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財務預算原則范文

      時間:2023-09-13 17:06:42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預算原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財務預算原則

      第1篇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預算作為企業財務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能的作用開始凸顯出來。但是,傳統的管理觀念使得財務預算成為表面工程,難以發揮其對資金的配置和流動管理的作用。相比之下,會計工作不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中的發展都更為深遠,并有著自己越來越完善的體制和原則。因此,如果能將會計的方法和發展理念運用到企業的財務預算上,必將在深化財務預算水平的同時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本文就會計最重要的職能之一——核算中的基本原則對財務預算的指導作用加以闡述和論證。

      關鍵詞:

      核算;會計;基本原則;預算;財務

      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我們的GDP總額在不斷的追趕著發達國家的腳步。但發展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們軟實力的不足,只求速度,不求質量,這一點在企業的發展中體現的尤為明顯。作為企業財務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預算體制不夠完善,難以發揮拉動企業效益,防范財務風險。而與預算關系最為密切的也莫過于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要做的是深度挖掘影響基本原則對財務預算的指導價值。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會計核算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一、會計核算基本原則的內容

      會計的兩大職能是核算和監督,在財務預算方面而言,核算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核算職能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對合理的完善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已經深化為會計核算工作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會計核算基本原則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衡量會計質量的一般原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具體包括:客觀性原則、可比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及時性原則、相關性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會計信息往往反映著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重要內容,它們的真實和準確決定著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第二類是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包括:歷史成本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配比性原則。這些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工作選取適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加以記錄。最后一類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也就是慣性原則。在現實的應用中,會計核算的這幾類基本原則并沒有非常明確地界限,它們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共同在為企業的財務狀況服務著。

      二、企業財務預算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通俗的說,財務預算工作就是企業的財務人員根據其他部門提供的項目策劃,對將來某一個特定期間的資金流量和去向做出統籌的預測和安排。一些大型項目預算的準確與否甚至關乎著整個企業的經濟命脈,一旦與實際產生較大差異,很有可能使企業的資金鏈斷裂,難以存續。因此,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財務預算對企業的影響。作為職能相近的兩個部門,財務和會計的工作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它們都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預算工作以成本費用、營業收入、現金流量為重點,這些科目的記錄中也充分體現著會計核算的各項原則。實際上會計的這些基本原則對財務預算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會計核算基本原則對財務預算的指導價值

      1.為企業的預算管理提供知識上的支撐。很多人認為編制預算只是財務人員的工作,事實并非如此,預算的編制是一個需要不同部門密切溝通、較為復雜的工作。在編制初期,財務人員需要收集相關的項目數據加以分析整合,作為自己編制預算的依據。預算編制完成以后,其審核與管理對專業要求也非常高。在這整個過程中,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實際上擔當著指揮者的角色。首先,財務人員要保證收集到的一些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項目運營期間的信息要符合會計核算信息的相關性和重要性原則,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對企業來說,員工效率的提高為企業節約了人力成本支出。此外,財務人員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有關會計信息的記賬和核算方法,雖然會計核算原則規定了會計工作要遵循歷史成本和權責發生制原則,但個別企業會根據具體業務做相應調整,而這些方法的選取有可能影響到預算的準確性。

      2.提高財務預算的準確性,保證預算的質量。財務預算實際上是財務部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很多企業的預算不夠精準,對資金使用的指導作用不大。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預算編制人員自身水平和觀念的限制,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企業的各個部門過于獨立,難以融為一體,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財務預算的片面性,也因而很難成為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相比之下,會計的工作性質更為簡單直觀,會計人員需要記錄企業每一項經濟活動,也就不得不去和各個部門打交道去獲取及時信息,這一點可能是財務預算人員難以做到的。因此,會計人員自身對核算基本原則的遵守也是對提高預算工作質量的指導和幫助。除了企業的部門以外,預算人員也要從外部獲取一些信息。要保證信息的準確,就需要借助會計的核算基本原則,從謹慎及時的角度出發,去篩選出有價值的數據。當然,預算人員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片面追求數據的真實,要考慮是否真正切合實際,是否為項目的有效信息,也就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如果預算編制人員對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有了深入的了解,必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預算的準確性。

      3.有利于強化會計和預算工作的的相互監督職能。財務和會計雖為兩個不同的科目,但對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它們還是有著相通之處的,一些小型企業也把這兩項工作放在同一個部門里,所以會計和財務的信息與數據通用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也就從本質上決定了各自的工作內容不僅是記賬、預算,還要同時兼任監督對方工作的職責。具體點說,會計發展歷程中總結出的十三項基本原則貫穿了財務預算的整個過程,包括招投標階段對中標信息的質量審核,其是否符合會計核算的重要性、相關性原則,材料和人工成本是否反映出市場的即時水平,這都是會計的工作原則對財務預算起的監督作用。反過來說,財務預算中出現信息滯后、不夠明晰或是配比失衡等問題也給會計核算提出了建議,說明現有的原則不能夠完全適應本企業的發展,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和改進。

      4.促進企業最終實現財務創造收益的目標。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最大程度上為企業創造利潤,而預算作為財務管理最重要的職能也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F代企業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想保證資金結構的科學合理、財務風險的最小化,就要最大程度上地發揮資本的作用,能夠合理的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在整個過程中,會計核算基本原則中的確認和計量方面的規定無疑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并帶領企業奔向財務創造收益的目標。在具體實踐中,要實現預算工作的一體化鏈式管理就需要財務部門積極為企業尋求拓寬自身投融資渠道的方法,密切關注政府、銀行等資金供給者的動態,做到在平時收集相關性信息,從源頭上降低財務風險;其次,在項目的設計階段,根據有關財務數據進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以確保資金能運用在高收益項目上,這實際上也是在不斷的對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優化。

      四、結語

      財務預算是企業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好的預算能使企業的資金流向更加系統和規范化,從而向企業的決策者提供相對準確的信息來更好對下一階段進行規劃,合理利用資金。但要發揮出這些功能,一定少不了會計核算基本原則的指導和配合,這兩方面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共同促使企業實現財務創造收益的目標。因此,對于預算編制人員來說,自身的專業知識固然是編制預算的基礎和核心,但同時如果能對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有深入的把握,能夠自然而然的將其融入預算編制的過程,必將大大提高財務預算為企業帶來的收益。

      參考文獻:

      [1]張國瑞.做好會計核算工作的策略探討[J].時代金融,2013(09).

      第2篇

      關鍵詞:預算編制;規劃;細化;監管和審計

      一、高校財務預算編織的主要原則

      高校作為國家科學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財務預算編制應根據自身事業發展可能籌集到的收入情況,合理統籌支出項目,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原則

      盡管高校收入的來源渠道比過去增加了,而且收入的絕對數也在不斷地增加,但是在高校發展的道路上,需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職工待遇等花錢的項目實在太多了,因此,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預算。否則,會影響高校后續發展,容易陷入財務危機中。

      (二)保證重點,統籌兼顧,勤儉節約原則

      由于收入的有限性,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的支出項目,高校只能根據自身的事業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分輕、重、緩、急保證重點發展項目,同時兼顧一般項目,促進高校健康、穩定地發展。此外,在資金的具體安排上,對每一個支出項目都要精打細算,科學論證,從多種方案中做出最優決策。如大批量的采購、大面積的維修改造和基建項目,推行招投標法、政府采購等,要做到公開、公平競爭,以節省開支和杜絕腐敗。

      (三)成本——效益原則 對某些項目。如大型維修、更新改造、對外投資、基建等項目,事前要進行科學、充分的論證,盡可能制定出幾種可行性實施方案,從中選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一哄而上。不講求成本效益而盲目上項目。

      (四)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原則

      在預算資金的具體安排上,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節約、少花錢而忽視項目質量和長遠利益,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預算項目不能較好地發揮作用,或建成后需要不斷地維修,甚至較快過時淘汰,反而花更多錢,造成資金的浪費;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追求高標準、高質量而不考慮其使用功能。從而導致花不必要的錢造成資金浪費。此外,既要考慮教職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提高,也要考慮高校長遠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投入,把調動教職工教學,研的積極性與增強高校發展的后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校的競爭力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成為推動高校不斷向前發展的合力。

      (五)收入預算穩健原則

      由于預算編制時間在預算執行年度之前,因此,預算年度的財政撥款、學生招生計劃等影響收入的許多因素都不確定,這就使得收入預算難以準確預計。由于支出預算是根據收入預算的多少來確定的,因此,對收入的預算必須持穩健原則。在編制收入預算時,應根據收入來源的各個可能渠道。對每一收入項目充分考慮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響因素,綜合分析,仔細測算,科學預測,既不要打“埋伏”隱藏收入,也不要盲目高估收入。

      (六)適度負債原則

      隨著高校教職工和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高?,F有的基礎設施和實驗儀器設備等難以滿足高校迅速發展的要求,急需大筆的資金投八。盡管財政增加了撥款,向學生收取的學費及住宿費收入也增加了,但高校人員經費及公用經費的支出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這必然會導致高校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或借款籌資。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借款或貸款終歸是要償還并要支付利息的;如果形成不良貸款,不僅學校受損失,也會影口自學校的進一步籌資。因此,高校舉債發展必須適度,必須對每一個融資項目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慮項目的效益是否顯著,也要考慮學校的償債能力,否則將會給高校后續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高校財務預算編織的具體實施

      高校財務預算編制是一項政策性較強、要求高、難度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復雜而具體的工作,必須綜合考慮、認真籌劃。

      (一)提早做好預算編制的規劃,充分做好預算編制的前期工作

      預算編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預算編制的規劃,即編制人員的確定、編制全過程各階段的劃分、編制工作內容及時間安排、編制程序和預算調查表的設計等。編制人員的確定事關編制質量,一般應由業務水平高、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會計主管人員具體負責,并配備一定的助手。預算編制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算準備階段。主要工作為:制定預算編制的詳細規劃,搜集預算編制有關的基礎資料,并向學校各職能部門發放預算調查表,指導各部門對預算調查表認真填列且按時收回。該階段預計需兩周時間。第二階段:預算資料審核、整理、匯總,提出初步預算草案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為:對收集的有關預算的資料進行認真的審查、核實,必要時作實地調查研究,對預算的各個具體項目認真測算,然后整理、歸納和匯總。提出初步財務預算草景,交學校財務部門領導初審,經修改、補充、完善后提出正式的財務預算草案,送交學校有關領導審閱。本階段預計兩周時間。第三階段:審定財務預算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為:根據學校領導對預算編制草案的意見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財務預算方案。本階段預計兩周時間。綜上,預算編制的全過程約需六周時間,一個半月左右。為了保證預算編制有較充足的時間,并能夠在年度開始時執行預算。一般情況下,預算編制開始時間至少應在預算年度前一年十一月初。  (二)預算編制盡可能細化到各個部門、基層單位和具體項目,以提高預算的準確性,便于預算管理

      預算編制細化是預算管理的基礎,是預算編制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搞好預算項目的設計

      預算項目的設計應盡量與會計科目相對應,這樣便于會計核算和預算的監督管理。預算項目的各級次要層次分明,結構要合理,使預算方案構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該體系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財務預算匯總表、部門預算明細表和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

      財務預算匯總表由兩大部分組成: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其中,收入預算按收入來源渠道細分為具體的收入項目。支出預算分三級:第一級項目為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第二級項目為第一級項目下的支出項目,如人員經費項目細分為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和助學金。公用經費項目細分為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業務招待費和其他費用。第三級項目為第二級項目下細分更具體的項目。部門預算明細表是按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列示的、反映該部門或基層單位預算年度收入及支出的所有具體預算項目。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是對財務預算匯總表中需要的、需進一步詳細分解的預算項目的細化,例如:辦公用電話費、水電費、維修費、交通費、辦公費等需列示各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的具體預算額。

      2 預算資金要盡可能落實到具體的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及具體項目上

      爭取做到各具體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的每個支出項目都能在預算中反映,每一筆支出都有根有據。在此基礎上形成部門預算明細表和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

      第3篇

      關鍵詞:預算編制;規劃;細化;監管和審計

      一、高校財務預算編織的主要原則

      高校作為國家科學研究和高級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財務預算編制應根據自身事業發展可能籌集到的收入情況,合理統籌支出項目,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原則

      盡管高校收入的來源渠道比過去增加了,而且收入的絕對數也在不斷地增加,但是在高校發展的道路上,需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職工待遇等花錢的項目實在太多了,因此,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預算。否則,會影響高校后續發展,容易陷入財務危機中。

      (二)保證重點,統籌兼顧,勤儉節約原則

      由于收入的有限性,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的支出項目,高校只能根據自身的事業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分輕、重、緩、急保證重點發展項目,同時兼顧一般項目,促進高校健康、穩定地發展。此外,在資金的具體安排上,對每一個支出項目都要精打細算,科學論證,從多種方案中做出最優決策。如大批量的采購、大面積的維修改造和基建項目,推行招投標法、政府采購等,要做到公開、公平競爭,以節省開支和杜絕腐敗。

      (三)成本――效益原則 對某些項目。如大型維修、更新改造、對外投資、基建等項目,事前要進行科學、充分的論證,盡可能制定出幾種可行性實施方案,從中選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一哄而上。不講求成本效益而盲目上項目。

      (四)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原則

      在預算資金的具體安排上,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節約、少花錢而忽視項目質量和長遠利益,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預算項目不能較好地發揮作用,或建成后需要不斷地維修,甚至較快過時淘汰,反而花更多錢,造成資金的浪費;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追求高標準、高質量而不考慮其使用功能。從而導致花不必要的錢造成資金浪費。此外,既要考慮教職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提高,也要考慮高校長遠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投入,把調動教職工教學,研的積極性與增強高校發展的后勁、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校的競爭力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成為推動高校不斷向前發展的合力。

      (五)收入預算穩健原則

      由于預算編制時間在預算執行年度之前,因此,預算年度的財政撥款、學生招生計劃等影響收入的許多因素都不確定,這就使得收入預算難以準確預計。由于支出預算是根據收入預算的多少來確定的,因此,對收入的預算必須持穩健原則。在編制收入預算時,應根據收入來源的各個可能渠道。對每一收入項目充分考慮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響因素,綜合分析,仔細測算,科學預測,既不要打“埋伏”隱藏收入,也不要盲目高估收入。

      (六)適度負債原則

      隨著高校教職工和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高?,F有的基礎設施和實驗儀器設備等難以滿足高校迅速發展的要求,急需大筆的資金投八。盡管財政增加了撥款,向學生收取的學費及住宿費收入也增加了,但高校人員經費及公用經費的支出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這必然會導致高校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或借款籌資。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借款或貸款終歸是要償還并要支付利息的;如果形成不良貸款,不僅學校受損失,也會影口自學校的進一步籌資。因此,高校舉債發展必須適度,必須對每一個融資項目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慮項目的效益是否顯著,也要考慮學校的償債能力,否則將會給高校后續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二、高校財務預算編織的具體實施

      高校財務預算編制是一項政策性較強、要求高、難度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復雜而具體的工作,必須綜合考慮、認真籌劃。

      (一)提早做好預算編制的規劃,充分做好預算編制的前期工作

      預算編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預算編制的規劃,即編制人員的確定、編制全過程各階段的劃分、編制工作內容及時間安排、編制程序和預算調查表的設計等。編制人員的確定事關編制質量,一般應由業務水平高、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會計主管人員具體負責,并配備一定的助手。預算編制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算準備階段。主要工作為:制定預算編制的詳細規劃,搜集預算編制有關的基礎資料,并向學校各職能部門發放預算調查表,指導各部門對預算調查表認真填列且按時收回。該階段預計需兩周時間。第二階段:預算資料審核、整理、匯總,提出初步預算草案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為:對收集的有關預算的資料進行認真的審查、核實,必要時作實地調查研究,對預算的各個具體項目認真測算,然后整理、歸納和匯總。提出初步財務預算草景,交學校財務部門領導初審,經修改、補充、完善后提出正式的財務預算草案,送交學校有關領導審閱。本階段預計兩周時間。第三階段:審定財務預算階段。該階段的主要工作為:根據學校領導對預算編制草案的意見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財務預算方案。本階段預計兩周時間。綜上,預算編制的全過程約需六周時間,一個半月左右。為了保證預算編制有較充足的時間,并能夠在年度開始時執行預算。一般情況下,預算編制開始時間至少應在預算年度前一年十一月初。

      (二)預算編制盡可能細化到各個部門、基層單位和具體項目,以提高預算的準確性,便于預算管理

      預算編制細化是預算管理的基礎,是預算編制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搞好預算項目的設計

      預算項目的設計應盡量與會計科目相對應,這樣便于會計核算和預算的監督管理。預算項目的各級次要層次分明,結構要合理,使預算方案構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該體系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財務預算匯總表、部門預算明細表和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

      財務預算匯總表由兩大部分組成: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其中,收入預算按收入來源渠道細分為具體的收入項目。支出預算分三級:第一級項目為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第二級項目為第一級項目下的支出項目,如人員經費項目細分為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和助學金。公用經費項目細分為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業務招待費和其他費用。第三級項目為第二級項目下細分更具體的項目。部門預算明細表是按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列示的、反映該部門或基層單位預算年度收入及支出的所有具體預算項目。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是對財務預算匯總表中需要的、需進一步詳細分解的預算項目的細化,例如:辦公用電話費、水電費、維修費、交通費、辦公費等需列示各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的具體預算額。

      2 預算資金要盡可能落實到具體的職

      能部門或基層單位及具體項目上

      爭取做到各具體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的每個支出項目都能在預算中反映,每一筆支出都有根有據。在此基礎上形成部門預算明細表和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

      3 要強化項目的論證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項目安排上的盲目性

      這就需要對經常性的支出項目建立起有關的資料庫,如教職工基本情況資料庫、學生基本情況資料庫、主要耗材或辦公用品需要量及價格信息庫等;對專項基建項目、維修改擴建項目等。盡早做好可行性研究,建好項目庫,供預算編制時作為是否納入年度預算的參考。

      (三)運用科學的預算方法和電子計算機工具。認真測算各個預算項目的預算金額,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財務預算總體上分為兩個部分: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由于各部分預算各有其特點。故應采用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

      1 收入預算編制方法

      高校收入主要包括財政撥款收入、學生學費及住宿費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財政撥款收入一般會穩定增長,可以上一年度的財政撥款數為基數,結合增招的學生人數進行合理預計;學生學費及住宿費收入可以采用“標準收入預算法”測算,即根據各年級、各專業學生人數與相應的收入標準測定其預算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不易準確測定,可根據每一個收入項目的特點,分析其取得收入的可能性及影響收入的各種因素,按照穩健原則逐項仔細測算其預算數。

      2 支出預算編制方法盡量采用“零基預算法”

      即對每個支出項目取消傳統的基數加增長的編制方法,一切以“零”為起點,按照預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項的必要性及輕重緩急程度,認真仔細分析。權衡得失,擇優選擇,重新測定出每一具體項目的預算金額。對于人員經費預算,按照標準定額逐人核定。對于公用經費預算,按有關標準和定額,對每一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下的具體項目逐項測算。對其中辦公費、差旅費、郵電費等行政綜合費用,可實行“定額管理”,根據部門人員定編數及業務特點核定其部門預算數額。對水電費,逐步推行一戶一表計量管理,核定其預算數額,推行預算“定額管理“,可控制支出的慣性膨脹。對于一些大宗項目,如設備采購、材料采購、基本建設、維修改造等項目,需進行廣泛的市場調查和周密測算,必要時還需請有關專家參與論證,以提高預算的精確性。

      財務預算編制是一年一次的必做工作,各年的財務預算編制,其內容、方法等變化不大,如采用手工編制費時費力,而采用計算機工具,以后年度編制財務預算可在上年度的基礎上修改、補充,既省時又省力,還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

      三、加強對預算的監管和審計,確保預算理管的正確執行

      第4篇

      前言

      財務是高校管理的關鍵部分,財務預算管理與高校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管理人員逐漸認識到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開始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控制財務編制過程,并對編制原則進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實施策略,以提升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有效性,促進高校健康、快速發展。

      一、高校財務預算的編制原則

      (一)收支平衡原則

      現階段高校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收入不斷增長,但是由于高校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設備、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師待遇,因此,需要支出的資金也在持續增長。在進行財務預算編制時,需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則,量力而行,以免支出超出能力范圍使高校陷入財務危機。

      (二) 合理負債原則

      隨著社會上對高校教學要求的提升,各大高校開始了對自身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的完善。雖然這一措施吸引了更多學生前來就學,學費、住宿費等收入都有所增加,并獲得了更多的財政撥款,但是在完善過程中,高校中的各項經費也隨之增長,所需資金仍然無法得到滿足,這一情況下,高校必然會采取貸款、借款等方式進行籌資,而在還款時,不僅需要償還所有借款,還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要求高校在財務預算編制時,遵循合理負債的原則,對融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充分考慮學校的償還能力,避免不良貸款給學校造成的消極影響。

      (三) 成本效益原則

      對于高校的一些大型項目建設或投資,需要提前進行論證分析,由相關人員制定多種不同的實施方案,對方案的可行性、所需成本、預期效益等進行科學的分析,選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過于注重短期利益而盲目開展項目,影響高校未來發展。

      (四) 統籌兼顧原則

      由于高校的收入有限,無法完全滿足所有的支出項目,因此,需要高校遵循統籌兼顧的原則,科學規劃學校發展道路,有計劃的、循序漸進的開展各項支出項目。對每一個項目都采取方案擇優的方式,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精打細算,并通過招投標法等方式,實現項目的公開、透明,以免資金浪費和腐敗現象的發生。

      (五) 收入預算科學預測原則

      高校的收入預算受招生計劃、財政撥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預測難度較大,因此,在高校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應遵循收入預算科學預測的原則,充分考慮各收入項目的影響因素,做到既不隱藏收入,也不高估收入。

      (六) 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相結合原則

      在高校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應遵循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相結合的原則,避免過于追求低成本而造成設施建成后防腐維修、設備淘汰較快,反而導致資金大量浪費,不利于高校的長期發展。

      二、高校財務預算編制實施策略

      (一) 重視前期工作

      預算編制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對預算編制的規劃[1]。包含了對編制人員的選擇、預算調查表設計、編制階段劃分、編制時間及內容的安排等。編制人員的業務素養對編制工作的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因此,高校應選擇責任心較強、專業水平較高、具備豐富編制經驗的人員作為主要負責人,并配備相應的助手。

      將高校財務預算編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制定編制相關的材料,并對預算調查表進行發放和回收,第二階段為制定預算草案階段,對所收集的預算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調查核實資料的真實性,對各項目進行測算,利用總結數據進行預算草案的設計,并交由上級進行審核,提出正式草案,第三階段為財務預算審定階段,根據領導意見對草案進行修改、完善,最終形成正式方案。通常整個預算編制過程需要六周左右,高校應合理安排時間,以保證預算編制時間的充足。

      (二) 細化預算編制

      細化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基礎,是預算編制的基本要求[2]。因此,高校在財務預算編制實施的過程中,應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盡量細化到各基層單位、部門以及項目,提升預算的準確性。

      做好預算設計,盡可能的與會計科目相對應,保證預算項目的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形成包含重要項目預算明細表、預算匯總表、部門明細表三部分內容的完整預算項目體系。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在預算中體現出每一支出項目,保證所有支出都有根有據,并制定部門的預算明細以及重要項目的預算明細。加強并落實對各項目的論證工作,避免盲目安排項目相關工作。對于經常性的支出項目,需要創建相關的資料庫,如主要耗材價格信息庫、職工基本信息庫等。對于專項基建項目等,需要提前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創建項目庫,以便為年度預算提供相關數據。

      (三) 使用科學的預算方法和工具

      在進行高校收入預算編制時,需要對不同的收入采取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例如學生學費等收入可以使用標準收入預算法,經營收入可以結合收入項目特點及影響因素,按照科學預測原則進行預算。

      在進行高校支出預算編制時,可以采取零基預算法。零基預算法,即以零為基數的編制計劃和預算方法[3]。將零作為起點,對預算年度所有項目的緩急程度進行分析,測算出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的預算,并對每一人員和部門進行逐一測算、核定,并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以提升預算的精確性。

      高校的財務預算編制工作時每年必做的工作,其內容、方法上不存在較大差異,采用人工編制十分浪費人力和時間,并且極易出現人為失誤,因此,需要采用計算機等工具進行編制,能夠直接在編制過程中在上一年度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修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節約了人力和時間,并保證了編制的準確性,大大提高了高校財務預算編制工作的質量。

      第5篇

      會計核算的有效性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合理的運用謹慎性原則,確保會計財務核算有效性,這樣才能對出現的財務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以便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一、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核算中的現實意義

      謹慎性原則,是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面對不確定的因素,財務管理人員要充分的考慮各項經濟業務可能發生的風險,要保守估計企業的收益,這樣,企業的管理者才能根據財務核算,正確的評估企業現狀,不至于對企業的未來過于樂觀而產生盲目的行為。這樣,如果遇到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問題,企業的管理者也能夠根據財務狀況,及時的進行調整。首先,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能夠有效地抑制經營者過于樂觀的情緒。在一些企業中,由于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以及經營狀況普遍持樂觀的態度,尤其是面對企業良好的財務報表過程中,這種樂觀的表現會更加突出。因此,會計財務核算人員一定要運用謹慎性原則,真實的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嚴格控制企業管理者過于樂觀情緒的發生。其次。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可以避免企業的管理層高估資產、權益、利潤,以免為企業帶來不良的后果。企業的資產、權益及利潤被過分高估,就會出現利潤虛高、資產狀況反映不真實的現象,如果管理層獲得了這些不真實的資產權益、利潤信息,就會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最終導致企業的發展陷入僵局,嚴重者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謹慎性原則強調在消耗掉實物資產后企業獲得的收益,比較注重實物資本維護,所以,在謹慎性原則指導下,企業才會根據實際情況,注重實際生產能力的提升。再者,合理運用謹慎性原則,還能夠站在理性的角度,充分考慮企業生產經營中會遇到的一些的不確定因素。包括財務會計核算中的不確定性和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估計的環節、事項也有很多,在謹慎性原則視閾下,企業的各種假設、估計就會被圈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樣就能夠站在理性的角度,有效地控制風險的發生。

      二、在會計核算中怎樣運用謹慎性原則

      1.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如果企業使用實際成本法核算企業存貨,那么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最好取消后進先出存貨發出計價法,而是選擇個別計價法或者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存貨的計價能夠更加真實,如果存貨的價值在資產負債表日比歷史成本低,企業可以提取存貨跌價準備,同時使用可變現凈值記賬。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能夠有效的防止利潤的虛高以及期末資產問題,這樣就能夠使用市場公允價值來代替企業通過歷史成本反映存貨價值,運用謹慎性原則,能夠更客觀的反映存貨的真實價值。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應該按照固定資產所涵蓋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合理的確定。在多種折舊方法中,加速折舊的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可以使固定資產在使用的前幾個年度計提更多的折舊,這樣做即減少了企業的賬面利潤,但促進了企業設備的更新換代,更好的體現出謹慎性原則。還有,如果我們從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完整性來看,加速折舊不僅可以使企業加速設備的更新,還能夠減少企業應納所得稅總額,提高企業的利潤創造能力。

      2.無形資產以及企業收入的確認

      由于企業無形資產本身不具有實物形態,因此,企業在確認無形資產的時候一定要嚴謹。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確認自身的無形資產一定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該資產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必須是能夠流入企業的經濟利益;其次,該資產的成本能夠研發、并能獲得可靠的計量。會計準則還進一步強調了獲得資產所付出的代價以及經濟利益的流入,這樣,不僅體現出了謹慎性原則,還避免了利用無形資產粉飾報表行為。會計準則在企業收入的確認方面也做出了一些相關的規定。如會計準則規定:銷售所得收益能夠可靠計量;對售出的商品企業不能再進行實質上的控制;企業能夠可靠的計量為獲得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企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必須是能夠流入企業等。根據謹慎性原則,只有滿足以上諸多條件后,企業才能確認收入,這樣可以避免企業高估獲得的收入。

      3.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在企業的資產狀況評估問題上,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在年終或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定期對資產狀況進行評估,如果可回收企業資產的金額已經低于企業賬面價值,那么企業可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在企業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方面,主要的理論依據就是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可以更加真實、客觀的反映企業各項資產價值,目的是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有效性及說服力。企業長期資產一旦經過了計提減值準備,那么企業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隨意轉回。這樣規定的目的是防止企業通過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操控利潤。只有資產價值真實、可靠,企業的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才能被更真實的反映出來,同時,有效的保障報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會計財務核算應用謹慎性原則的策略

      1.找出謹慎性原則的平衡點,合理排列會計原則使用順序

      我們找出謹慎性原則的平衡點,就可以適當的擴大謹慎性原則使用范圍。這樣,不僅能夠增強企業之間財務信息可比性,還能夠在統一的環境中,促進企業競爭發展。同時,債權人及投資人也可以通過會計信息,更加準確的判斷企業財務狀況,根據真實的財務狀況,作出正確的決策。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適度的使用謹慎性原則,科學的找出謹慎性原則的平衡點,嚴格控制謹慎性原則的負面影響,最大程度的發揮謹慎性原則的積極作用。另外,企業應該根據具體的經濟業務,合理排列會計原則使用順序。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就是真實性原則。我們要在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合理使用謹慎性原則,無論在什么樣的狀況下,企業都必須保證經營結果和資產狀況在財務核算中的真實性。

      2.合理的約束謹慎性原則,有效控制主觀性及隨意性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約束謹慎性原則的使用,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在核算過程中,財會人員出現的主觀性及隨意性。例如:在對存貨運用謹慎性原則上,歐美國家就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在存貨的價值方面使用市場價格進行計量,那么企業存貨的預期銷售價格必須要保證將會下降;另外,也要保證會增加制造及銷售存貨的成本。還有,價值的計量也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應用市價,必須將資產計提折舊額度嚴格的控制在原始成本以下。謹慎性原則有了這些約束條款的限制,將大大減少會計核算中的隨意操作,同時,還能夠有效的緩解其他會計原則與謹慎性原則的沖突。

      第6篇

      關鍵詞:會計核算;財務預算;財務部門;企業經濟效益

      財務預算的企業財務部門的重要內容,但是從目前企業的財務預算來看,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本文認為,充分發揮會計核算基本原則在財務預算中的指導功能,有利于彌補這一短板,并進而提高財務預算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推動企業資本的合理配置和流動,大大防范各種財務風險,有效提高企業抵御各種金融動蕩帶來的不利因素,從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財務管理保障。

      一、何謂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會計工作遵循的主要方針。對于財務預算來說,主要是發揮核算的指導價值。那么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怎么來的呢?他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本文認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在發揮其核算職能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具有一套完整體系的原則,同時這些原則對于深化會計核算工作已經形成了很好地反饋和調節機制,并且成為了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重要依據。具體來說,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大致可以劃分出三種:一種是質量原則,即通常認為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它包含:客觀性、明確性、相關性以及及時性、內在重于形式等原則。這些原則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監督和指導的重要作用,對于體現企業近一時期的財務收支狀況、經營管理以及現金分配流量控制等是重要的參考。第二種是確認性和計算性的基本原則,它包括諸如配比性、歷史性以及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標準等,這類原則主要是記錄企業會計工作的方法;第三種是用于彌補以上兩種不足的慣性原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會計核算的三類原則并不是嚴格區分,而是相互配合,互相結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發揮積極地作用。

      二、財務預算在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財務工作在企業中的地位日益顯著,而財務預算又是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就如何發揮好財務的預算功能,將是企業未來競爭的重要內容。那么財務預算它有哪些功能呢?一般來說,財務預算主要是企業的財務部門對企業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發展做周密的資金使用預測和安排。之所以它的地位日益重要,是因為,它的核算和預測是否精準,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并不是危言聳聽,進一步來說,財務預算如果出現偏差或者和現實嚴重不符,對于企業的經濟發展來說,將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這主要表現在:在段時期內企業出現資金鏈的斷裂,難以可持續發展。那么,如何規避這些企業財務核算中的潛在風險呢?本文認為有必要發揮會計核算的相關功能,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會計和財務是不分家的,只要兩家合理配合,取長補短,就能使財務預算的準確性和公信力大大增強,為企業的經濟發展和資金安全保駕護航。

      三、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在財務預算中的運用的意義

      從傳統的財務預算的缺陷來看,在現代財務預算中引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運行效率,增強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為企業財務預算提供充足的知識儲備,在實際的財務預算中添加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在有效測算和監督上的職能;二是在財務預算中運用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和質量;三是在財務預算中提高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與之相互結合的功能。具體來說:第一,提高認識,充分了解財務預算工作的重要性,而會計核算基本原則的運用有助于促進對財務預算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有利于更好地服務于財務預算的專業性要求。在實際的編制預算的過程中,不僅是財務人員的工作,也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的、十分復雜的工作。在預算剛開始的時候,財務人員要收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并整合利用。第二,運用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有利于提高財務預算的精準性和質量。上文已經指出,財務預算在財務部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日益加大,這項工作更是被企業越來越重視。但是傳統的財務預算由于手段老套、方法落后,對于企業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指導意義不大。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預算編制人員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觀念比較落后,更內在的原因是企業的各個部門過于獨立,難以融為一體,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全面第對企業的財務進行預算,也因而很難成為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為了進一步提高財務預算的準確性和質量,在其中引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就能大大降低傳統財務預算的短板,提高資金管理和使用的質量。第三,在財務預算中引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對于提高會計和預算工作之間相互監督職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就目前企業的財務工作來說,很多時候是把財務和會計放在一個部門中的,除了資源和信息共享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實現雙方面的相互監督,提高企業財務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現財務預算中出現信息滯后、不夠明晰或是配比失衡等問題,提高財務預算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牛臣英.年度財務預算對企業運營管理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5(11)

      [2]黃朝陽.關于企業財務預算管理中創新方法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6(02)

      [3]涂強.淺析企業財務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5(03)

      第7篇

      摘要 行政單位財務預算指的就是行政單位依照法定程序編制、審批的單位經費收支計劃方案,是國家預算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組織和落實財務保障的重要手段。行政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是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最基礎、最有效、最權威的管理手段,是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實工作中,由于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經濟活動無法預計,導致財務預算的編制以及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不少技術或者思想上的問題。本文就將針對這些問題簡要地分析一下該如何做好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

      關鍵詞 行政單位 財務預算管理 分析 問題

      一、當前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行政單位領導的財務預算管理意識淡薄

      當前,某些行政單位的領導尚未充分地認識到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要性,沒有積極參與到財務預算編制過程當中,以致于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嚴重缺乏相應的權威性和前瞻性,不能真正地發揮其財務預算的控制作用。而在財務預算執行過程中,往往不按照預算處理事情,隨心所欲地調整預算,甚至是突破預算,造成預算執行嚴重與預算計劃脫軌,年初的預算計劃形同虛設。

      (二)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較低

      雖然經驗對于財務人員而言是一筆可貴而實用的財富,但是由于一些財務人員過于高估自己的這筆財富,因此常常只看重自己的主觀認識,而不去獲取分析、研究、決策信息的財務管理理念。他們與時代嚴重脫軌,墨守成規地繼續使用過時的管理思想或者是過時的管理手段,不愿意吸收當下新型的先進的管理方法,這必將會嚴重地影響到財務管理編制工作的質量以及財務使用效益的高低。反而言之,如果行政單位的財務人員成分過新,工作人員素質比較低下,財務預算編制粗枝大葉,沒有按照工作任務要求進行分類,頻頻發生綜合預算缺項、漏項等現象,甚至是財務預算不到位,項目計劃資金和現實所需相差甚遠。

      (三)某些行政單位過分重視短期活動,忽略了長期目標

      某些行政單位在進行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只關注單位的短期活動,疏忽了單位的長期發展目標,從而導致了單位各個時期編制的財務預算不能有效地銜接,財務預算指標和行政單位的長期發展戰略不一致。

      二、做好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調動行政單位所有部門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

      行政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是一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統工程,因此,如果想要做好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只提高行政單位相關領導的預算意識是萬萬不夠的,還應該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全員參與力度,要進一步明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充分地調動行政單位一切部門參與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始終堅持全民參與、分級實施、目標控制的三大原則。

      (二)提高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財務工作人員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通過相關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員管理財務的責任感,增強他們控制財務的責任意識,這樣一來,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當中,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反饋信息,不斷積累有用資料,全面、綜合地收集整理工作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對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術交流,以此來打造一支精通財務業務知識,并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業財務預算管理人員。

      (三)始終堅持財務預算為行政單位長遠目標服務的原則

      財務預算指的就是圍繞單位的長遠目標,利用合理的預測和決策方法進行的一項財務活動,由此可見財務預算的最終服務對象是單位的長遠目標,財務預算若是脫離了單位的長遠目標,那它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行政單位的財務預算不能只是關注單位的短期目標,而是要更加重視對單位長期預算的制定和實行。由于長期預算時間跨度比較長,期間會出現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政單位應該定期地根據實際情況來修訂并調整原編的預算計劃。另外,務必要優化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防止短期行為發生。

      (四)采用適宜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

      一切從實際出發,行政單位應該根據外部經濟環境的實際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財務預算編制方法,通常情況下,當行政單位的經濟業務比較穩定的時候,便可以采用靜態預算方法,如果行政單位的外部環境變動比較大,在行政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不是很穩定的情況之下,單位則應該采用彈性預算方法或者是滾動預算方法??偟恼f來,不管行政單位采用何種預算方法,務必應當堅持以下幾個原則:量入為出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全面綜合預算的原則;零基預算的原則;權責對等的原則等等。只有堅持這些原則,行政單位才能充分地分析自身的特點以及外部環境的特點,然后制定出為單位經濟活動服務的財務預算方法。

      結語:總而言之,在當前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行政單位面臨著發展需求日益遞增但是經費增長卻相對緩慢的情況,而財務預算能夠有效地規劃出經費來源的渠道以及數額,投入方向以及重點,進而促使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夠有條不紊地按照預算所規劃的道路運行。本文先簡單地分析了當前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然后提出了做好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以此希望行政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質量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秀君.淺談如何搞好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中國集體經濟.2010(15):170-171.

      [2]陸慶慶.行政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研究.金融經濟(理論版).2010(11):79-81.

      [3]張炳華.淺析行政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時代經貿(學術版).2008.6(21):98-99.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