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手套醫學外科范文

      時間:2023-09-18 17:27:57

      序論:在您撰寫手套醫學外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手套醫學外科

      第1篇

      關鍵詞獸醫外科手術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獸醫外科手術學》是動物醫學專業重要的專業課,是基礎理論與技術操作相結合的一門臨床課,是從事動物醫學教學、科研,尤其是臨床實踐培養最基本技能的環節,在各個農業院校中均得到重視。但是,當前該課程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課時少與信息量多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師教學手段單一;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脫節;學生自學意識不強,總是被動的接收知識,無法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等。該研究擬通過探討建立《獸醫外科手術學》課程體系的新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為畢業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1教學方法

      修改教學大綱,使教學內容與新版教材及學科進展相適應。在課程實施中實行實驗課小班教學模式,確保學生練習操作的量和質,制定“嚴格、熟練、規范、準確、細致”的訓練目標,要求操作熟練、規范準確、細致。建立師生互動平臺,通過網上提問、答疑、討論提高教學效果。學生不僅要學,而且要會學,甚至能提出新問題。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方面,要特別重視基本技能的培養與訓練,提高動醫專業學生獨立臨床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摒棄傳統的理論筆試方法,按照“理論指導下的實際動手能力的模擬操作訓練和考核”,簡稱“腦手結合”模式[1]。

      2教材建設

      重視經典性與先進性的結合,選用教材需為最新版本的國家級教材。自制動物手術錄像在課程開始前后反復播放,使手術示教更加清晰逼真,增加感性認識。

      3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要設法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通過課堂討論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要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二要有利于教師采取便捷但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擴大課堂信息量,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不斷掌握操作技能。

      4重視操作練習

      該課程實踐性很強,教學中必須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從規范學習到正確掌握外科實驗技術操作,在操作中不斷鞏固理論知識。在注重培養學生規范操作的同時,還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如外科的打結技術,先由老師演示操作方法,讓學生覺得新鮮好奇,而后立即進入練習階段[2]。

      5加強課程信息網絡建設

      制作全套電子教案、教學大綱、課件并全部上網,方便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復習和自學。通過不斷補充、修改和完善該課件,使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傳統的外科手術教學為教師做手術示范,學生直接觀看,往往有很多手術細節難以被學生觀察清楚,不但費時、費力,而且較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將不易單純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抽象復雜的手術過程形象地表現出來,變抽象思維為形象認識,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提高外科手術學教學的效果[3]。提供internet上有關獸醫外科手術學的著名站點的鏈接,方便學生更廣泛深入地了解有關學科科研動態、趨勢及最新進展的內容、相關研究技術及知識。電視網絡教學資源豐富,針對性強,能起到很好的助教助學作用。

      6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通過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手術過程的感性認識與理性理解。更重要的是還能促使該門課程的課外學習開展,學生自主地參與該課程的學習和對該學科的建設有迫切愿望,能夠在客觀上解決當前教學中出現學時不足的矛盾[4]。在手術學課程上課前,要求學生上交預習實驗報告,實驗課結束后寫實驗報告。此外,在課余通過組織開展病例討論、創新手術、手術基本操作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參與該學科的建設,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

      7重視師生的情感溝通

      和諧的氛圍、愉快的情緒可以使學生感知敏銳、思維靈活。平時要主動關懷學生,課堂上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營造溫馨、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走出舊的動物醫學教育模式,開辟嶄新的領域,該課程體系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所出現的“程序化”單一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形態教學內容更易于掌握,培養學生扎實的外科手術基本技術、較高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8參考文獻

      [1] 張琴.外科實驗教學改革嘗試[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4,19(4):48-50.

      [2] 李立宏,劉福蘭,趙左慶,等.提高手術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13(1):41-42.

      第2篇

      關鍵詞:獸醫外科學;醫德教育;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7-0106-02

      獸醫外科學是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經驗結合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動物醫學類本科生臨床技能的重要環節,是由單純的理論學習轉變為技能操作的過渡階段。該階段的實踐教學(獸醫外科實驗課、獸醫外科手術實驗課、獸醫外科及手術綜合大實驗及臨床畢業實習)直接影響本科生以后的臨床診療思維、專業觀念及職業道德,是執業獸醫師的啟蒙教育。醫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教育,是高等農業院校獸醫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動物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現代獸醫教育模式的轉變,醫德教育在臨床獸醫學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目前動物醫學專業本科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醫德教育水平相對滯后,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輕視職業道德教育,部分院校不重視獸醫法規、動物福利及獸醫倫理學等方面的課程教育,這樣使得學生在獸醫臨床實踐及畢業后從事臨床診療工作中常常發生醫患糾紛,甚至有時還出現醫療事故,導致產生法律責任。因此,東北農業大學獸醫外科教研室根據本科生可塑性強的特點,在獸醫外科實踐教學過程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醫德教育培養計劃,為培養出具有全面知識體系、高超臨床技能且醫德高尚的動物醫學專業高層次獸醫人才做出貢獻[1,2]。

      一、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醫德教育的重要性

      醫術水平與醫德是從事動物診療工作人員必備的兩個要素。醫德可正確指導醫術的發揮,是其良好作用的基礎,同時也是提高診療水平的前提。當前國內動物診療技術水平發展不均衡(特別是獸醫外科技能方面),部分從業人員獸醫臨床專業技能不強且未受過系統的醫德教育,在眾多的醫患糾紛背后,多與醫德有密切的關系。在獸醫外科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具有雙重的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執業獸醫,對學生的培養貫穿在獸醫外科實踐教學的始終,教師的言行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學生。課題組發現在實驗課中教師對動物福利、實驗動物相關法規的不重視及在診療過程中出現醫療事故并不正確處理后,將會或多或少影響學生對專業的熱愛,還可能在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產生錯誤的影響,甚至產生放棄從事臨床獸醫學專業的念頭[3]。因此,在獸醫外科臨床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的診療行為及醫德表現,這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教學能力和自身素養,而且關系到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認識本職工作及綜合發展的問題。

      二、精湛的醫術是醫德教育的前提

      醫德教育的前提是讓學生掌握能夠正確診療動物臨床常見病的本領,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醫術高超,具有高水平指導學生獸醫外科實踐教學的能力[4]。目前國內外動物診療技術發展迅速,新病、老年病及遺傳病等不斷地出現,同時許多新技術、新方法也不斷地產生,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深入鉆研,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應用到獸醫外科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診療水平。如課題組將激光消聲術、裁耳術設計為綜合大實驗內容,將減少動物痛苦、降低診療費用及新技術無私推廣應用等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在傳授新技術的同時,也開展了醫德教育。另外鼓勵學生在實踐、實驗過程中善于發現新問題,勇于提出和獨立解決問題,使他們在外科實踐教學中感受到一定的專業成就感,許多學生就是在此階段熱愛上獸醫外科專業的。

      三、教師應自身醫德高尚,做好以身示范作用

      關注并解除動物病痛,實行人道救助,為畜主和養殖戶排憂解難,促進臨床獸醫事業發展,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準則。當掌握高超的醫術后,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就是道德取向,是以促進畜牧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治病及解除動物疾患為己任,還是受眼前的利益所驅使,所得到的診治和服務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外科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吃苦耐勞、嚴謹敬業精神作為教育和影響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為了臨床獸醫學事業的需要,教師(執業獸醫)可放棄個人休息時間和經濟利益等,及時解除動物病痛、正確合理處置動物診療工作,為廣大畜主和養殖戶悉心服務及防控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就是臨床獸醫價值的最高體現。教師應特別重視自身醫德培養,將其作為執業獸醫的一項最為重要的人文素質而不斷加強,樹立正確的醫德觀。教師的高尚醫德,可能會影響到學生一輩子。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在動物外科診療示范、動物術后飼養護理、動物醫院醫教結合、處理其他動物診療機構轉診病例、現場出診等方面應表現出高尚的醫德水準。

      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保障醫德教育的效果

      教師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樹立正確的醫德觀、引入案例分析法、開展多種培訓和學術交流等方面,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醫德教育。

      1.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獸醫外科實踐教學,特別是外科臨床畢業實習,診療工作較為繁忙,需要完成整個外科診療過程(復雜手術和現場出診),有時影響到正常的作息時間,再有處置很多外科病例比較臟累(嚴重外科感染、膿皮癥、癱瘓及嚴重創傷病例),另外,動物飼養者的層次和素質也有較大差異,師生在心態上要端正,發揚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在細致、認真的臨床診療過程中,顯示出扎實的外科診療技能,關愛動物并保障動物福利,最大程度降低動物飼養者經濟負擔,使畜主感到親切、值得信任。這就要求教師著重教育學生對待各類病例一視同仁有愛心,對復雜病例有耐心,對動物的痛苦有深切的同情心,對誤診漏診病例有羞恥心,引導學生努力做到不怕臟累、不辭辛勞,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2.引入案例分析法,強化醫德教育。引入案例分析法,采用典型醫德案例討論,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親自體驗醫德情感。在案例中,選擇與獸醫外科實踐教學相關的、符合醫德基本原則和規范理論的、真實的、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5],70%的案例選擇那些對臨床獸醫學事業無限忠誠和執著追求、廢寢忘食、精心探索、勤勤懇懇工作的先進案例,如汪世昌教授、王云鶴教授等先進感人事跡,以激起學生敬崗愛業,將來做一個合格執業獸醫師的理想追求,體驗到獸醫的事業責任情感;列舉對獸醫外科診療工作滿腔熱忱,一心想著病患,一切以病患為中心,不辭臟累、愛崗敬業的先進典型案例,使學生熱愛獸醫外科事業,并對病患具有深切的同情情感。同時,選擇30%的反面案例,使學生對那些不精通專業、診療不細致甚至馬虎、造成醫療糾紛乃至重大醫療事故和對病患漠不關心、麻木不仁、以醫謀私、貪財圖利的執業獸醫進行透徹的案例分析[6],如北京天價藏獒手術死亡事件、松獅犬剖腹產后感染死亡事件等,使學生透過案例的表面現象挖掘其深層次原因,通過這些反面的案例使學生認清其中的問題,對這些不良現象產生厭惡的情感。

      3.采用多種途徑進行醫德培訓和相關學術交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補充了職業道德、獸醫法規及動物福利與保護方面的內容[7,8]。近年來邀請德國漢洛威大學、日本鳥取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等多名國外知名學者介紹各國的醫德教育情況,并進行多場手術示范活動,在展示精湛的醫術的同時,也充分展示出他們的外科素養及職業道德。另外,通過觀看國內外醫德教育及相關案例的視頻資料的途徑普及此方面的知識,如《獸醫無國界》、《妙手獸醫日記》等,以提高師生職業道德水準、動物福利及動物保護等法律意識。

      一個沒有良好醫德的學生,不會成為合格的臨床獸醫學人才。學生在獸醫外科實踐教學階段受到良好的醫德教育,不僅有利于自身的全面發展,而且對整個獸醫學、畜牧學、比較醫學事業的發展都具有深遠意義。因此,需要教師和臨床執業獸醫師不斷地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陳茂懷,賴純勝,許龍水,等.醫德教育,“服務-學習”新模式之效果評價[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2012,11(11):1164-1166.

      [2]楊叔子.楊叔子教育雛論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151-160.

      [3]葉云.試論新形勢下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的緊迫性[J].科教文匯,2010,21(1):132-133.

      [4]包利榮,袁強,馬重陽,等.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1):14-15.

      [5]蔡青,衡愛萍,雷光文.病案質量規范化監控的實踐效果[J].中國病案,2010,11(8):13-14.

      [6]于專宗.醫學院校的醫德教育方法探析[D].復旦大學,2005:1-3.

      第3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華北地區青年論壇暨骨關節學組研討會。我謹代表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全體員工,向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各位領導專家,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醫院發展的各級領導、各位同仁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承蒙中華醫學會及各位專家領導的關心與厚愛,歷經40多年的發展,我院作為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各項醫療事業取得迅猛發展,已形成多院區區域醫療中心和醫療集團。目前全院床位XXX張,醫務人員XXX人,其中高級職稱XXX人,碩博士人員XXX人,總資產XXX億元,以骨傷、糖尿病、治未病、重癥醫學、腫瘤為主力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學(專)科,構成了醫院的核心競爭力。2020年,實現門診量XXX萬,出院XXX萬人次,手術XXX萬例,榮登“中國中醫醫院競爭力”榜單第XXX位,“中國地級城市醫院競爭力”榜單XX位,已成為全省中西醫結合事業的工作名片。

      我院骨科成立于建院之初,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瞄準顯微外科、創傷骨科、關節置換等診療技術前沿,推行骨傷科醫護人員全員輪訓,多批次派出骨傷醫務人員前往天津醫院、解放軍89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大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多名醫務人員師從我國骨科學界前輩尚天裕、孟和、金鴻賓教授系統學習骨病診療技術。發展至今,兼備中醫類、西醫類、十一五、十二五國家和省級重點學科(??疲瑢崿F了骨傷專業全覆蓋,率先開展了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的關節置換術,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截止目前,全院骨科床位數XXX張,高級職稱人員XX人,碩博人員XXX人,2020年手術量達到XX萬例,已成為我院第一品牌和核心競爭力。

      手外專業為省級重點???,擁有XX個病區,XXX張床位,科室業務涵蓋手外科及顯微外科,包括四肢體表復雜創傷的修復、斷指(肢)再植、再造,手外傷晚期功能重建等,為國家級手外科康復基地,整體技術水平、特色優勢在全省乃至國內占據了一席之地。

      第4篇

      關鍵詞:醫學實習生;手術室;專項培訓;手術中無菌原則

      手術室是醫學實習生進入外科臨床實習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單元[1],手術室感染控制的質量直接關乎手術患者感染率。醫學生在校期間對手術室無菌技術培訓較為基礎,加之在校期間進入臨床實踐時間和機會有限,往往對手術室無菌技術原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無法深入了解手術室??浦R,不能正確樹立無菌觀念,從而導致違背無菌原則的操作發生。我院手術室每年接受各層次醫學臨床實習生500余人次,為保證手術室感染控制質量,同時降低手術室臨床帶教壓力,我院自2015年起由手術室聯合外科教研室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醫學生進行入手術室前專項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進入手術室實習的醫學生200名,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人。其中男128名,女72名;年齡21~26歲;其中五年制醫學生86名,八年制醫學生114名,均無在手術室實習經驗,將其分別歸入試驗組和對照組。

      1.2方法 針對初入臨床的醫學生在手術室實習常見的差錯,對手術室制度流程的不知曉和容易忽視的操作環節和操作原則,制定培訓方案。根據培訓方案對試驗組在手術室實施統一理論和操作培訓后再進入手術室開始外科實習;對照組按傳統帶教方式,由各外科醫生作為帶教老師分別帶入手術室直接進行臨床實習。對兩組學生臨床實習基礎操作進行評價。根據外科教研室遞交的實習學生名單隨機抽樣,對抽樣學生按數字編號,單號入試驗組,雙號入對照組。

      1.2.1試驗組理論培訓 由手術室專職教學老師對初入臨床,從未進過手術室的醫學實習生進行理論培訓。內容包括:①潔凈手術部的管理:由手術室入口處流程,到如何更鞋更衣,潔凈手術部各個區域的功能和衣著要求,各潔污通道的功能,以及廢物分類管理。②手術室管理制度:手術電子提交管理制度,手術潔凈分級管理,手術室的信息化管理,手術室火災應急預案。③手術中無菌操作技術和原則:外科手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不同手術部位消毒鋪巾方法,術中無菌技術,包括如何更換連臺手術衣,術中如何更換手術站位,沾染手術的處理方法等。④標本管理制度和送檢流程:強調手術切除之標本的重要性,手術標本的送檢流程,手術標本固定和存放方法。⑤手術室各項查對制度:手術患者身份查對,手術器械的清點查對,術中用藥、輸血的核查,手術患者部位安全核查。

      1.2.2試驗組操作培訓 ①將外科手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手術部位消毒鋪巾,進出手術室流程規范,手術安全核查六項常用的基礎操作制作標準化操作視頻,在操作培訓前給學生觀看學習。②由手術室專職操作示范老師對學生進行親身示范,針對操作中的關鍵環節進行講解。③將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設定連貫的操作練習(外科手消毒手術部位皮膚消毒鋪無菌巾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④ 將視頻裝入手術室播放器中滾動播放,提供課后復習和參照練習的機會。

      1.3評價指標 ①臨床綜合考核成績:在試驗組和對照組實習醫學生進入手術室后,對外科手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手術部位消毒、鋪巾5項操作的實際操作情況進行評價。操作考核標準參照《手術室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及評分標準》[2],單項操作滿分為100分。②醫學生問卷評價:采用問卷調查對參與手術室舉辦的專項培訓的醫學生滿意度,問卷內容根據查閱資料,咨詢專家以及醫學生自覺在入臨床中常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后設計,內容包括對手術室環境適應,對管理和操作流程清晰,手術中無菌意識提高,臨床實習信心提高,醫護溝通滿意度提高,對教學效果滿意,贊同該教學方法7項,采用Likert 5級評分,0分為非常低,4分為非常高,總分為28分。滿意率為項目得分與項目所占總分之比。

      2 結果

      2.1臨床綜合考核結果 對兩組學生外科手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手術部位消毒、手術部位鋪巾5項操作在臨床實際情況進行考核。試驗組醫學生各項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對試驗組醫學生問卷評價結果 對經過培訓后的試驗組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手術室環境適應手術、手術中無菌意識提高、對教學效果滿意幾個項目評分值較高,分別為95.54%、95.98%、95.57%,見表2。

      3 討論

      3.1本項培訓對醫學實習生的影響 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手術相關操作和無菌技術培訓較為單薄,加之在校期間進入臨床實踐時間和機會有限,無法深入了解手術相關知識[3]。院校中使用的外科教材無法同步于現代手術室飛速發展和醫療硬件設施快速更新,е亂窖生進入臨床實習后面對外科基礎操作如外科手消毒揉搓法的流程、穿好手術衣后的無菌范圍、無接觸式戴手套的方法時均表現較為茫然,對不同手術的鋪巾不能掌握,對術中部分無菌原則不清楚,甚至出現戴好無菌手套后再次觸碰非無菌物品、非無菌區域等違背無菌原則的操作時有發生[4]。傳統教學方式中,外科醫生作為帶教老師的臨床教學往往只重視醫學生病情診療能力和手術解剖操作技能的培養,而忽略手術相關的基本操作和術中無菌原則的教學,使初入臨床的實習生不能正確樹立無菌觀念。手術室實習是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外科醫生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外科醫生無菌觀念的重要階段[5]。外科醫生的無菌操作直接關乎手術后感染率發生,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試驗組經培訓后,外科手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手術部位消毒、手術部位鋪巾5項操作臨床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2本項培訓對手術室管理的影響 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每年接收不同院校、不同層次大量實習生,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其中包括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的實習生、研究生、進修生。手術室是外科運行的心臟,是臨床實習的重要場所[6]。對醫學實習生實施入手術室前專項培訓極大的規范手術室的管理,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減輕臨床教學負擔,減輕了巡回護士的工作壓力[7],有利于手術室對醫學實習生的規范管理,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符合醫院的感染控制目標。

      3.3探索醫學生初入手術室實習的教學模式 醫學實習生中含五年制,八年制,留學生等層次,本項培訓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由外科醫生直接帶實習生入手術室的教學模式,而是基于“??啤?、“專業”的角度上由手術室??谱o士對醫學實習生展開集中、統一的專項培訓,改變了臨床醫生教學過程中對手術室基礎操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完善了手術室的教學模式。同時,針對臨床醫學實習生在手術室常出現的問題,和實習生自述不理解之處,設置培訓內容,制定培訓方案。將醫學實習生相關的常用操作,制作成操作視頻,在教學過程中及臨床實踐過程中滾動播放,豐富教學形式,同時能夠有效地解決傳統技能教學中學生缺乏明確指導、缺少可重復的技能操作可視性材料以及教師分組示教難以統一等問題[8,9],從而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10],加強教學效果。甄選具有資質、臨床經驗豐富的手術室護士擔任專職教學老師[11],給予醫學實習生規范、正確的授課和操作示范。

      參考文獻:

      [1]馬建新,王改榮,馬連月.PBL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46-147.

      [2]高興蓮.手術室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及評分標準[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2:7.

      [3]白紀剛,仵正,張曉剛,等.提高八年制醫學生見習階段普通外科基本技能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7):52-53.

      [4]黎思怡.淺談外科學實驗中學生無菌觀念的培養[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4):629-630.

      [5]李曉玲,何春紅,姜紅.手術室情景教學法在醫學生外科實習前培訓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9):102-123.

      [6]郭月瓊,彭虹,熊歡.目視管理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4(6):59.

      [7]桂賽銀,陳移,戚富琴.情景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理教學中的效果[J]. 醫學研究雜志,2007,36(10):113-114.

      [8]丁飚,董芳輝,劉鶯,等.操作視頻在臨床護理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8):93-95.

      [9]何璐.手術室教學模式改進對護生能力及教W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117-118.

      第5篇

      外科學實驗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外科動物實驗過程中建立起嚴格的無菌觀念和初步掌握手術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對教學方法、教具功能的改進和完善,增強學生的理解和動手能力,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為學生適應臨床實習和工作奠定較好的基礎。因而,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習目標來組織和實施外科實驗教學,近幾年來明顯提高了外科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1營造寬松的實驗環境

      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實驗教學不同與一般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講清實驗目的、操作步驟和有關注意事項后,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動手去做實驗。寬松的實驗環境,使學生不受拘束,能積極思維,自主參與實驗。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能相互對話、相互交流、相互討論。

      2外科實驗教材的編制

      為了更好地實施外科實驗教學,必須擁有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外科實驗指導.以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共同的理論依據和標準。當前外科實驗教學缺乏配套的實驗指導,針對這一現狀,我校組織部分經驗豐富的外科教師自編外科學實驗指導,并制定相應的實驗考核評分標準。同時精心制訂詳細的實驗課教學計劃,搜集制作多媒體課件,運用影像學資料直觀教學[1],為外科實驗課保質保量地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在外科學教學中,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欲,帶領學生去探索科學、學習科學知識,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巨大影響。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操作動手能力是重中之重,也是形成智力技能這一更高層次的必然途徑。因此,學生必須做到勤練習,那種只看不干,甚至偷懶?;膶W生,絕對不會學到一技之長,更不會成為技術能手或能工巧匠。只有勤動手才能掌握技能、技巧,才能為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想象和思維提供條件。比如在心肺復蘇實驗課時,教師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位心臟驟停猝死的幾位名人圖片,告訴同學們因為發現太晚導致沒能及時搶救而死亡,強調心肺早期復蘇的重要性,并展示心肺復蘇的全過程。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訓練心肺復蘇的操作技能,加強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4合理安排實驗教學進度和實驗內容

      臨床醫學教育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熟練的外科操作技術和技能。學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本校的實際情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調配外科實驗課的比例和內容,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開展:外科基本操作技術(包括識別常用手術器械、外科打結、切開、分離、縫合、止血、引流、拆線)、無菌術、清創縫合術、換藥術、心肺復蘇術、繃帶包扎術和多頭帶的使用等實驗課。分別安排相關的動物外科手術實驗課如氣管切開術、肌肉肌腱縫合術、剖腹探查術、闌尾切除術等。通過上述實驗課的訓練,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外科的基本操作技術和技能,并提高學生對外科手術及操作的認識。

      5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臨床實際的需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適合學生的訓練方法。無菌術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基本操作規范,也是外科手術基本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科而言,其意義尤為重要。外科無菌術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滅菌法、抗菌法、一定的操作規程和嚴格的管理制度等內容,每一個細節均應注意并嚴格執行。如無菌技術包括:洗手、穿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手術區域皮膚消毒、鋪無菌巾等。首先實驗教師帶領同學觀看錄像,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講解、示教。在進行分組練習時,應該嚴格要求同學,讓同學們分清無菌區域和有菌區域。如戴手套時,未戴手套的手,只允許接觸手套套口向外反折部分,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則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內面。若發現有人違反操作,必須予以立即糾正,做到人人掌握、人人過關。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學生掌握手術基本操作技能,用最短的時間和最高的效率給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外科手術學基礎[3]。

      外科實驗教學環節的加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實踐能力。外科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是相互影響的,應同舉并重,不能忽視任何一方。在今后的外科實驗教學中,我們要運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只有不斷加強外科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投入,加強實驗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醫學人才,為社會做貢獻。

      作者:魏娜

      參考文獻:

      [1] 許加賓.應用多媒體課件促進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J].衛生職業教育,2001,I l(5):7“77

      第6篇

      [關鍵詞] 消毒液;;更換;引流袋

      [中圖分類號] R472.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6(b)-0162-02

      Application of disinfectant′s lubrication action on changing drainage bag

      ZHU Mei-ling HU Hong

      The First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Yichang 44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disinfectant′s lubrication action on changing drainage bag. Methods Patients changed drainage bags for 320 time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to June in 2013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regular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time in changing drainage bag,amount of worn-out gloves,pain degree of operator′s fingers,patient′s comfortable degree,and retrograde infe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nfection rate around the location of drainage in both groups.Time spent and amount of worn-out glov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less than those in the regular group.No obvious discomfort occurred in operator′s fing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risks of pulling pain in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more remarkably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the regular group.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method of disinfection enhances work efficiency,saves material,and reduces sufferings from both nurse and patient.

      [Key words] Disinfectant;Lubrication;Change;Drainage bag

      外科術后通常要放置各種引流管,多數是用彈性好的醫用乳膠管,下端連接一次性塑料引流袋。為了防止術后逆行感染,要根據引流的性質定期更換引流袋。引流袋連接口一端為硬塑,外套的乳膠管為高彈性,銜接非常緊密。盡管有很多專家對引流袋更換時間進行了一些研究,認為腹腔引流袋更換頻繁可增加細菌污染的機會,所以以每周更換一次為宜[1],可大大減輕護士的工作量,但是普外科病種多,重患者多,每個手術后患者至少留置1~7根引流管,根據手術時間的不同,每周會有2 d共花費4~5 h更換引流袋,因導管難以分離使得大拇指起泡、起繭,頻繁捻破手套,甚至扯動引流管導致患者疼痛或脫管。本科對于接頭難以分離導致費時、費力狀況,在消毒方法及連接方法上進行了改進,取得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普外科2013年3~6月更換引流袋320例次,其中乳腺癌術后胸壁引流管78例次,胰十二指腸術后腹腔引流管104例次,脾切除術后腹腔引流管80例次,直腸癌術后腹腔引流管及肛管58例次;患者年齡19~83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60例次,每次以20例次做對比,術后均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更換引流袋的護士定專人負責,排除人為因素。

      1.2 材料

      引流管為黃色乳膠管、T管和T管改制的引流管;引流袋為康樂保(中國)公司生產的康維抗反流引流袋;無菌手套為廣州市加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

      1.3 方法

      兩組均戴無菌手套更換引流袋,在手套沒有明顯體液污染的情況下,每位患者更換期間不更換無菌手套,而只用快速手消毒液涂擦在手套表面,作用半分鐘進行手套消毒[2]。具體操作:評估引流管,檢查引流袋外包裝完好無過期,撕開外包裝,掛引流袋于床旁,將包裝袋無菌面墊于引流管下,血管鉗夾于管端上方3~6 cm處,消毒接口處2次[3],常規組取無菌紗布包裹分離,消毒引流管橫截面,接上引流袋,松開血管鉗,余下均按標準處理。觀察組在夾管用0.5%碘伏消毒2次后,取蘸有充分酒精的棉簽再次消毒引流管末端與引流袋連接處一次,消毒雙手拇指、食指、中指一次,左手固定引流管,右手拇指和食指一上一下以打響指的手法捻開接頭,取0.5%碘伏棉簽3根依次消毒管口內徑、橫截面、外徑,接引流袋,連接時松緊適度,以輕輕扯動不會滑脫為宜。其余同常規組。

      兩組除均嚴格按無菌操作要求更換引流袋外,并按抗反流引流袋說明每7天更換一次[4],還應做好防止感染的措施[5]。觀察引流管及倒引流液時,要注意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患者插管口的平面。指導患者改變時注意引流袋放置的高度不能過高,站立時不要超過切口平面,平臥時不能高于腋中線,防止逆行感染[6]。搬動患者時,應先夾住引流管,注意保持各種引流管與傷口或黏膜接觸部位的潔凈。保持好病房內空氣、物品、床鋪的消毒隔離工作,隨時觀察置管部位有無紅腫、疼痛等異?,F象。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的更換引流袋所需時間、操作者手指的疼痛程度、所耗費手套數量、患者滿意率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

      3 討論

      術后各種引流管的護理是肝膽外科患者順利康復出院的保障因素[7],因此,術后引流管的護理至關重要[8]。更換引流袋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情況下并不像操作表演時那樣輕松。目前有很多關于引流袋更換間隔時間的研究,劉松霞[9]探討腹腔引流液監測對一次性引流袋更換時間的影響,黃莉燕等[10]研究腹膜后腔引流管以3~5 d更換一次引流袋為宜,可降低細菌污染率,減少護理工作量,減少患者的經濟費用。在嚴格消毒的前提下,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上,能使操作更省力、更方便,且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是應該探索的目標。袁志敏等[11]以2%碘酊和75%乙醇消毒導尿管口更換抗反流引流袋已證實可減少尿路感染。碘伏和酒精雙重消毒不但強化了消毒效果,而且避免了碘伏消毒后的顏色污染問題,間接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應用液體作用,使乳膠管與硬塑料接頭之間的間隙得到后不再緊扣,能輕松分離下來。另外省掉取無菌紗布的步驟,減少了資源浪費。在連接引流袋時,不可過松,過松活動時易滑脫,也不可過緊,過緊將增加下次更換難度。所以應以輕輕扯動不會滑脫為宜。使用酒精消毒,即能達到消毒效果[12],本科均使用抗反流引流袋,另國外也有研究證實抗反流引流袋能控制泌尿道感染的概率[13],每周更換一次引流袋,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減少了引流管引起的并發癥。

      [參考文獻]

      [1]周春華,劉曉軍,陳小艷,等.引流袋更換時間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6,21(18):79.

      [2]涂偉妹,王麗,陳谷霖,等.集中更換引流袋時兩種不同手衛生方法的比較[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103-105.

      [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護理操作評分標準2010年[Z].

      [4]金文蘭.一次性防逆流引流袋的更換時間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3):2608-2609.

      [5]張穎.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外科引流管的護理[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5(1):91.

      [6]董海云.外科常用引流管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 32(1):183-184.

      [7]李鋒.外科護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66-172.

      [8]李志紅,尹芳.肝膽外科手術后腹部引流管護理及并發癥的防治[J].內蒙古中醫藥,2013,31(21):178.

      [9]劉松霞.腹腔引流液監測對一次性引流袋更換時間影響探討[J].社區醫學雜志,2008,6(1):19-20.

      [10]黃莉燕,梁秋梅,付偉金,等.泌尿系清潔手術腹膜后腔引流袋更換適宜時間的隨機對照研究[J].全科護理,2013, 11(1):205-207.

      [11]袁志敏,蘇小聰,張文娣,等.抗返流尿袋在泌尿外科的應用與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21-22.

      [12]劉谷秀.前列腺增生患者兩種方式尿液引流與尿路感染的探討[J].西部醫學,2003,1(2):105-106.

      第7篇

      手術學實驗課程是醫學生由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橋梁課程,教學內容中有大量的活體動物實驗操作項目,實驗中學生要接觸犬類等具有攻擊性的活體動物,而且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使用手術刀、剪、縫針等銳利的手術器械,實驗中操作稍有不慎,極有可能造成實驗人員的受傷[2]。為防止此類傷害的發生,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強課前預警教育

      無菌觀念培養、無菌技術訓練是外科手術學實驗課的基本內容。部分學生在開始接觸到無菌技術訓練時,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難以保證。為建立并強化醫學生的無菌觀念,養成無菌操作的良好習慣,每次課前教師都會結合以往臨床實際工作中由于違反手術無菌操作技術要求、導致患者或醫護人員出現嚴重后果的相關案例介紹,讓學生在手術無菌技術訓練前先接受健康防護預警教育[3],同時在授課過程中反復強調規范化地無菌技術在外科手術過程中的重要性。將預防手術接觸感染的健康教育與無菌技術操作訓練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提高防護意識、提升教學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實驗開始前動物的麻醉與固定環節

      由于外科手術實驗使用的動物是家犬,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容易在麻醉過程中被其咬傷、抓傷。因此,實驗前動物的麻醉主要由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4],于實驗開始前做好麻醉工作。麻醉過程中,教師和技術人員邊操作邊講解操作要領、物的藥理與毒理作用、物的給藥劑量以及手術操作中的麻醉管理等。在麻醉完畢、完成動物手術部位的皮膚準備后,由學生將動物領至實驗室,放置實驗手術臺上,在教師和技術人員指導下,捆綁、妥帖固定好。

      3實驗過程中的要求

      樹立牢固的無菌觀念、掌握正確的無菌技術不僅是減少患者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的重要前提,也是手術人員自我保護、免于被交叉感染的重要保障。在無菌技術訓練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強化學生的無菌觀念、掌握正確的無菌操作技術外,強化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加強教學安全與防護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5]。通過臨床手術醫護人員術中誤傷造成交叉感染案例的介紹,讓學生明白做好嚴格細致的術前無菌準備工作,不僅僅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和同事負責,提高學生對無菌觀念培養和無菌技術操作訓練的重視程度。

      手術學實驗是在活體動物身體上模擬臨床外科手術進行操作,實驗過程中常常會使用手術刀、剪、縫針等銳利的手術器械。由于實驗動物是普通家犬,其身體是否帶有何種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學生在手術實驗時做好細致的術前準備工作如戴好口罩、帽子、穿好無菌手術衣、戴好無菌手套就顯得尤為重要。術中手術器械的傳遞和使用要安全、規范,以免造成誤傷。完好的無菌手套是隔離動物與人相互直接接觸的重要環節。術前要檢查手套有無破損,術中若手套被器械刺破,應及時更換。術中如出現口罩、帽子被動物血液濺污或手術衣被污染浸濕應及時更換,如血液濺至皮膚,應立即用清水洗凈并用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如術中出現被誤劃傷、刺傷情況,應立即脫下手套,擠出污血,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然后用消毒液處理傷口,并及時去校醫院就診處理。

      4實驗結束后的處理

      在手術實驗結束后,要仔細觀察動物的蘇醒情況,在無明顯躁動的情況下,松開固定,將動物交給相關人員處理,消除手術結束后動物漸醒時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在外科手術學實驗教學中加強安全防護教育,不僅對提高教學質量、樹立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杜絕教學安全事故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同時對高校培養合格的未來醫學人才、減少臨床醫療傷害的發生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左艷芳,郭光金,張天飛,等.健康教育在手術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2):108.

      [2]竇賀榮,周連生,曲愛娜,等.手術學教學實驗中意外損傷的防護[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3):337.

      [3]雷艷,朱志立,余匯洋,等.手術學教學中的安全管理與防護[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8,17(5):348.

      相關范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