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震災害預防范文

      時間:2023-09-21 17:54:04

      序論:在您撰寫地震災害預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地震災害預防

      第1篇

      一、地震對檔案的危害及分析

      地震對檔案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情況:

      1.檔案裝具被砸毀(木制裝具全部被砸碎),檔案散亂被埋壓在瓦礫和泥土中,使檔案受到嚴重危害。一是地震時房屋倒塌、檔案裝具損毀,特別是磚混結構庫房地震時傾該倒塌,木質裝具被砸碎,使檔案埋在廢墟之中,加之地震后天氣異常,伴有陰雨發生,使不能及時扒出的檔案被雨水浸泡形成檔案磚。二是灰塵中帶有大量棱角的固體顆粒,使檔案受到嚴重磨損。三是灰塵吸附有酸堿性成分,會加速檔案紙張的老化和字跡褪變。四是灰塵帶有大量霉菌孢子,檔案制成材料(紙張和字跡)在高溫和高濕環境中受到霉菌嚴重污染。據統計,唐山地震后清理出的被埋壓檔案,90%以上受到霉菌不同程度的危害。五是檔案被埋壓在廢墟中受到機械性損傷,紙張被折或被撕裂斷開等。六是檔案被砸丟失。地震后,有的檔案被埋壓太深,有的因發生地面位移或檔案人員震亡埋壓位置無法確定,有的因分散保管,不能及時扒出,致使檔案丟失。

      2.地震引發水患淹毀檔案。檔案庫房一般設在一層或地下室,檔案容易被水淹毀。(1)地震發生后造成供水管道被震裂或扭斷,流水進入地下室,造成檔案被水淹,同時地上庫房也有受水浸的可能。(2)震后陰雨不斷,地面積水全部涌人防空洞或地下室,致使檔案被淹。(3)由于地震引起的土地返漿,地面冒水或泥漿,使一層以下檔案庫房的檔案被水淹或泥漿污染。

      3.地震引發火災燒毀檔案。(1)建筑物、構筑物倒塌后,電線短路瞬時引起火花而引燃周圍其他可燃物發生火災燒毀檔案資料。唐山礦冶學院(今河北理工大學)圖書館火災,就是由于電線短路而引發火災燒毀圖書資料的典型實例。(2)爐火蔓延引起火災燒毀文件材料。當時我國北方普遍用爐火做飯,地震發生后房屋倒塌,引起爐火蔓延而未被急于搶救傷員的人們發現,致使一些尚未歸檔的文件材料被燒毀。值得慶幸的是震后調查,未發現爐火蔓延燒毀大量檔案的實例。

      4.人為造成檔案的次生災害。地震后,人的第一需求就是生存需求。從事的一切活動首先是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因此可能人為地對檔案造成某些次生災害。(1)把文件資料作為助燃物燒毀。由于震后短時內不能解決食用問題,人們為了充饑要燒火做飯,有時自覺或不自覺地撿些被砸散失的文件資料作為助燃物引火做飯、燒水、消毒等等。(2)震后快速清墟復建造成大量檔案資料受損。地震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面臨的問題比比皆是,解決居民衣、食、住、行問題是市委當時工作的著力點。而外地來唐的救援、援建隊伍的主要任務也是搶救傷員和清墟復建,缺乏對檔案資料的搶救保護意識。因此,有些檔案資料或是因清理不當受損、或是被誤裝入清墟車輛而遺失。(3)有些人把震散的檔案、圖書資料據為已有,造成檔案、圖書資料的丟失。唐山市圖書館圖書資料的丟失就屬此類情況。

      5.由于震后保管條件惡劣,致使被搶救出的比較完好的檔案資料又重新受到二次損害。震后,有些單位人員傷亡較少、領導檔案意識較強,及時組織人員對檔案資料進行搶扒和搶救,使許多檔案資料免受損失,有些檔案資料被扒出后仍完好無損。但是震后工作條件很差,一無庫房、二無裝具,只能把扒出的檔案資料打成捆裝入麻袋放在露天,用油氈或塑料布苦好。條件好的也只是放在帳篷或臨時搭建的簡易窩棚里。這樣本來較為完好的檔案資料,又重新受到潮濕、光照和灰塵沙土的污染,有的還會被蟲蛀、鼠咬或發霉變質、字跡褪色或脫落,使檔案受到二次危害。

      二、地震災害的預防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將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后救災與重建這四個環節稱為防震減災活動,確定了“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把我國的防震減災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國務院還頒布了《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等法規,充分體現了國家政府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說明了地震災害預防的重要性。

      檔案是國家重要的信息資源。減輕地震災害對檔案館及檔案資料的破壞,充分發揮檔案信息資源在防震、抗震救災與重建中的作用尤為重要。

      1.建設抗震防災的檔案館。地震毀壞檔案資料的主要形式是震毀存放檔案資料的檔案館建筑,進而引起火災、水患、污染等其他災害使檔案資料遭到破壞。因此,新建檔案館必須條例符合《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試行)》要求,具備抗震防災能力。

      建造抗震防災檔案館,首先要選好地址。新建檔案館選址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避開易造成地震災害的不利地段。如地震易發地帶及其附近地區,地下水位較淺和土質松軟的古河道、沙灘地等,地勢較陡的山坡及河壩旁,地下有溶洞的地方等,避免造成投資浪費和工程隱患。檔案館要遠離有易燃易爆物的場所,躲開有污染腐蝕性氣體單位的下風向,避免上空高壓輸電線路通過。建造檔案館宜選擇地勢較高、場地干燥、排水通暢、空氣流通和環境安全,同時交通方便。

      其次,檔案館建筑設計要做到科學合理,既抗震又適用。要嚴格按照《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試行)》要求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計和設防。檔案館建筑要規則整齊,盡量減少凸出凹進、高低錯落;建筑結構以框架結構為宜,并設有地下室。

      最后,檔案館建設施工,要選擇正規的、技術力量雄厚的施工隊伍,確保工程質量。同時,防火、防水、防污染、防人為破壞等綜合防災設施齊備。

      2.現有檔案館建筑抗震能力評價和加固?,F有檔案館建筑一般為多層鋼筋混凝土建筑,也有少數多層磚砌體建筑。無論何種結構建筑,凡未按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計和施工的,都應進行檔案館建筑抗震能力評價,確定該檔案館所能達到的抗震能力。達不到抗震能力標準的,必須進行加固。

      現有檔案館建筑加固。首先,要根據國家頒布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查出本地區有烈度參數。然后,請專業建筑設計部門按照本地區抗震設防要求和現有檔案館建筑抗震能力評價結果,制作檔案館加固設計方案,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加固施工。

      為預防地震引發火災,檔案館庫區電源總開關應設在庫處,并設有防漏電安全保護裝置,控制導線及檔案庫供應導線用銅心導線;檔案館內要杜絕明火;檔案館內不允許鋪設燃氣管道;用電要注意安全,定期檢查用

      電設施、供電線路,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檔案館內要配備足夠的滅火設施,工作人員必須學會使用滅火用具。

      為預防地震引發水患,還應做到:檔案館庫上層或屋頂不設置給水設施,庫內不設置用水點,給排水管道不穿越庫區,生活污水管避免安裝在與檔案庫相鄰的墻上;教育工作人員做到安全用水,下班后上班前由保安人員關開供水總閥門,防止夜間漏水或地震時造成水管破裂浸毀檔案資料。

      此外,檔案館應配備抗震防災功能的檔案裝具。

      3.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依據國務院《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各級檔案館要結合本館所處地域和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從應急機構、隊伍組織、行動計劃等方面制定出具體的地震災害預防措施。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包括:(1)應急機構的組織和職責;(2)應急通訊保障;(3)搶險救災的人員、資金、物資準備;(4)災害評估準備;(5)應急行動方案。

      應急行動方案除搶險救災措施外,還應包括預防地震后人為造成的檔案次生災害措施。即地震發生后,要將搶扒出的檔案資料要放在地勢較高、通風、便于搬運檢查的安全地帶;要對扒出的檔案和尚未倒塌的庫內檔案實行全天候監護;要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不要把檔案資料作為助燃物或據為已有等。

      4.重要珍貴檔案資料可多套分地保存。重要檔案資料實行多套、分庫保存,是預防地震危害檔案資料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抗震救災的一項得利措施。唐山第一造紙廠檔案在唐山大地震中全部震毀,而唐山市檔案館后庫(設在遵化縣)保存的該廠底圖,為該廠的恢復生產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建議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對重要檔案實行多套備用制,也可備份計算機數據分地保存;對珍貴檔案進行縮微復制分地保存。

      5.關注地震信息,隨時做好檔案資料防護準備。目前,我國對地震孕育發生的規律已有所認識,對某些類型的地震做出過一定程度的預報。因此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可信度。鑒于我國目前地震預報水平,檔案管理行政部門應加強與地震管理部門的聯系,注意了解地震監測部門有關地震預報信息,以便采取相應措施,減輕地震災害對檔案資料的破壞。

      第2篇

      地震對檔案館造成的破壞

      1.直接破壞

      地震是由于地殼運動引起的,所產生破壞程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地震的震級,它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也與距離震中遠近有關。地震對檔案館造成的直接破壞包括:①檔案館建筑物受損,發生坍塌或傾斜,有時發生墻體開裂、地基下陷,使檔案館建筑失去或部分失去其使用功能,影響其作用的發揮。②檔案庫房內的柜架系統坍塌或傾斜,有時發生變形,斷裂,尤其以密集架為甚。檔案密集架由于地震的原因發生傾斜變形時,無法正常開啟、運行,有時會嚴重影響或延誤搶救的進行。③檔案從柜架上散落,有時會造成頁面和包裝材料的損毀。④現代信息存儲技術對環境穩定性的要求很高,有時輕微的震動都會導致計算機硬盤等設備的損壞和數據丟失,地震中許多抗震性能不良的現代存儲設備會導致災難性的損失。

      2.繼發性災害

      地震往往會引發許多的地質災害和惡劣天氣,如泥石流、海嘯、山體滑坡、暴雨等。這些災害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對檔案的破壞,同時也為災害搶救增加了難度。

      3.二次破壞

      地震的發生往往是突然性的和瞬間性的,人們來不及采取措施。地震發生后,檔案館建筑的破壞有時會帶來一些二次破壞。如:①水災:由于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往往會使上下水系統、消防供水系統遭到破壞,從而使檔案以及裝具面臨著水災的威脅。有時候惡劣的天氣,如暴風雨,也會通過破損的建筑物使檔案遭受水患的破壞。②火災:在地震中許多供電系統遭到破壞,發生短路或瞬間高壓等,有時會引燃易燃物品,而相鄰建筑物發生火災也會威脅到檔案館的安全。而有些檔案和裝具以及館庫建筑本身就是易燃物品組成的,所以很可能導致火災的發生,造成檔案和建筑被焚毀。③爆炸:地震中,燃氣系統、鍋爐等都有可能產生爆炸,從而威脅檔案的安全。

      每一次地震發生后,往往伴隨而來的是人們的“地震恐懼癥”,雖然這只是心理上的問題,但有時解決不好也會影響災害的搶救對檔案造成間接的破壞。

      地震災害的預防

      減輕地震災害往往通過三個途徑,一是預測預報,二是抗震設防加固,三是救災和重建,三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我國地震工作在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的同時,堅持“預防為主、防救結合”的方針。因此,作為基層檔案館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立防災減災體系。依據國家防震減災的方針、政策、法規和條例,建立適合本館的防震減災體系和制定《地震應急預案》,發揮檔案局的行政職能,推進各項防御措施的落實。

      2.搞好防震規劃工作。包括注意本地區的地震預測預報、防震抗震措施、地震應急準備、防害知識的宣傳普及等。

      3.做好檔案館的選址工作。本地區如果位于地震多發區,檔案館選址首先應該做好建設場地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使檔案館建筑避開活斷層或易發生地震的危險地帶,使其抗震設防標準更可靠、更經濟。

      4.搞好建筑抗震工作。在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制定檔案館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稒n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CJ 25―2000)規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區應按基本烈度設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區重要城市的檔案館庫區建筑可按七度設防;同時還規定:檔案館建筑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按照標準狠抓施工質量,對舊館進行抗震加固。

      5.合理布局館庫的電、氣、水系統。對本館建筑的易損性等做出預測,明確需要特別關注的地區,如重要檔案區、易損檔案區、危險區等,并標明供水、供電、控制閥門和電源開關所在地的平面圖,避免出現二次災害。

      6.做好應急準備。包括物質上和心理上,做好工程搶險設備和技術準備,包括救災物資的儲備、疏散路線及避難場所的確定等,還要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感對相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地震后的減災應急措施

      預防性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證檔案的安全,盡管會使損失大大減少,但危險依然存在,所以在災后采取正確的應急措施,可以使檔案的損失減到最低。

      1.災后要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規定,明確責任,認真執行,在當地政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層開減災自救。

      2.對受損檔案館建筑進行危險性評估,在確認對人安全和無二次破壞的危險時,進行檔案的搶救,首先應該弄清檔案的受損情況,然后確定是否對檔案進行轉移,在轉移過程中,要確保安全。

      3.對遭受水淹和泥沙污損的檔案,要采取措施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可以采取冷凍等方法,待確定安全時,逐步對檔案進行搶救處理。

      4.如果檔案館建筑受損嚴重,災后檔案要易址存放;如果檔案裝具受損嚴重,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在搬動裝具時對檔案產生破壞。

      5.提倡現代檔案信息的異地存儲備份,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第3篇

      蟲媒傳染病的預防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黑熱病等蟲媒傳染病,應采取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刂坪凸芾韨魅驹?,隔離病人。清掃衛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噴灑消毒殺蟲藥水,消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切斷傳播途徑。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被蚊蟲叮咬,夜間睡覺掛蚊帳,露宿或夜間野外勞動時,暴露的皮膚應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驅蚊藥。根據疫情監測動態,及時給易感人群接種乙腦疫苗。

      腸道傳染病的預防

      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應保護水源(特別是生活飲用水)免受污染??捎闷追刍蚱追劬?凈水片)消毒生活飲用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飯前便后洗手,不吃腐敗變質或受潮霉變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臟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用消毒劑消毒,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生熟食品應該分開存放,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環境衛生,消滅蚊蠅。不隨地大小便,糞坑中加藥殺蛆,動物尸體要深埋,有條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層要夯實。要及時消除垃圾、污物、環境消毒、管理好糞便、垃圾。

      接觸土壤后傳染的疾病的預防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縫,山體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員外傷,引起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和經土壤傳播的其他疾病的發生。因此,破損的傷口不要與土壤直接接觸。對各種原因引起皮膚破損的人員必須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對傷口進行清創縫合,給予有效的抗炎對癥治療。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預防

      (1)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和殺蟲、滅蚊為主的環境整治活動,降低蚊、蟲、鼠等傳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豬、狗、雞應圈養,不讓其糞便污染環境及水源,豬、雞糞發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糞便廁所,禁止隨地大小便,病人的糞尿要經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處理。

      (4)臨時居所和救災帳篷要搭建在地勢較高、干燥向陽的地帶,在周圍挖防鼠溝,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鋪應距離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鋪,減少人與鼠、蚊等媒介的接觸機會。

      食源性疾病的預防

      (1)災區不能吃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頭類食品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品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壓在地下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嚴重發霉(發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認的蘑菇及其他霉變食品;加工后常溫下放置4h以上的熟食等。

      第4篇

      【關鍵詞】 破壞性地震; 地震災害預防管理; 地震災害預防審計; 經驗借鑒

      【中圖分類號】 F2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2-0103-05

      最近幾年來,破壞性地震發生在世界的多個地區,對人類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和經濟損失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建立有效的破壞性地震預防管理體系,采取有效的地震災害風險降低措施來減少地震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已在世界范圍內達成共識。地震災害預防審計作為地震災害預防管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很好地發揮著對地震災害預防管理體系的監督作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審計公署自1997年以來成功地開展了六次大規模的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審計活動,對該省的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進行了有力監督,并提出了若干建設性的改進建議,促使該省的地震預防管理體系日趨完善,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對當地居民的傷害和經濟損失。

      一、加拿大破壞性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實踐活動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每年都有上千次的地震發生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或者附近。省內大部分居民生活在地震高發地帶,當地政府開展了一些必要的地震預防管理活動來應對有可能發生的破壞性地震。為了更好地督促該地區完善地震預防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保障該省居民的生命和經濟安全,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公署自1997年至2014年,17年間先后開展了六次大規模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分別是1997年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1999年、2002年和2004年的地震災害預防跟蹤審計,2008年的學校地震安全性審計,2014年的破壞性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開展的這些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實踐成為世界上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的典范,其經驗為我國乃至全世界開展類似的審計活動提供了借鑒。

      (一)1997年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實踐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應急管理系統在1996―1997年的暴風雨中受到嚴重挑戰,之后該省的審計公署按照審計總長的要求針對該省破壞性地震災害的預防管理體系運行是否良好進行了審計。1997年11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總長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1997/1998地震災害預防績效審計報告》。此次審計的審計目標有兩個:一是評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地震災害預防管理系統是否達到了應對破壞性地震所需要的充分程度;二是確定若使重大地震預防系統達到充分的程度,還需要采取哪些行動。本次審計活動涉及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不僅評價政府等部門在減輕(預防)、應急準備階段的活動,還包括評價政府及相關部門在響應和恢復階段的規劃。審計評價的對象不僅是省級政府應急計劃署,而且包括省級政府、各級地方政府及所有相關機構。

      本次審計活動是依據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頒布的績效審計準則進行的,審計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對省級應急計劃署的官員以及來自聯邦和省級部門、皇家公司的負責應急計劃的代表們進行訪談;二是檢查與地震預防管理工作相關的協議、計劃和未來的發展規劃,如防震減災規劃、地震應急預案等;三是向地震災害高危地區的地方政府、警察局、消防局和醫院等單位的人員調查地方政府應對破壞性地震的反應能力等。

      審計內容主要集中在各級政府對該地區破壞性地震的脆弱性和風險性的認識、減輕破壞性地震潛在影響的措施、破壞性地震的應急準備措施、破壞性地震災害發生后的恢復重建規劃等預防性恢復措施等方面。審計過程中重點關注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上述四方面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省級政府和聯邦政府在緊急措施方面的聯動機制;關注政府是否承擔了該承擔的責任,如為減輕破壞性地震的潛在影響是否建立了建筑物建筑規范,在提高公眾防震意識方面是否作出努力等;關注如果破壞性地震發生,應急管理系統是否正常發揮作用,政府能否迅速、有效地對危機進行反應;關注政府是否能采取預防性恢復措施來保障地震災害發生后迅速有力地開展恢復重建活動[ 1 ]。

      在本次審計中,審計人員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9項戰略性建議和51項操作性建議,公共賬目委員會于1998年10月審查了審計長的報告,在整合審計長報告中建議的基礎上新增23條建議。

      (二)地震災害預防跟蹤審計

      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公署在1997年提交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1997/1998地震災害預防績效審計報告》后,于1999年對此份審計報告中提出的9條戰略性建議的落實情況實施了后續跟蹤審計,2002年3月、2004年6月又對公共賬目委員會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報告中建議的落實情況開展了兩次后續跟蹤審計。

      此次審計范圍同1997年的地震預防績效審計,涉及地震預防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審計對象包括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地方政府、應急計劃署以及該省的教育部、能源礦業部、財政部等所有與地震災害預防相關的部門。

      2002年對公共賬目委員會報告的首次跟蹤審計顯示該省預防管理體系的建設盡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對1998年公共賬目委員會提出建議的落實情況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2 ]。

      通過2004年6月開展的第二次地震災害預防跟蹤審計活動,審計人員發現自1997年審計公署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報告后,政府根據審計報告的建議轉變了應急計劃和管理方式,政府的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向全面災害管理方式轉變,為此,審計公署建議政府應參考當前風險管理方法編制一年一度的全面風險應急準備績效報告。審計公署定期對政府的全面風險應急準備績效報告進行審計,同時不再對1997/1998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報告的建議實施跟蹤審計[ 3 ]。

      (三)2008年學校地震安全規劃審計

      為保證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地震多發地帶的孩子們能在安全的建筑物內學習,該省的教育部提交了針對學校的防震減災計劃。2008年3月到9月,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公署對教育部提交的針對學校的防震減災計劃的執行情況展開了審計,審計目標是審查教育部為履行學校防震減災計劃而采取的措施是否適當。2008年11月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公署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學校地震安全規劃審計報告》。此次審計的對象僅限于該省既有的公立學校,不包括私立學校以及所有的新建學校。

      審計內容涉及四方面:一是為結構性減災和非結構性減災計劃提供支持、方向和引導的政策框架是否完備;二是用于在防震減災計劃中作出合理選擇以及控制已選擇行動實現的程序是否合理;三是是否制定了用于監控、評估、調整防震減災項目的政策;四是是否創建與公眾及利益相關者公開透明對話機制,以及機制的有效性。通過審計,審計人員發現教育部及其合作單位在制定建筑技術標準方面做得很好,如為加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學校的建筑物,制定了《建筑工程指南》和《建筑工業使用指南》等。但同時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如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價格的上升使得教育部的財力不能滿足計劃的需要,而教育部并沒有為此制定一個有效的財力支撐長遠計劃;教育部對結構性修復項目的監控、評估、調整有相應的政策,但對非結構性修復項目則未制定相應的監控、評估等政策;在創建政府與公眾的對話機制方面也做得不夠,沒能搭建一個有效的對話平臺等[ 4 ]。

      (四)2014年破壞性地震預防審計

      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公署在對該省的地震災害預防情況進行了上述五次大規模的審計之后,于2013―2014年間又一次開展了破壞性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本次審計范圍較1997年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有所縮小,僅限于審計該省應急管理部(原來的應急計劃署)針對破壞性地震采取的應急準備措施,不包括減輕與預防措施、預防性恢復措施等,審計對象也只限定于該省應急管理部,而不涉及省級其他部門。

      2014年3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審計長公布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破壞性地震預防審計報告》,報告中提出此次審計的目標有兩個:一是不列顛哥倫比亞應急管理部能否表明已經為應付破壞性地震帶來的影響做了充分的應急準備;二是不列顛哥倫比亞應急管理部是否公開披露了破壞性地震的應急準備情況。從審計目標來看,本次審計仍然屬于績效審計,不僅評價了相應部門開展活動的充分性、有效性,還評價了披露狀況。審計活動是依據加拿大《審計師一般行為》準則和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頒布的績效審計準則開展的。審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采用訪談的方式(主要集中在2013年3月到11月間),二是對2008年到2013年的主要相關文件進行審查。

      此次審計內容主要集中在應急管理部對破壞性地震預防工作的重視程度、在破壞性地震應急準備方面的工作方法、應急準備計劃的完備程度這三大方面。通過審計,審計人員發現應急管理部沒有把破壞性地震的應急準備工作擺在優先位置;應急管理部沒有執行成果管理制框架;應急管理部做出的破壞性地震應急響應計劃存在諸多缺陷[ 5 ]。

      為此,審計人員建議應急管理部利用PDCA循環開展應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準備工作,并為實現該省的應急準備長期目標建立一個戰略計劃,這個計劃應該清楚地表明應急管理部為實現目標將如何評估它的行為效果。

      二、加拿大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經驗總結

      (一)地震災害預防審計類型

      總結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7年來開展的六次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情況,可以看出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屬于典型的績效審計。根據《加拿大審計署績效審計手冊》的規定,“績效審計是對政府活動有系統的、有目標的、有組織的和客觀的檢查”。哥倫比亞省開展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審計目標都是針對該省各級政府、應急管理部或者其他相關部門開展的破壞性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檢查與評價,符合績效審計的審計目標。

      審計方式大多采用績效審計常用的方式,如對應急管理部官員等負責應急計劃的人員進行訪談,檢查與破壞性地震預防管理工作相關的計劃等文件,向相關人員調查地方政府應對破壞性地震的反應能力等。

      審計對象主要面向與地震災害預防工作相關的部門,可以針對全部相關部門,也可以僅面向其中一個或多個部門。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開展的六次審計活動中,1997年開展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以及隨后的三次跟蹤審計活動都是面向各級政府應急計劃署等所有與地震災害預防相關的部門;而在2008年的學校地震安全審計活動中,主要面向該省的教育部門;在2014年的破壞性地震災害應急準備審計中主要面向該省的應急管理部。

      在這六次審計中,審計范圍沒有完全統一,在前四次的審計中審計范圍包括了地震災害的風險分析、地震災害減輕或防范措施、地震災害應急準備情況、地震災害預防性恢復等方面,而在后兩次的審計中則把重點放在了應急準備情況。

      (二)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內容

      德國風險管理專家認為,災害風險的管理活動分為災害風險評估(分析)活動和災害風險降低活動兩方面,而災害風險降低活動主要包括災害預防與減緩、防災應急準備、災害的預防性恢復三方面[ 6 ]。

      全面的災害風險管理活動框架如圖1所示。

      綜上所述,地震災害風險管理活動可以分為地震災害風險分析、地震災害減輕與防范、地震災害應急準備、地震災害預防性恢復四個方面。開展以降低地震災害風險為目的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也應該從上述四方面入手??v觀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開展的六次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審計內容基本是上述四個方面。

      1.破壞性地震災害風險分析

      審計人員主要關注各級政府部門是否重視對該地區破壞性地震災害風險的分析,是否對破壞性地震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并繪制地震風險圖、危險地區示意圖,是否進行地震災害風險脆弱性評估等;關注是否存在及時更新的災害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是否在本地層面擁有足夠的風險信息來決定誰處于風險中、誰比較脆弱;關注該地區是否有最新的風險地圖或者風險分析,關注社區、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等被地震損壞的可能性或者可能被損壞的程度。

      2.地震災害減輕、防范方面

      審計人員關注政府是否建立并修訂建筑規范,確保建筑物達到防震要求;關注對重要的、特殊的建設工程是否定期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關注該地區是否制定防震減災規劃,并嚴格執行;關注是否采用預防性維護政策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醫院和重點公共機構的地震安全采取行動;關注政府是否在提高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公眾教育方面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加強社區的參與度;關注政府是否有計劃為公眾進行地震災害風險降低的培訓或者教育來提高公眾的意識,并根據計劃來執行,各地區是否開展必要的地震應急救援演練等;關注保險業能否滿足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后的潛在賠償要求等。

      3.地震災害應急準備方面

      審計人員關注該地區應急管理部門在地震災害應急準備方面的經費投入是否有充足的保障;關注是否制定本地區有效的地震應急預案來保障當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審計人員還對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協調程度進行評估,關注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是否在協調機制中被識別并包含等;關注應對地震災害的預備資源是否充足,應急救援人員的例行訓練是否充分;關注相關人員能否確保地震災害發生時緊急通訊系統能向公眾警告并在地震后保持與公眾聯絡等。

      4.地震災害預防性恢復方面

      預防性恢復是指通過預先周密籌備來提升災難恢復的速度。具體的地震災害恢復規劃或恢復準備,在地震災害發生之前就完成準備好,被證明非常有價值,能極大地提升震后恢復重建的速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有效重建資源的效益[ 6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開展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中也涉及了這一領域。1997年的地震災害預防績效審計中審計人員關注了政府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實施恢復重建、促進經濟復蘇等方面是否安排了恢復規劃。

      三、我國開展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借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明確規定我國的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地震災害預防被擺到了重要的位置,成為防震減災三大工作之一。一個有效的地震災害預防體系應有其監督機制,在監督機制中審計應對這個體系的健康運行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在我國,由審計機關開展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應在借鑒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經驗的基礎上,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推動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審計活動的開展。

      (一)確立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理念

      當前,人們對與地震災害相關的審計活動的認識還只停留在震后救災物資、資金的審計和震后恢復重建階段的跟蹤審計上,對震前預防管理活動的審計幾乎沒有認識。查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規定,發現其只對審計機關針對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后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的資金、物資的籌集、分配、撥付、使用的審計活動提出了要求,并沒有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對地震災害預防管理體系開展審計活動,這表明我國對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重視程度不足,還沒有從法律層面上確立其地位。

      當前,我國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已經大面積鋪開,防震減災工作以預防為主,而審計的“免疫功能”使得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審計在地震災害預防管理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為當地的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提出了很多戰略性和操作性的建議,使得防震減災工作更有成效。這種形勢下,我國也應確立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審計的理念,倡導開展破壞性地震災害預防管理審計實踐活動,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二)建立相應的績效審計準則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開展的這六次審計活動大都是依照績效審計準則執行的,2013年國際最高審計機關也了ISSAI5510號審計準則《災害風險降低審計》,這些都為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提供了行動指南。我國應結合實際情況,在借鑒上述審計準則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績效審計準則,明確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審計主體、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審計方法、審計內容以及審計報告的編制等。

      (三)探索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實務框架

      我國應在加強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的基礎上探索審計實務框架的建立,推進地震災害審計實踐活動的開展。審計實務的框架應重點從以下方面入手:

      1.合理設定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目標

      任何一項審計,審計目標的確定都至關重要。審計目標決定著審計程序的選擇和審計證據的收集方法,決定著審計意見的表述。結合加拿大審計案例以及ISSAI5510號審計準則,我國應將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目標確定為評價我國開展的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促進我國實現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戰略目標。

      2.有效確定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程序和內容

      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開展的審計實踐活動來看,破壞性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屬于績效審計的一種,不同于財務審計。由于審計對象的特殊性,其審計內容和所采用的審計程序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選擇和創新,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參照最高審計機關頒布的審計準則――《災害風險降低審計》及加拿大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實踐的經驗,我國地震災害預防審計可采用如下審計程序:

      (1)識別政府對該地區地震災害風險的分析

      審計人員應關注政府對本地區震情形勢以及發生可能性的評估,這些是當地政府制定防震減災規劃、開展地震災害預防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審計人員應該對如下問題進行探索:影響當地的地震災害類型是什么;每種類型的地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政府是否作出了風險評估,并考慮了人口、地理位置、地震災害管理能力等影響因素;是否繪制地震風險區劃圖等。

      (2)檢查防震減災規劃的制定并對其目標進行評估

      審計人員應檢查是否編制了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防震減災規劃;關注防震減災規劃是否根據震情形勢等進行更新,是否有程序來系統地檢查防震減災規劃的完整性、一致性,并與現有的指導方針作比對;關注防震減災規劃是否基于對地震風險區劃圖和風險評估的分析;關注防震減災規劃運用到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的質量如何,是否有專業人員的參與等。

      (3)評估防震減災規劃的落實情況

      審計人員應關注該地區是否建立早期預警機制來預測可能發生的地震對該地區造成損壞的程度,如關注該地區是否建立地震監測臺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并對其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關注國家是否制定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城市是否制定地震小區劃圖;新建、改擴建重大建設工程是否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進行抗震設防;城鄉規劃中是否合理確定應急疏散通道和應急避難場所等;關注在本級財政預算和物資儲備中安排抗震救災資金、物資;關注該地區是否開展地震應急知識宣傳、應急救援演練活動;關注是否制定本地區的地震應急預案,并適時修訂;關注應急預案中涉及的各團體是否能在地震應急處置活動中相互協調,以及現存的協調機制能否促進合作來減少該領域不必要的重復,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等。

      審計人員還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對預防性恢復規劃進行審計,如關注政府是否建立能夠將地震災害恢復戰略納入問題考量的預算框架;關注政府是否籌劃震后恢復時期的組織結構;關注是否建立“震災”信用產品或者捐贈基金來確保地震發生后能夠籌得資金;關注是否發展地震災害保險事業來增強地震災害的預防性恢復等。

      綜上所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開展的數次地震災害預防審計活動,不僅促進了當地防震減災體系的完善,更成為世界審計史上地震災害預防審計的典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應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適時推進地震災害預防審計,促進我國地震災害預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f British Columbia. Earthquake preparedness(Report1997/1998:1)Performance audits[EB/OL]. http://,1998-12-02.

      [2] 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f British Columbia. Follow-up of performance(Report2002/2003:3)[EB/OL].http://,2003-05-06.

      [3] 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f British Columbia. Follow-up of emergency preparedness in British Columbia(Report2005/2006:1)[EB/OL]. http://,2006-04-25.

      [4] 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f British Columbia. Planning for school seismic safety [EB/OL].http://,2008-11-12.

      第5篇

      一、學校安全工作落實情況

      (一)、強化了校園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安全治理責任落實力度

      我校成立有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相關的工作職責、明確了領導小組的工作義務。按照教育局對學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訂并與學校各部門、年級簽訂了《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責任人的職責。依照教育局關于《學校安全工作定見》,進一步規范整頓了安全教育活動、安全隱患排查、地震逃生安全練習訓練和預案等學校各項安全治理軌制。

      (二)、健全門衛和教師值班工作軌制,把好校園安全關

      執行門衛24小時值班,嚴格落實外來人員入校門衛盤查掛號、身份確認軌制。校園執行封閉治理,學生因特殊原因離校執行門衛審查,未經學校書面贊成或家長來接,一律不得離校。同時繼續堅持我校每周一到周五的教師值班和下學時學生的路隊軌制,特別是加強了正午休息時間的值班,確保早晨學生有序入校,正午學生不亂在校,下晝學生安然離校的局面。

      (三)、配備安保舉措措施,提高安全提防能力

      我校按上級要求在學校重點部位設立了視頻監控系統,進行24小時視頻監控。門衛配備了橡膠警棍,微機室等功能室配備了響應的干粉滅火器,并且做到準時搜檢與維護。

      (四)、開展安全常識教育和地震緊要避險練習訓練活動

      我校行使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準時、適時對學生進行各類安全教育。各班主任老師行使每周一的班會向學生講解安全常識,傳授學生遇到緊要事宜的處理辦法,讓安全意識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里。經由過程學校安全手抄報大賽,繞揭捉?生了解交通標識牌和有關的交通律例。經由過程地震常識掛圖展覽,向學生宣傳地震常識和地震泛起時自救相關常識。本學期開學初我們已經進行了一次地震逃生自救練習訓練和消防貧∽徹悠揭捉?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逃生和自救能力。在今年減災防災日到來之際,我們將再開展了一次防地震、防火災、防擁擠踩踏緊要避險安全練習訓練,賡續完美練習訓練軌制,提高避險能力。

      (五)、加強了校舍安全排查、電路安全、衛生防疫及飲食衛生等安全治理

      學校按期進行校舍和房屋電路隱患排查,確保校舍、電路的絕對安全。同時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風行疾病發生和蔓延;嚴禁學生購買、食用小食物及各類飲品,杜絕食源性疾患發生;注意搞好飲水衛生,教育和培育栽種提拔學生育成良好的小我衛生習慣,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

      二、校園安全大搜檢中發現的不足問題和整改措施:

      (一)、搜檢中發現的不足問題

      1、因為經費等原因,我校監控設備還不足。

      2、我?,F在已經購置了兩個滅火器,但數量還有必然的欠缺。

      (二)、整改措施

      1、進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嚴格執行校門口由值班教師、學校領導班子輪流值班,按時迎送學生,避免發生意外。值班教師加強校園放哨,尤其是廁所等安全死角。

      2、繼續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賡續增強安全意識和提防能力。

      第6篇

      關鍵詞:地震災害;防震減災;措施

      引 言

      地震災害屬于突發性的自然破壞,它的破壞力強大,給人們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尤其是城市地震,由于人口多,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聚中,地震災害的危害更是巨大,因此,做好城市地震的減災防災工作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都具有巨大的意義。

      1 城市地震災害的主要特征

      1.1 人口傷亡巨大

      地震具有較強的突發性,發生時間幾乎只有幾秒鐘,而且,一旦發生地震,人們不僅逃生時間短,逃生地點也很少,城市地震尤其嚴重。更槽糕的是,城市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即使地震不很強烈,造成的傷亡也將相當嚴重。如八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死傷數以千萬計。而且,地震將同時引發水災、火災等,同樣能造成巨大的人口傷亡。所以說,城市地震,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必將伴隨巨大的人口傷亡。

      1.2 經濟損失巨大

      城市地震災害的另一特點是經濟損失巨大,而且,城市越發達,現代化程度越高,災害的經濟損失也越大,這主要是因為現代化城市的財富集中度相對較高,現代化城市中的各種生命系統工程較多,相較于普通的鄉村或山區,人們對現代化城市的投入巨大。若城市建筑等減災工作不到位,更會加大城市地震的人口傷亡和經濟損失。

      1.3 對生活環境的破壞嚴重

      地震是從根本上進行破壞,不可避免地加劇環境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城市地震對城市環境的破壞嚴重,災后幾乎失去生存環境。

      1.4 地震類型別具一格

      城市地震直接發生在城市下方或積蓄在城市下方的能量突然釋放在地表,對城市地面的各類建筑和設施具有較強的破壞了??梢哉f,在很多其他的自然災害中,地震對城市的破壞是最嚴重的,尤其是發達城市,地表負載本就巨大和不均衡,使得城市地震的震害無法估量。

      1.5 地震后往往伴隨其他災害

      城市地震不僅能直接造成的巨大危害,還將導致其他災害隨即發生,如房屋工程破壞導致的火災、水災,特定工廠破壞造成的爆炸、有毒物質泄漏,環境巨大變化引發的瘟疫等等,都嚴重威脅了人類生存。

      2 城市地震減災防震的有效措施

      地震屬于自然災害,人類還沒有能力阻止其發生,只能盡可能的降低發生的概率,同時做好預防,將災害降至最低,發生后能夠積極面對,做好搶險救災工作。一下介紹城市地震減災防震的幾點對策。

      2.1 做好地震區劃,科學預防震害

      地震區劃是預測地震災害的方法,它是將研究地區根據發生地震的概率和地震強度進行區段劃分,將地震多發區作為重點研究預防對象。地震區劃越準確,對地震的預測越準確,帶來的防御減災效果越明顯。

      地震區劃也是城市建設的指南,對于地震發生幾率大的地區應降低城市化建設,增強城市抗震設計,盡可能的選擇地質穩定的地區進行城市建設等,這樣能有效降低地震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口傷亡等。

      2.2 提高地震預報的管理和決策,加強短、臨地震的預報水平

      做好地震預防,能有效的降低地震災害,尤其是短、臨地震的預報更是減少損失的關鍵。短、臨地震的預報難度很大,不可避免的出現漏報、虛報的情況,社會各界都應給予理解和幫助。地震預報必然帶來大規模大范圍的社會行為,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城市市民的配合,竟然有序的做好預防,即使預報出現失誤,也應避免混亂,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傷亡。

      2.3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控制或減少災害隱患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控制或減少災害隱患,是地震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途徑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城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我國居民大多數的活動都是在建筑物內進行,因此,加強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設計和抗震強度,有助于降低地震引起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我國國情的實際情況,建設資金有限,應從實際出發,按照“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做到有規劃有重點的抗震設計建設。

      (2)加固現代化城市結構

      經濟發達的城市,生命線工程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結構。一旦發生地震,伴隨而來的其他災害更多更嚴重,因此,加固城市結構,尤其是工礦企業、要害部門建筑的整體性和結構強度,對地震防御和減少震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生態環境

      城市化建設更是加劇了對自然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后期治理和保護相對很差,致使屢有自然災害發生。一些原本風景秀麗、環境保護良好的地區為加快經濟建設,不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過多的開發土地和環境,這些情況對防災、抗災極其不利。所以,在現代化城市進程中應高度重視對土地的利用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減緩城市地震的發生。

      (4)改善城市居民的不利于環境保護等的生活習慣和方式

      我國融合了56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雖然繁榮了社會文化,但隨著社會進步,也出現了一些危害到自己生存的災害隱患。如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其他目的,私自開鑿門窗等,不僅削弱了建筑的抗震能力,而且還可能出現安全隱患;如隨意侵占通道等,影響人流疏通等。很多不好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嚴重影響到抗震救災等工作,因此,全國人民都應迅速行動起來,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降低災害隱患。

      (5)加強心理輔導和震后心理治療

      地震預報或謠言很容易擊垮人們的心理防線,產生不安全感,即所謂的恐震心理,這種心理疾病得不到重視和及時治療很可能造成人為災害。因此,應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宣傳,提高對人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人們心理和精神的抗震能力。

      2.4 加強全民族的總體防災意識

      加強全民族總體的防災意識是具有戰略性的防災途徑。個體和社會群體的防災能力是防御城市地震災害的重要力量。全民族都具有較強的防災意識,有利于地震時采用自衛、互救等方式降低地震危害。

      3 小 結

      我國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可能出現的地震安全隱患。同時做好城市防震減災工作,才是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正確途徑。

      參考文獻

      [1]梁鴻光.減災必讀[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248~407.

      第7篇

      地震是群禍之首,是人類生存和文明建設的大敵。它以巨大的能量,瞬息間使成千上萬乃至數十萬生靈慘遭傷亡,使人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毀于一旦。隨著人類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地震災害隨之出現了人為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地震災害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自然災害,而是自然作用與人類行為共同引起的綜合致災過程。人類正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大大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社會經濟財富損失,而人類防災減災或應變行為的失當則會加重地震災害,從而帶來不應有的災難。歷史地震的教訓是十分沉痛的。由于人類自身行為失當而致災的問題,應當成為地震對策研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這對于減輕未來地震災害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一、地震人為災害含義辯析

      地震災害從后果及致災過程上分析,一般可分為地震原生(一次)災害,地震次生(二次)災害和地震衍生(三次)災害。按照比較常見的解釋,地震原生災害是指地震時由于地震動或地殼斷層的作用,造成建(構)筑物的破壞、倒塌及由此引起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地震次生災害是指因地震誘發而導致的其它災害。如地震時大壩潰裂,釀成水災;爐火傾覆,火種撤出,引起火災;建筑物倒塌砸壞劇毒氣體容器,造成毒害,高層建筑破壞引起的玻璃雨撒,油庫、火藥爆炸、燃燒或滑坡、海嘯、泥石流等造成的次生災害。地震的三次災害又叫地震衍生災害或廣義次生災害,指因地震災害造成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職能失調,社會秩序混亂,停工停產而造成的重大損失。如電腦控制系統失靈,造成記憶毀滅,指揮系統和生命線系統失控,災民基本生活需求無法保證,傷亡人員得不到及時救治,社會治安惡化等系統的不正常反應。

      地震時,幾十秒甚至幾秒種這個短暫的瞬間人們應變行為的失當,將會造成嚴重的傷亡,即所謂的人為災害。它與地震原生、次生和衍生災害有很大的區別。錢學森同志認為:“人為災害發生非常頻繁,損失很大,不容忽視,不考慮人為災害的災害學是不全面的”。人為災害包括:①各種爆炸事故;②火災;③核工廠事故;④化工廠泄放毒物事故等??梢?,這里所講的人為災害是相對于自然災害而言的人為致災過程。本文所說的人為災害,是指地震時由于人們的應變行為不當或因地震謠傳、誤傳而引起的錯誤行為造成的災害。其前提是地震自然災害或地震謠傳、誤傳的大環境。

      二、人為災害成因分析

      一是對地震災害心理上的誤解和扭曲。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災害,有其孕育、發展和爆發的過程,對于地震,人類并不是一無所知。但是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壞性,給人們心理上蒙上了一層可怖的陰影,對地震既存有戒心,又有僥幸。從心理傾向和情感上看,人們對地震普遍關注,渴望了解地震,而又憎惡和恐懼地震,聞震心驚,談震色變,一有風吹草動,就不辯真偽,驚慌失措,造成悲慘結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心理素質所致。

      二是地震、抗震科普知識匱乏,應急應變能力低下。從地震抗震知識了解程度上看,真正了解的是少數,一無所知的也是少數,大部分則屬一知半解。這種認識上的匱乏和心理素質的障礙,反映到行為上,必然盲目行動,導致錯誤行為。震時人們災害基本上都是由于不懂得正確的地震應急避難方法所致,稍有震感,就盲目外逃或跳樓。1556年1月23日華縣發生8級大地震,死亡83萬多人。幸存者秦可大在地震后一文中深有感觸地寫到:“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之,縱有覆巢,可寄完卵,力不可辦者,預擇空隙之地,審趨避可也?!彼信e了李羔外逃覆壓而死,左熙躲在床下,“賴床格支撐,止傷一指,是避者反遇害焉”。曾經遭受過地震災難的唐山及刑臺、海城等地群眾總結的“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要想把命保,就地躲藏好”的順口溜,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

      三、減輕人為災害的對策

      歷史地震的慘痛教訓,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在遭遇未來地震襲擊時,怎樣才能有效地減輕人為災害,在地震時恐怖的一瞬間,真正做到臨震不亂,隨機應變,審時度勢,保命求生。

      (1)單位減災對策

      單位及社會團體,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其抗震能力的提高,對減輕地震災害至關重要。

      1.單位都要把抗震工作作為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

      2.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普及地震、抗震科普知識,提高廣大職工的抗震意識和震時的應急應變能力。

      3.組織抗震防災演習和專業隊伍的培訓教育,提高技術素質和快速反應能力;

      4.學校、幼兒園、俱樂部和農貿市場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場所都要編制應急預案,落實各項防災措施。

      5.重要部位和崗位,要有嚴明的紀律和安全操作規程,震時嚴禁逃崗或因錯誤操作造成不應有的災害。

      6.在短臨預報后,對群眾搭建的防震棚的防火安全等問題要作出明確規定,認真搞好宣傳,及時組織檢查,防患予未然。

      (2)家庭應急對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落實家庭應急對策,對抗震防災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家庭成員都要全面了解震前準備、臨震應急、震時自救、震末搶險和震后救災等各個時段的具體要求。

      2.每個家庭成員都要了解住所周圍的環境條件及避震的場地、路線和有關規定。

      3.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熟悉水電閘、閥的位置及煤氣爐灶的應急關閉操作要求。

      4.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懂得搶險救災的基本知識,學會簡易的急救方法。

      5.臨震前要清理家中易爆、易燃物品,容易塌落的高架物品及陽臺的花盆、磚塊等危險物品。

      6.在短臨預報后或出現大量宏觀前兆異常震情十分緊張時,應建立家庭抗震防災應急箱(包),準備必要的熟食、飲水、手電、蠟燭、常用藥品、小型收音機等,以備震后使用。

      (3)個人自救對策

      在地震發生時的短暫瞬間,人們應變行為的正確與否,是減少人為災害的關鍵。

      1.居住平房的人員,如果屋外有空曠野地,地震時可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以最快的速度外出避震或就地隱蔽在室內較安全的地方。

      2.居住樓房的人員,地震時千萬不要驚慌跳樓或外逃,應立即躲避在家俱、床、桌子或灶房、廁所和空間較小的房間,主震后立即撤離。

      3.如果地震發生在夜間,不要因尋找衣物或穿衣耽誤時間,要爭分奪秒立即向安全地帶轉移或就近隱蔽。

      4.地震時,凡逃出屋外的人員,不要在狹窄的小胡同或高大建筑物、高壓線附近逗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