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38
序論:在您撰寫醫療安全管理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為構建醫療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我院推出了以“十三大醫療質量控制管理”為核心的立體式醫療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全過程、全時段的醫療質量自控和互控,推進了醫療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建設,較好的預防了醫療事故的發生,確保了醫院健康、穩定、和諧發展,現將主要做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細化質控內容,規范醫療管理行為標準
醫院將醫療安全、病歷、院感、護理、特檢、檢驗、放射、血透、骨科、口腔、藥事、麻醉、計量與設備安全管理確定為“十三大質控”對象,細化相應管理標準,覆蓋醫療行為各個層面,為醫務人員依法行醫、廉潔行醫、按章辦事提供了規范依據。(1)細化科室崗位履職標準。以“十三大質控”內容為標準,明確各科室的崗位職責、崗位工作目標、科室之間協調配合要求和科室質控內容,通過每月對各科室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質控考評,及時通報考評結果,落實存在問題的限期整改,確保各科室整體醫療水平不斷提高。(2)細化科室醫療行為標準。對各科室自身涉及的質控標準再進行嚴格的細化管理,確保醫療行為管理不留死角。如將醫院口腔科的質控安全管理標準細化為口腔、院感、放射、病歷、醫療安全、計量與設備等六大類。質控員、質控小組以此六大類質控細則為口腔科人員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定期進行詳細檢查、考核,確保安全醫療。(3)細化醫務人員行為標準。對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進行了全程規范,使全體醫務人員能夠對照標準做到按章操作。如醫院病歷記錄作為診療過程中的主要法律依據,醫院在病歷質控上,要求各醫務人員在書寫病歷時不但需要分病種、分類別書寫,而且具體規范了首頁、首(復)診時間、主訴、現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診斷、治療、病程記錄等所有診療內容,從細節入手,源頭預防各類醫療爭議、糾紛和事故的發生。
1.2 實施層級監督,確保質控要求落到實處
(1)抓好醫療質控管理網絡建設。醫院結合實際,構筑了一個全員參與、多層次的動態四級醫療質控管理網絡,即院級質控、職能部門質控、質控小組質控、科室質控。醫院制定質控目標,明確各質控網絡的工作職能及責任分工,形成了分片、分點自控和互控的閉環監督體系。(2)抓好臨床科室質控監督。各科室設立兼職質控員,嚴格按照質控標準實時監控本科和相關科室的醫療質量動態,檢查各項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的貫徹執行情況和醫療文件書寫質量,及時報告本科的醫療差錯情況以及提出改進醫療質量的合理化建議。同時,科室成員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職責,使科室每個醫務人員切實做到質量從身邊做起,自我約束,互相監督。(3)抓好質控小組質控監督。每月有計劃地組織“十三大質控”小組開展自測自評工作,根據相應質控指標隨時檢查醫務人員的履職情況,認真分析醫療質量的數據、病人的建議以及質量缺陷問題,并通過開展自我查找醫療隱患、自評工作優劣,將存在不足和整改方案及時上報職能部門,以引起重視,實現了醫療質控管理的嚴密性、規章制度的嚴肅性、技術操作的嚴格性和臨床思維的嚴謹性。(4)抓好職能部門質控監督。醫務處和院務處每季度組織各質控小組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收集反饋各層面質控信息,調查核實醫療缺陷情況,將檢查結果及時書面反饋至有關科室和具體醫務人員,召開醫療安全工作會議開展醫療調研工作,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考評標準和質量控制方案,推進醫療安全工作管理。(5)抓好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質控監督。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以定期召開會議研討、分析、處理質量管理重要問題的方式進行監督管理,對發生醫療風險的情況和典型案例分析情況,及時通報臨床科室,引起高度重視,預防各類醫療事故發生。
1.3 建立輔助機制,促進醫療服務質量提高
(1)建立醫德醫風監督制度。醫院從駐地社區有關部門、單位、學校聘請了14名醫德醫風監督員,每半年組織監督員座談會,收集監督員對醫療服務、醫療操作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認真落實整改。(2)建立病人問卷調查制度。每月開展門診及住院病員的問卷調查工作,病區每月組織召開病人及家屬工休會,認真聽取對醫務人員的綜合評價。據歷年數據分析,患者滿意度每上升1%,業務工作量同時上升3%~4.5%,醫療差錯發生率成反比下降5%左右。(3)建立醫療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醫療規章制度的科室與個人進行嚴肅處理,對未及時匯報醫療安全隱患的科室與個人加重處罰,對發生重大醫療糾紛、嚴重差錯事故的科室和個人,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4)建立激勵與約束制度。醫院充分運用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方式,將每季度醫療質量考評分數納入科室目標管理,并作為科室的績效評價指標,同時與科室人員年度評比先進、晉升、晉級掛鉤。對落實醫療質控較好的科室與個人給予表彰,并做為業務干部和職工提前晉級的標準之一。
2 體 會
2.1 實行質控管理可以夯實醫療安全的基礎
我們認為,醫院要實現又快又好發展,醫療質量是關鍵,安全工作是重點。醫療質量控制將無序的管理流程變為有序,將操作性不強的管理方法變為可操作性,通過基礎質量和環節質量控制不斷改進和創新,使醫院的醫療質量控制和醫療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從而達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環,確保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高[1]。
2.2 推廣質控管理可以提高醫院精細化管理的水平
質控管理具有全方位、全時制、全員額、全過程管理的特點,在醫院安全管理工作中,推行質量控制能夠逐步形成覆蓋式管理、網狀式監督、超前式預防的管理機制,從而促進了醫院精細化管理的深層次發展。
2.3 加強質控管理可以增強紀檢監察的效能
醫療安全、醫德醫風建設、廉政建設和“兩防”工作息息相關,不斷加強質控管理,可以及時有效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將預防“關口”前移,有效促進紀檢監察職能作用的發揮,確保醫院安全無事故[2]。
2.4 深化質控管理可以促進隊伍建設的長足進步
“十三大質控”管理充分依靠層級監督抓落實,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科室負責人以及醫務人員參與醫療質量建設的積極性,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增強官兵依法行醫、廉潔行醫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提高人員整體素質、促進隊伍建設的長足進步起到長效持久的作用[3]。
參考文獻
[1]張捷.基層醫院醫療質量、醫院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初探[J].西南軍醫,2005,7(3):69.
[關鍵詞] 英國;臨床治理;醫療安全;管理;啟示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1(b)-163-03
The enlightenment of British "clinical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in our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WU Shaoq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China
[Abstract] By 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introduced by the "clinical governance", main medical problems in services in our hospital are analysed, especially the medical safety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inical governance" is framework broad, clear, concept art and easy to be operated, which is covering the management of our hospital in all aspects. It has a high level of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medical services, protection of medical safety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Key words] UK; Clinical governanc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Inspiration
“臨床治理”概念最早由英國人提出[1],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對醫療支出的增加以及循證醫學的發展,民眾對強化臨床責任感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20世紀90年生的如Bristol,Allitt,Alder Hey和Shipman等事件[2],這些事件讓全社會對衛生行業自律能力產生了懷疑,損害了民眾的信心,也沖及了英國衛生服務體系,要求通過改革提高醫療質量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時徹底的“臨床治理”體制改革的政治氛圍已逐漸成熟,并很快由政府提出了“臨床治理”改革方案。
1 英國“臨床治理”的基本架構[3]
英國“臨床治理”的基本架構主要包括:①基本的確保有效的管理;②保持醫療適度容量;③積極發現對患者或員工的危險因素;④選擇并使用有效的信息用于臨床服務;⑤各部門、科室進行整體合作,各專業、團體加入其中;⑥相關人員都動員起來(醫患溝通);⑦患者的經歷;⑧在患者的投訴抱怨中吸取教訓并改進服務;⑨基于患者安全事故中吸取教訓。
2 對“臨床治理”架構的理解
2.1 基本地確保有效的管理
基本地確保有效的管理包括:①人員設備準入;②醫療技術準入;③核心制度的建立和落實;④倫理道德規范;⑤不良事件的監測報告;⑥醫療質量考核機制;⑦突出全程管理,有效規避醫療風險;⑧認真對待和處理好每一起投訴和糾紛;⑨隨時掌控醫療服務信息;⑩將循證方法引入醫療質量管理。
2.2 高水平的醫療質量
高水平的醫療質量取決于人員、技術和設備的合理搭配,取決于人員、規模以及診療過程的有機統一。如果不顧人力資源的客觀實際,盲目追求高精尖或無限制擴張,結果超出服務能力極限,不可避免的導致醫療質量下降。
2.3 對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危險因素
對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危險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診斷錯誤或不及時、對錯誤的患者進行手術、將大塊外界物體遺留在手術患者的體內、陳舊設備導致患者健康受損、患者從床上跌落、院內感染、員工感染乙肝、自然災害、醫患溝通障礙、化學試劑以及高壓和放射性醫療設備等對員工和患者潛在的危險、意外傷害事件、工作場所暴力、醫院食物中毒等。
2.4 信息交流和咨詢
信息交流和咨詢是風險管理過程中每一步均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實行信息系統的改良,醫院在最初階段就要為所有風險承擔者制訂信息交流計劃。信息交流和咨詢應該是醫患雙向的對話,而不是醫院或管理者的一廂情愿。目前,醫療風險報告制度已在我國逐步開展。醫療部門通過及時收集整理醫療差錯、事故、不良事件以及發生地點、頻率和影響范圍等,進一步分析風險發生的原因、責任主體,及時加以溝通、反饋,并發出警示報告,以達到防范風險、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的目的。
2.5 各部門、科室進行整體合作
各專業、團體加入其中;強化團隊意識和相互協作的精神,繼續專業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養。
2.6 醫療活動情況
在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將具體的需要患者或家屬知情的內容,運用恰當的形式,在適宜的時機,傳遞給患者,是實施醫患溝通的基本要求。醫患溝通,實際也是醫務人員和患者進行思想與感知互動的過程。除主治醫師、科主任和責任護士外,醫院各職能部門、科室人員都可能是直接擔當者。
2.7 非技術因素
除技術因素外,非技術因素包括醫療服務價格、服務態度、服務設施、醫院環境、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尊重保密等,這對患者滿意度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溫馨的環境可以有效刺激就診者的感官,并帶來舒適的體驗;醫療機構是否提供整潔、舒適的就診環境,是否采用便捷的就醫流程,縮短患者就醫的等待時間等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的體驗。
2.8 醫療投訴
醫療投訴是患者及其家屬在接受醫療保健服務過程中,對醫院或醫務人員提供的服務不滿意而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的一種行為。與醫療糾紛相比,沖突的方式比較溫和,影響的范圍較小,解決的方式相對簡單[4]。抱怨和投訴是患者對其就診過程感受的真實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醫院醫療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以及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預期要求,為決策者改進服務方式、方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從這個角度看,醫療投訴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因此,投訴中合理部分要及時采納改進,不合理部分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
2.9 加強機構的責任以及文化改變
每一起醫療安全事件都或多或少地給患者和醫院帶來損失,必須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認真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努力避免類似事件的再度發生是最為重要的,也是真正對患者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具體表現。
3 我院醫療安全存在的問題
我院是一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病床250張,員工320名,其中醫生106名,護士127名,年住院患者7 000人次,門急診29.3萬人次。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骨科、手術室、ICU、急診科等臨床科室。擁有CT、彩色超聲、血液生化、DR、血液凈化、電子高清腹腔鏡、電子胃腸鏡等大型醫療設備75臺套。醫院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成立了如藥事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院內感染委員會、健康教育委員會等管理組織13個。有3名副院長分管醫療工作。2009年共發生醫療糾紛13起,其中內科2起,外科3起,骨科3起,婦產科5起。在13起醫療糾紛中順利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的僅2起,其他的已經過協商或正在通過協商解決,單例最高協議賠償金額高達94萬元人民幣,創區內醫療糾紛賠償歷史最高紀錄。這些糾紛包括患者燒傷、新生兒腦缺氧綜合征、下肢手術神經損傷、新生兒性別“口誤”、轉診過程患者死亡等。經過醫院內醫療專家組分析確定,所有糾紛醫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失和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不高,繼續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二是極少數醫務人員責任意識淡漠,違規操作,導致醫療事故時有發生;三是過度醫療,追求經濟效益;四是對高新技術準入管理不嚴,加之醫療技術本身的風險性,給患者造成傷害;五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選擇權、隱私權和參與權等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六是醫療信息不暢,醫醫、醫患缺乏有效溝通,安全監管不力,缺乏相應的醫療質量安全評價系統;七是藥物濫用以及注射安全、血液安全等存在隱患。理論上講,這些潛在因素在醫療不安全事件發生前是可預防的[5]。
4 從“臨床治理”架構中得到的啟示
4.1 核心制度必須嚴格落實
核心制度是為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而制訂的,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內容。要不間斷的加強全員認知教育,熟練掌握并應用各種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規范科室和個人的醫療行為,否則就容易導致職責缺失、工作脫節、操作失誤,不僅患者的利益受到損害,醫務人員自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往往造成嚴重后果?;仡櫸以横t療事件,多數與核心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實有關,包括首診負責制度、查對制度、會診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級查房制度等。
4.2 適度的醫療才能保證質量,降低風險
我院婦產科核定床位僅56張,但全年收治婦產科患者卻達到3 780人次,最多時病房加床15張,給安全工作帶來很大隱患。醫院和科室都在努力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了人員和環境的承受能力,醫務人員疲勞工作,帶著情緒工作,服務態度變壞,對患者的病情缺少觀察,必然出現差錯,人流量的急劇增加又造成了院內感染和后勤保障安全風險。我院近期發生的新生兒產傷事件,賠償金額達94萬元。經過醫療事故鑒定分析,與醫務人員緊張、疲勞,對產婦觀察判斷不力,處置不當有著密切的關系。
4.3 及時發現和消除對患者的危險因素也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方面
我院先后發生了乙醇燒傷患者事件、患者從擔架墜落事件、患者滑到事件等,不僅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且給醫院的聲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因此在任何環節上都要加強管理,不能麻痹大意。
4.4 良好的責任心是醫務人員應當具備的基本品質
當前確實有少數醫務人員,過分考慮紅包、回扣,把患者利益放在一邊,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下滑,病史采集不認真,觀察病情不仔細,要么延誤治療,要么過度醫療,給患者增加醫療費用負擔的同時,造成患者身心傷害。
4.5 積極的醫患溝通是醫療安全的重要環節
雖然醫患雙方在診療過程中存在著不對稱性,溝通效果往往十分有限,但積極的交流可以促進醫患彼此間的信任感,減輕患者的恐懼感,通過了解患者的訴求,在尊重其知情權、選擇權的基礎上,制訂更加切合實際的科學、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完善和履行簽字手續,做好防范措施,化解法律風險。我院一起巨大兒死亡事件,就是因為溝通不力,在分娩困難的情況下,沒有及時向產婦及家屬交待情況,選擇剖腹產,而是繼續采取胎吸方法,導致事故發生。
4.6 團隊合作是醫療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高水平的醫療質量有賴于人員、技術和設備的合理搭配,盡可能把影響醫院運作的不同要素協調并控制起來,組織相關人員不斷設計、改進技術操作流程,減少醫療服務過程中的步驟,確保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有一個穩定的、不斷提高的醫療質量。注意引導臨床科室主動參與醫療質量管理,激發科室的內在管理動力[6]。
4.7 醫療技術水平是醫療質量的核心
由于年輕醫務人員、進修人員等相繼進入臨床一線,技術風險相應增加,部分人員往往專業素質差、“三基”不牢、溝通協調能力欠缺、病歷書寫不夠規范、對急危重患者搶救缺少經驗、手術操作不符合規程等基礎醫療質量問題尤為突出,已成為制約醫療質量提高的重要瓶頸。因此醫院必須特別重視對醫務人員的崗前培訓、崗位分配、業務考核和在職繼續教育,重視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建設,從根本上提高服務能力,化解醫療風險。
總之,運用英國“臨床治理”架構分析我院醫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條理更加清晰,更具有針對性,使管理者從 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醫療質量,這對于保障醫療安全,扭轉被動局面,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Great Britain. The new NHS: modem dependable [M]. Department of Health,1997:34.
[2] 龐玉芳,裴麗昆.英國的“臨床治理”框架和做法給我國醫政工作的啟示[J].中國醫院,2007,11(11):64-68.
[3] National Audit Office. Achieving Improvements through Clinical Governance [OL]. http//nao.gov.uk,2003-09-17.
[4] 邱東民,蔣平,徐淵洪.醫療風險管理計劃的構建[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7,22(5):1-3.
[5] Morton J, MacMillan S. Adverse events in New Zealand Healthcare [OL]. Nzma. Org. nz/ Journal/116-118/623/: Journal of New Zealand Medical Association, 2003:116-118.
[關鍵詞] 自擬補心益氣方;涌泉穴按摩;失眠;中醫
[中圖分類號] R25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4(a)-097-02
隨著人們現代生活節奏的增快,失眠已成為一個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長期失眠大腦功能就會紊亂,對身體造成多種危害,失眠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對失眠的治療,方法多療效不一。筆者用自擬補心益氣湯結合涌泉穴按摩治療失眠心脾兩虛證,取得一定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0例均來自本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門診患者,均符合西醫診斷標準:《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原發性失眠診斷標準,①輕者入睡困難(入睡時間>30~60 min)或寐浮易醒(睡眠中覺醒>2次)、醒后難以再寐或夜臥不安,睡眠不足5 h;重者徹夜難眠。②有反復發作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③常伴有頭昏、心悸、健忘、多夢、倦怠等癥狀。④經各系統和實驗室檢查未發現器質性陽性體征。⑤患者知情同意。均具有多夢易醒,或朦朧不實,心悸,健忘,頭昏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舌淡,苔薄,脈細弱等癥狀體征,并經各系統和實驗室檢查未發現異常,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的心脾兩虛證型。
1.2 治療方法
采用人參10 g、黃芪30 g、當歸10 g、遠志15 g、茯苓15 g、酸棗仁30 g、生龍骨10 g、生牡蠣10 g、枳殼6 g、生大棗5枚、甘草6 g、五味子10 g。每日1劑,水煎2次,混取300 ml早晚分次服用。同時按摩涌泉穴,具體方法是:用拇指尖分別持續點壓刺激涌泉穴,每穴10~15 min,左右交替進行,以能忍受脹痛為度,每晚1次。治療4周。治療期間,給患者作以下生活方式的指導:①早晨定時起床,做不少于10 min適度的體育鍛煉,晚上不要做劇烈運動和用腦過度,更不能熬夜,必須定時睡覺。②下午、晚上不能飲酒、喝濃茶和咖啡,晚餐也不能吃得過飽。③每天必須堅持午睡15 min。④要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居住,睡前用溫水洗腳。⑤如不能入睡可以在床上閉目養神,如果半夜醒來,最好不要起床,也不要睜眼,如必須起床,也不要開燈或將燈光調在最昏暗狀態。⑥治療期間,一定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勇于面對和克服生活、學習、工作的各種壓力,要有信心糾正失眠,不要動輒就服安眠藥強迫自己入眠。
1.3療效標準
治療前2周患者每天填寫睡眠日志(Sleep Diary)(睡眠障礙康復指導中心),并停用一切治療失眠的藥物和方法。主要通過對Sleep Diary填寫結果判定病情之輕重。試驗設計為自身前后對照,治療前2周亦收集患者SAS積分、SDS積分[2]、PSQI[3]積分、近2周個人主訴日平均睡眠時間、Sleep Diary記錄日平均睡眠時間。完成1個療程后,所有患者均停藥隨訪2周。治療及隨訪期間每日填寫Sleep Diary,治療結束及隨訪2周末填寫PSQI量表。將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種情況,顯效診斷標準為經治療后每晚入睡時間縮短在30 min以內,晚上總睡眠時間達到6 h以上,對自己的睡眠評價感到滿意或較滿意;有效診斷標準為經治療后每晚入睡時間縮短在60 min以內,晚上總睡眠時間能達5 h以上,對自己的睡眠評價感到較滿意;無效診斷標準為經治療睡眠各項指標無變化,或失眠癥狀加重,對自己的睡眠評價感到不滿意。
1.4統計分析
使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行t檢驗。
2結果
2.1臨床效果
顯效86例,有效1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2.7%。其中起效最快3 d,最慢7 d。
2.2治療前后PSQI各項評分比較
治療后PSQI各項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降低,表明失眠狀態得到改善,見表1。
2.3抑郁焦慮的改善情況
所有患者治療前的SAS平均得分為(43.5±9.5)分,治療后得分為(35.5±5.5)分(t=2.15,P=0.037);所有患者治療前的SDS平均得分為(44.5±10.8)分,治療后得分為(42.0±10.5)分,均有所改善。
3討論
由于傳統的苯二氮 類藥物在使用時存在著許多潛在問題,如藥物成癮、依賴以及宿醉現象,另外,這些藥物雖然延長了總的睡眠時間,卻損害了兩種最重要的睡眠成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4-5]。補心益氣湯結合涌泉穴按摩治療失眠方便可行,無依賴性,依從性好,體現了中醫特色[6],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第1輯.1993:186-187.
[2]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特刊):118-121,123-125,131-132.
[3]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的信度和深度研究[J].中華精神雜志,1996,29(2):103-107.
[4]洪曾純.SPSS軟件在肥效試驗數據分析中的應用[J].熱帶農業科學,2009,29(8):32-36.
[5]張衛同,施振國,孫艷.棗仁安神膠囊治療心脾兩虛失眠癥32例[J].臨床醫藥,2007,16(19):58.
[6]付廷斌.補心益氣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32例[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12):230.
[關鍵詞] 跌倒;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2(c)-0177-04
住院患者跌倒是醫院常見的醫療事故和不良事件之一[1-2]。跌倒不僅導致患者嚴重的生理、心理或社會功能障礙,而且是致患者傷殘死亡和經濟負擔加重的原因之一[2]。近年來,住院患者意外跌倒已逐漸引起醫療機構及人們的關注,患者在醫院內跌倒對其生命安全、身體康復及經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影響醫院的社會效益[3-4]。預防跌倒,在管理層面上,先要做好跌倒的監控工作,如何高效實施對院內跌倒的監控,更準確評估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做到提前預防、提前介入、持續監測,是新時期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5-6]。本院自2008年開始進行醫療護理不良事件上報,采用人工非懲罰自愿手工上報方式,2011年開始按照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和14類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結構化的自動上報,與信息科人員合作,研發了基于根本原因分析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統,2012年1月始投入使用,在醫療不良事件(包括跌倒)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開放床位705張,臨床科室30個,年住院患者達3萬人次。2011~2013年發生跌倒72例,其中2011年實施信息化管理前發生跌倒18例,2012~2013年實施信息化管理后發生跌倒54例。
1.2 方法
1.2.1 成立跌倒??菩〗M
本院于2008年成立跌倒??菩〗M,對跌倒管理實行“護理部主導,跌倒??菩〗M配合和實施”的形式。跌倒??菩〗M由17名護理人員組成,其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8名,護師7名,其中1名為赴香港學習的老年??谱o士。跌倒??菩〗M主要職責是對醫院內跌倒患者進行會診、治療、追蹤和協助護理部制訂預防跌倒指引等。
1.2.2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統
1.2.2.1 系統功能模塊
①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在線上報模塊(包含醫療、護理、設備、后勤、其他);②管理者審核模塊;③管理者模塊;④系統自動生成各種結構化表單;⑤自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生成任意時段統計報表和分析圖表,顯示分析事件發展趨勢及關系;⑥自動生成事件等級及根本原因分析;⑦用戶管理模塊[7]。
1.2.2.2 跌倒不良事件上報系統
分為3個部分:系統登錄模塊、不良事件報告表上報模塊和不良事件報告查詢模塊[8]。全院所有醫護人員都可以用自己的工號進行登錄,通過數據報表結構化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統進行填報,填報內容盡量使用表格并備注選項(結構化),盡量使填報人縮短填表事件,增加其實用性和便捷性,同時便于統計分析。
1.2.2.2.1 系統登錄模塊 系統登陸提供用戶驗證功能,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即可進入系統。
1.2.2.2.2 不良事件報告表上報模塊 提供不良事件報告數據的錄入功能,當發生跌倒后,醫護人員第一時間上報。①上報的基本信息:科室、發生時間、地點、受影響的對象、與事件發生過程中有關人員和上報人判斷事件對患者的影響情況等。②跌倒事件信息:發生前的情況(如最近一年跌倒次數、是否跌倒高危人群、獨立能力情況、有無陪伴、日常輔具使用、床欄使用);發生時情況(進行何項活動、意識);科室有無預防措施及規范;造成的傷害;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生理因素、流程設計、人員因素、器材設備、環境因素、藥物等);發生后的處理等。
1.2.2.2.3 不良事件報告查詢模塊 不良事件進行提交后,護理部在第一時間對事件經過、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等進行評價審核,及時反饋意見,同時將上報材料整理不良事件信息。
1.2.3 跌倒不良事件上報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1.2.3.1 上報流程處理
護理部每天收取數據,如果判斷為對患者造成嚴重傷害和引起醫療糾紛的跌倒事件,電話上報,8 h內補錄。護理部即時將跌倒信息轉交給跌倒??菩〗M,跌倒??菩〗M根據科室上報跌倒的嚴重程度,對嚴重跌倒或需要會診的患者,在2 h內進行現場會診及處理,未造成傷害的跌倒事件在24 h進行會診,并對跌倒結果進行追蹤和監控。
1.2.3.2 上報數據統計
可按報告科室、發生時間、事件類別等多維度進行統計,并生成各種圖表格式。
1.2.3.3 上報數據分析
每月護理部對上報數據進行分析,并在每月護理質量報告和護士長例會中通報;每季度護理部根據原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的要求對跌倒數據進行分析。
1.2.3.4 持續質量改進
跌倒??菩〗M在每年初進行跌倒事件分享,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協助護理部進行全院護士的培訓以及制訂跌倒指引和相關表格設計,如制訂預防跌倒工作指引和流程、跌倒評估單、跌倒護理單、跌倒指標巡查單、跌倒事件回訪單、回訪標準化作業流程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系統跌倒上報數據
以2012年19例跌倒事件為例,說明信息化數據的完整性,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系統跌倒上報數據見表1。
表1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系統跌倒上報數據
2.2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實施前后跌倒上報率的比較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實施后的跌倒上報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123,P
2.3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實施前后跌倒發生率的比較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實施后的跌倒發生率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503,P
3 討論
3.1 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使跌倒的上報信息更加完整
使用手工和電話上報跌倒不良事件,會因為上報人的主觀原因和專業知識等,造成上報的跌倒信息不完整。信息化上報系統后的建立,里面包含了發生跌倒和跌倒處置等的相關信息,上報人可以根據提示逐項進行填寫或打勾,使上報的跌倒信息更加完整。信息化上報系統也隨時根據跌倒的最新知識等及時更新上報信息,從而做到信息的完整性。
3.2 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跌倒上報率
本結果顯示,實施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后提高了跌倒的上報率。信息化系統的建立,護士可以隨時通過信息系統進行上報科室發生的包括跌倒在內的不良事件,使用自己的工號進行登錄,上報采用自愿非懲罰性方式,只是作為警示和不斷持續改進之用;護士也可以通過上報系統查詢到本科室發生的不良事件,作為參考和學習[9];在實施不良事件上報的初期,護理部還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護士上報科室發生的不良事件,這些方式都提高了護士上報的積極性??聲匀A等[10]研究發現,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功能實現的影響因素與報告主體、管理者和報告系統性質、報告程序、相關規章制度等有關,說明實際跌倒發生率的統計還存在很多問題。非懲罰性的不良事件信息化上報方式,既能滿足臨床工作需要,又能及時、準確地上報信息,真正做到對患者的不間斷監控。
3.3 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降低了跌倒發生率
本結果顯示,使用跌倒信息化上報系統后,跌倒發生率降低。護理部和跌倒??谱o理小組對全院跌倒進行不間斷監控,發生跌倒后進行根本原因分析[11],并進行PDCA持續質量改進,及時制訂指引各種評估量表和全院分享等措施[12-13],使預防跌倒深入每個護士的工作之中。責任護士及時評估跌倒危險因素和采取相應預防跌倒的措施,及時上報管理層,是跌倒發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夏春玲等[14-15]的研究表明,成立護理管理委員會、無懲罰性不良事件上報理念、信息技術支持和一線護理人員的科學配比等能降低跌倒的發生率。跌倒發生率是評價基礎護理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如何針對系統中發現的不合理因素及時進行原因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及時組織護士學習、總結和改進,避免同類跌倒事件的再次發生,需不斷完善護理工作流程,提高護理安全質量,是管理者仍需解決的問題。
建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統,能調動護士參與跌倒管理的積極性,降低跌倒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讓患者得到更安全、更專業的醫療服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從紙質化辦公轉變到自動化辦公模式,減少了資源浪費,節省人力,降低了成本;信息的快速傳遞,能及時反映和處理,提高了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郝燕萍,劉雪琴.老年跌倒相關評定量表的研究概況[J].護理學雜志,2006,21(4):77-79.
[2] 劉荃珍,王瑞.基層醫院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8):70-71.
[3] 韓月紅,劉淑梅,楊萍.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模式[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1):49-51.
[4] Peden M,Magee K,Sarma G.The injury chart book:a graphical overview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injuries[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1-8.
[5] 肖爽,趙慶華,肖明朝,等.信息化管理在壓瘡防治與監控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0):753.
[6] 董敏.流程管理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2009,13(9):60-61.
[7] 張建榮,黃艷芳,張淑清.基于數據報表結構化的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21):3379.
[8] 張建榮,黃艷芳.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100-112.
[9] 肖爽,趙慶華,肖明朝,等.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3):726-727.
[10] 柯曉華,陶紅兵.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功能實現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2,25(1):61-64.
[11] 伍曉瑩,章秋燕,李愛素.根因分析法在老年患者跌倒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5):494-496.
[12] 羅淑嫻,徐春芳,陳章艷.PDCA循環在預防住院患者跌倒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7):104.
[13] 王嵐,儀偉.預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保健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137.
[14] 夏春玲,范玲,肖適崎,等.預防跌倒管理的新方法及效果評價[J].現代醫院管理,2013,11(2):70-71.
[關鍵詞] 安全不良事件;數據結構化報表;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7(b)-0163-04
[Abstract] The medical adverse event data structure reports was designed since 2011 and applied in 2012,the report included eleven categories of adverse events,there were adverse events subdivision subcategories under each category.The entire reporting process was completed by the drop-down menu,it could achieve the full-house security overall adverse event data,automation,complete,accurat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report is intended to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of medical adverse event reporting,it can discover abnormalities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treatment,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medical events.
[Key words] Safety adverse events;Structured data reports;Management
醫療不良事件是指因醫療活動造成的人身危害,與疾病本身無關,目前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某些發達國家的研究顯示,醫療不良事件在住院患者中的發生率為3%~17%,而其中3%~5%是可預防的[1-2]。為減少醫療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醫療質量,各國醫療機構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并相繼建立了醫院安全不良事件與醫療差錯的報告系統[3-4]。目前,我國眾多大醫院已實施醫療事故以及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報告系統,雖對規范反復發生的醫療不良事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其局限性,如不能囊括所有醫療不良事件,未形成全面、系統的管理模式,醫院各部門間處于分散管理狀態等[5-8]。為此,本院自2011年以質控科為中心設計了醫療不良事件數據報表結構化與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將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統一納入質控科進行上報、統計、分析及處理,現介紹如下。
1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結構化通報系統的構建
1.1 設計方法
1.1.1 設計思路 由質控科人員依據中國醫院協會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要求,自行設計出基于本院實際真實不良事件數據資料的結構化與標準化醫療不良事件信息化報表,經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自動對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數據的智能化統計與分析,并逐步將各部門的工作集中進行統一處理。
1.1.2 職能劃分 以質控科為核心,擁有全院的管理權限,包括查看、處理及分析等,各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如醫務科、護理部等分別擁有相應的醫務、護理權限,各科室擁有各科室自己的權限。
1.2 系統功能設計
1.2.1 安全不良事件的智能化采集 主要負責對醫院安全不良事件進行收集、分析和存儲。該系統通過特定模板盡量涵蓋所有變化情況,應用時通過系統自動反饋對模板進行不斷更新完善。系統界面設計采用結構化“選擇題”錄入方式,將大量不良事件上報過程簡單化,解決手寫紙質上報或提交Office Automation(OA)形式上報所造成的費時費力、信息傳遞不全等缺點。
1.2.2 安全不良事件的智能化處理 系統通過上報內容對不良事件的類別、級別、原因等進行分類及整體評估,并定期對上一階段上報的醫院安全不良事件進行統計處理,將不良事件的產生趨勢與預防措施自動通過短信進行通知,同時通過網絡發至各科室中,各科室根據事件的級別及時制訂相應的處理對策。
1.3 系統模板設計
軟件系統模板設計主要是充分考慮現實需求,基于方便快捷的基礎上確保準確、自動地進行統計分析,以實現信息上報、信息統計分析與信息反饋的功能。其設計模塊主要包括7個方面:①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模塊;②醫院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模塊;③模塊;④自動生成結構化表單;⑤自動統計、分析數據;⑥自動生成事件等級與原因分析;⑦用戶管理模塊。
2 結構化報表的內容及設計
2.1 分類
根據國際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分類與原衛生部醫院等級評審標準[9],本院在查閱文獻等詢證基礎上,將醫院安全不良事件進行詳細分類,主要分為手術事件,藥物事件與輸血相關的事件,滑脫、自拔等管路事件,跌倒事件,院內不預期性心跳停止事件,診斷、治療、技術操作等引起的醫療處置事件,公共意外事件,傷害事件,治安事件以及其他事件[10]。
2.2 分類內容
對上述11類不良事件的每一類事件都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界定其詳細定義及其包含的詳細內容;對上述11大類不良事件下還有細分的子類別,每個子分類都可通過報表與軟件的下拉式的菜單列出醫護人員上報時依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勾選的相應類型[5],既方便快捷,又可通過下拉式菜單自動地將醫院安全不良事件進行分類,便于醫院行政部門對不良事件進行核實,迅速對不良事件的原因與防范形成正確的反饋,為下一步的醫護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依據。
2.3 子類型報表設計
2.3.1 事件發生對象的設計 對每個事件的風險評估表進行設計,例如涉及全院檢驗事件的發生對象的下拉式菜單的內容設計如下。①該事件為哪一類醫療檢查?放射檢查類臨床生理檢查類檢驗類細胞/病理切片;②是否為侵入性作業?是否不知道;③錯誤發生階段(可復選):醫囑開立階段病人錯誤項目錯誤漏開醫囑其它,請說明;采檢/送檢階段病人錯誤標本錯誤標本未貼條形碼條形碼錯誤標本保存方式錯誤標本不足標本延遲送驗標本未送出標本遺失檢查部位錯誤病人延遲送檢未向病人充分說明其它,請說明;標本分析/檢查執行階段病人錯誤標本處理錯誤設備操作錯誤操作程序錯誤標本遺失檢查時機錯誤檢查部位錯誤檢查項目錯誤顯影劑錯誤其它,請說明;檢查單位報告階段病人錯誤判讀錯誤轉錄錯誤報告延遲未發報告更改報告未通知貼錯病歷其它,請說明;臨床單位判讀階段病人錯誤判讀錯誤判讀延遲報告未判讀貼錯病歷其它,請說明;不知道其它,請說明。
2.3.2 事件發生原因的設計 設計原則是基于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設計框架包含該不良事件發生的所有可能原因,如設備儀器環境因素、工作流程因素、病人因素以及醫護人員因素等。如該醫療作業標準流程:有制定書面文件實施相關教育訓練建立質量管理機制執行質量管理其它,請說明;無不知道;事件發生可能原因(可復選):與病人生理及行為因素相關未遵從醫囑其它,請說明;與工作狀態/流程設計因素相關缺乏標準作業流程未依照標準作業流程工作量過大人力未達預期配置其它,請說明;與人員個人因素相關由不合格人員執行人員疏忽儀器、器械操作不當臨床訓練不足環境設備不熟悉采用不適當信息(例:僅根據個人經驗)其它,請說明;與器材設備因素相關器材設備未定時保養器材設備故障或功能異常未有異常警示系統缺乏適合的個人安全防護信息系統問題其它,請說明;與溝通相關因素與病人或家屬缺乏溝通未告知病人完整信息醫護團隊間溝通不足其它,請說明;與環境因素相關缺乏適合的環境安全防護環境動線不良其它,請說明;不知道其它因素,請說明。
3 以質控科為中心的醫療不良事件的管理
3.1 科室層面
以往各個科室、部門的醫生和護士均分別上報,醫療護理采取不同的上報方式,不統一,現在統一匯總到一個科室質控科,如此一來對全院安全不良事件的情況便有了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總結和分析,為達到全院醫療安全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了可能。
3.2 醫院層面
由質控科統一收集全院的安全不良事件,并分別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質控科每季度召開安全不良事件討論分析專題會議,將單獨一個部門能夠處理的不良事件給予一個部門處理,并追蹤處理結果,以達到持續改進。對于需要各部門協調處理的不良事件,則由質控科牽頭統一進行分析和改進,并跟蹤改進結果。
4 不良事件的上報情況和問題的解決情況
本研究隨機抽取全院分散的不良事件手工方式單獨上報與實施質控科為中心的數據結構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后的檢驗事件為例,各80例,比較新模式后不良事件上報的完整性、全面性,以及問題的解決情況。
4.1 不良事件上報情況的比較
與單獨上報比較,以質控科為中心上報后,其不良事件上報的完整性與全面性均顯著提高(P
4.2 解決問題力度的比較
以質控科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結構化的信息化管理相對于手工化管理方式而言,問題解決的及時性、醫護參與率、解決問題率均明顯提高(P
5 小結
以往多數醫院安全不良事件的上報多采取紙質上報或以OA形式上報,即使有少數醫院應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但上報的內容繁瑣且不齊全,在上報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醫護人員書寫大量的文件檔案,至于內容是否齊全、是否符合專業內涵,則依賴于主任與護士長自身水平[11-12]。安全不良事件的復雜性與上報過程的繁瑣是阻礙不良事件上報的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13-14],因此,紙質上報或以OA形式上報明顯不適用于多數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由于醫護人員本身工作量大,復雜繁多的不良事件的上報又加重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上報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疏漏之處,醫院行政部門難以對不良事件進行核實,很難在短時間內對不良事件的原因與防范形成正確的反饋[15-16]。應用結構化的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的統一報告表格,既確保上報的便捷性,又保證上報內容的客觀性、真實性、統一性與完整性,有效提高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自主上報率,減少了漏報情況的發生,故更接近于原衛生部等級評審標準的A級標準。在對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中,以往注重各部門分別管理,單獨上報管理和分析,現在采取以質控科為核心、以結構化為基礎的信息化安全不良事件上報,并統一管理、分類,將單獨屬于各部門的劃分予各部門管理,將屬于全院問題的,由質控科牽頭協同醫務、護理、院感后勤等部門進行討論,分析其根本原因,并應用PDCA循環進行質量持續改進,以期相同的安全不良事件不再發生[17-18]。采取以質控科為核心、以結構化為基礎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僅使上報更完整、準確、快捷,而且杜絕了以往零碎的單獨管理模式,將醫院安全的概念納入醫療質量安全管理中,使醫院管理的各個模塊集中起來,更利于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以質控科為核心聯同其他部門,更有利于發現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也更加有利于各部門的協調,從而確保醫療安全[19]。
目前該軟件應用過程中仍發現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如質控科的工作權限及協調能力等,結構化的數據表格中仍存在少數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循證資料不能全部囊括在內,故需不斷地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朱曉萍,田梅梅,施雁.國內外醫療不良事件分類體系的研究現狀[J].護理研究,2013,27(5):1283.
[2] 崔小花,孫紐云,李幼平,等.美英加澳和中國臺灣地區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系統管理模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3):237-246.
[3] 張野,耿珊珊,謝舒,等.綜合醫院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的障礙因素以及改進策略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10):42-44.
[4] 程艷敏,劉巖,劉亞民.我國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研究與應用現狀述評[J].中國醫院管理,2012,32(10):40-42.
[5] 劉霖,葉旭春,陳華莉,等.國外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建立情況概攬[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257-4258.
[6] 田梅梅,施雁.對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設計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5):10-12.
[7] 姚遠,劉留賓,馮丹,等.軍隊醫院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信息標準及其應用研究[J].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2):1124-1127.
[8] 肖爽,趙慶華,肖明朝,等.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8):726-727.
[9] 衛生部.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的通知[衛辦醫管發〔2011〕148號][Z].2011.
[10] 郭霞,周衛,堅永彬.醫院護理不良事件自愿報告系統建設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2):124-127.
[11] 徐林珍,黃朋華,胡斌春,等.浙江省護理不良事件網絡上報系統的構建和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2):1101-1102.
[12] 徐軍,鵬程,王鑫揚,等.醫療不良事件報告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1):23-25.
[13] 王飛,潘宜敏,路陽,等.某醫院醫療不良事件及安全隱患報告信息系統的研究及應用初探[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z1):380-381.
[14] 徐玲先.血站實驗室血型血清學質量控制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z1):382-383.
[15] 王乙紅.醫療安全不良事件預警系統的應用探討[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5):339-342.
[16] 周凌明,汪春輝,徐幻,等.醫療不良事件內部處理機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l):75-77.
[17] 李燕,陳秀英,丁明暉.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20):107-109.
[18] 施素華,孔悅,梁萌,等.運用PDCA循環法提高血液透析護士對內瘺疑難問題的處理能力[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1001-1004.
在國外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將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連續10周食用豆漿、豆腐等黃豆制成的食物,與另一組沒有吃大量黃豆制品的學生相比,他們的記憶力測驗成績進步而且反應也變得更快。專家介紹,黃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異黃酮,對促進記憶力、預防失智癥有一定幫助。
治療牙周病可改善肝功能
日本一研究小組日前報告說,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攜帶牙周病致病菌的比例是健康者的近4倍,通過治療牙周病,能夠大幅改善肝功能。
雖然此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與心臟病和腦中風存在一定關系,但是發現其與肝炎存在關聯還是首次。研究小組負責人說:“為避免脂肪肝發展成肝炎,保持口腔衛生非常重要?!狈蔷凭灾咀冃愿窝谆颊邿o明顯飲酒史,但他們的肝臟切片在組織學上的變化與酒精性肝炎很相似。在日本,每3名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是脂肪肝,其中10%至20%是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橫濱市立大學和大阪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調查102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患者的牙周病致病菌時,發現約有52%的人攜帶這種致病菌,這一比例是健康人的3.9倍。研究人員讓肥胖的小鼠感染牙周病致病菌,3個月之后,它們的肝臟平均變大至原有水平的1.5倍,肝炎癥狀也有所惡化。
研究人員還對10名同時患牙周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的病人進行治療,清除他們的牙石或用抗生素抑制牙齦炎癥。3個月后,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基本都恢復正常。
空氣污染增加心梗風險
法國研究人員綜合以往多項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呼吸受污染空氣幾天后,人們罹患心肌梗塞的幾率會增加。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地區居民患心梗的幾率普遍稍高。這些污染緣于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非常小的灰塵顆粒。研究人員查閱以往34份相關研究報告,這些報告的研究對象人數從400人至30多萬人不等。結果發現,每立方米空氣污染物濃度增加10微克,這一地區居民一周后遭遇心梗的幾率增加1至3個百分點。
科學家們指出,人們呼吸受污染空氣后,污染物的細小顆粒會抵達肺泡并隨血液流動運至心臟。污染物還可能影響血管的擴張和收縮能力,進而影響血壓。
輕度脫水影響情緒思維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便是輕度脫水也能導致人們在情緒、思考能力和生理等方面出現變化。研究人員因此建議人們保證身體水分充足,避免脫水帶來的負面影響。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人類行為實驗室的研究者指出,輕度脫水是指體內水分流失約1.5%。研究者為相關試驗招募了26名男性志愿者和25名女性志愿者,他們的平均年齡分別為20歲和23歲。這些健康的志愿者按要求進行運動,造成身體輕度脫水,然后由研究人員評估他們的警惕性、注意力、反應時間、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推理能力,并將這些評估數據與志愿者正常情況下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輕度脫水會給人們的情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無論人們是否進行劇烈運動,輕度脫水都會造成同樣影響。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受輕度脫水影響。她們的認知能力盡管不會出現明顯波動,但會覺得所面對的問題變得更難。同時,她們還會感到頭疼、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
年輕時睡眠質量差,年老時更易患老年癡呆癥
一項新研究表明,年輕時睡眠質量差的人,年老時更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測試了100名45~80歲被觀察者的睡眠情況后發現,失眠對人有著長期的影響。研究過程中,人的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但實際平均為6.5小時,因為在夜間他們通常會中途醒來,睡眠中斷。如果一個人每小時醒來5次以上,大腦就會有淀粉樣蛋白斑積聚,并隨著年齡增大,慢慢導致老年癡呆癥。研究還發現,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癡呆癥。
玻璃炊具餐具安全性引關注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座談會,探討玻璃炊具、餐具的安全問題。中消協消費指導部主任張德志介紹了多起因為使用所謂耐熱玻璃器皿爆炸導致傷人的事件。
玻璃炊具中,很多是不適合在微波爐和烤箱等高溫環境中使用的,如果使用會造成爆裂,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目前市場上的玻璃器皿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是標有“鋼化耐熱玻璃”等字樣的玻璃器皿。所謂鋼化玻璃是鈉鈣玻璃成型后,通過風冷、離子交換等方法,使機械強度和熱沖擊強度提高的強化玻璃,其實從本質上講鋼化玻璃不屬于耐熱玻璃。因此,中消協建議消費者不要將鋼化玻璃器皿放入微波爐或烤箱中使用。對于目前市場上玻璃器皿標注不明等不規范情況,首先是要明示,能否在高溫環境中使用。其次,還要保障質量,有的產品質量是良莠不齊的,這樣也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害。
據了解,為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中國日用玻璃協會參照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準備在我國實施加貼耐熱玻璃制品標識的工作,目前已經制定出了相關管理辦法,希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保障消費者權益。
總發短信會導致語言能力下降
加拿大一項最新語言學研究結果顯示,總發短信會導致語言能力下降,更難接受新詞匯。
研究人員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內容涉及包括短信在內的各種閱讀習慣。之后,研究人員向參試大學生展示了一組詞匯,其中既有真實詞匯,也有杜撰詞匯。結果發現,手機短信對人們的語言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理解和接受詞匯方面。研究人員表示,與更多閱讀書籍、雜志和報紙等傳統印刷媒體的人相比,經常發短信的人對新詞匯的反應速度更慢。
研究負責人表示,人們之所以接受更多的詞匯,是因為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詞匯的意義,對不認識的詞匯持包容態度。而新調查發現,大學生發短信越多,他們越容易拒絕更多的詞匯,或否認這些詞匯屬于真實詞匯的可能性。傳統印刷媒體可以向人們展現語言的多樣性和創造性,而年輕人所發的口頭語或白話式的短信,則無法做到這一點。閱讀有助于提高語言使用的靈活性以及對不同詞匯的容忍度,還有助于提高讀者對新詞匯的“破譯能力”。
科學家找到去除炸薯條中致癌物的方法
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自查報告一
根據醫療質量安全整頓工作整改要求,我科對醫療質量進行了全面的檢查?,F就自查結果及下一步整改措施匯報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某些醫療核心管理制度還有落實不夠的地方。
個別醫務人員質量安全意識不夠高,對首診醫師負責制、病例討論制度、交接班、會診等核心制度有時不能很好的落實,病例討論還有應付的情況?;颊卟∏樵u估制度不健全,對手術病人的風險評估,僅限于術前討論或術前小結中,還沒建立起書面的風險評估制度。
(二)抗菌藥物的應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個別醫務人員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圍手術期預防用藥不合理,抗生素應用檔次過高,時間過長。
(三)住院病歷書寫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病程記錄中對修改的醫囑、陽性化驗結果缺少分析,查房內容分析少,有的象記流水帳,過于形式化。
2、存在知情同意書告知、簽字不規范、藥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費項目未簽知情同意書。
3、病歷均為打印,復制粘貼后未及時查對,姓名、住院號不相符等情況依然存在,字跡潦草,有涂改現象。
(四)個別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不強,工作中時有生冷硬現象,醫療風險意識差,法律意識淡薄,醫患溝通技巧不夠,對醫療風險估計不足,造成醫患溝通不夠到位。
(五)專業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不能很好的滿足病人的需求,急救技能尚需要進一步演練。
(六)科室管理不夠,問題發現后不能經常性督促整改和落實,造成問題長期存在。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
醫務人員普遍存在重視專業知識而輕視質量管理知識的學習,質量管理知識缺乏,質量意識不強,這樣就不能自覺地、主動地將質量要求應用于日常醫療工作中,就難以保證質量目標的實現。因此,培訓全體醫務人員質量管理知識,增強質量意識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強醫療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醫務人員務必掌握相關法律法規、醫療質量核心制度,提高醫務人員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與防范意識。
(二)進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及監督檢查力度,保證核心制度的落實。
1、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三級醫師查房和病歷書寫檢查工作,注重實效,不能流于形式,對查到的問題除了當面講解以外,一周一通報,對屢犯的一定要通過經濟處罰,給予懲戒。
2、要加強三基訓練與考核,同時對專業知識按照年初學習計劃逐步學習到位,在科內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要不斷完善考核辦法,嚴肅考核紀律,注重培訓的實效。
3、加強病案質量的管理。
開展病歷書寫規范培訓,進一步健全相關制度及病歷檢查標準,保證病歷的規范書寫,及時將住院病歷歸檔管理。
4、 根據衛生部《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科具體實施辦法及獎懲制度,注重監控圍手術期預防用藥情況,禁止濫用抗生素情況出現。
(三)進一步加強科內職業道德教育,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
根據衛生部《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以及群教活動的要求,對醫務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培養謙虛謹慎,不驕不傲的工作作風,立根在群眾,服務在一線,立志做一個醫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醫務工作者,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將病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不謀私利。
(四)繼續加強醫患溝通技巧訓練,針對病人入院時,醫學干預時,病人呼叫時,手術時,特殊檢查時,病情變化時等情況進行醫患溝通技巧的訓練,以增進醫患理解,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同時保證落實知情同意書的簽署。
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自查報告二
根據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整頓活動的要求,我院對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進行了全面的檢查?,F就自查結果及整改意見、措施和具體整改責任落實匯報如下:
一、我院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基本情況回顧: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體系,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我們制定了醫療質量及安全管理方案與考核標準,健全完善了各項醫療管理制度職責。醫療質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標準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進行監督檢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實,檢查結果以質量分的形式與醫院績效考核方案掛鉤,有效地促進了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的持續改進。
(二)加強了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教育,醫務人員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
我們通過安全大會的形式,對全員進行質量安全教育,并與各科室有關人員簽定安全責任書。加強了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培訓和考核。舉辦了醫療質量安全等培訓。安全檢查檢查結束后,院質量控制科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分析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糾紛隱患,找出核心問題和整改措施,然后召開科長、護士長、業務骨干會議進行質量講評,有效促進了醫療質量的提高。
加強三基、三嚴的培訓與考核,按照年初三基培訓考核計劃,各科室每季度必須考核一次,醫務科、護理部每半年必須舉辦一次全院性的三基考核,參考率、合格率務必達95%以上。
(三)健全了防范醫療事故糾紛、防范非醫療因素引起的意外傷害事件的預案,建立了醫療糾紛防范和處理機制。
(四)護理管理方面
(1)護理管理組織
能夠嚴格按照《護士條例》規定實施護理管理工作,組織護士長及護理人員認真學習了《護士條例》,確保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執業。
(2)護理人力資源管理
每年制定護士在職培訓計劃,包括三基學習、業務講座、護理查房等。按計劃認真執行完成。
(3)臨床護理管理
樹立人性化服務理念,確保將患者知情同意落到實處。對圍手術期患者實施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設計了規范的計劃。各科室高度重視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健康教育內容。
(五)、醫院感染管理
(1)建立健全了醫院感染管理組織
根據國家《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我院建立和完善了醫院感染控制小組。業務院長擔任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
(2)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組織的工作職責得到了落實
我院根據實際情況和任務要求,每年制定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做到組織落實、責任到人。每年召開醫院感染管理會議,總結近期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情況,解決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布置下一時期的工作重點。
(3)加強了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離意識
(4)認真開展了醫院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監測工作,降低了醫院感染率,從未發生醫院感染爆發流行現象。加強了一次性使用用品的管理。各科室嚴格執行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辦法,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由設備科統一購進、儲存和發放,三證齊全。各科室按需領取,做到先領先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使用用品用后,由專人集中回收,禁止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
二、存在問題:
(一)某些醫療管理制度還有落實不夠的地方。
個別醫務人員質量安全意識不夠高,對首診醫師負責制、病例討論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時不能很好的落實,病例討論還有應付的情況?;颊卟∏樵u估制度不健全,對手術病人的風險評估,僅限于術前討論或術前小結中,還沒建立起書面的風險評估制度。
(二)抗菌藥物的應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個別醫務人員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不合理,抗生素應用檔次過高,時間過長。
(三)住院病歷書寫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病程記錄中對修改的醫囑、陽性化驗結果缺少分析,查房內容分析少,有的象記流水帳。
2、存在知情同意書漏簽字、自費用藥未簽知情同意書。
三、整改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質量安全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安全、質量意識。
醫務人員普遍存在重視專業知識而輕視質量管理知識的學習,質量管理知識缺乏,質量意識不強,這樣就不能自覺地、主動地將質量要求應用與日常醫療工作中,就很難保證質量目標的實現。質量管理是一門學科,要想提高醫療質量,不但要學習醫學理論、醫療技術,還要學習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不斷更新質量管理理念,適應社會的需求。只有使醫務人員樹立起正確的質量管理意識,掌握質量管理方法,才能變被動的質量控制為主動的自我質量控制。因此,培訓全體醫務人員質量管理知識,增強質量意識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強醫療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各級人員職責的培訓。我院花大力氣進行了制度建設,匯編了各種法律法規、制度及各級人員職責。要認真組織學習《醫院工作人員崗位職責》、《醫院常用法律法規選編》、《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手冊》,醫務人員務必掌握相關法律法規、核心制度、人員職責,2013年3月份組織一次全員醫技、法規、制度、職責等有關知識的考核,成績記入個人檔案。加強醫務人員的質量管理基本知識的學習,提高醫務人員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與防范意識。
(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保證核心制度的落實。
1、醫務科要進一步加強質量查房和運行病歷檢查工作,這項工作對于提高醫療質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實效,不能流于形式,對查到的問題除了當面講解以外,對屢犯的一定要通過經濟處罰,給予懲戒。
2、要加強三基訓練與考核,要不斷完善考核辦法,嚴肅考核紀律,注重考核的實效,不能流于形式??剖邑撠熑艘匾暼柧?,要經常對醫務人員講三基學習的重要性,這對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至關重要。
3、加強病案質量的管理。要進一步健全相關制度及病歷檢查標準,以制定獎懲辦法,保證住院病歷的及時歸檔和安全流轉。
4、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控。
要進一步在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環境衛生監測等工作上下大功夫,嚴格執行各項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將工作做細,不能應付。要進一步加大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和宣傳力度,讓每個醫務人員都要認識到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覺遵守無菌操作技術,做好個人控制環節。發揮科室醫院感染控制小組的職責,配合院感辦積極開展工作,杜絕醫院感染事件的漏報。
5、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
根據衛生部《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院具體實施辦法及獎懲制度,注重監控圍手術期預防用藥情況。要進一步落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在門診工作站設置處方權限,保證制度的落實。提高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率,保證合理使用抗。
(三)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切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
1、根據衛生部《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的要求,對醫務人員進行醫德教育。讓醫務人員明確:醫家首在立品,醫德是醫務人員從業的行為規范和自律操守。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培養謙虛謹慎,不驕不傲的工作作風,立志做一個醫德高尚,受人尊敬的醫務人員。每位醫師都要熟記《醫師嚴格自律與誠信服務公約的內容》,要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將病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不謀私利。
2、院辦已制定獎懲措施,保證醫務人員在醫院執業時要有好的服務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態度,才能認準出發點。要時時刻刻謹記我們是為了治病救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決不允許在診療工作中找任何借口對病人采取冷漠、推諉、粗暴等不負責任的態度。無論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不管什么情況下,發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帶不良情緒與病人打交道。要善于調節自我,始終保持良好精神狀態上崗,把自己陽光的一面充分地展現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