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交媒體的種類范文

      時間:2023-07-12 16:27:15

      序論:在您撰寫社交媒體的種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社交媒體的種類

      第1篇

      為了能夠迅速交友,勇于嘗試的何琳不論是注冊登記婚戀網站如“百合網”、“世紀佳緣”,還是下載各種推陳出新的手機APP如“請吃飯”、“陌陌”、“嗨聊”等,她還是覺得交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面的男士穿著精致的襯衫,談吐幽默風趣,但何琳覺得乏味,在一口氣喝掉了剩余半杯mojito之后,便找了個理由,慌忙逃離讓她覺得拘束的場面。

      她已經記不清這是3個月來的第幾次約會了,盡管在APP上聊的很好,但見了面還是另一種感覺?!爱斶@個軟件再也激發不起我的興趣的時候,刪除是最好的做法,也省得占內存?!?/p>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APP成為了社交媒體的創業者們的首選創業項目,交友軟件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出現的很多,但被何琳般的年輕人最終拋棄的也很多。

      所謂社交媒體,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現階段主要包括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手機應用等等。

      社交媒體過去一年的狀態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實時營銷、內容、視頻和移動?!皬哪壳皝砜?,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產品,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社交媒體的需求分化一定是一個趨勢,投資也可以說是越細分越有市場。但最為關鍵的是,投資了之后如何將產品進行優化,使得產品能夠快速抓住用戶的痛點,并將一個社交媒體轉成真正的社區,這不僅是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同樣也考驗著投資人?!奔o源資本合伙人李宏瑋告訴記者,此前她成功投資了有YY(多玩)、海輝軟件、世紀互聯、易才集團等。

      “目前,VC們依舊采用了廣泛撒網的項目投資方式,但是獲得投資之后,所要考驗企業的就是產品做得有多優化,如何能夠將這個社交媒體轉為一個真正有效的社區,這是投資人所要關注的?!崩詈戡|說。

      產品:進門容易優化難

      實際上,創業者想做一個社交產品,首先需要想明白以下這些問題:第一,我要面對怎樣的用戶;第二,要抓住這些用戶的痛點,解決他們某一種需求,這種需求可以是高頻率交友的需求,亦或是專業交流的需求;第三,在抓住需求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去獲得第一批的種子用戶。

      在此之后,針對不同的用戶,產品就產生了分化,是實時還是非實時、匿名的還是實名的、陌生人還是熟人。

      “所以,現在很難找到一個通用的工具或產品去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由于以往的產品針對的是PC端,但隨著手機功能的進步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細分的力度會越來越大,現在的社交媒體已經很難一家獨大,但如果能占領中國市場的60%,也是非常不易的。因為就拿微博和微信相比,他們可以稱得上市場占有率很高,但他們所針對的客群不同,微博更偏向于媒體類的,而微信則是工具類的?!?/p>

      可見,當下只要能抓住用戶的痛點,并在痛點上下功夫,創業者短期內都能夠生存下來,而真正考驗人的卻是對產品的優化。

      “例如,‘大姨媽’起初就是一款產品,而在這款產品背后是一個非常大的群體,決定了這個群體是否會繼續持續使用這款產品則在于產品的優化,如何觸發這個群體的使用率,如何能夠讓這個群體通過這個產品進行互動與交流,這就考驗著產品背后的團隊?!崩詈戡|說。

      除了“大姨媽”,曾經被奉為“XX神器”的陌陌,也正在通過一系列的產品優化,擺脫原本給人的印象。

      陌陌算是國內較早的“陌生人社交”工具的一種,最近陌陌大張旗鼓的廣告海報宣布洗白,自此向移動興趣社區轉型。實際上,在7月初,陌陌宣布自己的注冊用戶數突破1.5億,到六月底統計的是有1.48億注冊賬號,同時月活躍用戶有5234萬。在它出現以后,中國的匿名社交軟件和陌生人社交軟件,都以飛快的速度開始增長。一些之前沒來得及投資陌陌的投資人,開始對這些新的應用進行投資,使社交類應用一時之間成為香餑餑。

      如今的移動互聯網圈已經被所謂創業者們先后給分割成了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實名社交、匿名社交、關系社交、興趣社交、娛樂社交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領域。實際上,從交互的形勢來看,社交媒體的種類也大可分為以上幾類,并且每個種類下,都有相當大的市場,作為投資人亦需要扒開形式多變的“外貌”,尋找到社交媒體的本質。

      投資:技術、跨界、大頻道

      對于VC們來說,在社交媒體的投資領域,他們還是采用廣泛撒網的投資方法。而在眾多的細分領域中,李宏瑋則比較看好工具類、多媒體交互類的產品、頻道類的社交媒體、軟硬件結合的產品、以及部分金融類的產品。

      對于工具類的產品,她認為,這類產品背后有技術的支撐,在技術的支撐下,使得用戶的體驗、圖文信息的處理效果比較好?!氨M管他看起來不那么sex,但微信剛出來的時候,也不是很sex,開始的時候微信挺難用的,經常掉線,可是到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妥善解決了,后端的系統會越來越穩定。因此,如果有后者要追趕它或者抄襲它也不容易,這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p>

      對于頻道類的社交媒體,李宏瑋稱,她會重點關注生活、旅游、財經、金融、信息這幾個大類,因為這些品類具有較大的市場?!拔以浺娺^一個保姆的社區,盡管這個需求也很大,但是保姆社區的商業化,首先就取決于他們的手機是不是都是智能的,能夠智能到什么程度。如果市場太小,目標受眾群不夠廣泛,做起來就難,用戶權利也很小?!?/p>

      第2篇

      2000年以來,web2.0技術發展迅速,以QQ空間、人人網、博客、微博等為代表的社交媒體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社交媒體是一種能夠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其最大特點是給予每一個用戶參與創造并傳播的能力。目前學術界對社交媒體的關注度相當高,但是其在檔案網站中的應用研究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建設和完善基于互動參與功能的社交媒體的檔案網站,對檔案館拓展服務方式、創新服務理念、增強與用戶的交流互動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檔案館建設的重要意義

      社交媒體建立的人與人之間交流互動的服務理念將為促進檔案館拓展知識服務、改變檔案館未來的服務方式和途徑提供良好的契機。圖1從不同角度對社交媒體在檔案館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

      (一)增加檔案館訪問量

      將社交媒體模式導入到檔案館系統,成立檔案俱樂部,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起來,這將有利于形成多維互動的用戶網絡體系、構建用戶互動平臺、增強用戶的粘黏度。利用朋友間的一傳十、十傳百的推薦方式,檔案館網絡將迅速得到延伸,這種類似樹狀結構的“宗譜”和朋友間的關系脈絡,有助于為檔案館的用戶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新途徑。因此,社交媒體平臺將帶動檔案館網絡用戶呈幾何級數的增長,形成檔案館龐大的用戶群,有助于檔案館構建穩定、可靠、長期的人氣網絡。

      (二)提高公民參與度

      倡導對檔案感興趣的社會公眾利用網絡平臺參與到館藏檔案的在線著錄、在線抄錄以及數字掃描和上傳等數字化工作流程,通過集合社會公眾的知識和力量加速館藏檔案的數字化進程,使公眾既能充分使用社交媒體的功能,又滿足了公眾自由行使公民檔案員的權利。

      (三)提升檔案館服務力

      檔案館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信息推送功能,將新的開放目錄和館藏資源及時主動地告知可能需要的用戶,實現其優先享受館藏檔案資源的使用權;利用檔案館微博、電子郵件、RSS源等多種方式將檔案館動態信息、主題展覽、培訓講座通知用戶;利用社交媒體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設置圖文并茂、形式豐富的展示平臺來吸引更多的讀者點擊瀏覽開放的檔案資源。

      利用社交媒體開展教育培訓,基于社交媒體平臺支持近距離的語音通話功能,攜帶即時聊天工具,支持音頻、視頻、幻燈片,支持實驗演示和操作,以上這些社交媒體的獨特功能能夠滿足教育培訓的基本需要。相比傳統的實地培訓學習,社交媒體在學員地域分布較廣、實驗操作安全性較高、教育教學組織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更具有明顯優勢。

      (四)擴大檔案館影響力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皇后學院開展的數字記憶活動,鼓勵公民捐贈私人照片并通過添加標簽和描述上傳到網站,使更多的公眾了解他們所生活的皇后區的歷史。同樣,檔案館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傳播力開展捐贈檔案的行動。為了使更多的公眾能查閱到檔案,捐贈檔案可以發展成網絡捐檔的模式。通過博客、微博等社交媒體搭建社交關系網,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該善舉中來。社交媒體的最大優勢所在,就是通過行動做出榜樣,并通過手機這種快捷的方式和途徑,迅速影響身邊的人和好友圈,這比單純的口頭號召更具有動員性,因此能夠增強檔案的影響力,提高檔案的社會地位,同時還能提高民眾的積極性。

      三、社交媒體在國外檔案界的應用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職第一天發表的政府公開備忘錄中就公開呼吁“行政管理部門和各機構應該能夠駕馭新技術,將業務工作與決策上網,隨時準備向公眾開放?!盵1]還他組建了“新媒體工作站”,負責創新技術和應用推廣的研究工作。2010年起,NARA正式實施“社交媒體計劃”,其目標是促進聯邦檔案機構的透明、開放和合作。并在其內部新設立了創新辦公室、國家文件解密中心等新的機構,以促進政府檔案文件解密開放。

      (一)NARA的社交媒體應用工具

      如圖2,NARA網站社交媒體的標簽云,向我們展示了各種社交媒體工具與NARA信息服務戰略之間的復雜關系。從2009年微博開始到現在,13個社交平臺累計開創135個社交媒體項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體工具作簡要描述。Facebook是一種社交網絡工具,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檔案頁,其中包括照片和個人興趣,可以進行公開或私下留言,用戶還可以加入其他小組,亞特蘭大、波士頓、丹佛等城市的檔案館都已開通;Blog的中文意思是“網絡日志”,以能夠簡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地與他人交流,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為一體著稱,美國檔案工作者博客(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胡佛黑板”(Hooverblackboard)、國家檔案與文件署博客(Narations)、全國解密中心博客(National Declassifica? tion Center)都已開通此平臺;Flickr是一種圖片分享工具,提供圖片的存放、交友、組群、郵件等功能,能夠將照片標上標簽(Tag)并且以此方式瀏覽,國家檔案館通過“照片流”(Photo Stream)的形式共享九大照片組;You? tube是一種視頻分享工具,用戶可以利用該平臺觀看視頻,上傳影片,國家檔案館、喬治布什總統圖書與博物館等九大頻道都已開通。[3]NARA正是利用這些工具來創建和實現與公眾的交流。

      (二)NARA的社交媒體應用效果

      NARA與社交媒體的有效結合,擴大了檔案文化在美國公眾之間的社會影響力,是收集公民對檔案工作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渠道。NARA在社交媒體戰略實施后,就進行了嚴格的效果監管,由專門人員統計分析,定期公布調查結果,收集反饋信息,通過對用戶的信息需求、采用社交媒體的工具類型以及用戶類型、特點的分析,有利于檔案館以用戶為中心開展服務,落實到各個細節,使社交媒體工作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

      作者依據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NARA網站的社交媒體應用數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將這半年中社交媒體工具的月瀏覽人數制作成圖表。從表1中可以看出,每種應用的瀏覽數量不等但總體呈上升趨勢,尤以Facebook和Flickr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和圖片形式傳播的檔案信息受歡迎程度更高。

      (三)NARA中社交媒體應用的基本經驗

      一是充分挖掘公民力量。2011年NARA在其官網上正式開通“公民檔案保管員”模塊。任何人都可以給網站上的資料和圖片添加標簽和注釋說明,以方便搜索和索引,公眾還可以對某一歷史事件上傳資料、圖片、擬寫文章。由于“公民檔案保管員”模塊的設立,在網上填寫“注釋說明”功能開通后僅兩周,就為一千多頁的手稿檔案添加了注釋和標簽。甚至對于非英語語種的檔案,公民不僅為其添加了注釋而且還標注了翻譯。

      二是借助“維基”專業技術。2011年5月,NARA首開先河,開創“維基”項目。截止到2012年8月,總計有九萬余份數字檔案的復制件上傳到維基百科共享。據不完全統計,“維基”將一張圖片上傳至維基主頁時,其訪問量在8小時之內就可以達到400萬次。該數字無疑是驚人的,這種速度足見維基百科強大的傳播力量。

      三是利用社交媒體與各部門協同進行交流合作。除了我們熟知的即時通訊、視頻、交友等網站外, NARA還與用戶地理位置信息手機服務網站“Four? square”等社會網絡運行商簽訂了相關協議,在該社會網絡中建立美國檔案網相關欄目的站點。例如,NARA已經在Facebook網站上建立了18個網頁群落,其中包括:“歷史上的今天”、“聯邦登記”、“美國國家檔案保存”等。利用人氣社交媒體改善溝通合作和創作團隊,利用自身優勢和社交媒體的人氣優勢進行互補,這是NARA的戰略技術。

      四是充分發揮國家檔案館的領跑作用。如何巧妙地運用社交媒體,成為NARA的關鍵任務之一。作為負責管理白宮文件和其他聯邦機構并提供咨詢服務的機構,NARA必須身先士卒,先行使用這些技術。在NARA之中,許多工作人員都率先使用社交媒體,通過創建博客或Twitter(微博)與用戶交流互動。此外,總統圖書館也都運用社交媒體圈,此種嘗試絕不是輕率的技術使用,而是代表著未來的趨勢。更重要的是,通過融合社交媒體,也為改善外界公眾對檔案館的認識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四、社交媒體在我國檔案館中應用的現狀

      2013年10月5日,筆者在Alexa上查詢的結果顯示,國家檔案局網站是我國檔案網站中排名第一的網站,全球綜合排名為609,978位,而NARA的綜合排名為:13,686。[5]同為檔案信息網站,差距之大一目了然。當然,這里有經濟、歷史等原因,但是信息服務的欠缺是造成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通過訪問國家檔案局及31個?。ㄖ陛犑?、自治區,不含港澳臺地區)綜合檔案館網站,筆者對運用社交媒體的情況進行了粗略的統計,見表2:

      檔案網站大多只重視檔案信息資源的查詢和開放,卻忽視了用戶與檔案館之間的交流互動。相比NARA的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我國檔案館在這方面顯得較為貧乏,據筆者了解到的情況,國家檔案局尚未使用社交媒體,而NARA的使用量超過20種,二者相差甚遠。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網站調查與測評項目組的調查顯示,我國省級檔案館網站的網上交互指標平均得分率僅為42.75%,其中最能體現交互功能的網上業務咨詢、網上論壇得分普遍偏低,分別為0.21和0.23[6]。

      我國檔案網站應用現狀的主要特點為:交互功能種類單一,缺乏個性化服務和活力。在國內許多領域,即時通訊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綜合性檔案館網站中仍未推廣使用。檔案館網站交互功能的種類單一,有的檔案館網站除了電話、地址和郵箱外,沒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交流方式。大部分只有“網上問答”、“網上咨詢”、“留言”模塊,有的雖然設置了即時咨詢欄目,但是回復速度慢,難以滿足訪問者的及時需求。綜上所述,我國檔案網站的社交媒體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建設粗糙、功能不配套、內容單一、形式以文本和圖片為主、可利用率低、更新反饋慢、網站的管理人員不足、重展覽輕服務現象嚴重、缺乏對檔案利用的深化和改革以及用戶與檔案館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很難深入。

      雖然中美國情不同、檔情不同,但是兩國檔案館具有類似的性質和功能,信息化發展趨勢對兩國檔案的開發利用提出了同樣的更高要求。因此,NARA應用社交媒體工具的成功經驗,可以為我國檔案館的宣傳推廣、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借鑒和參考。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公民信息素質的提高、互聯網的普及、社交媒體的推廣為社交媒體技術在檔案館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國內許多檔案學者的個人博客,如“蘭臺家園”、“中國檔案學研究”、“蘭臺天地”,以及“檔案界網站”和“檔案知網”等檔案網站的社交媒體平臺的成功建設也為我國檔案館引入社交媒體工具提供了經驗。

      五、社交媒體在我國檔案館中應用的對策建議

      (一)宏觀戰略

      宏觀戰略上,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推出戰略,檔案館可以利用社交媒體作為現有網絡手段的延伸。將社交媒體看作是檔案館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渠道來補充消息。但應避免社交媒體過多地被用于檔案館新聞稿件的和檔案館負責人的活動報道,避免留言板無專人管理而造成社會公眾正常的評論受到阻礙等。

      第二步是親民戰略,檔案館可以利用社交媒體開展一定程度的互動把受眾吸引到檔案信息全面的檔案館門戶網站來。

      第三步是細化戰略,檔案館應該運用社交媒體對用戶進行分類,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隨著社交媒體策略的逐步實施,檔案館相關負責人應該清楚是哪些用戶在關注他們并運用社交媒體工具向其他用戶傳遞信息;各種類型的社交媒體在討論哪些內容;這些討論與檔案館的哪些部門、服務有關。不能將社交媒體僅僅看作是信息的工具,更多的應將社交媒體看作是一種戰略性的分享信息和創造知識的工具。

      (二)微觀策略

      一是提高思想重視。由于奧巴馬政府對社交媒體的應用,NARA迅速做出反應展開深入的調查研究,在社交媒體應用上NARA始終處于領跑地位。而我國在檔案館社交媒體利用方面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相關領導應盡早意識到社交媒體是開展檔案信息宣傳和服務、開展檔案信息化工作的一種有效方式和途徑。

      二是創新服務理念。在服務方式上,實體檔案館的參考咨詢服務是被動的,而利用社交媒體的檔案館可以實現主動式的參考咨詢服務;在服務內容上,要求檔案館工作人員不僅可以提供本館檔案的查詢目錄,還要能夠解答訪問用戶關于社交媒體工具和界面的使用以及操作上的疑問;在服務途徑上,借助社交媒體的網絡平臺使得參考咨詢服務更加豐富、多樣化,甚至可以通過與好友的聊天獲得及時幫助。筆者認為在檔案館網站的版面設計上,充分認識到手機是比電腦更具有優勢的社交媒體實現工具,作為展示檔案館信息資源平臺的核心組件,將多種功能進行結合,如“信息討論+交友社區”,“檔案館業務服務+搜索相關的綜合”,“即時通訊+手機信息交互”。

      三是建立制度規范。目前我國檔案網站所提供的社交媒體服務并無一個明確、詳細的制度規范,至少在筆者查找的大量資料中,很少有機構公開自己的社交媒體政策或制度規范。這樣不僅會造成管理權責的混亂,還會導致管理成本的上升。

      四是重視全員投入。在整個社交媒體策略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社交媒體創建工作組,主要負責討論檔案館web2.0技術的應用和社交媒體平臺的設計,但是不能把使用社交媒體和內容編排的責任都壓在信息技術人員的肩上,相反,要讓社交媒體策略在組織內廣為人知,在內部員工中積極尋找對社交媒體感興趣的人員,并從一開始就將他們吸收進來。

      五是先試點,再推廣。在我國檔案館全面使用社交媒體工具之前,可先由國家檔案局和省一級檔案館來實行社交媒體小規模實驗計劃。這樣可以做到僅用較低成本積累實際經驗,發現計劃外的問題,掌握可行性,消除其他檔案部門關于使用社交媒體的顧慮。

      第3篇

      社會化媒體營銷是指運用社會化媒體,如博客、微博、社交工具、社會化書簽、共享論壇,來提升企業、品牌、產品、個人或組織的知名度、認可度,以達到直接或間接營銷的目的。這一概念與其他定義最大的不同,是社會化媒體的應用。它允許用戶進行內容創造和交換。

      二、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劃分

      根據營銷目標的分解以及早期對社會化媒體類型的研究,Efthymios 提出了一個分類模型,確定五個社交媒體應用程序類型:網絡日志、內容社區、社交網絡、論壇和內容集成商。]Yu-Qian Zhu把社交媒體按照服務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類型:關系、自媒體、協作、創新。彭蘭提出不同類型的人在社會化媒體營銷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社會化媒體營銷中存在的幾種類型的媒介,歸納來看可以分為一般網民(口碑傳播的媒介)、信任(信任感傳播的媒介)、粉絲(產品文化傳播的媒介)、企業人員(企業文化的傳播媒介)。Shiv Singh認為開展社會化媒體營銷活動可以分為不同的活動類型,根據活動類型選擇不同的營銷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博主推廣、UGC競賽活動、品牌效用、音頻軟件、發起會話等類型。

      還有其他相關分類例如根據內容來源可以分為用戶原創內容(UGC)和消費者自主的媒體(CGM)。根據使用者的主體類型劃分,社會化媒體營銷可以分為自媒體平臺和組織媒體平臺。

      三、社會化媒體營銷與相關領域的聯系與區別

      (一)社會化媒體營銷與傳統營銷方式

      傳統的營銷手段是依賴企業的前期投資,然后對品牌進行宣傳建立品牌忠誠度,這是一個單向傳輸信息的過程,消費者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與傳統營銷相比,社會化媒體營銷增加了消費者之間互動的環節,這樣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營銷策略的方向。

      (二)社會化媒體營銷與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不僅包含社會化媒體上的營銷活動,還包含非社會化媒體平臺上的營銷推廣,如電子郵件營銷與搜索引擎營銷,所以從波及范圍上來說,網絡營銷大于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影響領域。所不同的是,相對于網絡營銷,社會化媒體營銷更注重用戶之間的互動。在范圍上來說,社交網絡營銷相對社會化媒體營銷來說更小,只包含社會化媒體營銷過程中利用社會化媒體平臺進行營銷活動的部分。

      (三)社會化媒體營銷與內容營銷

      內容營銷更加強調企業對內容的創作和,而社會化媒體營銷更加強調在社會化媒體這種渠道平臺上做出的營銷努力,其營銷手段不僅包括內容,而且包括各種促銷活動以及售后服務等。內容營銷所涉及內容的形式和渠道要比社會化媒體營銷廣泛。社會化媒體只是企業自有媒體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企業的自有媒體還包括網站、podcast、博客等非社會化在線媒體以及白皮書、雜志等紙質媒體。從這一點來看,社會化媒?w涵蓋了內容營銷活動渠道的大部分。

      第4篇

      自2011年開始,我國政府機構逐漸開始借助微博推動政府部門的信息服務由“國家模式”向“社會模式”轉變,將“被動式”信息服務轉向“主動式”信息服務。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2011年在全國檔案宣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進一步創新檔案宣傳形式,注重發揮各種新興媒體的宣傳作用,運用各種新的宣傳形式,比如動漫形式、網絡視頻的形式、微博的形式等,吸引更多的宣傳受眾。目前,我國檔案部門已經積極參與到社交媒體的使用中,但同美國檔案館相比,社交媒體在應用范圍、形式、運用策略和政策以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美國檔案館運用社交媒體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一、中美檔案館運用社交媒體的比較

      (一)社交媒體的應用范圍。目前,我國檔案館對社交媒體的應用十分有限。國家檔案館尚未使用社交媒體,省級檔案館對社交媒體的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總體上仍比較滯后。據相關統計,在我國31個省級( 直轄市、 自治區, 不含港澳臺地區) 綜合檔案館網站中,應用博客或微博的僅有5個,占16%;應用百科的有6個,占19%;應用RSS或訂閱的有11個,占35%;設置論壇的有14個,占45%;設置留言板的有27個,占87%。我國一些偏遠地區,如甘肅、、內蒙古地區的檔案館尚未運用任何形式的社交媒體工具。

      美國國家檔案館從2009年在YouTube網站上開設界面并創建了第一個“推特”(Twitter)微博賬戶開始,逐步將檔案宣傳拓展到博客、微博、百科以及社交網絡領域。由于Web2.0社交媒體工具在美國十分流行,美國檔案館利用社會媒體服務信息,與用戶交流是十分普遍的。據調查,2012年,美國50個州檔案館中,有42個將社交媒體應用于檔案工作中,社交媒體的應用率達到84%,并且這些檔案館的網站都提供YouTube、Facebook、Twitter、Blog等多渠道的交流工具,并專門開設反饋通道,收集用戶的意見。

      (二)社交媒體的運用形式。根據國內社交媒體營銷專家唐興通的觀點,社交媒體可大致分為8類:社會關系網絡、視頻分享網絡、照片分享網絡、合作詞條網絡、新知共享網絡、內容推選媒體、商務關系網絡、社會化書簽。目前,我國檔案館運用的社交媒體形式有論壇、RSS訂閱、百科、微博、博客。按功能劃分,微博、博客、論壇屬于以話題為紐帶的信息平臺,RSS訂閱屬于個性化的信息推送平臺,若將其歸類,筆者認為都應劃為內容推選媒體一類;百科則屬于合作詞條網絡??梢?,在我國,人們耳熟能詳的社交媒體工具如“人人網”“開心網”“豆瓣”“QQ空間”“優酷”“土豆”等社會關系網絡、視頻和照片的分享網絡尚未運用于我國的檔案工作中。

      美國檔案館運用的社交媒體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以美國國家檔案館為例,到2013年5月,已在13個社交平臺上開設了145個社交媒體項目。這些社交媒體按功能可分為網絡平臺、社交網絡平臺、文件的分享與存儲平臺三大類,每類社交平臺包含多種社交工具,如網絡平臺包括Twitter、Blog、Wiki、Mashups、tumblr等,用戶憑借這些工具能隨時獲得國家檔案館更新的各類信息;社交網絡平臺包括facebook、foursquare等,這些媒體工具為公眾提供了相互交流與協作的空間;文件的分享與存儲平臺包括Flicker 、Youtube、Pinsterest、Ustream等照片、視頻分享與存儲工具??梢?,美國國家檔案館幾乎運用了所有種類的社交媒體工具,并將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社交媒體工具結合使用,充分實現了與公眾的互動。

      (三)社交媒體傳遞的信息內容。我國檔案館運用社交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內容多為檔案部門的行政信息、動態新聞,形式以文本和圖片為主。以微博為例,一些檔案部門的微博只是進行一些轉發,很多還與檔案工作無關;檔案部門原創的微博內容大多為工作動態、工作要聞,沒有對館藏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微博如何更新、微博主題如何選擇等沒有清晰的定位,造成檔案部門微博的內容無特色、主題不突出。因此,檔案部門的微博很少會受到評論和轉發。此外,博客、論壇和網絡社區的檔案信息多為檔案界人士的交流信息及成果展示,這為業內人員相互學習搭建了平臺,但與普通公眾的互動度不高。

      美國檔案館利用社交媒體傳遞著豐富的信息內容,除行政信息外,美國檔案館對館藏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以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展現給公眾。例如公眾可利用微博和博客分享檔案館的最新信息并進行互動交流;通過訪問“Our Archives”Wiki分享關于美國國家檔案館的館藏及參與者的研究;可以在Flickr上對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的照片進行下載、標注標簽、發表評論和注釋;通過YouTube觀看館藏的部分視頻資料;通過Facebook和檔案館保持聯系,進行互動交流等。

      (四)運用社交媒體的策略和政策。中國在社交媒體上的應用正處于迅猛發展之中,如政府可通過政務微博進行政府信息公開、新聞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企業可利用社交媒體工具進行商業活動,開展商業宣傳。由于社交媒體具有參與性、公開性、交流性、對話性等基本特征,人們通過社交媒體傳遞信息、分享觀點,易引起廣泛關注。目前,我國一些企業和商家在運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時都采取了相應的積極策略和政策。然而,政府部門尚未針對社交媒體的運用制定出相關的策略和政策,檔案部門亦是如此。

      為充分發揮社交媒體在檔案資源傳播方面的積極作用, 美國國家檔案館于2010 年12 月在其官方網站上正式公布了社交媒體策略,積極倡導社交媒體在檔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確定與社交媒體合作的核心價值,即合作、領導、激勵、多元、團體、開放。策略的制定在于促進政府、團體和公民間的溝通和交流,以充分挖掘檔案信息的各種價值,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利用服務。2011年2月,美國國家檔案館又出臺了《Web2.0背景下社交媒體平臺文件管理指南》,就社交媒體給檔案工作帶來的新問題作出了解釋并提出應對的策略,如社交媒體平臺的分類、聯邦政府文件的界定、社交媒體平臺與聯邦政府文件產生的關系、使用社交媒體后文件管理所面臨的挑戰、社交媒體服務商責任等。此外,美國國家檔案館還制定了社交媒體政策,對每種社交媒體的使用都作出詳細規定,如用戶的年齡要求、信息的內容要求等。

      (五)運用社交媒體取得的成效。目前,社交媒體在我國各級檔案部門雖然得以初步運用,但成效一般。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網站調查與測評項目組的調查顯示,我國省級檔案館網站的網上交互指標平均得分率僅為42.75%,其中最能體現交互功能的網上業務咨詢、網上論壇得分普遍偏低,分別為0.21和0.23。筆者對檔案微博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截至2014年6月25日12點,在新浪微博開通微博并進行認證的省級檔案部門(不含直轄市、自治區、港澳臺地區)共有6個。通過對檢索數據的分析,發現檔案館微博數量偏低,日均量大多1條左右,而每條微博平均評論量不足1條。

      可見,社交媒體在實際應用中,其交互功能尚未發揮出來。大部分檔案館雖然設置了“網上咨詢”模塊,但是回復速度慢,難以滿足訪問者的及時需求。博客、微博主題不突出、時效性較差,導致用戶與檔案館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很難深入。

      在美國,社交媒體的利用掀起了美國檔案資源傳播的。2009年,在社交媒體利用之初,美國國家檔案館在Youtube網站“推特”(twitter)微博賬戶上傳的一段視頻的日點擊播放量達到了1.5萬人次。在9個月內,美國國家檔案館上傳影片的點播量已超過10萬次,視頻點播量超過50萬次。檔案資源傳播速度之快,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從近期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統計來看,各種社交媒體的訪問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例如Twitter,2014年1月至4月,微博客的用戶瀏覽數量不斷遞增,4個月內用戶瀏覽數量增加了28830人次。在這些社交媒體中,Facebook和Flickr最受公眾歡迎,2014年2月Flickr的訪問量達到9,925,559人次。由此可見,美國國家檔案館借助社交媒體開展檔案文化傳播取得驚人成效。

      三、美國檔案館成功運用社交媒體的優勢分析

      通過比較發現,我國檔案館在社交媒體運用方面同美國檔案館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筆者認為,我國檔案館運用社交媒體的現狀可概況為以下幾個點,即社交媒體的應用范圍??;運用形式比較單一、交流途徑有限;缺少相關策略、政策的引導和規范;公眾的參與度低,社交媒體的運用尚未取得實質性的成效。美國檔案館成功地將社交媒體應用于檔案工作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一)社交媒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美國國家檔案館及各地分館采用多種形式的社交媒體工具,從Twitter、Blog等信息工具,到Flickr、YouTube等圖片、視頻分享平臺,以及Facebook、Foursquare等社交網絡,公眾不僅能夠了解檔案館的最新動態,瀏覽形式多樣的館藏資源,同時還可通過互動平臺及時表達想法、反饋意見。目前,美國檔案館已開設140多個社交媒體專頁和項目,全方位多渠道地把館藏資源和相關信息推介給公眾。

      (二)美國國家檔案館的積極倡導。美國國家檔案館作為聯邦政府檔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機構,積極倡導社交媒體在全國檔案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并積極發揮表率作用,率先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新技術和方法。同時,美國國家檔案館還了社交媒體策略,即促進檔案工作者間革命性的交流與協作;創建與政府社區對話的空間和平臺;建立和加強與研究人員、公民檔案管理者的聯系。該策略旨在從檔案工作團體、政府社區、公民檔案者三個層面來促進檔案資源的共享與共建。

      第5篇

      1、從基礎功能網絡中的社會化媒體。

      包括博客,文檔分享,在線百科,在線問答。博客已經被人們熟知了,它又稱網絡日志,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新的文章的網站,它能夠結合文字、圖像、視頻和網站等鏈接,以及其他與主題相關的媒體,可以實現讀者之間的互動。在博客上,人們可以將其設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某些主題的文章,是個可以表現個性化的平臺。博客可以用于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它的優勢在于可以系統、詳細地內容,并結合多媒體和博客的功能,體現圖書館的風格特點。但是博客缺乏及時性和快速的傳播能力。筆者認為博客更適合用于圖書館閱讀方法,資料查找方法等讀者培訓方面的內容,以及閱讀文化知識方面的內容等。

      2、核心網絡的社會化媒體類型。

      主要有微博,社交網站,及時通信,電子商務,視頻&音樂,論壇,消費評論,分類信息。微博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社會化媒體之一,它具有使用便捷,信息傳播快,用戶參與度高,內容草根性強等特點,是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有利平臺。

      3、新興網絡和增值衍生網絡中的社會化媒體。

      首先根據用途可以排除一些類型,如:在線旅游,婚戀交友網絡,商務社交,企業社交,私密社交,社交游戲,簽到位置服務。移動/彈性社交的主要代表是微信,它通過消耗網絡流量的方式來實現社交,人們可以利用微信語音信息,也可以文字以及其他多媒體的信息,是一種新型的聊天軟件,截止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億已經有一些圖書館開始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信息,例如三江學院圖書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二、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對社會化媒體的選擇

      圖書館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選擇社會化媒體。

      首先是閱讀推廣面向的人群。如果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是針對各個年齡層的大眾,就要選擇受眾面廣的,較為成熟的社會化媒體,例如博客,微博,論壇等;如果是針對年輕群體,就要選擇更前沿、新穎和有趣的平臺,如微信,輕博客等。另外,還要考慮不同職業群體所使用的社會化媒體,同樣是社交網站,上班族更多使用開心網,學生則更多使用人人網。

      其次是要達到的目的。圖書館倘若想要傳達更多的閱讀內容,可以選擇博客,輕博客等;如果想加強和讀者交流,可以選擇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等;如果想宣傳圖書館,可以選擇微博,并注意利用視頻和音樂,在線百科等;如果想對讀者進行閱讀指導,可以選擇論壇,在線問答,即時通信,文檔分享等;如果想推薦書目,可以選擇微博,社交網站,微信等。

      再次是社會化媒體的功能和管理。每種類型社會化媒體有很多具體的種類,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其閱讀推廣功能和其自身的管理情況。好的社會化媒體有穩定的功能和良好的管理。好的功能能激發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靈感,采取更多樣的閱讀推廣方式。

      三、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對社會化媒體的使用和管理

      高校圖書館在社會化媒體獲得關注的方法很多,在宣傳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創建宣傳視頻,視頻要從大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著手,貼近大學生生活,時尚并且具有創新性。舉例來說,擁有三萬粉絲的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官方微博的主頁上嵌入了一個宣傳視頻,名為《百年館慶獻禮短片:在這里起航,我的圖書館》。視頻以一位學子作為主人公,講述了圖書館如何幫助他在學習中成長,表達了主人公對圖書館的感激和熱愛之情。短片很質樸,很生活化,但卻有種觸及心靈的感覺,讓人對閱讀、學習產生一種渴望,對圖書館產生一種感激之情。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群比較固定,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因此獲得讀者關注并不難,可以利用圖書館的通知、網站、條幅等方式讓讀者知道圖書館在利用社會化媒體推廣閱讀,也可利用大學生使用較多的社會化媒體主動關注他們。

      第6篇

      這是我和我視覺關鍵總裁安德魯?里德(Andrew Reid)合作的新報告――《關于客戶,社交媒體分析不能告訴你的那些事》中的核心觀點。這篇報道提供了期待已久的情境,即你的社交媒體粉絲究竟是誰?我們最大的發現是,即使你的社交媒體受眾中有大多數是你的顧客(這也很難查明),但是實際上從整體來看,你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并不能代表你的全部顧客。

      三種社交媒體用戶的差別

      事實上,你在社交媒體上收聽的90%的內容來自于只有不到30%的社交媒體用戶。這30%可以被叫做是社交媒體熱衷者,他們每周會發帖5次以上。和他們極度不同的安靜一些的社交媒體用戶才是你的社交媒體粉絲的大多數,也是你的潛在客戶。他們中有些是社交媒體輕度用戶,每周發帖2到4次;還有些是安靜的潛水者們,一周發帖次數可能連一次都沒有。但是不要誤以為這些稍微安靜的粉絲無關緊要:雖然他們幾乎不信息,但是絕大多數的輕度用戶和潛水者也會每天至少閱讀一次他們的社交媒體頁面。

      了解這三種社交媒體用戶的差異,不僅對你的社交媒體策略,也對你接近、了解客戶群的需求至關重要。無論你是否正在嘗試去了解如何服務,銷售或吸引住你的客戶,你都需要了解你所有客戶的期望和態度。

      通過和三大全球品牌商合作,將客戶群的詳細反饋和他們的Facebook資料數據結合起來,我們發現了社交媒體分析的盲點。這一調查表明從社交媒體頁面及分析上聽來的粉絲和顧客信息與那些真正在使用Facebook的人之間存在著極大的不對稱性。更為重要的是,他讓我們第一次通過數據對比清晰地看到熱愛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聲音的人和那些潛水者的區別。這對于你的生意也尤為重要。

      社交媒體熱衷者

      社交媒體熱衷者們是社交媒體分析工作最易捕捉的人群――因為他們(好吧,承認是我們)積極參與社交媒體網站。這些愛好者們往往是些購物的渴望者。他們很有可能正在尋找下一個要買的,以期在大賣場完成的購物。他們也是移動設備的忠實用戶-當在實體店購物時,他們很有可能拿出手機來進行對比。他們也會有選擇地定期觀看一定類型的電視節目,更有可能在做出購物選擇時向家人、朋友咨詢,并且更有可能會反過來分享他們自己的意見。這類人是你最有可能在社交媒體上捕捉到的社交媒體粉絲代表。

      潛水者

      但是缺失的是有關輕度用戶、潛水者的顧客群信息――這些數據最不會出現在你的社交媒體用戶分析中。潛水者們不太情愿購物,并且社交媒體也不大能刺激到他們的購買欲。不像社交媒體的熱衷者,你不可能發現潛水者們在大賣場購物。比起移動裝置他們對電視更感興趣。他們看更多種類型的電視節目,很少追隨Facebook上的話題(然而,有趣的是,他們似乎更愿意玩在線游戲)。脫機狀態時,他們不大愿意向朋友和家人求助購物建議;在線時,也不大感興趣與網友分享自己的看法。

      輕度用戶

      社交媒體的輕度用戶正好介于這兩種極端者之間。但是跟潛水者們一樣,他們會常常會被社交媒體分析遺漏掉。因為比起熱衷者們,他們發的帖子太少了。就算他們占據了你社交媒體粉絲的20%,你在社交媒體上聽到的所有意見中,他們發出的可能只占10%。

      別太依賴社交媒體

      第7篇

      關鍵詞: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 位置信息; 推薦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63(2014)04-0060-04

      Abstract:Today, online social network and user’s activity in offline physical world have been studied very well. Heterogeneous network which combines online social network and offline physical world becomes a hot research. 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 is a new heterogeneous network which can understand user’s behavior and preference through location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bout LBSN from the aspect of service and application,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 and putting forward new applications in LBSN.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esents the future research on 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

      Key words: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Location Information; Recommendation

      0引言

      由社交網絡的眾多研究成果可知,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簡稱LBSN)的正式定義可做如下表述[1]:在現存的社交網絡中加入位置因素,以便社會結構中的人們可以共享嵌入位置的信息,而且其中還包含一種新的社會結構,這種新的結構基于人們在物理世界中由位置信息推出的相關性。物理位置分為特定時間下的即時位置和累計一個時間段的歷史位置兩種情況。用戶之間的相關性既包括兩個人同時出現在相同的物理位置或者共享類似的歷史位置,也包括從位置歷史或地理標記的數據得出的共同興趣、行為或活動。

      LBSN的研究原理為[1]:用戶和位置是LBSN密切相關的兩個主題。用戶訪問物理世界中的某些位置,留下相應的位置歷史并產生位置標記的媒體內容,如果將這些位置按照時間關系連接起來,就會得到每個用戶的軌跡?;谶@些軌跡,能夠建立三個圖:位置―位置圖、用戶―位置圖和用戶―用戶圖,如圖1所示,這三幅圖是LBSN研究的主要依據。

      在位置―位置圖中,節點表示位置,有向邊描述用戶在一次旅行中連續訪問這些位置,邊的權值表示位置之間的相關性。在用戶―位置圖中,有用戶和位置兩種節點,用戶到位置的邊描述用戶訪問過這個位置,權值表示訪問的次數。在用戶―用戶圖中,節點表示用戶,邊可以表示兩層含義,一層是現存社交網絡中的原始鏈接,如好友關系,另一層是從人們的位置信息中推出的新的相似性,也就是用戶在物理世界中對同一位置或類似位置的訪問次數超過一定數量,可通過推薦機制而將其轉換成前一種。

      LBSN通過在社交網絡中加入位置維度,將社交網絡帶回現實,縮小了物理世界和在線社交網絡的差距,改善了社交網絡的服務效果。本文針對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總結。

      1基于LBSN的服務

      目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在這些網絡中,位置是用戶情景中的重要元素。根據網絡中不同形式的位置信息,大體上可以將基于LBSN的服務分成三類[1]。

      1.1由媒體內容表示位置信息

      該類網絡的典型代表就是Flickr,現在通過對其的闡釋剖析來展現這一類網絡的性質特點。Flickr中,用戶向網絡服務上傳其私人圖片,這些圖片是帶有地理位置標記的,通過將照片貼上標簽或說明,來給其它用戶做參考。用戶還可以將朋友或家人添加為聯系人,也可以建立或加入一個組群來進行經驗交流。

      從這類網絡中直接提取到的位置信息是基于地理標記的媒體內容,用戶將在物理世界中產生的、帶有地理標記的內容添加到網絡中,如文字、照片或視頻,而且用戶也可以瀏覽、評價這些內容。通過從這些媒體內容提取到的位置信息和時間信息,可以擴展人們的社會結構,如添加好友。但這類網絡服務的焦點仍然是媒體內容,位置只是組織和豐富媒體內容的一個特征,用戶間的主要相關性仍然是基于媒體內容本身的。

      該類網絡即以Foursquare為例。在Foursquare中,主要針對手機用戶,通過“簽到”來記錄用戶的所在位置,如百貨公司、餐廳、博物館,并通過積分、勛章等榮譽激勵機制鼓勵用戶“簽到”,在網站上共享用戶當前的位置及評價,以便在物理世界中的人們能夠參考這些評價,以及活動。

      從這類網絡中直接提取到的位置信息是基于位置點的信息,用戶通過在特定地點進行“簽到”來分享其當前位置,如餐館或博物館,有了這些即時位置,用戶就能從社交網絡中發現處于附近范圍內的朋友,從而進行一些社會活動。用戶也可以通過對這些位置進行評論來給其它用戶提供建議。從這類網絡中提取出的用戶“簽到”的位置信息和時間信息是決定用戶相關性的主要元素。

      1.3由軌跡表示位置信息

      GeoLife作為該類網絡的代表,主要是由手機或位置獲取設備,通過經緯度和時間表示的軌跡形式,記錄用戶戶外活動行程的詳細信息,這些活動既包括用戶的日常生活如工作、回家,也包括娛樂活動和體育活動,如購物、參觀、遠足、騎車等。

      從這類網絡中直接提取到的位置信息是基于軌跡的信息,既關注位置點,又關注連接這些位置點的詳細路徑,如由經緯度坐標和時間組成的GPS軌跡。這些軌跡不僅描述了用戶活動的詳細信息,如距離、持續時間、速度,還通過有關軌跡的標簽、照片等信息體現了用戶經驗。此類網絡中用戶的相關性是由軌跡本身體現的。

      2LBSN中的應用

      隨著LBSN越來越流行,其上開發的應用也日益增多。由于用戶和位置是LBSN中的主要元素,本文即從用戶和位置的角度對這些應用展開分析總結。

      2.1基于用戶的應用

      從面向用戶的角度,基于用戶相似性、用戶隱私和用戶行為等方面,LBSN上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五類:

      (1)好友推薦。衡量用戶之間的相似性,并根據相似性高的用戶也可能會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推斷,即可給特定用戶推薦與其相似性高的用戶作為好友[2]。通過對地理空間的位置軌跡進行處理,建立一個能夠統一描述用戶行為的層次結構,每個用戶對應這一結構都有自己的層次圖,并根據不同用戶的層次圖來計算彼此之間的相似性[3-4]。也可將地理空間的軌跡表示成語義空間的種類軌跡,在語義軌跡的基礎上建立統一描述用戶行為的層次結構,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層次圖,再根據層次圖來計算用戶相似性。

      (2)專家發現。用戶對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了解,專家則是對一個區域非常了解的用戶,其經驗和意見對其它用戶也將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5-6]。在將用戶位置信息表示成統一結構的基礎上,可根據HITS(Hypertext Induced Topic Search)模型,將用戶對應成hub節點,而將位置對應成authority節點,由此而計算用戶的經驗值和位置的流行度, 并將用戶經驗值較高的用戶定義為專家進行推薦。

      (3)群體挖掘。將所有用戶分為不同的團體,可以方便活動相似、興趣相投的用戶進行群體活動[2,7]。通過計算用戶在地理空間的相似性將用戶分成不同群體,如在一個單位工作的人、在同一小區居住的人[2]。而將用戶軌跡描述在語義空間,如電影院、博物館,也可通過計算用戶在語義空間的相似性,將用戶分成不同群體,如參加同一社團的人[8]。提出選擇與特定地點距離較近并且關系密切的用戶群體的問題,將該問題形式化并證明該問題是NP―難的,同時也提出了解決該問題的有效算法,并進一步通過剪枝技術、建立新的索引結構來提高效率。

      (4)隱私保護。LBSN中提供的用戶移動信息和用戶個人信息創造了巨大的商業潛力,但這些商業潛力由于用戶對個人隱私的關心可能會被掩蓋[9]。根據效益分析,在商業公司要求用戶提供個人信息時,評估這些信息可能帶來的結果,從而讓用戶根據結果做出相應的決定,此次研究還對推式和拉式的LBSN服務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5)行為分析。根據用戶的活動通常具有一定的規律性[10],提出了生活模式的概念,描述用戶通常的生活方式和活動規律。研究中使用生活模式標準范式來描述哪類生活規律能夠被發現,并提出一個能夠有效地從原始數據中挖掘出這些生活模式的工作框架,實驗結果表明用戶的活動確實存在一定的規律。

      2.2基于位置的應用

      從面向位置的角度,基于用戶相似性、位置間的相關性、位置的種類等方面,LBSN上的應用包括:

      (1)路徑發現。由于位置獲取設備能量消耗、定位誤差等原因,軌跡中兩個連續采樣點之間的路徑是不可知的,產生的即是具有不確定性的軌跡[11-12]??蓮拇罅坎淮_定性的軌跡中挖掘兩個位置間最可能的路徑。文中遵循不確定性加不確定性產生確定性的范式,首先建立路由圖,在用戶指定的查詢下選擇出最好的幾個路徑返回給用戶。

      (2)商店位置選擇。為一個新的商店選擇最好的位置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13]。與傳統的方法不同,基于LBSN中收集到的描述用戶移動的細粒度數據和位置的流行性,給出問題的形式化定義,并從不同特性的角度進行商店位置預測,如密度特性、競爭特性、區域的流行性等。

      (3)區域功能發現。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中形成了不同功能的區域,如教學區、商業區,識別不同區域的功能對城市規劃和商業位置選擇有很大幫助[14]。提出了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將城市根據主干道路分割成不同區域,利用區域中人的移動特性和區域中所包含的興趣點信息,借助基于主題的模型推導每個區域的功能。

      (4)流行位置和流行路徑推薦。當用戶到一個不熟悉的城市旅行時,推薦這個城市中最為流行、最受歡迎的位置或路徑可以給用戶帶來很大方便[5]。根據HITS模型,在給定區域下,計算位置的流行度,將流行度高的位置作為流行位置推薦給用戶;將位置流行度平均到每個與之相連的路徑上,再根據路徑被用戶訪問的數量以及這些用戶自身的經驗值,計算路徑的流行度,將流行度較高的路徑作為流行路徑推薦給用戶[6]。也是根據HITS模型,但不是在一個區域中選擇流行位置,而是將位置分為不同種類,在同一種類中計算位置流行度,推薦這個種類中流行度最高的位置,如在電影院這個種類下,推薦一個流行度最高的電影院。

      (5)行程規劃。行程規劃是在用戶指定起始位置、目的位置及時間間隔的條件下,推薦滿足這些約束的、包含興趣點的路徑[15-16]。規劃中,根據用戶要求挑選出所有從指定位置出發、到達目的位置、滿足時間要求并包含有趣位置的路徑,再根據路徑中包含的有趣位置的個數、在位置間移動需要的時間、完成整條路徑的時間以及路徑本身的流行度選擇得到最好的路徑,并為用戶做出推薦。

      (6)個性化位置推薦。流行位置推薦雖然可以給用戶推薦相應的位置,但這些位置并沒有考慮用戶的個性化信息,即對所有用戶推薦的都是相同的位置[17]。通過找到與自己相似性高的用戶,再根據這些用戶訪問的位置進行推薦[18]。也可以通過得到位置間的相關性,再根據與用戶經常訪問的位置相關性大的位置進行推薦[6]。具體實現是:基于HITS模型得到每個種類下經驗值較高的專家,并在用戶指定種類下,根據這些種類的專家訪問過的位置為用戶完成推薦。

      (7)位置活動推薦。當用戶指定一個位置時,可以給用戶推薦在這個位置上發生的最流行的活動,當用戶指定一種活動時,也可以給用戶推薦進行這種活動的最流行的位置[19]??赏ㄟ^矩陣來描述每個位置發生的每種活動的情況,但由于在每個位置可以進行的活動是有限的,而活動的種類卻是非常多的,因此這個矩陣是非常稀疏的,而進行推薦的主要依據就是矩陣中每個元素的數值。該文使用基于協同過濾的協同矩陣分解方法,利用表示位置與種類關系的矩陣以及表示活動與活動關系的矩陣,填補位置―活動矩陣中的缺失項,由此而完成推薦。

      3結束語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越來越流行,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基于位置的服務,本文根據這些網絡中不同形式的位置信息,將所有網絡進行了分類,并給出了每種類型的代表,也進行了相關分析。 隨著對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的深入研究,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應用。本文基于用戶和位置兩大主題,對這些應用進行分類,并詳細分析了每種應用的使用場景及實現原理。

      通過分析發現,目前雖然有一些關于路徑推薦的應用,但推薦的路徑是面向所有用戶的,并沒有考慮用戶的個性化信息,本文還沒有發現基于位置的社交網絡中關于個性化路徑的推薦,如用戶具有商場―餐館―電影院的活動習慣,如何挖掘出這個習慣并給用戶推薦符合這個習慣的路徑,這將是LBSN中又一嶄新應用。

      參考文獻:

      [1]Yu Zheng.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Users [M]. Springer press, 2011.

      [2]LI Q, ZHENG Y, XIE X, et al. Mining user similarity based on location history [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CM SIGSPAT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08, ACM, New York, NY, USA, 2008, 34:134,10.

      [3]XIAO X, ZHENG Y, LUO Q, et al. Finding similar users using category-based location history [C]//Proceedings of the 18th SIGSPAT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10, ACM, New York, NY, USA, 2010:442445.

      [4]XIAO X, ZHENG Y, LUO Q, et al. Inferring social ties between users with human location history [J].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 2012.

      [5]ZHENG Y, ZHANG L, XIE X, et al. Mining interesting locations and travel sequences from gps trajectories [C]//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WWW ’09, ACM, New York, NY, USA, 2009, 791800.

      [6]BAO J, ZHENG Y, MOKBEL M .Location-based and preference-aware recommendation using sparse geo-social networking data [C]//20th ACM SIGSPAT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GIS. Redondo Beach, California , 2012.

      [7]HUNG C C, CHANG C W, PENG W C. Mining trajectory profiles for discovering user communities [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s, LBSN ’09, ACM, New York, NY, USA, 2009:18.

      [8]YANG D N, SHEN C Y, LEE W C, et al. On socio-spatial group query for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C]//SIGKDD, 2012.

      [9]XU H, GUPTA S, SHI S. Balancing user privacy concerns in the adoption of location-based servi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across pull-based and push-based applications [C]//iConference, 2009.

      [10]YE Y, ZHENG Y, CHEN Y, et al. Mining individual life pattern based on location history [C]//Proceedings of the 2009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Services and Middleware, MDM’09, IEEE Computer Society, Washington, DC, USA, 2009:110.

      [11]LIU H, WEI L Y, ZHENG Y, et al. Route discovery from mining uncertain trajectories [C]//ICDM, 2011.

      [12]WEI L Y, ZHENG Y, PENG W C. Constructing popular routes from uncertain trajectories[C]// KDD, 2012.(下轉第67頁)

      [13]KARAMSHUK D, NOULAS A, SCELLATO S, et al. Geo-spotting: mining online location-based services for optimal retail store placement [C]//Proceedings of the 19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KDD ’13, ACM, New York, NY, USA, 2013:793801.

      [14]YUAN J, ZHENG Y, XING X. Discovering region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in a city using human mobility and pois [C]//KDD, 2012.

      [15]YOON H, ZHENG Y, XIE X, et al.Smart itinerary based on user-generated gps trajectories [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UIC’10,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0:1934.

      [16]YOON H, ZHENG Y, XIE X, et al. Social itinerary recommendation from user-generated digital trails [J].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 2011.

      [17]ZHENG Y, ZHANG L, MA Z, et al. Recommending friends and locations based on individual location history [J]. ACM Trans. Web5, 2011, 5:15:44.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