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科學范文

      時間:2022-07-03 01:13:14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科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管理科學

      第1篇

      投稿須知

      投稿須知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范,方便閱讀,字數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希望作者投稿時務必將以上要素補充完整、以減輕編輯部的后期工作負擔,謝謝合作!

      8、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9、請勿一稿多投,發現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0、管理科學雜志錄用通知書為信件版,發放通知書采用快遞、請詳細寫出收信地址。

      11、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第2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主管單位:公安部

      主辦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中國管理科學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0334

      國內刊號:23-1510/C

      郵發代號:14-210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87

      期刊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3篇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教學研究會;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207X

      國內刊號:11-2835/G3

      郵發代號:82-5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管理科學》(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教學研究會和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管理科學類重要學術期刊。

      第4篇

       

      主要欄目

      主要刊登內容:規劃與優化、投資分析與決策、生產與經營管理、供應鏈管理、項目與風險管理、應急管理、知識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具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反映我國管理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

       

       

      投稿要求

      一、《中國管理科學》是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和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每期為雙月中旬出版,由各地郵局征訂發行??莾热葜饕ǎ阂巹澟c優化,投資分析與決策,生產與經營管理,供應鏈管理,項目與風險管理,應急管理,知識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具有創造性的學術論文,反映我國管理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封面刊名為研究會創始人華羅庚先生手筆。

      二、來稿要求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文字簡潔,數據可靠。每篇論文一般不超八千字。來稿須按標題,作者,單位(單位名稱,省市,郵編),論文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論文正文,參考文獻的順序書寫;并須附英文標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英文摘要及關鍵詞,以及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單位,職務,職稱,研究方向),詳細注明通訊作者的聯系電話和E-mail地址及通訊地址。獲得各種基金資助的論文請注明基金名稱及資助編號。

      2.來稿必須做到清稿定稿。稿中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其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來稿符號、公式須用公式編譯器排印。

      3.正文須采用本刊規范編號格式,文中首段為“1 引言”(左對齊)。在“1引言”中應簡要陳述本文所研究的具體科學問題及其重要性;應簡要系統評述該問題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評述內容中必須指出參考文獻編號;應簡要說明本文與已有研究的主要區別和特色之處。在“1 引言”中不要加入小標題和圖表,也不作分節內容的介紹。

      4.參考文獻只擇最主要的列入,并用單字母方式標識參考文獻中所引用論文的類型(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研究報告R,標準S,專利P,其它Z),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引用。

      5.文中圖表只附最必要的,圖中文字符號要與正文一致。

      6. 文稿各部分書寫格式請參考本刊近期已發表的論文。

      三、來稿刊登與否由編委會審定。對選用的稿件本刊有權做出適當的文字刪改(或退請作者刪改)。來稿在六個月逾期 未收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本刊對來稿不退還,請作者自留底稿。

      四、請各們作者登錄《中國管理科學》編輯部的網站進行“作者在線投稿”,編輯部不接收紙質稿等其他方式的投稿。

      第5篇

      關鍵詞甘蔗;管理科學;創立途徑

      甘蔗糖業的誕生及其發展,依賴于優秀的甘蔗科技和管理。從甘蔗的種植歷史來說,目前甘蔗最早出現的地方仍然未知。資料顯示,印度在3400多年前已經開始種植甘蔗,1300多年前印度的甘蔗制糖技術與佛教一同傳入中國,進而從我國傳到整個東南亞國家。1200多年前,甘蔗制糖技術從印度傳入西班牙,進而從西班牙傳到西方各國。在甘蔗制糖技術1000多年的漫長發展史中,甘蔗制糖技術在全球有多達96個國家都在應用,這些國家遍布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全球甘蔗的種植面積高達2000萬hm2,全球甘蔗制糖的產量高達12000萬t。甘蔗制糖行業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科技和管理,因此要創立專門的甘蔗管理科學,使其與甘蔗制糖技術完美結合,推動甘蔗制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創立甘蔗管理科學的意義

      1.1甘蔗制糖產業極其龐大

      在甘蔗制糖技術1000多年的漫長發展史中,甘蔗糖生產業在全世界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生產規模。全球有多達96個國家都在種植甘蔗,這些國家遍布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全世界甘蔗的種植面積高達2000萬hm2,全球甘蔗制糖的產量高達12000萬t。不僅如此,在甘蔗制糖產業的發展中還包括甘蔗制糖技術的普及、優良甘蔗品種的培育、甘蔗病蟲害防治工作等。以上種種都證明了甘蔗制糖是個極其復雜和龐大的產業,因此必須要有專門的甘蔗管理科學進行支撐。

      1.2總結我國甘蔗制糖產業的實踐經驗

      我國在甘蔗制糖產業的管理工作中有著大量寶貴的實踐經驗,因此需要建立專門的科學對這些寶貴經驗進行總結,并作為重要的理論基礎。我國通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成功普及了品種優良的甘蔗,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這些管理經驗都需要甘蔗管理科學將其升華為理論和獨立的學說。

      1.3促進我國甘蔗制糖產業的更好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糖的日常需求與日俱增。盡管如此,我國的人均糖消費量離發達國家的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甘蔗制糖產業的更好發展,必須要依靠甘蔗管理科學的建立。

      2創立甘蔗管理科學的途徑

      2.1分析甘蔗制糖產業的管理經驗

      要對甘蔗制糖產業已有的管理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將管理經驗作為管理科學的重要基礎,不僅如此,對甘蔗制糖產業已有的管理經驗進行分析還有助于甘蔗管理科學領域的拓展[1]。所以,要盡可能廣泛、嚴密地進行經驗收集,并認真、細致地對其進行分析。

      2.2借鑒其他相關科學的長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新興學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對于甘蔗制糖領域來說也有大量的新型學科出現,如甘蔗栽培科學、甘蔗生理科學、甘蔗植物科學、甘蔗制糖技術科學等。創立甘蔗管理學需要借鑒這些有關學科的長處和創立經驗,同時,由于甘蔗管理科學屬于甘蔗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相結合的科學,因此還要借鑒其他管理領域科學的長處和經驗。

      2.3加大甘蔗管理科學理論研究力度

      創立甘蔗管理學要加大對甘蔗管理科學理論的研究力度,對理論知識由深到淺、由宏觀到細節都要了如指掌,并且對有關甘蔗管理理論知識的研究要盡可能做到全面和完善,建立起健全的甘蔗管理科學理論學說,進而建立起專門的甘蔗管理科學[2]。不僅如此,還要鼓勵國內學者對甘蔗管理理論進行討論和研究,并設立甘蔗管理理論的相關獎項。

      3結語

      甘蔗制糖產業在全世界有著十分龐大的生產規模,全球甘蔗的種植面積多達2000萬hm2,全球甘蔗制糖的產量高達12000萬t。而甘蔗制糖行業從誕生到現在,能取得如此驚人的發展成果,與其相應的科技和管理聯系密切。因此,創立專門的甘蔗管理科學,促進甘蔗制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是極其必要的。在創立甘蔗管理科學的途徑上,可以采取分析甘蔗制糖產業的管理經驗,借鑒其他領域管理科學的長處,加大甘蔗管理科學理論研究力度等策略,使甘蔗管理與甘蔗制糖技術完美結合,推動甘蔗制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凱.關于創立甘蔗管理科學的思考[J].中國糖料,1998(4):38-39.

      第6篇

      英文名稱:Shanghai Management Science

      主管單位:上海市科技協會

      主辦單位:上海管理科學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9679

      國內刊號:31-1515/C

      郵發代號:4-53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7篇

      中國式管理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總結相關管理理論、管理方法以更好地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績效,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研究的本質是分析中國文化對管理理論、管理方式、方法的影響,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各專家學者在研究的體系、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還未形成統一認識,概念模糊,這給中國式管理的研究的向前推進造成很大的困擾。本文擬從(西方)管理科學的發展歷程(理論和實踐角度)來分析,以期對中國式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路徑和視角。

      二、文獻綜述

      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從國內外學者對中國式管理研究的現狀來看,當前主要有幾類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體如下:第一類是以臺灣曾仕強先生及其出版的《中國式管理》為代表。提出的主要觀點有:管理就是安人修已的過程,寓人治于法治等。主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太極、儒家文化、關系文化等)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來分析中國式管理。第二類是以“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為基礎的一系列成果。該項目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和清華大學于2005年聯合發起,陳清泰、蔣黔貴、趙純均為負責人,邀請、組織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和成功企業家共同參與。主要以專題形式進行,研究內容包括:中國式企業管理背景專題研究、中國企業成功之道案例專題研究、中國式企業管理專題研究、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理論研究。其研究成果對中國式管理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第三類有代表性的觀點可稱之為“西方標準,東方管理”。持此觀點的的學者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閻雨教授提出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C模式。C模式由兩大系統組成:一個是C理論,一個是A體系。C理論就是成中英教授提出的管理模式,他將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的核心文化加上《易經》與《禪宗》,所形成的理論框架被學界稱之為“C理論”。認為西方現代文化則是一種下行文化,更加注重其工具性和實用性,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實用管理文化稱之為“A體系”。另外如華南理工大學陳春花教授亦在其文章中提出此觀點,同時陳春花教授也強調從企業實踐中總結中國式管理的重要性。第四類觀點是以國外學者、研究機構為代表的研究成果,其主要是在分析國際企業在中國經營時對中國的政治文化、關系文化的研究,以分析進入中國市場的的風險與威脅。

      2.當前中國式管理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述研究成果積極地推動了中國式管理研究的進展,但是在指導企業實踐上未產生明顯的效果,主要表現為“思想導向,應用困難”。本文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研究體系和內容各不相同,與管理科學已有知識體系(理論和實踐)難以兼容,使得其在實踐中難以推廣

      前述各學者研究中國式管理的體系和內容各不相同,如曾仕強先生以中國傳統文化和管理哲學為研究基礎;主要是分析中國文化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來分析中國式管理,而這些內容都可以包含在組織行為學的激勵方式、領導風格、溝通方式等內容之中,雖然對象的行為特征不同,但也完全可以根據現行管理科學的體系和方法來研究?!爸袊狡髽I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的學者和專家試圖從企業實踐中尋找中國式管理的特征,雖然注重實踐研究,但還沒有提出關于中國式管理的明確觀點;閻雨教授將西方管理科學和中國文化作為并行的理論納入研究基礎,這導致研究成果不易執行且難以納入管理科學的相關體系;西方學者多從國際化經營中的環境風險來研究中國式管理,并未對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作深入的研究。管理科學發展到今天,有其規范的知識體系(理論和實踐體系),并且在實踐中被絕大多數企業所應用。如果我們對中國式管理研究的體系和內容與管理科學的現行體系不兼容,或是另起爐灶,則其實踐性必然是大打折扣。

      (2)視角各不相同,研究體系和層次混亂,使用概念模糊,不規范

      各學者在研究的體系、層次和使用的概念上各不相同。如有些學者把中國式管理理解為并列于(西方)管理科學的東方管理科學、東方管理思想或東方管理哲學,曾仕強先生認為它是由中國管理哲學與西方管理理論相結合的一種管理理論;有些人把它理解為一種管理模式或管理方式等,尤其是管理模式的概念最為模糊,對其解釋各不相同。

      (3)研究的對象為一般企業中的常見問題和現象,而非成功企業的特征

      不少學者研究時通過觀察一般企業中的一些人際現象而得出結論,其中可能為一些糟粕的現象,因此并不足以成為中國式管理的榜樣或理論來源。針對此現象,李非教授認為應以中國成功企業為樣本進行研究,而并非是研究所有企業管理中出現的所有問題。

      (4)研究方法以思辨為主,說服力較弱

      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思辨式研究方法,即從我國傳統文化中找出相關文化特征,并進行演繹推理中國式管理的特征,未采用如訪問法、觀察法、試驗法等規范的管理學研究方法,因此研究成果的說服力比較弱。(5)過度地分析文化而對實踐與績效分析不足文化對管理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但企業組織是一個工作環境,其必然不同于其他場合的環境,且企業自身有其特定的短期和長期目標,過度分析文化對人際的影響,而忽略現有企業實踐體系(部門、溝通方式)的目標、績效將必然導致其實踐性比較弱。

      三、管理科學的發展(體系與研究方法)——基于理論和實踐視角

      管理科學產生于20世紀初,以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為標志》,成熟于20世紀50年代,以德魯克《管理的實踐》為標志。管理科學發展到今天,其以規范的知識體系(包括理論、方法、概念、原則、技術)而成為一門科學,這已為世界各國學者、專家所承認。著名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其經典著作《管理的實踐》中指出,管理是一門實踐,最終檢驗管理的是企業的績效,管理者的素質和績效是企業惟一擁有的有效優勢。同時他指出管理的要素和要求是可以進行分析的,是能夠予以系統地組織的,是能夠被任何具有正常天資的人所學會的。通過系統地學習原理,掌握有條理的知識,系統地分析其在工作所有領域中的表現,包括企業的管理,將提高管理者的績效。這就告訴我們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管理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理論主要強調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而管理實踐則強調在實務中如何運用和執行相關理論和方法以達到企業績效和目標。因此,本文從管理科學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來分析中國式管理的研究,目的有二:從管理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來分析可以系統地分析中國式管理特點,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可以增加研究的實踐效果,還可以體現中國式管理對先前理論和實踐的繼承與先進之處,便于進行國際比較。

      1.從管理科學的理論體系來看著名管理學家羅賓斯認為,管理理論的發展

      可以按照對管理的不同見解來表征,這些不同見解反映在對管理者做什么以及管理者應當做什么的不同觀點上。并指出每一種管理理論都是關于同樣的對象,區別僅在于研究者的背景和興趣不同。正是這些不同視點的理論互相補充并不斷向前推進,才使我們更加接近管理的真諦。管理科學的理論體系的一些關鍵特征如下:

      (1)管理科學只有一個,源于不同國家的管理理論共同成就了管理科學

      西方國家最初提出管理理念并最早建立管理學的理論體系,故有些人把它稱為西方管理科學,但管理科學發展到今天,東方國家如日本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世界各先進國家的企業管理實踐都為管理理論的繁榮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并推動管理科學向前發展,繼而這種理論再推廣到世界各國的實踐中去。從這個角度,世界各國先進的管理理論和實踐成就了管理科學的知識體系,管理科學只有一個,并無西方管理科學和東方管理科學之區分。

      (2)新的管理理論都是對先前理論的補充與改進

      科學管理理論是針對先前經驗管理階段存在的生產低效率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理論,而行為管理理論則是針對科學管理理論忽視人的因素而提出要關注人的一種理論,現代管理理論的叢林則是從多視角分析了被忽略的環境因素、社會系統因素而提出的一系列觀點,日本的企業文化管理理論則是對整體戰略的執行、員工的激勵因素等進行融合。因此,每一種新的管理理論的出現都是對先前管理理論不足的彌補和改進。中國式管理理論的出現也必然應能夠做到這一點,同時中國式管理也必須要對21世紀的新的環境特點做出回應和解答。

      (3)管理科學的理論體系由管理理論、管理原則、管理技術和方法構成

      管理科學由若干管理理論構成,每種管理理論又包括相應的管理原則、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因此,對于中國式管理的研究不僅包括管理理論的總結和研究,也包括小的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比如中國的關系文化在關系營銷(如銷售領域)中就發揮出顯著的成效;再比如中國的家長制文化對高層決策也有顯著的影響,如果說日本企業的決策方式是集體討論集體決策,美國的決策方式是集體討論、依法決策,而中國企業的決策方式則可以總結為集體討論,一人主決策。此必然對公司治理結構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總結這樣的小的方式方法也是中國式管理研究的一個方面和層次。

      (4)管理科學強調用科學的方法發展管理理論

      管理科學同樣強調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發展管理理論。著名的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和海因茨.韋里克在其著作《管理學》(十第版)中提出管理理論是將相互依存的概念和原則系統地組合起來,從而構成知識的基本框架或組合。并提出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來發展這些理論知識。并指出,概念就是人們對具體事物的特性進行概括后在頭腦中產生的形象。表述概念的詞語和術語必須準確,必須與所分析的事物緊密相關,必須為科學家又為實踐者提供豐富的資料??茖W方法要求通過觀察確定事實,對事實進行分類和分析,找出因果關系,如果經過驗證這些概括或假設是正確的,那么這些概括或假設就稱為原則。其提出應用科學的方法發展管理理論,如圖1所示。

      2.從管理科學的實踐體系來看

      根據目前已有的企業管理實踐特征,本文認為管理科學的實踐體系可總結為:以戰略管理為統領,經營層戰略管理為基本單位,職能層戰略為執行層的實踐體系,如表2所示。根據這個體系,能夠抓住管理科學實踐體系的關鍵要素。結合中國文化特點和管理科學的實踐體系可以看出,中國式管理主要分析文化對管理方式的影響,文化影響人們的行為,因此,在與文化、心理和行為有關的實踐領域,中國文化的影響比較大,而與物有關的實踐領域,管理科學的已有實踐體系(如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技術)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因此,中國式管理研究的學者宜多從前者如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競爭戰略、公司層戰略、企業文化等領域來研究實踐領域的中國式管理特征,而在與物有關的領域,不妨多借鑒相關管理領域的已有成果。表2管理科學的實踐體系

      四、結論與建議

      綜合上述,得出對中國式管理研究的三點結論和建議:

      1.中國式管理研究是管理科學研究的組成部分,中國式管理應是對管理科學先前理論和實踐的進步和補充,而不僅是中國特色的總結,如此才能體驗出中國式管理的先進性。

      2.中國式管理是一個泛稱,是指基于中國文化的中國企業管理理論、中國式管理方法、中國式管理技術的系列管理視角的統稱。因此,對于中國式管理的研究應從系統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來考慮。根據前述內容,本文認為中國式管理研究的體系應包括:

      (1)中國式管理理論。是指重要的能夠解決一些重大問題的理論的總結或提供思路。如當前企業利潤訴求與社會發展的矛盾,是否可嘗試用中國的和諧文化來提供解決思路,如可嘗試分析如何令股東、員工、顧客和公眾都相對滿意、和諧的角度來考慮管理問題。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