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2-10-24 23:02:31

      序論:在您撰寫土木工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土木工程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現代土木工程不斷地為人類社會創造嶄新的物質環境,成為人類社會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論述了土木工程的涵義、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引言

      縱觀人類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設在和自然斗爭中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土木工程業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建筑物的規模、功能、造型和相應的建筑技術越來越大型化、復雜化和多樣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設備、新的結構技術和施工技術日新月異,節能技術、信息控制技術、生態技術等日益與建筑相結合,建筑業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為許多新技術的復合載體。而超高層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橋梁及作為大型復雜結構核心的現代結構技術則成為代表一個國家建筑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在土木工程中越來越體現了技術與創新的作用,誰能在世紀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誰就能在知識經濟時代開創土木工程學科的新紀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義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土木工程的含義可從兩方面去理解。一層含義是指與人類生活、生產活動有關的各類工程設施,如建筑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局壩水電和水利工程、鐵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等。另一層含義是指為了建造工程設施應用材料、工程設備在土地上所進行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工程技術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實踐和研究己取得顯著成就,無論是結構的力學分析,還是結構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結構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別是近若干年,在高層、大跨結構和鋼結構方面成績尤其驚人。但展望未來,土木工程領域中仍然有許多課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土木工程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土木工程建設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直沒有停過,且發展很快,尤其在近年來,發展極為迅猛,幾乎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的建設工地。新的高樓大廈、展覽中心、鐵路、公路、橋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大力研究、開發和應用。發展之快,數量之巨,令世界各國驚嘆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國鐵路運營路程已達6.78萬公里,居世界第4位,亞洲之首。鐵路朝著城市輕軌和地鐵兩方而發展。同時,我國也在積極建造高速鐵路,武漢至廣州的高速鐵路運營時間僅需4小時。此外,磁懸浮列車也在發展。橋梁工程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伴隨著橋梁類型的不斷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楊浦大橋、南浦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等大跨橋梁的建成都標志著我國的大跨結構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進行列。目前,我國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橋3座、800m以上大橋8座、600m以上大橋15座、400m以上大橋40座,重慶萬縣單孔跨度達420m的鋼筋混凝上拱橋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興趣。在水利建設方面,50年間全國興建大中小水庫8.6萬座,水庫總蓄水量4580億立方米。建設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萬公里,目前防洪工程發揮的經濟效益達7000多億元。在大壩建設方面,我國先后建成了青海龍羊峽大壩、貴州鳥江渡大壩、四川二灘大壩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發展趨勢

      (一)高性能材料的發展

      鋼材將朝著高強、具有良好的塑性、韌性和可焊性方向發展。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已經把屈服點為700N/mm2以上的鋼材列人了規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強度鋼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復合材料也將向著輕質、高強、良好的韌性和工作性方面發展。

      (二)計算機應用

      隨著計算機的應用普及和結構計算理論日益完善,計算結果將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從而更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并保證結構的安全。人們將會設計出更為優化的方案進行土木工程建設,以縮短工期、提高經濟效益。

      (三)環境工程

      環境問題特別是氣候變異的影響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融為一體。城市綜合癥、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問題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又無一不與土木工程有關。較大工程建成后對環境的影響乃至建設過程中的振動、噪聲等都將成為土木工程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四)建筑工業化

      建筑長期以來停留在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小生產方式上。解放后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推動了建筑業機械化的進程,特別是在重點工程建設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說落后于其他工業部門,所以建筑業的工業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正確理解建筑產品標準化和多樣化的關系,盡量實現標準化生產;要建立適應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科學管理體制,采用專業化、聯合化、區域化的施工組織形式,同時還要不斷推進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

      (五)空間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華裔林銅柱博士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巖石生產水泥并預制混凝土構件來組裝太空試驗站。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動場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圍。隨著地上空間的減少,人類把注意力也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地下空間,21世紀的土木工程將包括海底的世界。實際上東京地鐵已達地下三層: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設置了車站外,還建設了博物館。

      (六)結構形式

      計算理論和計算手段的進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出現,為結構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條件??臻g結構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結構融為一體,結構形式將更趨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極化

      能源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極為關注的問題,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極化的要求是21世紀人類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這也對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

      此外,由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發達,基礎設施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設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項專業活動中,都應考慮可持續發展。這些專業活動包括:建筑物、公路、鐵路、橋梁、機場等工程的建設,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

      參考文獻:

      [1]段樹金.土木工程概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

      第2篇

      教學中使用的教材太過陳舊,未能及時更新,讓學生掌握到最先進的理論基礎,學習最先進的技術。教學教材較多,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教材以供使用,各學校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教材。教材內容不系統,知識相對落后,技能講解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掌握最先進的知識與技術。設備不夠先進。雖然國家加大了對中職教育的投資力度,但依舊不能滿足新技術發展的需求。土木測量設備陳舊,還是使用傳統的三儀,新興的電子測量儀普及率低。設備的循環使用導致設備造成損壞,未能及時維修,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自身存在問題。師資力量不足,教師隊伍缺少新鮮血液,大多數老師是高校畢業,未經過實習操作,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的觀念落后,對新知識技術的認識不足,重理論,輕實踐,降低了教學效率,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足。教師對土木工作實際情況了解少,只能紙上談兵,降低了教學質量。

      2.中職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改進措施

      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的解決,使用先進的教材,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對老師進行在職培訓,提高老師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1使用與教學目標相符的教材

      根據學校學科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教材,優化教材的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更加系統。采用偏向實踐的教材,進行操作技術的講解,體現學科的實用性。教材要采用先進的傳媒形式,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提高課堂的效率。教學內容要及時進行更新,要跟得上社會體制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增強學生對先進技術的了解。

      2.2加大設備投資,加強設備的管理

      學校要及時購進最先進的測量儀器,讓學生掌握先進儀器的使用。添置測量儀器,保證儀器可以供學生使用,讓學生掌握儀器使用的技巧。對于測量儀器數量較少的學校,要進行合理地配置,讓學生可以高效的使用,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定期對設備儀器進行維修,保證儀器的正常使用,提高課堂效率。

      2.3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學校要加強對老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彌補教師實踐能力較低的不足。吸收一些具有實際經驗的教師,增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梢岳眉倨诘臅r間,將老師分配到實際工作單位,讓老師掌握最先進的操作技術。加強對外交流,安排教師到相關的院校進行學習與培訓,向學生傳授最先進的理論技術。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改變與創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儀器展示與使用講解,提高課堂效率。

      2.4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職是一種特殊的學校,接收的學生多是初中畢業,或是初中還未畢業,是為了學習一門技術。學生的基礎較差,尤其是數學上的知識,對一些函數的了解較少,在土木工程測量應用講授時有一定的困難,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知識的講解。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于土木工程學習的興趣。教學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老師講授完理論知識后,讓學生及時地進行練習,趁熱打鐵,讓學生把握操作技術。

      3.結論

      第3篇

      1.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探析——以XK大學為例

      2.土木工程碩士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

      3.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以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為例

      4.土木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力學基礎課程群建設構想

      5.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淺析  

      6.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7.項目驅動的專業碩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

      8.關于土木工程類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若干看法

      9.電力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高質量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10.土木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1.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研究

      12.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13.中國土木工程建設安全現狀與風險監控對策 

      14.現代土木工程特點與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15.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16.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思考與探索

      17.探討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對策

      18.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19.土木工程——一個平實而又重要的學科 

      20.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2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探討

      22.淺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 

      23.企業參與下的高校專業評估和人才培養——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 

      24.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及對策探討 

      25.論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  

      2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27.土木工程施工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 

      28.土木工程大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9.對現代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 

      30.可持續土木工程結構的若干科學問題與實現技術途徑 

      31.談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的管理 

      32.淺論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  

      3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探討 

      34.土木工程結構風場實測及新技術研究的進展 

      35.論土木工程災害及其防御  

      36.淺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兩者之間的關系

      37.淺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 

      38.新世紀的土木工程與可持續發展 

      39.論土木工程專業教改與國家注冊工程師的統一 

      40.淺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41.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42.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  

      4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 

      44.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見的不足及對策  

      45.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問題的探究性分析 

      46.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與實踐  

      47.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48.淺析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  

      49.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0.淺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  

      51.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研究  

      52.高?!巴聊竟こ谈耪摗闭n程教學改革初探

      53.淺談基于創新原則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 

      5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 

      55.基于數值仿真的土木工程實驗教學改進與實踐

      56.淺談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措施

      57.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

      58.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分析

      59.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 

      60.土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61.淺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6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探究 

      6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初探 

      64.土木工程管理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措施探究 

      65.開放式土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構建與實踐 

      66.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問題的探究性分析 

      67.土木工程概論類課程教學探討 

      68.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69.復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發展與應用 

      70.淺析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的管理 

      71.土木工程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綜述 

      72.淺析如何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 

      7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74.淺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75.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措施

      76.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

      77.《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改革思考 

      78.試論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有效措施

      79.FRP復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80.淺析土木工程建筑節能措施 

      81.基于生產實習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論教學改革與實踐 

      8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 

      83.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的關系分析 

      84.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一體化改革研究與實踐

      85.淺析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性和創新  

      86.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87.關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分析

      88.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89.關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探討 

      90.纖維增強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91.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92.淺談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管理  

      93.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研究狀況與進展 

      94.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 

      95.我國土木工程結構可靠性研究的一些進展  

      96.基于社會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7.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98.電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9.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探討  

      100.結構與地基加固技術在土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101.微動勘探技術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102.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規劃與效果分析 

      10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104.土木工程結構振動控制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105.中美土木工程本科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對比分析 

      106.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107.國家特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 

      108.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109.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初探 

      110.試論土木工程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111.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 

      112.土木工程中的計算機應用  

      113.遠程開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114.《土木工程結構試驗與檢測》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討

      115.如何保障土木工程設計工作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116.土木工程學科教學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學 

      117.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論土木工程本科專業(中職本)人才培養模式

      118.面向土木工程學科的安全工程課程探討

      119.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邊坡支護技術探討

      120.簡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 

      121.光纖傳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122.注冊師制度下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構建

      123.關于土木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思考

      第4篇

      關鍵詞:產學研;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畢業設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新成為推動社會科技進步與經濟不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1]。城市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的規模逐漸擴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異則要求土木工程技術也不斷地發展與創新,同時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專業[2]培養大量應用型創新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土木工程本科專業中最后的一個理論性與實踐性綜合的教學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工程技術問題,最終使學生符合應用型創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畢業設計[3,4]論文必須具有綜合知識、能力與創新相結合的特點。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5]之間通過生產、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在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有機結合企業生產實踐與科研創新,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際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提升科學研究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增強設計與參與生產實踐的事業心和責任感[6],在更好地運用綜合專業知識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的同時,達到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1創新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模式

      產學研有機結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就是在畢業設計與研究論文中,實現畢業設計[7]、教學與土木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土木工程產學研項目中,結合科研創新與生產實踐來優化課程教學,培養土木工程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有助于全面培養有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具體的土木工程畢業設計創新模式之中,可以優化開展實施產學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當前土木工程教育中產學研結合教育課程評價[8]及調控機制,改變傳統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時,也有助于實現企業、高校以及研究機構間的優勢資源互補,優化培養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

      2基于產學研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意義

      利用產學研機制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創新性土木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從工程實際與學術問題的聯合創新出發,豐富與擴展課題的研究目標,將產學研科研或工程項目轉化為創新型的實驗項目、依據工程實際與實驗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展創新能力。同時,創新性土木本科畢業設計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優化學生力學模型計算能力,培養技術學術交流,擴展學生思維,具有重要創新意義?;诋a學研的課程實踐與畢業設計工作,能夠優化提高土木工程產學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實現共贏,共同發展。創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產學研平臺,優化服務,能夠優化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層次,有效實踐產學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質量,發揮積極影響。而且,在土木工程專業中,其畢業設計與實際工程密切相關,使其與產學研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也可以提升畢業設計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基于產學研土木工程畢業設計創新的實現措施

      3.1完善產學研結合體系

      密切協調土木工程教學與后期畢業設計間的聯系,基于產學研創新模式,設置課程教學與生產實踐,最終為畢業設計的選題、實習與設施打下基礎,增強課程試驗與畢業設計等與外部生產與科研創創新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疾鞂W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解決工程中與企業科技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工程畢業設計題目,使其能夠聚精會神地投入到畢業設計中,提升學生參加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熱情。

      3.2提升土木工程專業產學研基地實力

      高校院系加強與地方科研生產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專業的產學研基地,鼓勵教師參與生產實踐,提升其實踐指導實力,為畢業設計與論文提升工程實際的支撐,激發土木工程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潛在能力。通過土木工程專業產學研聯合的課程教學實踐與畢業設計,更深層次地讓學生通過融入到土木工程設計實踐中。

      3.3提升選題水平

      創新性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工作,必須要確保選題符合土木工程專業的實際特點,切合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保障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選題深度可為學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選題簡單重復的陳舊題目,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畢業設計中選題過深、題目過大而脫離生產實際的情況,確保學生切實完成畢業設計工作。

      3.4提高畢業設計指導質量

      院系在畢業設計指導中,應細化到具體教學指導單位,根據各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專業特點,制定適合創新模式的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細則。指導教師在學生畢業設計中,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去創新思維,建立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多元文化意識,培養土木學生的工作、人際交流能力。

      3.5協調畢業設計考核環節

      建立基于產學研的畢業設計分階段考核方法,首先對指導教師要求其書面陳述畢業設計課題來源、選題依據、設計論文內容、難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況,由院系討論與考核設計選題。在此基礎上,增加創新學分與創新能力的評價標準,使學生更加有積極性地投入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激勵教師培育基于產學研等的創新課程與畢業設計的實踐,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诋a學研的畢業設計論文實施過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調節增加實踐環節的考核,以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提升。

      4產學研創新畢業設計論文案例探索

      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依據江蘇省特色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逐步推行創新教學與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承擔了大量的企業科技開發項目。土木工程學院在基于產學研的教學與畢業設計改革上,利用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引入企業深度參與教學實踐,開發了“企業文化、建筑工業化技術、施工安全管理、現代施工關鍵技術、建筑信息化技術、綠色建筑技術、建筑設備工程”等校企網絡課程。進一步,加強教學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網絡共享絡課程,鼓勵開展學生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對“土木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與工程結構測試技術訓練”等課程實施以能力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為切實完成實踐課程培養目標與創新性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學院教師團隊目前承擔的產學研項目,緊密結合土木工程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科技問題,為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進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目前承擔“深大基坑開挖施工對工程樁的影響及其檢測關鍵技術研究”產學研項目,旨在結合教學與工程實踐科技創新的同時,進行土木工程創新畢業設計與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等探索工作。在教學中,針對鹽城多河地區特點,分析深大基坑開挖的設計、施工與環境影響特點,將工程難點問題引入課堂與試驗及實習實踐。對深大基坑開挖回彈引起的樁基承載形狀變化等問題,在“樁基工程”課程的設計與施工檢測等課程中,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程試驗與產學研課題研究試驗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參與科研試驗研究,為創新性畢業設計提供知識能力的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基于產學研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根據學生情況并結合項目特點,畢業設計選題有“先鋒島三期多面臨河深大基坑的設計與施工”“鹽城多河地區的基坑支護形式與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開挖條件下的工程樁承載力計算”“深大基坑開挖坑底回彈與樁基承載計算與檢測”“臨河高層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礎設計與施工方案”等,創新了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論文的形式,并推動了工程生產實踐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等工作。

      5結語

      在土木工程教學、試驗實踐及畢業設計的各階段,基于產學研聯合研究項目改革教學方法與畢業設計選題及實施,促進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與實踐,使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直接接觸到工程實例與企業技術創新實踐,可有效保證學生完成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培養計劃,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為完成土木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發揮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查文煒,葛友華,劉平成,等.基于產學研機制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J].教育園地,2009(33):28-29.

      [2]楊果林,曾伏愛.土木工程專業創新性本科畢業設計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專業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模式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17):21-22.

      [4]周林聰,邱建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分析與改進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產學研聯合培養提升實習及畢業設計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4):57-58.

      [6]陳樹華,郭軼宏,梁文彥,等.基于跟蹤管理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66-68.

      [7]童樂為,張偉平,劉勻,等.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提升與創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

      第5篇

      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社會性、綜合性、創新性和群體性[1],因而其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盵2]目前,我院正在深入地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適應我院2002年升本后本科教育的要求,以體現我院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特點[3]。我院土木工程專業自2003年招收第一屆本科學生以來,一直在進行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教學計劃的修訂。筆者結合幾年來專業建設工作,介紹我院2006級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計劃修訂情況。

      1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與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

      目前,我國高校分為三類:重點高校、一般高校和高等??茖W校。我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高級研究型人才,主要由名牌大學和重點大學培養;第二層次是高級設計、施工管理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養;第三層次是生產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職??茖W校培養[4]。邵陽學院2002年升為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2003年興辦,辦學歷史短,教學經驗積累少,無論從師資隊伍、辦學條件、科研能力,還是學生生源,都不具備培養高級研究型人才的條件;同時也不具備與辦學歷史較長的一般本科院校競爭的實力。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在湖南省和全國所處的地位,將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懂設計、會施工、懂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據此,對我院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制定了2006級教學計劃:⑴設置2個專業方向:建筑工程和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制定“2.5+1+0.5”人才培養模式,即進行5個學期的專業通識(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育,2個學期的專業方向課教育,1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計劃的研究文暢平(邵陽學院城市建設系湖南邵陽422000)摘要: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結合專業建設實踐,以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和辦出特色的基礎,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以培養應用型人才。關鍵詞:土木工程教學計劃培養目標實踐環節應用型人才學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⑵拓寬專業基礎,建立土木工程專業“大平臺”課程體系。⑶建立“模塊”課程體系,實現課程整體優化。

      2以人才需求為目標,以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為主線,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

      土木工程專業是最古老的工程類專業,在世界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都需要土木工程類專業人才。我國不少高校中的土木工程專業辦學歷史較長,辦學條件好,辦學經驗豐富,生源素質較高。我院土木工程專業2003年興辦,辦學歷史短,教學經驗積累少,競爭實力弱。我們應正視自己的差距,找準自己的位置,揚長避短,辦出自己的特色。⑴土木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現狀和人才知識、能力結構要求第一,人才需求呈多樣化趨勢。應用技術科技含量隨科技發展而增加,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務實,更有針對性,也更加迫切,既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應用型人才,人才的需求呈明顯的多樣化趨勢。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順應這樣趨勢,建立以培養崗位能力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技術能力培養的辦學思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適應崗位需要為目的,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土木工程各技術崗位工作的需要。第二,人才的專業知識面要寬。應用型人才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基層企事業單位,這些單位的工作專業劃分不太細,且比較綜合,他們需要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工程一線技術把關的技術人才,要懂設計,會管理,這就要求技術人員知識面要寬。第三,土木工程實踐性、社會性、綜合性很強,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培養的專業人才除了要有本專業各領域的技術知識外,還要有相應的管理和經濟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素養,以及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等。⑵構建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的思路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和對人才知識、能力結構以及素質要求,是我們構建實踐環節教學體系的依據,也是我們教學培養方向。為此,我們強調三個突出:①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教學培養方向,體現在課程體系上,就是要突出施工類、管理類課程的地位。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決定了人才的知識結構,更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創造力。當然,經驗的培養和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切實保證了各類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等工程訓練的時間,把計算機應用能力、管理和經濟知識貫串其中。在實踐環節教學中,注意把工程教育和工程訓練統一起來。③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作為教學型高校,應以教學為中心,而我院土木工程專業應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中心地位,既以技術基礎課的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這方面我們有優勢,第一,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業課教師基本上來自設計、施工、行業管理等部門,他們實踐經驗豐富,事業心強,工作責任高;第二,這些教師能為實踐環節教學提供適宜的教學工地;第三,能夠較好地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⑶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土木工程專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包括:①課程實驗類;②實習類;③課程設計類;④畢業設計(論文);⑤計算機應用類,包括貫串于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計算機應用。超級秘書網

      3階段性成果

      從2002年起,多次對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今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修訂,按照“2.5+1+0.5”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和優化實踐環節課程模塊,即“平臺”類實踐環節;“課群組”類實踐環節;“綜合”類實踐環節即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⑴課程實驗類。占總學時約13%。包括大學物理實驗,普通化學實驗,材料力學實驗,測量實驗,土工實驗等。⑵實習類??傆?~7周,包括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生產實習,道路勘測實習等⑶課程設計類??傆?0周,包括基礎工程課程設計,“課群組”類課程設計等。⑷綜合類??傆?6周,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⑸計算機應用類。包括計算機文化類、技術基礎類,專業應用類等,課內安排126學時,課外安排約360學時。

      4結語

      專業教學計劃體現了高校辦學指導思想,反映了高校辦學水平,“辦學不應該老圍著別人有什么,而應該想別人沒有什么,這樣才辦得出特色”[5]。突出學生就業服務對象、突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實踐環節教學的地位這三個“突出”是我們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也應該成為我們辦出特色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永生,邱洪興,陳以一.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3(02):14~16.

      [2]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邵陽學院教務處.2003級本科專業教學計劃[Z].關于制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

      第6篇

      1.通過廣泛的文獻檢索和兄弟院校的實地考察,召開專題研討會,集思廣益,正確認識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問題;明確注冊工程師制對人員素質、業務能力、知識結構的要求。

      2.在前期調研考察的基礎上,針對現有土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進行問題研討,設計適應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的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1)適應性的教學管理工作改革

      建立教學管三方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新機制,努力開發和利用人的創造力,給教師和學生充分的教學管理決策權、監督權,實現教、學、管三方在教學管理中的目的共同、手段互助和平等協商。

      (2)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等核心教學工作

      A.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核心課程課時量適當增加,非核心課程課時量適當減少,增加實踐環節課時量,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企業認識實習等,達到總學時的30%。B.鼓勵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改革,采用案例項目教學、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進行精品課程建設,以精品課程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C.鼓勵教師根據生源狀況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編寫適合的應用型本科教材。教材建設作為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柱和基礎,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的作用顯而易見。

      (3)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為適應應用型教育的需要,組建校企結合、職責分明、梯隊合理的工程教育師資隊伍。A.倡導教師把論文寫在項目上,研究做在實踐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B.要求教師具備“企業工作經歷、名校進修經歷”兩種經歷。C.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措施(引進來,就是引進施工設計等生產單位具有豐富理論及實際經驗的工程師來校辦講座和指導實踐教學;走出去,就是鼓勵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生產企業兼職、學習或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提高教師的工程能力)。

      二、預期實施效果

      將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與注冊工程師制度有機結合,明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定位,加強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實踐教學為主線、基于項目的學習,培養適應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具備扎實的本專業的專業理論、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具備相關或其他方面的專業知識,并盡可能做到一專多能或多專多能的復合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三、結語

      第7篇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姚治平先生首次明確的提出了土建工程中的結構控制概念,并在論文“土木工程結構減震概念”以及以后的論文中都相應的指出了:應用結構的控制系統是一個解決土木工程這種安全性問題的可替代的方法,這為結構理論在土木工程中防震問題中提出了全新的方向。在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內外的相關學者在土木工程的結構控制的方式、實驗以及工程的應用方面都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工程結構控制概念可以解釋為:通過對工程結構施加相應的控制體系,通過控制體系和結構來共同承擔受震的作用,以此來調節和降低工程結構中的振動效應。

      二、隔震控制技術

      (一)隔震控制技術原理

      在土木工程的建設當中,隔震控制技術就是對由地震所產生的振動對建筑的整體結構的隔離作用。工程中的防震體系基本都設置在工程結構的最底部和基礎工程頂面之間,使得上部的結構和基礎相分離。通過隔震體系來隔離地震波所產生的向上沖擊力,延長工程結構的基本周期,從而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應,是的工程整體的加速度變下,通過隔震系統來分擔地震所產生的能量,以此來達到減震的作用。通過地震的反應圖譜可以看出,隨著周期的變大,加速度的反應譜慢慢的減小,通常在底層建筑的剛度很大,所以說周期變短,在發聲振動的時候,輸入其中的加速度很大,要是采用相應的措施來增加和延長工程結構的基本自震周期,讓其還禮場地中的卓越周期,讓工程結構的基頻處在地震產生高能量的頻段以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物輸入的加速度。通過地震的反應譜可以看出,當周期變大的時候,反應的位移將會增加。

      (二)對橡膠支座的運用

      當前用在建筑防震中的橡膠支座是由橡膠片與薄片增強鋼板,通過粘合和硫化加工而成的,通過現代化橡膠的化工技術的加工制造。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剛度比較低,而在垂直方向上的剛度很高。這種規格的橡膠支座最早是在橋梁施工中被應用。建筑和橋梁施工所應用的橡膠支座在結構上基本是相同的,都有相同的結構動力學的標準和要求,也同樣的具有耐久性、穩定性以及包含防火在內的耐受性等,在地震產生的能量沖擊下,橡膠支座會隔離建筑體在水平方向的運動分量,而在垂直方向上基本保持不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可以隔離因為地鐵或者是公交所產生的高頻率的振動,同時還可以防止工程結構不會受到地震或者是其他原因產生振動的影響。

      (三)鉛芯橡膠支座運用

      土木工程中鉛芯橡膠支座主要應用在疊層上,橡膠支座中間的圓形孔當中加入鉛之后制成的,這是對橡膠支座技術中的一大改進。因為鉛具有較低的屈服點以及很高的可塑性能力,可以使鉛芯橡膠支座中的阻尼比達到25%~35%之間。鉛芯它具有提升支座吸收能量的能力,保證支座具備濕度的阻尼,同時還具有增加支座的原有剛度??刂骑L反應能力以及抵抗微震的作用。

      三、耗能減震技術

      (一)耗能減震技術原理

      土木工程中的結構耗能減震技術主要是在結構中的某部位安裝耗能設施,經過耗能設施產生的摩擦,產生彎曲的彈性滯回的形變耗能或者是吸收地震中輸入結構的能量,以此來降低主體結構當中的地震反應,有效的預防了結構產生的損壞或者是倒塌,以此來達到減震和控震的目的。而在裝有耗能裝置的底部結構我們稱之為耗能減震結構。工程中的耗能減震結構都具備明確的減震機理、減震的效果較為明顯。安全性能較高、經濟較為合理、技術較為先進以及試用的范圍較為廣泛等特點。

      (二)常用的摩擦設施

      摩擦耗能器是依據摩擦做工所產生的能量的原理而制成的,當前應有很多種的不同的構種類的摩擦耗能器,例如Pall型的摩擦耗能器、限位摩擦耗能器以及摩擦筒制震器,摩擦滑動對應的摩擦節點在剪切鉸耗能器等多種耗能器,摩擦阻尼的種類非常多,但是都具有較強的滯回的特性,滯回環為矩形,耗能的能力較強,工作的性質相對穩定。

      (三)鋼彈可塑性耗能器

      運用軟鋼具備優良的屈服性能,運用其進入彈性的可塑范圍之內的優良滯回特性,當前我國已經研發出來很多種的耗能裝置,比如加勁阻尼設施、錐形的鋼耗制震器、圓形或者是方框形的鋼耗制震器、雙環耗能節能器,加勁圓環狀耗能器以及低屈服點的鋼耗制震器等等,這種耗能器具備優良的滯回性能以及穩定性能,耗能的能力較大,長期穩定可靠而且不會受到環境和溫度的影響。

      (四)粘彈性阻尼器

      所謂的粘彈性阻尼器就是通過粘彈性以及約束性鋼板相互交替結合而成的,它是一種主要和速度相關聯的減震裝置。比較常見的粘彈性阻尼器主要是由兩個T型的約束鋼板,通過一塊矩形的鋼板夾在其中而成,T型的約束性鋼板和中間的鋼板產生了相對性的運動,使得彈性的材料產生一種往返型剪切滯回形變來提升結構中的阻尼,消耗輸入其中的振動能量,以此來減小結構當中的振動反應。當前。消能減震技術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它不但適用在新建的結構中,同時又可以用已經存在的建筑抗震的加固和維修當中。到目前為止,已經逐漸開始采取消能減震的技術,其中涉及到的國家有二十多個,比較早的在土木工程中運用消能減震技術的國家有新西蘭、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最近幾十年以來,各個國家對土木工程中的結構減震的控制和實驗研究一直在不斷的進行,并且在隔震支座的功能和改進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并研制出了較多的隔震系統中的新型材料和部件,并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了結構減震控制是可以有效的起到隔震的作用。

      四、結語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