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6 16:54:01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知識管理的好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有調查稱,辦公成本占了企業營運成本75%以上,上海企業最重視的商務經營成本項目是:稅負、辦公樓租金、白領薪水、地價、各類行政性收費、工人工資、水電煤費用、通信費、汽車購置費。
成功的資本家都會不斷地向他的員工灌輸低成本生產的觀念。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質問一個煉油經理:“你們提煉1加侖原油為什么要花1分8厘2毫?東部的一個煉油廠干同樣的工作只需花9厘1毫!”這不僅僅是9厘1毫的區別,而是成本翻倍的區別。
春秋航空是著名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剛成立時199元和299元的機票曾引起轟動。他們的航班只提供一瓶300ml的水,盒飯需要另付費。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規定,管理層國內出差須住三星級以下的酒店,出國會更慘――坐地鐵,住地下旅館,吃方便面。一個成功的資本家在挖空心思地剝削你之前,首先會以身作則,挖空心思地剝削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他們的崇拜者把這樣的行為稱為節儉。與很多刻薄員工、奢侈自己的資本家相比,成功的資本家在節儉方面是做到了人人平等。
60歲的沃爾瑪亞洲區總裁鐘浩威出差只坐經濟艙,他有個習慣,喜歡問鄰座乘客的票價,如果發現比他購買的機票便宜,就會找員工的麻煩。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的生活節儉到了“摳門”的程度。他不喜歡子女給他打電話,因為長途電話費太貴,一雙早上跑步的運動鞋也要穿上好幾年。
洛克菲勒把他的成本管理才能運用到家庭上,孩子們需要靠做家務來掙零花錢。每一樣家務都明碼標價: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復花瓶1元錢;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錢,第二天還不吃獎勵1角錢;每拔出菜地里10根雜草可以掙到1分錢。
摳門真的能把自己摳成首富嗎?至少摳門的首富是這樣認為的。在一家熟識的餐廳,洛克菲勒每次餐后會給服務生15美分的小費。有一次,他只給了5美分,服務生不高興了:“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錢的話,我決不會吝惜那10美分?!甭蹇朔评照f:“這就是你為何一輩子都要當服務生的緣故?!?/p>
辦公空間消費細則
1.報銷面前六親不認 職場無父子,要低成本辦公,兒子也不能隨便報銷。在費用支出方面必須做到人人平等,甚至六親不認。一個清晰可靠、明文定規的財務制度必不可少――什么級別的官能報多少電話費,能住多少星的旅店,能吃多大桌的飯,都要一條條變成白紙黑字,貼在每天去打兩次卡的前臺,貼在每天去十幾次的飲水間咖啡機上,貼在每天去幾十遍的男、女化妝間入口處。當有人問你為什么這個月出差的費用沒有報銷時,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讓他自己去化妝間看。
2.紙其實是奢侈品 有調查稱,企業用于文印的成本是營業額的3%,也就是說,年營業額1億元企業每年打印就花300萬。打印耗材被稱為辦公室成本黑洞。所以,紙張正反兩面用那是必須的,沒有翻頁使用的,每張罰款9.9元。紙杯是給客人用的,公司員工不得擅用,違者每杯罰款9.9元。沒有外事活動的一律不印名片,如果某天說不清楚自己是誰,也只能自裁紙張寫上自己的職務、姓名和電話。但不要忘記用反面紙張,因為每張要罰9.9元。
3.嚴禁電話粥 你永遠不知道員工打的這個電話是出于公務還是出于私事,所以,員工自己也從來不區分。很多員工晚上加班并不是為了加班費――因為你也從來不給――他們只是想煲個電話粥。這對女友或債務人在外地的員工來說相當重要。于是,你要給每個員工一定的撥打額度,這就跟手機的報銷額度類似――副總500元、經理300元、職員100元。電話只能打市話,打長途必須加撥17909,否則額外費用自理。為了監管以及核算方便,每月都把每部電話機的費用明細打印出來。還要教育員工,電話響了六聲,對方不接就馬上掛掉,第七聲開始中國電信就收錢了。
4.每個公司都需要一個黃面婆 你需要在公司保持謙謙君子的形象,好讓部下為你賣命。于是你還需要一個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幫你省錢的黃面婆。你唱白臉,她唱紅臉。她可以是財務總監,也可以是辦公室主任。有人稱這是在公司里“豢養”一個專門砍成本的職業殺手。公司所有的財務支出都要蓋上她的章,這個月的原料采購費用為什么比上個月1噸高了4角錢?為什么出差一天吃了500塊錢?你的員工可能每天都會打她小報告,但你要相信她,因為她每天都在說你不能說的話。
5.沒有發票沒有工資 企業所得稅是25%,你要想辦法把自己的賬面利潤降低,最好變成虧損。有些企業年年虧損,卻活了幾十年。他們不是屢敗屢戰,他們是在玩龜息功,悶聲發大財。發票是不可少的道具,發動全體員工以及他們的家屬給公司攢發票,他們吃飯、打車、吃KFC以后都要養成拿發票的習慣,把成千上百個人的消費變成公司的消費,公司想不虧都難。每月提供500元的餐飲發票、500元的通信發票、500元的交通發票,以換取工資,那是最基本的。年底獎金也必須拿發票來換,上交多少發票領多少年終獎。
6.罰款是天經地義的 節流與開源從來都不能分開,在全面考慮如何省錢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創收。相對于從客戶那里收款而言,在員工身上罰款更容易。建立一個全面、合理的罰款制度,對于整肅公司風氣以及幫補成本都很有作用。怠慢工作、嚴重的業務失誤、影響企業運行或者形象的行為,都要列入罰款之列。遲到罰款更是天經地義的,一分鐘內100元,超過5分鐘500元,超過半小時⋯⋯哈哈,看你怎么定了。但絕不能按員工的日薪來算,因為這樣你罰不到多少錢。
7.飯局不能變成局 區區飯局有多大的殺傷力?網上有帖子稱廣東汕尾煙草局長在2010年3月的業務招待費用是206.1萬元,2011年2月28日,上海市盧灣區紅十字會一頓飯就吃了9859元。如果這是你的員工,你早就把他炒掉了。普通員工不能帶客戶吃高級餐廳,經理的接待費用人均50元,副總人均 100元。一些國有企業,普通的業務員每月都有三五千元的接待費用,像你們這樣的小企業是不能效仿的。要相信,客戶是和你做生意,而不是跟這一頓飯做。如果你的客戶因為這一頓飯跑掉了,那么就讓他自己埋單!
8.辦公室要瘦身 你確定你每個員工都需要一臺電腦、一個電腦桌、一把椅子以及一個一平方米的工位嗎?你知道現在繁華路段商業樓宇一平方米的日租金是多少嗎?往外跑的業務員五人合用一臺就可以了。如果這也不需要,讓他們站著就是了。固定資產會如何傷害你的財務健康?一臺電腦除了花費你一次性數千元的投入,還給了員工一個假裝工作的道具。一臺打印機除了經?;ㄙM你的維修費用,還在吞噬你的紙張和噴墨。減少硬件投入,也就是減少各項折舊費用,把文印業務外包吧。當然也不能買公車!你可知道車一買回來就不值那個錢,養一臺車比養一個員工還貴,讓他們打車吧!
9.省電也是企業社會責任 夏天到了,要注意你的空調是不是太費電了。專家說,空調要每月清理一次,一年都不清理的,據說會減少20%的熱效率。26度是政府的規定,并不是你說的,所以要多向員工宣講。每超過一度就要多花約10%的電費,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室內冷氣過大,會得空調病的。白天不要開燈,多用自然光,有利于維生素的合成。不要一個開關管一大片燈,要開就一盞一盞地開。上下四層樓以內不得用電梯,多走樓梯利于健康。特別警惕那些下班不關電腦下載電影的員工,他們沒上班卻還在花公司的電!
10.不要讓車漏油了 如果你的企業養著幾輛車,那你要小心了,它們背后的維修費、燃油費、過路費、養路費和保險費,都會變成你的負擔。所以,管好你的車就省下你不少錢。司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以該車的耗油量定出一個月使用額度來,司機要承擔超額的費用。指定維修廠家,更換的元件要交還公司。當然,最好是讓員工自己打車,但出租車票需要寫明去哪找誰做什么,經理簽字才能報。
11.出差有必要嗎 員工喜歡出差,因為出去了可以公款吃喝睡,還逃離你的監控。所以,你要警惕,這件事必須出差嗎?如果不出差這個客戶會跑掉嗎?如果會,那么你要做好出差的各種費用管理?,F在大城市交通擁堵,坐地鐵會更有效率。如家有點貴了,住7天也還舒適。方便面口感很好,如果實在找不到賣的,就去成都小吃,15元管飽。
12.叫停PPT 有調查稱,在企業所有的內部報告中,有75%是不必要的。某些報告既浪費撰寫的時間,又浪費了紙張和噴墨。特別是現在很多公司流行大小報告都要做成PPT的格式。帶去一個言簡意賅的PPT是讓客戶認識你的好方法,但把公司內部的各種報告都PPT化,那就是自取其繁。PPT上的特效、動畫和視頻的制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對意思表達無關重要。
13.少開會 開會不會太費你錢,話筒電費和泡茶水費都可以忽略不計,但開會會讓你的員工變得昏昏欲睡、麻木不仁,直接影響他們賺錢的能力。如果只有老板在那里開就算了,全公司的人都在開,直接影響了公司的戰斗力。會議應該有事談事,無事回去做事。對于懸而不決之事,老板拍下板就是了。
關鍵詞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 公允價值 個別財務報表 合并財務報表 投資收益
一、關于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的的具體賬務處理
(一)在個別財務報表中,對于處置的股權,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同時,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其賬面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或其他相關金融資產。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對上述解釋的理解分兩個步驟進行解讀:
1.對所售的股權的賬務處理。
對所出售的股權,個別報表應結轉與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出售所得價款與處置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收益。
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即是以個別報表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以所持有的相應的子公司的股權比例,再乘以所出售的子公司的股權比例。
舉例如下,黎明公司于2006年6月持有旭日公司80%股權,賬面價值為8000萬元,合并初始日旭日公司的凈資產為9000萬元,黎明公司于2012年3月30日將所持有的旭日公司50%股權出售給陽光公司,出售所得價款6000萬元,喪失對旭日公司的控制權。
所出售股權相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5000萬元(8000÷80%×50%)。
個別報表確認投資收益1000萬元(6000-5000)
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6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5000
貸:投資收益 1000
2.對剩余股權的賬務處理。
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賬面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處置后的剩余股
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首先,如果處置股權后對子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應當對被投資
企業依然采用成本法核算,不作賬務處理。
其次,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夠對原有子公司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按有關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對于剩余股權部分,應當假設合并初始日對子公司就采用權益法核算,對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對原取得投資初始日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進子公司實現的凈損益,應按剩余股權比例確認為留存收益;對處置當期年初至處置投資日子公司實現的凈損益,應按剩余股權比例確認未分配利潤;因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應按剩余股權比例確認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舉例如下: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31日旭日公司共計虧損1000萬元,2012年1-3月虧損300萬元,合并初始日至出售日資本公積增加500萬元。
處置股權后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30%股權,按此股權比例按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
增加未分配利潤-300(-1000×30%)
增加未分配利潤 -90(-300×30%)
(說明:因1-3月旭日公司的凈利潤已經體現在合并報表中,故本年度追溯調整的凈利潤通過“未分配利潤”反映,不影響當期損益)
增加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50(500×30%)
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240
貸:未分配利潤 -300
貸:未分配利潤 -9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50
(二)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對于剩余股權,應當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處置股權取得的對價與剩余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按原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購買日開始持續計算的凈資產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與原有子公司股權投資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喪失控制權時轉為當期投資收益。如果在合并初始日存在相關商譽,還應當扣除商譽。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處置后的剩余股權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相關利得或損失的金額。
對上述解釋分四個步驟解讀,
1.計算在合并層面確認的總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6000+3600)-(9000-1000-300+500)×80%-800=2240
(注:上述公式中的800萬為合并初始日形成的商譽(8000-9000×80%),計算投資收益時予以扣除)
在母公司報表中已確認1000萬元的股權轉讓收益,在合并層面應確認1240萬元(2240-1000)的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40
借:投資收益 1000
貸:投資收益 2240
2.對所出售部分的股權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進行追溯調整。
黎明公司持有旭日公司期間利潤增加而相應增加的收益(權益)相對于處置股權部分的份額未考慮,購買日至處置股權日旭日公司實現凈利潤-13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500萬元,由于在個別報表未體現,合并報表應予調整。
增加未分配利潤-500(-1000×50%)
增加未分配利潤-150(-300×50%)
增加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250(500×50%)
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0
貸:未分配利潤 -500
貸:未分配利潤 -15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50
此時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8000-5000-240+1240-400=3600
而剩余30%股權的公允價值正是3600萬元
3.調整綜合收益的影響。
旭日公司的其他綜合收益中與黎明公司持有股權(80%)相關的部分(500萬元×80%=400萬元),也應當轉為當期投資收益。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00
貸:投資收益 400
4.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
在喪失對旭日公司控制權當期的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黎明公司還應當披露其處置后剩余的旭日公司30%股權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3600萬元)、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相關利得金額1140萬元(3600-8200×30%)
二、關于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的的解釋的主要變化、特點及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1.本項解釋的主要變化。
本項解釋規定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出售,用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股權相對應的公允價值與子公司的凈資產所占份額的差額確認投資收益。
這是新的解釋與原準則最大的區別之處,原準則僅確認出售部分的投資收益,新的解釋不光確認所出售部分的投資收益,還同時對剩余股權視同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出售確認投資收益。
2.本項解釋的特點。
對于剩余的股權,在個別報表層面,維持原先的歷史成本基礎,按照追溯調整后的長期股權投資披露;而在合并層面剩余的股權是按照公允價值披露。這樣將導致處置后剩余的同一項股權投資在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上的計量基礎不一致,個別報表上保持原帳面值基礎,合并報表上則重新建立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并且該差異以后將一直存在直至股權被處置為止。這種處理方法體現了了有中國特色的合并報表層面趨同,而個別報表卻部分趨同的特性。
3.本項解釋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首先,本解釋對企業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巨大。本解釋施行后,對于一些投資
期限較長特別是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被投資企業凈資產遠遠低于其公允價值,這樣給一些企業留下了較大的利潤調整空間,處置投資時點的選擇對企業的利潤影響很大。因而監管部門應加強各企業信息披露的力度,要求各企業采用適當的方法合理確定公允價值,在使用估值技術的情況下,特別關注估值技術的的依據和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其次,按照新的解釋賬務處理后在合并報表中反映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為公允價值,更符合資產的定義。
新會計準則中對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家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按照原準則處理后的長期股權投資為按照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確認的投資成本,但是對于一些投資期限較長特別是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被投資企業凈資產遠遠不能反映其公允價值,即不能反映“預期會給企業家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而采用新的解釋帳務處理后更接近它的公允價值,更接近于資產、尤其是一項投資性質資產的真正內涵,更有利于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資產的真正價值。
再次,按照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則,按照新的解釋在合并報表中反映的長期股權投資價值和處理方法更接近于國際會計準則。
總之,本項準則的調整對企業的利潤、資產的價值影響很大,也體現了中國會計準則的特點和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趨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研究其內涵,保證披露的公允價值的合理性;作為中介機構和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審計和監管力度,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性。
參考文獻:
在Hibbard看來,知識管理就是對組織內存在的各種形式的專業知識進行捕捉并分享,目的是使組織產生最大效能。而Sarvary將知識管理看作是組織創造和使用知識的商業程序,組織學習、知識生產和知識分配是這個商業程序下的子程序。這部分的觀點將知識管理看作了典范轉移,認為應該通過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的建設來激發員工創造價值的能力,提高組織的核心能力,最終使企業能夠擁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Wilf提出了知識管理6C觀念,即CreatefromIndividual(創造個人)、Clarify(確認)、Classify(分類)、Communicate(溝通)、Comprehend(了解)和CteatefromGroup(群組創造)。這是基于構筑企業文化、企業內部網絡、信息科技下的知識管理的觀念。本文通過總結指出了知識管理發展的困難主要為組織規模、人員素質的差異、知識與知識維護的認定、信息傳遞的質與量的控制、組織文化的創造。
2知識管理平臺的相關觀點
有了知識管理系統的支撐才能夠進一步地對知識管理進行完善,也就是說企業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知識管理平臺的建立只是分享與蓄積知識的工具,而最終的目的則是要構建文化,使組織轉變為學習型的機構,促進企業經營績效的提升[2]。因此,企業知識管理平臺的建立或者引進不僅僅是信息設施的建立或引進,更是制度的引入。在知識管理平臺的建立中企業除了需要投入設備等有形的資源外,還需要要人力、組織調整等無形資源的投入,同時還需要企業愿景的塑造來達到共識,通過良好企業文化的營造來實現知識管理的預期目標[3]。
3企業資源規劃的相關觀點
上世紀90年代,GartnerGroup產業分析集團首次提出了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概念[4]。Bylinsky將企業資源規劃視為提供主要的企業流程信息的企業信息系統骨干。Bingi等則認為企業資源規劃是對各部門信息系統的整合,通過對人力資源、會計、銷售和制造及供應鏈的整合來給企業帶來加快競爭壓力反應、創造市場機會、減少庫存等好處。通過對企業資源規劃的上線成效的調查與報告可以看出,企業資源規劃雖然當前并沒有覆蓋到企業的所有功能,但是能夠通過信息平臺來進一步的擴充功能。這種擴充能夠降低企業的IT投資,但要依據整體性的規劃來進行。企業資源規劃是一種軟件系統,作用在于協助對組織信息流于作業流程的整合,在企業資源規劃的數據庫中有很多有用的資料,能夠對組織種不同的部門及作業功能進行支持。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完全實現能夠為企業帶來降低作業周期、較快信息處理速度、完善財務管理、建立電子商務基礎、明確隱藏的知識等好處[5]。
4企業資源規劃與知識管理平臺
在企業的資源規劃中導入知識管理平臺是企業信息科技的策略運用,對企業的變革有著深遠的影響,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信息整合系統和數據庫是知識管理系統中主要選擇的技術,說明了信息科技在知識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導入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顧客關系管理(SCM)等,企業通過知識管理對這些系統進行整合,對信息系統進行長遠的規劃[6]。要對企業資源規劃、知識管理平臺的導入條件與目的的差異進行了解。企業資源規劃主要是通過整合和管理信息來實現企業成本的控制,最終提高企業的產能、降低企業的成本。知識管理平臺則是通過分享與學習知識來實現對流程的改善與創新,最終的目的是創新。企業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的目的是使企業的競爭力得到持續的提升,而企業要將知識輸入到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中則需要通過知識管理平臺,這樣才能夠實現企業核心能力的不斷強化,使企業的競爭力得到提升。企業為了適應變革而引入了知識管理的策略,知識管理的有效實施能夠幫助企業應對各種變革,展現出企業的實力。知識管理之所以能夠幫助企業應對變革主要是因為在知識管理的幫助之下,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外在的環境和新的經營形態。
5總結
【關鍵詞】 知識管理;企業發展;應用研究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知識生產力己成為競爭和經濟發展的關鍵,知識己成為首要產業,這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所以當前的企業管理已經進入到全球化和知識化的階段,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管理的目標,知識管理成為管理的主題之一。知識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發展的動力,從而形成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本文從加強知識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這個角度來論述。
一、知識管理的內涵
知識管理是管理領域的新生事物,所以關于知識管理的定義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本文綜合國外的定義:知識管理就是對一個企業集體的知識與技能的捕獲,然后將這些知識與技能分不到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最大產出的任何地方的過程。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力圖能夠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是他們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
二、知識管理是實現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企業管理中最本質的問題就是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以實現組織的目標。知識管理就是一種以知識為基礎,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它通過有效的方法發揚人的優點,抑制人的缺點,提供能發揮人的潛能、智慧和創造力的環境,利用人所擁有的知識,創造財富。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快速轉變,傳統意義上的稀缺資源日益緊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嚴重障礙,因而社會和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物質資源以外的動力―知識;另一方面,對于非連續變化的經濟環境,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都要受到極大的威脅。企業面面對如此豐富的知識資源及其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無以替代的巨大作用,自然會由過去重視物質資產和金融資產的管理轉變為知識資源的管理。
知識資源的壟斷與共享需要知識管理,知識資源的商品化導致了其壟斷與共享的矛盾。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必須實施知識管理。在當今市場中,一方面顧客由于知識素質的提高,其主要消費將越來越多的轉向知識含量高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與世界范圍內的迅速擴散使企業進入新的市場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更加容易。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間的競爭是企業創新能力的競爭,而創新能力歸根到底又是企業在知識的生產、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競爭。因此,加強知識資源的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開展全方位的企業知識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問題。
三、知識管理的作用
知識管理的好處與公司所掌握的知識有直接聯系,但是比其他資源給企業帶來的好處相比更難量化。美國一家知名顧問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企業導入知識管理后所獲得的具體效益分別是:可以協助企業作更佳的決策、可以對顧客的掌握度更高、可以協助企業降低成本、可以協助企業增加利潤。企業成功的知識管理實踐表明,它至少有提高質量、改善客戶關系、支持業務變革和創新、提高流程效率以及全面提升績效等八個方面的作用。
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知識管理提高企業對經營環境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等,從根本上培育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知識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創新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內容,以“創新論”為代表的學者就認為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而知識管理的核心是培養創新能力。在科技高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起決定作用是產品的創新性,這已經是企業獲得并保持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企業通過知識管理活動,鼓勵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張,新知識,最大限度地把企業員工吸引到獻計獻策和能力合作的活動中來,一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服務,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2)知識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適應能力
知識管理是一種漫長的經營策略,它能夠協助企業因應市場的挑戰,并且比競爭者保持至少一步以上的領先,它能使企業和員工有效靈活的使用和分類既有的組織知識。如果企業欠缺知識管理,企業必將喪失其競爭優勢,顧客則會流失,最終在市場中慘遭淘汰。
知識的分類有兩大類,分別為個人知識和組織知識。資料是知識管理的最底層結構,它未經處理消化,屬于初級素材。往上一層是資訊,將資料有系統的整理,以達傳遞目的。第三層結構則是知識,這是開創新價值的直接材料,也是沿襲自經驗的觀念。最上一層結構為智慧,是組織和個人運用知識,開創新價值,用行動來檢驗與更新知識的效果。
一般而言,無論是個人知識或是組織知識,從內隱到外顯,都是經過一種如同太極圖的螺旋循環轉化,最終導出行動的目標。
就在知識從內隱到外顯的不斷循環過程,知識得以持續維持和創新。在明了知識管理的螺旋循環轉 化后,學者提出知識管理的方程式,它將人視為知識的載運者或是傳播者,知識素材則涵蓋從資料到信息、知識、智能,透過眾人周而復始的分享知識,知識得以共享、應用與實踐。
如果企業做好知識管理,例如生產技術、業務銷售、研究發展、人力資源、財物管理等功能及品質系統改善的知識,對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即能產生導引、搜尋、整合、分享和創新等五種影響,最終來說,企業可以獲得以下的好處:1.創造企業新競爭價值。2.增加企業利潤。3.降低企業成本。4.提高企業效率。5.建立企業分享新文化。
知識管理概念在國內出現了很多年,但是真正成功的項目不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陳愷新:一些企業選擇了知名的知識管理解決方案,但是實施并不成功,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只是為了導入而導入,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太強調理論和花俏功能,不切實際;系統的可操作性不強,知識準確性與價值不高,導致員工不愿意使用等等。
知識管理能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
陳愷新:企業知識包括顯性和隱性兩種,一個有效的知識管理平臺能夠幫助員工從日常工作中自然地積累和貢獻知識,因此,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置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知識管理能夠將企業內外部的知識有系統地分類和管理,提供給員工使用、瀏覽、搜尋與分享等,協助企業保存和共享有價值的內容和重要知識資產,有效地增加內部生產力,提升整體企業工作品質與競爭力。同時,知識管理能夠提供完整與正確的信息,協助高層進行企業策略規劃。此外,知識管理還可以確保企業的文檔符合政府及行業規范和法律,符合規定。
問題:Interwoven知識管理解決方案的優勢是什么?
陳愷新:WorkSite MP是Interwoven知識管理解決方案的重要組件,它能夠更好地管理企業內的檔案資產,改善文件生產的流程。WorkSite MP強調組織間的協同合作,能夠加速企業決策,提高企業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Interwoven WorkSite MP是協同合作和以結果為導向的知識管理,它能夠讓知識管理或文件管理的理論和應用技術不只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系統,而是和各部門的業務流程密切整合在一起。這樣使用者才會自然而然地使用,甚至未來會依賴它執行業務,隨時隨地貢獻知識,為企業保存重要的知識資產,促進內部知識分享,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和品質,進行企業創新,持續地保持企業競爭力。Interwoven WorkSite MP目前已經被全球數千家企業選用,實踐證明,平均可以協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達40%。
上世紀中葉以來,人類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隨之,全球的企業管理也迎來了第――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就是知識創造、知識分享的過程。其管理的前提是認為知識資源是組織獲取競爭優勢的最重要資源。知識管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一方面,擁有知識就意味著擁有權力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分享知識并不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另一方面,由于人是知識最根本的載體,對知識進行管理就意味著對人進行管理,即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各職能應該促進組織的知識管理,建立適合的環境,塑造適合的文化。而目前國內外的知識管理研究大多集中在對知識管理的定義、目標和內容、策略與原則,以及能支持知識管理的信息技術進行理論討論,而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管理機制關聯性的深層次探討和實證研究,致使很多企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理論指導和可以借鑒的實例。
二、知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雇員關系及行為管理的聯系
由于知識本身的無形性和人的知識載體性,所以當我們說知識資源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資源時,我們也必然認為人力資源是組織獲取競爭優勢的最重要資源。關注知識對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作用,必然也關注人力資源對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作用;強調知識資源的獲取和利用,必然強調組織人力資源的獲取和利用。因此如何在知識管理的前提下使人力資源管理的各職能與知識管理相匹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知識管理對國內企業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的名詞,但是對相當多的企業而言,知識管理都成了紙上談兵,其中有兩個主要的問題:一是知識管理體系雖然建立,但是員工卻并未按要求執行;二是員工認為知識管理只是企業管理的需要而不是個人的需要。筆者認為出現上述兩個問題的原因在于在知識管理背景下,缺乏對戰略人自資源管理中有關雇員關系和行為的研究。
雇員關系和行為是屬于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基本模型中的一塊,包括心理契約,組織身份和自決行為。其中心理契約是相對于經濟契約而言的,指個人在加入企業的過程中簽訂的無法用契約形式加以規定的雇傭合同,具體包括價值認同,安全和歸屬感,晉升等方面。雖然心理契約只存在于員工的心中,但它的無形規定使得員工和企業保持良好穩定的關系,從而員工能夠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雇員關系和行為不同于人力資本存量所強調的技能,知識和能力,而是強調人的自由意愿及認知和感情。只有讓員工認同知識管理,并主動的對自己進行持續的知識管理,企業的知識管理才能夠成為組織獲取競爭優勢的有利手段。
三、如何管理雇員關系和行為以實現知識管理目標
雇員關系和行為重在員工的認同感和主動性。如何讓員工從“要我做”的心態轉變到“我要做”的心態,就要始終堅持胡羅卜加大棒的原則,緊緊抓住員工的利益所在,用其最關心的利益關系來引導和激勵員工。如模型所示,在企業文化的支撐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的招聘,績效,薪酬三大主要職能制約雇員關系和行為管理,最終影響知識管理能否成功。
1.建立團隊考核體系。管理學告訴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員工行為導向,就設定什么樣的考核項目。因此要想改變員工的行為,首先要改變組織的考核項目。
著名學者馬家培教授認為知識管理就是運用群體的智慧進行創新,以贏得競爭優勢。在進行績效考核的時候,傳統的以個體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制度難以有效的促進組織學習和創新,應該設計以團隊績效為目標的考核系統,將團隊績效與員工創新精神放入個人績效成果之中,鼓勵員工知識共享,解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并通過員工間相互的評比,引導員工產生知識管理的行為。
2.抓住員工的心理契約,實施團隊激勵 。激勵,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是指心理上的驅動力,含有激發動機、激勵行為、形成動力的意思,即通過某種內部和外部刺激,促使人們奮發向上,努力去實現目標。激勵的對象正是員工的心理契約。組織期望和個體期望相一致的時候,心理契約將使經濟契約更加有效。
為了讓員工參與知識管理,我們采取了團隊考核的機制,進一步的,也應該采取團隊激勵的機制。激勵主要有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兩類。對于銷售人員,他們最關心的是收入,因此對他們應該運用更多的物質激勵來促進其團隊內部的信息共享和團結。而對于研發人員來說除了物質激勵以外,他們同樣重視自我尊重和實現的需求,因此精神激勵必不可少。在激勵員工知識創新方面,不少企業還采用了股票期權和知識參與產權構成等手段,將企業關鍵人員和企業的發展前景緊緊綁在一起,由企業和員工共同分享知識所帶來的好處。
3.招聘接受知識管理的員工。企業在招聘的時候要向面試者說明企業提倡的知識分享和知識創新的經營理念,通過有效的人事測評手段嚴格篩選出企業需要的人才。這些人才應該具有四個特質:擁有企業所需要的知識并且愿意不斷地學習、能適應不同的環境、愿意在團隊中工作、具有不斷開發的潛力。滿足上述四個特性的員工在進入企業以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知識管理的宏觀環境,積極與人合作,分享經驗,有益于企業知識的傳播和創新。人力資源部門如果沒有把好招聘這關,那么新招進的員工很可能無法適應和接受知識管理,一方面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企業知識管理的推行。
4.知識管理的文化依賴于企業高層的支持和推行。知識管理賴以生存的文化應該是經驗分享、鼓勵學習、信賴與合作、創新與支持的企業文化。由于知識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會涉及各個部門和人員的相關利益,比如對于目前掌握技術的員工而言,他們會認為把經驗分享給他人,就意味著組織對個人的依賴減少,依賴的減少導致個人對組織的權力也隨之減少。所以他們是抵制知識管理的實施的。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企業高管自上而下的推動知識管理進程,宣傳知識管理文化。因為在中國,企業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業高管的價值取向是整個企業風氣的指揮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