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9:57
序論:在您撰寫技術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WiMAX;802.16標準
一、WiMAX技術的定義
WiMAX全稱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針對微波和毫米波頻段提出的一種新的空中接口標準。WiMAX是IEEE802.16技術在市場推廣方面采用的名稱,其物理層和MAC層技術基于在IEEE802.16工作組中開發的無線城域網(WMAN)技術,WiMAX也是IEEE802.16d/e技術的別稱。
二、WiMAX的產生背景
20世紀90年代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發展迅速,以本地多點分配系統(LMDS)和多信道多點分配為代表的無線技術的市場定位為小型辦公室(SOHO)、中/小企業、城市商業中心等用戶。但是這一產業并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進一步繁榮壯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統一的全球性寬帶無線接入標準。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組來專門研究寬帶無線接入技術規范,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寬帶無線接入標準。目前IEEE802.16主要提及兩個標準:802.16-2004即802.16d固定寬帶無線接入標準和802.16e支持移動特性的寬帶無線接入標準。IEEE802.16d標準于2004年10月1日,它規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戶終端同基站系統之間的空中接口,主要定義空中接口的物理層和MAC層。802.16e標準的最大特點在于對移動性的支持。該標準規定了可同時支持固定和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系統,工作在<6GHz適宜于移動性的許可頻段,可支持用戶終端以車輛速度移動,同時802.16d規定的固定無線接入用戶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響。
IEEE802.16工作組主要針對WirelessMAN的物理層和MAC層制定規范和標準。為了形成一個可運營的網絡,IEEE802.16技術必然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撐,所以WiMAX論壇應運而生。WiMAX論壇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該組織旨在對基于IEEE802.16標準和ETSIHiperMAN標準的寬帶無線接入產品進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認證,通過WiMAX認證的產品會擁有“WiMAX(r)CERTIFIED”標識。隨著802.16e技術和規范的進展,該組織的目標也逐步擴展,不僅要建立一整套基于IEEE802.16標準和ETSIHiperMAN標準的認證體系,同時還致力于可運營的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的研究、需求的分析、應用模式的探索、市場的拓展等一系列大力促進寬帶無線接入市場發展的工作。
三、WiMAX技術的應用模式
(一)PMP應用模式
PMP(PointtoMulti-Point)應用模式以基站為核心,采用點到多點的連接方式,構建星形結構的WiMAX接入網絡?;景缪輼I務接入點的角色,通過動態帶寬分配技術,基站可以根據覆蓋區域用戶的情況,靈活選用定向天線、全向天線以及多扇區技術來滿足大量的用戶站接入核心網的需求。
PMP應用模式是一種常用的接入網應用形式,其特點在于網絡結構簡潔,應用模式與xDSL等線纜接入形式相似,因此它是一種理想的線纜替代方案。
(二)Mesh應用模式
Mesh應用模式采用多個基站以網狀網方式擴大無線覆蓋區。其中一個基站作為業務接入點與核心網相連,其余基站通過無線鏈路與該業務接入點相連。因此,作為業務接入點的基站既是接入點又是接入的匯聚點,而其余的基站既是中繼站,還是業務的接入點。
Mesh應用模式的特點在于網狀網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部署,實現網絡的彈性延伸。
(三)熱點回傳模式
熱點回傳模式利用WiMAX無線接入網絡把遠端熱點業務回送到核心網,WiMAX基站的作用仍為業務接入點,而WiMAX用戶站是熱點側的無線接入設備,提供標準接口與熱點相連,并作為WLAN接入點的熱點設備再通過IEEE802.11a/b/g無線鏈路與無線終端連接。
WiMAX熱點回傳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作為業務回傳應用,采用無線傳輸方式。與傳統有線回傳模式相比,其特點顯而易見,可作為傳統回傳模式的補充或替代方案。
(四)終端接入模式
在終端接入模式下,用戶終端設備直接通過作為業務接入點的WiMAX基站接入核心網。而用戶終端設備若要直接接入WiMAX網絡,則必須配置符合WiMAX技術標準的用戶單元,用戶單元是WiMAX無線網卡或無線模塊。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允許用戶終端直接調整接入網絡,并支持便攜式終端在城域范圍內的移動和漫游。
(五)駐地網接入模式
駐地網接入模式主要針對集團用戶,其目標是把諸如企業、校園和SOHO等用戶駐地網通過WiMAX基站接入城域網。與其他應用模式相同,基站還是作為業務接入點,與核心網相連提供無線接入服務。在用戶側,用戶無線接入設備在一側通過無線接口上聯基站,另一側通過標準接口(例如以太網接口、E1等)與用戶駐地網設備相連。用戶側駐地網設備可以是用戶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等網絡設備,也可以是另一種無線接入點(如Wi-Fi熱點),用于組成用戶專用局域網。其典型實例是目前廣泛存在的校園網、企業網、政府網或SOHO等形式。駐地網接入模式特別適合于線纜接入不方便,對接入帶寬要求不高的駐地間接入應用。與線纜接入方式相比,快捷是該模式的競爭優勢。
(六)無線橋接模式
無線橋接模式是一種點到點的無線鏈接方式。與遠程網橋的作用相似,其目的是把地理位置分離的兩個子網絡通過WiMAX無線鏈路連接在一起。由于無線橋接采用點對點方式,兩端WiMAX無線網橋設備天線的方向可以彼此對準固定,因此傳輸性能相對穩定,部署也相對簡單。
四、WiMAX的應用場景
(一)固定應用場景
固定接入業務是802.16運營網絡中最基本的業務模型,包括用戶因特網接入、傳輸承載業務及Wi-Fi熱點回程等。
(二)游牧應用場景
游牧式業務是固定接入方式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終端可以從不同的接入點接入到一個運營商的網絡中;在每次會話連接中,用戶終端只能進行站點式的接入;在兩次不同網絡的接入中,傳輸的數據將不被保留。在游牧式及其以后的應用場景中均支持漫游,并應具備終端電源管理功能。
(三)便攜應用場景
在這一場景下,用戶可以步行連接到網絡,除了進行小區切換外,連接不會發生中斷。便攜式業務在游牧式業務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從這個階段開始,終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間進行切換。當終端靜止不動時,便攜式業務的應用模型與固定式業務和游牧式業務相同。當終端進行切換時,用戶將經歷短時間(最長為2s)的業務中斷或者感到一些延遲。切換過程結束后,TCP/IP應用對當前IP地址進行刷新,或者重建IP地址。
(四)簡單移動應用場景
在這一場景下,用戶在使用寬帶無線接入業務中能夠步行、駕駛或者乘坐公共汽車等,但當終端移動速度達到60~120km/h時,數據傳輸速度將有所下降。這是能夠在相鄰基站之間切換的第一個場景。在切換過程中,數據包的丟失將控制在一定范圍,最差的情況下,TCP/IP會話不中斷,但應用層業務可能有一定的中斷。切換完成后,QoS將重建到初始級別。簡單移動和全移動網絡需要支持休眠模式、空閑模式和尋呼模式。移動數據業務是移動場景(包括簡單移動和全移動)的主要應用,包括目前被業界廣泛看好的移動E-mail、流媒體、可視電話、移動游戲、移動VoIP等業務,同時它們也是占用無線資源較多的業務。
隨著機構體制改革的變化,很多農機管理服務設備并不齊全,管理人員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缺少培訓的場地和設備,有時候由于落后的各種設備和交通工具使得推廣人員并不能切實落實培訓傳達工作,對工作的實施拖拖拉拉,使得農機技術的推廣得不到時效的推廣。
2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途徑
2.1加大宣傳力度
當今宣傳成了讓大家了解一種東西的最好方法,為了讓廣大農民重視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我們就要大力宣傳農機技術推廣創新的重要性以及會給農民帶來的廣大利益。我們要真確制定宣傳的內容,宣傳國家的政策方針以及惠民政策,讓廣大農民真正意識到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同時我們要正確利用媒介技術的宣傳,比如電視網絡等的宣傳,也可以組織宣傳人員下到農村中親自宣傳,切實增強宣傳工作的高效性。
2.2建立新的體系制度
在新的社會形勢下,要想推廣農機技術就要建立新的體系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比如:國家可以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從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給予相應的政策輔助和資金保障,并且落實到個人身上。同時,建立以農機化技術為主體,各種農民專業合作共同發展,農機科研、生產和培訓廣泛參與的農業體系,農機化各部門要切實履行上級的指導,為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建立法律保障,提高可行性。
2.3增強推廣隊伍的素質
推廣人員是農民與國家的溝通橋梁,推廣人員應該把上級傳達的任務指標切實傳達給農民,不偷工減料,不從中謀取利益;同時也要真正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然后切實把信息反饋給上級。然而要真正提高推廣人員的素質,就要加強對他們的專業培訓,比如:不斷教育推廣新技術的知識給推廣人員,可以讓他們在專門的機構學習培訓,也可以讓一些重要組織者外出專門學習新的技術經驗。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學的新的技術經驗切實傳達給其他成員,這樣才可以全面促進人員素質的提高。
2.4加大典型事例的宣傳力度
推廣人員在推廣農機技術時,不能光靠組織者的語言宣傳,要結合典型的事例,讓農民真正懂得新技術的操作方法和效益所在。比如:建立健全的信息網絡結構,將典型成功的農技推廣事例給農民展現出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技術的偉大性。也可以邀請一些專家人員來給農民親自講授,將農機化技術將給農民,做給農民,教會農民,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國家的惠民政策,鼓勵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工作中來。
3小結
1.1腕帶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分析
信息技術在醫療事業中的應用,無疑是給醫療事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腕帶技術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工作機制是:醫院的工作人員在自身的工作平臺上,對病人的所患病癥進行選擇,然后通過電腦上某個軟件的診斷程序自動化的按照先前建立好的條碼規則,將病人的病癥信息規則的打印到腕帶的某一指定區域上。與此同時,病人的個人信息也會被隨之打印上去。
1.2建立腕帶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的方案
將腕帶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腕帶的“信息化”,而如何建立起腕帶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的方案,又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慮。電腦條碼的應用。條碼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字信息表達方式,它所特指的文字信息來自于醫學數據庫。在對條碼進行索取的時候,要將醫學數據庫中指定的某一條碼解碼成文字,然后再將文字回傳到數據庫中,在數據庫中找出對應的信息,以此來達到獲得病人信息的目的。在目前的電腦條碼中,有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之分。一維條碼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在醫療事業中的應用并不廣泛。相反,二維條碼在醫學事業中的應用卻是極其的廣泛。二維條碼是一種空間上的信息保存條碼,它的技術已經達到了日趨成熟的地步。于是,它在腕帶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的過程當中,也是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自動辨別的技術。自動辨別也分為很多種,其中包括:對條碼的辨別、對光的辨別和對生物的辨別這幾種技術。雖然,這幾種技術都能夠實現最終的目的,但是在現代醫療事業中,應用最為普及的仍然還是對條碼的辨別技術。對信息進行識別的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是:將文字信息進行轉化,讓它們變成電腦里的有效數據,再將這些有效數據傳送到某一指定的軟件中,最后通過這個軟件來對這些數據進行識別、處理和保存。
1.3探究腕帶技術在醫學事業中的發展前景
將腕帶技術與信息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腕帶技術的“信息化”,也可以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F對腕帶技術在醫學事業中的發展前景進行分析和探究,可以做出以下結論。對病人身體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在腕帶上放置一塊超導芯片,這種超導芯片可以對病人的血壓、溫度、和心率進行實時的監控,然后讓這塊超導芯片與電腦上的某一指定軟件相關聯,醫院工作人員就可以通過操作電腦上的指定的軟件,對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區域報警和定位功能。在腕帶上面設置區域報警器,并將它與電腦上的指定軟件相關聯。病人一旦離開了本病區或者是休息區,那么腕帶上的區域報警器就會自動報警,以提醒病人已經離開了醫院所規定的活動范圍。同時,報警傳感器也會通過電腦上的定位系統將病人此刻的位置顯示出來,以達到醫院工作人員對病人的行蹤有所了解的目的。腕帶的循環利用。在腕帶上設置清除系統,當病人出院之后,醫院工作人員可以對腕帶上的信息進行清除處理,然后就可以將腕帶給下一位病人使用。對腕帶進行循環利用,可以降低醫院的成本,也可以起到保護資源的作用??偟膩碚f,腕帶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在醫療事業中的發展前景是很可觀的。只要醫院工作人員對腕帶技術加以很好的利用,不僅可以達到對病人的身體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的目的,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
2結語
塑料大棚應建在背風向陽、有灌溉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塊,以東西走向為宜,長60m,寬9m,高2.7m。兩端建三墻長9m,底寬1.2m,頂寬0.8m,中點高2.7m,兩端高1.2m。預制水泥中柱長3.1m(埋深40cm),需用水泥中柱19道,水泥拱架長6.3m(埋深40cm),需用水泥拱架19道,水泥拱架每3m栽1道,拱架頂端與中柱頂端用Φ14﹟鐵絲捆綁連接牢固。在水泥拱架兩側距地面1.4m處,用Φ14﹟鋼絲拉第1道橫拉筋,從第1道橫拉筋向上每隔0.5m拉1道橫拉筋,共拉19道。2道水泥拱架之間架設3道竹竿拱架,間距0.75m,每道竹竿拱架用3根竹竿孔扎成拱形,需用竹竿180根,竹竿接頭處要用布條綁扎不能露出竹竿頭,防止刮破棚膜。在塑料大棚東西的山墻外側距墻30cm處挖長7m、深80cm、寬30cm的地錨坑,埋入直徑12~15cm的水泥預制件或檁條,預埋件上綁6根長1m的Φ8﹟鉛絲作為橫拉筋固定端點(要求端點高出地面10cm),預埋件放好后填土時每20cm夯筑1次。在塑料大棚兩側每隔3m挖一地錨坑(長50cm×寬30cm×深50cm),共挖40個,在坑里埋入直徑8~10cm的木棒,將長60cm的Φ8﹟鉛絲綁扎在木棒上,鉛絲露出地面10cm,作為地錨線固定端點,地錨線用Φ14﹟鋼絲分別固定在每個地錨端點上。選擇晴天無風的中午扣膜,先將寬幅10m的棚膜扣在拱架上鋪展,用長1.5~2.0m的木椽5~6根,把棚膜兩端卷起拉緊,固定在東西兩端的山墻上,最后將大棚北側棚膜壓在土槽內,埋土壓實,再將窄幅2.5m的棚膜扣在大棚的南側,上邊摻入寬幅膜之下,下邊壓在土槽內,埋土夯實??酆媚ず?,在膜上每隔2m系1道壓膜線,共拉29根,壓膜線的兩端固定在大棚南北兩側的地錨線上,拉緊壓膜線防止大風揭膜。
2控制適宜溫濕度
草莓果實發育的適溫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達到這一溫度,可在大棚內套中棚并蓋地膜,力爭棚溫白天達到25~28℃,夜間5℃以上,最低溫度0℃以上。但出現30℃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土壤濕度以保持40%~60%為宜,過大過小均會影響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實正常的生長發育。
3肥水管理
塑料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肥早衰,要重施基肥,及時進行追肥和經常噴施葉面肥。在施肥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生長弱時增施氮肥,結果多時增施鉀肥)。一般基施腐熟欄肥30t/hm2,配施復合肥450kg/hm2,鈣鎂磷肥1500kg/hm2。中后期結合噴藥,可噴葉面肥(200倍綠威18),以促進中后期果實的發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草莓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水分充足,開花期土壤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長旺盛期和漿果膨大期需水就較多。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溶于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濕度大不必灌水時,可將肥液直接通過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干燥時,可將肥料稀釋到4000倍,也采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翌年開春后隨著氣溫回升,生產速度加快,為避免草莓果實酸化,應增施鉀肥,施0.3%硫酸鉀75kg/hm2左右。
4摘葉疏果
結果期及時摘除下部衰老葉,并及早去除匍匐莖。另外,在開花前后疏除一定的高級次花果,不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集中養分供應低級次花果發育,使果個增大,提高整齊度。
5綜合防治病蟲害
防治大棚草莓病蟲害要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即通過采用脫毒壯苗、高壟栽植、地膜覆蓋、水旱輪作及避免干旱、高濕等措施預防病果、爛果的發生。田間發現病爛株葉和果實要及時清除,嚴防擴展蔓延。藥劑防治要注意開花前后不用藥,以免影響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盡量少用藥,必須用藥時應選擇殘毒低的藥劑,并且噴藥后2~3d內停止采果,防止果實殘毒影響人體健康。6適時采收
塑料大棚草莓果實以鮮食為主,必須在70%以上果面呈紅色時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溫度低,要在果實8~9成熟時采收。早春過后溫度回升,采收期可適當提前。采摘應在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進行。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采摘時要輕拿、輕摘、輕放,不要損傷花萼,同時要分級盛放并包裝。
論文關鍵詞: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大棚建造、溫濕度控制、肥水管理、摘葉疏果、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總結了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技術,以供草莓種植戶參考。
參考文獻
[1]馮琳,韓彩娥.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5):62,64.
應根據畜禽的采食習慣和消化特點,選種適宜的牧草,一般來說,反芻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纖維含量相對較多的牧草,如飼用玉米、黑麥草、蘇丹草、皇竹草、葦狀羊茅、串葉松香草、披堿草等;豬為雜食性動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牧草,如菊苣、籽粒莧、苦荬菜、串葉松香草等;兔、鵝、雞則喜食蛋白質含量較高、葉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葉、紅三葉等。
2因地制宜選擇牧草品種
不同品種的牧草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土壤地質狀況,應合理選擇優良牧草種植,如溫暖濕潤地區可種植黑麥草、飼用玉米、三葉草、串葉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區種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蘇丹草、籽粒莧、沙打旺、披堿草等;25°以上的坡地種植多年生黑麥草、鴨茅、葦狀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復,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區可選種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麥、草木樨、無芒雀麥、串葉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熱地區可種植串葉松香草、蘇丹草、三葉草、聚合草等。
3牧草的復種輪作和混播
根據不同品種牧草的播種期和生長特性,合理復種輪作和混播,來提高牧草產量。如2種牧草的播種期基本相同,種植時可按一定的寬度或行數劃為條帶相間種植,如蘇丹草與紫云英間種;不同季節生長的2種牧草,可利用后種牧草苗期生長慢、占空間小的特點,在先種牧草生長期間將其播種于先種牧草的行間,如墨西哥玉米與冬牧-70黑麥套種、苜蓿與墨西哥玉米套種、蘇丹草與紅三葉、無芒雀麥與紫花苜蓿、草木樨與黑麥草套種等;農作物與牧草輪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雙季稻一季草,一季草為秋播牧草,如黑麥草;經濟作物與牧草輪作,如油菜—皖草2號,豆類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經果林與牧草間種、套種。
4適時播種,精心管理,合理利用
種植牧草與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一樣,有適宜的播種季節,籽粒莧、蘇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為春播牧草,其他大多數牧草為秋播牧草。播種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底肥,選好種子并適當處理,如紫花苜蓿、紅三葉、草木樨等有芒或穎片及種皮堅硬的要去芒去殼和浸種消毒,當大部分種子略有膨脹時才播種,這樣可提高出苗率和減少牧草病蟲害。平時要加強管理,防止旱澇和病蟲害。根據不同牧草的最佳收割期要做到適時收割,有效利用,如豆科牧草應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應在初穗期收割,這樣既能提高產量,同時營養也較豐富,當使用不完時,可以進行青貯或曬干,以滿足淡季牧草的供應。刈割后可直接飼喂畜禽。若以風干物飼喂,生長豬日糧中黑麥草可達15%~25%;加工草粉飼喂豆科牧草要風干,其他牧草可曬干,粉碎備用在畜禽日糧中,生長豬可添加10%~15%;青貯飼喂按飼料青貯技術操作,豆科牧草和其他牧草或作物秸稈混合青貯。
5種養結合,兼顧養殖與生態效益
種植牧草能有效提高土壤的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防風固沙,改良土壤,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改善當地小氣候,減少自然災害,促進農牧業生產的協調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養殖草食性畜禽(特別是牛、羊)提倡圈養,大群放牧的要合理規劃,可劃區輪牧,設立圍欄,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上。種植牧草品種和面積可參考飼養畜禽來定,如種1hm2一年生黑麥草可產鮮草75~105t,可以養羊120~150只,養兔、鵝1200~1500只,養牛15頭,養奶牛3頭,春季種1hm2籽粒莧可養豬90~120頭。種1hm2優質牧草,通過飼養畜禽可獲得1.5萬元以上的效益。
比較科學的種草養畜的模式,以養牛為例,要做到四季有青飼料供給,可以實行牧草輪作:4月種植墨西哥玉米,其利用期從5月底開始收割,一直到11月。9月底、10月初,可以在墨西哥玉米地里套種冬牧-70黑麥,可由9月底一直生長到翌年的5月底、6月初。以養豬為例,可以采用法國苦菜與牛皮菜輪作的方法。法國苦菜每年4月種植,可生長至11月,牛皮菜自每年9~10月種植生長至翌年的5~6月。
論文關鍵詞種草養畜;復種輪作;混播;種養結合
論文摘要種草養畜既可改善生態環境,又可利用牧草發展草食型畜牧業??偨Y了種草養畜主要技術措施,包括:根據畜禽品種選擇牧草;因地制宜選擇牧草品種;牧草的復種輪作和混播;適時播種,精心管理,合理利用;種養結合,兼顧養殖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恒山,黃善斌.農田種草養畜可行性初步分析[J].中國草地學報,2008,30(1):108-111.
[2]徐高倫,黃天雄,朱大鵬.永康市種草養畜的模式與技術[J].浙江畜牧獸醫,2007,32(5):12.
論文摘要高山茭白栽培技術包括茭種選擇、田塊選擇、整地施肥、挖苗、定苗、栽植、疏苗、補苗、追肥、灌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高山茭白栽培技術的詳細介紹,為茭白的反季節栽培獲得成功提供參考。
1茭種選擇
應選擇生長健壯、抗逆性強、產量高、不易發青、產茭大而嫩的茭墩為種苗。
2選地
雙季茭選擇海拔700m以上,單季茭選擇海拔500m以上,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有冷水流動、通風的田塊種植。
3整地施肥
茭白生長期長,生長量大,要求土壤肥沃。整地時,先加固田埂,以利保水。冬季栽植施腐熟豬、牛欄糞37.5~50t/hm2或雞糞15t/hm2、磷肥750kg/hm2、鋅肥22.5kg/hm2,生石灰1500~2250kg/hm2;春季栽植另增施45%復合肥750kg/hm2,耕耙平整,灌水深2~3cm,達到田平、泥爛、肥足,以滿足茭白生長發育的需要。
4挖苗、分苗
確定好種茭后,在挖茭苗前,先去除田間雄茭,灰茭墩,留10~20cm割去茭墩上部老葉,將老茭墩挖起,用利刀劈開,以一根帶根的老莖為1株,劈口要直,不能歪斜,不傷芽,隨挖、隨分、隨栽。
5栽植
高山茭白單季茭以10~11月栽植為主,也可在第二年的3月中旬前栽植,行距寬行1.1m、窄行60cm,株距40cm。雙季茭為了提高夏茭的孕茭率,栽種時間以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為好。行距寬行90cm、窄行60cm,株距50cm,栽植2.7萬株/hm2,栽植深度以不歪苗、不浮苗、秧苗的白色部分埋入土中即可。
6田間管理
6.1疏苗、補苗
在苗高15~20cm時進行疏苗,疏除密、弱茭苗,同時在茭墩中間壓一塊泥,使茭墩分蘗向四周均勻生長,以利通風透光。單季茭每墩留苗7~10根,雙季茭每墩留苗10~15根。6.2灌水
茭白在整個生長期間不能斷水,水位要隨著不同生育階段進行調節。茭白栽植后田間保持水深3~4cm越冬;春季茭白開始生長時,水位宜淺,保持3cm左右,以利地溫升高,促發棵;4月下旬前后,可視茭白分蘗情況進行一次烤田,后灌10~15cm深水控制分蘗。孕茭期可加深到20cm的水位,但不能超過茭白眼。夏茭孕茭時天氣漸熱,茭白要勤換水,或活水灌溉,有利延長夏茭孕茭。秋茭收獲后要落淺到3~4cm的水位。地上部枯死后的休眠期保持1cm的淺水,水位深會使薹管腐爛,影響次年的萌發。
6.3追肥
高山茭白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苗早發,早孕茭。結合水層管理,促進前期有效分蘗,控制后期無效分蘗,促進孕茭。茭白生長期長,除施足基肥外,必須適時追肥。第一次可在萌芽時追施尿素150kg/hm2、氯化鉀225kg/hm2;第二次在分蘗時施45%復合肥750kg/hm2;第三次雙季茭在谷雨前、單季茭在立夏前,施45%復合肥450~750kg/hm2。夏茭采收過程中,可根據茭苗生長情況適量追肥。夏茭采收后可施45%復合肥450~750kg/hm2,以利秋茭生長。
6.4耘田除草
茭白耘田可在茭白株行間用鐵耙翻動土壤,達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溫,加速肥料的吸收利用。一般耘田進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開始返青時進行,以后隔15d進行1次。
6.5清除雄茭、灰茭
雄茭和灰茭不能結茭,應隨時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蘗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補上。
6.6剝枯葉、拉黃葉
剝枯葉、拉黃葉是清除枯老的葉片,增加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條件。一般在夏茭采收后期開始,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把枯老的葉片剝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傷,把拉下的黃葉踩入田間作為肥料。
6.7病蟲害防治
茭白病蟲害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在搞好農業防治的同時,大力推廣物理防治,合理使用藥劑。主要病蟲害有胡麻葉斑病、銹病、飛虱、螟蟲等。胡麻葉斑?。涸?月份發病初期用50%撲海因懸浮劑600倍液,或20%三環唑500倍液噴霧。銹?。喊l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7%敵銹鈉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噴霧,隔7~10d噴1次,交替用藥,連防2~3次。孕茭期慎用。飛虱: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螟蟲:用5%銳勁特膠懸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草莓是溫帶常綠植物,喜溫涼氣候,耐寒不耐熱。草莓葉子在5℃以下雖停止生長,但仍可完整保留并能進行光合作用;地上部萌芽期可耐-5℃的低溫,休眠期可耐-10℃低溫;但當根系在-8℃、莖葉在-12℃、芽在-15℃時仍會發生凍害。冬春季節露地栽植的草莓常處在發生凍害的低溫條件下,因此仍需做好草莓的御寒防凍工作。在無穩定積雪地區,當冬季低溫來臨時先給土壤灌1次水,然后用干草、作物秸稈、牛糞等物覆蓋,覆蓋的厚度因覆蓋物不同而不同,一般干草類為4~6cm,土肥2~3cm。用地膜覆蓋防凍效果更好。春季化凍后,分2次撤除防寒物,第1次在平均氣溫高于0℃時,撤除上層已化凍的防寒物,以利用白天的陽光提高地溫;第2次在草莓地上部分即將萌發生長之前進行,不宜過遲,以免折斷新莖。如采用地膜覆蓋,在揭膜時要做好煉苗工作,防止突然揭膜造成溫差過大,影響草莓生長發育。安全越冬的草莓若較早進入花蕾期,則耐寒能力逐漸降低,而此時若遇到晚霜凍害,花蕾和幼果將更容易遭受霜凍危害,因此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以便采取措施,及時防除晚霜凍害。
2草莓喜濕怕干,冬春尤其要注意防旱
草莓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空氣濕度適宜,則生長開花和結果良好;若空氣濕度過小,則生長發育不良。特別是開花坐果和幼果生長期,對空氣濕度要求較高,這時較大的空氣濕度對開花結果有利,不致造成花及幼果干縮,且能延續采果期,產量也有所提高。草莓是淺根性植物,主要根群分布在20cm土層中,吸水能力弱,對水分反應敏感,所以要求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一般草莓生長要求的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以上,冬春季節干燥少雨天氣常引起土壤干旱缺水而干裂,扯斷草莓根系,影響正常生長。因此,必須進行灌水防旱。灌水的主要時期:一是促苗水。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雖然氣候較涼爽,但天氣干燥,雨水稀少,而這時草莓正處于生長高峰期,水分的需求量比較大,所以應及時澆水,促其發棵,使其長出較多的葉片以利光合作用。澆水后要及時中耕,促使植株長得根深葉茂,增強其越冬能力。二是越冬水。10月下旬后,草莓雖因氣溫降低而停止生長,但根系和葉片仍需要水分;同時,為防止冬季因土壤干旱而斷根死苗,也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因此應依天氣情況于11月中下旬澆1次越冬水。稍風干后,進行中耕,可達到保墑和提高地溫的目的。三是返青水。草莓越冬后,約在3月上中旬植株開始長根萌芽,這時經過冬季的風干,土壤常缺水干旱,應及時補充水分。但澆水時應注意要小水淺澆,澆后要中耕保墑。中耕宜淺不宜深,防止土塊壓沒心苗;同時,要搞好間苗,及早去掉抽生的側蔓。四是促花水。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草莓開始抽出花蕾,加之此時新葉大量萌發,水分需求量迅速增大;同時,這時天氣轉暖溫度升高,水分的蒸發量加大,灌水尤其重要。若此時出現連續干旱天氣,要5~7d灌1次水,以保證土壤含水量不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這樣才能保證花器分化良好。每次灌水后在表土似干未干時要及時松土,以防止土壤水分迅速蒸發。由于土壤濕潤易引起雜草生長,因此在中耕時應及時除去田間雜草。同時要及時摘除老葉和疏花疏果,使每株保留花序2~3個,每個花序留果3~5個。利于養分集中供應果實發育,降低畸形果率,促使果個增大,提高果品的質量。五是保果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隨著夏季到來,常出現高溫低濕的干熱風天氣,造成土壤和植株強烈失水,而這時草莓又正處在果實迅速膨大和成熟期,是全年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應及時灌水,有了足夠的水分才能提高坐果率和改善果實品質。但這時水分供應又不能過多,過多反而會降低果實品質。要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進入果實成熟以后,干旱時應在每次果實采收后的傍晚澆小水,切勿大水漫灌,否則易感染病害,引起大量爛果。3草莓喜沃土足肥,冬春季節應適時追肥
草莓根系淺,生長旺,開花結果集中且花果期長,因此必須選擇含有機質豐富、保水力強、地勢平坦、排灌方便、pH值在5.5~6.5的砂壤土或壤土栽植。草莓對肥料的需求量也比較多,因此在栽植草莓前必須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結合施用無機肥料。無機肥料以磷、鉀肥為主,配施少量氮肥。在草莓的生長期內及時追肥,對促進植株生長和提高產量有顯著作用。追肥一般分多次進行,第1次在冬前生長高峰期,可適當追施氮、磷、鉀混合肥料,以促使植株健壯生長,為下一年的高產打下良好基礎。第2次為越冬肥,10月中下旬,氣溫明顯下降,土壤中的養分分解緩慢,根系吸收能力減弱,為使進入越冬狀態的草莓增強御寒能力,可施用少量速效磷、鉀肥。同時,可結合防寒多施些細碎腐熟的廄肥,覆蓋植株和地面,兼起保水、保溫的作用。第3次在3月上中旬,氣溫逐漸升高,植株開始生長,及時追肥可增加有效花數,提高坐果率。施肥以尿素、復合肥為主,施肥量不宜過大,一般施尿素75~90kg/hm2,復合肥150~225kg/hm2為宜。另外,在開花結果期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噴肥,每隔15d噴施1次,連施3~5次,對提高品質和增加產量都有良好效果。
論文關鍵詞:草莓;冬春季;防凍御寒;注意防旱;適時追肥
論文摘要:介紹了草莓冬春管理技術,主要包括防凍御寒、注意防旱、適時追肥等內容,以供草莓種植戶參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