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一生物知識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06 16:02:12

      序論:在您撰寫高一生物知識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一生物知識總結

      第1篇

      我們學會忍受和承擔。但我們心中永遠有一個不滅的心愿。是雄鷹,要翱翔羽天際!是駿馬,要馳騁于疆域!要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努力!堅持!拼搏!成功!下面好范文小編為你帶來一些關于2020高一生物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一、組成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6種元素是C、H、O、N、P、Ca(98%)。

      2、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元素。

      (碳原子間以共價鍵構成的碳鏈,碳鏈是生物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細胞中的無機化合物:水和無機鹽

      1、水:(1)含量:占細胞總重量的60%-90%,是活細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質。

      (2)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劑;②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③物質運輸;④維持細胞的形態;⑤體溫調節

      (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較多)

      ?結合水:是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作用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結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強)

      2、無機鹽

      (1)存在形式:離子

      (2)作用

      ①與蛋白質等物質結合成復雜的化合物。

      (如Mg2+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Fe2+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I-是構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

      ②參與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鈣離子濃度過低肌肉抽搐、過高肌肉乏力)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2第一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四、細胞膜的制備

      1、選材:人或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原因:沒有細胞器沒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

      其他材料:蒸餾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原理:細胞內的物質有一定濃度。

      把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吸水漲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除去細胞內的其他物質得到細胞膜。

      3、方法和步驟

      ⑴將紅細胞稀釋液制成裝片。

      ⑵在高倍鏡下觀察,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⑶紅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后導致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⑷利用離心法獲得純凈的細胞膜。

      第二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

      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

      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

      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

      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

      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3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細胞里的物質結構基礎生活,繁殖。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

      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生物圈中存在著眾多的單細胞生物,單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許多植物和動物是多細胞生物,他們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41.蛋白質基本含義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以“脫水縮合”的方式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折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蛋白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氮元素。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順序結合形成一條多肽鏈,再由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多肽鏈按照其特定方式結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就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活動的存在。

      2.原子數

      由m個氨基酸,n條肽鏈組成的蛋白質分子,至少含有n個—COOH,至少含有n個—NH2,肽鍵m-n個,O原子m+n個。

      分子質量

      設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ma-18(m-n)

      基因控制

      基因中的核苷酸6

      信使RNA中的核苷酸3

      蛋白質中氨基酸1

      3.蛋白質組成及特點

      蛋白質是由C(碳)、H(氫)、O(氧)、N(氮)組成,一般蛋白質可能還會含有P(磷)、S(硫)、Fe(鐵)、Zn(鋅)、Cu(銅)、B(硼)、Mn(錳)、I(碘)、Mo(鉬)等。

      這些元素在蛋白質中的組成百分比約為:碳50%氫7%氧23%氮16%硫0~3%其他微量。

      (1)一切蛋白質都含N元素,且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為16%;

      (2)蛋白質系數:任何生物樣品中每1g元N的存在,就表示大約有100/16=6.25g蛋白質的存在,6.25常稱為蛋白質常數

      (3)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高分子。蛋白質分子上氨基酸的序列和由此形成的立體結構構成了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具有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結構,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功能。

      4.蛋白質性質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通過肽鍵構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質分子中存在著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質也是兩性物質。

      (1)水解反應

      蛋白質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發生水解反應,經過多肽,最后得到多種α-氨基酸。

      蛋白質水解時,應找準結構中鍵的“斷裂點”,水解時肽鍵部分或全部斷裂。

      (2)膠體性質

      有些蛋白質能夠溶解在水里(例如雞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

      蛋白質的分子直徑達到了膠體微粒的大小(10-9~10-7m)時,所以蛋白質具有膠體的性質。

      (3)沉淀

      原因:加入高濃度的中性鹽、加入有機溶劑、加入重金屬、加入生物堿或酸類、熱變性

      少量的鹽(如硫酸銨、硫酸鈉等)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如果向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做鹽析.

      這樣鹽析出的蛋白質仍舊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響原來蛋白質的性質,因此鹽析是個可逆過程.利用這個性質,采用分段鹽析方法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

      (4)變性

      在熱、酸、堿、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作用下,蛋白質會發生性質上的改變而凝結起來.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性.蛋白質變性之后,紫外吸收,化學活性以及粘度都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會下降。

      蛋白質變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們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質的變性凝固是個不可逆過程.

      5.蛋白質的功能

      (1)蛋白質是構建新組織的基礎材料,是酶,激素合成的原料,;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

      (2)是合成抗體的成分:白細胞,T淋巴細胞,干擾素等,提高免疫力。

      (3)提供一部分能量。

      (4)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是紅細胞的載體。

      (5)形成人體的膠原蛋白。眼球玻璃體,視紫質都有膠原蛋白。

      (6)大腦細胞分裂的動力源是蛋白質;腦脊液是蛋白質合成的;記憶力下降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5細胞器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

      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

      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

      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

      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第2篇

      1、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是?

      2、免疫系統的組成(課本35頁圖會畫)。免疫器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免疫細胞包括那些?他們的來自于?T細胞,B細胞產生的部位和成熟的部位分別是?免疫活性物質有哪些?一定是免疫細胞產生的嗎?

      3、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是?(對內?對外?)。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是?淚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屬于第幾道防線?如何區分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有什么特點?如何區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4、B細胞要增殖分化,一般要受到____和_____的雙重刺激。

      5、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全過程。(畫流程圖,圖上要包含吞噬細胞作用和二次免疫過程)

      6、二次免疫的特點是?二次免疫產生的漿細胞來自于?抗體是如何和合成分泌的?抗體的作用是?

      7、唯一一個無識別作用的細胞是?

      唯一一個識別能力,但無特異性識別能力的細胞是?

      唯一一個可以產生抗體的細胞是?

      既可以參與體液免疫,又參與細胞免疫的細胞是?

      既參與特異性免疫又參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細胞是。

      8、什么是自身免疫???它是由免疫功能過____引起的?

      什么是過敏反應?過敏應的特點是?什么叫過敏原?它是由免疫功能過___引起的?過敏反應實質上是一種異常的體液免疫(抗體吸附在某些細胞表面)。

      9、免疫功能過弱引起的疾病叫做什么???(舉例)HIV和AIDS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或者惡性腫瘤等疾病,為什么?HIV進入人體后主要攻擊什么細胞?將會導致什么后果?艾滋病的傳播方式是?

      第3篇

      知識的寬度、厚度和精度決定人的成熟度。每一個人比別人成功,只不過是多學了一點知識,多用了一點心而已。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必修一知識高中,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生物必修一知識高中1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2.除病毒外,生物體都以細胞作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單位)組織器官系統(玉米等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在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

      1.病毒(HIV/SARS),沒有細胞結構,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不屬于真核或原核生物。

      只有一類核酸:RNA或者DNA。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細胞學說(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統一性)建立的過程:

      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發現細胞

      1680 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活細胞

      19世紀(1838/1839)德國科學家:施旺、施萊登

      內容: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核細胞產物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生物必修一知識高中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①對光:轉動轉換器調大光圈轉反光鏡

      ②觀察:對光放標本至孔中央降物鏡至片上方升鏡筒仔細看

      2.高倍物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轉動轉換器

      注:用高倍鏡觀察,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調節光圈,凹面鏡。

      1.高倍物鏡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

      ① 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后再用高倍鏡

      ② 低倍鏡觀察時,粗、細準焦螺旋都可調節,用高倍鏡觀察,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

      ③ 物象與實際材料,左右都是相反的。

      ④ 放大倍數,目鏡長度與其放大倍數成反比;物鏡為正比。

      ⑤ 由低倍鏡換高倍鏡,視野變小,視野內細胞數目變少,每個細胞體積比大。

      例: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x;物鏡為10x時,在視野范圍內由8個細胞

      若目鏡變為40x,物鏡不變,則只有2個細胞。課本P4

      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 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越暗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范圍越大視野越亮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后看到的細胞數

      生物必修一知識高中3捕獲光能的色素

      綠葉中的色素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 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實驗為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為何要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因為層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種有揮發性的有毒物質。

      (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么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卜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略)

      2、光合作用的過程:

      (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薄膜上

      水的光解

      ATP形成: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

      CO2的固定 C3的還原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聯系: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

      (2)溫度:溫度低,光和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于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型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性細菌

      異養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細菌、真菌

      生物必修一知識高中4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比。

      2、細胞的核質比

      二、細胞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一)細胞周期

      1)概念: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2)兩個階段: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點: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1、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

      3.中期

      特點:①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體形態最清晰,數目最穩定,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佳時機。

      4.后期

      特點: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6.總結

      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后期:點裂數加均兩極。 末期:膜仁重現失兩體。

      三、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不同點:1.前期紡錘體的來源植物細胞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動物細胞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

      2.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植物細胞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

      動物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相同點:

      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

      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五、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六、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例:蛙的紅細胞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特點:穩定性、不可逆性、持久性

      二、細胞全能性:

      (1)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具有本物種發育所需的全部遺傳信息。

      (2)植物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蘿卜跟根組織的細胞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動物細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菏芫?生殖細胞>體細胞

      生物必修一知識高中5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 。

      2)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3)細胞內的色素會隨著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內呼吸速率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體固縮,染色加深。

      5)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說:(1)自由基學說(2)端粒學說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煥蛩賾跋煜攏捎諳赴4換疃芩鴰蛑卸弦鸕南赴鶘撕退勞??!鞠赴蟯鍪且恢終5淖勻幌窒蟆?/p>1.癌細胞:細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內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而形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2.癌細胞的特征:

      (1)在適宜條件下能夠無限增殖。(2)癌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

      (3)癌細胞的表面也發生了變化。癌細胞容易在有機體內分散轉移的原因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使細胞間黏著性降低。

      3.致癌因子的種類有三類: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細胞癌變的原因: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

      5.癌癥的預防及治療

      第4篇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堿平衡,調節滲透壓。

      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淀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恒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5篇

      1.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體積微小,單細胞或群體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纖毛、或偽足運動。如草履蟲、衣藻、變形蟲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它的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細胞器較少,一般只有核糖體。如細菌、藍藻、放線菌和支原體等。

      2.自養生物和自生生物:

      自養生物:指能夠將無機物合成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的生物。如綠色植物、硝化細菌等。

      自生生物:指能夠獨立進行生命活動的生物。如圓褐固氮菌、玉米、人等,與寄生、互利共生不同。

      自生生物可能是自養生物,也可能是異養生物

      3.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

      腐生生物:指分解動、植物的尸體獲得營養物質的生物。

      寄生生物:指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營養物質來維持生活的生物。

      4.細胞株和細胞系:

      細胞株:指原代培養的細胞傳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傳下去。細胞的生長就會停滯,大部分細胞衰老死亡,但有極少數細胞能夠度過危機而繼續傳下去,這些存活的細胞一般能傳40~50代。并且這些細胞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細胞系:指細胞株傳至50代以后又出現危機,不能再傳下去,但有少部分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在可能的培養條件下,無限制的傳代下去。并且這些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并且帶有癌變的特點,能無限傳下去。

      5.細胞液和細胞內液:

      細胞液:指植物細胞中央大液泡中的液體。動物細胞一般沒有細胞液。

      細胞內液:指細胞內的全部液體,包括細胞質基質、各種細胞器基質、細胞核基質、細胞液。

      6.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指有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直接消化利用(一般動物的消化道內沒有纖維素酶的存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并發生特異性的病變。如:腳氣等。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在肝臟、腎臟、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

      7.遺傳信息、密碼子和反密碼子:

      遺傳信息:指遺傳物質所攜帶的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的相關信息,表現為遺傳物質基本組成單位的特定排列次序。如DNA上脫氧核苷酸對的排列順序。

      密碼子:指信使RNA上編碼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含氮堿基,常被叫作遺傳密碼。

      反密碼子:指轉移RNA上能夠與信使RNA上密碼子互補配對的三個堿基。

      8.非編碼區和非編碼序列:

      非編碼區:指基因結構中不能被轉錄也不能編碼蛋白質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非編碼序列:指基因結構中不能編碼蛋白質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包括非編碼區和編碼區中的內含子。

      9.啟動子、起始密碼子與終止子、終止密碼子:

      啟動子:是指基因結構中位于編碼區上游的核苷酸序列,啟動子中有RNA聚合酶結合位點,能夠準確的識別轉錄的起始點并開始轉錄,有調控遺傳信息表達的作用。啟動子不止三個堿基。

      起始密碼子:是指mRNA上的三個相鄰的含氮堿基。

      第6篇

      首先,我要感謝今生所有帶過我課的老師。在這幾天義務支教中,我體驗到了當老師真的不容易,當一個好老師則難上加難,所以在此向所有的老師致敬!

      我們這次支教分為初級英語啟蒙班,英語小學升初中班,英語初中班,日語班,法語班這五門課程,我擔任日語老師。我們日語一共兩個班,有五個老師,每天早上上兩節課,法語班跟我們日語班的時間相同,英語班早上跟下午各有兩節課。日語第一天只有一個班,第二天由于學日語的人又增加了,我們就又開了一個日語班,這兩個班剛開始的第一節課都由我帶,在上課的前一天我準備了很多有關日語的知識,又查了很多資料來確定我所講的知識的準確性,生怕誤人子弟。而當第二天站到講臺上的時候,突然有種緊張的感覺,雖然我平時經常上臺表演,在眾人面前出現已經很習慣了,但我這次的身份是老師而不是演員,我不僅僅要帶給學生知識,還要帶給學生教育,所以,我有點緊張,我怕我不能做到這兩點。然而當開始講課的時候,我放松了很多,因為是第一節課,我想讓同學們對日本先有初步的了解,所以給他們講了很多有關日本的風土人情,講了日語的以及日語中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漢字,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我的第一節課還算成功。就這樣,我們來支教的每位志愿者也都跟我一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好每一節課。

      在授課最后一天的早上,初級英語啟蒙班有一位小朋友送了我們兩顆撇蘭(一種菜名),在中午休息的時候有位小朋友直接跑到我們老師的宿舍給她的老師送了她家兩根最長的黃瓜跟兩個最圓的西紅柿,到了下午,我們取消了課程,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歡送派對,在派對開始前,有兩個初級英語啟蒙班的小朋友各送了我一張帖畫,還有一個小朋友送了我兩張他最流行的“玩具”卡片……那個下午,我們每個老師都收到了孩子們的禮物,對我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張張小小的貼紙,一朵小小的紅花,還是對我們教學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的依依不舍,尤其是一個小女孩聽到我們第二天就要走,一個人在那哭泣,還用她的鉛筆在英語本上歪歪扭扭的寫了“我希望大哥哥跟大姐姐明年還會來”,當時我們中有的老師也哭了…

      其次,我要感謝全天下的母親,尤其是我的母親。

      在正式開始授課的第一天早上,小學班的學生只有十幾個左右,估計是我們的教學成果比較明顯,就一早上的時間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同,當天下午的時候又來了很多學生,其中很多學生因為年紀太小,讓媽媽給送過來的,這些媽媽把孩子送進教室以后一直不走,有的站在教室里看著她們的孩子,有的站在門口往里眺望她們的孩子,還有的就坐在她孩子旁邊,給自己的孩子整理文具,這時已經到了上課時間了,我便走了進去告訴這些媽媽們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了,讓她們放心回去吧,等下了課再來接。這些在教室的媽媽們便囑咐了自己孩子幾句之后慢慢的往教室門口走,到了門口她們又停下了,往里看她們的孩子,看著她們放心不下于是我便說:“你們放心吧,我們不會讓他們亂跑,下課了我們好幾個老師都在這照顧著呢,我們這個英語老師教得也非常好,你們就放心吧。”然后一位媽媽就回應道:“我們就等你這句話呢,你這么一說我們就放心了。“ 另一位媽媽說:“老師,那我們就把孩子交給你了啊.....。”經過我的再三囑咐,這些媽媽們才放心離開,當這些媽媽剛轉身下樓的時候,我腦子里猛然浮現起了我上幼兒園時候的情景,浮現起了我媽媽把我送到幼兒園教室后又跟老師打了招呼才走的情景,心理面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突然一下子好想我的媽媽,好想感謝她把我養大成人,中間不知為了我付出了多少,而在我懂事的這幾年里卻一直未曾領情,又使我感到非常的內疚;當我在過道從窗戶上再放眼望去,發現竟然還有幾個媽媽依然站在教學樓下繼續等著她們的孩子......。

      再其次,我要感謝我們這個實踐小分隊,大家為了這些孩子們都付出了很多,因為我們是外語系的實踐小分隊,所以在這個十四人的隊伍中只有兩個男生,尤其對于女生,大部分都是嬌生慣養出來的,但她們從來沒有抱怨過食宿的條件,并且我們每天都自己買菜,自己做飯,當然,作為男生的我,在這個支教的機會中我又掌握了一門大廚應該掌握的技術,那就是怎么使用食堂的大灶,那個灶的煤氣罐有一米五左右高,還挺粗,那個火有油閥,氣閥還有個忘了什么閥,一共三個閥門,點火的時候要用那個電子打火機,剛開始的時候還有點慌,總控制不住火,到后來那大灶對我來說已經得心應手了,并且我炒的菜大家也吃的挺香,也算是我學到的另一門技術,女生們都學著切菜,主動的洗鍋洗碗,還有個學姐用烙餅機給我們烙餅子吃,味道也是絕無僅有的,大家都在為志愿者這個光榮的稱號奉獻著。

      第7篇

      摘要:2009年起,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連續舉辦5屆“我是小小傳承人”夏令營?;顒右幠R荒瓯纫荒陻U大,影響一年比一年廣泛,目前已成為南京市夏令營活動的一個品牌。民俗館于2013年第五屆夏令營舉辦之際,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學生和家長發放了120份滿意度調查問卷。通過信息反饋,我們看到了自身的優勢與不足。

      關鍵詞 :博物館;夏令營;滿意度調查

      一、“我是小小傳承人”夏令營的基本情況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中小學生暑期文化生活,營造未成年人自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2009年暑期開始創辦“我是小小傳承人”主題夏令營?;顒觾热萦衫碚揚PT授課、傳承人教習制作、博物館參觀、皮影戲欣賞四個環節組成。學習項目有剪紙、繩結、秦淮燈彩、手工布藝、手繪葫蘆、泥塑。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從理論到實踐操作,再到博物館參觀和皮影欣賞,全方位地展示博物館的特色。讓參與其中的未成年人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每一期夏令營結束后對營員制作的作品進行評選,并舉行展覽和頒獎儀式。

      經過5年努力,這個夏令營活動已成為南京“文博之夏”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第一屆僅我館周邊幾個學校不足一百名學生參加,增加到2013年營員多達近千名,涵蓋全市所有的區縣,甚至還有來南京旅游度假的外地、外國孩子慕名參加,報名人數爆滿后還有很多家長打來電話咨詢。說明這個主題夏令營活動充分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

      活動讓孩子們了解、體驗和學習到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了動手動腦能力。2013年,第五屆夏令營活動舉辦之際,我們向家長和學生發放夏令營滿意度調查表120份,對夏令營工作進行評估。

      二、120 份夏令營滿意度調查

      1.針對家長的60 份問卷調查結果(見表一)

      從統計結果看,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基本是13歲以下小學生,年齡最小的8歲,這部分孩子暑假期間空余時間比較多,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參加民俗館的夏令營不僅能讓其深入淺出地學習文化遺產知識,也能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和與陌生人交往交際能力。但這一時期的孩子正是愛玩愛鬧的年紀,會出現不聽從管理、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沖動、意志不堅定的情況。參加夏令營是讓孩子自我學習、自我約束的方式,也對博物館夏令營內容安排提出了通俗易懂、寓教于樂的要求。

      在報名參加民俗館夏令營的方式中,通過民俗館官網和微博了解的最多,其次是他人介紹,可以看出夏令營經過口口相傳取得了很好的知名度。相對來說,通過學校和宣傳資料獲知的比例并不大,需要我們積極在學校開展暑期夏令營宣傳,同時在一些媒介上進行宣傳。

      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中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參加,一部分參加過其他類型的夏令營或活動。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類,不但填補了學生關于這一部分知識的欠缺,也給了他們一個真正接觸民俗的機會,而在玩樂中學習才能更好地了解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夏令營舉辦項目中,泥塑、繩結、剪紙是最受歡迎的。其動手性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更為常見,更加適合孩子們學會后回家動手制作。我們在項目課程編制時,應安排更為直觀、更加貼近生活的學習內容。

      大部分孩子對夏令營比較滿意,除一部分因為期望太高或沒有報上適合的項目而覺得夏令營活動舉辦得較為一般外,大部分家長對夏令營的內容與服務很滿意。但也有很小一部分因為對夏令營內容項目設置不了解而沒有辦法評論。因此應該向家長詳細介紹夏令營活動的流程以及休息時間安排、服務人員的安排等情況,以讓家長安心。

      家長們基本都認為夏令營收費較為適度,唯一一個認為較高的是因為孩子對夏令營感覺不滿意。經了解,這位同學相較于其他孩子來說,年齡較大,心理年齡較為成熟,所了解的知識也更加豐富,對夏令營的期待更高。我們發現參加夏令營更適合于年齡層次較低的小朋友,在以后報名宣傳時應反復強調夏令營的內容以及適宜的年齡層次,以免類似情況發生。

      家長接孩子回家的時間在下午3 點半至4點,從家出發到博物館所需時間半個小時以上的比較多,這個時間正是夏季最高溫時間段,很多家長冒著高溫,尤其有很大一部分是爺爺奶奶,應設立較為涼爽的等待室以供家長休息。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家長沒有看到孩子是怎么學習的,希望有一部分活動可觀看孩子的學習過程;希望幾個項目能一起學,每次只學一樣太少了;一部分家長希望收取學習費用,長期學習民俗藝術。

      (2)希望能分年齡層次開班,比如,初級班和高級班,學習內容分深淺,學習更有效率和質量。

      (3)多開設一些歷史文化知識課,傳遞南京歷史文化信息,同時和學校合辦一些興趣班。

      2.針對學生的60 份問卷調查結果(見表二)

      孩子以10-13歲居多,占80%,18%在10歲以下,極少3歲以上。夏令營針對的是年齡較小的兒童,教學內容相對通俗易懂,符合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年齡偏大者則不適合。

      一半孩子已參觀過博物館,但也有部分孩子未參觀過民俗館,說明還有部分孩子對民俗館并不了解。我們夏令營的一個環節就是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解,使營員了解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調查顯示40%的孩子報名剪紙,48%報名泥塑,38%報名繩結,已開設的六個項目(剪紙、布衣、手繪葫蘆、泥塑、繩結、彩扎)很多孩子兼報,因為名額有限,有些孩子遺憾沒有報上。在以后的夏令營活動中,對剪紙、泥塑、繩結這些熱門項目,可多開設幾期,擴大招生數量。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孩子對所報項目感興趣,夏令營內容安排表示很滿意。本屆夏令營活動內容分為理論PPT授課、傳承人教習制作、博物館參觀、皮影戲表演四個環節,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寓教于樂,代之以往枯燥乏味的博物館參觀,這種形式值得推薦。

      我們只收取孩子的伙食費和材料費,幾乎所有孩子都認為夏令營的費是適度合理的。孩子們對夏令營的服務也很滿意。從老師、工作人員到志愿者,在炎炎夏日提供周到體貼的服務,老師的言傳身教,工作人員的后勤服務,志愿者時刻照顧,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很多孩子表示愿意參加下一屆博物館夏令營,良好的形象和服務是我們最好的宣傳。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