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0:58
序論:在您撰寫護理述職匯報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參與30年來,選擇了護士這個職業。自己時以此為鞭笞和動力,護理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平凡的崗位上詮釋了一名醫護工作者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
心系患者敬業愛崗
與同事們一起勝利搶救了無數重危病人。一次,自己自從醫專畢業后。一名身患重癥的患者在搶過程中突發性休克,急需實施人工呼吸。由于當時病床是鋼絲軟床,實施人工呼吸必需一張硬板床。由于受客觀條件限制,大家一籌莫展。蜷縮著身子,鉆入床下,用纖弱的脊梁頂住鋼絲床。
病人轉危為安。當大家把我扶起來時,經過20多分鐘的緊急搶救。臉色慘白,渾身是汗,幾乎不能站立。場的病人家屬熱淚盈眶,感謝之情溢于言表。
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非凡是擔任護理部主任以來,護士生涯中。天天上班便早早來到病房,第一樁事就是去看望病人,解晚上有什么事,以便及早發現問題;晚上回到家里,也經常會打電話到病房,詢問病人情況,并提醒護士不忘幫病人翻身等。
深知其中道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一名副主任護師。決不能讓病人因護理不到位而影響救治效果。平時,對病人細心周到醫院,重病房外總是會留守很多不放心的家屬,而在工作期間,門口幾乎沒有家屬。家屬們說,看到就可以放心離開了
鉆研業務精益求精
自己非凡注重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參與工作以來。并順利通過醫學院中醫護理專業大專自學考試。結合臨床實踐積累相結合,自己撰寫了大量的醫護專業方面的學術論文。等國家權威性醫學刊物上刊登,并贏得了國內專家的好評。1994年,組織讓擔負起了醫院護理部主任的重擔。
醫護人員的技術知識必需不時更新,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優秀的醫院中。理論與臨床必需緊密結合,才干適應突飛猛進的現代醫學發展需要;要發展衛生事業,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是當務之急。
自己制定“三基三嚴”練習和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依照計劃,院領導的支持下。認真組織學習,嚴格考試考核,同時鼓勵自學或在職再教育,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培養人才,不搞認資排輩,選拔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學成回院后即開展新的技術工作,并推廣應用,培養了一批批合格的護士和新的護士長,造就出一支業務精通、素質過硬的護士隊伍。
以人為本科學治理
擔負著全院護理工作的安排和協調。為此,護理部是醫院護士的中樞機關。醫院領導班子的指導下,自己圍繞工作職責,以護理質量為核心,以優質服務為重點,以強化治理為主線,不時加強護理隊伍的內涵建設,全面提高護理質量,使醫院整體護理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護理部采取多種形式,近幾年來。教育全體護士,增強服務意識,改善服務作風,講究服務藝術,落實“四多、四心、四嚴禁”和護理崗位優質服務“五規范”并定期開展服務質量和護理工作滿足度調查,把病人滿足率為100%病區作為示范病區,總結懲處,以點帶面,全院普及,達到護理工作“五滿足”
治理是質量的保證,質量是醫院工作的命脈??己耸侵卫淼氖侄?。護理部注重強化全體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引導全體護士牢固樹立質量觀念,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并對重點環節、重點部位、重點項目實行重點考核,確保各項護理工作質量達標。
在門診我經常碰到不知所措的人,我總是不等他們詢問,而是主動問他們有什么需求,是否需要幫助。把他們領到要找的科室,或是耐心地解答他們的問題,我不認為這是多此一舉,我們付出的只是自己的一份熱情,而收獲的是患者對我們的信任。工作中總會有許多不如意,擺正一種心態是最重要的,生活中的不如意,工作中的不順心,我就會想,我比那些病痛的人幸福多了,沒有人應該吝嗇自己快樂。我記得一句話說:微笑對于女人是一種最好的美容,對于男人是一種最好的武器,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會對你笑,我們的患者也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也會微笑地回報我們。急診科既是醫院的窗口,又是醫院的門面,急診工作是一項任務繁重、責任心強、勞動強度大且風險性大的工作,加之急診患者病情雜、變化快,有時難以預測,這就要求急診科護士除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外,還必須使其樹立牢固的護理專業思想和職業道德,護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門無私奉獻和平凡的事業,因此急診科護士要有不怕苦、不怕臟、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視患者如朋友,克服一切困難,及時準確地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
在急診科,每日面臨病情危重、急、且病情復雜的就診患者,急診工作會出現緊張而繁亂的情況,此時護士又是首先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接觸者,而自身心理素質的穩定將直接影響就診者,進而影響著醫院搶救成功率,就要求我們必須頭腦清醒、有條不紊,善于從復雜的狀態中處理各種問題,作出最佳急救和護理方案,采取有效搶救措施,即在醫生未到達之前應積極主動地實施一些初步搶救措施,如建立靜脈通道、心肺復蘇、吸痰、吸氧、洗胃、傷口加壓包扎,骨折患肢石膏夾板的固定,術前準備心電監護,以最快的速度嫻熟的技術做好進一步的準備。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時準確地做好特護記錄。設法快速通知醫生,在醫生未到達之前護士應積極主動地做好上述工作,避免了搶救工作中的混亂局面,為危重患者贏得搶救間。
我能嚴格要求自己,自學遵守院里和科里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圓滿完成院、科里交給的各項任務。積極維護醫院及科里的榮譽,對院里、科里組織的各項活動都能積極主動的參加,能團結同志、尊重領導、虛心向科主任、護士長及同志們學習。工作二余年來從未發生過任何醫療事故和差錯,無遲到、早退、事假等違反工作制度現象。
[中圖分類號] R473.7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對乳腺癌生物學特性的深入研究和綜合治療方法的不斷進步,伴隨著人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保乳手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保乳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女性特征損害較小等優點,且術后出現各種不適癥狀較少,能較快恢復正常家庭生活和社會工作?,F將我科2010年內15例保乳根治術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5例均為女性患者,年齡26-52歲,平均年齡39歲,左側5例,右側10例。腫瘤病灶位置各異。外上象限10例,外下象限例3,內上象限1例,內下象限1例,除6例0期乳癌(原位癌)在手術中快速病理切片檢查發現外,其余9例均在術前通過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乳腺癌Ⅱ期,3例有同側腋窩淋巴結散在轉移,有強烈保乳意愿。
2 保乳根治術手術適應證 臨床大多數Ⅱ期乳腺癌患者,傳統的乳腺癌根治術被認為是過度治療和不必要的。保留的治療才是首選治療。在美國,保乳手術已成為Ⅱ期乳腺癌的標準手術。國內20世紀90年代后,保乳手術因給患者帶來良好的生活質量和美容效果,越來越受乳腺癌患難與共者歡迎。目前國外公認的標準并結合國內女性的特點制定其標準如下:(1)單發病灶,無皮膚、胸壁受累的征象;(2)腫瘤直徑最大≤2cm;(3)腫瘤中乳暈≥2cm;(4)大小合適;(5)腋窩無或僅有孤立活動的轉移淋巴結;(6)患者年齡≤60歲;(7)患者自愿保乳;(8)有承受根治術的經濟條件及身體條件。
3 護理方法
3.1 入院護理 從患者入院開始,責任護士即收集與患者有關的信息,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為取得患者信任是進行心理護理的首要條件,使其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1],鼓勵患者努力進餐,補充營養,豐富的營養可促進機體順利地度過手術關,提高機體抵抗力。
3.2 術前心理干預 術前醫護人員應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實告知保乳手術的優缺點、讓患者認識到乳腺癌正逐步成為可治愈或部分可治愈疾病。保乳手術是成熟的治療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獲得國內外研究證實[1];而手術范圍對乳腺癌預后難以產生決定性作用,關鍵是控制腫瘤全身播散,因此保乳術后的放、化療等綜合治療比局部擴大切除更重要。讓患者認識到乳腺癌均需綜合治療,從而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對待病情,減少心理壓力引發的不良生理反應
3.3 術前健康教育 向患者解釋手術方法,術前注意事項。術前完善相關檢查,手術區域皮膚準備,保持皮膚清潔,尤其是腋窩。并訓練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大小便。
3.4 術后護理
3.4.1 一般護理 嚴密觀察T、P、R、BP的變化,術后6小時生命體征穩定,無惡心、嘔吐等全麻術后不良反應,BP平穩后改半臥位,使膈肌下降,同時減輕繃帶加壓包扎對胸廓運動的限制感,使患者感覺呼吸順暢,利于深呼吸和有效咳痰,預防肺不張。
3.4.2 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 切口加壓包扎,松緊適度,保乳術后均放置胸壁及腋下引流管接負壓球引流,無論術中手術止血如何徹底、有效引流都是防止傷口及腋下積液的關鍵。首先術后將2只負壓球標識,在球上標明胸壁還是腋下,有利于分別記錄引流量,醫生根據情況拔引流管。引流球需用別針固定妥當,防止脫落。每班傾倒引流液,當引流液多時及時傾倒,不可24h傾倒一次,以保持有效的負壓吸引,避免積液。在傾倒引流液時,注意方法,一手捏住引流管,以免空氣進入傷口,影響傷口愈合。經常觀察負壓球是否呈負壓狀,排除負壓球本身的問題,及時與醫生聯系。
3.4.3 并發癥的觀察 乳腺癌手術創面大 ,術后并發癥較多。所以,要注意預防和及時發現并發癥, 以便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①切口感染: 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術后2-3d切口疼痛加重,體溫、白細胞計數增高。此時應檢查切口,做出相應處理; ②皮瓣壞死:是乳腺癌術后早期并發癥之一。其原因是切除范圍過多,皮膚縫合張力過大, 皮瓣下積血、積液、繼發感染, 切口邊緣常有脂肪過多等。皮膚開始呈黃白色,逐漸變黑。壞死皮膚脫落后,其肉芽潰瘍并不愈合。所以手術3d換藥時如發現皮瓣呈紫色或皮膚起泡、內有血性液體,說明表皮已有壞死。③皮下積液: 少量積液無任何癥狀。積液量多時,患者常感胸部憋脹,換藥時可見局部或大范圍的皮膚隆起,觸之皮膚有漂浮感或波動感,穿刺可抽出漿液。④術后患側上肢水腫: 主要原因是上臂的淋巴回流不暢,皮瓣壞死后感染,局部死腔積液等。術后要避免在術側上肢靜脈穿刺,測量血壓,及時處理皮瓣下積液,通常手術后患者手臂會有輕度水腫,臥床時將患側手臂抬高能夠預防或減輕腫脹。出現明顯水腫,除繼續抬高患肢外,可采按摩患側上肢,進行適當的手臂運動,腋區及上膚熱敷等措施。
3.4.4 皮膚護理臨床很多患者對彈性繃帶加壓包扎有過敏癥狀,出現癢感,甚至起水皰,需向醫生匯報,適當抗過敏治療,指導患者避免用手抓癢,防止皮膚破損造成感染,如出現嚴重水皰,需在無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再外涂新潔爾滅酊,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4 結果 15例保乳根治術患者有1例出現皮下積液延長拔管時間,其余患者均在術后10天拔管;3例患者對加壓包扎有過敏,出現癢但無水皰,14例患者按預期時間出院。通過出院追蹤隨訪,目前15例保乳術后的患者工作生活均正常,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5 結論 乳腺癌綜合治療方案在當前的醫療條件下非常完善,保乳根治術既能治愈乳癌又能保持原有生活質量和維持女性形體美,改善了患者自我形象和增強自信心。護士通過對康復患者資料的收集,術前、術后對患者積極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這也是現代生物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下的選擇治療方案的要求。
關鍵詞:低位保肛術;直腸癌;護理體會
傳統的護理服務以疾病為中心,其護理理念中心是患者所患疾病,其次是患者的健康;而現代護理服務是將患者的整體健康作為中心,以此為中心實施各種護理措施,其理念主要注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疾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隨著醫療的改革,新時期護理新理念應運而生,其局限范圍不僅僅在醫院,更是發展到社區,其服務包含了社會-環境-心理-健康等各種護理模式。為探討該新理念護理服務的效果,選取42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低位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給予具備該理念的護理服務,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84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腸癌低位保肛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上述選取對象中,男54例,女30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59.3歲。84例低位直腸癌患者中,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以及高分化腺癌的患者人數依次為8例、56例和20例;其中20例未侵透腸壁,64例侵透肌層;另外56例淋巴結轉移。上述選取對象均接受肝門指檢,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下緣和肛緣之間的距離在4~9cm,病灶直徑在1.6~4cm。其中腫瘤位于直腸側壁、后壁以及前臂的人數依次為40例、16例和28例。采取數字標記法將上述對象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癥特點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一般的圍術期護理及術后臨床護理,常規護理內容主要有:術前心理安撫、術后病況觀察以及各種營養支持等。觀察組依據新時期護理新理念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護理實施措施如下:
1.2.1圍術期護理
1.2.1.1術前心理護理 常規心理護理注重于讓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給予語言安慰等,而新時期護理服務開展的心理服務是從各方面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安撫和慰藉,在實施護理服務前,首先要對患者整個心理狀態作一個評估,了解病況發展情況,根據患者的年齡特點、性格、社會文化水平、家庭情況等方面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幫助緩解或消除術前恐懼、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同時依據人性化理念的要求,護士應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幫助患者獲得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主動向患者講解疾病有關知識以及手術治療目的和效果,消除其擔憂不能得到保留的心態,增加患者的手術治療配合度[1]。
1.2.1.2腸道準備及營養支持護理 低位直腸保肛術治療成功的關鍵很大程度上與腸道準備充分與否有很大的聯系,該項常規護理,護士一般都是采取按部就班的方式進行,并未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態進行評價,而新時期護理服務理念需要護士注重術前飲食控制、腸道清洗以及藥物支持等三項護理措施。在給予飲食控制時,盡量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營養食譜,讓患者能夠汲取足夠營養物質,保證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在給予腸道清洗護理時,護理人員首先應安排患者進行肛診,為了照顧患者隱私,應詳細給予說,隨后了解病變位置、腫瘤大小以及直腸狹窄情況后,使用肥皂水進行灌腸,灌腸時讓患者保持左側臥位,灌腸完畢后,指導和輔助患者進行翻身,以便使得灌腸液與腸壁進行充分接觸,提高灌腸效率和灌腸潔凈度。護理人員應該遵循醫囑,在術前3d前,給予患者抗生素進行支持治療,這對抑制腸道細菌、防止發生術后感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術前1d,可讓患者服用甘露醇導瀉,排空大便,但需避免脫水癥狀發生[2]。
1.2.2術后護理 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常規護理主要注重于巡視、觀察患者病況以及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而觀察組實施的護理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還會對患者手術切口周邊部位進行觀察,查看是否存在術后切口感染;為了降低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發生率,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飲食控制的必要性;同時靜脈輸注營養液,補充患者體內白蛋白及血漿,增強患者的代謝能力和免疫能力,預防并發癥發生[3]。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靜脈注入藥物治療時,將輸液管和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防止管道出現堵塞或者彎曲,密切關注和記錄引流管中的液體的色澤、性質及氣味,記錄患者的體溫,預防吻合口瘺發生。
2結果
兩組患者在接受上述手術治療后,均康復出院,術后隨訪2個月~5年發現,觀察組術后在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生存率等指標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上述指標對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直腸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隨著城市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得人們生活作息不規律,該病的發生率呈現一定增長趨勢。低位直腸癌指的是直腸腫瘤下緣與肛緣之間的距離在7cm以下,或整個腫瘤全部為直腸下段1/3處的一種直腸癌[4]。對于低位直腸癌一般都是采取手術進行治療,過去常使用Miles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對患者預后改善不明顯,而隨著吻合器在臨床上的推廣使用,使得低位直腸癌患者存在保肛的可能性,而在給予患者保肛術進行治療的過程,應用護理新理念實施圍術期及術后的臨床護理,有助于預防并發癥,這對改善預后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5]。
本組選取84例接受低位直腸癌保肛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新時期護理新理念對觀察組實施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發現觀察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生產率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許碩葵,楊斌妮,宋福婷.高齡患者直腸癌低位保肛圍手術期護理[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0,31(5):395-396.
[2]邵靜芳,李衛珍.肛管減壓在60例低位(4~7cm)直腸癌Dixon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5):208-209
[3]張小胖.直腸癌手術護理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36):4805-4806.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直腸的解剖、直腸癌病理認識的提高,手術技巧和手術方法的改進,器械設備的更新,綜合治療的廣泛應用,直腸癌外科治療有了更豐富的內容。在低位直腸癌中選擇部分病例進行保肛手術是可行的,保肛手術后患者生存質量明顯優于Miles術。我院2000~2009年對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保肛手術52例,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F將圍術期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52例低位直腸癌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18~71歲,平均(56.8±5.2)歲。腫瘤下緣距肛緣
1.2手術方式在氣管內麻醉下,取截石位,下腹部正中繞臍切口,上至臍上2~3cm,下至恥骨聯合。淋巴結清掃范圍為D2或D3,手術下切緣根據腫瘤情況為1~3cm,再建術式為經捆扎式結腸一直腸(肛管)吻合或者雙吻合器法。吻合口部位:低位Dixon術19例,超低位Dixon術21例,Parks術12例。
2 圍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因直腸癌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效果缺乏信心,擔心術后生活質量,從而產生恐懼、焦慮不安等心理反應。針對患者缺乏醫療知識及對手術治療的顧慮,我們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其說明保肛手術的安全性及重要性,以解除其思想顧慮和恐懼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1.2腸道準備術前充分的腸道準備尤其重要,除按一般腸道準備外,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1)在術前2d口服腸道抗生素。(2)術前1d口服瀉藥,同時靜脈補液,防止服藥后頻繁腹瀉導致患者脫水及水、電解質紊亂。腸道不完全梗阻的患者口服緩瀉劑,切忌服用甘露醇以免發生急性腸梗阻。(3)術前1d晚和術晨行清潔灌腸,低位腫瘤灌腸時應輕柔,切忌粗暴,防止損傷腫瘤組織。(4)注意服用瀉藥后排便情況、腹部體征變化,有無腹痛、腹脹、腸型及惡心、嘔吐。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患者回到病房后注意保暖,注意意識、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的變化。防止患者麻醉清醒前躁動,拔除重要引流管。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前注意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熟練接好各種監測儀器,觀察血氧飽和度、中心靜脈壓、心率、心電圖的變化。搬動導致的血壓變化應迅速恢復,詢問麻醉師是否在用升壓藥或降壓藥及術中補液和應用重要藥物情況。注意深靜脈管的無菌護理及操作,每次輸液時接口要仔細消毒,注意抗凝處理,不要形成血栓或者輸入空氣。穿刺部位定期更換無菌敷料,注意有無皮下氣腫和發音變化,以發現有無穿刺中出現損傷。
2.2.2引流管護理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有胃腸減壓管、導尿管、腹腔或盆底腹腔引流管、肛管等,應保持各引流管通暢,防止患者翻身時各引流管受壓、扭曲、堵塞,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狀,注意有無活動性出血。具體護理如下:(1)胃腸道減壓管:注意保持胃腸減壓管在最佳位置,觀察引流胃液的顏色、量,有無血色、膽汁、痰液。一般胃液引流量從術后第1~5天經歷從1500-2500-2000-1000-500ml的變化,從含有膽汁到沒有膽汁。胃液引流量突然減少注意有無引流管堵塞或者負壓吸引力太大吸附胃壁,沖洗胃管,調節吸引力。胃管引流出血液注意是否發生應急性潰瘍,但注意與門靜脈高壓導致的胃底一食道靜脈曲張性大出血相鑒別。(2)腹腔或盆底腹腔外引流管是直腸癌保肛手術的重要引流管,注意引流物顏色、量的變化。如果引流血液100ml/h,持續3h以上提示發生腹腔或者盆腔內活動性出血;如果引流管內出現尿樣液體,表示發生輸尿管或者膀胱損傷;如果引流管內流出糞便樣液體表示發生吻合口漏。(3)留置尿管:注意保持尿管通暢,每天消毒尿道口。尿量可以反映出體內循環血量和滲透壓的變化,尿量減少往往血容量不足,尿量過多為膠體滲透壓低或高,如低蛋白血癥或者高血糖。(4)支撐管:是低位直腸癌支撐捆扎法中重要的保肛器械,具有支撐、吻合、止血、減壓、引流作用。注意保持支撐吻合管在正常位置,不要移位、脫出、定時沖洗,防止糞便堵塞支撐吻合管,尤其術前腸道準備不充分情況下往往有干硬糞便塊堵塞在支撐吻合管內口,注意反復沖洗,引流干凈,以免影響排氣、排便。手術10d拔除支撐吻合管,剪斷縫合固定線,管周放入少量液體石蠟油,輕輕拔除支撐吻合管。結扎腸管未完全壞死、離斷情況下,剪斷與腸管相連部位,注意不要向上推送或者強力牽拉。
2.2.3保肛術后康復及護理患者排氣、排便后開始進行護理,超低位結腸-直腸(肛管)吻合術后,吻合口位置低,控制力差,患者排便次數較多,糞便不成形,做好護理和康復非常重要。做好功能評估,是否可以區分排氣、排便,便意是否完全控制,控制力及收縮力大小。要經常觀察其腸管顏色、溫度、水腫、滲液的情況,盡量保持半臥位,使引流通暢,大便通暢,便后用1:5000高錳酸鉀坐浴。注意每次排便量、顏色、形狀、氣味等。用柔軟紗布輕輕蘸取周圍糞便,噴灑爽肛粉吸取周圍液體,保持周圍清潔、干燥??诜暹叨“坊蛑Z氟沙星止瀉及恢復腸道菌群的藥物,進食普通飲食后多食用含纖維素豐富的飲食,促進糞便形成,便柱變粗,便量增多。訓練患者收縮力和臀部肌肉力量,飲食、排便規律。
2.2.4飲食護理術前口服腸道抗生素,直腸癌根治性切除以后切除部分乙狀結腸和直腸,切斷了左半結腸副交感神經,結腸-直腸低位或者超低位吻合手術后導致腸道功能發生病理生理變化,需進行相應的飲食調劑。術后早期腸道順應性下降、吸收水分能力減弱,排便次數增多,糞便不成形,排便量減少。后期腸管蠕動力降低、吸收水分功能恢復,出現圓形干硬糞塊、糞便從硬便、軟便、半成形以至稀便,需要2~5次完成排便。術后早期少食乳類、豆類、甜食,以減少腸道產氣;少食纖維含量高的飲食,避免腸蠕動增加,而使糞便容積增加;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腹瀉。后期多食含纖維多的食物,有時需要服用腸管動力藥,規律飲食和排便。
2.3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2.3.1吻合口瘺是直腸癌保肛術后比較棘手的并發癥,本組共有2例發生,1例局部引流自愈,1例橫結腸造瘺加引流治愈。早期發現吻合口瘺進行相應的處理,注意體溫變化,除外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膈下積液,體溫和血中白細胞升高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應考慮到吻合口瘺的可能。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質,引流管有無糞便樣液體流出,周圍有無疼痛,盆腔有無脹痛,排尿有無困難和疼痛,有無導致吻合口瘺的其他原因如低蛋白血癥、肝硬化、術前腸梗阻、腸壁水腫、糖尿病、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貧血、手術合并輸尿管損傷等。
2.3.2吻合口狹窄直腸癌保肛術后排便次數逐漸增多,有排便不盡感,糞便柱逐漸變細指診可以發現吻合口狹窄。如果是部分狹窄,可以教會患者自己擴肛的方法,根據大便情況每周擴肛1-2次,同時進行飲食調節,術后盡早形成有形大便通過吻合口,防止狹窄。如果吻合后狹窄嚴重,狹窄環,或者吻合口漏愈合后形成的狹窄,可以手術松解,嚴重狹窄甚至需要切除吻合口再次吻合。
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旨在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控制或消除礦山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恢復礦山建設、生產等活動對地質環境的破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任務主要包括:
(1)布設監測孔,購置監測設備,建立完善的地質環境監測體系,開展礦區地面塌陷、地裂縫及含水層水位、水質、水量監測;采取樹立警示標志等措施建立地面塌陷、地裂縫預警體系,避免人員傷亡。
(2)按輕重緩急和塌陷區穩定程度分期開展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消除礦區地質災害威脅。
(3)制定和實施減緩地下水滲漏的措施;
(4)結合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采取綠化等措施,恢復受破壞的景觀。在大范圍積水區域,集中設計景觀設施,改善礦區小環境,營造休閑景觀帶;
(5)制定土地恢復方案,采取土地平整、覆土等措施恢復礦區耕地。
2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
根據煤礦實際,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主要有礦山地質環境預防保護措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程3大類。其中預防保護措施主要為礦山地質災害預防保護措施、含水層破壞的預防保護措施、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的預防保護措施;治理恢復工程主要為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土地資源恢復工程和地貌景觀恢復工程;監測工程主要包括地面塌陷監測、地裂縫監測、含水層監測、地形地貌景觀監測、土地資源監測等。
2.1礦山地質環境預防保護措施
2.1.1礦山地質災害預防保護措施
(1)應預留保護煤柱,或采用充填法開采,及時回填采空區,避免或減少采空塌陷和地裂縫的發生;
(2)矸石堆放要有序、合理堆放,設計穩定的邊坡角,必要時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攔擋、排水工程。
2.1.2含水層破壞的預防保護措施
(1)修筑排水溝、引流渠、防滲漏處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廢水、固廢淋溶液污染地下水;
(2)揭穿含水層的井巷工程,應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層污染;
(3)采取注漿隔水、灌漿堵漏、防滲墻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阻止地下水進入礦井,減少礦井排水量,保護地下水資源。
2.1.3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的預防保護措施
(1)優化開采方案,盡量避免或減少破壞耕地;
(2)合理堆放矸石,加大矸石綜合利用量,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
(3)邊開采邊治理,及時恢復植被;
(4)采取圍欄、警示牌、避讓、加固等措施,保護文物古跡。
2.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
2.2.1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技術措施
(1)地面塌陷治理工程技術措施:一是挖深墊淺法:對于塌陷較深地段,采用“挖深墊淺”方法對地面塌陷實施治理,治理方法是:將地表0.5m左右的表土取走,堆在四周,把沉陷較深地塊(積水區)規劃成取土坑,先行抽排積水,然后實施深挖,挖出的土充填在淺部塌陷區。確定取土坑位置后,將表層土下深挖出的土墊在沉陷較淺的地塊內,然后將熟土覆于其上。取土坑深度視需土量而定,一般4~6m。深挖后的取土坑可進行漁業養殖,淺部充填區域則進行復墾,還田于民。二是疏水排導法:對于地面傾角小于2度,雨季易發生季節性積水地段,可通過開挖配套支渠,建成旱能澆、澇能排的水利工程系統,使塌陷區內雨季積水迅速排泄。此類方法工程量小、見效快,可大大節省成本。三是平整法:對于地勢較高,潛水位埋深相對較大,地面無積澇現象,而地表凹凸不平地段,動用機械設備將地面平整后恢復耕種。
(2)地裂縫治理工程技術措施:根據地面塌陷破壞程度,適用不同的裂縫處理方案。對于輕度破壞,裂縫寬度<20cm,延伸長度<5m,對這種類型采用填堵法,即將裂縫挖開,填土夯實。裂縫回填夯實后,要求容重達到1.4t/m3以上;對于破壞程度嚴重,裂縫寬度>20cm,延伸長度>5m的,這類裂縫變形嚴重并極易造成水土流失,考慮采用反濾層的原理去填堵裂縫孔洞。即首先用粗礫料填堵孔隙,其次用次粗礫、再次用砂、細砂、土填堵。當塌陷穩定,用反泥層填堵后,可防止水土流失,使生態逐漸恢復。
2.2.2土地資源恢復工程土地資源恢復工程應結合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實施綜合治理,治理區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完成后,因擬恢復為耕地的地段包括填方區、土地平整區和地裂縫充填區,各部位土體松緊不一,必須實施土地深挖翻耕,以達到保墑的要求,設計翻耕深度為0.4~0.5m。
2.2.3地貌景觀恢復工程鑒于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因素主要為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災害,對地形地貌景觀的恢復將結合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開展綜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縫治理工程的實施可以修補和恢復礦區地形,其中的挖方工程(魚塘)、道路工程、排水溝工程完成后,在塘堰四周、道路兩旁、排水溝外側實施綠化,可以進一步美化地貌景觀。
2.3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程包括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監測、地下水監測、地表水監測。
2.3.1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目的和任務地質環境監測是以保護地質環境、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風險為出發點,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對地質環境問題成因、數量、范圍和強度、后果進行監測,是準確掌握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及防治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礎性工作。
2.3.2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監測
(1)監測內容:地面塌陷主要監測地表下沉量、水平移動量;地裂縫主要監測地裂縫寬度、深度、走向與長度、兩側相對位移等方面的變化等。同時還應對地面工程設施與土地破壞情況開展監測,其內容主要包括村莊民房、道路、河堤、土地的變形破壞情況等。
(2)監測方法:地面塌陷監測采取專業監測與簡易監測相結合方式開展。首先在礦區及周邊設立水準基點網,利用全站儀、GPS等儀器及鋼卷尺、木樁、貼紙等簡易方法,對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相關要素的變化情況進行定期監測。監測頻率每月監測1次,并做好記錄,對測量結果及時整理,分析前后變化及發展趨勢。
2.3.3主要含水層監測
(1)監測內容:主要監測礦區各含水層的地下水位、疏干排水量及地下水水質變化。
(2)監測方法:水位監測利用現有的水井或新施工專門監測井,要求測量穩定靜水位。水量監測是對礦井排水量逐日監測。水質監測是通過采取水樣,對其化學成份進行監測,重點對礦井排水的污染物進行檢測。
2.3.4地形地貌景觀與土地資源監測
(1)監測內容:礦山開采對地形地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地表高程、地形坡度的變化以及較大地裂縫對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因此地形地貌的監測內容與地面塌陷地裂縫監測相同,不再單獨設置方案。但對地貌景觀的監測,須增加植樹綠化效果的監測,監測內容為樹種的面積、成活率、生長情況等。土地資源的監測,主要依據《國務院土地復墾規定》及《土地復墾技術標準》(試行)進行,監測內容為土地復墾質量。
(2)監測方法與技術要求:監測方法為現場監測。對植被面積、成活率及生長情況現場登記;對土地復墾質量依據《土地復墾技術標準》進行。
2.3.5礦山地質環境巡查與預警
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應結合監測工作,組織監測人員對開采區、采空區開展定期巡查,及時發現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區,及時設置警示標志,防止人員誤入造成傷害。對即將塌陷地塊,及時組織搬遷避讓。對已產生地面裂縫地段,及時實施地裂縫填埋工程。
3結語
關鍵詞:乳腺癌;保乳術;護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1]。因而乳腺癌患者對術后生活質量的要求,特別是對術后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保乳手術治療體現了對乳腺癌生長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既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又有良好的術后外形與功能,保乳手術已成為當今早期乳腺癌的標準術式。越來越多的患者和家屬所接受,效果滿意?,F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0例,均行保乳手術治療,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43.5歲;術前分析:Ⅰ期38例,Ⅱ期12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25例,癌10例,髓樣癌6例,小管癌5例,黏液腺癌4例。其中左側乳腺癌36例,右側乳腺癌14例。均保乳成功。
1.2方法
1.2.1手術適應癥 掌握保乳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是獲得術后良好療效的關鍵[2]?;颊弑H槭中g指征[1]:①Ⅰ、Ⅱ期乳腺癌;②腫塊≤3cm距約5cm,周圍質硬;③有強烈保乳愿望;④無手術禁忌癥。
1.2.2保乳手術方法 將擴大切除腫塊的標本加術中冰凍,提示術中切除標本上、下、內、外及胸大肌肌膜送冰凍結果均正常,術后病理診斷證明保乳成功;腋窩清掃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腋窩處常規安置負壓引流管。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主要檢查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及凝血功能。了解掌握患者的局部腫塊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功能及全身情況,注意有無貧血、消C等病情變化。
2.2心理護理 乳腺癌患者術前心理變化復雜多變,表現出恐懼、悲觀和絕望?;颊呒凹覍龠€會擔心保乳手術較傳統的改良根治術是否會增加局部復發率和遠期生存率。因此??谱o士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耐心予以疏導,認真做好健康宣教,并取得家屬的信任與配合,幫助患者度過心理調適期,同時為保乳術的成功提供幫助,讓患者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3]。
2.3保乳手術前的準備 正確評估機體承受手術能力;做好手術野皮膚的準備,搞好個人衛生,術前12h禁食,4h禁飲,介紹手術經過;術后正確的穿脫衣方法;術后安置負壓求引流管的目的和護理;指導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的意義,提高保護患臂的意識。
2.4保乳手術后護理
2.4.1 術后采取去枕平臥,麻醉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采取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4.2負壓引流的護理 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壓和扭曲,引流過程中若有局部積液、皮瓣不能緊貼胸壁且有波動感應報告醫師。及時處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術后1~2d,每日引流血性液約50~200ml,以后顏色及量逐漸變淡、減少。如顏色變深、量增多,有活動性出血,即時報告醫師。
2.4.3 防止患臂水腫和功能障礙 術后注意避免在患側上肢測血壓、抽血、輸液,防止靜脈炎或靜脈回流受阻[4],誘發式造成患臂水腫;平臥位時患肢下方墊枕抬高10°~15°;半臥位時屈肘90°放于胸部腹部;并保持內收狀態,預防患臂水腫。術后24h開始肘、腕、指關節功能鍛煉,3~5d后可練系手摸對側肩和同側耳。并自行進食、洗臉、刷牙;引流管拔出后進行手指爬墻運動;功能康復練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2.4.4飲食指導 術后患者飲食相當重要,除需要補充熱量外,還應增進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以促進組織生長及傷口愈合,促進康復。
2.4.5出院指導 出院指導是乳腺癌保乳手術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幫助其認識和預防疾病,促進和恢復健康起到很大作用,在護理和治療中,向患者宣教康復知識,包括合理飲食,患臂功能鍛煉,及時復診,定期化療和放療,指導家屬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變化,20歲以上的女性每月進行自查,40歲以上的婦女,保乳術后每年進行鉬靶X線攝片檢查,堅持避孕,有情況隨診。
3討論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現乳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謂高危因素是指與乳腺癌發病有關的各種危險因素,而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險因素就稱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近年發現乳腺腺體致密也成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需要解釋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歐、美國家做了大量研究,現已知的有BRCA-1、BRCA-2,還有p53、PTEN等,與這些基因突變相關的乳腺癌稱為遺傳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項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說其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高,中國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還是低的。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其預防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②堅持體育鍛煉,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③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時期注意營養均衡,提倡母乳喂養;兒童發育期減少攝入過量的高蛋白和低纖維飲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攝入脂肪和動物蛋白,加強身體鍛煉;絕經后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避免肥胖。平時養成不過量攝入肉類、煎蛋、黃油、奶酪、甜食等飲食習慣,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胡蘿卜素、橄欖油、魚、豆類制品等。④積極治療乳腺疾病。⑤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⑥不長期過量飲酒。⑦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開展藥物性預防。
是女性的特征性標志,給人以美的享受。傳統的乳腺癌手術造成的缺失,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保乳手術則可以避免上述問題,但由于患者和家屬或多或少對保乳手術存在顧慮,擔心療效及愈合,因此心理護理、術前、術后護理都至關重要,且能為術后成功提供很好的幫助,并增強了患者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保寧,稍志敏,喬新民,等.中國乳腺癌保乳治療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5,27(11):681-684.
[2]胡祖健,黃健.保乳治療研究進展[J].使用腫瘤雜志,2003,18(4):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