數Fs為1.15。
3.4.2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根據我公司在榆林南部黃土地區的工作經驗,參考臨近場地的工程地質資料,設計對場地松散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取值如下:(1)馬蘭黃土(Q3):天然重度γ=18.2g/cm3粘聚力C=35kpa內摩擦角φ=27°(2)離石黃土(Q2):天然重度γ=19.6g/cm3粘聚力C=50kpa內摩擦角φ=30°
4工程治理方案
4.1工程設計
4.1.1削坡卸載工程由于該邊坡高度大于45°,采用分級開挖的方法,在平臺上削坡卸載。根據坡高,北部坡分3級設2個平臺進行,南部和西部坡分2級設1個平臺進行,平臺寬1.2m,刷方坡面坡比取1:0.85。共開挖土方911m3。
4.1.2護坡工程對坡腳刷漿砌石護坡,刷坡高度為5m,刷坡厚度為0.3m。共需漿砌石26m3。
4.1.3排水方案排水方案分為截水渠、平臺截水渠兩種。截水渠布置在滑坡體的外部,不讓坡體外部雨水進入坡體,同時,收集平臺截水渠的水,排入下部溝道;平臺截水渠布置在削坡平臺上,每個平臺布置一條橫線截水渠,收集削坡坡面水,匯入排水渠中。排水渠:根據實際地形,北面高南面低,在北部坡面一端沿坡體走向設置排水渠,用漿砌石砌筑。截水渠長度為36m,漿砌石20m3。平臺截水渠設置:在削坡平臺的內側,用漿砌石砌筑,坡降取1:100。向兩邊排水渠排水,平臺截水渠長度為26m,漿砌石14m3。截水渠總長度為62m,開挖土方量56m3,漿砌石34m3。
4.1.4植物防護方案在每個削坡坡面上種植檸條、紫穗槐等根系發達、耐旱的灌木,既可起到穩坡固坡的作用,又可美化環境和工程效果。株間距1.5m×1.5m,共約100株,工程驗收前要保證100%的成活率。
4.2施工方法及放線根據場地地形地貌條件,削方按自上而下、自后向前的順序進行,放線時以邊坡坡腳與操場西側水平面為施工定位線,施工放線應保證定位線的施放準確,自定位線向上按設計坡度及臺階刷方并校核上邊界。
5工程實施效果評價
5.1環境影響評價本次治理工作中,其主要的機械設備有混凝土攪拌機、鉆機、挖掘機、發電機等,這些設備在施工過程中,發出聲音的強度較低,不致于達到噪聲污染的程度。本次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制作過程中產生揚塵,對大氣環境不會產生多少影響。施工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水不含有任何有毒有害的物質,不含有任何超標因子。
5.2經濟效益評價本工程項目建設區環境質量現狀良好,工程的實施可以完全消除崩塌地質災害對村民及居民安全的威脅,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5.3社會效益評價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實施,清澗縣下甘里鋪鄉梨家灣村的地質環境將會得到明顯的改善,使得村民能夠安居樂業。
6項目風險分析與控制
6.1項目風險分析按照本項目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性質分類如下:(1)管理風險:項目實施單位在管理制度、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導致管理不善,成本增加,故存在管理不善的風險。(2)經濟風險:一是資金到位不及時,導致工期延長;二是資金使用不合理,開支與災害治理無關的費用,或專項資金挪作他用;三是受市場因素影響,價格上漲,人工、材料費增加。以上因素均會導致工程造價增加。(3)技術風險:一些新技術條件的不成熟及地質災害治理的復雜性,均會造成技術風險。
6.2項目風險控制為了使項目能更快更好的實施,使項目風險降到最低,對于上述的項目風險就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1)管理風險控制:組建地質災害治理領導小組,依法對項目實施組織管理,并聘請項目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監理,嚴格按要求執行,確保工程質量。(2)經濟風險控制:資金到位后,設立專門的資金管理賬戶,對項目經費實行專款專用。(3)技術風險控制:參考同類地質災害治理的技術方法,確保設計方案在實際、安全、經濟可靠的情況下進行實施。
7建議
1礦山開采影響范圍
1.1放炮影響范圍根據開發方案,采場每次布置3排鉆孔,每排10個孔,排距4.6m,孔距5.6m,共布置30個孔,每孔深16.5m,超深1.5m,以確保爆破后臺階高度達15m。
1.2采礦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影響范圍礦山開采過程中采用自上而下臺階式分層開采,高度為15m;開采時工作臺階切向坡和反向坡最終開采的邊坡角不大于55°。由此可確定采礦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影響范圍為礦區開采最終邊界外延15m。綜上所述:礦山開采影響范圍為露天采場外延215m。
2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根據開發技術方案,礦山開采后四周將形成5段高度為110m的邊坡,邊坡編號分別為AB、BC、CD、DE、EF,邊坡位置詳見福祿鎮周家槽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巖礦山礦區范圍及開采平面圖
3水文地質預測礦區范圍內開采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三段(T1j3)石灰巖礦層,開采標高均高于當侵蝕基準面;開采范圍內無河流、水庫等地表水體;地下水與地表水沒有必然的水力聯系。礦山開采對巖溶裂隙水的補給條件破壞小,礦山開采后不會對含水層結構破壞,不會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疏干等。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輕。
4地形地貌預測按照開發利用方案,礦山開采后將形成高度0~105m的邊坡,礦山采礦活動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嚴重。
5土地資源影響預測璧山縣福祿鎮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巖礦不單獨設置料場及廢渣場,在礦區東側采區50m外設置破碎站及運輸道路,占用耕地資源4.41ha;工業廣場修建占用耕地資源1.59ha;礦區為露天采場,占用耕地資源43ha;石灰巖礦山開采共占用耕地49ha。因此,璧山縣福祿鎮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巖礦開采后對土地資源影響嚴重。
6建(構)筑物影響預測礦山為露天開采,將會對礦區范圍內的所有建(構)筑物全部破壞。根據計算的爆破地震波安全距離為158.45m,計算的爆破產生飛石最遠飛散距離為200m;對礦區周邊200m范圍內的建(構)筑物造成較嚴重破壞。因此,璧山縣福祿鎮周家槽水泥用石灰巖礦開采后對建(構)筑物影響嚴重。
二、礦山地質環境防治
針對礦山開采影響范圍及采后地質環境因素的影響預測結果,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劃分為重點區、次重點區、一般區,設計以下防治工程:1)礦山開采時應及時清除邊坡上的掉塊,特別是在BC邊坡東段邊坡可能會發生局部掉塊。2)對礦山采坑四周形成的邊坡采用生物工程護坡;對采坑坑底進行綠化或土地復墾。3)對礦區道路、破碎站和工業廣場區域進行環境恢復。4)修建截排水工程。
1邊坡防治工程
1.1邊坡放坡根據開發方案礦山開采的最終邊坡角為55°,自上而下臺階式分層開采,采高15m,臺階寬度約10.5m;AB邊坡長約600m,高2~50m;BC邊坡長約440m,高50~106m;CD邊坡長約360m,高40~96m3;DE邊坡長約526m,高17~42m3;EF邊坡長約210m,高2~17m;放坡處理各段邊坡。
1.2清理危石及時清理采場邊坡上的危石,避免發生危石滾落傷人事故。按照“邊采邊治”的原則,對各邊坡上的危石清理完成后,才能進行下一臺階的開采。
1.3截水溝礦區位于瀝鼻峽背斜軸部,地形呈渾圓狀的小型獨立山包,自然排水條件良好,匯水面積小,在礦區DE、EF邊坡頂部修建截水溝長約300m,以防治地表水進入礦區。在其余每個臺階坡面每隔50m,高差10~20m,設置橫向和豎向的截排水溝,將邊坡頂部的地表水匯入采坑內的排水溝,避免對坡面草籽植物造成沖刷,豎向的排水溝按急流槽設計。迎坡面溝壁需設置泄水孔。
2水文防治工程礦山開采后的采場地面標高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對地下水的影響小。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輕。故本次不對其進行處理。但未解決礦山生產、生活用水,需在工業廣場內修建一個蓄水池。蓄水池尺寸為15m×15m×2m,墻體寬度為0.3m,預計砌筑工程量約為36m3。生產廢水主要為清洗礦車及挖掘機所排除的污水,設計每個污水處理池采用尺寸為2.5m×2.5m×1.6m,容積10m3污水處理池3個,墻體寬度為0.3m。預計開挖工程量30m3;砌筑工程量約為14.4m3,污水經生化處理后由砼管排放。露天采石場的作業點應實行濕式作業和噴霧灑水,對采場及裝載點設2臺灑水器進行了灑水降塵,防止粉塵飛揚。
三、地形地貌景觀防治工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設計方案圖。
1露天采場采坑地貌景觀恢復根據劃定礦界和開發方案,露天開采結束后采坑的平面面積為302013m2,礦山開采前礦區土地主要為耕地,以種植果樹為主;礦山開采難以恢復原來的地面植物,故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主要以綠化為主。可采取治理方案如下:(1)回填土壤,平均厚度不得小于0.8m,預計回填方量為241610m3;(2)平整場地,場地平整應采坑中間高,四周低,便于地表水排入排水溝中;(3)植樹,行距×株距為5m×5m,預計12080株,建議種植樟樹或果樹等經濟類樹木(4)排水,沿采坑邊坡坡腳圍繞采坑修建截排水溝,保證采坑內地表水排泄通暢,將礦區的地表水有序的排放到礦區東側地形較低地段,用以灌溉耕地。排水溝采用梯形斷面,底寬400mm,頂寬700mm,高800mm,壁厚300mm,預計長度約2350m。排水溝每隔10~15m設置一道伸縮縫,用瀝青麻絲進行有效止水。
2采坑邊坡地貌景觀恢復采坑邊坡采用坡面綠化+截排水的礦山環境恢復設計方案。對于采坑邊坡主要采取分階放坡+綠化處理。每級邊坡分階高度取15m,每階平臺寬度取10.5m,種植蔓藤類植物綠化坡面,在坡頂設置截排水溝。臺階邊緣修砌墻體,墻體嵌入基巖0.1m,墻體截面0.3m×0.5m(寬×高)。墻背回填0.3m厚的土壤,蔓藤種植行距×株距為5m×3m。截排水工程在邊坡防治工程中實施。
3礦區公路及破碎站礦區公路兩側及破碎站區域的空地進行植樹綠化,預計植樹60株。待礦山閉坑后,建筑垃圾清除干凈,將表層1.0m范圍土地掘松,種植樟樹等經濟類樹木。礦區公路和破碎站的平面面積約為4410m2,可采用挖掘機松土,植樹綠化,行距×株距為5m×5m,預計176株。
4土地資源的采后處理礦區主要的土地資源占用和破壞為礦區范圍內的采場、礦區東側的破碎站及工業廣場,礦山閉坑后,采場及破碎站將對其進行地貌景觀恢復,工業廣場建(構)筑物提供給當地使用,不進行處理。
5地表建(構)筑物的處理礦山為露天開采,將會對礦區范圍內的所有建(構)筑物全部破壞,對礦區周邊200m范圍內的建(構)筑物造成較嚴重破壞。為保護村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對在影響范圍內的村民實施搬遷。
四、結論
1)分析了礦山地質條件,認為礦山開發技術條件的級別為中等;
2)根據礦山開采方式,采用赤平投影的方法,對礦山采后地質環境進行評估,得出礦山開采影響范圍為露天采場外延215m;水泥用石灰巖礦采礦活動誘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大,造成的損失小,危險性中等,影響嚴重;對含水層影響較輕;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嚴重;對土地資源影響嚴重。因此,預測礦山采礦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
地質勘查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地質勘查工程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管理體系在地質勘查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發揮著極強的指導作用,能夠保障復雜的勘查工作順利的進行,也就能夠降低工程的成本。二是保障地質勘查工程成本管理體系的嚴格運行。只有該管理體系在實際中得以實施,才能夠發揮其作用,保證地質勘查的質量,降低其成本。三是做好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合理安排工期,做好風險事故的防范工作,全方面降低施工成本。
2地質勘查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原則
2.1遵循全員成本控制原則。地質勘查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有多個部門和大量工作人員的參與,如果只是依靠地質勘查管理人員進行成本控制工作,是無法實現最終的降低成本的目標的。因此,必須使地質勘查工作中的各個部門及每一位職員都充分意識到節約工程施工成本的重要意義,從而使各部門及職員能夠自覺地為工程施工節約成本。只有實現了全員成本控制,才能夠使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目標得以實現。
2.2遵循全過程成本控制原則。地質勘查工程的全過程中,包括工程項目的準備、工程施工以及后期檢驗等多個環節,在每一個環節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消耗和資金的支出,地質勘查工程的施工成本就是出自于這個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中。如果只是注重某一環節的成本控制,那么其他環節中的資金支持很有可能出現超出預算的情況,整體來看,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本控制的效果。因此,地質勘查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必須貫穿整個過程,在保證施工每一個環節正常進行的前提之下,均衡地控制施工成本,不僅能夠實現成本控制,也更有利于對施工質量的整體把握。防止因返工而再次投入更多成本。
2.3遵循成本目標風險分擔的原則。在地質勘查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中,要達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必須明確不同崗位職員的職責。將整個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目標分解為多個小的目標,并為各個職員制定相應的工作指標。在這種情況下,每位職員的責任就非常明確了。并且不會因為多位職員責任重復而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每位職員都會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指標而付出自己的精力,從而從工程施工的每一個階段節約成本。
2.4遵循開源與節流并行的原則。地質勘查工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只有不斷地拓寬融資渠道,為工程施工獲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才能夠保證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周轉,從而避免因資金短缺而降低質量或延誤工期,只有在擁有足夠資金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成本控制。而節約資金則是進行成本控制的另一種方式,在地質勘查工程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勘查技術,聘用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優化地質勘查設備等多種方法來減少施工中的資金支出,從根本上達到成本控制的效果。
3地質勘查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具體方法
3.1從成本支出目標進行控制。首先,是人工費用的控制,地質勘查企業在工程施工之前,應當根據勘查工作人員的不同類型、專業素質等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來節約成本。其次,則是要控制施工材料的費用,一方面,購置質優價廉的施工材料,選擇最為適合施工環境的材料,且購置數量應當合理,避免不足或過量。另一方面則是要控制施工過程中材料的使用量,避免浪費材料。再次,則是要控制施工設備的費用支出,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施工設備,減少機械設備的磨損,節約檢修費用。最后,則是控制施工現場支出費用,從施工現場的各個部分中節約資金。
3.2從減少資源消耗方面進行控制。在地質勘查工程施工之前,應當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這個計劃中包括對各類資源的消耗的預計,在施工過程中提供基本的依據。其次,則是要制定科學嚴格的施工方案,根據該方案,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機械設備、施工材料等,進行有計劃地施工,保證施工過程安然有序,從而減少意外狀況而造成的成本增加。最后,則是要權衡施工整體價值,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以達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3.3利用施工網絡圖進行成本控制。第一步是要根據地質勘查工程施工時間做出工程施工網絡圖,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施工路線,再根據這些施工路線,尋找最為適合通過縮短施工時間而節約成本的方案。第二步,則是要對一些并存的施工路線進行分析,找出幾條路線中相同的施工工序,并優先完成這些工序,從而一次性縮短多個施工時間。通過對施工網絡圖的優化,得出最終的施工路線,就能夠通過縮短工期來節約成本。
3.4成本贏得值控制。運用成本贏得值的方法來控制地質勘查工程施工的成本,則是將施工的工程量用貨幣量來代替。使得較為復雜的工程量轉變為較為直觀的貨幣量,對于指導工程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有著更為高效的作用。贏得值中包含三個基本值,一是計劃累計成本額,二是完成投資額,三是實際成本額。三個基本值可以較為明確直觀地表達出施工過程中的成本量,對于控制施工成本有著極大的作用。
4地質勘查工程施工各個階段的造價控制
關鍵詞:水文地質 地質工程 問題及對策
Abstract: hydrogeology h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onstruction projects, not only includ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etc many fiel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sely. Strengthen the hydrogeological research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the safety of the after put into operation. This article is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conditions of hydroge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 harm of engineering. To be able to better serv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s in China.
Keywords: hydrology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國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高層建筑層出不窮,結構日趨復雜,能源消耗也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加大最能源的勘探與開采等等很多方面都不可避免的提到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二者之間相輔相成。水文地質的差異直接決定各種工程能否順利進行,對工程本身的安全性構成極大的影響。對水文地質一工程地質之間的關系,相互之間的作用做深入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水文地質隊在工程勘探中的注意事項
水文地質對于工程勘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當前的水文地質對于當地巖土以及將建建筑的影響。能夠準確的預測出地下水對于巖土的危害及產生的影響,做好應對措施。其次是根據新建建筑物的結構以及自身特點,推算出對水文地質的要求,同時對當地的水文資料做出詳細的調查,為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及成功運營積累相關資料。再者是細節問題需要更加注意。細節之一:考慮到地下水水文地質對于建筑物地基的鋼筋以及鋼結構的腐蝕性。細節之二: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文地質對于建筑物下面的不同土質的影響。對于地下水文地質對于巖土層產生的膨脹,冷縮,軟化等問題要分析到位,做好預案。確保建筑物的質量及施工安全。細節之三:如果在建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含水地質,應該對建筑地下水文地質對于建筑地基底板的影響做出準確的評估和計算。細節之四:在對建筑物地基最深層挖掘及構建時,根據不同的水文地質,做相應的實驗,依此為依據計算出由于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土體沉降,失穩而對建筑物產生不利的影響。采取相匹配的措施確保在建建筑物以及周圍建筑的安全。
地下水水文地質變化對于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水文地質變化對于巖土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指地下水水位升降或者地下水動力變化這兩面而造成的。
2.1地下水水位升降對于巖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之所以升降主要是由于人為因素和天然因素而引起的。當地下水的水位達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說是達到一定的飽和度以后都會對巖土工程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水位上升的原因很多。既有水層結構變化等地質因素也有受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多等天文因素,還有受農民灌溉,施工等人為因素。也不排除是很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產生水位上升。一旦地下水潛水位上升可能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影響十分明顯。首先就是土壤以及水中,巖土層中對于建筑物的根基鋼結構的腐蝕強度大大增強。其次是特殊地形如河岸斜坡等部分位置容易發生滑坡,塌頂等危險現象。再者是不同地質中的一些由特殊成分構成的巖土中自身的結構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巖土中的強度會降低,甚至出現軟化的現象。并以此出現管涌流沙等破壞性的現象,都是由于土壤中的水分過于飽和造成的。最后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上升可能造成動搖進而動搖建筑物的地基造成根本性的破壞。二、地下水位下降引發的巖土危害。引發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歸結起來,人為因素占據其中的主要部分。最為常見的是過度抽取地下水,開采地下礦產不加節制。修建水庫水壩不夠科學。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地面沉降地下水資源被污染,被破壞甚至造成水資源枯竭的環境問題。對建筑物的安全,地質的構造,人類的居住環境構成了更為嚴重的威脅。
2.2地下水水位不規則變化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水位的不規則頻繁變化會引起膨脹性巖土的膨脹性收縮。在地下水水位不規則變化的同時,膨脹性巖土自身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自身膨脹收縮的幅度在不斷的變大,可對地面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形成地面沉降的現象,進而對建筑物的安全性構成威脅。水位的下降還可以造成地下土壤以及巖土自身的結構以及構成發生變化對于建筑物的地基處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使建筑物的地基處理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更為復雜。四、地下水動壓力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一般說來地下水水動壓力的影響比較微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如果是通過人為的因素改變地下水水動力,則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巖土工程損壞。如流沙以及管涌。這些破壞性的現象都能危害到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必須采用相應的解決措施。
水文地質之于資源勘探中地質工程的影響
我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土,地下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碧讲㈤_發這些資源關系著國家的興衰。在眾多的資源中,煤的地位舉足輕重,且具有代表性。不同的地質水文直接影響著煤田的構造及形成,也左右著煤層的分布及種類。不同的煤田所在的地質水文條件是不同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要從對煤礦沖水的主要含水層的性質和沖水特性來看。其次是從煤礦沖水的含水構造來看。然后是從煤礦沖水的含水構造來看。最后是從礦井沖水的特性來看。從這這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水文地質對我國的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采影響很大,部分特殊的水文地質給我國的礦井地質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及利用是我國是實行可持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建的礦井項目在具體施工的時候也要結合當地的現實水文地質狀況進行施工。針對不同的情況合理的選擇治理地下水災害的方法。根據現實的需要,把水文地質研究與地質工程研究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相統一,服務于我國的經濟建設。
對礦產地質環境和災害的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
我國礦產地質環境十分惡劣,災害發生頻繁,形勢嚴峻。在加強相關地質環境的監測監控之外,還要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完善各個環節的細節問題。此外,一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4.1加強沿海地區環境災害監測預報防治研究系統
我國沿海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隨著近年來的經濟快速發展。沿海建設十分迅速,海洋相關開發的規模十分驚人。隨之未來的海洋污染也然人頗為頭疼。造成的災害以海水入侵和地面下降最為普遍。海水入侵每在山東萊州一年就造成數十億人民幣的損失。同時還早成了很多設施的破壞。過度的開采人工地下水還造成了地面沉降。據不完全統計,在東部沿海地區有數十座承受受地面沉降影響,上海和天津的地面沉降量達到263厘米。在河北的部分地區,受沉降影響的第面達到2000多平方公里。在這方面,應該加強對沿海災情的監控以及預防。大的災害要控制,已經發生的災害一定要盡力減少受災的規模。同時研究地下水文對于地質工程的影響及規律。加強新技術的使用,為全國在這方面的工作積累相應的經驗。
4.2干旱地區水資源的保護再利用
在我國的西北部,干旱地區隨處可見。但是在西北,其他資源的蘊含量是非常的豐富。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這些工作都受制于水資源的短缺。加強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的開發保護利用具有很大的意義。
結束語
水文地質與地質工程的關系千絲萬縷,影響也是相輔相成。水文地質的工作對于項目建設,災害防治能許多關乎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國家發展的需求,這方面的工作將會被愈發的重視。而伴隨著相關技術人員的繼續努力,有理由相信,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將會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 張光輝,費宇紅,楊麗芝,劉中培,連英立. 深層水漏斗區開采量組成變化特征與機制[J]. 水科學進展. 2010(03)
1.1勘察建筑工程現場的水文地質資料。建筑工程現場的水文地質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勘查地理條件,勘查的地理內容主要包括水文特征以及地貌特征;其二,勘查地質環境條件,勘查地質環境條件的內容主要包括工程現場的地質構造特征、地層巖性、構造運動等;其三,勘查地下水位的實際狀況,勘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補給條件和排泄條件及其補派關系對地下水位的影響;近三年的地下水位以及水位變化的趨勢;其四,勘查隔水層、含水層的狀況,勘查的內容主要包括:隔水層和含水層的水位以及變化的程度,地下水類型、流向等狀況;通過勘查現場的地層透水系數,含水層的厚度、埋深以及分布狀況,以此確定水文地質狀況對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影響。
1.2水文地質勘查中的評價分析。通過獲得建筑工程現場的水文地質資料之后,還應該對水文地質勘查資料進行評價分析。水文地質勘查中的評價分析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地下水對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的作用和影響進行重點評價,這樣才能夠對影響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危害因素進行提前預測,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其二,建筑工程勘查中的水文地質勘察應該和建筑的地基設計進行結合,為建筑工程的地基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質資料;其三,水文地質勘查中除了應該對地下水的狀況以及對建筑工程的影響進行勘察,同時還應該對人為活動下對地下水的影響以及地下水變化對建筑工程施工的影響狀況進行評價;其四,從建筑工程施工角度來看,根據地下水對建筑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找出不同地下水條件的同時,還應該進行重點評價,例如對于基礎埋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建筑工程來說,重點評價水對建筑物基礎部位的鋼筋、混凝土的腐蝕性;對于巖土作為建筑物基礎的建筑工程項目,應該重點對地下水活動導致的巖土漲縮、崩解、軟化等作用進行評價;對于地基基礎壓縮層中存在粉土、粉細砂、松散的狀況時,應該重點對流砂、腐蝕以及管涌等現象發生的幾率進行評價;對于需要在地下水位以下進行基礎施工的建筑工程項目,應該進行對應的富水性試驗或者滲透性試驗,對降水造成的邊坡不穩定、土體沉降以及其他問題對建筑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影響。
1.3測量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地形。在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地形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全國通用的坐標系統以及國家最新的高程基準點,如果建筑工程所在地并沒有通用的坐標系統以及相關的高程基準點,應該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為建筑工程建設創設獨立的坐標系統,保證建筑工程建設人員能夠獲得準確的測量數據信息。在對建筑工程現場進行測量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定位儀的類型、定位時間、定位程序以及測量精度等進行詳細、全面的說明,對于測量的精度,應該根據相關的規定,滿足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實際要求,對于不同的比例尺勘查剖面,應該采用實測剖面。
1.4地質填圖。在進行地質填圖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填圖的精準度滿足同比例尺的地質測量規范,將比例尺作為地質觀察的基礎,如果是對于大比例的地質填圖,地質填圖的目的在于為建筑工程勘察、設計以及施工服務。因此,在選擇比例尺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狀況,以不同勘查階段的具體要求、工程的規模、地質復雜程度等狀況為基礎,在設置地質勘查點時,應該把地質勘查點設置在界線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當地質勘查點布置完成之后,還應該將地質填圖展示在合適的儀器中,由專門的水文地質勘查工作人員根據相關的標準與規范對地質填圖進行分析。對于專門水文地質的物理學性質測定,還應該根據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進行,以此保證測定結果和地質填圖的可靠性與真實性。
2結束語
任何一項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都需要對水文地質的勘察結果進行評估,可是,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我們都沒有重視地下水對巖土層的不良作用,并且在評價時也沒有考慮施工現場地下水活動會帶來的各種影響。如果繼續沿襲這樣的工作方式,就可能對建筑工程的穩定性產生極大的威脅,導致許多施工工程問題的產生,可能威脅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所以,我們在深入的分析探究了這些問題后,對評價工作的重點進行了調整和更新。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第一,進行工程地質勘查工作時,水文地質勘查的評價過程中,傳統的評價報告中往往會忽略地下水對巖土層的影響,同時也沒有結合具體的施工現場地下水的特性。因此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就會讓地下水對建筑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各種各樣的施工質量問題就會出現,甚至會造成很大的安全事故。我們在總結了以往經驗與教訓之后,可以事先制定一套防護方案,以保證勘測工作的有效性。第二,要深入探究地下水的運動情況,并探究地下的巖土狀況,并且要將與之有關的眾多水文地質文件找出來作為借鑒,只有為工作奠實基礎,才能得出最準確的結論。第三,要深入分析地下水可能對工程施工造成的不良影響,并針對巖土結構的差異分別進行討論。
2巖土水理的性質
巖土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響,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性質,這就是巖土的水理性質。我們在進行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時,一定要將巖土水理性質的勘察作為關鍵工作,這樣才能掌握最真實的巖土地質狀況。
2.1地下水的儲存形式
我們平時生產、生活中所使用的地下水,都是以三種狀態儲存在巖土層中的,也就是重力水、結合水和毛細管水。地下水之所以能以這種狀態儲存在巖土深處,其實就是因為地下水有著賦存的特征。
2.2巖土的水量性質
2.2.1軟化性。若巖土受到水的浸濕,就會使其力學強度顯著降低,在這種條件下,巖土就會體現出軟化性的特征。我們在評估巖土的軟化性強弱時通常會將軟化系數作為指標。而在評價巖土的耐風化程度和耐水浸性能時,則需要以軟化系數為依據,因此我們必須準確的確定軟化系數。幾乎所有類型的巖石都會表現出一些軟化性特征。
2.2.2透水性。巖土的透水性就是指當水受到重力的作用,巖土讓水通過自身的一種性質。巖土的透水性通常都是用滲透系數來表示的,但巖土的透水性強弱卻要受到巖土自身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的很大影響,通常情況下,巖土的堅硬性和巖土的透水性是成反比的。此外,巖土的顆粒直徑也會對其透水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3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的問題分析
工程勘察中,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的類型預測地下水對建筑工程可能存在的危害,并以實際狀況為前提,根據勘察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差異,對地下水存在的問題按照水文地質勘察計劃,找出應對的措施,保證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進行,降低地下水對地質勘察工程的危害,提高建筑質量。進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時,地下水與巖土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工作內容。尤其是地下水的運動,對于巖土工程的整體質量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它可能帶來的不良作用主要包括下述幾點:
3.1給基坑開挖造成的影響。進行基坑的挖掘工作時,地下水常常會流到基坑的內部,這便會影響基坑挖掘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延誤工作進度,還可能降低工作質量。這時,我們應該做的工作是及時的排水,可是這有可能會影響基坑結構的穩定性,甚至可能會使附近的建筑工程發生不均勻沉陷。
3.2給土質造成的影響。萬一基坑內涌入了地下水,則處理會影響工程的順利施工,還可能會影響地質結構的穩定性,極易產生流沙或者是管涌等問題,因此我們要極力避免地下水的這種惡劣影響。若基坑中存有地下水,還可能導致基坑的側壁變形或者是底鼓,無法保障基坑工程的質量。所以,在整個基坑施工的過程中,我們都一定要注意避免地下水的不良影響。
3.3地下水水位上升。導致地下水位升高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環境影響、人類活動和地質的變動等主要方面。在巖土工程的施工中,一旦地下水位發生變動,則會給工程施工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比如說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會讓土壤沼澤化,水量的增大會增大對建筑物的腐蝕性,對整個巖體的結構造成破壞,導致一些巖土出現滑移、崩塌等現象,甚至使整個建筑工程喪失結構的穩定性,無法正常使用。
3.4地下水水位下降。在巖土工程施工中,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地下水位的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常常會抽取地下水,這便會導致地下水位的下降。而這一變化對于巖土工程的施工同樣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地面的不均勻沉陷、塌陷或者是地裂等問題,這對于巖土工程的整體結構是致命性的破壞,并且也不利于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好這一問題,保證好施工的質量和安全。
4地質勘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的注意事項
開展巖土工程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時,不僅要分析水文地質狀況,還需要解決好與之相關的各種問題。在工作過程中一般會做好下列幾項工作:首先,必須給予各種水文地質問題足夠的關注,并保證各項水文地質參數的準確性,要了解施工地區的水文地質狀況、巖土結構和地下水的運動狀況。其次,開展工程地質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時,若土層內含有地下水,則必須深入探究地下水的性質及相關參數,這樣才能給后續的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
5結語
在一些比較復雜的地質環境下,如果存在地下水,則其和普通的水資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現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等方面,通常也會表現出再生性和可調節性。可以通過對賦存環境進行系統勘查,劃出不同的單元系統,水文地質類型在劃分區域的時候,通常都是將賦存環境相類似的地下水地貌地質歸為一類,這樣做可以更好地進行系統性的管理。
1.1水文地質類型區的定義
所謂水文地質類型區,就是根據巖層下面地下水的分布形態、地貌特點以及含水層的成因相似性即其附近的巖石結構條件等內容對地下水進行不同區域的劃分,使其按照各自的特點形成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地下水分布區域。
1.2水文地質類型區的特征
在將地下水劃分為不同水文地質類型區時,要使其形成一定的特色,即能夠與其他水文地質類型區有著明顯的不同特征。一般來講,每個水文地質類型區獨特的特征應該從地下水的流域面積及水流流動特點開始分析,并對其周邊的地質與水文地質情況進行調查,指出其在自身空間范圍內的地下水存儲與運動,以及其自我補給、徑流和排泄的方式和過程。
1.3水文地質類型區的劃分原則
從上述對水文地質類型區的定義域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其區域的劃分并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的原則、規律和標準而進行區分的。一般來講應該遵循以下原則:¹水文地質類型區的勘查要能夠與地下水的評價進行密切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類型區勘查的實際作用。水文地質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下水與巖層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水文地質的勘查中也要能夠密切注意地質成因的研究工作。»要能夠將地下含水層的各種介質類型與地質的巖性、埋藏條件以及地下水化學類型等進行密切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擴大水文地質勘查的范圍。水文地質勘查區的劃分要能夠達到分類命名簡單、便于水政管理等目的。
2工程勘查中水文地質的勘查要求
在實際的建筑工程設計中,對于水文地質的勘查各自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因此,應該在明確了巖土工程對于水文地質勘查的要求以后再進行實地的地質勘查。繼而通過勘查所得的資料,對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分析。一般來講,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2.1自然地理條件
在水文地質勘查中,首先需要對自然地理條件情況進行勘查和研究。自然地理條件主要包括地貌地形以及氣象水文特征等內容。其中,氣象水文特征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所在地的氣候條件,主要包括氣候帶的分布情況,熱量以及濕潤情況等。
2.2地質環境
在水文地質的勘查過程中,水文條件與地質是分不開的,因此,需要對地質情況進行熟悉和了解。地質環境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區域的地質構造特征、基底構造及其對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層巖性、新構造運動等方面的內容。
2.3地下水位情況
地下水位勘查是水文地質勘查的重點項目,其勘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近年來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以及最低水位以及水位的變化趨勢,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給關系以及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等,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對于巖土工程的建設和后期使用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加強對地下水位的勘查工作。各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埋藏條件、地下水類型、流向、水位及其變化幅度。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含水層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過現場試驗測定地層滲透系數等水文地質參數等;場地地質條件下對地下水賦存和滲流狀態的影響、判定地下水水質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等。
3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評價內容分析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對于工程質量影響較大的水文地質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及變動幅度、地下水的類型、土層或巖層滲透性的強弱及滲透系數以及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厚度和分布及組合關系等。為了綜合提高地質勘查水平,需要對地質勘查中涉及到的水文地質問題進行重點研究。通過對水文地質條件的分析,不僅能夠對水文地質問題有明確的認識,而且能夠對地下水對工程地質的影響做出明確的評價,進而能夠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建筑工程建設的盲目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建設水平。很少有針對實際的工程需要來分析地下水可能會產生的危害的報告,這是當前的地質勘查工作中的缺陷與問題,必須要進行改進與完善。為此,筆者提出,在未來的工程進行地質勘查時,至少需要從下述幾點內容對水文地質進行評價:
3.1注重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的影響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地下水是影響建筑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工程地質勘查中,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做出相應的防治措施的準備工作。
3.2水文地質對地基的影響
對于一項建筑工程來講,地基是最重要的部位,其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工程地質勘查的過程中,要能夠加強研究與地基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工程地質勘查中要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拙類型,查明與該地基基拙類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
3.3加強對地下水賦存狀態和變化規律的研究
在工程地質的勘查過程中,要能夠對水文地質自身的狀態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地下水勘查過程中,應該對地下水的天然存在形態和今后可能的變化情況進行科學的研究,此外,更為重要的是,要能夠對地下水的存在對于建筑工程的建設以及使用情況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能夠避免地下水對建筑工程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位的存在和變化情況對于每一種建筑物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工程地質分析的時候,要能夠對地下水位之上和地下水位之下的情況進行區別對待。
4地下水位變化對巖土工程的影響
膨脹性巖土如果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地下水位的升級所引起的,如果升降變化比較大就會導致嚴重的地裂災害的發生,進而對建筑物產生較大的破壞,甚至會造成坍塌。所以在發現地下水位出現頻繁升降變化的時候,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進行膨脹性巖土地區的勘查工作過程中,應著重對該地區的水文進行詳盡的研究和數據分析,進而掌握地下水位的升降變化規律。只有通過對地基基拙深度的選擇依據水文的地下水位變化這個原則的有效執行,就可以盡可能避免出現變形和受損。如果當水位壓縮層的范圍內變化,就可能會讓地基發生軟化現象,導致地基強度降低,就可能讓建筑物發生沉降和變形,所以在實際施工中一定要對地下水位的升降變化給予高度重視,以避免對巖土工程產生破壞和影響。
5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