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醫療設備市場規模范文

      時間:2023-10-19 10:39:27

      序論:在您撰寫醫療設備市場規模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移動醫療被稱為“王冠上的明珠”,是衛生部重點關注項目。除了專業的院內移動醫療系統外,時下流行的移動終端也在移動醫療領域嶄露頭角。3G移動通信技術日趨成熟,移動醫療產業愈發受到衛生管理部門重視更多企業和投資機構涌入移動醫療市場,移動運營商、醫療設備制造商、終端廠商、系統集成商、軟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動醫療產業中的重要環節。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對醫療健康的關注,移動醫療將得到一定的成長,但很多醫療機構和政府對移動應用、云計算等概念還需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預計在2015年實現快速發展。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8.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7.7%。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達到125.3億元。

      移動醫療服務類市場規模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背景,基本常規服務、診斷服務、治療服務將會一直占據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絕大部分。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 2012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到11.3億元,移動診斷服務(僅指在線輔助診斷)的市場規模達到2.2億元,治療服務(不含入院治療)市場規模達到1.7億元; 而到2017年移動醫療常規服務的市場規模達將73.4億元。

      服務類移動醫療各領域市場規模分布,常規服務排第一

      報告指出,移動醫療正在起步階段,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產業供應商主要有五方,電信運營商、醫療器械商、醫院、系統集成商和互聯網公司。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預測,未來五年內,在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電信運營商將是該產業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占據主要角色,在整體市場上將占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其次是設備提供商。

      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主要供應商

      各參與主體市場份額預測,未來電信運營商的市場份額最大

      那么移動醫療面向醫院有哪些應用呢?艾媒咨詢調查報告顯示主要有幾大應用:無線查房、移動護理、條碼病人標志帶的應用、網絡呼叫、藥品管理等。由此開發出來的APP產品目前已經達2000多種,但是還面臨著不少問題。

      面向醫院醫療的主要有五大類

      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APP產品已經超過了2000種

      根據艾媒咨詢《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內容,艾媒分析師指出,2012年國內移動醫療處于起步階段,各企業正積極布局,探索各種運作方式,盈利模式尚未清晰,運作要點主要體現在用戶積累及活躍度,持續營收等方面,其關鍵點在于數據的采集與利用,目前中國移動醫療主要為廣告、增值服務、在線問診等盈利模式,大多數公司側重于夯實用戶基礎,然后嘗試變現。

      雖然移動醫療是大勢,艾媒咨詢分析師提醒創業者,但鑒于當前國內的實際情況,移動醫療的春天還未到來,其發展面臨著諸多的實際困難。

      1、 醫療資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難、貴等問題突出,醫改尚未到位。

      2、 大部分公立醫院信息系統開放度低、標準化低、數據共享能力欠缺。

      3、 新興的移動醫療領域政策風險和監管風險較大。

      4、 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需要穩定和安全,而這正是移動互聯網的軟肋。

      5、 大部分移動醫療用戶數量少且活躍度低。

      第2篇

      可穿戴設備,是指綜合運用各類識別、傳感、連接和云服務等交互及儲存技術,以代替手持設備或其他器械,實現用戶互動交互、生活娛樂、人體監測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設備(眼鏡、手表、腕帶等)。

      可穿戴技術,是指被整合進可穿戴設備中,以實現各項功能的科學技術,是可穿戴設備應用的關鍵。它主要包括嵌入技術、識別技術(語音、手勢、眼球等)、傳感技術和連接技術和柔性顯示技術等。

      1 發展概況

      1.1數據

      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

      (1)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到23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 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

      (2)2012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2億元,預計到201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元。

      (3)2013年中國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的認知度不高,只有約32.1%的受訪消費者聽說過或者了解過可穿戴設備,67.9%的消費者則從未聽說過可穿戴設備。數據同時顯示,在了解過可穿戴設備的用戶中有52.5%通過網絡瀏覽了解到可穿戴設備。

      (4)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感興趣的功能在于運動健身和休閑娛樂,分別占比59.5%、57.1%。接下來是智能開關(42.9%)、醫療健康(33.3%)、遠程控制(31.0%)、個性推薦(27.2%)等。

      (5)有購買意愿的被調查者表示功能性是其購買可穿戴設備的最主要原因。相應地,影響其購買行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價格,所占比重為33.3%;質量也占一定的比重,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響用戶購買的重要因素。

      (6)在對可穿戴設備有所了解的用戶中,有68.9%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可穿戴設備,只有31.1%表示不會購買可穿戴設備。

      (7)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有較強的消費欲望,在愿意購買的消費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設備的單價在300元以內,300~500元之間的占28.6%,500~1 000元之間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設備。

      (8)對于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34.4%的受訪者持樂觀態度;56.5%表示中立,持觀望態度;9.1%的受訪者對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不看好。

      1.2觀點

      (1)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日益興起,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將迎來高速增長,并逐漸成為全球核心。不同形態的各種可穿戴設備將從各個方面進入人們生活。

      (2)不同的消費者群體對于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在不同階段將會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設備如能通過發掘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將會有存在的空間。

      (3)可穿戴設備對于其他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沖擊作用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但未來幾年內,這種沖擊將可能給其他形態的產品帶來巨大的威脅,這種威脅可能是顛覆式的、革新性的。

      (4)未來幾年,可穿戴設備將從概念熱真正走向產品熱,發展前景廣闊。伴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市場競爭也將趨白熱化。

      (5)可穿戴技術目前仍然處于初期階段,可穿戴市場廣闊的前景已經引起部分巨頭的高度關注,英特爾等已經開始布局可穿戴設備市場。

      2 2012―2016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預測

      2.1市場出貨量

      圖12012―2016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預測

      圖1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出貨量達到230萬部,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 000萬部。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興起,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將迎來高速增長,而中國市場將逐漸成為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核心。不同形態的各種可穿戴設備也將從各個方面進入人們的生活,可穿戴設備接下來將會成為市場熱點。

      2.2市場規模

      圖2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各種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達到114.9億元。

      圖22012―2016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升溫將逐漸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其產品兼具時尚性與功能性,可穿戴設備將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

      2.3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市場規模

      圖32012―2016年中國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圖3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2億元,預計到201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超過10億元。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升溫,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也將取得快速發展;隨著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視度的增加,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3 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消費者調查

      3.1消費者的認知度

      圖4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的認知度不高,只有約32.1%的受訪消費者聽說過或者了解過可穿戴設備,67.9%的消費者則從未聽說過可穿戴設備。數據同時顯示,在了解過可穿戴設備的用戶中,有52.5%通過網絡瀏覽了解到可穿戴設備。

      艾媒咨詢調查顯示,相比于業界目前對可穿戴設備概念的熱捧,可穿戴設備廠商對消費者的宣傳推廣顯得較為薄弱,用戶真正能體驗到的可穿戴設備更是屈指可數,大多停留在概念階段。未來,隨著整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用戶認知度尤其是網民認知度將不斷提升。

      3.2消費者期望的功能

      圖5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潛在消費者期望功能占比

      圖5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感興趣的功能在于運動健身和休閑娛樂,分別占比59.5%、57.1%。接下來是智能開關(42.9%)、醫療健康(33.3%)、遠程控制(31.0%)、個性推薦(27.2%)等。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不同群體的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在不同階段將會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設備如能通過發掘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將會有極大的存在空間。

      3.3消費者關注的因素

      圖6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潛在消費者關注因素占比

      圖6數據顯示,有購買意愿的被調查者表示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是其購買可穿戴設備的最主要原因。相應地,影響其購買行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功能性,占比42.9%;其次是價格,所占比重為33.3%;質量也占一定的比重,為14.3%。其他如款式、品牌并非影響用戶購買的重要因素。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可穿戴設備市場尚處于孕育階段,企業若想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需從產品功能性上發力,注重與其他同類產品的差異性,同時也不能忽略價格、款式等其他因素。

      3.4消費者的購買力

      圖7數據顯示,在對可穿戴設備有所了解的用戶中,有68.9%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可穿戴設備,只有31.1%表示不會購買可穿戴設備。數據同時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有較強的消費欲望,在愿意購買的消費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設備的單價在300元以內,300~500元之間的占28.6%,500~1 000元之間的占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 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設備 。

      3.5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態度

      圖82013年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態度

      圖8數據顯示,對于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34.4%的受訪者持樂觀態度;56.5%表示中立,持觀望態度;9.1%的受訪者對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不看好。

      艾媒咨詢分析認為,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暫未出現明星級引領市場的可穿戴設備,未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可穿戴設備也將越來越多,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的認識也將不斷提升。

      4 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產品形態

      如圖9所示,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可穿戴產品形態各異,主要包括: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腕帶、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環、智能腰帶、智能頭盔和智能紐扣等。

      5 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前景展望

      可穿戴設備的核心在于數據的采集、計算、反饋,以及最終對人的行為的改變??纱┐髟O備的真正意義,在于這些設備要比手機這樣的終端更加融入人體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未來幾年,可穿戴設備將從“概念熱”真正走向“產品熱”,發展前景廣闊。伴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市場競爭也將趨白熱化。

      可穿戴設備概念漸現,資本市場對于可穿戴設備的關注正在逐漸升溫,相關廠商將會成為資本關注焦點。

      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將促進可穿戴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成熟,在微型化、材料、續航、交互、感知等方面將有所突破。對于可穿戴技術相關專利的布局與爭奪,將極大地影響企業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表現。

      第3篇

      移動醫療,即通過移動設備提供醫療/健康信息和服務,包括四大應用場景:健康管理、慢性病監測、輔助診斷、在線診療及預約。我們認為,移動醫療產業鏈可以分為基礎設施提供方和核心業務參與方兩大陣營。相關各方通過數據流、資金流、設備及服務流三條鏈路相互勾連,形成統一的完整閉環?;A設施提供方包括金融端和信息技術端兩大部分,核心業務參與方包括直接消費端、產品/服務端、間接消費端三大部分。兩大消費端可以衍生出六大盈利模式,對于直接消費端:分別面向醫院、醫生、患者收費;對于間接消費端:分別面向保險公司、藥品研發機構、藥企收費。

      全球移動醫療發展狀況:三大因素驅動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

      移動醫療在傳統互聯網時展較為緩慢,2013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45億美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移動醫療有望在2014年步入高速發展期,2017年市場規?;驅⑦_到23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超過50%。我們認為,全球移動醫療高速發展將是社會因素(人口老齡化)、技術因素(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和資本因素(風險資金大規模涌入)共同作用的結果。社會因素為移動醫療提供了剛需市場,技術因素為移動醫療攻克了應用瓶頸,資本因素為移動醫療注入了資金支持。全球移動醫療市場主要存在三大陣營:傳統醫療設備和信息化廠商、伴隨移動醫療浪潮崛起的新興企業、IT領域科技巨頭。通過仔細梳理全球市場,我們發現,上述三大陣營在當前市場中呈現出顯著不同的態勢:兩大新興陣營積極進取,而傳統陣營則普遍徘徊觀望。

      第4篇

      [關鍵詞] 醫用電子儀器 市場 醫療器械

      一、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概況

      1.市場現狀與特征

      (1)市場現狀。2007年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同比增長13.3%。全年市場份額達到920.6億美元。隨著對電子醫療產品應用的普及,電子醫療器械在醫療器械整體市場中所占比重進一步增加,達到47%。

      (2)市場特征。美國占全球市場主導地位,美國經濟發達、科技領先,電子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最早最成熟,在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所占比重也最大,在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中所占比重2007年達到45.5%。歐洲和日本市場緊隨其后分別占全球市場的25.4%和12.9%。美國、歐洲、日本這三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共占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的83.9%,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亞太地區增速最快,雖然美國、歐洲、日本占據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但是亞太(除日本)卻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2007年亞太(除日本)地區電子醫療器械市場同比增長18.7%,超過全球市場13.3%的增長速度。

      2.主要國家和地區發展概況

      美國、歐洲和日本是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中最為重要的幾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是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2007年美國市場規模達到419.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5.5%。2007年美國市場同比增長11.7%,連續4年增速保持在兩位數,近年來,美國企業不斷加大對研發的支持力度,使得美國在電子醫療器械領域始終處于領先水平。美國市場的穩定高速增長帶動了全球電子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發展,歐洲電子醫療器械市場主要由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幾個發達國家組成,2007年歐洲電子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234.1億美元,同比增長14.9%。由于歐洲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老年病人醫療設備市場將不斷擴大,包括主要是電子醫療設備的各種治療設備及病情監控設備。2007年日本電子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 118.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總額的12.9%,日本的經濟發達,人口基數較大,使日本成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電子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第二大國家,近幾年來日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增速也都保持在兩位數。

      二、中國電子醫療器械市場概述

      1.市場現狀

      由于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以及醫院信息化進程加快,中國電子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繼續加速增長。2007年中國電子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到243.2億元人民幣,市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同比增速為16.3%,超過了全球市場13.3%的同比增長率。

      2.市場結構分析

      (1)產品類型結構分析。電子醫療器械按物理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醫用電子儀器設備、醫用超聲儀器設備、醫用激光儀器設備、醫用生化分析儀器、醫用射頻與核磁儀器設備等。其中醫用電子儀器設備占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2007年市場規模為126.8億元人民幣。

      (2)市場層級結構分析。中國一二級市場(北京、上海、廣州,以及主要省會城市)電子醫療器械普及度高,主要采購需求來自產品更新換代,市場增長平穩,而增長最為突出的是五六級市場(行政區劃的縣級與鄉鎮市場),2007年同比增速為24.6%。得益于2007年初啟動的醫療體制改革,政府加大了對基礎公共衛生網絡,尤其是縣級、鄉鎮級醫院和衛生院的投入,給醫療器械市場注入了活力,五六級電子醫療器械市場在整體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擴大,由2005年的10.7%達到2007年的12.0%,增長率居于各級市場之首。

      三、2008年~2010 年中國電子醫療器械市場預測

      電子儀器市場是中國電子醫療器械市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007 年醫用電子儀器占有市場總額的一半以上。醫用電子儀器應用廣泛,市場廣闊,2007年同比增長14.4%。預計在未來三年,醫用電子儀器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

      產品結構上醫用電子儀器主要可分為心電圖及其他電圖機、監護儀器、電子治療急救裝置、電子壓力測定裝置、血流量容量測定裝置等幾類,其中心電圖及其它電圖機所占比例最大,2007年占醫用電子儀器市場份額的 24.2%。

      第5篇

      最近看到一則報道,提到日系電子廠商開始將目光轉向醫療電子市場。因為消費電子領域遭到重創,很多日系的廠商開始謀求新的增長點,而日本的自然資源匱乏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醫療保健和能源行業就成為這些廠商轉型的自然之選,它們希望通過在醫療保健和能源行業展開收購來降低它們對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的依賴性。因為以前的積累較少,一些廠商采用并購的手法,以便能快速進入市場。如索尼就在2010年收購了美國伊利諾伊的生命科學公司icyt MissionTechnology,去年又收購了華盛頓州雷蒙德市的醫療診斷設備公司Micronics。此外,索尼還打算參股奧林巴斯公司,因為奧林巴斯公司占領了70%的內窺鏡市場。

      實際上,國際上的各電子巨頭對醫療電子都深耕已久,并已開始有所斬獲。引用網上的一段話,“根據市調公司Databeans的報告,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等大公司的保健事業部營收同比都出現了增長。西門子公司因成像和治療設備的強勢增長而使其營收同比成長8%,達44.4億美元,在中國市場的帶動下,其在亞洲、澳洲的營收和合同額都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飛利浦公司同樣在中國市場為首的新興市場殷切需求的驅動下,同期成長9%,達29億美元,另一行業巨頭通用電氣也成長5%,達43億美元。在營利雙收的情況下,同期整合、購并事件也發生多起,計有40多筆、約30億美元,這些無疑都將有助于未來醫療電子市場的健康成長。據預測,全球醫療電子市場今年可達1300億美元,另說,2015年可達1600億美元,中國于2013年也可達到8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同樣的,各芯片廠商對醫療電子市場也是關愛有加。對于那些產品線跨越數字和模擬的廠商來說,進入這個行業簡直是易如反掌。以前,很多電子醫療設備商是用分立元件搭建電路的方法來做產品?,F在,芯片廠商直接把這些功能電路集成到一個芯片內,極大地降低了設計難度和生產成本。同時,由于半導體廠商的大規模介入,也使得整個醫療電子設備行業的升級換代大為加快。而且,由于他們的介入,現在的醫療電子設備不單是精度在提高,通信功能也在大幅提高。WiFi、藍牙、3G等技術都開始應用在醫療電子設備上,使得這些設備具有了接入互聯網的能力,遠程醫療的概念開始被實現。此外,由于芯片的適用,醫療設備也開始越來越便攜,這也催生了一個龐大的市場。據統計,在2010年時,中國便攜醫療電子市場規模就達到了208.7億元,同比增長28.5%,預計到2017年,市場的增速還會維持如此。

      前幾年的電子行業多依靠消費電子來拉動增長,但在消費電子低迷時,總需要一個新的增長極?,F在看來,醫療電子有潛力成為電子行業的新馬達。未來的醫療電子行業,大有可期。

      第6篇

      2013年5月,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通過《紐約時報》宣布,由于擔心罹患卵巢癌,她已經切除了卵巢和輸卵管,這是繼她兩年前切除乳腺后,為預防癌癥進行的又一舉措。朱莉正是通過基因檢測,檢查出了自身帶有BRCA1,才切除了乳腺。而她檢查中用到的基因檢測技術就是精確醫療的一部分。

      精確醫療又叫個性化醫療,是指以個人基因組信息為基礎,結合蛋白質組,代謝組等相關內環境信息,為病人量身設計出最佳治療方案,以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門定制醫療模式。精確醫療可以細分為基因檢測、數字化檢測設備、干細胞免疫治療和單抗、互聯網健康云服務等。

      精確醫療要做到個性、高效及預防的關鍵在于篩查和診斷,因此基因測序等檢測診斷技術的發展是關鍵。一年以來,達安基因、迪安診斷、千山藥機,股價都上漲了3-5倍。他們共同的上漲原因就是提供基因檢測的服務。根據Illumina 公司數據,全球NGS(二代基因測序)的應用市場規模預計為200 億美元,藥品研發和臨床應用是增速最快的領域,增速超過15%,腫瘤診斷和個性化用藥是最有應用前景的領域,市場規模120億美元。

      美國股市近50年來出現的15只超過千倍的超級大牛股,醫藥行業就占了6只。比例高達40%。而且醫藥行業公司天然具備護城河,投資的確定性極其強,并且抗周期,優良的屬性甚至遠遠超過巴菲特和芒格專注投資的消費股。

      再來看檢測設備產業。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的醫療器械產業增長是非??焖俚?, 2000年,中國才145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到2014年,統計已經到2556億,復合增長率超過了20%。目前中國的大型醫療設備基本都被西門子、強生、通用等國外公司壟斷。而隨著國產醫療企業的崛起,未來會出現進口替代。

      第7篇

      9月,小米公司2500萬美元投資九安醫療旗下智能醫療健康公司iHealth;10月,騰訊1億美元領投在線醫療網站掛號網,這是繼騰訊7000萬美元投資知名醫療健康互聯網公司丁香園后的又一大手筆;而從今年年初開始,阿里巴巴就已經通過投資醫療數據公司中信二十一世紀、搭建支付寶“未來醫院”等措施開始布局移動醫療戰略。在蘋果、谷歌相繼推出HealthKit、Google Fit醫療健康平臺后,國內互聯網企業也開始爭相搶占移動醫療市場。

      按照醫療衛生信息與管理系統協會(HIMSS)的定義,移動醫療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如便攜式移動終端設備、衛星通信面向個人或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據尚普咨詢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23.6億元,同比增長26.9%,預計2014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9億元。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作出的最新預測,到2017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230億美元。

      目前,按照發展路徑和資源管理劃分,可將移動醫療分為三個類別。一是移動平臺類,依托企業核心軟硬件能力,通過整合、共享不同醫療設備、應用服務的數據信息,打造縱向一體化的健康管理中心,幫助用戶和醫院對健康與疾患進行監測分析,如蘋果公司的HealthKit平臺,目前正在與第三方醫療機構、應用開發者和醫療設備制造商等商議合作;二是移動設備類,以可穿戴設備為主要發展方向,基于傳感器與人體和外界交互進行健康數據采集,旨在便捷連續地監測用戶生理指標并提供智能健康指導,例如小米投資的iHealth和谷歌正在研發的隱形眼鏡,后者內含無線芯片和傳感器,通過測量淚液成分實現檢測并傳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三是移動應用類,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主要媒介和用戶的首要接觸點,目前囊括了掛號、問診、買藥、信息查詢等多方面功能,其中包括可聚合全國眾多預約掛號資源并能夠通過手機實現檢驗報告推送和院外候診等功能的掛號網旗下“微醫”、以輕問診模式為核心并旨在搭建醫患溝通平臺的“春雨醫生”、提供藥品介紹和訂藥服務的“掌上藥店”、面對大眾用戶提供醫藥信息的“丁香醫生”、滿足專業人士進行醫學咨詢和查詢參考資料需求的“醫學時間”等。

      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已經推動移動醫療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不久的將來移動醫療將融合物聯網技術和數據融合技術等,整合包括醫療機構、醫療信息和藥劑醫療設備在內的產業鏈資源,實現醫療服務的無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推動全產業逐步升級。

      從目前移動醫療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對于我國移動醫療廠商而言,大規模進駐醫療體系還未到時機,當前更應該多開展與醫院、政府的點對點合作,扎實推進數字化醫療落地。同時,服務商應該認真分析數字化醫療市場的需求,提升設備應用的實用程度和醫療數據的精確可靠性。數據獲取與采集所涉及的用戶隱私問題至關重要,由于用戶采用移動醫療服務時不可避免地會提供個人信息,經過多重傳遞和相關醫療信息提供者和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介入,需要相關部門監管,明確多方應承擔的數據保護責任。

      據日本《讀賣新聞》10月18日報道,日本索尼電腦科學研究所在兵庫縣西宮市的升學補習學?!盀I學園”的幫助下,成功開發出了可以讓兒童像玩游戲一樣愉快地學習數學的應用程序“MathNative”。該應用程序為兒童們準備了約750個有利于培養幼兒規則性與空間概念的小問題,例如“將顏色多樣的抽屜適當排列,使相鄰的抽屜顏色都相異”、“排成一列的玩偶從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都是怎樣的”等。

      2014年10月18日 來自《中國計算機報》新浪官方微博

      據TechWeb 10月21日報道,谷歌20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繼13日至15日連續3天拋售之后,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10月16日再次拋售谷歌股票套現。據悉,在10月16日當天,佩奇拋售了16666股A級普通股和16666股C級普通股,拋售的每股平均價為540美元,以中間價528.5美元計算,佩奇16日當天套現1762萬美元。

      2014年10月21日 來自《中國計算機報》新浪官方微博

      據路透社10月21日報道,Facebook公司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于20日向美國聯邦法院遞交書,對數位曾參與紐約商人保羅?切利亞欺詐案的律師提出追責指控。保羅?切利亞曾在2010年試圖通過偽造合同,以獲得Facebook公司約50%的股權。美國聯邦檢察官在2012年裁定,切利亞的合同涉嫌造假,因而以勒索和欺詐罪名對其提出了刑事指控。

      2014年10月21日 來自《中國計算機報》新浪官方微博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