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7:16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教育教學敘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課程改革繼續教育核心素養高中數學
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數學課堂的建設核心就是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制定相關的課程和教學模式,使高中生學習數學不僅能夠在高中階段使用還能夠在未來的發展生活中應用到學到的知識[1]。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在課堂中進行一些情景創建,將學生生活中經歷轉變到學習中,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用數學思維來體驗生活,能夠形成對身邊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例如在學習高中《函數的單調性》一課中,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舉例,保溫瓶內的水溫,汽車行駛的公里數、家庭每月初到月末的用電量、一天中的氣溫變化,將生活中的經驗轉變到學習過程中來,增加數學教學的思考過程,將數學更加直觀的體現出來,進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建立課程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的目標,將過程、情感體驗、知識擺到了同樣重要的位置,就是要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的實際意義,形成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和學習態度。這就需要老師在高中數學繼續教育的課程建設中,對于情景構建,數學生活中的體驗具有相當的價值觀和學習情感態度,重視數學文化教育,幫助學生具備數學精神,學習意識,運用數學生活讓學生能夠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體驗形成數學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在課堂建設中落實教育
高中數學教學的難點,就是在繼續教育課堂建設過程中,如何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開展教學。第一情景創建教學,在課堂中模擬生活場景,在情境中去引入問題,培養學生們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態度。在創建教學情境過程中,要建立良好的能引起學生共鳴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運用數學思想進行問題的解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和對知識的求知欲,激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第二進行創新教學,在新課程環境下,要不斷創新原來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積極運用新方法,新技術。數學的教學過程就是對學生邏輯思維培養的過程,將數學問題和生活實際問題相結合,或者相同問題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課堂中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推動學生對數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第三利用好課堂上的問題,在與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仔細研究和探討問題,在課堂上對基礎的問題不斷探索和研究,學習更多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建設過程中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相結合,發揮出數學教育的真正作用。
四、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態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解決。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運用數學思維去分析生活,主動將數學帶入生活中,形成數學頭腦。高中數學繼續教育就是對學生建立這種從無到有的數學思維習慣,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生活中慢慢引入,在教學課堂建設中不斷地深化加強,使學生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應用新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是高中數學課堂建設的目的,而繼續教育開展更多的相關課程,促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變化。通過不斷的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影響學生學習情況的改變,也是保證學生能夠更長久發展的基礎。
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代的教育發展,體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緒教學模式,旨在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種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情緒調節教學模式 有效調節 素質教育
在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感召下,人們急切呼喚著情知互促的教學格局,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是教師在一定教學目標指引下,通過管理和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和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要情緒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情緒狀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教學模式主要涉及好奇、興趣,愉快、焦慮這四種情緒要素,主要探討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發揮四種情緒要素對認知活動的積極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極作用。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現實而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心理調節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緒調節是個體對情緒及其相互聯系的行為進行調整和運作過程,也就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情緒調節有具體情緒的調節,情緒動力特征的調節(如強度、范圍和持續性),情緒調節可幫助人們發揮正情緒的積極作用,避免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
一、情緒調節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
1.師生情緒了解。包括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三種相關情緒要素狀況的了解,主要依據我們編制的興趣、愉快、焦慮問卷。
2.制定情緒調節計劃。依據課的性質與任務,結合師生雙方實際,確定課堂四種相關情緒要素有效調節的策略。
3.教與學的實施。師生雙方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確定教學的具體目標,學生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進行自主性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經過努力而體驗到成功。
4.評價與反饋。情緒調節教學模式中的評價以掌握性評價為主,充分運用情緒的強化功能塑造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使用非控制反饋的藝術使學生努力找到提高和進步點。
二、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
1.優化師生關系。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情緒調節的基石。學生喜歡公正、理解自己、熱情、平易近人的教師。中學生往往會把對教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如果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注意、關懷和喜愛,就會感情愉快、充滿信心;如果一個學生長期得不到教師對他的注意和關懷,就會感到自己不受教師重視而產生焦慮不滿情緒。如果一個學生遭到教師斥責或嫌棄,就會產生自卑或對抗情緒。實踐證明,中學生往往會把對教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來。如有的學生正是因為不喜歡某教師而對他所講授的那門課程失去興趣,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樂學的前提。
2.優化教學情境。中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習成績不良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各種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發展。這使得許多學生長期處于消極情緒狀態中,如學習負擔過重,個性與興趣愛好受到壓制等等。這些消極情緒嚴重干擾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導致認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通過創設“美、趣、智”的教學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其大腦皮層上形成鞏固的暫時神經聯系。學生每當受到這一類情境刺激時,就會自動去進行與此相關的體育活動,從而使學生變為學習的“樂之者”與“好之者”,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學生的趣味性,預防或調節其消極情緒。
3.優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傳統教育思想強調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方法的取舍完全決定于教師,學生只是一個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的需要、興趣、自主選擇、創造性,以及個體差異性都被忽視了,也就談不上學習熱情的培養。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良好的情緒狀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要采取符合學生特征及課程性質的指導性教學方法。
4.優化教學考評。在情緒調節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正負情緒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必須優化考評。為此,教師可按學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組進行考評,增加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敗者也不灰心。當然,教師還應偶爾為學生安排一些失敗或較大的困難,使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焦慮與緊張。同時,考評的內容也不應僅局限于體育學習方面,也應從課外體育活動方面開展考評,可以給不同特長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另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考評,使學生善于發現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從而提高成就動機的水平。
三、情緒要素的有效調節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誘發主要情緒促進效果整合,可選擇如下教學策略:
1.好奇策略:創設情景,制造懸念,設置矛盾;呈現新穎、奇特的刺激;變換刺激呈現的方式;變換教學方式、角色交換等。
2.興趣調節策略:教學內容與學生積極情緒相一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教師的言語幽默,教學內容、教學事例從學生的切身性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3.愉快調節策略:教學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使學生體驗成功;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安排學習任務,使學生體驗成功;及時反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樹立榜樣,激發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體形象化的教學方式。
4.焦慮調節策略:提高任務的難度,限定完成的時間,提高過低焦慮;降低任務的難度,放寬任務完成的時間,降低高焦慮;提供成績信息,而非評價信息;承認錯誤是學習中的一部分,允許犯錯誤,支持改正錯誤,強調個別談話減少公開批評;強調自我比較,減少社會比較;強調組間競爭,減少個人間的競爭;強調努力歸因,減少能力歸因。
關鍵字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有效調節;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352-01
情緒,雖然不屬于人的理性范圍,但它對人的行為卻起著較大的影響。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否喜歡課堂教學,喜歡哪一種體育運動,在運動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都學生的情緒有關??梢哉f,體育教學能否成功進行,學生能否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達到鍛煉身體、促進健康的體育教學目標,與教師在教學中所采用的調節策略有很大關系。
1情緒調節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與教學流程
1.1含義。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指教師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管理和調節學生情緒,引導和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要情緒對教學的積極作用,為學生提供最佳情緒狀態,調動學生積極性。該模式涉及好奇、興趣、愉快和焦慮四種主要情緒因素,是一種充分人性化,以培養學生樂學好學為目的的情感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實質是教師引導和發揮學生正負情緒對教學的積極作用,激發其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活動效能。
1.2理論基礎。人本主義學習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學生不是一只“較大的白鼠”(行為主義觀點),也不是一臺“較慢的電子計算機”(認知心理學觀點),而是一個有目的、能夠選擇和塑造自己的行為并從中得到滿足的人。人本主義學習觀關注個人情感,信念和意圖對學習的作用。Rogers 等強調人類有先天學習的愿望,當學生理解到學習與自身關系時,就會自我啟動學習,在無威脅的環境下更好的學習。他還指出,教師如果能夠真正體諒學生,信任學生,在師生交流中能夠有同情和理解,就能成為學生學習真正的促進者。
1.3情緒心理學。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心理學家開始研究情緒對認知過程的影響。研究表明,情緒在人的認知活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起著組織或瓦解的作用。正情緒協調組織認知活動,而負情緒破壞阻斷認知活動。Hoffman(1986)也提出了情緒對認知的作用:情緒發動、結束、干擾信息加工;進行選擇性加工;組織回憶;影響決策和問題解決。還有研究表明愉快情緒強度同認知水平之間呈倒 U 形相關,即在中等愉快水平時學習效率最高。
1.4教學流程。綜合國內外有關實踐及我們的認識,我認為確定該模式應有如下教學程序:
1.4.1師生情緒了解。包括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三種相關情緒要素狀況的了解,主要依據我們編制的興趣、愉快、焦慮問卷。
1.4.2制定情緒調節計劃。依據課的性質與任務,結合師生雙方實際,確定課堂四種相關情緒要素有效調節的策略。
1.4.3教與學的實施。師生雙方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確定教學的具體目標,學生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進行自主性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經過努力而體驗到成功。
1.4.4評價與反饋。情緒調節教學模式中的評價以掌握性評價為主,充分運用情緒的強化功能塑造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使用非控制反饋的藝術使學生努力找到提高和進步點。
2情緒要素的有效調節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誘發主要情緒促進效果整合,可選擇如下教學策略:
2.1好奇策略:好奇是由新異刺激引起的一種生理喚醒水平或認知沖突的探究傾向。一般認為好奇是認知沖類的結果,個體有一種“發現的渴望”(墨非)當人的認知預期與現實相反時就會產生認知沖突,引起認知不平衡,導致為恢復認知平衡的探究行為。引起好奇的三種變量是:變化、不一致和不確定性。
如體育教學中的縱馬分腿騰越技術。當縱馬一擺好,有的學生馬上發出驚訝聲,產生了好奇。因為他們以往接觸的是跳箱和橫馬練習。長度的突然改變使學生的行為發生變化。以往只要跳箱橫馬一擺好,有的學生就進行嘗試練習?,F在,沒有一個敢于嘗試的,向老師發出許多疑問。這時教師如能做兩種示范動作,一是短程助跑,輕松飛越;二是全程助跑產生第二次騰空的飛越。馬上就使學生的焦慮心態放松下來,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探究行為。
2.2興趣調節策略:教學內容與學生積極情緒相一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教師的言語幽默,教學內容、教學事例從學生的切身性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興趣是當個體的要求、能力、技能與某種活動提供的機遇和要求匹配時產生的。影響個體興趣的因素有個體歸屬(文化價值、認同感、社會支持)、情緒經驗、勝任力、目標關聯和背景知識等。影響情景興趣的因素有動手、認知失調、新奇性、社會交往作用、榜樣、游戲等、如籃球教學中的持球突破技術和掩護戰術,若把持球突破和投籃、傳球、假動作結合運用,其攻擊性和靈活性就更加顯著,個體興趣的增強促使個體力求掌握此項技術。當個人擺脫防守困難時,利用掩護戰術就可以輕松擺脫防守,找到進攻機會,況且掩護配合又變化多端,情景興趣的增強促使對此戰術技術的掌握和應用。
2.3愉快調節策略:教學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使學生體驗成功;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安排學習任務,使學生體驗成功;及時反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樹立榜樣,激發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體形象化的教學方式。
2.4焦慮調節策略:提高任務的難度,限定完成的時間,提高過低焦慮;降低任務的難度,放寬任務完成的時間,降低高焦慮;提供成績信息,而非評價信息;承認錯誤是學習中的一部分,允許犯錯誤,支持改正錯誤,強調個別談話減少公開批評;強調自我比較,減少社會比較;強調組間競爭,減少個人間的競爭;強調努力歸因,減少能力歸因。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一直是教師“示范一講解一組織”學生“聽一看一練”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運動項目自身魅力所能引發的良好的學習情緒,因此體育課應改革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多種有效的調節手段,創造適應學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學情境和良好的情緒環境,努力營造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有趣的體育活動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體驗。
總的來說,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目的是通過調節課堂中短暫的情景性情緒使學生漸漸形成學習的積極情感。
參與文獻
【關鍵詞】高校外語教學務虛務實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2-0126-02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使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這種新的形勢對各類人才的外語要求不斷提高。這對我國高校的外語教學無疑是一種挑戰和機遇。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高校的外語教學取得了飛速發展,成績斐然。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日益增大,而且在質量、層次和種類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如同其他發展中的事物一樣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明顯滯后于這種新形勢的要求。在眾多問題中,務“虛”不務“實”的現象非常突出。
當前,各高校在大學一年級使用統編或自編教材的教學內容里,很多是與初高中所學知識所重復的,例如語法的重復學習,造成了大量時間的浪費。學生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累計學習英語的周期已基本長達10~12年之久(有條件的地區從小學三、四年級起已開設英語課,如在一些沿海開放城市有的小學則在一年級便使用引進或自編教材學習英語),很多語法知識已經非常扎實了,然而到了“大一”有些語法知識還要再學一遍,造成時間的無端浪費。此外,有些單詞也是同初中和高中學習內容的重復。這樣做的結果使不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低下,費時較多,收效甚微。有些教材片面追求詞匯量的擴大和語法學習中的“偏、難、怪”,造成務“虛”較多,務“實”甚少。
一、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的現狀與高速發展的經濟建設要求不相適應之處
1.各高校為片面追求四、六級的通過率,把外語作為應試教育內容之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且落后,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以精讀為主,口語、聽說為輔,其后果是“啞巴”、“聾子”英語的現象普遍存在,見到外國人除了談論天氣、風土人情之外,不知如何開口。這種狀況與新世紀對高、精、尖外語人才的需求相距甚遠。
2.從銜接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國高等學校外語教學在知識面及“質”和“量”方面脫節現象非常嚴重,已經成為提高我國外語教學質量的一大干擾因素?,F行大學各個階段各類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是重復的,且因種種原因各個階段的教學重心不同,分工又不盡合理,片面追求高、難、深,造成“大一”學“大二”的內容,“大二”內容兼容“大一”內容的怪現象,使高等教育各個階段外語教學無法進行合理有序的銜接。
3.對高校外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探討尚欠重視,投入不足,有些教師憑經驗教學,相信“跟著感覺走”的舊觀念。外語教師的素質和隊伍結構都不容樂觀,各高校外語教師流動率普遍高于其他專業的教師隊伍,有些學校外語教師師資水平也低于其他專業,如在學歷上有的學校還普遍存在本科教本科的怪現象,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總體水平的提高。
要解決這種不適應的方法是:調整角度,更新觀念,把現行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視為一個有序整體,從教師、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四個角度進行成績總結,找出不足,構建成我國高校外語教學“一條龍”新體系。由于我國高?!按笠弧焙汀按蠖逼毡殚_設英語課程,有的專業“大二”后繼續開設專業英語課,因此高校外語教學“一條龍”新體系主要是指英語教學“一條龍”的新體系。
二、改變目前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現狀的策略
1.調整和優化外語教師隊伍和結構。要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師資是根本。首先,我國高校外語教師主要畢業于各類師范院校和各高校的外語系。由于種種原因,師范院校入學分數線要低于外語院校,影響了外語教師總體素質提高,當務之急是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使師范院校能吸引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并從整體上提高師范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外語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各高校應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水平,如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改變本科教本科的怪現象;將有經驗的、教齡較長的本科學歷的外語教師分期分批送到國外進修,增加口語和聽說能力訓練,從“啞巴”、“聾子”英語變成聽、說、讀、寫、譯各種能力兼備的優秀外語教師人才。
2.探索新的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外語教學理論和模式。英語作為外語教學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本質上和語言教學環境上都有很大區別。雖然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但在我國英語是外語,而且學習環境完全不同于第二語言(因為漢語屬于東語系,而英語則屬于西語系,相近內容比較少)。因此,要研究如何依據我國國情,有的放矢、合理有序地進行英語教學,并積極創造有利于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是目前當務之急。要鼓勵教師在借鑒國外先進教學理論和第二語言學習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高校英語教學理論和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以口語、聽說應用能力為主,以精讀為輔,在系統、合理地進行語言知識積累的同時,促進大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這是創建具有我國特色高校外語教學“一條龍”新體系的關鍵。
3.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各教學段之間的銜接。大學各個不同階段英語教學能否合理分工,銜接有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包括初中與高中同大學的教學內容)是克服務“虛”現象的一大重要對策。制訂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更應重視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連貫性,既不能提前,又不能滯后,而應銜接有序,分工合理。
4.加緊制訂具有前瞻性的新世紀高校外語教學發展規劃。根據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我國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如何按社會需求來預測未來發展,科學、宏觀、全面、合理地考慮和制訂具有前瞻性的新世紀高校外語教學任務、內容和政策已經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這也為從宏觀上克服務“虛”現象提供了有力保證。
5.把“點”與“面”,“質”與“量”進行有機的結合,培養出深受廣大社會歡迎的高質量的外語人才。毋庸置疑,外語人才的培養需要進一步加強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聯系。注意把“點”與“面”,“質”與“量”進行有機的結合,根據社會的需要,因材施教,培養出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和不同種類的外語人才。高級的多專業復合的高、精、尖外語人才固然受到各用人單位的歡迎,但業務過硬的中級外語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國地域遼闊,地區差異明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全國性平衡發展,因此,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在“實事求是,承認差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總體原則指導下,根據各地區、各學校的具體情況有條不紊地進行。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
一、掌握實詞的意義
1、詞的古今異義。著重掌握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還有的詞義轉移了。如“人災,絕食者千余家”句中,“絕食”作“斷絕糧食”講,與今天的“絕食”意義完全不同。這是詞義演變。
2、一詞多義。文言中詞的多義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往往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在學習時要隨時總結,不斷深化。如“發”字,在“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中作“發射”,在“頃之,未發,太子遲之”(《荊軻刺秦王》)中作“出發”;在“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赤壁之戰》)中作“點燃”;在“發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中作“打開”;在“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中作“發動”;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中作“抒發”;在“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君后援”(《赤壁之戰》)中作“派遣”;在“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中作“征發,征調”;在“即道意中事,無毫發爽”(《促織》)中作“極短的長度單位,十毫為一發”;在“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中作“開放”等。這些都是課內所見的,平時不斷積累實詞在語境中的意義,掌握得越來越多,就會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閱讀能力自然會不斷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應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中,“要”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邀”。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課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圍,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義項較多,后來就在原字的基礎上另造了一個新字,以分擔它的一個意義,原來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
4、詞類的活用。古漢語有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某種語法功能,并且臨時改變了詞性,有的還改變了讀音。這是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形容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理解詞類活用對掌握實詞是大有好處的,但不必死記硬背。在平時學習、誦讀過程中,即可把握這種語言現象,關鍵要用心去理解。
二、掌握虛詞的用法
虛詞在文言文中雖然數量較少,但使用的頻率高,用法靈活,語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學習難點之一。由于虛詞常常分屬于幾類詞性,故學習時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詞性,然后弄清其意義和語法作用。我們可以把這些虛詞分為若干類來把握:以代詞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詞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詞為主的有“以、于”等,以連詞為主的有“而、則”等,以語氣詞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詞“焉”等。只要有了誦讀的基礎,掌握虛詞應該比較容易把握文言句式。文言中的句式與現代漢語大體是相同的,我們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斷句式、被動句式、倒置句式和省略句式。
判斷句式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借助于判斷詞“是”,而文言文中主要借助于“者”和“也”,也可單獨使用“者”或單獨使用“也”,甚至兩者全省略,如“劉備,天下梟雄”,就是個典型的判斷句。此外,文言文中還可以用“為”、“乃”、“即”、“固”、“誠”等詞來表示判斷。當然,文言文中有時也用“是”來表示判斷,如“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被動句式在現代漢語中主要借助于被動詞“被”,而文言文中表達被動的形式較多,主要有下列幾種:(1)借助“見”、“于”、“見……于”來表示。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等。(2)借助“為”、“為……所”來表示。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等。(3)借助于“受”來表示。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等。(4)從語境本身來判斷,這是被動句式中最難的一種,必須根據上下文來斷定。如“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句中的“舉”即表被動,是說“函谷關被攻占了”;又如“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謀攻》)句中的“殺”字表被動,是說“(攻城的)士兵被殺了三分之一,可是城還是攻不下來,這是攻城的災難啊?!?/p>
關鍵詞:高中數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168-01
實施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新《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從理念到教學實踐都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數學教師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強化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擬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也要發展改進。轉變教育觀念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全面開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這種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柳斌同志說:"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轉變人才觀念、質量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轉變觀念的關鍵在于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成學生主動、全面發展,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等等教師要創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其次,高中數學教師還應關心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等諸方面的情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要以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然,高中數學教師還要在自己的課堂中要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智慧潛能等到開發,學生的素質在主體發揮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2.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人類學家鮑亞士在《原始人的心理》中指出:"人類行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與生俱來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統."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我覺得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是良好課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2.1 當學生對一項活動感興趣并非常興奮時,要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步調活動。
2.2 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表達的信心和勇氣。
2.3 教師要自覺地走下"神壇",在課堂上寬容、理解、體貼學生,用愛的陽光照耀每一名學生。
2.4 讓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關系。
3.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興趣來源于動機,動機來源于需要,因此,應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認識數學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如我編擬的一道問題:沛縣漢源中學計劃購進某型號電腦,市場價每臺5800元,現在甲乙兩電腦商家競標,甲商家報出優惠條件是購買10臺以上,從第11臺開始每臺按70%計價;乙商家報出的優惠條件是每臺均按85%計價,兩家的品牌質量、售后服務均相同.假如你是該校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你選哪家?請說明理由.通過此題讓學生了解如何提高經營和消費的決策能力,加深了他們對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認識,提高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
素質教育從革除應試教育不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不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弊端出發,積極倡導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摒棄過去應試教育中把學生時時處處都看成是被傳授、被解惑的對象的陳舊教法,過去本來是有主觀能動性學習的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由于缺乏一種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知識就是力量"變成了"知識就是負擔"?,F在,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討論探究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課堂中,教師安排適當的時間,引導學生考慮問題、討論問題,講究"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將學生引向自己探究求知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師的傳授。
5.著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論文摘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現代的教育發展,體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緒教學模式,旨在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種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合格人才。
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在一定教學目標指引下,通過管理和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和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要情緒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情緒狀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教學模式主要涉及好奇、興趣,愉快、焦慮這四種情緒要素,主要探討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發揮四種情緒要素對認知活動的積極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極作用。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心理調節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緒調節是個體對情緒及其相互聯系的行為進行調整和運作過程,也就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情緒調節有具體情緒的調節,情緒動力特征的調節(如強度、范圍和持續性),情緒調節可幫助人們發揮正情緒的積極作用,避免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
綜合國內外有關實踐及我們的認識,我認為確定該模式應有如下教學程序:
(1)師生情緒了解。包括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三種相關情緒要素狀況的了解,主要依據我們編制的興趣、愉快、焦慮問卷。
(2)制定情緒調節計劃。依據課的性質與任務,結合師生雙方實際,確定課堂四種相關情緒要素有效調節的策略。Www.133229.COm
(3)教與學的實施。師生雙方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確定教學的具體目標,學生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進行自主性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經過努力而體驗到成功。
(4)評價與反饋。情緒調節教學模式中的評價以掌握性評價為主,充分運用情緒的強化功能塑造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使用非控制反饋的藝術使學生努力找到提高和進步點。
為有效實施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優化四方面活動,注意對情緒要素的有效調節。
1優化教學過程的四個方面
(1)優化師生關系。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情緒調節的基石。學生喜歡公正、理解自己、熱情、平易近人的教師。中學生往往會把對教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如果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注意、關懷和喜愛,就會感情愉快、充滿信心;如果一個學生長期得不到教師對他的注意和關懷,就會感到自己不受教師重視而產生焦慮不滿情緒。如果一個學生遭到教師斥責或嫌棄,就會產生自卑或對抗情緒。實踐證明,中學生往往會把對教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來。如有的學生正是因為不喜歡某教師而對他所講授的那門課程失去興趣,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樂學的前提。
(2)優化教學情境。中學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習成績不良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各種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發展。這使得許多學生長期處于消極情緒狀態中,如學習負擔過重,個性與興趣愛好受到壓制等等。這些消極情緒嚴重干擾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導致認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通過創設“美、趣、智”的教學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其大腦皮層上形成鞏固的暫時神經聯系。學生每當受到這一類情境刺激時,就會自動去進行與此相關的體育活動,從而使學生變為學習的“樂之者”與“好之者”,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學生的趣味性,預防或調節其消極情緒。
(3)優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傳統教育思想強調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教學方法的取舍完全決定于教師,學生只是一個被動接受的容器,學生的需要、興趣、自主選擇、創造性,以及個體差異性都被忽視了,也就談不上學習熱情的培養。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良好的情緒狀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要采取符合學生特征及課程性質的指導性教學方法。
(4)優化教學考評。在情緒調節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正負情緒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必須優化考評。為此,教師可按學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組進行考評,增加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敗者也不灰心。當然,教師還應偶爾為學生安排一些失敗或較大的困難,使學生產生克服困難的焦慮與緊張。同時,考評的內容也不應僅局限于體育學習方面,也應從課外體育活動方面開展考評,可以給不同特長的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另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考評,使學生善于發現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從而提高成就動機的水平。
2情緒要素的有效調節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誘發主要情緒促進效果整合,可選擇如下教學策略:
(1)好奇策略:創設情景,制造懸念,設置矛盾;呈現新穎、奇特的刺激;變換刺激呈現的方式;變換教學方式、角色交換等。
(2)興趣調節策略:教學內容與學生積極情緒相一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教師的言語幽默,教學內容、教學事例從學生的切身性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3)愉快調節策略:教學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使學生體驗成功;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安排學習任務,使學生體驗成功;及時反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樹立榜樣,激發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體形象化的教學方式。
(4)焦慮調節策略:提高任務的難度,限定完成的時間,提高過低焦慮;降低任務的難度,放寬任務完成的時間,降低高焦慮;提供成績信息,而非評價信息;承認錯誤是學習中的一部分,允許犯錯誤,支持改正錯誤,強調個別談話減少公開批評;強調自我比較,減少社會比較;強調組間競爭,減少個人間的競爭;強調努力歸因,減少能力歸因。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一直是教師“示范一講解一組織”學生“聽一看一練”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運動項目自身魅力所能引發的良好的學習情緒,因此體育課應改革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多種有效的調節手段,創造適應學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學情境和良好的情緒環境,努力營造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有趣的體育活動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體驗。
總的來說,情緒調節教學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目的是通過調節課堂中短暫的情景性情緒使學生漸漸形成學習的積極情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