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產工藝論文范文

      時間:2022-02-13 21:22:09

      序論:在您撰寫生產工藝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生產工藝論文

      第1篇

      如果濾棒圓周過大,磁性壓力開關S2觸點閉合,繼電器K4吸合,信號燈H21.1亮,信號通過繼電器K2接通電機M21驅動密封室(3)的高度下降,信號燈H21.1熄滅,H21亮,濾棒圓周重新回到額定范圍;如果濾棒圓周過小,磁性壓力開關S1觸點閉合,繼電器K3吸合,信號燈H21.2亮,信號通過繼電器K1接通電機M21驅動密封室(3)的高度提高,信號燈H21.2熄滅,H21燈亮,濾棒圓周重新回到額定范圍。濾棒圓周也可通過手動調節,不管設備在生產過程還是停機狀態,M21都可以用手動操作,操作按鈕S21.1時,信號通過K1傳遞給M21以提高密封室高度;操作按鈕S21.2時,信號通過K2傳遞給電機M21以降低密封室高度。氣壓式濾棒圓周控制系統結構簡單,維護保養方便,但由于測量氣壓與濾棒圓周之間的變化呈非線性關系,無法進行準確的量化調整,也無法顯示當前濾棒圓周值,直觀性較差。

      隨著濾棒成型設備國產化技術的逐步提高,原有的氣壓式圓周控制器已經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國內廠家先后開發了多種新型氣壓式濾棒圓周控制系統,對其電控系統和氣路控制都進行了較大改進,有效提高了控制精度和穩定性,見圖2。其中,測量氣路系統采用精密減壓閥和精密氣體定值系統作為檢測氣路的恒定輸入,減小了氣壓波動對檢測精度的影響;電控系統采用微壓傳感器將濾棒圓周值轉換為對應的電壓信號,經過溫度補償電路進入精密儀表放大器對采樣信號進行放大處理,再經過高精度模塊轉換,利用單片機或PLC對信號進行處理和判斷,輸出控制信號,通過驅動電路控制電機,同時采用液晶顯示屏顯示當前圓周值[6]。

      從德國HAUNI公司引進的KDF4/AF4濾棒成型機組的圓周控制系統采用的是ODM-F型光學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主要由測量轉換器ODM、煙槍調整部件、圖文顯示系統、組件支架和計算機輔助的統計分析過程處理系統SPS(StatisticalProcessSystem)組成,見圖3。在生產過程中,ODM實時的將濾棒圓周測量值傳遞給SPS系統,SPS將測量平均值與額定值進行比較,生成驅動指令發送給煙槍調整部件,同時通過圖文顯示系統實時顯示測量平均值。由圖3可見,ODM測量轉換器由發光二極管(2)發出光束,光束通過透鏡(3)到達濾棒(1),光敏傳感器(4)記錄濾棒投下的陰影。ODM測量轉換器每秒鐘繞濾棒旋轉180°并對濾棒圓周進行1000次測量,測量數據經處理器加工處理后,將數據通過總線輸送至控制系統(PLC),控制系統發出指令給煙槍調整部件對濾棒圓周進行調節,見圖4。

      氣壓式和光學式兩種控制方式的精度均能滿足濾棒生產工藝要求,但兩者在響應速度、控制精度、抗干擾能力等方面有所區別。

      1響應速度

      氣壓式控制方式通過壓力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測量噴嘴內的壓力變化值轉換為電信號,再由電信號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光學式控制方式是通過光敏傳感器記錄濾棒投下的陰影,并轉換為相應電信號,再由電信號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所以氣壓式控制方式對濾棒圓周變化的響應速度沒有光學式快。

      2控制精度

      氣壓式控制方式測量到的噴嘴內濾棒圓周變化所引起的氣壓變化值非常微弱,檢測信號易受干擾,氣壓與圓周變化關系為非線性,再加上現場所提供的氣體壓力波動的影響,檢測精度較低,穩定性較差;光學式控制方式是ODM測量轉換器每秒鐘繞濾棒旋轉180°,并對濾棒圓周進行1000次測量,得到其平均值,因此測量精度比氣壓式高。從使用相同規格絲束、生產同一規格濾棒的設備中隨機各選取一臺KDF2和KDF4濾棒成型機組進行濾棒圓周取樣測試實驗[7-8]。每小時取1次濾棒,每次取30支,連續取7次,在同一臺離線測試臺上測試,結果見圖5??梢?,生產相同規格和工藝要求的濾棒,在同一生產班次抽取相同的樣本量進行檢測,光學式和氣壓式濾棒圓周檢測樣本均值分別是24.1019和24.0962,樣本標準差分別是0.0310和0.0504,短期過程能力指數CP(ProcessCapabilityindex)分別是3.22和1.99,長期過程能力指數CPK(ComplexProcessCapabilityindex)分別是3.20和1.96。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光學式濾棒圓周控制器的控制能力比氣壓式強,控制精度和控制效果也更好。為進一步了解和分析兩種不同控制方式對濾棒園周的影響,對不同班次生產的濾棒也進行了實驗[9]。KDF2和KDF4機臺每班次各取30支濾棒,連續7個班次,各取210支樣本量進行圓周檢測,結果見圖6??梢?,在相同牌號、規格和工藝要求下,采用光學式控制方式比氣壓式生產的濾棒圓周波動范圍小,基本在(設定值±0.10mm)范圍內波動,控制效果較好。

      3抗干擾能力

      氣壓式控制方式容易受氣壓壓力波動、成型紙透氣度及污垢的影響;光學式控制方式則容易受成型紙表面的粗糙度、粉塵和膠垢的影響。在生產高透氣度成型紙濾棒時,測量噴嘴內的氣壓壓力比較容易波動,此時光學式比氣壓式的抗干擾能力強。3兩種控制系統的維護比較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氣壓式和光學式圓周控制方式有共性也有區別,因此在生產過程和維護保養方面也有一定差別。

      (1)由于在生產過程中測量管內部容易產生膠垢和粉塵,所以設備每運行2h左右,需要用軟毛刷或較小壓力的壓縮空氣對測量管進行清潔。特別是光學式控制系統,其測量管內有光學鏡片,清潔時要特別小心,以免損傷鏡片表面,影響測量精度。清潔后的效果可以通過ODM-F的自動清潔結果CCD曲線反映,見圖7。圖7右上角為標準圖像,清潔后的結果圖像與標準圖像對比看是否正常,曲線波動范圍不得超出水平的虛線。如果曲線波動范圍較大,說明測量管內粉塵、膠垢或其他異物沒有被清潔干凈,必須重新清潔直到CCD的圖像曲線波動較小,與標準圖像基本一致為止。而氣壓式圓周控制器的清潔結果無法通過圖像進行展示,只能通過濾棒圓周在線檢測圖形或人工檢查以判斷濾棒圓周變化情況。

      (2)兩種控制裝置均可設為手動或自動狀態。設手動狀態時,該裝置不參與控制,只作為濾棒在線測量值顯示。隨著生產過程的進行,測量管內部粉塵逐漸增多,濾棒圓周將越來越小,操作人員通過定期自檢可發現濾棒圓周的變化情況,并及時調整和清潔測量管;設為自動狀態時,控制裝置將根據在線測量數值進行自動調節,波動較小,操作人員也應定期清潔測量管,并根據測量值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

      第2篇

      1.1工藝技術的原則

      1)安全生產的原則。疫病防治。嚴格執行動物防疫制度,每年執行春秋兩防羊四聯苗、口蹄疫預防注射,同時進行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預防。確保羊只體質健康。發現有傳染的羊只及時隔離治療,啟動預防傳染病傳播預案,病畜死尸放于專用尸體處理池作無害化處理并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嚴格出場檢疫。出場羊只嚴格按照檢疫程序進行檢疫,以防帶病羊流入用羊單位及市場。③嚴格飼料入庫程序。禁止任何飼料添加劑入庫。飼料主要以玉米、麥麩為主,飼料由本場種植,入庫時保管員嚴格檢查,防發霉變質或加有添加劑飼料入庫,庫房干燥通風,落實保管員責任制及責任追究制。

      2)高效快速發展的原則。堅持高效快速發展原則,在草地管理方面,進行草地輪牧管理、宿營法改良退化草地。草地分片劃區,放牧強度不得低于5cm,放牧工人在管理人員指導下分片輪牧,避免了草地的過度踐踏,同時又充分利用了草地資源,提高了草地的供草能力,草場秋末冬初能達到每666.67m2有1個羊單位的高載畜量。在綿羊生產方面,以大批量人工授精為主,輔以種公羊本交;堅持月體質量監測;堅持以年更新率為20%的速度更新種羊結構;堅持短期育肥出欄原則,加強管理科學化,保持場內羯羊能在6個月體質量達到30~40kg,及時出欄減輕草地壓力,提高經濟效率。

      3)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加任何飼料添加劑、催肥精,屬綠色可信賴肉食品;建立準確的譜系檔案,無近親,羔羊健康發展;糞污處理后,回歸草地,提升草地肥力,牧草生長旺盛,對環境幾乎無污染;提供優質種羊,改良威寧綿羊,提高威寧綿羊生產能力,提供羊毛及肉食品,具備可持續發展基礎。

      1.2工藝技術

      1)純種繁育及選育??剂ΥA母羊在8月份整群,體質量低于45kg的進行補料催膘,10月份進行人工授精輔以本交等技術進行配種,次年3月份集體產羔,迅速擴大群體規模,7月份對考力代羊的毛用性能、生長發育性能進行測定,對照品種標準,選擇優秀的個體留種或供應市場,不符合標準的作為商品羊淘汰出售。以后通過個體品質測定、后裔鑒定加強選種,通過同質選配、親緣選配,加強選育,保證群體具備較高的生產性能。

      2)防疫措施?!邦A防為主,防重于治”,每年春秋兩季做好羊的四聯苗、五號病疫苗預防注射、驅蟲。每周對羊舍、運動場、牧道進行消毒。建立疫病監測制度,每季度對羊抽檢1次,每半年全群檢查1次,防止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2小結

      2.1經濟效益

      隨著貴州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綿羊養殖的市場前景逐漸看好,經濟效率逐步提升,在灼圃示范牧場的帶動下,周邊農戶已逐步壯大自己的養殖規模,基本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朔烁吆絽^土地貧瘠、廣種薄收困境,充分利用和發揮了自然優勢。

      2.2生態效益

      人工草地的建植,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時對于綠化美化、封山育林起到積極支持作用,對于推動貴州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2.3社會效益

      第3篇

      1.1染整基本工藝流程莨綢的染整完全是手工操作,精練后的白坯綢經過浸莨汁、曬場曬莨、封莨汁、煮綢、過塘泥等繁瑣復雜的工序制作而成。莨綢獨特的色澤、質感主要來源于其特殊而且非常復雜的染整加工工藝。傳統的染整工藝流程如下:坯綢精練浸薯莨汁1次晾曬灑莨汁6次封莨汁6次煮練1次封莨汁12次煮練1次封莨汁1次卷綢過烏洗滌曬干攤霧拉幅整裝。上述染整工藝中,浸莨汁、灑液、封莨汁、煮綢、過塘泥等操作十分繁復,整個工藝程序中染色過程要歷時15d左右才能完成。也可將傳統的染整工藝流程劃分為6個步驟:坯綢精練灑液浸漬過烏再浸漬定幅。

      1.2主要生產原料與條件莨綢的生產體系中,包含蠶絲織物和植物源染色物質薯莨汁、含高價鐵離子的塘泥等天然原料,以及陽光等自然元素和曬場等基本生產條件。

      1.2.1光照在莨綢生產過程中,光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陽光的照射,莨綢的黑色才更加自然、富有光澤。因曬莨工藝對光照強度要求極為嚴格,因此,陽光的強弱決定了一年中莨綢生產的時間。通常在一年內只在4月—7月初和8月下旬—10月底開工,只有這2個時期的陽光強度適合曬莨,生產者幾乎每天起早貪黑勞作。7月—8月上旬(即農歷的小暑節氣至立秋節氣)由于陽光過于強烈,氣溫又過高,生產的莨綢會變硬變脆。11月以后,因北方干燥的季風南下,也不宜曬莨。由于適合莨綢生產的工期短,勞動強度大,還要承受強烈的日曬,因此,該項傳統生產工藝的傳承讓現代年輕人望而卻步。

      1.2.2蠶絲織物莨綢的織物原料采用平紋蠶絲織物,即白坯綢。坯綢必須經過精練,用純堿水煮泡除去絲膠及坯綢上附著的各種雜質,使坯綢具有較好吸水性和良好的著色性能。這一環節工序要求非??季?,精練所用堿溶液的濃度會影響白坯綢在后續染色工序中的著色效果,因此堿溶液通常是由富有經驗的技師調配。

      1.2.3薯莨莨綢的染料來源于薯莨的塊莖。薯莨又名赭魁、薯良,是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其塊莖肉質肥大,呈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有疣狀突起,表面棕黑色,新鮮采割時會流出紅色的黏液。薯莨的塊莖中富含淀粉、纖維素、單寧等物質[10]。將薯莨汁作為染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使用薯莨液汁對織物染色的記載?!侗静菥V目》記載了薯莨作為天然染料的功用“赭魁閩人用入染青缸中,云易上色?!币延醒芯空呃矛F代分離提取技術對薯莨汁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例如:熊曉燕等[11]采用有機溶劑法從薯莨中提取染色物質單寧,并用正交試驗法對其提取工藝條件進行了優化;羅躍中等[12]采用超聲波輔助乙醇提取的方法提取薯莨色素,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化了薯莨樣品預先浸泡時間、提取溶劑種類及濃度、料液比、超聲波功率以及提取時間和溫度等工藝條件。

      1.2.4塘泥塘泥也是莨綢生產的關鍵物質因素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塘泥都適合用于莨綢生產。廣東省順德地區的灰黑色河泥富含高價鐵離子,且未受污染,是莨綢生產過烏的最佳塘泥。紗綢曬莨后過塘泥變成黑色,這是薯莨染料中的單寧與塘泥中的鐵離子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現象。由此在絲綢織物上形成的單寧酸鐵經日光照射,光澤柔和內斂,看上去舒適自然,賞心悅目。

      1.2.5曬場曬場是莨綢生產的重要場地。通常一個曬場可容160匹絲綢織物平攤于草地上。曬場要求表面平整,以泥墊底,上面鋪一層細沙,再在曬場上種植長1~2cm的青草。要求所種植的草本身不能太軟,類似足球場的草坪草最為適宜。

      1.3染色機理莨綢的染色是絲綢織物、薯莨汁、塘泥三者之間各種成分的相互結合或發生化學鍵合的過程。絲綢織物中蠶絲的絲素膠朊多肽鍵的羰基氧與薯莨汁含有的單寧酚羥基以氫鍵結合,在絲綢表面形成黃棕色的膠狀物;塘泥泥漿中含有的Fe3+與薯莨汁中的單寧發生反應,生成黑色著色物質凝結于絲綢表面[13]。在整個染色過程中,光照起著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薯莨汁、塘泥、曬場、陽光是曬莨工藝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1.4關鍵技術環節

      1.4.1灑液將用堿溶液浸泡脫膠和除雜精練的絲綢織物置于浸槽浸漬薯莨汁,自然脫水后,緯向繃挺,平放于曬場的草地上,均勻淋灑薯莨汁液,并涂抹均勻。等到絲綢織物曬干后,再次淋灑薯莨汁液,涂勻曬干,重復數次。薯莨汁淋灑的厚薄程度及陽光照射的程度,都會影響到莨綢染色的效果。淋灑薯莨汁液的次數、份量及日光照曬的時間,都需要由經驗豐富的曬莨技工指導。

      1.4.2浸漬完成灑液工序后,將半成品再次放入薯莨汁液中浸漬,然后平鋪在曬場的草地上晾曬。根據實際需要,該工序可重復多次。通常浸漬的薯莨汁液濃度隨制作流程逐漸稀釋,使絲綢織物表面能夠均勻吸附結合鞣質,并富有舒適良好的光澤。莨綢生產前要先榨制出薯莨汁并將其調配到合適的濃度用于浸泡絲綢織物,再將織物放在曬場的草地上進行整理、固定、晾曬,然后再次用薯莨汁浸泡織物后放到草地上整理、固定、晾曬,此工序反復多次。完成上述多次工序的絲綢織物在灼熱的日光光照下晾曬后,完全呈現出薯莨汁如火般的赭紅色。

      1.4.3過烏過烏是整個莨綢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經薯莨汁染色的絲綢織物在這道工序會發生神奇的變化。該工序也稱作“過塘泥”,即將選好的塘泥用水稀釋成泥漿后,用刷子均勻地涂刷于絲綢織物的正面進行媒染。該工序不能見陽光,必須在日出前完成。因為未經陽光照射,塘泥中的Fe3+與薯莨汁中的單寧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黑色著色物質只附著在織物過塘泥的一面,不會滲透到織物的另一面[14],即塘泥覆蓋的一面呈黑色、褐色,而另一面則是較淺的赭紅色。最后將織物再次洗干凈,平攤在曬場草地上曝曬。整個過程需要1周左右,絲綢織物逐漸從淺紅色變成深紅色,再由深紅色變成黑色、褐色。

      1.4.4再浸漬和定幅將過烏后的絲綢織物再經薯莨汁浸漬后,平攤于草地上進行手工拉幅、曬干,以改善手感,增加透氣性。

      2莨綢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2.1存在問題莨綢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傳統智慧,當前莨綢的生態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衣著價值不斷被發掘,消費者對莨綢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傳統的莨綢生產存在的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產品質量難以達到規范化和標準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莨綢的產業化和規?;l展。

      2.1.1對染色機理尚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薯莨汁和塘泥作為傳統的莨綢染色原料,然而對薯莨汁、塘泥與絲綢織物間發生化學反應原理的研究,僅停留在絲素膠朊多肽鍵和薯莨中所含的單寧酚羥基以氫鍵結合,塘泥中的鐵離子與薯莨中的單寧發生反應這樣簡單、粗淺的分析水平,而對薯莨汁中除單寧以外的其他成分以及塘泥中除鐵離子以外的其他成分或元素在莨綢染色和過烏工序中所起的作用,環境因素光照強度以及溫度、濕度對染色效果產生影響的具體作用機制也不清楚。

      2.1.2染色原料的生產尚未規范化莨綢生產所需特殊染色原料的質量標準,是整個莨綢生產工藝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莨綢產品的品質至關重要。薯莨汁是莨綢生產制作過程中的純天然染色原料,莨綢也因其而得名。目前不僅對于薯莨色素的規范化生產、薯莨中除單寧以外其他成分在莨綢染整工序中的作用缺乏研究,而且對薯莨汁的頭過水以及二過水、三過水、四過水濃度也缺乏統一標準。另一種染色原料塘泥的獲取也由于房地產業的過度開發以及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而受到較大影響,無污染的可用于莨綢過烏的優質塘泥越來越稀缺,而目前尚缺乏對可復配的塘泥的標準化和產業化開發研究,難以滿足莨綢生產規?;l展的需要。

      2.1.3生產時節難以確定優質莨綢的生產受光照、風力、溫度、濕度等天氣條件的影響很大,其中光照的影響最為顯著。在莨綢的制作過程中,除過烏工序外,其他工序都離不開陽光,只有經過陽光的強烈照射,莨綢的黑色才能形成。因而,曬莨工藝對生產時節也有極為嚴格的要求。隨著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加劇,霧霾天氣和極端氣候增多,嚴重影響了莨綢生產時節的確定,由此也導致不能達到生產工藝中所需的光照條件,從而影響到莨綢產品的品質。

      2.1.4生產工藝技術尚未標準化莨綢生產工藝復雜,需要經過坯綢精練、灑液、浸莨、過烏、再浸漬和定幅等6道工序和多個環節,完成這些工序需要長達15d時間。整個染制過程皆是由有歷代師承關系的經驗豐富的技師操作完成,一些關鍵環節如第1次浸莨的汁液(頭過水)以及之后的灑、封、煮過程中所用薯莨汁(二過水、三過水、四過水)的濃度完全靠技師的經驗掌握,并視綢面色澤的深淺進行調整,而曬、封莨水的次數亦不能作絕對定論,也由技師根據氣候條件和場地狀況決定[15]。這些關鍵的工藝環節均沒有形成可參照的標準化操作,成為莨綢規?;?、產業化生產的技術瓶頸之一。

      2.1.5產品單一莨綢作為廣東省特有的一種雙面異色的傳統絲綢面料,正面為富有光澤的黑色,底面為咖啡色。盡管生態性、天然性和環保性賦予莨綢獨特的魅力,但是由于生產工藝的獨特性使其產品顏色過于單一,在消費者對服裝和面料多樣化選擇的今天,如此單一的色調也制約了莨綢產品的市場拓展。

      2.2改進措施

      2.2.1深化染色機理研究薯莨汁和塘泥是莨綢染色的天然原料,然而薯莨汁的成分復雜,需要研究薯莨汁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以及各種成分在莨綢制作過程中的染色作用和機理。塘泥的取材范圍目前仍然局限于順德地區的部分河涌河道,需要研究這些塘泥的特點及與其他地方塘泥的區別,以及其他地區的塘泥經過改良是否也能用于莨綢的“過烏”染色;研究坯綢中絲素膠朊多肽鍵與薯莨汁和塘泥中有效成分的微觀化學反應模式,以及光照和溫度對反應的影響等,并將科學研究的成果與傳統的技術經驗相結合,指導生產工藝的改進。

      2.2.2建立染色條件和原料質量的統一標準通過優化試驗建立實用化的優質薯莨汁提取工藝技術,研究制定薯莨汁的質量標準;在對塘泥的水分含量,金屬離子的種類及價態和含量,不同金屬離子與絲綢織物、薯莨汁中的單寧之間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方式以及成色機理等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的基礎上,研發“過烏”專用塘泥的實用化復合配方。力求能夠將質量與配方標準化的染料用于莨綢的規?;a,以使產品具有相同的質量保證和呈現出傳統的工藝特色。

      2.2.3莨綢產品的多樣化為了改變莨綢產品顏色過于單一的狀況,首先需要研究莨綢色彩形成的影響因素。陳武勇等[16]研究在不同pH條件下,從厚皮香、橡椀、木麻黃、楊梅、冷杉等5種植物提取的單寧與不同氧化劑、鐵鹽作用的顏色變化規律,結果表明植物中單寧與氧化劑、鐵鹽反應,顏色向棕黑、藍綠變化,且隨著pH的升高,顏色逐漸加深。何麗清等[4]基于莨綢的染色機制,采用多種還原型與氧化型的拔白劑對莨綢織物進行拔白和色拔試驗,分析影響拔白和色拔效果的因素,并測試了織物拔染后的色差變化,結果顯示采用氯化亞錫拔白工藝和涂料色拔工藝效果較好,能夠進一步豐富莨綢的花色品種。這些研究為豐富莨綢產品的種類提供了思路和基礎依據。今后應推進將不同染色原料和拔染工藝應用于莨綢生產的進程,解決實用化的關鍵技術難題。

      第4篇

      1.焊接工具的使用

      對于焊接工具電烙鐵的使用是本門課程的一個重點,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因此授課中只針對烙鐵的種類及輔料進行簡單的講解和認識,用一個課時。那么焊接練習則要進行6—8學時。首先準備較多的電子廠報廢的線路板,要求學生用元器件在上面進行焊接練習。例如一次要求40個焊點,之后又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不良之處及發生原因,將統一的不良點進行分類,要求學生辨別。再經行練習,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其次,為鍛煉學生的維修能力,還進行拆焊練習,將之前的焊接練習的元件再拆除下來。這樣還可以下次繼續使用。經過這樣的練習之后,學生的手工焊接已經基本合格,可以焊接作品。同時拆焊的能力也得到鍛煉。第三,經過前面的練習,學生已經沒有耐心再練習了,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開展一個焊接自創作品的比賽活動。先為學生準備焊接導線,要求學生進行創意產品的設計和制作,至少有20個焊點。完成后進行評分,選出有創意的好產品5個,老師進行獎勵。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下課之后仍然不離去,甚至晚自習也要制作。課后將作品進行各班級展示,取得很好的效果??梢娢覀兊膶W生也是有學習熱情的,只要找對路,一定有效果。當然學生的獎勵是沒有經費的,因此就將課程最后學生組裝的調頻收音機作為獎品。

      2.緊固件和緊固工具的學習

      上課前將各種常用的緊固工具進行收集,針對實際的使用進行講解,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特別講解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例如:針對不同大小的螺釘應使用不同大小的改錐,但是怎樣確定螺釘擰緊了沒有,如何檢驗,為什么螺釘有脫扣的現象等等,將這樣的問題留給學生,以提高其積極參與的熱情。還有要求學生舉出在生活中的緊固工具和使用方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各種各樣的回答都有,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提高了教學效果??傊畬W習這些理論性不強的知識時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3.生產工藝的學習

      第5篇

      對于一個國家的工業來說,化學工業所占的比重并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可以說化學工業的發展極大的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化學工業的不斷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高層次的科技生活的需要,也能夠鼓舞國家的各項產業的發展,促進包括工業、農業在內的各項國家基礎產業的進步。近些年來,化學肥料開始逐步的替代了舊的農業肥料,提高了農業的產值產量,帶動了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農業產值的高速邁進。但是與舊的農業肥料相比的不足之處就在于,化學肥料使用后所產生的化學廢棄物在很大程度上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資源的浪費?;瘜W肥料的殘留物成為了大自然的污染源頭。因此,化學工程有待提高,保護環境的宗旨是重中之重,資源的節約同樣是不能忽視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我國的化學工程的污染、浪費現象仍是十分的嚴重,發展決不能以污染和浪費為前提,這是大錯特錯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的分析一下:第一,生產的效率低下。就我國來看,我國的工業生產存在一個盲區,重點就在于生產的效率較低。在化學工程的研究的過程中,生產技術首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環境污染的現象依舊沒有被制止。舉個例子來說,在進行的化學生產的實驗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做不到理想的反應,反應現象達不到預計的效果。在這一系列的生產實驗的過程中,事實上,環境污染的現象已經在悄然的發生了,化學實驗所產生的殘留物、化學實驗敗北過程中所造成的化學污染。實驗過程造成了資源浪費的現象十分的嚴重,經濟浪費更是不在話下,極大的降低了生產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化學產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學工程的生產過程,給環境造成了較大程度的影響?;瘜W污染在當下我國的環境污染的比重中占了較大成分。重工業,尤其是金屬工業所產生的污染現象尤為嚴重。在對水資源的檢測的過程中發現,廢棄水中的金屬含量嚴格的超過了安全性能的指標。水資源的污染,也會對地下的土質產生影響,而土質又會影響農業的產值,這樣看來,化學生產所造成的污染現象是嚴重的。另外,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廢棄水的直接排放,給自然環境同樣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學工程的不連貫性,很容易生產的間斷性,從而影響生產的進度,尤其是當它發生了不合理的間斷的時候,很快就會對整個生產的過程產生影響。由此看來,生產效率的低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以及生產的不合理的間斷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阻礙著化學工程的發展和進步。

      2我國化工生產工藝解析

      從上文中,對于我國目前的化工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主要的問題就在于我國的化工生產工藝還不是非常完善。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化學的生產工藝需要有哪些改進呢?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采取哪些最新的化學生產工藝能夠降低化學生產所產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學生產過程中,提高反應條件以及反應環境。反應條件是化工生產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為了達到高效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廢料的產生,反應條件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因此,提高化工生產效率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就在于加強化學生產過程中的反應條件。催化劑以及反應所需條件一定要達到所需標準,才能保證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高效生產,并減少廢物的產生。保證廢物不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就能保證化工生產的相對環保。第二,化工生產過程中,并非只是提高產品生產的環境,更應該能夠提供廢物處理的程序以及治理系統。包括我們經??吹降膹U氣,都應該經過適當處理后才能進行排放。廢水的排放要采用化學綜合的化工工藝。其原理很簡單,主要是化學反應中最基本的原理,將廢水中的重金屬通過沉淀,從而減輕其危害性。此外,廢氣的處理應該在排氣的中部以及頂部,都設置一出廢氣處理系統,這些裝置可以將廢氣中的有毒氣體以及廢氣中的粉塵過濾,從而保證排放到空氣中的氣體符合國家要求的標準。第三,真正從化學工程中的化工生產工藝技術入手,工藝技術是指從不同的反應原理以及反應條件進行分析與探討。制造氧氣的方式有很多種,那么哪種方式才是最效率高并且更適合化工生產呢?在不同的環境下,對于生產的原料以及方式都是可以隨機改變的,并能通過改變來進行適應性生產,從而提高化學生產的效率,并實現高效以及綠色生產。

      3結語

      第6篇

      1.1填裝生產工藝現狀

      許多工業雷管生產廠家依然沿用較為落后的裝填藥技術,包括人工加藥、人工操作、各個環節之間人工傳送等。在該類生產工藝中,主要是以由人員手動完成,個人素質對于操作的規范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包括安全意識薄弱、存在僥幸心理、操作技術不過硬、注意力不集中等,留下了較多的安全隱患,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等。

      1.2自動填裝生產工藝

      現在的工藝中,雷管制造的填裝工藝基本上可以實現自動化,嚴格遵循著三少三隔開的基本原則,采用自動填裝工藝。自動裝填的生產工藝包含的環節較為豐富,包括裝填藥環節實現人機隔離、自動裝藥、自動動態監測、自動排除廢棄物、自動安全報警、自動化安全聯鎖等。該技術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及穩定性,在許多工業雷管生產企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3生產工藝優勢及不足之處

      在進行工業雷管的生產過程中,引用自動裝填制造工藝,其優勢十分明顯。其在填裝的各個環節均運用到了不同的自動化技術,不僅能夠最大幅度地減少人員操作環節,降低了人員的工作量,避免人員接觸到危險品,排除人為的安全隱患因素,還能夠自動檢測填裝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及時報警,安全性良好。自動裝量時,其計量較為準確,且自動將其中的廢品排除掉,提高了工業雷管產品的質量,減少了成本投入。其生產效率也較高,可以達到12000發/h,另外設備不易出現故障情況。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需要對設備進行專業的保養,對于該項保養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才能保障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

      2延期藥的制作生產工藝

      2.1延期藥制作環節的危險性分析

      延期藥的主要構成成分包括氧化劑、燃速調節劑、可燃劑、黏合劑等化學品,將其全部粉碎達到一定的粒徑后,充分混合制作成延期藥,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在制作的過程中很難保障其能夠充分均勻地混合,且極易出現火災。如果采用干混的生產方式,在進行干混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設備的運行,強化生產現場的各項管理工作,嚴禁出現明火,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且管理上也存在較多的困難。如果是利用酒精作為溶劑,采用的濕混生產方式,而酒精具有可燃性、揮發性,也容易發生火災,情況嚴重的甚至引發爆炸事故。

      2.2水混生產工藝

      基于上述危險因素,可以采用現代較為先進的水混生產工藝,即利用水作為溶劑,在其中加入制作延期藥的原料,再通過一系列的工序,制作出各種粒徑的延期藥,包括材料混合、預干燥、制作成顆粒、最終干燥、篩分分級等。各類材料在水中的分散性良好,能夠充分融合,混合的均勻性較高,使得延期藥的質量有保障。水具有不可燃性、無毒性、環保性等特點,在其中進行化學材料的混合,各個材料的可燃性也被有效的抑制,因此不會出現火災或者爆炸的情況,生產過程更加安全、穩定。

      2.3運用先進的設備

      在進行水混生產工藝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專用的機械設備,包括混藥機、造粒機、篩分機等,其機械性能良好,混合的均勻性高,且能夠實現自動化操作,人機隔離,十分安全。在造粒方面,傳統的生產工藝中是利用手工造粒,不僅效率不理想,也容易出現危險情況,而造粒機則能夠實現人機隔離,機器可以放置于防爆間,進行淋水處理,不僅能夠避免操作時形成大量的粉塵,也能夠排除人為的因素,減少安全隱患,提高了安全性。

      3剛性引火材料制作生產工藝

      3.1工藝現狀

      傳統的工業雷管生產的過程中,剛性引火材料的制作,一般是運用人工裸眼焊橋絲、手工抹藥頭等人員操作,其中產生的揮發性氣體會使得操作人員的身體受到較大的損傷,不僅工作效率不佳,所生產的產品質量也得不到保障,屬于風險較大的工作。

      3.2剛性引火材料制作工藝

      傳統剛性引火材料的制作工藝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利用新型的工藝予以解決??梢允褂娩搸_梳齒,梳齒鋼帶上塑除油,橋絲焊接,蘸引火藥頭,并利用遠紅外技術對藥頭進行干燥,將藥球頭干燥完畢后,再在焊機上將其與腳線焊連在一起。其主要的制作流程為:

      (1)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鋼帶沖梳齒,梳齒鋼帶上塑除油,橋絲焊接,并進行運輸材料,混合引火藥、配置膠液等工作,才能進行蘸引火藥頭及藥頭紅外烘干的工作;

      (2)上述工作做好后,需要進行、分線、配線并擰緊、注塑并把、裝夾子剪線等工作,再將引火藥頭的腳線焊接在一起;

      (3)焊接完畢后還需要將廢棄的線進行返修,如果合格后,可以繼續使用;

      (4)制作防潮漆,將焊接后的腳線噴涂防潮漆并烘干。

      3.3設備要求

      剛性引火元件生產工藝所需要的機械設備較多,如梳齒沖床、整形沖床、橋絲焊接機、剛性藥頭塑料上梳機、自動蘸藥頭機、分線機、月牙板式回轉烘干機、注塑機、臺式電焊機等,其自動化程度高,焊接質量能夠達到國家及行業的標準,產品的質量較為可靠,各個環節都有安全防護措施,避免了操作人員與有毒有害物質的接觸,藥劑的隔離操作,混藥頭藥、沾藥等操作有可靠的安全防護裝置,避免了人體與有害氣體的接觸,提高了生產的安全性,并優化了運作效率。

      4結語

      第7篇

      1.1齒輪箱的功能

      常規的普通發電機組都需要達到一定的轉速才能試運轉發電,但是風力發電機的轉速由于風力原因顯然不高,所以風力發電機的風輪軸需要經過增速箱增速才能達到發電機的轉速要求,而齒輪箱就是傳遞風輪動力并且使轉速明顯提升的關鍵設備。風輪的轉速越低,齒輪箱的增速比要求也就越高,相應的復雜性、造價都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齒輪箱是希望風輪的轉速越高越好的。但是現在國際上風力發電的基本趨勢是風輪為三葉片,而且葉越來越長,風輪的半徑越來越大,這就要求了齒輪箱的技術越來越復雜與精密。

      1.2齒輪箱技術現狀

      我國的風力發電機組的相關技術是從國外引進并發展的,但是從國外引進的相關技術中并沒有風力發電齒輪箱的相關制造技術,所以我國的風力發電齒輪箱制造技術沒有實際的技術借鑒,全靠研究人員按照電機組的技術規范自行研究和制造,所以齒輪箱制造技術不算很高。另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我國對風力發電的技術研究起步很晚,國內缺少對于風力發電技術特別精通的相關專業人才,相關的教育基礎也比較低,種種原因都限制了我國的風力發電齒輪箱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F在的齒輪箱產品離滿足市場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齒輪箱生產工藝

      2.1齒輪箱生產的常見困難

      目前我國生產的齒輪箱大多數都會遇到相同的困難,這些常見的困難有:

      (1)軸承的使用壽命問題。齒輪箱的軸承屬于高損耗的部件,國內生產的軸承大多數使用壽命低于平均水平,容易過早的疲損。

      (2)齒輪箱的設計計算方法拙計。國內的齒輪箱因為成本的考慮大多數使用直齒,而國外先進的生產廠家大多數使用斜齒,而且精度也足夠。

      (3)齒輪的原材料問題。國內的材料質量稍遜于國外,而且仿制的齒輪箱在加王銳張旭沈陽鼓風機集團風電有限公司遼寧沈陽110869工水平上也明顯不如原廠。國內的實際情況也決定了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并不是全部適合,因此齒輪箱的制造必須自主設計研發,包括材料、工藝等。

      2.2齒輪箱的生產工藝

      2.2.1部件。齒輪箱由多個部件構成,其中的一些關鍵部件嚴重影響齒輪箱的壽命和質量問題,在制造是應該給與一些部件重點關注。首先是齒輪。涉及齒輪的過程中要尤其注意減速傳動和增速傳動的差異,變位系數的選定必須考慮到降低滑差,然后參考實際需要設計齒向和齒廓。內齒圈輪緣厚度要3倍于模數,外齒輪以滲碳淬火配合磨齒,齒輪精度要求不低于6級。另外齒輪的計算問題要尤其重視,齒輪的疲勞強度要參考實際使用時候的載荷譜在經過詳細的計算才能獲得,齒輪的工作載荷很難確定,而且工作中的變化很多,致使計算工作很復雜。然后是軸承。和齒輪類似,因為風力工作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載荷難以控制的問題,風力發電機軸承非常脆弱。這就要求了齒輪箱在設計的時候要注重軸承的類型選擇以及措施的制定,重點研究提升軸承的使用壽命。

      2.2.2工藝改進。傳統的齒輪箱的制造工藝流程分為鍛造、正火、高溫回火、粗加工、去毛刺清洗、滲碳淬火、清理拋丸、磨齒、檢驗等步驟。這種傳統的齒輪箱適合船舶等高安全系數的制造中,但是近些年在一些從國外引進的某些產品或者某些科技前沿的產品中使用時發現了容易失效的問題。而近些年出現了一些改進之后的工藝流程,改進后的工藝流程分為鍛造、正火、高溫回火、較高精度粗加工、去毛刺清洗、預熱、重行奧氏體化滲碳淬火、清理拋丸、少余量緩進給磨齒、檢驗等步。這一工藝流程比較符合國產化的齒輪箱的制造現狀,該工藝過程提高了粗加工精度,增加了滲碳前的預先熱處理工藝,這是為了減少滲碳淬火過程的變形并減少磨削余量。磨削過程中了采用少余量緩進給磨削,使齒面保留較大的壓應力狀態并提高精度與粗糙度。采用重行奧氏體化滲碳淬火工藝能夠提高齒輪的耐磨性和承載能力。

      2.2.3工藝參數設計。齒輪的承載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工藝參數要仔細選定。滲碳層的含碳量除只有存在嚴重的沖擊載荷時才需要考慮低周疲勞問題。在滲碳工藝中經過對工廠成本和滲層內氧化現象的綜合考慮之后,含碳量應該在0.77到1個百分點之間。表面碳濃度過高可能會導致表面出現大量碳化物和殘余奧氏體的情況,但是低的含碳量卻有可能造成貧碳的非馬氏體組織,這兩種情況都會降低齒輪的接觸疲勞性能。接著,滲碳溫度提高會使齒輪的加工時間變短,既提高生產的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成本,但是同時這也可能導致變形加大、滲層不均的問題;但是溫度過低、保溫時間長則會導致成本的提升。淬火溫度的提高則會很明顯的影響表面組織和芯部硬度。淬火溫度和滲碳溫度需要考慮具體的原材料性能來決定才能使效果達到最佳。

      3、結語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