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高中政治哲學筆記范文

      時間:2023-09-03 14:47:58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政治哲學筆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1篇

      【關鍵詞】

      冠心病;體重指數;肥胖癥/分級;血清尿酸水平

      作者單位:113008撫順市礦務局總院心內科

      我們對149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了體重指數(BMI)和血清尿酸水平測定,并根據BMI程度分組比較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連續選擇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內科門診就診及住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納入標準:符合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缺血性心臟病診斷標準,冠狀動脈造影結果陽性。排除標準:①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②近期(3個月內)連續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1轉換酶抑制劑、促尿酸排泄藥物及肝素者。③繼發性肥胖患者。④繼發性高尿酸血癥患者。本文實際入選冠心病患者149例,男95例,女54例,年齡47~83(63.42±15.70)歲。

      1.2 方法

      1.2.1體重指數計算方法及分組 體重指數(BMI)計算公式為:BMI =[體重(kg)]/[身高(cm)]2來判定肥胖。其正常值為18.5~22.9 kg/m2,≥25稱為肥胖癥。根據2000年2月亞太地區肥胖癥診斷標準:25~29.9 kg/m2為肥胖1級,BMI >30 kg/m2為肥胖2級。

      1.2.2 血清尿酸的檢測方法 3組對象分別于就診、入院或體檢后次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4 ml,加入試管,室溫靜置30 min,分離血清后保存于-70℃冰箱,集中備檢。采用尿酸酶過氧化物酶偶聯法測定血清尿酸濃度,機器使用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正常參考值 208~428 μmol /L,尿酸試劑盒由該公司提供,按使用說明書操作。

      1.2.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全部統計數據,平均血尿酸水平值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計量指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149例冠心病患者中,1級肥胖患者56例(37.58%),2級肥胖患者41例(27.52%),正常BMI患者52例(34.90%)。不同體重指數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濃度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體重指數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比較(x±s,n/%)

      平均血尿酸濃度(μmol /L)高尿酸血癥例數(n)高尿酸血癥患病率(%)

      2級肥胖組(n=41)439.25±51.60bd27bc65.85bc

      1級肥胖組(n=56)406.37±46.22b16a28.57a

      對照組(n=52)378.64±36.9759.62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3 討論

      尿酸是人體內核酸代謝終產物,引起血尿酸濃度異常原因是嘌呤合成過多或者尿酸排泄過少,以及兩者同時存在。國外一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與BMI高度相關,肥胖是血尿酸濃度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異常也與冠心病發病有密切聯系,后者體內一方面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升高、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血管緊張素Ⅱ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缺氧,嘌呤類氧化酶活性升高,血尿酸合成增加;另一方面血尿酸中微結晶成分參與了冠脈血管壁炎癥反應,動脈粥樣硬化加重,血小板產生聚集加重,促進微血栓形成,病情發生進展。目前國內涉及血尿酸、BMI和冠心病這3者聯系報告較少。我們選擇了一組近期來門診就診及住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為分析對象,入選對象接受了BMI和血清尿酸水平測定,并根據BMI程度分組比較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結果表明,2級肥胖組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癥例數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均明顯高于1級肥胖組和對照組,同時1級肥胖患者的血尿酸濃度、高尿酸血癥例數及高尿酸血癥患病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些發現與國內一些作者同類觀察[1-3]結果接近,提示重度肥胖癥患者血尿酸異常表現更為明顯。

      總之,高尿酸血癥與肥胖都與冠心病發病關系密切,但它們各自的詳盡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答案明確的是,高尿酸血癥與肥胖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全過程,尤其是兩者同時存在時危害更加顯著[4]。因此,在冠心病患者患診療計劃中,不僅應包括調控體重指數,還應重視監測和干預異常的血尿酸濃度。

      參 考 文 獻

      [1] 楊楷,馬杰,劉紅,等.血尿酸水平與肥胖相關指數的關系.微循環學雜志,2008,18(4):66-67.

      [2] 車玉英,郭琳,周永超,等.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尿酸變化的臨床意義.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2):139.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