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網箱養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11:09

      序論:在您撰寫網箱養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網箱養殖論文

      第1篇

      市場經濟水平的完善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明顯提升,使得人們對于草魚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在此種背景下,人們開始提升了草魚養殖的規模,而使用網箱的形式來養殖草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草魚養殖的便捷性,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養殖過程中魚病的出現,不僅能夠達到草魚養殖的高產量、高效率的目的,還能增加養殖戶的經濟收益,有效提升養殖戶的市場競爭水平。文章對網箱養殖草魚的技術進行分析,希望能夠促進草魚養殖各方面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草魚;網箱養殖

      草魚是一種喜歡在水域的中層及下層等進行棲息的一種淡水魚類,通常情況下草魚在水域上層棲息時間相對較短。而在幼苗期間,草魚喜食水生昆蟲以及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因此在對其進行養殖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水域水質的干凈,確保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及昆蟲的大量存在。而使用網箱對草魚進行養殖,不僅能夠保證草魚養殖的高效和高產,還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因此可以使用網箱的方式在湖泊以及水庫等水域中進行養殖,以達到降低養殖成本,快速增加經濟收益的目的。

      1網箱養殖草魚水域的確定

      在選擇草魚養殖水域時,一定要從以下2個方面上進行注意:首先,要確保養殖水域內沒有被污染,且水域中還含有豐富的浮游生物以及水生昆蟲,保證幼魚成長時期餌料充足;其次,使用網箱的方式對草魚進行養殖,要保證養殖水面的寬闊性;同時,水位要相對穩定,還要選擇背風且向陽的區域進行養殖。此外,要保證養殖區域水深在3m以上,且周圍交通要具有一定的便捷性。而所選區域一定要滿足草魚生長的需求,有效提升草魚的產量,增加養殖戶的實際收入[1]。

      2網箱的配置

      2.1網箱結構

      在對草魚養殖的網箱進行選擇時,一定要選擇長方體網箱或者是正方體網箱來養殖草魚,而一般情況下,長方體網箱能夠滿足實際養殖需求。通常網箱都是由箱體、框架以及浮力裝置等部件構成,而網片通常會選用聚乙烯材質的網片。一般情況下,養殖戶所選用的養殖網箱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小型網箱的面積通常在15m2左右,中型箱體面積在30m2左右,大型網箱面積在60~100m2,而超大型網箱的面積通常能夠達到500~600m2以上。雖然大型或者是超大型網箱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成本就能夠進行草魚養殖,實際上草魚的養殖產量并不是十分良好。選用小型網箱會增加網片的實際使用數量,增加了網箱的整體造價。因此,草魚養殖規模不大的情況,會選用中型網箱來進行相應養殖。同時,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實際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按照草魚的實際生長情況來對網箱的大小進行更換,確保草魚在水體中游動的順暢性。

      2.2網箱的使用策略

      在網箱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對網箱的有效固定以及網箱實際的下水時間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安排。因此在對網箱進行固定時,一定要保證網箱上綱呈拉直狀態;同時,將箱體的角繩固定在魚排松木板上,之后使用聚乙烯材質的綱繩在網箱上綱的周圍進行纏繞固定,在固定好箱體以后,在其各底角處設置相應的重物,重物通常會選擇石塊或是沙袋,并且要保證重物的質量在3~5kg,進而有效保證養殖箱體不會出現隨意挪動等現象發生。而在網箱下水時,要保證網箱中沒有任何草魚魚種,水體中的藻類植物能夠附著在網片上,使網片變光滑,有效保證草魚外表皮受到良好的保護,有效降低網片擦傷草魚鱗片的現象發生[2]。

      3草魚魚種的選擇以及養殖密度的確定

      在對魚苗品種選擇過程中,一定要確保魚種的品質優良,因此必須要選擇體質健壯、鱗鰭完整的草魚魚種,如果所養殖的魚苗是從外地購置和引進的,一定要對魚種進行相應的檢驗、檢疫,保證魚苗品質優良且沒有魚病的存在。如果在使用自繁自養的形式來進行研制,必須要保證草魚養殖水域的規模,提升草魚的實際成活率,進而達到節約養殖成本的目的。而在對草魚養殖密度進行確定時,一定要根據草魚的實際情況,餌料的供應、水域條件及養殖技術等進行考慮,確定草魚的實際養殖密度。通常情況下,要根據草魚的生長情況來對魚種的養殖密度進行確定,草魚在50~100g時,要保證每平方米內草魚的質量在15kg以下,放養密度通常在200~300尾;當草魚生長到200~250g時,每1m2內的草魚的總質量在30kg以下,養殖尾數在100~150尾;而在草魚成長到500g以上時,每1m2的草魚密度要保證在30尾左右[3]。

      4網箱養殖技術的注意事項

      4.1分箱注意事項

      在草魚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草魚生長情況來對其進行換箱,而在換箱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草魚死亡的現象發生,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實際原因就是因為魚群缺氧或者是受到驚嚇而導致的死亡。因此在進行換箱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進行換箱前就要停止對草魚的喂食,通常情況下在停喂兩天以后,增加相應的添料,如,維生素C粉等,添料喂養3d左右即可[4]。其次,要將網箱進行適當提升,通常選擇早晨或者下午時段進行提升工作,2次提升時間保證在9h左右;同時,要將草魚提升到潛水層中,連續提升2d就可以進行換箱。最后,在換箱時,要對草魚魚體進行相應的消毒,然后按照草魚生長的大小進行分類,最后將規格相同的魚放置在相應的網箱內。

      4.2餌料投喂的注意事項

      在選擇草魚喂養餌料時,要選擇最為合適的膨化顆粒飼料,保證飼料質量的良好。飼料粒徑的大小要根據草魚生長情況進行調整,草魚單尾質量在200g左右時,就要保證飼料粒徑在3~3.5mm,而單尾質量在750g左右時,飼料粒徑要在4.5mm左右。而對飼料投喂數量進行確定時,一定要按照草魚的情況來進行確定,并且還要充分對養殖水域溫度、魚類健康水平和水體質量等進行考慮,而投放飼料數量要保證網箱內70%左右的草魚不在進行搶食即可,通常情況下在早晚各投放1次飼料,保證魚體生長的實際需求[5]。

      5結論

      想要保證草魚養殖質量和產量的良好,就可以運用網箱養殖技術來進行養殖,不僅可以提升草魚養殖的便捷性,還可以提升草魚養殖的效率和產量。此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盡可能科學地選擇養殖水域和網箱,提升草魚養殖的質量和產量。

      作者:潘朝敏 單位:廣西武鳴縣城廂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參考文獻

      [1]鄧小紅.超大網箱與普通網箱養殖草魚對比試驗[J].科學養魚,2015(1):20-21.

      [2]熊占山,胡國宏,張家松,等.標準化網箱草魚成魚健康養殖技術[J].黑龍江水產,2015(1):37-42.

      [3]熊占山,胡國宏,張家松,等.標準化網箱草魚育種技術[J].黑龍江水產,2015(2):33-38.

      第2篇

      關鍵詞:網箱;設計;養殖技術

      由于山區池塘少、面積小,池塘養殖沒有經濟效益,水庫網箱養殖效益可觀。網箱養魚是利用竹、木、金屬網片或合成纖維等為網身材料,裝配成一定形狀開放式或密閉式的箱體,設置在流水中,通過高密度的投餌精養或不給餌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為食物達到高產的一種養殖方式。這種方式具有機動、簡便、產量高及適應水域廣等優點,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特別是一些大中型水庫,為網箱養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網箱的設計

      1.1網箱的結構與材料

      (1)網衣。目前最廣泛采用的是合成纖維,漁業上采用的有聚酰胺類、聚脂類、聚乙烯類和聚氯乙烯類等。在網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類,其中比重為0.94~0.96,能浮于水面,幾乎不吸水,并有較好的強度,耐日照且價格較便宜。漁業上使用得最為普遍。

      (2)框架。對于浮式網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屬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來固定網衣和使網衣張開成形。(3)撐樁架。對于固定網箱主要用撐樁來支撐網箱,一般用圓木或毛竹打束好4個角樁,再在每個邊上間隔距離打上間樁,網衣可直接掛在樁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來支撐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鉛塊、鐵塊、石塊,將這些材料包裝好不要露出棱角劃傷網衣,在網箱中4個角用繩索系在框架或角樁上,壓沉網衣,箱中央再放入一個稍輕的沉子,保證箱底整體下沉。目前也有部分養殖戶用鍍鋅銅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繩吊在樁架或角樁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網箱面積略小一些即可。

      (6)固著器。一般使用鐵鍋作為固著器,有時也可用2個樁來固定網箱,將繩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樁上,固定繩索一般要留長一些,以須水位上漲時,箱能隨之上升。

      (7)底部襯網。為了減小飼料浪費,可以在箱底鋪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襯網。

      1.2網箱類型

      常見的網箱類型有浮動或固定式,水庫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動式網箱。

      1.3網箱的設計

      (1)網箱的形狀。網箱的形狀有正方形、圓形、多邊形、長方形。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用正方形和長方形。

      (2)網箱的面積。一般面積為9~36m2、96m2或192m2。

      (3)網箱深度。網箱深度視養殖水體水深而定,應保證網箱底部在養殖期最小水位時不觸到底泥。水庫網箱有時可增加3~4m。

      (4)網目大小。確定網目大小的原則是在不逃魚的前提下盡量大。一般可根據體高的2倍小于魚體周長的原則,選擇網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魚。網箱應選擇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庫灣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二是風浪小,減少魚群應激反應。

      2網箱養殖技術

      2.1適合網箱養殖的品種

      一般吃食性魚類都可用網箱養殖,我們這里的水庫網箱養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魚、鯽魚、鯉魚、鳊魚、鱖魚。

      2.2網箱培育魚種

      (1)網箱以聚乙烯單絲編織而成的網片經裁剪縫合而成,網目根據進箱魚種規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為12~32m2,網深2~4m。

      (2)培育技術。夏花一般體長不應小于3.3cm,如果是分級飼養,夏花網箱放2cm左右的魚苗,仔口網箱放5.5~8.0cm的魚苗,單一品種放養方式。放養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納量,出箱要求規格及飼養管理技術水平靈活決定,一般人工投飼培育吃食性魚,魚種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術與池塘養魚的投喂技術相同。

      2.3網箱養成魚

      (1)進箱魚種規格。生產市場需求的商品魚,進箱魚種50~75g/尾,可養成750~2000g/尾。

      (2)放養密度根據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網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養密度越大,單位產量越高。

      (3)投飼技術。①投飼方法:小把撒投,魚上浮水面搶食。②馴化方法:每日定時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網箱框架等產生音響,然后再將1小把飼料撒投到網箱中間,間隔10s左右再投。間隔期繼續敲打產生音響,使魚形成條件反射。每次投飼時間,在飼養初期,魚個體小,水溫低,攝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漸延長,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與投飼次數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投喂要堅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氣情況、看水質水溫、看魚的活動情況和定時、定量、定質、定人。

      第3篇

      論文摘要網箱養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種養殖方式,介紹了網箱的設計,包括網箱的結構、材料、類型、設計等方面;同時詳細介紹了網箱養殖技術,包括適合網箱養殖的品種、培育魚種、養成魚等內容,以期為漁業養殖戶提供參考。

      由于山區池塘少、面積小,池塘養殖沒有經濟效益,水庫網箱養殖效益可觀。網箱養魚是利用竹、木、金屬網片或合成纖維等為網身材料,裝配成一定形狀開放式或密閉式的箱體,設置在流水中,通過高密度的投餌精養或不給餌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為食物達到高產的一種養殖方式。這種方式具有機動、簡便、產量高及適應水域廣等優點,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特別是一些大中型水庫,為網箱養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網箱的設計

      1.1網箱的結構與材料

      (1)網衣。目前最廣泛采用的是合成纖維,漁業上采用的有聚酰胺類、聚脂類、聚乙烯類和聚氯乙烯類等。在網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類,其中比重為0.94~0.96,能浮于水面,幾乎不吸水,并有較好的強度,耐日照且價格較便宜。漁業上使用得最為普遍。

      (2)框架。對于浮式網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屬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來固定網衣和使網衣張開成形。(3)撐樁架。對于固定網箱主要用撐樁來支撐網箱,一般用圓木或毛竹打束好4個角樁,再在每個邊上間隔距離打上間樁,網衣可直接掛在樁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來支撐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鉛塊、鐵塊、石塊,將這些材料包裝好不要露出棱角劃傷網衣,在網箱中4個角用繩索系在框架或角樁上,壓沉網衣,箱中央再放入一個稍輕的沉子,保證箱底整體下沉。目前也有部分養殖戶用鍍鋅銅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繩吊在樁架或角樁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網箱面積略小一些即可。

      (6)固著器。一般使用鐵鍋作為固著器,有時也可用2個樁來固定網箱,將繩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樁上,固定繩索一般要留長一些,以須水位上漲時,箱能隨之上升。

      (7)底部襯網。為了減小飼料浪費,可以在箱底鋪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襯網。

      1.2網箱類型

      常見的網箱類型有浮動或固定式,水庫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動式網箱。

      1.3網箱的設計

      (1)網箱的形狀。網箱的形狀有正方形、圓形、多邊形、長方形。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用正方形和長方形。

      (2)網箱的面積。一般面積為9~36m2、96m2或192m2。

      (3)網箱深度。網箱深度視養殖水體水深而定,應保證網箱底部在養殖期最小水位時不觸到底泥。水庫網箱有時可增加3~4m。

      (4)網目大小。確定網目大小的原則是在不逃魚的前提下盡量大。一般可根據體高的2倍小于魚體周長的原則,選擇網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魚。網箱應選擇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庫灣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二是風浪小,減少魚群應激反應。

      2網箱養殖技術

      2.1適合網箱養殖的品種

      一般吃食性魚類都可用網箱養殖,我們這里的水庫網箱養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魚、鯽魚、鯉魚、鳊魚、鱖魚。

      2.2網箱培育魚種

      (1)網箱以聚乙烯單絲編織而成的網片經裁剪縫合而成,網目根據進箱魚種規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為12~32m2,網深2~4m。

      (2)培育技術。夏花一般體長不應小于3.3cm,如果是分級飼養,夏花網箱放2cm左右的魚苗,仔口網箱放5.5~8.0cm的魚苗,單一品種放養方式。放養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納量,出箱要求規格及飼養管理技術水平靈活決定,一般人工投飼培育吃食性魚,魚種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術與池塘養魚的投喂技術相同。2.3網箱養成魚

      (1)進箱魚種規格。生產市場需求的商品魚,進箱魚種50~75g/尾,可養成750~2000g/尾。

      (2)放養密度根據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網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養密度越大,單位產量越高。

      (3)投飼技術。①投飼方法:小把撒投,魚上浮水面搶食。②馴化方法:每日定時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網箱框架等產生音響,然后再將1小把飼料撒投到網箱中間,間隔10s左右再投。間隔期繼續敲打產生音響,使魚形成條件反射。每次投飼時間,在飼養初期,魚個體小,水溫低,攝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漸延長,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與投飼次數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投喂要堅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氣情況、看水質水溫、看魚的活動情況和定時、定量、定質、定人。

      第4篇

      網箱放置于甘南縣內嫩江西岸的一個江汊里,該水域有以下特點:

      1.水面寬闊

      水位較穩定,背風向陽,水深4米以上,環境安靜,水質清新、無污染,pH值在7.0~7.5,酸堿度為中性偏堿的水質。

      2.該區水體和嫩江相通

      水流較平穩,水流速度一般在0.1~0.3米/秒,溶氧豐富,含氧量在5毫克/升左右。3.該水體透明度40~50厘米,每升水含浮游植物量150萬個以下、浮游動物2000個以下,水質清新嫩爽,適宜黑龍江野鯉的生長。

      二、箱體安置

      1.網箱構成

      網箱由箱體、框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設施等構成。

      (1)箱體:采用10目箱體,此網箱為聚乙烯經編網片組成。無節光滑,不傷魚體,網目經定型不走樣,箱體柔軟,出現問題易于縫合,不易開孔逃魚,成本低,安全性高。

      (2)框架:懸掛箱體的支架是用鋼管和塑料管等材料構成。把箱體固定在框架上,以利于箱體張開、成形。

      (3)浮子:用硬質吹塑制成的浮桶作為浮子,堅固耐用浮力大。

      (4)沉子:選用直徑25毫米的鋼管制成,置于箱底,既可撐開底網,又可當沉子沉箱。

      (5)大小及形狀:中型箱,箱體呈長方體,長5米、寬4米、高2.6米。

      2.網箱的裝置

      (1)浮動式網箱:箱體的網片上綱四周綁結在鋼管扎成的框架上,網片下綱四周系上沉子,框架兩端用繩子與錨系在一起,上口用網片封住,框架縛上桶式浮子,漂浮于水面。因水體與嫩江相通,水面開闊,為增加抗風力采取多箱聯體浮動式安置網箱,其中15個箱體串聯成一列,兩端用錨固定,共2排,計30個箱體順勢排開,排與排之間用框架材料連接。

      (2)網箱設置的水層:箱體網衣入水2米左右。

      三、魚種放養

      1.魚種入箱前的準備

      網箱下水前仔細檢查網箱。魚種入箱前3~5天要提前將網箱安裝好,放入養殖水域,網衣經浸泡附生藻類后,即可放魚入箱。

      2.放種時間

      5月15-17日,以早入箱、早開食為原則,選在晴天無浪時魚種入箱。

      3.放養規格

      品種為優質黑龍江野鯉,體重80~100克,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傷。4.放養密度共投放黑龍江野鯉魚種6150千克,單箱投放魚種205千克,每立方米水體平均放養量為5.125千克。

      四、飼養管理

      1.合理投喂餌料

      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制成顆粒投喂,主要成分有干雜魚(或魚粉)30%、豆粕37%、玉米15%、麩皮15%、添加劑3%,粗蛋白保持在35%~40%,粗脂肪在5%~8%,做成顆粒飼料投喂。投喂量為:5月份8%、6月份14%、7月份30%、8月份32%、9月份16%,同時根據天氣及魚的生長情況按“四定”原則進行調整。

      (1)定質:投喂的飼料要求新鮮、適口,腐爛變質的飼料不要喂魚,為防治魚病可制成藥餌投喂。

      (2)定量:定量是根據魚體大小,在不同季節、時間有節制地合理投飼。

      (3)定時:一般每天投喂3~4次,8-9時、14-15時、18-19時;7-9月魚類的生長旺季,每天可投喂4~5次,分別為6-7時、9-10時、12-13時、15-16時、18-19時。

      (4)定位:在網箱內設置餌料臺,防止浪費,也便于檢查攝食情況,可用篩子墊紗布制成,懸吊在水下40厘米處。

      2.日常管理

      網箱養魚日常管理的內容主要是防病、防逃、防敵害,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壞不僅影響產量,而且直接關系到網箱養魚的成敗。

      (1)定期檢查網箱。網箱養魚最怕網破逃魚,每周檢查1次,一般在風浪小的天氣,上午或下午進行檢查,要特別注意水面下30~40厘米的網衣,該處因常受漂浮物的撞擊以及水老鼠等敵害侵襲,很容易破損逃魚。

      (2)防風防浪。在暴風雨汛期洪水來臨之前,要檢查框架是否牢固,加固錨繩、木樁,防止網箱沉沒和被洪水沖走,防止被漂浮物撞擊。

      (3)適時移箱。干旱時,水位下降,網衣有擱淺的危險,要把網箱往深水位移動;洪峰到來之前,要把網箱往緩流處移動,避開洪水沖擊,如遇到污染水質入箱,應及時將網箱移至安全適宜場所。

      (4)要防止有毒污水流入網箱區,還要防止偷竊、人為破壞等。平時做好生產記錄,詳細記載每箱魚種投放時間、數量、重量、規格、飼料用量、水溫、天氣情況、魚病用藥種類及用量、產量、出箱規格等原始資料,便于生產總結,進行成本核算。

      (5)清洗網箱。網箱下水3~5天后就會附著大量污物,被一些藻類或其他生物所附著稱青泥苔。嚴重時堵塞網眼,影響網箱內外水體交換。一般在水面下1米水層內最多,若不及時清洗容易造成箱內水質惡化,缺氧、缺餌,影響魚類生長,所以要對網箱進行清洗。主要采取人工清洗,通常是每隔5~17天將網衣提起,用掃把、樹枝、毛刷等洗刷和拍打。

      五、病害防治

      養殖過程中要做好魚病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食場消毒

      用40克漂白粉裝袋掛在食臺附近。每隔兩周換1次。

      2.投喂藥餌

      高溫易發病期間在每千克餌料中加入1.5克的土霉素粉,連喂2~3天,防止細菌性魚病的發生。

      六、養殖結果

      5月17日開始投喂,9月28日出箱,共收獲商品成魚49200千克,單箱產量為1640千克,平均每立方米水體產商品魚41千克。此次養殖出箱魚類的最大特點是出箱規格整齊,平均尾重在0.75千克,體呈紡錘形,健壯優美,跳躍有力,背部灰黑、體側金黃、腹部銀白,臀鰭和尾鰭下葉呈橘紅色,達到了黑龍江野鯉在自然環境下的特性,并且肉質細嫩、無土腥味、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倍受市場青睞。

      七、討論

      1.水域選擇

      選擇優質水體是進行網箱養殖的前提,網箱養殖是將箱體置于水體中,對水質要求較高,應選擇水底平坦,風浪較小,水位相對穩定,水深在2.5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并且溶氧豐富,背風、向陽,有微流水的水域。

      2.魚種規格

      應做到品種優良,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由于鯉是吃食性魚類,網箱養殖密度大,以人工飼料為主,魚類搶食激烈,如果規格不齊,會出現兩極分化、大小不齊的現象,因此養殖過程中應多次檢查,發現魚類生長不齊、有特大或特小個體時,應將其撈出,并入個體相近的箱體中。

      3.餌料質量

      全價適口的餌料是網箱養殖成功的基礎。網箱養殖黑龍江野鯉是集約化養殖,投入高、風險大,因此為了保證魚類的快速生長,要根據魚類生理特性,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配制全價適口的餌料,同時應采取科學的投喂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4.防逃

      網箱放置在自然水域中,一旦出現破箱現象,損失將十分嚴重,所以網箱養殖一定要做到勤檢查、勤整理、勤維修、勤洗網箱、勤排污渣,定期安全檢查。防止魚類逃逸是網箱養殖成功的關鍵。

      5.防病

      第5篇

      1材料與養殖技術

      1.1養殖海區和試驗時間

      試驗海區選擇在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猛澳海域,離岸250m,水質良好,水深≥10m,流速約1.5m/s,潮流順暢,透明度500~900mm,鹽度24.0~28.9,pH7.5~7.9,溶解氧≥5mg/L,表層水溫10.4~29.9℃,養殖期間月水溫變化見表1。養殖試驗時間從2011年6月16日到2012年10月18日。

      1.2網箱規格和材料試驗

      全部采用浮動式木結構漁排,以塑料泡沫桶為浮力,規格為4.8m×4.8m×5.0m,網衣為聚乙烯結節網,網衣隨苗種生長,網目分別換為10mm、15mm、20mm、25mm規格。

      1.3魚種來源

      魚種為海水育苗場人工培育,選擇外觀健康、活躍、無畸形及攝食良好的健壯苗種,活水艙運回,經高錳酸鉀消毒后放入網箱。苗種規格為平均全長55.2±0.64mm,苗種數量為10000尾。

      1.4魚種放養密度

      養殖期間,隨著魚苗的不斷生長,逐漸減小養殖密度,具體密度為:全長55mm時,43尾/m3;全長100mm時,30尾/m3;全長150mm時,22尾/m3;全長≥200mm時,17尾/m3。

      1.5養殖技術管理

      1.5.1餌料投喂

      條紋鋸鮨是肉食性魚類,養殖期間主要投喂的餌料有兩種,即冰鮮雜魚和配合餌料。在秋春低水溫季節(海水溫度24℃以下時)主要以冰鮮雜魚絞成的魚糜為主;夏季高溫季節(海水溫度25℃~28℃時)以“天馬”牌配合顆粒餌料為主,當水溫達28℃以上時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餌料。投餌量以攝食6~7成飽為宜,日投餌量占魚體重的4~6%(海水溫度20℃以上時)和1~3%(海水溫度20℃以下時),根據條紋鋸鮨的攝食習性,日投餌2次,投喂時間選擇在傍晚和黎明,以少量多次投喂為準則,待魚攝食完再投喂。

      1.5.2生長觀察

      觀測條紋鋸鮨每日的活動狀況并做記錄,每隔30d隨機抽取30尾條紋鋸鮨,記錄全長、體質量等生長數據,并根據生長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措施,提高養殖成活率。

      1.5.3換網、洗網及網箱檢查

      定期檢查網箱網衣有無漏洞或破損及網框架的牢固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苗種逃逸,同時根據條紋鋸鮨苗種的生長情況,及時更換不同網目的網衣,保障水流暢通。每兩個月清洗網衣一次,避免網衣上附著物過多,阻礙水體交換。

      1.6疾病預防

      苗種入網箱前要經過嚴格消毒,去除畸形、損傷等殘苗,嚴防病原帶入。選擇新鮮餌料,做到及時投喂,以防變質造成病菌感染,餌料中每15d添加一次多維他及魚肝油,添加量為每kg餌料添加1g多維他和10g魚肝油,增強魚體體質,提高抗病力。定期清洗網衣,并根據魚體生長情況及時更換較大網目網衣,做到保持水流暢通,減少病害發生。做好藥物預防,定期在網箱中掛“魚康”牌藍片和白片及敵白蟲等,發現白點病時,及時用淡水浸泡處理;發現腸炎時,每kg餌料中應及時添加1g氟哌酸。做好條紋鋸鮨的渡夏和越冬工作。嚴格做到安全用藥,并做好用藥記錄。

      1.7數據處理

      測定的數據和圖表采用SPSS10.0和Excel2003進行處理。各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餌料系數=總投餌量/魚總增重量成活率SR=dt/d0×100%式中dt代表條紋鋸鮨最終總收獲數量,d0代表試驗開始總投放數量。

      2結果

      2.1生長投放

      條紋鋸鮨苗10000尾,經過480d的養殖,至2012年10月18日結束,共存活7380尾,成活率達73.8%,平均全長287.9±10.77mm,平均體質量590.3±49.35g,收獲總質量為4354kg,養殖過程總投餌量(配合飼料1:4換算成冰鮮小雜魚)為31780kg,餌料系數為7.3。生長測量數據見表1,全長與體質量的關系曲線見圖1。所測定養殖條紋鋸鮨,其全長范圍55.2~287.9mm,體質量范圍在6.8~590.3g。養殖條紋鋸鮨的平均全長L(mm)與平均體質量W(g)的關系式為:L=26.411W0.368(R2=0.9753)

      2.2渡夏

      每年的7~9月份,水溫高于26℃,為高溫季節,條紋鋸鮨容易得腸炎等病害,極易死亡,條紋鋸鮨對環境變化會產生應激反應,應盡量少清洗及更換網衣;只投配合顆粒餌料,不投冰鮮雜魚,并進行合理的營養配制,添加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投喂量減少為魚體重的2~3%。每個網箱放入體長相當的鱸(Lateolabraxjaponicus)200尾混養,創造群體攝食效應。

      2.3越冬

      每年的1~4月份的水溫為10.4~15.1℃時,條紋鋸鮨活力減弱,進入越冬階段,攝食量降低,為保證越冬所需的能量,減少病害,提高成活率,除了注意疾病預防外,還在餌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魚肝油等營養物質,并將網箱加深至6m,保證水溫的相對穩定。

      3討論

      3.1餌料投喂

      對條紋鋸鮨生長、餌料系數的影響條紋鋸鮨為肉食性魚類,較為兇猛,養殖初始,由于環境的改變,較為膽怯,不會馬上攝食,需經一定時間耐心馴化,這一階段要做到認真細致,同時根據每日的攝食情況,及時增減投喂量,餌料中應定期添加多維他等物質,增強魚體體質。本試驗大部分投喂冰鮮小雜魚制成的肉糜,由于受潮流、風速等影響,餌料流失較多,還有部分餌料溶于海水中,餌料利用率低,餌料系數達7.3,希望今后能研制出適合條紋鋸鮨養殖的軟顆粒配合飼料,增加餌料的利用率,減少對水質的污染,減輕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

      3.2渡夏、越冬、病害預防

      第6篇

      關鍵詞:網箱養殖;水庫水質;相互關系;建議

      我國現有各種類型水庫8900余座,總水面超過200萬公頃,占淡水總水面的11.5%,其中可養魚的水面估計超過180萬公頃,占全國淡水可養水面的32%。水庫是農業灌溉、人畜飲水、漁業養殖的主要區域,網箱養殖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適合大水面的漁業方式,具有投資少、產量高、見效快的特點,水庫網箱養殖能夠最經濟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水庫資源。但是隨著養殖規模和養殖強度的擴大,網箱養殖對水庫生態環境的影響凸現,養殖殘餌、排泄物、漁藥、死魚、生活廢物等嚴重破壞水庫生態系統,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們對廣西的水庫網箱養殖進行了實地調研,初步探討了水庫網箱養殖與水質變化的相互關系。

      一、網箱養魚對水庫水環境的影響

      水庫水域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網箱養魚后將會打破原來的系統平衡,對投餌式養殖而言,系統在增加魚群體總量的同時,還大量投入餌料;對非投餌式養殖而言,系統增加了濾食性魚群體總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網箱養魚對水庫水環境的影響因水庫自身的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積極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極抑制的作用。我們對廣西龍灘水庫網箱養魚調研表明,至2008年初庫區內共有網箱約3萬箱,其中95%以上是放養濾食性魚類,利用水庫豐富的浮游生物進行養殖(俗稱為生態養殖),放養吃食性魚類僅600箱左右,年產魚量約2萬噸。2008年3月在水庫上游2000m和3000m處曾對水樣進行抽檢,結果COD濃度為10mg/L、總P濃度為0.11mg/L、總N濃度為2.1mg/L、石油類為0.02L/L、高錳酸鹽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類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嚴重污染問題,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地表3類水質標準。但受庫區移民就業壓力和眼前利益的驅動,庫區的網箱養殖將迅猛發展,3~4年內庫區的浮游生物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到那時養殖模式勢必轉為人工投料養殖。據劉瀟波研究認為,每投喂1t飼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現有網箱規模,每年將有2000t的殘餌進入庫區水體,龍灘水庫水質將受到嚴重污染。孟紅明等曾對我國主要水庫的富營養化現狀調查,認為水庫水質總體狀況堪憂,被評價的135座水庫中貧營養型水庫38座、中營養型水庫40座、富營養型水庫57座,分別占調查水庫總庫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應的措施,水體富營養化將日趨嚴重。

      二、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溶氧量(DO)的影響

      溶解在水中的氧稱為溶解氧(DO),DO以分子狀態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庫水質重要指標之一。水庫水體DO含量受到2種作用的影響:一種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機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種是使DO增加的復氧作用,主要有空氣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類豐富的水體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達到過飽和狀態,好氧和復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現出時空變化。在水庫中進行網箱養殖,部分散失在水體中的餌料和魚類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過氧的補給速度,則水中DO量將不斷減少。另外,網箱養殖的魚類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網箱區水體中的DO通常低于無網箱區。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時,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這時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分解就出現腐敗發酵現象,使水質嚴重惡化,可造成魚類浮頭、死亡。水庫水體中DO的數0,除了跟水體中的生物數量和有機物數量有關外,還與水溫和水層有關,底層水中一般DO較少,深層水中甚至完全無氧,水體中的溶解氧隨水深的增加而減少是一個普遍現象,網箱養殖可使這一現象加劇。水質良好的水體DO量應維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時我們對南寧橫縣西津水庫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體進行抽測,其DO分別為7.04mg/L、4.16mg/L和3.84mg/L,顯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斷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這是由于人類的網箱養殖活動造成的。

      三、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生化需氧量(BOD)的影響

      水體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消耗水中DO的量,稱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過程可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是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階段是氨進一步在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即硝化過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階段生化反應的耗氧量。在水產養殖中通常采用20℃條件下經5d培養后測得的BOD作為水中有機物的耗氧量。水庫網箱養殖產生殘餌和排泄物等有機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機物氧化不完全,容易產生H2S、NH3等有毒氣體,危害養殖魚類的健康,嚴重時會引起養殖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較高的水庫有機物分解的較好,魚類的發病率較低。一般認為BOD小于1mg/L,表示水體清潔;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機物污染。據劉順科等對水磨灘水庫網箱養殖的水質研究表明,網箱養殖區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對照區,網箱養殖使水庫水體的生化耗氧量明顯增加。

      四、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化學需氧量(COD)的影響

      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稱為化學需氧量(COD)。水中各種有機物進行化學氧化反應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學需氧量只表示在規定條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質的需氧量的總和。COD與BOD比較,COD的測定不受水質條件限制,測定的時間短,COD不能區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難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機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機物量,而且化學氧化劑不僅不能氧化全部有機物,反而會把某些還原性的無機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為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較為合適,在水質條件限制不能做BOD測定時,可用COD代替。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COD的影響與BOD相類似,其使水庫水體的化學耗氧量增加。

      五、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pH值的影響

      pH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堿程度的衡量標準。pH值是水庫水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對網箱養殖魚類的生長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對網箱養殖而言,pH值7.5~8.0的微堿性條件是較為理想的酸堿度。通常由于水庫的水體較大,為天然的緩沖系統,因而其pH值變化幅度較其他參數小。水庫的pH值變化主要與工業污染、酸雨(廣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動、水溫、空氣中CO2分壓的變化和底質中有機碎屑的腐解有關,正常的網箱養殖對pH值的影響不大,但在養殖活動中大量使用藥物(如生石灰、漂白粉、鹽酸等)、大量死魚或富營養化發生水華等情況下,養殖區的pH值會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時我們對南寧橫縣西津水庫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體進行抽檢,三斷面pH值無明顯差異。

      六、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總氮(TN)、總磷(TP)的影響

      水體中的氮主要以3種形式存在:可溶性無機氮、有機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態氮,TN通常包括無機氮和有機氮。有機氮主要存在于各種有機細屑和魚類的排泄物中;無機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種無機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態氮:硝態氮、亞硝態氮和銨態氮。水體中的磷幾乎都以各種磷酸鹽的形式存在,在各項水質指標中,氮和磷是水體富營養化最主要的誘因。水庫富營養化程度與水體TN、TP濃度密切相關,隨著其濃度的升高,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也在不斷加劇,TN在0.5~1.5mg/L之間為富營養型,TP超過0.01mg/L時,就可能引起富營養化發生,在網箱養殖水域,散失的餌料和養殖對象的排泄物是投餌網箱養殖水體中磷的主要來源,高密度的投餌網箱養殖造成水體中磷濃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對西津水庫網箱養殖對水質的影響研究表明,養殖區的無機磷和TP分別是非養殖區的1.25倍和1.67倍,網箱區水層中總TP隨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積的結果,這在有躍溫層的水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2007年區環保部門對施行網箱養殖的龍灘水庫、巖灘水庫、大王灘水庫和青獅潭水庫水質的檢測結果是:水庫水體為Ⅳ類水質,但是TN和TP超標、富營養化趨勢明顯。網箱養殖產生的廢物增加了水體營養物的總濃度,降低了水體的透明度,導致水體一定程度的富營養化。在龍灘水庫的不投餌網箱養殖,主養品種以鰱、鳙魚為主,對網箱區及上下游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不投餌網箱養殖能改善水體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對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七、討論與分析

      2006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調查評價,我國主要水庫中約1/4的水庫水質狀況劣于III類標準;6.4%為劣V類,污染嚴重,水體功能基本喪失。其中中南、華東地區水庫水質狀況較好,西北、西南和華北地區次之,東北地區最差。水質超標項目主要為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揮發酚等,說明我國水庫水體污染主要為耗氧有機污染。我國水庫水質狀況惡化有多種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等點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徑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嚴重,由水產養殖造成的內源污染正逐步顯現,形成了點源、面源和內源污染共存、污染物類型多樣的復雜態勢。水庫網箱養殖是內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對水庫水質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投餌、排泄等原因造成水體中TP、TN增加,DO量減少,COD、BOD升高,而對水體的pH值、水溫等影響不大。

      八、建議

      (1)積極開展水庫水環境演變機理及水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根據水庫不同的水質類型,建立相應的負載力模型,限制養殖規模,合理布局網箱養殖區域。

      (2)定期對水質進行監測,避免長時間養殖帶來富營養化和污染,保證水庫水環境處于良性生態平衡狀態。目前,我國水庫中真正監測水質狀況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庫有監測,但數據是不公開的,要遏制水庫水質的惡化,必須加強水庫水質的監測、監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養殖。選擇合理的養殖品種,吃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搭配合理;選擇優質的飼料,注重餌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減少殘餌對水體污染,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預防意識,嚴禁使用違禁漁藥。

      (4)加強對養殖戶的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讓大家都認識到水資源并非“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如果違反自然規律,無節制地索取水資源,最后必將得到自然界的報復,自覺樹立“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

      參考文獻

      [1]劉瀟波,高殿森.淺析淡水網箱養魚對水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重慶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4,19(6):50-51.

      [2]孟紅明,張振克.我國主要水庫富營養化現狀評價[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2):133-136.

      第7篇

      論文摘要我國水庫資源非常豐富,水庫網箱養殖發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發展無序、管理滯后、水質惡化等問題。研究了網箱養殖與水庫水質變化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保持水庫水域生態良性平衡的幾點建議。

      我國現有各種類型水庫8900余座,總水面超過200萬公頃,占淡水總水面的11.5%,其中可養魚的水面估計超過180萬公頃,占全國淡水可養水面的32%。水庫是農業灌溉、人畜飲水、漁業養殖的主要區域,網箱養殖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適合大水面的漁業方式,具有投資少、產量高、見效快的特點,水庫網箱養殖能夠最經濟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水庫資源。但是隨著養殖規模和養殖強度的擴大,網箱養殖對水庫生態環境的影響凸現,養殖殘餌、排泄物、漁藥、死魚、生活廢物等嚴重破壞水庫生態系統,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們對廣西的水庫網箱養殖進行了實地調研,初步探討了水庫網箱養殖與水質變化的相互關系。

      1網箱養魚對水庫水環境的影響

      水庫水域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網箱養魚后將會打破原來的系統平衡,對投餌式養殖而言,系統在增加魚群體總量的同時,還大量投入餌料;對非投餌式養殖而言,系統增加了濾食性魚群體總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網箱養魚對水庫水環境的影響因水庫自身的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積極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極抑制的作用。我們對廣西龍灘水庫網箱養魚調研表明,至2008年初庫區內共有網箱約3萬箱,其中95%以上是放養濾食性魚類,利用水庫豐富的浮游生物進行養殖(俗稱為生態養殖),放養吃食性魚類僅600箱左右,年產魚量約2萬噸。2008年3月在水庫上游2000m和3000m處曾對水樣進行抽檢,結果COD濃度為10mg/L、總P濃度為0.11mg/L、總N濃度為2.1mg/L、石油類為0.02L/L、高錳酸鹽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類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嚴重污染問題,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地表3類水質標準。但受庫區移民就業壓力和眼前利益的驅動,庫區的網箱養殖將迅猛發展,3~4年內庫區的浮游生物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到那時養殖模式勢必轉為人工投料養殖。據劉瀟波[1]研究認為,每投喂1t飼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現有網箱規模,每年將有2000t的殘餌進入庫區水體,龍灘水庫水質將受到嚴重污染。孟紅明等[2]曾對我國主要水庫的富營養化現狀調查,認為水庫水質總體狀況堪憂,被評價的135座水庫中貧營養型水庫38座、中營養型水庫40座、富營養型水庫57座,分別占調查水庫總庫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應的措施,水體富營養化將日趨嚴重。

      2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溶氧量(DO)的影響

      溶解在水中的氧稱為溶解氧(DO),DO以分子狀態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庫水質重要指標之一。水庫水體DO含量受到2種作用的影響:一種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機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種是使DO增加的復氧作用,主要有空氣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類豐富的水體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達到過飽和狀態,好氧和復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現出時空變化。在水庫中進行網箱養殖,部分散失在水體中的餌料和魚類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過氧的補給速度,則水中DO量將不斷減少。另外,網箱養殖的魚類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網箱區水體中的DO通常低于無網箱區。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時,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這時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分解就出現腐敗發酵現象,使水質嚴重惡化,可造成魚類浮頭、死亡。水庫水體中DO的數0,除了跟水體中的生物數量和有機物數量有關外,還與水溫和水層有關,底層水中一般DO較少,深層水中甚至完全無氧,水體中的溶解氧隨水深的增加而減少是一個普遍現象,網箱養殖可使這一現象加劇。水質良好的水體DO量應維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時我們對南寧橫縣西津水庫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體進行抽測,其DO分別為7.04mg/L、4.16mg/L和3.84mg/L,顯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斷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這是由于人類的網箱養殖活動造成的。

      3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生化需氧量(BOD)的影響

      水體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消耗水中DO的量,稱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過程可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是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階段是氨進一步在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即硝化過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階段生化反應的耗氧量。在水產養殖中通常采用20℃條件下經5d培養后測得的BOD作為水中有機物的耗氧量。水庫網箱養殖產生殘餌和排泄物等有機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機物氧化不完全,容易產生H2S、NH3等有毒氣體,危害養殖魚類的健康,嚴重時會引起養殖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較高的水庫有機物分解的較好,魚類的發病率較低。一般認為BOD小于1mg/L,表示水體清潔;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機物污染。據劉順科等[3]對水磨灘水庫網箱養殖的水質研究表明,網箱養殖區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對照區,網箱養殖使水庫水體的生化耗氧量明顯增加。

      4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化學需氧量(COD)的影響

      水體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規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氧化過程中所消耗氧化劑的量,稱為化學需氧量(COD)。水中各種有機物進行化學氧化反應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學需氧量只表示在規定條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質的需氧量的總和。COD與BOD比較,COD的測定不受水質條件限制,測定的時間短,COD不能區分可被生物氧化和難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機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機物量,而且化學氧化劑不僅不能氧化全部有機物,反而會把某些還原性的無機物也氧化了。所以采用BOD作為有機物污染程度的指標較為合適,在水質條件限制不能做BOD測定時,可用COD代替。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COD的影響與BOD相類似,其使水庫水體的化學耗氧量增加。

      5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pH值的影響

      pH值亦稱氫離子濃度指數,是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一種標度,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溶液酸堿程度的衡量標準。pH值是水庫水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對網箱養殖魚類的生長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對網箱養殖而言,pH值7.5~8.0的微堿性條件是較為理想的酸堿度。通常由于水庫的水體較大,為天然的緩沖系統,因而其pH值變化幅度較其他參數小。水庫的pH值變化主要與工業污染、酸雨(廣西近年降水酸度pH值平均為4.9左右)、水生生物的活動、水溫、空氣中CO2分壓的變化和底質中有機碎屑的腐解有關,正常的網箱養殖對pH值的影響不大,但在養殖活動中大量使用藥物(如生石灰、漂白粉、鹽酸等)、大量死魚或富營養化發生水華等情況下,養殖區的pH值會升高或降低。2006年10月26日11時我們對南寧橫縣西津水庫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體進行抽檢,三斷面pH值無明顯差異。

      6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總氮(TN)、總磷(TP)的影響

      水體中的氮主要以3種形式存在:可溶性無機氮、有機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態氮,TN通常包括無機氮和有機氮。有機氮主要存在于各種有機細屑和魚類的排泄物中;無機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種無機化合物中的氮,主要是三態氮:硝態氮、亞硝態氮和銨態氮。水體中的磷幾乎都以各種磷酸鹽的形式存在,在各項水質指標中,氮和磷是水體富營養化最主要的誘因。水庫富營養化程度與水體TN、TP濃度密切相關,隨著其濃度的升高,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也在不斷加劇,TN在0.5~1.5mg/L之間為富營養型,TP超過0.01mg/L時,就可能引起富營養化發生,在網箱養殖水域,散失的餌料和養殖對象的排泄物是投餌網箱養殖水體中磷的主要來源,高密度的投餌網箱養殖造成水體中磷濃度的增加。我所于2006年對西津水庫網箱養殖對水質的影響研究表明,養殖區的無機磷和TP分別是非養殖區的1.25倍和1.67倍[4],網箱區水層中總TP隨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是P沉積的結果,這在有躍溫層的水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2007年區環保部門對施行網箱養殖的龍灘水庫、巖灘水庫、大王灘水庫和青獅潭水庫水質的檢測結果是:水庫水體為Ⅳ類水質,但是TN和TP超標、富營養化趨勢明顯。網箱養殖產生的廢物增加了水體營養物的總濃度,降低了水體的透明度,導致水體一定程度的富營養化。在龍灘水庫的不投餌網箱養殖,主養品種以鰱、鳙魚為主,對網箱區及上下游的水質監測結果表明,不投餌網箱養殖能改善水體透明度,降低BOD、COD含量,對降低TP也有一定的作用。

      7討論與分析

      2006年,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調查評價,我國主要水庫中約1/4的水庫水質狀況劣于III類標準;6.4%為劣V類,污染嚴重,水體功能基本喪失。其中中南、華東地區水庫水質狀況較好,西北、西南和華北地區次之,東北地區最差。水質超標項目主要為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揮發酚等,說明我國水庫水體污染主要為耗氧有機污染。我國水庫水質狀況惡化有多種原因,其中生活用水、工業用水等點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降雨徑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嚴重,由水產養殖造成的內源污染正逐步顯現,形成了點源、面源和內源污染共存、污染物類型多樣的復雜態勢。水庫網箱養殖是內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對水庫水質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投餌、排泄等原因造成水體中TP、TN增加,DO量減少,COD、BOD升高,而對水體的pH值、水溫等影響不大。

      8建議

      (1)積極開展水庫水環境演變機理及水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根據水庫不同的水質類型,建立相應的負載力模型,限制養殖規模,合理布局網箱養殖區域。

      (2)定期對水質進行監測,避免長時間養殖帶來富營養化和污染,保證水庫水環境處于良性生態平衡狀態。目前,我國水庫中真正監測水質狀況的不多,只有一些大水庫有監測,但數據是不公開的,要遏制水庫水質的惡化,必須加強水庫水質的監測、監管和信息制度。

      (3)推行健康養殖。選擇合理的養殖品種,吃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搭配合理;選擇優質的飼料,注重餌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減少殘餌對水體污染,提高餌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預防意識,嚴禁使用違禁漁藥。

      (4)加強對養殖戶的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讓大家都認識到水資源并非“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如果違反自然規律,無節制地索取水資源,最后必將得到自然界的報復,自覺樹立“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

      9參考文獻

      [1]劉瀟波,高殿森.淺析淡水網箱養魚對水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重慶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4,19(6):50-51.

      [2]孟紅明,張振克.我國主要水庫富營養化現狀評價[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2):133-136.

      相關范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