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8 02:46:59
序論:在您撰寫評審藥師專業技術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臨床藥學 藥學監護 合理用藥
臨床藥學(Clinical Pharmacy)是研究藥物防病治療的合理性的有效性的藥學學科。它主要內容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中發揮最高療效的理論與方法。它側重于藥物和人的關系,直接涉及到藥物本身,用藥對象和給藥方式,因此也直接涉及到醫療質量。它主要通過藥師進入臨床,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協助醫師提出個體化給藥方案,并監測患者的整個用藥過程,從而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臨床療效。傳統的醫院工作模式使藥學專業人員的職能停留在藥品采購、供應等技術含量較低的事務性工作上,忽略了藥學工作的技術內涵,“以藥養醫”、“重醫輕藥”的陳舊觀念使大多管理者對醫院臨床藥學重視不夠,藥師獲得繼續教育機會不多,在知識結構和層次上尚有欠缺,不能適應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要求,這為臨床藥學在醫院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困難。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城鎮居民、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行,廣大群眾對藥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呼聲日益高漲,如何讓患者享有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醫療衛生服務,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藥師要積極參與藥物經濟學研究,利用醫院豐富的臨床數據,運用最低費用分析、效益分析、效果分析、生命質量分析等多種方法,分析藥物治療模式對整個醫療系統及社會成本和效益的影響,在相同療效的情況下,選擇最經濟的給藥方案,優化衛生資源的利用,積極制定和推薦各種疾病藥物治療的最佳方案,改變醫師處方無法監督的局面,促進合理經濟用藥。
一、藥學監護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等發達國家醫院藥學實踐已開始由“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以保證患者藥物治療的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為核心”的即“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此模式在國內被廣泛稱為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 Care,簡稱PC)。PC 成為近年來國內外醫院藥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它既是醫院實施醫療救治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21 世紀藥學工作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F代醫院藥學將從藥品供應管理向藥學監護轉化。
美國的大部分醫院都有一批專業的臨床藥師,直接參與臨床用藥,參加查房會診及疑難患者藥物治療方案的討論。但他們并不直接從事常規血藥濃度的監測,由檢驗科來承擔。這樣,臨床藥師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藥物的選擇、合理使用和監測結果的分析上。美國臨床藥學經過多年的發展,藥學服務深人人心,工作水平也達到很高水準,臨床藥師具有為患者提供藥源服務的核心地位和臨床用藥中的決策指導地位,已得到了充分肯定。據一份調查顯示,臨床藥師在住院病房參與治療工作中,藥師提出的用藥方案和建議被采納或經過修改后被采納,藥師直接參與患者治療,發揮了良好的醫療效果。由于臨床藥師全天候面向患者進行監護,不但發揮了良好的醫療效果,也使患者在的醫藥花費大大降低。
二、政策支持
我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要求三級以上醫院必須開展臨床藥學,且許多省、市有關部門所制定的《綜合醫院分級評審標準》也都對此做出相應的規定,然而無論是治療藥物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或藥學情報的開展還都十分不完全。目前,我國的藥物治療監測與國外發達國家幾乎沒有差異,凡是血藥濃度與臨床反應關系明確的藥物國內都可以做。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大多品種各級醫療機構實際監測還十分有限。國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的《貫徹落實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已明確指出,未來醫院藥學的重點是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臨床藥學工作,并將逐步建立起臨床藥師制度。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深化過程中,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實施,醫院“以藥養醫”現象將會逐漸被消除。在醫療機構自制制劑不斷萎縮、門診藥房剝離等醫藥分業措施的影響下,醫院藥劑科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擺脫傳統的輔助科室局面,向直接服務于患者、涉足臨床區域的主流科室發展,就必須努力實現從單一供應型向科技服務型的轉變。
衛生部科教司下發的《醫院藥師規范化培訓大綱》是對醫院藥師繼續教育的規范化文件,為進一步培訓參與臨床藥學工作的藥師指明了方向。醫院可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定期安排從事臨床藥學工作的藥師學習必要的臨床醫學知識,并建立相應的臨床藥師專業知識考核制度。同時安排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在科室輪轉,參與患者全過程管理,處理醫囑和藥物治療,加強與臨床醫生的聯系,增進醫、藥護人員間的溝通交流,在理論和實踐上提高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水平。臨床藥學的主要內容是藥師參與臨床、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信息咨詢。作為藥師,其中心任務是保證病人用藥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藥師參與臨床,將使藥師直接與病人建立聯系,直接參與制定藥物治療方案,這是藥師職能的一個根本性轉變,也意味著藥師要承擔起對病人治療全過程用藥的監護責任。藥師的藥學監護與醫生的治療監護、護士的護理監護共同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監護”過程,即實現藥物從采購到使用的全過程管理。藥物治療給許多病人解除病痛,帶來幸福,但同樣也會給許多人造成藥害,引起后遺癥,嚴重的甚至死亡。事實上多數問題不在于藥物本身,而是開處方、配藥或給藥過程中的不當引起的。因此藥師從職業道德上講有責任保護病人免于藥害之憂,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提供優質、高效、低消耗的藥學服務,保障群眾健康水平提高。
三、總結
關鍵詞:生物制藥;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73-03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in Bio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Li Ming et 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The experience and progress and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of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mode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establishment of local demonstration practice base,foreign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base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using Bio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emple.
Key words:Pharmaceuticals;Technology-based;Talent-training
1 引言
2011年,廣東省中山市的調查顯示,在所有行業中,生物制藥行業人才最為緊缺,特別是新藥研發工程師和生產管理經理。2012年,生物制藥被列入成都、天津、蘇州、無錫等多個城市的人才緊缺行業目錄。2012年1月,科技部了《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涵蓋生物制藥在內的人才培養計劃。到2020年,要培養和造就3~5名國際頂尖科學家、領軍人才300~500名、學科骨干3萬~5萬名、30萬名生物產業人才、3 000~5 000名生物技術高級管理人才。
大慶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學院自2006年恢復招生至今已走過10多個年頭,共招收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2個專業。2012年始我校正式開始轉型,大幅度調整各學院專業設置,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院結合國家生物產業的發展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與201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生物制藥專業學生并與同年停止招收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目前生物制藥專業是我校大力扶持的一個重點建設專業,和大慶市地方的生物制藥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部門的相關行業均可對接。
然而,目前國內的生物制藥行業人才培養不足,尤其是本科教育偏向理論教育,學生實踐能力水平有限,不符合企業的生產崗位需求。為了探索生物制藥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符合企業生產實際需要、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合格應用型人才我院進行了為期4a的實踐研究?,F將已經取得的經驗、成績和做法總結如下,以期與各位同行共勉。
2 生物制藥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改革
根據教育部批使娑ǖ淖ㄒ刀ㄎ唬結合黑龍江省實際情況,通過去相關企業及高校實地考查,詳細研究國內現有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根據生物制藥專業發展現狀及相關文獻發表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在初步構建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探討了我院生物制藥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式,目前已經探索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能夠與生產企業有效對接的人才培養方案[1]。
3 校級示范實習基地的建立與應用
2012年開始與地方最大的制藥企業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業務聯系。福瑞邦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地處大慶市、“十三五”規劃哈大生物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最大規模產業園之一。占地15萬m2,建筑面積20萬m2,注冊資金4.15億元,現運行四大產業模塊:生物醫藥產業、中醫藥產業、醫藥商業和服務業等。通過校企雙方的多次互訪、考察、座談、協商初步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同年開始向企業輸送實習學生。2014年7月,我院與福瑞邦集團公司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訂單班簽約儀式隆重舉行,開始訂單式培養。經過雙向互選在2013級生物制藥專業選拔學員35人成立了第一屆“福瑞邦訂單班”。通過“企業家講壇”、“企業員工培訓”、“專業見習”等多種形式逐步拓展校企合作的領域和范圍。2015年雙方成功共同建成校級示范實習基地?;赜袑iT的組織機構,主要職能是在教學方面為專業學生的見習、實習、本科畢業論文及就業提供平臺和便利條件,在科研方面與我院專業教師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合作,促進校企雙方的共同發展。目前基地已接納實習學生累計40余人次、完成本科畢業論文40余篇,畢業后留在企業就業的學生累計20余人次。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把在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切實體會到專業知識的用武之地。通過“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方式切實實現了抽象學習與生產實踐應用的實體結合。直接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業務技能和行業就業競爭力。此外,優秀實習生還可獲得相應的崗位工資,對提高學生參加生產實習的積極性,以“持之以恒”的心態對待實習任務,穩定和發展本學院的實習教學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和穩定作用[2]。
示范實習基地的管理任務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參加專業實習的學生同時兼有雙重身份,即在校學生和企業員工。為了實踐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切實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和物質利益、降低企業員工的流動性,穩定人才隊伍,在實習教學開始前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正式簽訂實習協議書并嚴格履行。學生按照協議在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到所在生產車間既定崗位完成實習任務,日常遵守企業和學校相關管理制度。實習學生主要由在企業實踐鍛煉的在?!半p師型”教師指導和管理[3]。
4 省外實習就業基地的開拓
2016年10月由學院書記親自帶隊考查了杭州、德清、蘇州、常州和上海等5個城市的多家生物制藥企業旨在拓展我院實習就業基地,為我院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同年12月第二次走訪青島、上海、杭州、臺州、廣州等地的制藥企業和生物公司。通過與多家企業如青島漢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漢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博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朗華制藥有限公司、深圳市傲基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哈佛賽爾干細胞技術有限公司等的有效溝通,新建實習就業基地3個,包括青島三利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取學生就業信息100余條;回訪實習生30余人次,包括在阿里巴巴、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藥集團、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的制藥和技術專業學生。
5 創新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成果
自2013年生物制藥專業首次招生以來,本專業教師即開始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實驗室開放、第二課堂、專業學科競賽等多種科研活動。2014年累計獲批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項;2015年累計獲批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7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項;2016年累計獲批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8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項;3a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多項項目成果參加 “挑戰杯”黑龍江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并獲獎。
6 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
生物制藥專業是我院新辦專業,14名專任教師中、青年教師有11人,占師資隊伍總人數的79%。大多數教師在執教前并不具有行業工作經驗,因此主要通過以下措施改善師資:(1)直接引進醫院藥房專業藥師擔任專任教師職務,從事藥理學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工作。(2)積極響應學校關于要求專業教師赴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煉的號召,多次派遣專任教師深入福瑞邦、阜豐等聯合單位的生產一線進行企業掛職實踐鍛煉,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運行方式、與本專業人才培養密切相關的生產需求崗位、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具體要求、為企業員工開展技術理論培訓、結合自己的專業業務特長為企業生產實際解決技術問題、以科研立項的形式幫助企業克服技術瓶頸。(3)派遣由原生物科學專業轉入本專業的專任教師赴沈陽藥科大學等兄弟院校進行至少6個月的進修學習,主要涉及《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體系整合等。(4)鼓勵專任教師參加各種國家級資格認證,成功建議學校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條例中添加了對國家級資質認證的認可和優先的相關文件內容,迅速提升了專業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雙師”素質的重視程度,目前已有2位青年專任教師獲得了國家級職業藥師專業資格證書。(5)聘請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車間主任、分公司技術人員到學院來擔任兼職教師、實驗、實訓指導教師,通過企I指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及時了解生產一線與純理論學習之間的巨大差距、學以致用、實時更新專業知識、堅定“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提高學生行業就業競爭力[4-5]。(6)在學院領導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教學團隊建設。本專業于2015年已孵育建成學院級生物制藥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該團隊由14名專任教師組成,高級職稱2人,副高2人,講師8人,助教2人;博士2人,碩士8人。
7 結語
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無論對國家、地區還是學校的未來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國內大多數轉型院校都處于艱難的摸索階段。4a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離不開“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校企合作聯合辦學以及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指導與積極開展。但上述幾點只是摸索的開端,只有全方位推進專業轉型變革,才能為國家輸出合格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志國,李銘,張虹,等.生物制藥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15(23):376-377.
[2]解新華.市場需求導向下校企合作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電子商務,2015(12):79-80.
[3]唐鵬,宮賽.轉型高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10):47-48.
[4]孟慶森,翟明戈,戴景杰,莊蕾,亓奉友.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萍?,2015(Z1):100-102.
立足蒙醫藥文化和中蒙藥材資源優勢,依托內蒙古醫科大學現代醫藥學、中醫藥學、蒙醫藥學“三位一體”的學科專業支撐,構建適應大健康產業發展、中蒙藥產業發展需求的中藥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一體兩翼”的辦學特色,強化學科優勢,提升辦學水平,為自治區中蒙藥產業可持續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
關鍵詞:
中藥學;蒙藥學;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極有優勢、最具特色的學科,其歷史地位、現實作用和科學價值是客觀存在并經過實踐的檢驗和證明。中藥產業作為醫藥產業中獨具特色的優勢領域,不但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優勢,而且對我國新醫改、人民健康、產業調整、農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巨大影響[1]。蒙醫藥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部分,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具有完整而獨立的理論體系和學科內容,為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2]。在“十五”期間就啟動了蒙藥現代化研究,并將中蒙藥產業作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高層次中蒙藥人才是保證內蒙古中蒙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內蒙古醫科大學作為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成立最早的高等醫藥院校,自建校以來,一直肩負著為國家和自治區培養和輸送高層次中蒙藥人才的重任。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學校中蒙藥學科取得了長足進步。學校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自身發展的雙重需要,在中蒙藥學本科培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蒙藥學研究生教育。2010年,學校獲批中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在現有學科目錄設置框架內,開展了中藥學和蒙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創新性實踐,使該學科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和明顯優勢的創新型中蒙藥人才培養體系。
1準確定位,突出特色
立足蒙醫藥學科優勢和蒙藥材資源優勢,充分考慮自治區中蒙藥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對中蒙藥學科專業結構、辦學資源進行梳理,準確定位學校中藥學學位點。以培養適應自治區中蒙藥產業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的中蒙藥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其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展開,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開創了以中藥學為主體,中藥和蒙藥兩個學科方向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的特色辦學模式。
1.1民族特色
蒙藥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及豐富的診療手段,對許多常見慢性病及疑難病有很好療效,具有副作用小、炮制簡單、取材廣泛、用量少以及便于保存和攜帶的優點。該學位點以特色蒙藥為主要研究對象,本著傳承與發揚并舉的原則,培養高層次蒙藥專業人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1.2地域特色
內蒙古地域遼闊,中蒙藥材資源豐富,是甘草、麻黃、黃芪、黃芩、防風、赤芍等大宗中藥材的道地產區,是肉蓯蓉、鎖陽等特色藥材的主要產區,更是細葉鐵線蓮、懸鉤子木等野生特色蒙藥材的主要分布區域。本學位點依托內蒙古豐富的中蒙藥材資源,通過各類資金項目支持,在解決科學問題的同時,幫助醫藥生產企業突破技術瓶頸,為自治區相關產業培養和輸送緊缺專業人才,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1.3“一體兩翼”的辦學特色
學位點以學校蒙、中、西醫藥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總體辦學格局為背景,通過整合人才隊伍和研究平臺,凝練學科方向,形成了以中藥學為主體,中藥和蒙藥兩個學科方向為支撐的“一體兩翼”辦學特色。兩個學科方向既相互支撐,又具有相對獨立性:蒙藥學方向主要依托蒙醫藥學院的學科隊伍和師資條件,培養以蒙語授課為主,偏重蒙藥基礎理論、本草、方劑、炮制、藥效藥性等傳統研究內容的蒙藥學人才;中藥學方向主要依托藥學院的學科隊伍和師資條件,培養以漢語授課為主,偏重蒙藥資源、物質基礎及品質評價、藥理毒理和藥物制劑等現代研究內容的中蒙藥復合型人才。
2加強條件建設,強化辦學優勢
內蒙古醫科大學是唯一能夠同時培養現代醫藥學、中醫藥學、蒙醫藥學人才的高等醫藥院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其學科專業、師資隊伍、教學科研條件等方面在自治區內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通過優化校內資源、加大建設投入力度,中藥學碩士學位點學科優勢進一步得到強化。
2.1構建良好的學科專業支撐體系
學校自1958年招收蒙醫本科生以來,已向社會輸送了兩千多名蒙醫藥人才,其中多數已成為全區蒙醫藥界學術帶頭人和知名專家。蒙藥學專業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9年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中藥學專業19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蒙藥學作為民族醫學專業研究方向之一,從199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0年中藥學專業獲批教育部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012年開始招生,迄今已畢業碩士生14名,其中中藥學學科方向和蒙藥學學科方向各7名。該學位點主要依托藥學院和蒙醫藥學院兩個二級學院,支撐學科包括生命科學、基礎醫學、藥學、蒙醫學、蒙藥學、中醫學、中藥學等。其中,蒙醫學、蒙藥學、傷寒學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蒙醫脾胃病學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蒙醫學為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和自治區重點學科。
2.2打造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支撐平臺
教學支撐平臺包括1個國家級和3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蒲兄纹脚_包括自治區蒙藥研究所、自治區中蒙藥重點實驗室、自治區新藥篩選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區蒙醫藥協同創新培育中心、學校新藥臨床前安全評價中心等?,F有科研場所占地近5000平方米,配有核磁共振儀、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總值近4000萬元。
2.3建設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凝練學科研究方向
學位點現有師資隊伍近150人,覆蓋中醫藥學、蒙醫藥學和現代醫藥學等支撐學科。其中專職研究生指導教師15名,均獲得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導師專業背景、學歷、學緣、職稱、年齡等結構均較合理。根據中蒙藥學科發展特點和自治區中蒙藥人才需求情況,結合學校中蒙藥師資的專業背景和科研特長,本學科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6個明確的研究方向:中蒙藥資源可持續利用、中蒙藥藥效物質基礎及品質評價、中蒙藥炮制機理及工藝規范化、中蒙藥安全性、有效性及作用機理、中蒙藥給藥系統及制劑工藝、中蒙藥藥效、藥性與本草學。
2.4借助國家和地方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宏觀戰略,政府將蒙藥作為內蒙古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建設工程,并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學校更是將蒙醫藥確定為辦學特色專業,突出蒙藥研究開發在相關學科中的龍頭地位。在學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科研立項、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3加強內涵建設、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遵循“突出特色、強化優勢”的宗旨,學位點加強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的內涵建設,確保中蒙藥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1構建體現“一體兩翼”辦學特色的課程體系
中藥學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4個模塊組成。中藥學和蒙藥學兩個學科方向在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兩個模塊的課程設置完全相同,但在專業課和選修課兩個模塊分為漢語授課和蒙語授課兩個體系,各模塊的課程設置亦各具特色。專業課和選修課的知識體系包括中蒙醫藥基礎理論、現代研究新技術及方法學、學科前沿進展三個部分。
3.2搭建多元化的學術交流和學術訓練平臺
通過開展組會、學術講座、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培養本學科研究生的科研思維。導師科研課題、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校企產學研攻關項目、學位論文研究構成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學術訓練平臺,在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3加強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管理
學位點質量管理體系由學校、二級培養單位、學位點三級管理機構和相關制度構成,內容涉及導師遴選及指導、招生就業、個性化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學習、教學實踐、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論文評審、答辯、學位授予、獎助體系等多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有效保障了中藥學學位點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4改進計劃及發展探討
2015年,學校中藥學專業第一屆中藥學碩士研究生順利畢業,同時迎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專項評估。通過總結學位點近五年的建設內容和成果,本學位點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特色和優勢,同時也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和發展規劃。
4.1進一步加大對民族醫藥和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
中藥學學位點從設立之初就承擔著傳承蒙醫藥文化、培養蒙醫藥高層次人才、建設和穩定邊疆地區高等教育人才隊伍、發展少數民族地方經濟的歷史使命。近年來得益于國家和自治區少數民族政策扶持,學位點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已成為自治區領先、影響輻射周邊省區和國家的人才培養基地,為自治區醫藥事業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在政府投入和建設水平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需要國家和自治區在政策和投入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4.2適度擴大招生規模
與國內同類院校相比,學校中藥學學位授權點在招生規模上存在較大差距,限制了本授權點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國家應對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位授權點的建設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給予特殊的政策扶持。自治區和學校應通過政策傾斜,適當擴大學位點的招生規模。
4.3進一步突出蒙醫藥特色,提升辦學水平
學校將通過強化蒙醫藥、中醫藥、現代醫藥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相應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加強蒙醫藥協同創新,突出蒙醫藥特色,提升辦學水平,促進蒙藥現代研究,培養滿足自治區和周邊省區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高層次蒙藥學人才。未來5年,是學校中蒙藥學科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學校將借助國家和地方對民族地區和民族醫藥教育的政策扶持,通過全方位的內涵建設,進一步突出中蒙藥學科特色和辦學優勢,提升高層次中蒙藥人才培養質量,適時開始中蒙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力爭獲得中藥學(蒙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完善學位授權體系,開創學校中蒙藥學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馬新飛,吳啟南,洪駿,等.中藥學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藥學教育.2014,30(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