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建筑設計行業前景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12 09:05:27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設計行業前景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建筑設計行業前景分析

      第1篇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要點;建筑發展前景;應用性分析

      一、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概念分析

      預制裝配式建筑主要是利用預制裝配技術,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結構構件的預制加工生產,再運輸到建筑項目工程的施工現場,根據相關施工設計要求進行裝配施工。這種預制裝配式建筑打破了傳統施工效率低的現象,是新型的建筑施工技術工藝,通過利用裝配預制技術對構件和材料進行整合,保證建筑工程結構的穩定性,提高建筑行業的整體工業化發展水平。因此,在建筑行業中得以有效的推廣應用。

      圖1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建設施工

      二、預制裝配式建筑的困局

      (一)平面不規則與構件數量的限制性矛盾

      建筑平面是甲方根據地形結構、使用功能、外觀造型等要求進行確定。如果根據不同的平面形狀進行模具制定,會增加實際的模具費用投入,導致預制裝配式建筑建設發展因成本過高而失敗。因此,要注重裝配式建筑和非裝配式建筑特點的融合,將平面形狀中不規則的兩端部分,按照非裝配式建筑的相關要求進行澆筑加工,或者采用鋼結構形式進行施工,而中間位置的平面規則則可以根據裝配式建筑構件標準化生產要求進行加工。在拆分預制完成之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施工。

      (二)接縫節點位置的安全性和防水性處理

      裝配式建筑構件在經過拆分組裝之后,接縫位置和節點位置都是結構受力和建筑防水的實際薄弱環節,處理不當會影響到結構整體的安全性。而針對接縫節點位置的處理,通常是將構件預留的鋼筋材料利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再用高等級的混凝土材料進行澆筑振搗處理。從大量的工程施工實例進行分析,這種處理方法雖然能夠滿足建筑工程結構對抗震性和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但仍舊充分的考慮到構件拆分和組裝過程中出現的質量離散性現象,對構件預留連接鋼筋材料適當增加。

      (三)預防構建運輸和吊裝過程中開裂問題

      針對構件拆分進行設計時,是需要充分的考慮到構件的實際運輸情況和吊裝施工情況,并做好運輸受力和吊裝受力的模擬,避免構件出現損壞情況。如果構件運輸吊裝過程中的實際受力情況與模擬設計階段相近,則構件是不會出現損壞問題。但是,在實際的運輸吊裝過程中,是很難保證其不會出現裂縫問題。因此,要在運輸吊裝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其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做好拆分構件預留鋼筋的配置工作。

      不同項目同類構件識別性低

      國內對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及相關配套材料研究不夠,設計階段很難充分考慮與現場裝配施工相配合,造成后期二次設計,整體設計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預制構部件全權由工廠生產加工,而現有預制件質量認證體系還不健全,各類構件僅能具體項目具體對待,各項目需要重新開模等,造成施工浪費。

      三、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要點

      (一)建筑平面設計

      模數協調是預制裝配式建筑平面設計的基本原則。建筑平面設計是優化套型模塊的種類和尺寸,且住宅內部裝飾品和預制構件是需要進行通用化和標準化以及系列化的設計,加強和完善建筑產業化相配套的技術形式,從而能夠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時,保證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而且,在建筑布局方式的選擇層面,需要優先選擇大空間布局形式,并對管井和承重墻的位置進行合理化安排,增加住宅空間布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明確功能空間的布局分區。

      (二)建筑立面設計

      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立面設計工作,需要利用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的套型組合特點,對預制外墻板結構進行不同的裝飾,通過不同肌理和色彩的變化,來靈活的組建外墻構建,從而實現工業化建筑的整體立面效果。預制裝配式建筑外墻構建包括了混凝土材料的外墻板、空調板、門窗、陽臺等等,通過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外墻構件的裝飾,實現建筑立面結構的多樣化設計。

      (三)構造節點設計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的關鍵是對構造節點設計進行優化。由于預制外墻板的門窗洞口、連接縫隙等位置的防水處理較差,無法滿足建筑結構的裝飾效果和耐用效果。因此,在構造節點的優化設計過程中,要結合區域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采用合適的防水材料進行構造節點的防水設計,從而滿足建筑結構的防水設計要求,提高建筑項目工程的實際使用年限和體驗使用效果。

      四、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前景

      預制裝配式建筑是建筑行業工業化發展的主要體現,是我國建筑行業進行改革發展的重要標志。傳統的澆筑施工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建設發展的需求,再加上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預制裝配式技術得以廣泛的應用發展,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提供了根本保證。此外,預制裝配式技術在建筑項目工程建設施工中的應用,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如應用了較多的輕質墻板材料,這不僅節省了實際人力資源和物理資源的投入,還增加了建筑空間結構的靈活性和自由性?;蛘哌@種施工技術提高了施工速度,對施工質量提供了根本保證,促使建筑企業獲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蛘咴诮ㄖこ探ㄔO施工中不需要使用較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員,增大了施工現場的安全程度和環保性能,滿足建筑異性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可以開發與預制構件管理類相關的技術平臺,滿足全國各地不同地區之間信息匯總分類,預制構件設計與加工更加靈活方便,讓預制構件真正的像“商品”一樣實現自由流通,更好的發揮節能節材的作用。此外,現階段我國建筑市場中,大部分商品房交付標準仍處于毛坯階段,用戶入住后仍需要自行裝修,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產生,增加材料與經濟的投入。未來我們應該大力推行建筑全裝修,可以根據業主推出不同的風格選擇,房地產開發者可以根據業主需求,將內裝設計納入裝配設計當中,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垃圾與浪費,實現建筑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促使預制裝配式技術在建筑行業中得以廣泛的應用?;诖?,為了提高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施工質量,施工人員要在掌握和學習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通過不斷的突破和創新,來推動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關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景與建筑設計要點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082-083.

      [2]陳凌.試述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前景及結構設計要點[J].四川水泥,2016(008):082-082.

      第2篇

      關鍵詞:綠色建筑;發展;前景

      Abstract:Currently, China’s economy is fast develop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is exceptionally rapid. It’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green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 as to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iscuss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Keywords:green architecture;development;prospect

      中圖分類號:TU-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9-0071-02

      1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卻逐漸惡化。資源的缺乏、能源的衰竭、環境的破壞等問題已經突出成為人類的生存隱患。研究證明,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的有害物質中,建筑施工和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物質竟占過半,其中建設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就占了能源消耗總值的35%。中國建筑業的粗放式發展已經對我國的能源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重挑戰,因為建筑施工過程中不但要消耗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等大量的自然資源,也經常會嚴重地破壞生態環境。提出綠色建筑理念的目的,就是要尋求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綠色建筑的概念和特點

      2.1對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即可持續的生態建筑理念,最早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其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壽命周期內,不但可以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使用空間,同時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各種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這樣的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我們便稱之為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真正地實現了人與建筑、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共處,既滿足了人們對舒適生活空間的追求,又很好的保護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2.2 綠色建筑的具體特點

      與一般的建筑相比,綠色建筑不僅具有資源利用效率高、可循環可再生、節能環保、健康舒適、低二氧化碳排放等優點,還可以迎合建筑市場中消費者潛在的環保消費需求,同時也符合低成本、資源消耗低的經濟需求,可以將建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具體說來,綠色建筑的特點體現在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綜合性三個方面:

      (1)具有完整的壽命周期:降低能源消耗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從時間的角度來說,綠色建筑節能的特點都能夠在建筑全部的壽命周期中得以體現。建筑的環保,并不僅僅是表現在使用過程中,而是要滲透到從施工建設到拆遷改造的所有環節。也就是說,綠色建筑在設計過程中不僅僅是把環境因素考慮進去,而且要把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也考慮進去,把設計、建造、使用這三個環節緊密的聯系起來,看作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2)以人為本,因地制宜:人類是設計的核心主體,更是建筑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所以,綠色建筑的根本還是以人為本,因為只有切合人們的生活需求,從人們健康舒適的使用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那么綠色建筑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價值。綠色建筑的設計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周圍環境,建筑的構造與色彩風格往往要考慮當地習俗,參照當地的技術與環境條件,盡可能地使建筑成為整個環境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綠色建筑設計從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統籌思考,遵循生態平衡和整體有序的原則,注重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的融合與再造。

      (3)綜合發展,統籌兼顧:綠色建筑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具有十分強烈的綜合性。綠色建筑一旦發展起來,將影響到建筑教育、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制造、建筑設備、管理、裝修、能源供給以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方方面面,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而其所影響到的各行業,又分別會影響到更廣泛的學科門類,所以發展綠色建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3我國的現狀及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分析

      3.1我國的現狀

      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綠色建筑概念引入得較晚,起步也較晚,同時我們的人均資源又十分匱乏,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很難為綠色建筑的發展界定統一的評判標準。而且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經濟體制是特殊的,我們是從農業經濟跳過工業經濟直接向知識經濟發展,這當中便夾雜著復雜的社會問題與利益分配。我們的發展模式是獨特的,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特殊的,所以我們不可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綠色建筑發展經驗,只能依照自身的實際狀況來對癥下藥解決問題。而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與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之間似乎又總是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發展綠色節能建筑需要更多投資,周期較長,并且短時間內難以看到回報;而增加的投資由于具有長期性和公益性,因而普遍不易被業主所接受,也難于獲得開發商的青睞。

      3.2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分析

      建設施工過程所伴隨的必然是能源消耗過程,以及環境污染的過程。因此,傳統的高消耗發展模式必然要向高效的環保型發展模式轉變,綠色建筑的發展是實現這種轉變的必由之路,也符合現今世界建筑行業的發展的潮流。

      3.2.1要走低能耗,以科技為先導的精細化設計之路

      低能耗就是要求我們在生產建設全過程中做減法。樹立正確的觀念,竭力避免浪費,同時注意投資分配的合理性,將投資轉到提高建筑節能品質和節約資源的技術上,使得建筑工程總造價增量較少,甚至不增加的情況下實現綠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全壽命周期的時間里持續保持低能耗,從策劃、選址、規劃、設計、施工、維護運營,一直到拆除的全過程中都應該貫徹綠色建筑的低能耗理念。

      建筑設計在建設過程中一直都是最關鍵的環節,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國國情之下,建筑設計對綠色建筑能否順利推行至關重要。那些不合實際的巨大尺度,夸張的結構造型設計都會增加建筑的能耗,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學的。建筑師需要改變創作理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反復推敲,讓建筑設計精細化。只有經過嚴謹的定性分析和科學的定量驗證,才能勾勒出合理的設計方案。定性分析判斷是建筑的創作方向,科學定量是建筑施工低能耗的保證,這樣反復推演出來的設計成果才是最終能夠使建筑滿足綠色環保需求的保障。如何將環保概念滲透到整個建筑創作過程中,對建筑師的設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3.2.2要不斷推廣綠色建筑節能理念,促進綠色建筑發展

      政府應該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管理工作,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力度,鼓勵市民使用建筑節能產品(如在房屋裝修時盡可能使用新型節能材料等),并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消費者來嘗試。而對于企業來說,政府應該倡導企業研究新技術,推廣新技術。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英國的經驗。比如為了使公眾對綠色建筑能有更為直觀的感受,英國的建筑研究組織(BRE)設計了綠色住宅樣板房供人參觀(圖1)。該建筑采用了可遙控的百葉窗,室內門窗還設置有可調節的通風口,房屋的坡屋頂是架空的玻璃幕墻,頂面開設有天窗并安裝有太陽能熱水器;在屋頂兩端的天溝設置有雨水集中處理管道,把雨水回收之后通過水循環系統實現二次利用。建筑物的地基上采用的是可再生骨料,而包括房間地板與建筑外墻在內的建筑材料,則全部是采用回收所得的工業廢料;在墻體內部,則利用由回收的廢紙再加工制成的纖維制品來充當墻體保溫材料。據測算,該示范建筑,可比傳統節能建筑節能50%,節水1/3,其太陽能熱水裝置可提供60%供熱需求。為了能夠更好地,大范圍地推廣綠色建筑節能的概念,BRE建筑研究組織甚至還搭建了自己的綠色建筑公園(圖2)。公園面向公眾開放,并且有不定期的集體活動,BRE在這里用最直接最親切的展示方式讓人們體驗綠色科技的益處,為人們勾勒出綠色生活的構想。

      4結語

      綠色建筑已經在歐美各國得到大力推廣,我們有理由相信綠色建筑會在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下,不斷的走向完善和成熟。人類理應回歸自然,而城市建筑的綠色設計、住宅的生態化設計恰恰是人類回歸自然的必經之路。綠色建筑是一個新起的,動態的,需要不斷發展探索的建筑理念,隨著綠色建筑理念在我國逐漸受到重視,以及建筑節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綠色建筑在我國應用前景一定會更加廣闊。

      第3篇

      目前開設該專業本科學習的只有兩所新西蘭院校,分別是Unitec理工學院和奧克蘭大學。成為NZ注冊建筑師,除了需建筑學學士外,還需要完成Master of Architecture(Professional)的學習。入學要求也相當高,如果你沒有很好的英語和美術功底,要入讀是比較困難的。

      例如:入讀奧克蘭大學建筑學學士(Bachelor of Architectural Studies)課程,除成績需要優異外,需另外提交美術作品(the merit grade for a portfolio of work)及面試。每年只收成績最好的94位申請者。那么對于自身條件不是那么理想的學生來說,該怎么辦呢。可以就讀理工學院的建筑專業,雖然沒有奧大那么名聲顯赫,但是就移民和就業來說,是一個省時省力的選擇,提供有建筑類學習的理工院校有惠林頓理工(Weltec)。這里介紹幾個專業:

      WelTeo(惠林頓理工學院)

      National Diploma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6(建筑工程管理大專)

      通過本專業的學習,能夠使你學會并運用管理建筑工程項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控制建筑進程、制定工地健康與安全計劃、工程質量管理等等。此課程非常適合有志于將來準備自己建立建筑公司的學生。

      Naional Diploma i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evel 6(建筑技術工程大專)

      是紐西蘭建筑行業認可的學歷。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基本建筑設計理論和基本設計、繪圖能力的建筑技術學科方面的專業人才。專業學習的內容還包括各種工程類別、建筑服務、建筑材料、建筑環境、建筑法律和合同管理等方面。

      Nalional Diploma in Quantity Surveying Level 6(建筑工程測量預算學大專)

      第4篇

      >> 俄羅斯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俄羅斯保險市場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俄羅斯電影的發展與現狀 俄羅斯網絡數字化產業發展現狀 俄羅斯電信產業現狀及走勢 成都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 俄羅斯農業發展現狀及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俄羅斯促進民用航空業戰略發展的現狀及展望 鄭州發展創意產業的現狀、優勢及對策 俄羅斯酒店業的發展與現狀 淺析俄羅斯當代藝術的發展現狀 俄羅斯保險市場的現狀與問題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水產養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俄羅斯孔子學院的現狀及前景展望 湖南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俄羅斯產業結構調整現狀及前景分析 俄羅斯家電市場發展現狀及對中國家電企業的啟示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及英文出版材料:Zelentsova e,加利福尼亞.創意產業。俄羅斯的概況[電子資源]/莫斯科創意產業局;俄羅斯和東歐研究所。赫爾辛基:創意羅盤項目,2011年出版,56頁。

      [2]2008年創意經濟報告:挑戰評估創意經濟走向及作出明智的決策[電子資源]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2008年。網址:http:///en/docs/ditc20082cer_en.pdf。 2010年創意經濟報告:創意經濟:一個可行的發展方案[電子資源]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2010年。網址:http:///en/docs/ditctab20103_en.pdf。

      [3]阿爾巴尼亞,阿塞拜疆,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馬其頓,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和烏克蘭。

      [4]俄羅斯在2005年經濟轉型期出口份額:音樂50.86%、影視制作70.49%;設計:圖形及建筑設計38.2%、時尚25.94%、玻璃藝術28.16%、室內藝術21.6%、珠寶首飾61.01%、玩具18.03%;新媒體:視頻游戲33.45%、在線影音下載85.16%;視覺藝術:繪畫0.62%、攝影21.91%、雕塑87.38%、古董0.0%。

      [5]俄羅斯在2005年經濟轉型期進口份額:音樂22.08%、影視制作16.13%;設計:圖形及建筑設計33.40%、時尚49.86%、玻璃藝術58.33%、室內藝術5.13%、珠寶首飾12.42%、玩具63.58%;新媒體:視頻游戲47.72%、在線影音下載14.5%,視覺藝術:繪畫61.78%、攝影34.14%、雕塑53.75%、古董82.16%。

      [6]影視制作占視聽藝術出口總量的1.11%,進口總量的1.17%。

      [7]參見:Zelentsova.梅爾維爾.文化政策和文化經濟:建立區域戰略經濟。2010年。

      [8]同上。

      第5篇

      關鍵詞: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筑節能

      中圖分類號:TU201.5文獻標識碼:A

      綠色建筑與普通建筑一樣,都是為人們提供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是,綠色建筑在設計和建設時會更多的考慮到環境因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浪費,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被提出,被支持,并逐漸成為建筑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它的興起,預示著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堅定決心,也順應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它所帶來的廣闊前景是顯而易見的。

      1、綠色建筑的含義

      綠色建筑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立體化綠化屋頂式花園,而是指在進行基礎項目設施的建設過程中,盡可能的減少對環境的危害,降低資源消耗,節能環保,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它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在對綠色建筑進行選址和布局時,要盡可能的達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天然能源,為居民營造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1]。綠色建筑不僅僅與減少能源的消耗有關系,而且與其他很多方面也有重大關系:如淡水消耗、廢氣排放,減少對汽車的依賴,降低資源浪費等。

      2、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優勢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進程過程中,建筑量大,建筑要求高,再加上我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多樣化,在發展綠色建筑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2.1. 節能潛力方面的潛力巨大

      我國既有建筑已經達到了四百多億平方米,與此同時,每年新增的建筑量在十六億到二十億之間。但我國有將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建筑屬于高消耗建筑,在同等的室溫條件下,單位面積消耗是那些發達國家的兩至三倍。如果我們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起到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2.2發展綠色建筑的效益高

      根據相關調查,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要達到同等的節能效率,建筑方面比工業方面的投入要小。另外,相比歐美國家而言,我國在發展綠色建筑方面所用的成本較低。保護環境應對氣候的變化是全世界人們的共同宗旨[2]。這樣就兼顧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3建筑技術的發展日臻成熟

      相關的調查數據表明,高能效照明技術實際上是所有國家在進行溫室氣體方面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從節能量這方面來說,全面改進寒冷地區采用的分區供暖形式,實行分戶供熱的計量方式,在氣候溫暖的地區提高制冷和通風效能。

      2.4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有利于綠色和建筑的推行。

      我國的建筑設計與氣候息息相關。例如,陜北地區就巧妙的結合黃土的地點建立了窯洞,通風效果好,冬暖夏涼。云南的西雙版納屬于熱帶地區,氣候濕熱,且蚊蟲蕪雜,當地結合這些特點,設計出了竹樓,造型典雅別致,里面清爽舒適。這些地區的差異性造就了建筑的差異性,也出現了多種建筑文化。

      3.發展綠色建筑的對策

      3.1轉變建筑設計雙方的理念。

      很多企業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首先考慮到的是節減成本,獲取最大效益,這種設計理念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環境因素。隨著綠色建筑的理念提出,很多的企業和施工單位也應該轉變其價值觀和核心理念,鼓勵員工積極學習和創新,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同時吸取國內外優秀的案例,建立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另外,在進行綠色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到我國國情,盡量減少能源的消耗,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運用可持續能源,降低污染程度。在保證節能的同時還要從客戶的立場和角度出發,以人為本,努力營造一個舒適健康清雅的生存空間[3]。

      3.2加強對于市場施工的監督

      施工階段是將紙質設計生成實物的階段,也是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的階段。這一階段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利用可循環再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為此,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時,必須加強現場監督和指導。一是盡可能的縮小施工場地的占據面積,避免對施工現場造成破壞。二是積極地推行新能源,新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較少污染浪費。三是施工單位應嚴格的按照國家或者是該行業的法律法規進行施工。選擇符合標準的材料,嚴禁偷工減料,以免造成危險。另外,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減少顆粒,粉塵,噪音對附近居民和過往行人的影響[4]。

      3.3積極地采用先進技術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建筑行業科技含量比較低,大多數施工單位都是采用傳統的施工方式,不管是在技術設備方面還是施工流程上和世界上先進水平有著不小的差距。我國的企業要想競爭日趨激烈的建筑行業征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提高核心競爭力,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完善技術裝備,力求在太陽能風能以及建筑的發電系統方面有大突破。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都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因此,發展綠色建筑也就成為大勢所趨。積極推行綠色建筑,不僅可以綜合的利用資源,而且為保護全球環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5]。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型的,不斷發展的概念,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

      4、結語

      現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快,如何在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預計到的是,在未來的日子里,綠色建筑將成為全世界人類處理人和自然關系的有效手段。我們應當吸取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精髓,并結合當代建筑的要求和特點,不斷的更新完善技術設備,實現理想的居住環境。同時,綠色建筑的發展還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鼓勵和支持,建立一個系統的規范法則,不僅僅為具體實施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也會調動投資者、開發者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在我們國家建立綠色建筑已經成為一項意義重大又非常急切的任務??梢哉f,綠色建筑在中國的出現,不僅僅是建筑行業的變革,更是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它順應了世界經濟方式轉變的浪潮。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孫書明,李偉清,馬容.淺析我國綠色建筑大發展現狀及趨勢.山西建筑[J].2010(5).

      [2].仇保興.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建設科技[J].2011(06).

      [3].郭晏磷.淺談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J].建設科技.2012

      第6篇

      關鍵詞:綠色建筑 經濟 發展前景

      我國的經濟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造成了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巨大矛盾,也即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但是自然環境越來越差,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就需要大量的資源作為原動力,因此導致了損失能源以及其他資源的缺乏和枯竭。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人來共同面對的問題,也是目前人類生存過程中的巨大隱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環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眾多的污染物質導致的全球變暖,其中建筑行業的所產生的污染物質就占據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據能源消耗總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還要排放出大量的廢物。更嚴重的是,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發展,就意味著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業中提出綠建筑的概念是正當其時的,綠色概念的提出,就是為了在建筑行業正常發展的同時,也能和自然環境和協調發展。

      一、綠色建筑的概念和特點

      (一)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綠色建筑也是作為建筑的一種規則和對建筑環境的性能衡量的標準。在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以及健康的居住條件下,延長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減少因房屋建筑而給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對相關的資源實施高效的利用,綠色建筑也被人們稱作為生態建筑。這種建筑模式能夠實現和自然環境的友好相處,真正的實現了人與自然和建筑的共同發展。

      生態建筑有利于我國建筑行業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由于各種客觀的歷史原因,我國很多的建筑經濟都是公營建筑經濟,它的特點是使用范圍廣,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主要是由我國的公用機構進行具體安排。因此,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和建造過程能夠較容易的得到實行,傳統的建筑業,具有投資性強,使用壽命短,是一種粗放型的產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不僅能顧給人們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間,而且又不會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進行損害。

      (二)綠色建筑的特點

      綠色建筑和傳統的建筑相比較,綠色建筑對資源具有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環可再生的資源,對建筑本生來說,不僅節能環保,而且較傳統的建筑更健康舒適,同時具有碳排放低的優點。就目前的消費市場上,也可以較大程度的滿足消費者環保消費的要求??偟膩碚f,綠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綜合性這三方面的特點: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綠色建筑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較傳統的建筑環保,能源消耗低,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待綠色建筑,它的特點有表現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對于建筑行業環保的理解,并非是僅僅是在使用的過程中,而是在對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過程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因此,設計、建造和使用是作為考擦綠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個完整的整體。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綠色建筑的建造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類從中受益,人是綠色建筑的最終受益者,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的建造的時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們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習慣,強調以人為本,在滿足人們舒適安全的基礎上建造出來的綠色建筑,只有這樣,綠色建筑才能體現它應有的價值。同時,綠色建筑對周圍的環境特點也很重要,不僅要考慮到是否和當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還要充分尊重當地的習俗,在建造綠色建筑的時候,要按照當地的建筑環境,是綠色建筑有機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融合,真正意義上的實現綠色建筑。

      最后,統籌建筑,綜合發展。綠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統化的建筑設計,因此,綠色建筑具有十分強烈的綜合性。綠色建筑的建造們能夠對周邊的許多產業造成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和其它類學科都會因此改變,比如:建筑生產設備、建筑教育、建筑設計、能源服務、房屋設計及維修以及市政基礎建設等等,從這一點出發,就能看到,發展綠色建筑都相關產業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綠色建筑經濟發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雖然能夠完全符合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則,循序漸進的進行,才能使綠色建筑經濟得到長遠的發展。建筑業長期以來都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要想要以后依舊保持綠色建筑經濟的長期發展,就必須一開始就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就是說采取一定的措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目前建筑行業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現狀,是建筑行業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隨著人們對綠色環保經濟的呼聲越來越高,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的首要任務,并且堅持上述原則,促使我國的綠色建筑經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更上一層樓做出積極貢獻。

      三、我國當前的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現狀以及解決措施

      (一)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現狀

      在對發展綠色建筑經濟之前,必須要對我國目前發展的現狀做一個全面的調查和認識,這樣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進程,也能較快的找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更好的促成綠色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對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目前我國建筑行業還沒有對綠色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達成共識,也就是說,綠色建筑還沒有上升到我國實現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的戰略高度上來,再加上由于我國對于綠色建筑經濟的概念的形成較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成型法律對綠色建筑方面的規定,就導致了人們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也無法可依。要想實現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規定的國家法律面前,綠色建筑降級的發展才有跡可循。其次,由于我國綠色建筑材料的成本過高,導致我國綠色建筑經濟停滯不前,同時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和可行的技術交流平臺,比如對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設計,國內并沒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業打著高效環保的旗號進行獲利,出綠色建筑經濟出現泡沫,加深了人們對環保建筑經濟的誤解。

      (二)綠色建筑經濟的解決措施

      上述情況說明,我國的的綠色建筑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巨大困難,但是發展綠色建筑經濟是社會的共同理想,也是實現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必須要提出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

      首先,著重致力于綠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隨著建筑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條件下,必須要降低綠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夠從根本上促使綠色建筑經濟的平穩發展。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和建造的時候,要始終堅持節能減排的基本原則,盡可能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處理工作,使建筑質量和綠色建筑經濟的概念相統一。除此之外,各國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增強自身的綠色建筑經濟意識,更好的指導和引導綠色建筑經濟工作的開展。在經濟上,減少投資商的稅務,讓建筑者覺得綠色建筑經濟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新興產業,進而加速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

      其次,致力于綠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綠色建筑金的外部條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須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質量。綠色建筑對于自然環境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良好的空氣質量和時刻保持順暢的空氣流通,這樣高質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綠色建筑才能更有效,從而大大降低綠色建筑投資的風險。由此看來,一塊高質量的土地有利于綠色建筑經濟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還要降低建設的成本,在進行綠色建筑的前期,對要對綠色建筑進行進行的設計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準性,避免因設計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進而造成建造成本損失。在哦招標的時候,政府部門必須制定公開透明的招標政策并嚴格實施,,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綠色建筑的標準,從而減少建設成本。

      四、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前景分析

      盡管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理論還不成熟,但是綠色建筑經濟是我國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的畢竟之路,同時也符合國際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廣闊的前景。首先,對于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應該堅持走低能耗的發展道路,以科技為主導的精細化設計,樹立正確的觀念,并加大對相關人才培養,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論體系。其次,在綠色建筑經濟發展中藥不斷推廣綠色建筑節能理念,對于建設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設計出人們在綠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設備,展現出綠色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大環境下,綠色建筑經濟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矚目,充分的相信,綠色建筑經濟下的綠色建筑在未來必然會發展成為人們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時也因人門對環保的重視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親睞。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綠色建筑也是人們未來所追求的建筑模樣。因此,對于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必須要結合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需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并對目前社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加以解決,讓建筑行業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不僅大幅度降低,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為環保做貢獻。從而使人類的居住環境回歸自然,城市化的建設也趨于綠色化。當熱,綠色建筑畢竟是一個新的起點,這需要人們不斷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個低碳的節能的建筑,最終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會因此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璇.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前景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劉玲玲.淺談綠色建筑經濟的重要意義[J].中國外資,2012,09:60

      [4]李澤坤.綠色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科技與企業,2012,12:286

      [5]魏后.對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前景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8,34:72

      [6]葉祖達,梁俊強,李宏軍,李勇.我國綠色建筑的經濟考慮――成本效益實證分析[J].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2011,04:28-33

      第7篇

      關鍵詞:市政道路橋梁施工清水混凝土優點作用

      中圖分類號: U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清水混凝土的優點

      1.1 抗震耐磨,耐久性強

      整個建筑施工中將采用高級混凝土,其中包含了起抗震效果的粗集料,其自身也有超強的耐磨性與防水性,穩定性強。從物力穩定性方面分析,是最適合本建筑工程的理想材料,是其他天然材料所不能替代的。

      1.2 自然美觀,裝飾效果好

      混凝土本身非常容易加工,可對其進行表面處理,可非常逼真地模仿出許多高檔建筑裝飾材料的質地和色澤。清水混凝土表面肌理、質地又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特點,清水混凝土色調沉穩、表面肌理粗糙而又不失細膩之感,給人以樸素、自然、厚重而又沉穩的心理感受。

      1.3 方便簡單,性價比高

      清水混凝土以樸實無華、自然沉穩的外觀韻味,經濟低碳,厚重與清雅的外表,樸素簡單,大方并大氣。在澆鑄成型以后不需要再一次進行表面的加工和裝飾,可直接有效的防止墻體出現潤濕痕跡的同時又能在內部形成了防水層,節約了施工的成本,性價比很高。

      2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應用的重要性

      2.1是市政構建服務型、節約型政府的重要體現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低碳生活倡導的是讓人們以“健康、環保、有機、綠色”的積極方式去生活,政府作為服務人民的機構,在承擔道路橋梁建設這個公共職能時,也必然要適應人們這種生活方式,為了讓人們以“高健康”的姿態去生活,很多建筑的材質選用了清水混凝土。因為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在成本及效率方面都越來越追求環保意識,追求低碳生活,減少排放,低碳的清水混凝土材質備受關注。因為人們永遠都想擁有健康的綠色的生活。清水混凝土在材質上正好滿足現代人對理性的節約的低碳生活的需求,市政道路橋梁建設中運用清水混凝土材料,是政府實現公共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節約型政府的重要體現。

      2.2提高了市政工程建設理念,推動了建筑行業的技術進步

      清水混凝土的應用在我國是從上個世紀 70 年代開始的。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清水混凝土在園林建設,車檔,廣場碑刻等領域都有運用,但是政策的導向無疑更有推動該技術的發展。政策對一個產業,一項技術的推動作用是很明顯的。市政道路橋梁工程運用清水混凝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清水混凝土技術的研究發展和該產業的進步。建筑行業在我國是一個高投入高成本的行業,有了政府的支持,就有了發展的保證。市政府能轉變傳統的修造方式,求新求變,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清水混凝土技術不僅能創造經濟效益,提高工程質量帶來社會效益,而且推動地方建筑業的質量。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應用清水混凝土,能夠促進建設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生產方式,提高質量和穩定性,從而推動了整個建筑行業的進步。

      2.3 安全性好,使用時間長,節約財政開支

      混凝土內部以沙石、水泥、鋼筋等為主要材料,鋼筋橫豎交錯與水泥沙石澆注在一起,堅硬、牢固。清水混凝土由于由沙石水泥材料等構成,可以塑造出堅實厚重的體積感,在建筑設計中我們也常常利用混凝土的這一建筑特性進行建筑設計表達。市政橋梁道路工程使用混凝土建筑工藝建造的樓體可以給人以厚重的力量感、長期性特點??梢宰屓藗兏杏X更安全。鋼筋混凝土和現澆混凝土雖然也堅固,但是,在澆鑄成型后還要補刷一層瀝青或者抹灰,而且時間長了在表面會形成蜂眼,裂痕,表面粗燥等現象,必須財政投入資金去維護補修,長遠來看,傳統的混凝土修筑方法會浪費更多的財政支出。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不用再次補刷,避免了抹灰開裂、減輕了結構施工的漏漿、樓板裂縫,鼓起甚至脫落等質量問題和后期的保養問題,它具有比傳統的澆鑄更方便更穩定更耐用的特性。清水混凝土是適合推廣使用的綠色建筑材料,久耐用,環保,節能,環保,節能,是適合推廣使用的綠色建筑材料。市政建設在修建和維護中節省了財政支出。

      2.4 清水混凝土有較強的藝術美感,美化市容市貌

      建筑設計的目的是給人提供一個供人居住、交流與活動的場所,其材料是建筑空間內部的物質載體,是與人直接親近的介質。我們正是要利用材料的這種直接可視、可觸摸的特點,帶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為出發點,營造建筑不同的情感空間場所。現代城市人在鋼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越來越體會到了親近自然,表達情感的重要性。高大的混凝土建筑給人冰涼荒蕪沒有生命力的感覺。但是清水混凝土的材質美感喚起了人們心底渴望已久的簡單情愫。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應用清水混凝土,正是可以滿足現代都市人的審美情趣和要求。政府這樣的作為就是“以人為本”發展觀的重要表現。清水混凝土穩重大方、樸素、自然、親切而又肅穆、堅實而又美觀,給我們帶來多種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享受,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城市單一的混凝土建筑色彩和外觀,美化了城市環境。當然,我們在欣賞清水混凝土材質美的同時,也要認真發掘它美的因素、情感價值的架構所在,認真探尋清水混凝土美的表現所在以及如何才能展現清水的魅力,將材料的價值與民族文化特性相統一,只有植根于廣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材料的價值才能有依托,才會走的更長遠,最終使建筑上升到藝術層面。

      3 結語

      由于清水混凝土是由沙石、水泥等材料夠成,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沙石、水泥的比例和控制其表面肌理的粗糙程度,做到質地變化豐富多樣。而且材質也比傳統混凝土更加堅固耐用,經得起時間和風霜的考驗。很多國家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技術來做建筑設計和建設,比如悉尼歌劇院?,F在我國在大型建筑物和高速公路上也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在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運用還不多,這是一個廣闊的空間,但是目前我國技術過硬的企業還不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自身的不斷研究。

      參考文獻:

      [1]朱榮躍,馬新芬.裝飾混凝土制品的發展現狀和開發應用前景[J].遼寧建材.2005(6).

      [2]羅文鵬.市政工程路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工藝[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2010(26)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