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6:02
序論:在您撰寫競技體育目的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競技體育是社會機體的一部分,社會的運行不斷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是我國社會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兩個根本性轉變。競技體育的運行交織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運行之中,不斷影響社會的發展,競技體育作為一項事業,國家予以投資,關系到國家資源的合理配置。要對人競技體育投資作出正確決策,就必須有可行性研究作為科學依據,其核心就是對投資項目的評估,即對項目進行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評價。在我國將競技體育作為一項事業來發展,強調競技體育事業的公益性,競技體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則逐步強調競技體育的經濟性。
對競技體育項目的建設、實施與社會經濟、自然資源利用、自然與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社會效益,影響予以分析,使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在競技體育項目的運行過程得以合理配置,提高投資效益,使競技體育項目的發展得以整體優化,從而有助于建立競技體育與經濟、社會的良性運行機制,有助于競技體育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社會評價理論是一門應用科學,屬于規范科學范圍,它是隨著經濟科學與社會科學發展而發展的,至今沒有規范的學科理論。為此,競技體育的社會評價理論還未建立起來。如果對競技體育項目發展的投資沒有一個科學的評估方法,則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國有資產的流產,影響競技體育社會目標的實現。
本文以體育社會學為基礎,對競技體育社會評價的內容進行研究與探討,以便為競技體育的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一、體育明星效應帶來滾滾財源
在體育場上,籃球運動的天皇巨星喬丹以神話般的競技表演和獨特的人格魅力,足足征服了幾代人;而在商業領域,他同樣奇跡般地創造了“喬丹神話”,即使在他退役多年后的今天,這個商業上的“神話”仍然在延續。
今年5月,許久沒露臉的喬丹在中國刮起一陣旋風,他乘坐豪華的“灣流5型”私人飛機首次商務訪問中國,雖然只是短短的三日“中國之行”,卻贏得成千上萬球迷狂熱的尖叫聲,和一筆筆不菲的廣告費。
人們沒有忘記,“飛人”喬丹和他往日的輝煌。
在喬丹1993年帶著籃球體壇無人能及的榮譽:兩枚奧運會金牌、三枚NBA最有價值運動員的稱號第一次退出NBA之前,他的年收入已達3600萬美元。1995年夏出,僅廣告年收入就激增4000萬美元。1996年,喬丹以年薪3000萬美元與公牛隊續約一年。1998年最后一個賽季,喬丹共獲得工資3314萬美元。
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統計,連續多年蟬聯世界體育運動員“首富”的邁克爾·喬丹,包括廣告收入在內,其總收入已經接近2億美元,而且他的財富在退役后還將繼續增加,在他有生之年估計會增至于75億美元。
成為億萬富翁的喬丹,并不只是獨善其身,他把體育明星的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給NBA籃壇、公牛隊、贊助商、廣告公司、電視轉播業等所帶來的財富更是不勝枚舉。體育用品公司耐克與喬丹的合作就是體育營銷最完美的典范之一。1984年,面臨破產危機的耐克公司在關鍵時刻,冒險以巨額酬金聘請喬丹作為其運動鞋的代言人,并推出富有創意的“空中飛人喬丹鞋”的銷售額達到13億美元,耐克公司賺得盆滿缽滿。至今,耐克公司單從喬丹系列產品便贏利26億美元,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其世界體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還有,只要是喬丹參加的比賽,無論是主場還是客場,觀眾席都場場爆滿。喬丹所在的公牛隊曾飆升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俱樂部之一。據統計,借喬丹的個人號召力,公牛隊的老板雷斯多夫從1990年起,每年至少賺到1億美元。似乎凡是與喬丹沾邊的群體都受益匪淺,《財富》雜志曾評估過,受喬丹明星效應影響的相關產業就有100億美元。
姚明,中國的喬丹,他的明星效應一點也不遜色。這個謙虛而略帶靦腆的中國大男孩,自2002年以狀元身份加盟NBA后,現在已是中國體育界最富有的頭號人物。喬丹曾指出:“姚明的擔子太沉重了,他是肩負國家和民族的重任來打球的?!钡蛉绱?,姚明具有西方體育明星無法比擬的優勢,他的背后是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隨著姚明在NBA的逐漸成長,其明星效應所帶來的商業價值更是無法估量,他目前已是眾多知名品牌(例如蘋果電腦、百事可樂、銳步、麥當勞、中國聯通等)的形象代言人。
再說,足球明星貝克漢姆。阿迪達斯為了反擊對手耐克,以1億英鎊的天價與貝克漢姆簽下廣告合同,這是體育史上最大金額的合同。阿迪達斯全球執行官馮·沙爾克說:“他是世界體壇的新形象,貝克漢姆已經從體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來,在更大程度上被看作一個大眾偶像?!庇胸惪藵h姆這張王牌,使阿迪達斯在市場上取得初步成效。
其實,體育明星們的明星效應所產生的商業價值,遠遠超過了他們本身的收入。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體育明星們被一個龐大群體(例如觀眾球迷)追棒,同時群體的消費需求也帶來了無形、巨大的商業市場。所以,球隊老板和贊助商向體育明星揮舞巨額支票的同時,體育明星憑著明星效應也為他們帶回了高額、超值的利潤。
二、大型賽事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如果體育明星效應只是給體育明星和俱樂部以及贊助商帶來財富的話,那么奧運會、世界足球錦標賽、歐洲足球錦標賽、亞運會等大型賽事則大大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眾所周知,奧運會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展示競技水平、促進世界和平為主題,但現在更令人矚目的是,現代奧運會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盛會近30年來,奧運會作為經濟的載體成為世界經濟中一種獨特的經濟現象。奧運經濟給主辦國或地區的國民經濟注入活力,對主辦國市政建設的完善、就業機會的增加、服務業水平的提高、電子信息業及商業的發展等方面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例如漢城奧運會,從1981年爭取主辦權到1988年正式舉辦,一共創造了33.6萬人的就業機會,此次奧運會本身贏利4.7億美元,還帶來了相當于70億美元生產誘發效益和27億美元的國民收入誘發效益。韓國憑此舉躍入亞洲四小龍的行列,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跡。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僅電視轉播權一項便賣出6.63億美元。這屆奧運會給巴塞羅那帶來26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讓巴塞羅那由一個中等城市一躍成為歐洲第七大都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為亞特蘭大和喬治亞州創造了51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其中門票收入達到4.68億美元,9億美元電視轉播和6.8億美元的企業贊助費。2000年悉尼奧運會,門票高達5.51億美元。另外,從1997年起至2000年的4年里,受舉辦奧運會的影響,澳大利亞的旅游總收入達到42.7億美元,海外投資達到87億美元,創造了15萬個就業機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65億美元。
歐洲足球錦標賽剛剛曲終人散,雖然葡萄牙隊最后功虧一簣,最終未能奪得金杯,但葡萄牙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僅電視轉播費就有5.52億歐元。葡萄牙在這屆歐洲杯中至少獲利7.96億歐元,預計今年葡萄牙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2%,比去年增長了兩個百分點。受益最大的是旅游業,今年收入已達到了2.66億美元,同時還創造了1萬至4萬個就業機會,而長遠旅游效益就更可觀,初步估計,在2010年前平均增長的旅游年收入將在1.8億至3.6億歐元之間。
大型體育賽事形成的產業經濟是一種資源相對集中的注意力經濟。從籌備賽事到賽事如期舉行期間,必須集中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大力興建各種體育館以及完善交通、通訊、酒店等服務設施,這必然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產生大量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產業需求和服務需求,從而加快了主辦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
在希臘雅典主辦的28屆奧運會備受矚目。世人的目光匯聚在這里,尋找104年前奧運圣火的源頭和奧林匹克體育精神的精髓,同時也在尋找體育產業所帶來的商機。
展望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景非常誘人。這兩大盛會將會為我國提供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加強我國與世界各國在文化、科技、經濟等方面的合作,并吸引大量外資投資,等等。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將成為一條紐帶,把中國體育產業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為我國的經濟騰飛裝上重型的助推器。
三、體育產業推動經濟騰飛
日益發展起來的體育產業,不但對體育運動員、體育事業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利,對全球的經濟發展都起到相當重要的推動作用。
后工業化社會經濟中,產業結構的演變同樣遵循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第一產業的地位迅速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三產業迅猛增長,在國民經濟中將處于主導地位。體育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隨著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而發展,并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新興產業,進一步加重了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拓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并在優化產業結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中,體育產業已占GDP的3%。同時,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加大了一系列與其相關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從而熨平世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增強地區經濟對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抗干擾能力,調整各個經濟部門協調發展。
美國之所以能夠在20世紀的最后10年里、在日本和西歐經濟疲軟的狀況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并重新奪回一些曾經輸給日、歐的某些領域,這與包括體育產業在內的第三產業迅速地發展密不可分。美國現在的體育產業已在第三產業中位居第三,年產值超過2500億美元,遠遠超過石化等產業。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勞動時間縮短、閑暇時間增多,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個性化、專門化、高級化,這就使體育消費不再只是純消費。體育產業因此成為一種潛力無限的新產業。體育產業化所蘊藏的無限商機,所帶來的高利潤,讓更多人認識到體育產業與旅游業、影視業和網絡業一樣,將成為21世紀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朝陽產業。據1999年的一份統計,當年全球范圍內的體育贊助額達70億美元,全球體育產業年產值已經達到了4000億美元,而且還在以每年6%至10%的速度增長。5年過去了,如果按份統計數據來計算,現在全球整個體育產業的年產值應該是非??捎^的。難怪一個國際知名經濟專家說:“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體育,其次是電腦?!?/p>
關鍵詞: 江蘇省競技體育 優勢項目分布 特征分析
江蘇省競技體育事業發展一直位于全國前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又以8金4銀4銅排在全國各省市金牌榜第一的位置。然而,從獎牌總數來看,江蘇省競技體育水平還未能達到全國第一。而探尋江蘇省競技體育項目分布特征,鞏固原有項目優勢,挖掘潛在項目優勢,是江蘇省競技體育更好發展的基礎,更對江蘇省競技體育項目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現實參考價值。
1.競技體育項目分類
競技體育運動項目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三個各自獨立而又緊密聯系的分類體系,分別用于不同的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通常依據競技體育成績把競技項目分成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弱勢項目。對于區域而言,優勢項目是指能夠持續多年在世界大賽、全運會上奪得金牌,獲取優異成績的項目。因為弱勢項目在體育競技中不表現競技實力,所以各地競技體育競技地位是由優勢項目和潛優勢項目競技實力決定的。
2.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分布
2.1格斗對抗類項目。
雖然我國格斗類項目總體水平低下,但江蘇省競技體育格斗類項目在全國省市比較中卻具有相當的優勢。根據統計,自1979年至2008年,江蘇省競技體育在摔跤、柔道、拳擊、擊劍、武術(散打)項目上共獲得世界金牌8枚、亞洲金牌28枚、全運會金牌39枚的優異成績。在1984第23屆奧運會上,來自江蘇的欒菊杰獲得女子花劍個人第一名,團體第五名的優異成績,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之后的肖愛華、梁軍、王海濱、仲滿等名將也撐起中國的擊劍項目。在八至十五屆亞運會上,除了第九屆亞運會外,江蘇擊劍運動員總共獲得28枚金牌,其數量之多讓其他省市難以超越;在四至十一屆全運會中,江蘇省獲得擊劍項目31枚金牌,每屆奧運會中,江蘇擊劍選手均會出現在奧運賽場上為祖國爭光。優異的歷史成績充分說明江蘇省在格斗類項目上的絕對優勢。
2.2競技體操類項目。
在世界級比賽中,江蘇省運動員共獲得技巧項目冠軍76個,并且在全運會上獲得3枚金牌。第2000年奧運會,黃旭獲得了男子體操團體冠軍、雙杠第七名的好成績。在2004年奧運會上,黃旭、肖欽分別獲得了男子體操團體第五名,另外黃旭獲得了男子鞍馬第四名,肖欽獲得男子單杠第六名的好成績。2008年北京奧運會,黃旭、肖欽為中國男子競技體操團體冠軍貢獻了巨大力量,肖欽獲得體操男子鞍馬冠軍,黃旭獲得男子雙杠第六名,同時蹦床運動員陸春龍獲得金牌,江蘇競技體操類項目達到歷史最好成績。
2.3小球類項目。
技能主導類中的對抗性項目以小球項目最為典型。根據統計,江蘇省從第9屆亞運會開始,在羽毛球、乒乓球項目上,除了第11、12屆外,每屆均有獲得金牌。在全運會比賽中,每屆均有羽毛球項目的金牌摘得,而乒乓球項目,雖然不是每屆均有金牌斬獲,但連續多屆的金牌收入也充分證明了該項目的優勢。特別是從第10屆全運會開始,江蘇網球項目發展迅猛,在該屆全運會中一舉拿下3枚金牌,并且延續這種狀態,于2009年第11屆全運會斬獲2枚金牌,充分展示了江蘇網球項目異軍突起的強勁態勢。
2.4射擊類項目。
江蘇省射擊類項目雖然在奧運會中只獲得兩枚金牌,但占中國奧運射擊金牌總數的10.53%,在亞運會和全運會的比賽中成績更為顯著。根據統計,在改革開放后的8屆全運會與所參加的亞運會中,江蘇省射擊運動員共獲得10枚亞運金牌、9枚全運會金牌,無論是與全國省份還是與省內項目相比,射擊類項目是江蘇省傳統優勢項目??梢娊K省射擊類項目作為江蘇競技體育的優勢項目十分明顯。
2.5團體項目。
根據統計分析,江蘇省團體類項目以技能技巧類項目為主流。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項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其中,羽毛球優勢明顯,已經成為我省團體項目金牌獲得的主力項目。而擊劍類項目已經成為我省拳頭項目,每屆全運會都會斬獲團體小項的金牌。網球作為我省后發展項目,目前成績輝煌,連續兩屆全運會獲得男子團體冠軍。
3.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特征分析
3.1緊密圍繞國家奧運戰略,大力發展奧運優勢項目。
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主要為體操、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擊劍、游泳和跳水,而此類項目正是我國競技體育在奧運會競賽中的優勢項目和獲金項目。根據統計,在所參賽的八屆夏季奧運會中,中國六大傳統優勢項目跳水、體操、舉重、乒乓球、射擊、羽毛球[2]共獲得金牌151枚,而江蘇在歷屆奧運會所獲金牌的35項次中,只有6項次是擊劍、跆拳道、技巧三個項目,其他獲金項目均為我國競技體育奧運優勢項目,這也充分說明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與我國奧運優勢項目的高度契合。從獲金項目分析,擊劍、技巧、跆拳道三個項目是近幾屆我國奧運新增的獲金點,而江蘇健兒在奧運會比賽中所展示的競技實力,不僅使得這三個項目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更在全國地區間的競爭中占有絕對競爭優勢的原則。從江蘇省競技體育實力變化分析發現,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發展主要遵循的是保持傳統優勢項目的競爭優勢,積極挖掘新項目的潛在優勢的原則,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突破,力爭擴大江蘇省優勢項目數量,在全國區域間競技體育競爭中保持領先。
3.2堅持奧運項目與非奧運項目并舉,保持非奧運項目的競爭優勢。
據統計,江蘇運動員在獲得的311個世界冠軍中,其中有28.3%為非奧運項目的運動員所得(包括技巧項目)。1988年至2008年期間(2001、2002年國家獲得世界冠軍數據缺失,排除同年份江蘇獲得世界冠軍數),江蘇獲得的世界冠軍數占全國的世界冠軍比例為14.69%。由此可看出,江蘇省在體育事業發展中,一直堅持競技體育項目全面、協調發展,也正因如此,1987年組建的技巧項目在2008年奧運會為江蘇獲得了一枚金牌。另外,武術、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圍棋、象棋等項目的斬金獲銀,證實了江蘇省在非奧運項目的競爭優勢。
3.3縮短戰線確保重點,項目分類提高效益。
江蘇省在所開設的競技體育項目中既經歷了全面鋪開所帶來的陣痛,又獲得了調整后所獲得的輝煌。在六運會前,江蘇競技體育項目開展偏多,而結果并不是多項目的全面開花,而是六運會的失利。六運會后,江蘇競技體育開始精減項目、確保重點,并采用分類管理的辦法,最終競技體育成績得到快速提升,并一躍成為我國競技體育強省。在項目分類上,江蘇將優勢項目、重點項目、短期能出效益的項目列為一類項目;把未列入一類項目的本省傳統項目列為二類項目,而把非奧運項目但有世界和全國比賽的項目列為三類項目。[3]在確保一類項目的前提下關注二類項目的發展,縮小三類項目的規模與投入。經歷幾年的努力,江蘇競技體育發展收到了顯著成效,有力加強了江蘇競技體育持續發展的后勁,這不僅保持了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的競爭優勢,還挖掘了潛優勢項目的潛在競爭力。
4.結語
在競技體育賽場上,優勢項目競技實力的強弱決定著競技地位的高低,而競技體育優勢項目分布就成為競技體育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制定的依據。隨著江蘇省競技體育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對江蘇省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的分布與特征進行分析,不僅是研究江蘇省競技體育競爭優勢的基礎,而且是各省市競技體育發展中進行自我客觀評價的關鍵,優勢項目的分布與特征研究必將成為區域競技體育競爭優勢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田麥久,劉蓧英.論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3:67.
[2]《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編.體育強國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50.
籃球和體操項目的體育專項學生,在社會認可度、競技水平提高、娛樂性、感性體驗、努力取向五個測度上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1.對象
華南師范大學2009體育碩士班中籃球專項學生18名體操專項學生13名。
2.方法
心理測量法:采用由葉平博士等編制的《中國標準化競技動機量表》(GMP-C問卷)為測試工具,主要從5個方面測量運動員的競技動機。該量表是信、效度較高的測量工具。
三、測試結果
1.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在社會認可度測度上的差異
通過對兩個項目的學生在社會認可度測度上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籃球專項學生和體操專項學生的社會認可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體育專項學生中,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對社會認可度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2.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在競技水平提高測度上的差異
通過對兩個項目的學生在競技水平提高測度上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籃球專項學生和體操專項學生的社會認可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體育專項學生中,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對競技水平提高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3.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在娛樂性測度上的差異
通過對兩個項目的學生在娛樂性測度上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籃球專項學生和體操專項學生的社會認可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體育專項學生中,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對娛樂性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4.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在感性體驗測度上的差異
通過對兩個項目的學生在感性體驗測度上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籃球專項學生和體操專項學生的社會認可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體育專項學生中,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對感性體驗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5.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在努力取向測度上的差異
通過對兩個項目的學生在努力取向測度上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籃球專項學生和體操專項學生的社會認可度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在體育專項學生中,籃球和體操專項學生對努力取向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四、分析討論
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運動競技比賽中,運動員要想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取決于多種因素。
對籃球和體操項目學生的競技動機五個指標(具體包括社會認可、競技水平提高、娛樂、感情體驗、努力取向)進行測量。其測量結果(見下表)表明籃球和體操項目學生社會認可、競技水平提高、娛樂性、感情體驗與努力取向呈較高水平。
首先從社會認可這一指標來看,籃球和體操項目學生競技動機沒有顯著性差異。追求良的好的競賽表現過程中必然抱有想讓他人認可的強烈愿望,這可能是導致其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水平。社會認可屬于外部動機,根據動機理論可知,較高的外部動機如引導不當,會極大地損害內部動機,從而損害運動員從事這一項目的興趣、態度等。較高的社會認可會促使運動員強烈地希望在比賽中有良好的表現,如比賽一旦失敗,會對運動員的心理造成極大傷害。因此,教練員或心理學工作者要采取適當的措施,把這種渴望成功的愿望轉化為內部的動力,從而促使運動員形成積極的態度。
從競技提高這個指標看,將兩組學生的競技水平提高測度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的競技水平提高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籃球專項學生與體操專項學生一樣,想要通過比賽提高個人運動水平的愿望強烈。具體表現為:想要在比賽中把自己的最大能力發揮出來,想要通過比賽逐漸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獲取最好成績,完成自己的任務以及學到其他高水平運動員的技能等。
從娛樂性指標看,對兩組學生的娛樂性測度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娛樂性指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籃球專項學生和體操專項學生同樣都對娛樂性體驗比較強烈。
從感性體驗指標看,對兩組學生的感性體驗測度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感性體驗指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籃球專項和體操專項學生在比賽中檢驗自己的能力與運動技能,追求勝利愿望同樣強烈。
從努力取向指標上看,將兩組學生的努力取向測度進行t檢驗,發現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兩組學生同樣注重比賽的結果,看重比賽中努力的付出。
五、結論
籃球專項學生與體操專項學生的競技動機特征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參考文獻:
1.葉平.競技動機量表在中國的標準化研究.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2
2.葉平.日本大學生運動員運動成就動機的性別、項目和運動經驗年數差異.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7.3
3.高健,金帆,趙金花.我國女子撐竿跳高運動員競技動機特征分析.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2.4
摘 要 核心力量是一種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是人體運動的一個“發力源”。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就是人體核心穩定性。體育類核心期刊發表大量有關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成果,本文章的研究方法對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運動項目中的應用作為切入點,對相關成果進行分類總結,探討當前的核心力量訓練在我國競技運動項目中的應用及發展現狀為進一步研究與實踐應用作出理論依據。
關鍵詞 核心力量 競技體育 應用
上世紀90年代初,一些歐美學者將主要用于康復領域中的身體核心穩定性訓練擴展到競技體育訓練中,因此為競技運動訓練提出了新的訓練理念。與世界競技訓練水平相比對,國內教練員對身體核心力量訓練還缺乏深透的了解與認識。身體核心力量訓練是現代體能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運動訓練領域中一個新的研究課題。身體核心力量訓練對所有的競技運動項目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使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順利完成基本動作和專項技術動作,而且還是運動員身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并對上下肢的協同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一、核心力量的實質及作用
(一)核心力量的實質
從人體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的“核心(core)” 是指脊柱、髖關節和骨盆所在的位置,它們正好處于人體上下肢的結合部位,在運動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核心穩定性是指在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干部位肌肉的穩定姿態,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而且協調上下肢的發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狀態。核心穩定性的優劣取決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韌帶和結締組織的力量以及它們之間的協作能力。簡言之,核心穩定性是指脊柱-髖關節-骨盆聯合結構的穩定程度。而核心力量是指附著在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韌帶在神經系統支配下工作時所產生力量的能力。
(二)核心力量的作用
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運動項目中,所有運動技術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強而有力的核心肌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及專項技術動作都起著穩定和支持的作用。運動員和教練員已經認識到核心肌群對完成運動技術動作的作用,但在訓練中卻又忽略了對該部位整體力量的訓練,如深層的小肌群和腰髖的銜接處,或者礙于方法與手段的匱乏,如加強核心部位的肌肉群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穩定性及全身姿勢的正確性,而且可以穩定和強化髖部及軀干在力量轉換時提供能量輸出,有利于提高速度,整合與傳遞整體用力,并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二、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體育訓練領域的應用
核心力量訓練的對象是人體核心部位的若干塊核心肌肉,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運動項目中,所有體育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強有力的核心肌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競技項目的技術動作都不是依靠某單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須要動員許多肌肉群協調做功。核心肌群在此過程中擔負著穩定重心、環節發力、傳導力量等作用,同時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從訓練學的角度來講,對運動員實施核心力量訓練的目的為了提高專項力量,進而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因而核心力量在不同項群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中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項目中的應用
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型性的競技能力特點是在最大力量的基礎上重視快速力量的發展,突出力量的速度技術相結合。如在投擲項目中,運動員強有力的核心肌群所產生的力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上下肢配合達到一定的協調性,有效地加快力量的傳遞和專項動作的完成,從而整體上提高運動肌肉能量輸出的實效性。所以要求投擲項目運動員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要有良好的身體平衡的控制能力,加強核心部位的力量訓練有利于改進運動員的專項技術,提高運動成績。
投擲項目核心力量訓練可分為以下方式:穿插采用仰臥起坐、仰臥挺髖、原地跳起兩腿分開手觸腳、仰臥屈腿左右擺動、側臥腿夾瑞士球側擺、3 分鐘高胎腿,100 米跨步跳、150-200 米后蹬跑、50 米多級跳、20 厘米左右高度臺階跑等以及上坡跑等練習方法。
(二)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目中的應用
在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項目主要包括短距離的競速項目,這類項目的訓練中對運動員的力
量素質以及肌肉的快速反應和快速動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國內傳統的短跑項目訓練理念與國外先進訓練理念上存在的差異導致了運動員身體形態上的差別和運動成績上的差距。短跑項目是以追求速度為目的,而且要求身體各運動鏈協調配合,各肌群協調發力。短跑運動員的核心肌群在跑動中是核心運動鏈,擔負著保持平衡、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的重要角色,對上下肢的協同工作和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短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可分為以下方式:采用肋木舉腿、俯臥背翹起、橡膠帶擺動高抬腿、仰臥兩頭起、橡膠帶車輪跑擺腿等方法進行訓練,每周不少于3次,根據訓練的側重點來選擇相應的訓練手段。訓練時以分組比賽的形式練習,增加訓練的娛樂性,練習的密度和負荷要以做到力竭為準。
(三)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目中的應用
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項目主要包括中長距離以及超長距離的走、跑、游、滑和劃的所有項目,這類項目主要的特點是不僅需要保持高度發展耐力水平,同時還要提高其速度水平;在保持高度發展專項能力的同時,提高全面訓練水平。
如游泳是一項開展在水中運動產生的力和其在陸地上運動具有很大的差別。運動員的頭與脊柱會形成一種自然的S形狀,在水中時,為了獲得更小的阻力及更快的速度就應當將這種身體的S形狀轉換為一條直線,這種姿勢能夠使運動員在水中令身體肌肉獲得最大程度的放松,使運動員更有利于發揮自身力量。由于運動在水中會承受更多的力,所以運動員就需要保持合理的姿勢來保持自身在水中的平衡。游泳核心力量訓練可分為以下方法:
1.單人無器械練習
此類練習適用于訓練初始階段,目的是使運動員體會核心肌群發力過程,并學會初步控制身體。例如:俯撐橋動、側橋和仰橋練習等。
2.簡單器械練習
此類練習方法中運用最多的是平衡球、平衡板及瑞士球。這一類型的器械進行力量練習,使核心區域深層肌肉參與運動,以便軀體能更有效的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姿態。例如:雙腿置于平衡球上的身體穩定性練習、懸吊式訓練方法等。
3.復雜器械練習
此類練習方法一般適用于核心肌群能力在中級以上水平的專業運動員,他們都經過了初期的徒手或單一器械的訓練,能較好地控制身體。例如:單、雙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種上肢持輕器械舉、推、拉、下`及軀干扭轉等多種形式的練習等。
4.不平衡狀態下的負重力量練習
此類練習方法要求較高,在不平衡狀態下的雙人練習可有效提高運動員不穩定狀態下的核心控制能力和整體發力水平。該練習方法―般使用自由力量器械進行的力量練習,例如:運用平衡盤的負重練習等。
(四)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中的應用
從事技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目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掌握各項技術的基本,同時也是比賽中運用技術和完善戰術的前提。該項群的重點素質包括移動速度、揮臂速度、靈活性和耐久力等,排球、羽毛球要求運動員有很好的彈跳力。
如排球項目的運動員在比賽中采用的準備、移動、取位、擊球等動作都不是僅靠某單一肌群就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動員許多肌肉群協調合作。核心肌群在此過程中擔負著穩定重心、環節發力、傳導力量等作用,而且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排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一般采用靜力性練習,可以分為以下方法:
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單人練習
此類練習適用于訓練初始階段,目的是使排球運動員深刻體會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體。例如:仰臥挺髖、仰橋、單臂俯撐控腹、靜力兩頭起等。
2.使用單一器械進行練習
此類練習的訓練目標是不僅使軀干深部肌肉層參與運動而且在運動過程中軀干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姿態。例如:利用平衡球、平衡板和懸吊繩等不固定軌跡的訓練器械上進行力量練習。
3.運用綜合器械進行練習
此類練習增加了練習的難度,要求能良好的控制身體,并使軀干在運動過程中軀干處于正確的身體姿態。例如:單、雙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種上肢持輕器械舉、推、拉、下蹲、軀干扭轉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坐于瑞士球上做各種形式的練習等。
(五)核心力量訓練在體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項目中的應用
技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項目要求運動員有全面的身體素質,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是此項群的主導運動素質。速度素質和爆發力是決定該項群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此類項目對運動員的核心穩定性要求較高,對該項群項目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是十分必要與可行的。如跆拳道比賽過程中提高運動員核心力量,不僅能增加對對手的擊打效果,還能提高運動員自身的抗擊打能力。跆拳道比賽中攻防轉換節奏快,需要運動員高度的集中注意力,當產生應激反應時,軀干部核心力量是由外向內收縮,腹腔周圍的肌肉群迅速收縮形成保護層,以抵抗外力的沖擊。所以整個身體核心區域的穩定程度,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的速度、力量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如果軀干部深層核心區肌群力量加強,能使運動員在腿法技術的不斷變換運用中保持身體重心穩定,并在實戰過程中起到威懾對手,克敵制勝的重要作用。跆拳道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可分為徒手練習和器械練習法。在徒手練習法中的仰臥起手抱膝舉腿、仰臥提臀抬腿、側臥踢腿、側臥肘關節支撐頂髖、屈臂俯臥內收腿伸手支撐。在器械練習法中的仰臥兩腳拉瑞士球、仰臥單腿壓瑞士球交叉腿、側臥單肘支撐夾球、俯臥瑞士球單臂單腿支撐、兩腿壓球單臂支撐、仰臥屈腿夾球轉髖、單腿弓步滑行。
三、結論與建議
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體育體能主導類的項目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核心力量訓練能夠加強運動中軀干的穩定性,增加核心部位肌肉的耐力。其次,核心力量訓練能增加神經對肌肉的控制力,提高運動時從核心部位向四肢及其它肌群的能量輸出,機體里的深層小肌肉的力量能力加強,在肌肉收縮的同時可減少對關節的負荷,能夠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
由此可見,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體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教練員應該根據運動員的自身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循序漸進的加大難度及負荷,從而提高運動員的核心力量。使運動員在競技水平發揮出更高的實力,取得輝煌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張秋亞.核心力量訓練在我國競技體育中的研究進展[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第六屆全國田徑運動發展研究成果交流會論文集.2013.
[2] 李洪玉,李宏昌.短跑運動核心力量的作用與訓練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3] 黃繼珍,趙嗣慶.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及在我國競技體育的實踐[J].體育學刊.2010.
[關鍵詞] “來吧冠軍”;電視真人秀;競技體育;受眾;擬態真實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45
1 真人秀與節目“來吧冠軍”
1.1 真人秀節目現狀
真人秀,目前在各領域均沒有規范而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即真人實鏡秀,是一種強調實時現場直播,沒有劇本,不是角色扮演,聲稱是百分百反映真實自我的電視節目。也有人將其定義為“一種由制作者制定游戲規則,由普通人(明星以生活中的身份)自由參與或被選擇參與已經設定了基本模式與程序的舞臺選秀、婚戀相親、智能競技等活動,其過程被全時段、多機位現場拍攝錄制,經過戲劇化的剪輯處理,在電視或者網絡平臺播出的節目?!盵1]
在真人秀節目中,“真”是它存在的生命線,所謂“實鏡”即真實的鏡頭記錄,它是一種紀實而非虛構?!叭恕笔撬慕M成核心,我們通過真人秀節目是要從個性化的角度去對一個人重新了解和認識?!靶恪眲t是它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一檔電視欄目,“秀”符合傳播學“受眾使用與滿足理論”。目前我國的真人秀節目,雖然在整體節目設計上講求真實不虛構,但在后期剪輯處理中,充分利用音效、字幕等技術手段,力圖最大化凸顯人物關系的戲劇沖突性,滿足受眾觀賞需求。
1.2 節目“來吧冠軍”
1.2.1 節目概況
浙江衛視和藍天下傳媒聯合出品,肯訊傳媒聯合制作的大型勵志競技體育真人秀節目“來吧冠軍”于2016年4月3號晚20: 30首播,率先吹響競技號角。該檔節目史上第一次將競技體育比賽與電視綜藝相結合,這是競技體育真人秀領域的全新嘗試,開創了體育綜藝節目的全新局面。
節目采用明星與世界冠軍各自組隊,借助特定道具和自制比賽場景來實現顛覆性的真實體育對抗,首期節目明星隊即遭遇強敵,挑戰由郎平教練帶領的中國女排。參與這期的中國女排運動員包括惠若琪、張常寧、張曉雅、朱婷、王夢潔和丁霞這六名即將出征里約奧運會的主力隊員,明星隊除了常駐嘉賓隊長賈乃亮和陳嘉樺Ella之外,還包括演員陸毅、陳建州(黑人)、胡兵、超模何穗、人氣偶像汪東成。
1.2.2 創新模式獲得業內好評
“來吧冠軍”一經播出即引起熱議,在技術層面,由于節目的拍攝場地是一個由體育館改造而成的演播室,如此一來,既保留了演播室的燈光、音響等技術優勢,又可以因為空間的開闊性,在機位設置上增補體育直播和真人秀兩套系統,做到無縫切換。
節目中既有競技體育真實比賽的緊張激烈,又有電視綜藝的喜劇娛樂元素,不少網友評價其“好看又好玩”。首期節目結束后,中國女排姑娘和郎平指導迅速躥上話題熱搜榜,“來吧冠軍”得到了包括體育學和社會傳播學領域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在其微博稱:“‘來吧冠軍’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它刷新了人們對于綜藝節目的偏見,告訴社會‘導向正確’和‘好看’并不矛盾:節目的立意決定方向?!畬I性’和‘娛樂性’并不矛盾,因為體育本身就是最好的真人秀――有懸念、有對抗、有明星、有意外?!?/p>
“來吧冠軍”以冠軍和明星比拼為主題,運用各種各樣新奇有趣的道具和自制環節。雖然這是明星至上的綜藝時代,但是體育冠軍仍然是節目的最大主角。在歡樂的競技氛圍中,傳遞出無限的正能量,選手們拼搏進取的奧運精神展現出自信勇敢的精神面貌,正契合了全民體育的宗旨。
2 競技體育真人秀節目的傳播學解讀
2.1 受眾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指受眾會根據自己的特定情感和心理需求,通過主動接觸和使用媒介,選取滿足自己需求的內容。[2]它包含了三個方面的作用:其一個人與社會互動,其二對現實人際關系的映射和思考,其三個體求勝欲望和競爭心態的滿足。
在真人秀節目中,即便是參與者彼此之間并不熟悉,但是在參與過程中,個人將加入到集體隊伍中,積極與他人溝通交流,主持人往往也十分善于活躍現場氣氛,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大家共同為實現特定的團隊目標而不懈努力,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并且在團隊中獲得歸屬感。觀眾也可以通過參與微博話題討論等方式,間接參與到節目中來,實現了個人與社會互動的心理訴求。其次,真人秀節目構建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行為框架,觀眾往往會直接根據參與選手在其中的言行舉止來重新獲取對這個人的喜惡評價,以此為鏡,往往可以映射出對自身行為的反思。在一份調查問卷中,參與問答的311名觀眾當中,52%的人表示收看了體育類真人秀節目后,增進了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了團隊意識,42%的人表示有利于自己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2.2 擬態環境中真實與虛擬的平衡
1922年,美國學者李普曼提出了“擬態環境”理論,即“傳媒所構建出來的虛擬環境與現實環境具有一定差距,受眾對于客觀真實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受困于媒體所提供的‘象征性現實’”。
在我國,真人秀節目是伴隨著消費文化而逐漸興起的,在此背景之下,電視節目的發展不免要迎合商業利益,追求更高的收視率。這就要求真人秀節目的“真人展現”要做到最大化迎合觀眾需求的“秀”出來。受眾往往對于他人的生活具有獵奇心理,真人秀節目采用“紀實的全方位鏡頭拍攝”,在后期剪輯中再通過細節刻意放大某些人物的特定個性,擴大節目的矛盾沖突和戲劇張力,這些是參與者無法控制的。因此,真人秀節目是將紀錄片與劇本式人物再創作相融合,由此一來,在真人秀節目中展現出來的“真人”就是片面化的,是媒體想要觀眾看到的“擬態真人”。
3 解構競技體育真人秀節目
3.1 人物和競技項目選擇的話題性
真人秀節目作為一檔電視節目,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眾審美需求。如何選擇參與嘉賓和比賽項目至關重要。
“來吧冠軍”在項目選擇上頗具技巧,12期節目均聚焦在大眾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較高的體育項目上,例如足球、籃球、游泳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觀眾基數,契合了全民體育的宗旨。具備較強的觀賞性是這些項目被選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團隊參與的足球、籃球和排球項目中,隊員眾多,由于個體差異而產生的戲劇沖突也會大大增強節目的可觀賞性。再加上,每期都有不同的高顏值明星參與進來,提升了節目的視覺美感。除了根據受眾追星特點以及比賽項目需求選取適合的明星參與之外,節目所邀請的專業運動員也自帶粉絲效應,例如李娜、孫楊和鄒市明,前兩者除了非凡的冠軍實力之外,自身就具備姣好的外形條件,孫楊的新 浪微博粉絲數量更是高達2700萬,趕超眾多娛樂明星。而鄒市明在2015年參加錄制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展現出不同于拳臺之上的呆萌奶爸形象,深受觀眾喜歡。
3.2 節目環節設計推陳出新
尹鴻教授認為在真人秀節目中,懸念是推動節目、觀眾和故事發展的動力元素;競爭是形成人物關系和情節變化的結構元素。[5]這二者是一檔真人秀節目能夠熱播的必要因素。
“來吧冠軍”在環節的編排上,尤其注重競爭和制造懸念。世界冠軍與業余的明星選手之間畢竟實力懸殊,即使借助新奇的道具和規則,也無法彌補競技技能力上的差距。職業運動員最終取得比賽勝利是大部分觀眾能夠想到的結果,因此,可以說,在節目中觀眾關注的焦點并不是最終誰贏誰輸,而是比賽過程中雙方的表現。節目通過自制比賽環節規則、啟用特殊道具等方式,力求增加比賽的懸念性,實現了業余明星選手挑戰職業冠軍在實力上的“平等性”。
3.3 內容編排凸顯戲劇張力
“來吧冠軍”在節目內容編排上,注重專業和娛樂相融合。真正的競技體育比賽是嚴肅而緊張的,然而當競技體育走進電視綜藝節目,必須要考慮兩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即激發冠軍們的專業技能,同時促使明星參與體育項目的綜藝娛樂細胞充分釋放。
“來吧冠軍”啟用了資深綜藝節目主持人何炅擔任比賽仲裁,實則擔任了整體節目進度的掌控者。在正式比賽環節中,他自然擔任了比賽的解說員。綜藝節目主持人對于節目的趣味性表達明顯增加,他們比職業的比賽解說員更加輕松活潑,例如在講解比賽中帶入了更多網絡語言、調侃語言,符合了電視節目的娛樂效果需求,觀眾在觀賞比賽的時候不會產生疲勞感和乏味感。語言更加直白簡單,淺顯易懂,方便觀眾更好的閱讀比賽,了解比賽細節。
3.4 角色塑造立體而鮮明
在過去,對于職業運動員的紀錄片和訪談,絕大多數都是聚焦在他們的刻苦訓練上,講述榮耀背后的心酸和努力,因此,我們看到的是運動員嚴肅緊張的生活狀態、高強度的訓練安排。明星方面,偶像崇拜更是當今社會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明星身上的光環讓他們變得神秘而有距離感。
“來吧冠軍”在人物角色和個性展現方面,進行了深入挖掘,讓偶像明星摘下光環,變得更加親民,讓運動員適度脫離嚴肅的競技狀態,展現生活中活潑的一面。他們都在節目中自由地展現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4 結 論
在如今真人秀大行其道的中國電視節目中,采用適當的娛樂化方式,符合傳播學理論,可以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皝戆晒谲姟睂⒚餍?、競技體育比賽和綜藝元素相融合,是體育綜藝節目的全新嘗試。通過明星效應引發社會關注,選取大眾項目進行全民推廣,精心設計節目環節,進行內容編排,塑造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縮小了觀眾與競技體育之間的距離,增強對體育項目的認知。在節目中展現出的對突破自我的追求,頑強拼搏的精神面貌,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當前的競技體育真人秀節目發展尚未成熟,因此,如何讓其保持長期的活力需要體育人和電視人共同努力,不斷創新,在鞏固基礎的同時充分挖掘競技體育的特點,使其生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呂,雷雨晴.真人秀節目創作的原理與原創[J].中國電視,2016(2).
【論文摘 要】 本文針對運城學院在競技體育優勢項目上存在的性別差異大,項目發展不平衡;優勢項目不明顯,潛在優勢項目開發不足;后備人才短缺,缺乏有效培養機制等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要加強對傳統項目的投入與潛在的優勢項目開發;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注重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改進,注重重點項目的突破。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落幕,競技體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競技體育的國際規模也日益擴大。高校是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重要途徑,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后繼人才的職責。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各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不同,各競技體育項目發展不平衡。運城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院校,其體育代表隊參加了歷屆山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運城學院與其相關院校的競技體育的理論研究還屬空白,因此,我們對運城學院田徑代表隊歷年的比賽成績做了統計和整理,力求找出目前運城學院田徑運動與相關院校的差距和存在問題,以期為運城學院今后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發展方向。
一、運城學院與山西省高校競技體育優劣勢項目的比較分析
1、山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第13-16屆獎牌分布統計結果
一個學校的競技體育實力往往是通過大賽表現出來的。因此,我們統計了第13-16屆山西省大學生運動會各學校獲得獎牌情況,依據運城學院參加的組別的總分來分析確定山西省大學生運動會前12強的學校。運城學院以??粕矸輩⒓訉?平M比賽時,有4個優勢項目,并且位于眾多??圃盒5那?名。當運城學院以本科院校組和體育院系組參加比賽時,其優勢大大減少,運城學院僅有女子短跑,接力跑項目還處于優勢地位。本科組和體育院系組一直以來都是競技實力較強的組別。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有四個優勢項目,而山西大學在第16屆運動會中幾乎包攬了所有項目的金牌。所以運城學院在碰到這些競技實力較強的學校時,其優勢項目就要拿來和這些較大學校的優勢項目來分享。運城學院就顯得沒有優勢了,形勢顯得嚴峻。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幾個項目,同時在其他項目上爭取有所突破。
2、運城學院在第13-16屆山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的獎牌統計
根據文獻資料,我們統計了運城學院在第13屆-16屆山西省大學生運動會上各運動項目所獲得的獎牌數量。運城學院在參加??平M比賽的前2屆運動會中,比賽成績突出,在所有參加??平M的學校中,運城學院位于前3強的地位。在15屆、16屆運動會中,運城學院分別以本科組,體育院系組參加比賽。在這兩個組別中,分別有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等競技實力較強的學校參加比賽。也正因為此,運城學院在這2屆運動會中沒有獲得較多的獎牌。在第16屆運動會中有較大的突破,在女子短跑和接力項目中均有獎牌收入。
3、第13屆-16屆山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前3名學校獲金牌項目統計與分析(以運城學院參加的組別統計)
在山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中,運城學院參加的組別都不是相同的。在前2屆運動會中是以乙組身份參賽。在乙組比賽中,參賽的學校都是各??茖W校、晉東南師范高等??茖W校、晉中高等??茖W校,呂梁高等??茖W校這三所學校是獲得金牌數目較多的學校。在第13屆運動會中晉東南師范高等??茖W校獲得金牌的項目不多,在第14屆運動會中晉東南師范學校幾乎包攬了所參加比賽項目的全部金牌,在其短跑、中長跑、跨欄等優勢項目中更是包攬了男女所有的金牌,并在跳躍項目中有所突破。運城學院在前2屆運動會中也有金牌收入,但只是少數項目;在第13屆運動會上運城學院的優勢項目均能保持有金牌獲得,但在第14屆運動會中,僅有中長跑和投擲項目有金牌獲得。第15屆、16屆運動會運城學院分別以本科院校組和體育院系組參加比賽,由于在這兩個組別中有競技水平較高的學校參加,因此運城學院在這2屆運動會的田徑成績受到一些影響。山西大學在第15屆運動會中只有四個項目獲得金牌,在第16屆運動會中幾乎包攬了所有項目的金牌,并有多數項目打破賽會記錄,在其短跑、中長跑等優勢項目的比賽中幾乎包攬了男女所有金牌,而在其劣勢項目中也有所突破。運城學院從第15屆運動會開始,就和這些競技實力較強的學校參加比賽,第15屆運動會中運城學院只獲得女子跨欄的銅牌,進入前8名的項目也不多,正因為這樣,運城學院的優勢項目受到了影響。運城學院在第16屆運動會中,獲得了女子100米一銀、一銅的成績,并在女子4×400米的接力中獲得銅牌的成績,并在多數項目中進入前八名。在這屆運動會中,運城學院不僅鞏固了其短跑、接力等優勢項目,而且在跳高、跨欄等個別項目中有所突破。在跳高、三級跳遠、跨欄這些項目中均進入前8名。運城學院男子團隊因為許多原因在這2屆運動會中沒有獲得獎牌,但其競技實力是不容忽視的。
二、結論與建議
隨著田徑運動的不斷發展,山西省各高校的實力格局有了新的變化。運城學院在近幾年山西省大學生田徑運動會比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成績有所提高,但性別差異大,項目發展不平衡
運城學院女子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緊追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在短跑、投擲、中長跑項目中有很大的進步,并獲取了優異的成績。但運城學院女強男弱的局面并沒有改善,男子運動員的競技實力在近2屆的運動會中雖然有所提高,但與山西大學等競技實力強的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男子個別項目還有待提高。
2、優勢項目不明顯,潛在優勢項目開發不足
運城學院雖有女子短跑、男女團隊接力跑等優勢項目,但其優勢卻不強,在碰到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等競技實力較強的學校時,其優勢就會大大減弱。在跳躍、跨欄等潛在的優勢項目中,其發掘力度太淺,后備的優秀人員尚不充足,競技水平不高。
3、后備人才短缺,缺乏有效培養機制
運城學院作為一所高校,每年都會面臨新老學生的交替問題。對于運城學院田徑運動來說,這種交替有時是致命的。面臨每2年舉行一屆的山西省大學生運動會,運城學院需要足夠的優秀后備人才。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運城學院的田徑后備人才短缺,個別運動項目缺乏優秀的田徑人才。運城學院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后備人才培養機制,挖掘有潛力的田徑運動員,著重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運城學院田徑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運城學院要提高體育優劣勢項目,首先要加強對傳統項目的投入與潛在的優勢項目開發,充分實現優勢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第三,注重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改進,在全面提高田徑運動整體水平的基礎上,注重幾個重點項目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龔波,何志林.我國高校競技體育項目布局現狀及優化策略[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
[2] 李國忠,張雷.云南高校競技體育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9.
論文摘 要:電子競技運動是一項新興的競技體育項目,它與網絡游戲有著很大的區別,這項運動在高校里開展有著良好的基礎,本文通過對電子競技運動進入高校體育課的意義的分析。提出了電子競技進入高校體育課的途徑。
電子競技運動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軟硬件設備為器械、在虛擬環境中、在統一的競賽規則下進行的對抗性益智電子游戲運動。電子競技運動現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定為第78項體育運動。電子競技運動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可以鍛煉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反應和協調,可以培養參與者的團隊精神和毅力,這項運動特別受到大學生們喜歡,在高等學校里開展這項運動有著廣泛的基礎。
1 電子競技運動的特點及分類
1.1 電子競技運動的特點
電子競技運動是由“電子”和“競技”這兩個基本元素組成的:這兩個基本元素都為運動而服務的,“電子”是運動方式和手段,“競技”是運動的目的。
“電子”是指這項運動是借助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以各種軟硬件及由其虛擬環境來進行的一種運動,這相當于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中的器材和場地。這是電子競技運動有別于傳統體育的根本不同。
“競技”即對抗、比賽。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的體育的比賽一樣都是按照一定的競賽規則,并在這樣的規則保障下進行公平、公開、公正的比賽。選手的技術水平,是要靠嚴格的訓練來掌握和提高。
電子競技運動和傳統的體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社會上有廣泛群眾性,并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歡和普遍參與。
1.2 電子競技運動的分類
電子競技運動目前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對抗類項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和FIFA2003等。另一類是休閑類項目,這類項目它是電子化的傳統體育和民間娛樂項目,項目包括圍棋、中國象棋、橋牌、麻將、臺球等。
2 電子競技運動和網絡游戲的區別
從歷史淵源上來講,網絡游戲與電子競技本是同根生,電子競技運動與網絡游戲都來源于電子游戲,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點而走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電子競技運動項目由于具有的“對抗性”的游戲特征,最終成為體育項目的一種。電子競技運動和網絡游戲的最大區別就是電子競技運動是體育項目,而網絡游戲只是一種娛樂游戲。
2.1 本質上區別
電子競技運動這項體育運動,其器械、場地及比賽環境等等是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的。運動的方式是對抗和比賽,它有統一的規則和相同的技術手段,也有傳統體育比賽中的技、戰術。選手通過日??炭嗟牡挠柧?,提高自己與電子設備這些比賽器械相關設備的熟練程度,從而提高使用的速度、反應和配合等等綜合能力和素質,通過技巧和技戰術水平的發揮,獲取在對抗中的勝利和好成績。
網絡游戲其運行的環境和電子競技運動差不多,有些規則也很相近,但是網絡游戲是以追求感受為目的的模擬和角色扮演,玩家體會的是自己角色的成長快樂,自娛自樂。
2.2 運行環境的區別
網絡游戲和和電子競技運動的運行環境都是依靠網絡來實現的,網絡游戲的運行環境是完全建立在國際互聯網上的,它離開了互聯網,根本就無法存在。而電子競技運動所依賴的是局域網環境,甚至可以是兩臺電腦的直接聯接,互聯網只是電子競技運動用來訓練或娛樂的一種手段而已。
3 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基礎條件
3.1 廣泛的群眾基礎
高校的學生年齡在18~24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對網絡游戲都十分喜歡,可以看出,如果在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是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個人電腦的不斷普及和電子競技運動的進一步發展,電子競技在高校將擁有更多的愛好者和參與者。
3.2 良好的軟硬件基礎和充足和時間
高等院校作為教學和科研單位,有著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豐富的網絡資源,這為學校電子競技運動奠定了硬件基礎。高校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能勝任電子競技運動教學和指導的也會大有人在的,這為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提供了要才保障。南方學校夏季炎熱,北方學校冬季寒冷,都不易開展室外活動,在這個時間段里是開展電子競技運動的最佳時間。
4 電子競技進入高校體育課的途徑
4.1 選擇適合學生的電子競技項目
選擇適合大學生開展的電子競技項目,就要根據大學生生活特點和成長的需要,充分發揮電子競技的育人優勢,要選擇一些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的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開展來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和毅力。例如可以選擇象賽車、足球、藍球等一些類似傳統體育的項目。最好不去選擇具有暴力、攻擊、戰斗傾向的電子競技項目,如反恐精英、星際爭霸等,此類項目很容易使大學產生好斗的想法,從而造成心理上障礙。
4.2 提高學生對電子競技的認識
目前在部分老師和學生中還是把電子競技運動看成是一種網絡游戲,對這項運動的開展持有排斥的態度。認為電子競技有礙學生的學習。為此就要求我們要向老師和學生們進行詳細的介紹,介紹電子競技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團隊精神、協調能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和提高對現代信息社會的適應力。因此,改變對電子競技的片面理解,消除人們對它的偏見,才能夠使這項運動健康、文明有組織的開展。
4.3 建設一批專門的師資隊伍
如果沒有一批從事電子競技教育的師資隊伍,那么就很難開展電子競技課程。其實在高校里擁有許多軟件開發、軟硬件維護和網絡維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和教師,這些人都有過硬的電腦軟硬件基礎知識,對他們進行電子競技運動的相關培訓,會很容易地勝任電子競技課程的教學工作。
4.4 配置相應的電子競技運動設備
電子競技運動水平的高低除了與參與者的技術水平和心理環境有關以外,電腦硬件和比賽的環境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開展電子競技課程,電腦設備當然不能夠過于落伍,而且每一新款游戲的推出對電腦軟硬件的要求都會有所不同,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配置相應的電子競技運動設備,是高校開展電子競技運動課程的有利保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