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電力類職稱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16:27:29

      序論:在您撰寫電力類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電力類職稱論文

      第1篇

      哈爾濱市職稱論文字數

      每個刊物的字數都是不一樣的,要是發省級刊物的話一般字數在2000字到3000字之間不等,一般多數在2500字左右

      哈爾濱市職稱論文

      淺談城市軌道交通

      [摘要]隨著城市化和機動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交通擁擠正迅速成為制約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從城市交通的現狀出發,闡述軌道交通的特點,討論城市建設中軌道交通系統在環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優勢。

      [關鍵詞]軌道交通 地鐵 輕軌 可持續發展

      現代城市交通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大進步,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消費需求,促進了城市的繁榮,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同時道路擁擠、事故頻發、大氣及噪聲污染、能源緊張等問題也相應而來。由于現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動,在一天的高峰時間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現象很普遍,而僅僅依靠車輛運輸已很難適應現代客運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國外大城市交通發展的經驗也證明,單靠路面交通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我國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間資源,決定了我國要優先發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間資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重點發展以快速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新體系勢在必行。

      一、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特點

      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地下鐵道、輕軌)屬于集多種、多專業于一身的復雜系統。近百年來世界上許多大城市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只有采用快速軌道交通系統作為公共交通的骨干網絡,才能有效地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1.城市軌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運輸服務的方式

      城市軌道交通提供了資源集約利用、環保舒適、安全快捷的大容量運輸服務方式,它與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擾,具有強大的運輸能力、較高的服務水平、顯著的資源環境效益,是解決特大型城市交通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2.軌道交通集約化的交通方式

      軌道交通不僅提供高效、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而且是一種集約化的交通方式,節約能源和土地資源。大城市機動化進程加快,簡單的闊路增車方法已無法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公交專用道的潛在利用能力畢竟有限,個體分散交通對土地資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業區土地資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給正逐漸耗盡,利用開發寶貴的地下空間資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給,以緩解地面空間資源緊張狀況,支持城市的持續發展。

      3.城市軌道交通是巨大的綜合性復雜系統

      (1)建設規模大,一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網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數百千米。

      (2)技術要求高,幾乎涉及到現代土木工程、機電設備工程所用高新技術領域。

      (3)項目投資大,每千米造價達3-4億元。

      (4)建設周期長,單線建設周期要4-5年,線網建設一般要30-50年。

      (5)參與單位多,有成百上千家。

      (6)信息海量。建設、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信息量很大,處理工作非常繁重。

      (7)系統復雜,要考慮軌道交通與其它交通方式、城市發展的關系,考慮軌道交通線網布局、建設次序、資源共享的關系,考慮到軌道交通工程策劃、建設、運營、資源利用的關系等。

      二、快速軌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比較的優勢

      目前,中國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續增長,而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將對未來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刺激作用,從而導致環境污染惡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潔、經濟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適、快捷、低價的公共交通服務;城市環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環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發展目標必須與城市社會的經濟發展目標相協調。

      以軌道交通為基礎的運輸系統與其競爭的模式相比具有較大技術優勢:較大的運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較低的能量消耗和環境污染。環境是現代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由于城市軌道交通一般采用電力牽引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此外,軌道交通的發展軸作用可引導城市形態的變化,有助于實現商貿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軌道交通系統與交通方式比較的優勢

      (1)改善城市環境。用軌道交通替代公共電汽車成為大眾通勤工具的首選,由于減少在市中心運行的轎車和公交汽車的數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城區汽車尾氣的排放,改善空氣質量。國外研究表明,軌道交通單位運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小汽車的10%和公共汽車的25%;

      (2)大大地緩解交通擁擠。軌道交通還是一種運量大的交通工具,國外許多大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的客運量占全部客運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鐵每小時單向運送能力為3~6萬人次,輕軌為2~2.5萬人次,而公共電汽車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軌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轎車和公交汽車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軌道交通系統,將提高市民的流動性和機動性;

      (5)交通可達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線城市地價上漲,提高沿線物業及房地產開發價值;

      (6)帶動軌道交通沿線的舊城改造和新城區的開發。由于軌道交通可以為中長距離的通勤問題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區居民將沿軌道線向城郊擴散;

      (7)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運營與維護,將拉動內需,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8)軌道交通的發展軸作用有助于實現商貿的聚集效應,使城市形態發生變化,資源分配降更加趨向合理化,助于推動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

      總之,通過對軌道交通與其他幾種常見的出行方式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快速軌道交通相對于公共汽車、私人汽車、自行車等大眾交通工具而言,具有運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適、全天候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交通方式無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我們應當構筑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一體化綜合城市運輸體系,才能解決城市的交通擁擠問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四、軌道交通系統給一個城市或地區所帶來的利益

      由于軌道交通系統快捷、準時、舒適,乘客將更加愿意乘坐,并將吸引原先乘用轎車和自行車以及步行者,從而提高客運量。尤其如能爭取乘坐私家車的乘客,將可緩解道路交通給環境所造成的壓力如噪音、廢氣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損害人員流動的情況下有助于減少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對于提升城市結構,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經濟與社會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看了“哈爾濱市職稱論文字數”的人還看:

      1.副高職稱論文有字數要求嗎

      2.2017年職稱論文字數要求

      3.2017年中級職稱論文字數

      第2篇

      新型工業化與循環經濟原則【摘要】循環經濟原則下的工業經濟特征是自然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循環利用,指導理論是系統論和生態學;目標體系是全面建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關鍵詞】循環經濟原則下的工業經濟特征自然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循環利用

      【本頁關鍵詞】學術期刊征稿職稱論文投稿職稱

      【正文】

      一、新型工業化與循環經濟原則藕合互聯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因而,發展循環經濟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新型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循環經濟與新型工業化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從不同工業型態比較看:傳統工業經濟的特征是征服自然,指導理論是社會財富論;目標體系是高增長、高消費,最大限度創造社會財富;價值觀是金錢至上、競爭;經濟要素是勞力、土地、資本;資源狀況是掠奪性地開發自然資源。循環經濟原則下的工業經濟特征是自然資源的節約、保護和循環利用,指導理論是系統論和生態學;目標體系是全面建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價值觀是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經濟要素是勞力、資源、資本、環境、科技智力資本;資源狀況是逐步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新型工業化包含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人力資源優五個方面的要求,這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體。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實現五個方面的兼顧和統一。因而,新型工業化是全面統籌資源開發利用的、以信息化帶動的、依靠科技創新的、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與循環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上是一致的。二、按照循環經濟原則,構建恩施州生態工業體系循環經濟在生產領域的發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構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產業,使其向生態化方向轉型,重點包括建設生態工業體系、生態農業體系和綠色服務業體系,其中改造現有的工業體系,建設生態工業體系是生產領域的核心內容,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本質要求。1.明確生態工業發展目標。從可持續發展目標著眼生態工業化建設,恩施州新型工業化應確立四大目標體系: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目標。把生態系統建設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是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循環經濟認為生態系統建設也是基礎設施建設,如狠抓“清江流域環境保護”,加強“鄂西林?!苯ㄔO,集約利用土地資源、規劃利用水能、風能和硒鐵磷等礦產資源、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等,既是產業開發,更是生態系統建設。通過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來提高生態系統對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以優化整個經濟結構為目標。從產業結構分析,“十五”期末,全州三次產業結構已由2000年的44.1:24.9:31調整為41:23.5:35.5,但二三產業在三次產業的組成中相對偏低,并且二產內部本身的結構也有待進一步調整,“十一五”期間全州第一、二、三產業增長目標分別為3%、11.5%、9.5%。從城鄉結構看,2005年全州城鎮化率達到21.3%,分別低于同期全國43%和全省47.3%,按照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要求,差距較大。從勞動力就業狀況在三次產業中的構成講,在二產中所占比重相對偏低,按照成熟工業化階段的要求必須占到15%以上。從所有制結構看,2005年民營經濟總產值占全州總產值的比重為70%以上;其中,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達85%以上。要進一步改善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就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提高人均GDP;通過生態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生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成“小康恩施”。以強化科技教育為目標。盡可能利用高科技,是循環經濟和新型工業化的共用原則。要加大科教投入,促進科技與經濟圓滿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合理使用現有科技專業人才,合理引進緊缺人才,科學配置各類人才,從而使人才結構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動態需要;要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加強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實施科技強州和人才強州戰略。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為目標。充分提高生產和再生產活動的生態效率,以最少的資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形成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成“生態恩施”。2.重點構建“特色資源開發型”工業體系。為實現生態工業目標,要選擇循環經濟增長方式,結合州域資源特色,充分發揮水力電力、醫藥化工、建筑材料和富硒綠色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的支撐作用,繼續做大做強特色工業。支持卷煙工業適應結構調整,漸近培植煙草產業的替代產業。支持電力工業加快優質電源點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扶持藥化工業拓寬市場空間,做大做強中藥材及成品藥工業,實現穩步發展。培育壯大富硒綠色食品工業,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引導建材工業科技創新、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品質量??茖W規劃、開發和利用各種礦產資源,建成特色礦產工業基地??茖W謀劃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構建特色生態資源工業體__【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以信譽求生存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第3篇

      標準格式

      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2、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注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要求

      1、裝訂順序:目錄--內容提要--正文--參考文獻--寫作過程情況表--指導教師評議表

      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

      紙張型號:A4紙。A4210×297毫米

      論文份數:一式三份。

      其他(調查報告、學習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論文的封面由學校統一提供。(或聽老師的安排)

      3、論文格式的字體:各類標題(包括“參考文獻”標題)用粗宋體;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摘要、關鍵詞、圖表名、參考文獻內容用楷體;正文、圖表、頁眉、頁腳中的文字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體。

      4、字體要求:

      (1)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居中。

      (2)論文副標題小2號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3)填寫姓名、專業、學號等項目時用3號楷體。

      (4)內容提要3號黑體,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為小4號楷體。

      (5)關鍵詞4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黑體。

      (6)目錄另起頁,3號黑體,內容為小4號仿宋,并列出頁碼。

      (7)正文文字另起頁,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號宋體,每段首起空兩個格,1.25倍行距。

      (8)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符號。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與正文字號、字體相同。

      (9)注釋: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0)附錄: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11)參考文獻:另起頁,4號黑體,內容為5號宋體。

      電氣職稱論文范例欣賞:建筑電氣中的低壓電氣安裝技術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住宅小區建設項目越來越多。低壓電氣設備是建筑工程中基礎性設施,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須做好施工質量的管理。低壓電氣安裝工程一般工期較長、工序復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涉及到交叉施工,因此,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提高施工技術,才能有效的保證低壓電氣安裝的質量。

      關鍵詞:建筑;低壓電氣;安裝

      近年來,我國電氣化安裝技術不斷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低壓電氣安裝技術比較復雜,專業程度較高,施工中還涉及到多種交叉施工,因此,做好建筑低壓電氣安裝技術的研究,對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低壓電氣安裝工程特點的概況

      重視預防工作,嚴把質量關。由于低壓電氣安裝過程中容易受多種外在因素影響,每道工程環節存在諸多質量隱患,因此要重點加強預防工作,嚴把施工質量關,確保工程施工進度和安裝質量達到工程要求。影響因素多,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工程具有工種繁多、工期進度長等特點,也就決定工程必然面臨著影響因素眾多、施工綜合性強、牽涉面廣的問題。工期長工種復雜。施工之前,要做好接地網、管線鋪設等前期土建工程,并開展焊接工作;該工序完成后,進入到設備試機階段,全部工程竣工之后還要對電氣系統進行總調試,再由有關部門進行最后的竣工檢測驗收。該工序階段要涉及到土建、設備安裝調試、工程質量驗收等多個工種。

      2.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技術

      2.1充分領會圖紙的設計意圖

      施工圖紙是保證施工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充分熟悉施工圖紙的基礎上,才能夠組織有效的施工活動,及時發現問題并迅速解決,促進工程施工活動順利開展。一般而言,電氣系統具有種類繁多的設備和管線配置。在開展電氣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圖紙的審閱工作,尤其是設計中的變更部分,要逐一進行掃描。

      2.2電柜、電箱和配電盤的安裝技術

      電柜、電箱和配電盤安裝的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事項:(1)施工人員在進行電柜、電箱和配電盤安裝時,不僅要對安裝位置進行準確定位,而且要確保內部線路的正確連接,從而保證整個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2)在制作電柜、電箱和配電盤時,要選用不可燃材料,保證安裝牢固,各類技術參數指標處于正常狀況。(3)箱內元件的分布要按照圖紙結構而定,嚴格進行各個相序間的劃分,線路界面必須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操作。(4)電柜、電箱和配電盤的金屬框架及基礎型鋼要確保接地正確,設置相應的可開啟門。門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間要選擇裸銅線連接,同時配備相應的電擊保護,抽出式配電柜推拉需要保持正常動作。(5)電柜、電箱和配電盤內線路整齊沒有交接無序現象,導線間應緊密連接,沒有斷股和傷芯線現象。(6)漏電保護裝置的動作電流設置合理,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3管件預埋的安裝技術

      作為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的重要內容,管件預埋和焊接的質量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施工人員技術參差不齊,容易發生錯埋、漏埋或者是沒有安裝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進行管件的制作埋設。具體說來,管件預埋的施工技術包括如下方面:現場施工人員要對預埋件敷設的部位、數量、規格型號等與圖紙進行認真核對,仔細檢查鋼管防腐、管口處理和焊接等;管間的連接、彎扁度、彎曲半徑、過線盒和接線盒要符合相關規定;對設備基礎、接地裝置和接地網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查;對接地網的接地電阻進行測量,對不滿足設計要求的部位,采取增加接地極數或其他補救措施。

      2.4接地裝置的安裝技術

      要按照建筑工程低壓電氣的施工圖紙進行接地裝置的分布,接地電阻值應該符合標準的設計要求。埋設防雷接地的干線時,經人行通道處埋地深度要大于1m,同時在管道上方敷設瀝青。接地模塊頂面埋地深度要大于0.6m,接地模塊間距大于模塊長度的3~5倍,其埋設基坑通常是模塊外形尺寸的1.2~1.4倍,并且在開挖深度內做好各項指標記錄。接地模塊要保持水平或垂直就位,同時把握好各個上層間的接觸距離。對接地模塊的引線進行集中處理,用干線將接地模塊并聯焊接成一個環路,干線的材質與接地模塊焊接點要保持一致。當進行暗敷操作時,在抹灰層內的引下線設置固定裝置,明敷操作時引下線不能彎曲,要盡量實現平整的放置,用油漆做好支架焊接位置的防腐工作。

      2.5電線導管和線槽敷設的安裝技術

      電線導管和線槽敷設的施工要點包括:金屬電纜導管和線槽必須接地或者是接零可靠。鋼導管和金屬線槽不能夠熔焊跨接接地線,連接處需要使用專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線,并且兩卡間銅芯軟導線截面大于4mm2。非金屬導管采用螺紋連接時,連接處兩端跨接接地線。防爆導管不能使用倒扣連接,金屬導管嚴禁對口熔焊連接。當絕緣導體在砌體上剔槽埋設時,要采用強度等級大于M10的水泥砂漿抹面保護,并且保護層厚度大于15mm。室外埋地敷設電纜導管時,埋深要超過0.7m,并且壁厚小于2mm的鋼導管不應該埋設在室外土壤內。所有管口在穿入電纜和電線后應該做密封處理。引向建筑物的導管,建筑物一側的導管口應設在建筑物內。金屬導管內外壁應做防腐處理,埋于混凝土內的到管內壁應做防腐處理。暗配的導管,其埋設深度和建筑物表面的距離要超過15mm;明配的導管,應該排列整齊,固定點間距均勻,并且安裝牢固。導管和線槽在建筑物變形縫處,應該設補償裝置。

      2.6低壓電氣安裝的協調施工技術

      如前文所述,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中涉及的工序較多,各工序間經常會交叉施工,因此在進行低壓電氣安裝前,應該做好各專業施工順序的協調,正確權衡不同施工順序的重要性,從而科學安排不同施工工種的進度。如建筑工程低壓電氣與土建、給排水施工間進行協調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會影響到土建工程的進度,因此在對兩者進行協調時,要做好主次的把握,實現以土建為主,低壓電氣安裝工程全面做好土建工程的配合工作。(2)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與給排水工程進行協調時,首先要認真比對和研究兩個工種的圖紙。由于這兩個工種的圖紙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如低壓電氣安裝的線管道與給排水作用的排水管道存在沖突時,一定要根據施工規范的要求,做好各管道的安裝工作,確定好安裝順序,然后再進行安裝。

      3.建筑工程低壓電氣的調試和運行技術

      當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工程結束后,需要對低壓電氣安裝工程內各個元器件的運行進行考核,確保低壓電氣安裝的有效性。具體說來:(1)成套配電(控制)設備的運行電流和電壓要處于正常狀態。(2)電動機應通電后觀察其轉向和機械轉動是否正常,并且空載試運行的電機時間為2h。交流電動機在空載狀態下持續啟動兩次,兩次的斷開時間在5min以上,確保電動機溫度正常后方可再次啟動;空載運行時,要記錄電流、電壓、溫度和運行時間等參數,確保達到電氣動產要求。(3)照明系統通電后,燈具回路控制要和配電箱回路相同,開關與燈具控制順序也要逐一應對。

      4、結語

      總之,建筑工程低壓電氣安裝工程質量直接影響工程總體質量,必須要高度重視其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之上,有更多的專家學者提供指導意見,切實提高低壓電氣安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志民.建筑低壓電氣安裝工程的施工要求[J].廣東建材,2009,25(7)

      第4篇

      “田園城市”的概念,最早由19世紀末英國社會學家霍華德在《明日的田園城市》中提出,在該書中霍華德提出建立一種包含傳統意義上城市和鄉村的優點的理想城市即田園城市?,F在,成都市將建設一座著力于展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大城市。成都市的田園城市具有“世界級、現代化、超大型、田園城市”四大基本要素。

      然而,在現代超大型城市發展中,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對不可回避的矛盾問題。如何有效地處理這對矛盾問題,關發表職稱論文系到成都市的未來“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成敗。因此,需要討論成都市田園城市建設中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問題的協調關系。

      一、成都市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從2005—2010年,成都市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明顯增長。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3%以上的增長。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425個,完成投資680億元。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成都經開區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其中,民營工業增加值1150億元,增長25%。

      在過去幾年中,成都市的工農業發展取得新跨越。成都市堅持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集中發展和提速增效。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7.7∶42.5∶49.8調整優化為2009年的5.9∶44.5∶49.6。

      成都市的城鄉建設成就顯著。五年來,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格局基本形成,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聚集和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根據成都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預測,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間的經濟發展速度大約保持在12%年增長,能源消耗年增長率大約為8%。

      二、成都市經濟發展中的環境問題

      一個城市的大氣環境的清潔程度與城市的經濟發展中的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耗類型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經濟發展中要注重經濟的發展和大氣環境治理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

      (一)成都市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

      經過對成都市的大氣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確定成都市的主要大氣污染因子為大氣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過去幾年中,成都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呈穩中轉好的趨勢。成都市的全年空氣質量以良為主,優良率為80.3%~86.3%??諝馕廴咎卣鞅憩F為揚塵、機動車排氣、煤煙混合型污染。

      成都市城區環境空氣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濃度近幾年呈緩慢上升趨勢,成為次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是成都市環境空氣中的重要污染物,近幾年隨著大氣排放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形勢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城市發展中機動車排放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物問題

      隨著成都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至2007年,成都市的輕型車達724654輛,中型車達94790輛,重型車達22353輛,摩托車達937659輛。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上升,其總排放量已接近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并將持續增加。根據環境監測數據,2009年成都市的二氧化氮首次超過二氧化硫成為次要污染物,這與成都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機發表職稱論文動車尾氣污染日益加重密切相關。機動車排氣及道路揚塵污染成為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源消耗可能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

      成都市在近十年來能源消耗總量基本呈現上升趨勢(見圖2),尤其是從2005—2009年間,能量消費總量更是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從2001—2009年,成都市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長率達8.15%。根據統計數據,2009年成都市消耗電力305.28億千瓦時,天然氣38.61億立方米,成品油358.25萬噸,煤炭1325.78萬噸,分別占能源消耗總量比重的46.26%、14.83%、11.31%、27.6%。成都市能源消耗構成中,電力所占的比重最大,煤炭所占比重次之,天然氣和成品油所占比重最小。

      由于天然氣相對于其他能源價格偏低,導致天然氣市場需求過快增長,消耗總量年均增幅超過20%。雖然成都市近幾年始終把能源保障列為重點,使成都能源供需總量趨于平衡,基本能夠滿足市場消費需求。但是,成都市的能源供需結構性矛盾還是呈現加劇趨勢。成都市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對一次能源的需求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能源消耗過程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在經濟發展中不能有效地解決能源消耗中的污染物排放,將加劇成都市大氣環境的惡化。

      (四)大氣環境承載能力分析

      1.大氣承載力分析原理。人類在開發活動中,要做到經濟發展與大氣保護環境相協調,就要保證污染物的排放不能超過大氣環境承載力。所謂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人類活動作用的閾值。大氣承載力的量化方法主要利用承載率評價法。承載率是指某區域環境承載量與該區域環境承載量閾值的比值。

      在大氣環境評價中用承載率分析地區大氣污染物的承載能力,大氣環境承載率的表達式:CC=式中,CC是大氣環境承載率,VT是大氣環境總量,VE是某一時期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1)當大氣環境承載率在0~1之間,說明大氣環境承載力強。經濟發展導致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處于可控范圍內。(2)當大氣環境承載率小于1時,說明區域的大氣環境承載力超負荷嚴重。經濟發展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產生的累積效應明顯,需要加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2.大氣環境容量的計算。為了同時保證城市經濟增長和大氣環境質量能達到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必須使區域大氣污染發表職稱論文物排放量小于大氣環境容量。

      若規劃區分為n個分區、m個環境功能區,各個分區、功能區面積為Sij,則各分區允許排放總量為:Qi=A(Cij-Cb式中,Cij——各分區、功能區所執行的環境質量標準,mg·m-3;Cb——各分區、功能區的大氣污染物的背景值,mg·m-3;Qi——各分區允許排放總量,104t/a;A——總量控制系數,是根據地區的地理和氣象條件變化的一個數值。利用成都市的氣象條件,計算了成都市的大氣污染物的容量數為二氧化硫20.11萬噸,二氧化氮28.41萬噸,顆粒物為33.57萬噸。大氣環境容量是隨季節變化的量,成都市冬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辉诓豢紤]降雨條件的情況下,成都春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大。在考慮降水條件下,成都夏季的大氣環境容量最大。

      3.成都市大氣環境承載力分析。隨著成都市經濟總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和機動車都將快速增長,使得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成倍增加。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手段主要是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結構的改變和大氣污染物治理水平的提高。2009年成都市的平均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70%。依據這個原理,設計了成都市經濟發展和污染物治理情景案例。

      設計情景1:成都市經濟以其“十二五”的12%增長和能源彈性系數0.67的情景,二氧化硫治理情景為脫硫率為85%、90%和95%;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為脫銷率為70%、80%和90%。這是根據成都市“十二五”的經濟和能源發展計劃設計的情景(見表1和表2)。

      設計情景2:在經濟以7%增長和能源彈性系數0.5情況下的污染減排情景設計,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與情景1一致。這是根據全國“十二五”的平均經濟發展速度和優化的能源發展速度設計的情景。

      通過大氣承載力的計算分析。成都市的大氣環境承載力指數隨能耗的增長而急劇增大。尤其以成都市“十二五”的能源消耗增長率計算(情景1),到2050年,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85%的情況下,大氣承載力指標仍然達到-1.5。只有二氧化硫脫硫率達到95%的情況下,二氧化硫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才能小于大氣環境容量。二氧化氮在情景1的情況下是超出大氣環境容量。在情景2的經濟發展與大氣環境治理情況下,2050年,二氧化硫排放可以符合大氣承載力指數的要求。但是,二氧化氮必須滿足工業脫硝達到90%,汽車的新能源替換達到70%的條件下,二氧化氮排放量才能符合大氣承載力指數的要求。大氣承載力指數說明,在現有的大氣環境治理水平下,隨著成都市經濟的發展,大氣環境狀況將趨于惡化。經濟發展必須重視能源結構的改變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治理。

      三、成都市田園城市建設中的經濟與大氣環境協調問題討論

      1.成都市的田園城市發展要走綠色經濟的道路。成都市的“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建設,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始終堅持低碳、環保、生態的理念,強化全社會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良性互動。

      2.實行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未來經濟發展中的能源結構調整應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中心,通過引進和發展清潔能源,采取以天然氣、輕柴油、液化石油氣、電等各種優質能源并舉的措施,廣開渠道,實現優質能源替煤戰略。實施節能強企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和廢物利用能源替代,落實國家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第5篇

      【關鍵詞】 傳統能源 新能源 發展 創新

      近年來我國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較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每年8%的GDP增長速度,傳統能源的貢獻占了很大比例。趙麗霞等人[1]將能源作為新的變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通過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并得出能源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要素。王旭暉、劉勇[2]運用協整分析和Granger檢驗對1978—200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盡管短期內我國的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存在波動關系,但是長期內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且存在能源消費到經濟增長的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鄭永琴等、王保忠等[3.4]應用協整理論、誤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分別對貴州省、山西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得出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只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

      因此,伴隨經濟增長對能源不斷提高的需求,為滿足能源需求,儲量充足或清潔可再生、對環境傷害較弱的能源項目成為能源產業發展的焦點。所謂新能源是指相對傳統能源而言,通過新技術和新材料開發利用的能源。傳統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以及水電和低效率直接燃燒的秸稈、薪材等能源,而風能、太陽能、核能、氫能、潮汐能和地熱能等等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還有一部份新能源是指利用新技術對常規能源的新利用,如生物質能、潔凈煤技術、智能電網、車載新型燃料等。同時,新能源也是一個動態的、歷史性概念,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今的新能源在若干年以后也會變成“傳統”能源。新能源有兩大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可再生性和生態友好性,人類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新能源,同時新能源來自于大自然,最終會回歸到大自然,具有極高的生態友好性,這是傳統能源所不能比擬的。二是可供開發的能源儲量非常大,如太陽能、氫能等,和常規能源的儲量相比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這兩大特征為新能源的開發帶來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教學論文和職稱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傳統能源使用的初始階段,其成本主要是經濟成本,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很??;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能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稀缺,此時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將急劇升高,呈加速上升趨勢。目前全球傳統能源顯然已經是處于后期使用階段。但與人們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仍然還只是經濟成本。而對于新能源產業而言,基本上只有經濟成本,其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幾乎是不存在的,這是由新能源的特性所決定的。但新能源在使用初期其經濟成本是十分高昂的,原因是新能源產業除了是屬于生態友好的綠色產業外,它目前還屬于高技術產業,因此技術研發成本非常大,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新能源所轉化的電能成本要遠大于傳統能源所轉化的電能的原因所在。

      但是,藍瀾等[5]基于LCOE方法對中國風電與火電的成本進行了比較發現在新能源鼓勵性政策補貼與傳統能源環境外部性不計的前提下,風電項目比火電項目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的結果。即使考慮風電廠的棄風率,從長期看風電項目在成本上仍然優于燃煤發電。如果考慮燃煤電廠的外部環境成本,風電廠的發電成本優勢更加明顯。但是,阻礙我國可再生能源如風電發展的根本因素其實不是發電成本,而是來自電網。由于目前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地區大部分用電負荷較小,大規模風力發電面臨當地電網難以消納的問題。從用電量來看,目前西北、東北、內蒙等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用電量相對較少,用電負荷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2010年,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完成裝機總量516萬千瓦,其中并網裝機僅130萬千瓦。為解決風電外輸問題,甘肅省電力公司計劃投資建設750千伏輸變電工程,但也只能夠滿足94% 概率條件下的516萬千瓦風電送出需要,仍然有6%的時間需限制風電出力。而酒泉市計劃到2015年底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271萬千瓦,2020年增加到2000萬千瓦以上,即使是西北電網也難以消納。因此新能源的發展需要重點解決新能源發電效率不高和并網傳輸難度較大的問題,發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電網技術。

      由此可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能源的研發、生產成本將會越來越低。就短期而言,傳統能源的成本僅就經濟成本而言比新能源成本要低,但從長期來看,新能源的成本要遠低于傳統能源成本。因此,為了人類的未來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新能源產業勢在必行。

      《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從目前的10%升至15%以上,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從目前的1.5%升至6% 以上。由此看來,新能源雖然前景廣闊,但在未來數十年的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仍較輕。這也同時說明,傳統能源在中國未來的消費結構中,將長期占主導地位。從這個意義來說,傳統能源生產企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有長足的發展潛力,但也仍需順應新能源時代的潮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思路作出正確的發展戰略選擇。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一個重要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個現實切入點。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當重點給予支持 ,力求取得更大的突破,實現產業化規模化。但是,新能源的良好應用前景并不意味傳統能源的大規模被替代,尤其是在未來的數十年里,一次性能源的消費比例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實際上,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看上去似乎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但兩者之間并不是矛盾和競爭的關系,而是可以相互協同、優勢互補的。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積極在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各個新能源板塊均衡發展,這種發展的多元性,不但滿足了社會、經濟發展對能源持續增長的需求,同時也優化調整了能源結構。而且,發展傳統能源所積累的經驗、資金和技術,可以幫助新能源變得更加有效和實用;反過來,新能源的發展,也會催生各種清潔技術,促進化石能源更加清潔地加以利用。兩者相結合,將使我們的能源更加清潔、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推動現代文明和生態環境共同向前發展。因此,傳統能源行業應該抓住這一戰略時機,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中找到自己的重要位置。

      參考文獻 [本文轉自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教學論文和職稱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點擊進入DyLw.NeT 第一 論 文網]

      [1]趙麗霞,魏巍賢.能源與經濟增長模型研究[J].預測,1998(6):15-21.

      [2]王旭暉,劉勇.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 基于協整分析和Granger 因果檢驗[J].資源科學,2007(5):57-62.

      [3]王保忠,黃解宇.能源供給、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J].技術經濟,2010(2):57-62.

      第6篇

      1 河北地標編制的基本情況

      河北地標是由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提出的,其編制計劃為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下達2013年河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冀質監函 [2013]223號),項目承擔單位為農業部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唐山)。

      在煙氣脫硫方法按有無液相介入劃分的濕法、半干法、干法、電子束法和海水法等分類中,濕式鈣法脫硫在河北的應用企業較多,其脫硫劑主要包括石灰石粉和生石灰。這也與我省環保部門制定的《污染治理技術規范》相適應,該規范中要求200MW以上機組全部采用濕式鈣法或雙循環式鈣法脫硫工藝,其脫硫效率必須達到95%以上;同時要求200MW以下小型發電鍋爐逐步淘汰,且脫硫效率低于90%的半干法或循環流化床工藝也必須退出脫硫市場。

      在我省,大多數發電廠的濕式鈣法煙氣脫硫系統均是直接購入石灰石粉用作吸收劑,這樣,脫硫系統占地面積小,工序簡單。由于煙氣脫硫裝置可以隨石灰石成分有一定的變化范圍,因此,對石灰石成分的要求的標準不一。但這種變化調節通常是以犧牲脫硫效率為代價的,為保證達到規定的脫硫效率,各脫硫公司多根據自己積累的運行經驗,對石灰石粉的成分指標提出自己的要求。如表1、表2、表3是三個不同企業不同時期對石灰石品質的要求。

      標準起草組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標準的現狀調研,然后參照我國現行的檢測技術規范[3]及重慶市煙氣脫硫(濕法)石灰石粉地方標準,討論確定了標準起草的思路和框架。又針對CaCO3、MgCO3、酸不溶物、反應活性等幾個重要技術指標,通過廣泛征求意見,研究界定了指標的限值。

      2 河北地標與重慶地標的比較

      2.1 產品等級劃分方式不同

      重慶地標分等為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河北地標等級劃分為I級、II級、III級三個等級。雖有區別,但本質相同。

      2.2 技術要求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重慶地標從項目上僅規定了外觀、氧化鈣含量、細度(0.063mm方孔篩篩余)和水分四項指標。河北地標除外觀、水分與重慶基本一致外,氧化鈣含量、細度指標均有明顯提高,且增加了MgCO3含量、酸不溶物指標,并要求報告反應速率(轉化分數達到0.8時所用時間)測定值。

      2.3 氧化鈣或CaCO3含量區別較大

      重慶地標氧化鈣含量按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分別為≥50.4、≥49.5、≥47.5(換算成CaCO3含量分別為≥89.95、≥88.35、≥84.78)。相對于河北地標中CaCO3含量分別為≥94.0、≥92.0、≥90.0(換算成CaO含量分別為≥52.67、≥51.55、≥50.43)的要求是偏低的,客觀上有利于提高石灰石開采利用率。但就河北而言,多數脫硫企業面對嚴格的脫硫效率要求,普遍提出的CaCO3含量均在90.0%以上,并對影響脫硫效率的有害成分提出不同的限制要求。這也與石灰石資源豐富且低CaCO3含量石灰石利用方式較多的現狀,以及脫硫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較缺乏的現實有關。更由于脫硫企業曾發生的多次堵管事故,而不得不改用高品位生石灰救急的負面影響,為平衡供需雙方關系,在編制標準時,我們支持了最低CaCO3含量在90.0%以上的要求。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論 文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

      2.4 河北地標增加了有害成分MgCO3和酸不溶物的限制要求

      由于影響脫硫效率的石灰石粉品質因素主要包括:石灰石成礦年代、晶體結構、CaCO3含量、MgCO3含量、雜質含量(主要是不溶性的Al2O3、Fe2O3、Mn3O4及SiO2等酸不溶物)、粒徑(細度)有關。同時,石灰石所處運行環境的pH值、漿液中Cl-含量、Na+含量、F-含量、甲酸含量、漿液溫度、攪拌速率與攪拌強度、添加劑的質量與品種、CO2分壓、曝氣效果以及煙塵中的可溶性Al3+、Fe3+、Zn2+對反應活性影響也較大。

      結合企業脫硫實踐和莊滬豐[4]、鐘毅[5]等人的研究,我們確定控制的化學成分包括CaCO3含量、MgCO3含量、酸不溶物。其意義在于:

      2.4.1 反應活性和脫硫效率的要求

      石灰石礦通常有三種存在形式:一是以方解石形式時,其石灰石含量較高,達98%,氧化鎂含量較低,對于石灰石-石膏來說是比較好的脫硫劑。二是以白云石形式存在時,其分子式為CaMg(CO3)2,這種石灰石是在地質變化過程中,鈣原子被告鎂原子代替自然形成的,而CaCO3與MgCO3是晶體間的力結合,其溶解度比CaCO3更低,對于石灰石-石膏脫硫系統而言,在pH值為5.2條件下,幾乎沒有活性。三是兩種晶體結合物,既有單獨的石灰石晶體,也有以白云石形式存在的混合物。如果氧化鎂是以活性MgCO3形式存在時,而不是以CaMg(CO3)2形式存在時,煙氣脫硫用石灰石粉的活性也差別很大。由于石灰石品質是由CaO含量決定,石灰石純度越高,脫硫效果越好,因此需要對氧化鈣、氧化鎂含量、雜質含量(主要是不溶性的Al2O3、Fe2O3、Mn3O4及SiO2等酸不溶物)等加以規定。

      2.4.2 運行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

      由于石灰石的成礦年代和CaCO3含量不同,其反應活性差異較大,CaCO3含量越高活性越大。而白云石比方解石的溶解速率低3~10倍,當石灰石純度較低或要求的石灰石利用率較高時,白云石等雜質會大大降低石灰石的溶解度。MgCO3含量過高時,還容易產生大量可溶性的MgSO3,從而減小SO2氣相擴散的化學反應推動力,嚴重影響脫硫化學反應的有效進行,且石灰石中CaCO3含量太低時會由于雜質較多而給運行帶來一些問題,造成吸收劑耗量和成本費用增加。

      2.4.3 促進生成優質脫硫石膏以便循環再利用的要求

      煙氣脫硫石膏[6]標準中規定干基二水硫酸鈣含量分別不小于95%、90%、85%時劃分為三個等級。其余組分大多為未充分利用的石灰石中CaCO3。對于不能達到分級要求的脫硫產物,一般采用丟棄形式,廢液也隨廢水排放,從而會對環境造成新的污染。而造成脫硫石膏無法順利生成的原因除了運行中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石灰石品位過低造成的循環利用率不高也是重要原因。因此也需要控制石灰石中CaCO3含量在9 0%以上。

      考慮到上述原因,我們根據匯總相關實驗數據,規定MgCO3和酸不溶物的限值分別為≤5.0和≤6.0。

      2.5 兩地地標中細度指標要求也有差別

      石灰石粉細度也是影響脫硫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純度較高的石灰石,粒徑對反應活性的影響遠大于石灰石種類和成分的影響。反應接觸面很大程度上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石灰石粉越細,單位質量接觸面積越大。較細的石灰石顆粒各反應速率高,更快的吸收SO2氣體,脫硫效率及石灰石利用率較高。一般情況下,0.063mm篩余小于10%時,即可滿足脫硫時的粒徑要求。粒徑越細,越有利于氣液反應,提高SO2氣體吸收率。

      重慶地方標準規定的是0.063mm篩余小于5.0%。而我省電廠通常采用325目篩(約0.045mm)手工干篩法測定并要求細度過篩率90%以上,即篩余小于10%。通過測定0.045mm、0.080mm負壓篩細度與0.063mm干篩細度相比,感覺干篩數值不穩定,與負壓篩的波動有的數據不可靠。

      鑒于水泥負壓篩析儀測定石灰石粉細度是成熟的方法,因此選用GB/T 1345-2005《水泥細度檢驗方法 篩析法》規定的45μm篩及其篩析方法,且規定45μm篩余≤10.0%。這個指標是綜合考慮以下因素而確定的:一是為保證反應活性滿足脫硫效率要求;二是為保證能源成本較低。由于現石灰石粉加工多為立式輥磨機或大型管磨機,均能在保證脫硫效率條件下兼顧經濟性,也基本符合實際脫硫時石灰石粉的粒徑情況。

      2.6 河北地標中增加了反應速率指標

      石灰石作為吸收劑的特性不僅包括其化學成分,主要也包括其反應活性,脫硫系統的堿量是通過石灰石粉的溶解來提供,吸收劑的活性影響到吸收劑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是表示一種在酸性環境中的轉化特性?;钚暂^高的石灰石在保持相同石灰石利用率的情況下,可以達到較高的SO2脫除效率。石灰石反應活性高,石灰石利用率也高。石灰石品質不同,對生產控制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生產中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

      吸收劑的活性包含吸收劑種類、物化特性和與其反應的酸性環境。吸收劑的物化特性包括:純度、晶體結構、雜質含量、粒徑分布以及包括內表面(即孔隙率)在內的單位質量總表面積和堆積密度。對于石灰石粉,其反應活性的測試方法目前主要為反應速率法、MET法等兩種方法。反應速率法即固定pH值為5.5、反應溫度50℃和攪拌速度800r/min條件下的鹽酸滴定法,表征反應時間與耗酸量的關系。因為我國已有電力標準[7]就是采用該法表征石灰石粉反應活性的,因此我們引用了該方法標準,與現有標準相銜接,突出了做為吸收劑石灰石粉的性能特點。

      影響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藝效率的因素,除了吸收劑本身質量如純度、粒度、雜質含量之外,過程控制質量、吸收塔工作環境、機組的煙氣參數,如溫度、SO2濃度、氧氣量、粉塵濃度等也不同程度的影響脫硫反應進程。

      3 試驗方法的選擇

      (1)CaCO3:河北地標中按GB/T 5762-2012或GB/T 3286.1-2012進行CaO含量的測定。有異議時,按GB/T 5762-2012進行。重慶地標采用GB/T 5762-2000中EDTA法測定CaO含量。因此方法基本一致。

      (2)MgCO3含量:河北地標中按GB/T 5762或GB/T 3286.1進行MgO含量的測定。有異議時,按GB/T 5762進行。

      (3)含水量:同樣為烘箱法。

      (4)酸不溶物:河北地標中按JC/T 478.2-2013鹽酸法進行。

      (5)反應速率:河北地標中按DL/T 943進行。

      4 結束語

      河北地標雖較重慶地標在某些技術指標要求上較為嚴格,但相信隨著脫硫技術裝備的進步和專業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一定可以在不遠的將來把某些指標降到重慶地標水平,以更好地提高石灰石資源利用率。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論 文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

      參考文獻

      [1]河北省地方標準.DB13/T 2032-2014.煙氣脫硫(濕法)用石灰石粉[S]

      [2]重慶市地方標準.DB50T 378-2011.煙氣脫硫(濕法)石灰石粉[S].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DL/T 986-2005.濕法煙氣脫硫工藝性能檢測技術規范[S].

      [4]莊滬豐.石灰石粉品質對濕法煙氣脫硫性能的影響[J].中國環保產業,2008,9:24-27.

      [5]鐘毅,林永明,高翔,等.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石灰石活性影響因素研究[J].電站系統工程,2005,4.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C/T 2074-2011.煙氣脫硫石膏.

      第7篇

      關鍵詞:C/S結構:B/S結構;多數據源;電能質量:監測系統

      O引言

      電能質量事關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以及用戶的經濟效益。 現行電能質量國家標準主要包括公用電網諧波、供電電壓偏差、電力系統頻率允許偏差等。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電能質量監測裝置不斷接入電網,各供電公司可以隨時查看所管轄區域站點的電能質量狀況,但是由于眾多的設備廠家服務于電能質量管理工作,使電力系統的電能質量數據變得龐大并且分散,極其不容易統一管理。為了進一步提高電能質量數據的管理水平,有必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能兼容多個電能質量數據源的數字化管理平臺,使數據具有網絡化和共享性等特點。

      1平臺設計目標及原則

      平臺設計目標是:基于天津市電力公司ATM網絡,采用C/S和B/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構建多數據源的電能質量綜合管理數字化平臺,將電能質量管理從分散管理轉向集中管理、從靜態管理轉向動態管理,提高天津市電能質量管理水平,并使之逐步成為整個天津市電能質量管理的基石,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平臺設計原則是:遵循國家關于電能質量的規定及技術規范;把該平臺置于整個信息化體系之中進行設計和開發,充分考慮到與各個采集設備廠家的數據共享;在遵循軟件開發規范基礎上,更強調變電站及其采集點圖形化、采集設備兼容性及接口可擴展性、各種諧波數據的統一存儲:采用C/S與B/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分別實現集控臺子系統和Web信息管理子系統;整個系統應具有全局性、共享性、網絡化、穩定性、實用性的特征。

      2系統結構

      本系統充分利用現有ATM網絡和硬件資源。為了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數據庫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分離開來,各自以雙機熱備的工作模式運行。數據采集器以電話撥號的方式把數據存儲到前置機中,集控臺接收前置機中的數據進行展示和分析。系統網絡結構圖如圖1所示。集控臺有采用C/S結構開發的集控臺管理子系統和采用B/S結構開發的Web信息管理子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采用SQLserver2000,應用服務器采用IIS5.0+.NetFramework構建。

      3平臺功能

      該平臺從系統功能上劃分為兩個子系統:集控臺子系統和Web信息管理子系統。

      3.1集控臺子系統

      集控臺子系統作為電能質量平臺的管理中心對各前置機的數據進行接收以及對系統各種屬性進行設置,畢業論文 包括采集點圖形管理、數據接收、比對標準管理、設備管理、系統管理等功能模塊。

      (l)采集點圖形管理模塊

      采集點圖形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變電站分布圖形管理和采集點分布圖形管理,可將數據采集點的管理可視化,增強了操作的直觀性。在圖形中先顯示出變電站的地理位置分布圖,點擊變電站進入這個變電站的電氣接線圖進行采集點的設置,在圖中也可以對采集點所連接的前置機進行刪除、新增與修改的操作。

      (2)數據接收管理模塊

      前置機每天都會向集控臺傳輸數據,集控臺在接收數據后要進行判斷和處理后把數據存儲到總數據庫中,然后進行其它的應用操作。數據接收方式包括遠程接收、人工接收兩種方式,遠程接收又包括定時接收和即時接收兩種方式,如果通訊出現了問題,可以選擇手動錄入數據或用便攜設備來向集控臺傳輸數據。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接收數數據的對象,即選擇從哪些前置機接收數據。集控臺數據處理過程是(如圖2所示):把接收到的數據與設定的標準數據進行比對,找出超標數據或危害性數據,將危害性數據信息過濾出來存入相應的電能質量數據表中,用戶通過查詢得到危害性電能質量信息,可迅速做出相應的處理。

      (3)比對標準管理模塊

      該模塊主要實現了諧波比對標準值計算、比對標準的設置、比對標準的。在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會根據諧波的衡量標準來區分數據是否為諧波,碩士論文 這個諧波的比對標準相當于一個模板,并可以在電能質量國家標準值發生變化時通過操作界面進行修改。系統為這個修改功能設置了最高權限,允許系統管理員進行修改。

      (4)設備管理模塊

      底層設備的正確配置是實現數據采集器與集控臺之間數據通訊的基礎,主要功能包括串口的設置、前置機屬性的查詢和設置、采集單元信息查詢和統計,以及集控臺與前置機進行數據通訊的服務配置。

      (5)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模塊能夠對系統的用戶、角色、權限進行設置,具有數據庫清理、數據庫備份、數據庫還原、數據庫屬性設置等數據庫管理功能。

      3.2Web信息管理子系統

      Web信息管理子系統實現在Intranet上通過Web頁對傳輸到集控臺的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并將結果以圖表的方式展現,清晰地分析出諧波的發生情況。該子系統包括電能質量數據查詢、基礎參數查詢、統計分析、報表與報告管理等功能模塊。

      (l)電能質量數據查詢

      該模塊實現按指定的查詢方式查詢電能質量數據,包括諧波數據、電壓偏差數據、頻率偏差數據。查詢方式主要包括按數據的產生日期查詢、按產生數據的變電站進行查詢、按產生數據的單位或部門進行查詢、按電壓等級進行查詢、按數據的種類進行查詢。當諧波數據補增或出現其它變化時,用戶還可以據此對諧波數據進行修改。

      (2)基礎參數查詢

      該模塊主要對監測點基礎參數值進行查詢,能夠查詢指定變電站的各監測點的電流標準值、電壓標準值、電壓偏差標準值和頻率偏差標準值。

      (3)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模塊包括電能質量圖示分析和暫態事件分析。圖示分析是指對電能質量數據按指定時間范圍和監控對象以圖表的形式進行統計和分析,涉及到的數據類型包括報警數據、正常數據、綜合數據、實時數據以及閃變數據。職稱論文 主要生成以下類型的圖形:電壓、電流諧波總畸變率變化曲線,各次諧波電壓、電流變化曲線,電壓、電流總有效值變化曲線,功率變化曲線,基波電壓、電流變化曲線,不平衡度變化曲線。

      暫態事件分析主要針對普遍影響電力系統及工業用戶的電壓跌落(Dis/Sag)、電壓驟升(swell)、電壓短時中斷(inrerruption)等事件進行錄波,進而結合經典的SARFI分析方法與ITIC曲線分析,以圖表、曲線、統計報表等形式給出事件過程的詳細分析,并從電網可靠性角度作出事件發生的概率評估。它主要包括以下分析功能:暫態波形點(Point on wave)分析、暫態事件的SARFI-ITIC曲線統計分析、SARFI-X統計報表、基于正IEC61000-4-11和UNIPEDE的典型報表分析及暫態事件匯總表。

      (4)報表和報告管理

      諧波數據經過整理后可以生成報表和報告。報表是通過對電能質量數據按指定時間范圍和監控對象進行統計和分析而生成的,可保存為Word、Excel或文本格式的文件,主要有以下類型的報表:各次諧波電壓、電流統計報表,電壓偏差統計報表,電能質量綜合報表,基波、諧波電壓和阻抗、總功率、諧波功率、頻率偏差等查詢報表。報告主要是關于電壓、頻率、變電站名稱、采集時間以及前置機屬性等相關信息的文件,報告文件可以打印、上傳。

      4關鍵技術

      C/S與B/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

      C/S結構是二層次的面向數據的應用結構,是一種傳統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技術。它的主要特點是交互性強、網絡通信量低、響應速度快、利于處理大量數據;但是維護和管理的難度較大,不能實現快速部署和配置,通常只局限于小型局域網。

      B/S采用三層結構,在數據管理層口Bserver)和表示層仍rowser)之間增加了中間件用于構建業務邏輯層。B/S結構著重于客戶機對應用服務的請求,具有獨到的優點:具有強大的應用管理功能,高性能地處理大量并發訪問,屏蔽異構平臺,很好的靈活性、易維護性、可擴展性等。但是缺點是系統響應速度慢、服務器開銷大、通信帶寬要求高等問題。

      電能質量管理平臺采用了B/S和C/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充分發揮了兩種結構的優點,彌補了各自的不足,優化地分別實現了集控臺管理和節觸b信息管理兩個子系統。

      多線程機制

      在接收數據過程中,該平臺會對不同廠家的設備同時進行數據接收與處理,如果按照常規的工作流程,工作總結 每一個廠家設備都要排隊等待,造成處理時間延遲和資源浪費。為了保證系統任務和數據庫操作不會占用過多系統資源而導致死鎖的現象發生,該平臺使用了多線程機制,使多個任務能夠在后臺有條理地并發執行,增強了程序運行的穩定性。多線程機制使得用戶可以在等待任務執行過程中去執行其它任務而不會相互影響,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工作效率。

      可視化圖形操作

      該平臺運用圖形對變電站的分布和變電站內采集點的設置進行管理,由于圖形操作所帶來的可視化效果遠遠好于普通的文字效果,用戶通過圖形很直觀地看到一個變電站站內的采集點是如何分布的,為用戶創建了方便快捷的操作環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擴展的設備接口

      為了兼容不同廠商的數據采集設備及數據管理系統,該平臺制定和開發了可擴展的設備接口功能。通過TCP/IP協議和接口標準,將新接入系統的數據服務器在平臺中注冊,平臺根據服務器在ATM中的IP、機器名、數據庫的登錄名和密碼進行通訊,并做出相應的配置,從而能夠與新接入系統的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

      局域網監控

      局域網監控是通過監測局域網上需要接收數據的前置機是否在線來判斷前置機的連接狀態,然后決定是否可以進行相互通信的操作,系統通過局域網監測把局域網上前置機以及系統自身的信息進行統計并反饋給用戶。

      5數據規約

      局域網通信協議具有數據同步通信機制,在同一時間可以進行多線程的數據通信操作。在局域網絡的TCP/IP協議的基礎上,可以通過IP地址的訪問進行數據的通信。盡管各廠家的底層協議不相同,數據格式也不相同,但是只要在上級通訊服務到管理分析軟件之間統一協議及數據結構即可,所以數據結構與傳輸協議要與集控臺一致。集控臺只需要從前置機接收與諧波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就可以了,并不用獲取前置機所有的數據。這樣不但提高了集控臺的處理速度,還保證了數據分析的質量。集控臺統一了數據庫表的接收內容,除了系統自身的基礎信息表之外還有:變電站信息表、采集單元信息表、諧波數據表、頻率偏差數據表、電壓偏差數據表、諧波電流允許值表和數據定時傳輸時間表。有了這些表的數據,系統就能夠準確的實現諧波的數據分析了,并可以從具有危害性的諧波數據中得知變電站以及采集單元的位置和屬性信息,以便電力公司對其快速定位并及時解決電網中存在的問題。

      6平臺特點

      總結起來,該平臺具有如下特點:

      采用C/S與BI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優化地實現整各平臺;

      使用了多線程機制并發執行多個任務,提高了系統的工作效率;

      運用可視化圖形操作對變電站及其采集點進行管理;

      具有設備兼容性及接口可擴展性,兼容多數據源;

      各種諧波數據集中存儲,統一處理,信息共享;

      利用局域網監控技術確保數據傳輸暢通;

      具有嚴格的權限設置和數據控制功能;

      納入企業信息化建設整體中,與相關系統接口友好。

      7結論

      天津市電力公司電能質量數字化管理平臺采用C/S和B/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英語論文 充分發揮了兩種結構各自的優點,優化地分別開發了集控臺管理和Web信息管理兩個子系統,具有多數據源兼容及設備接口可擴展的特點,利用多線程機制、可視化圖形操作、局域網監控等技術實現了平臺的強大功能。該平臺改變了天津電網原有的電能質量數據分散處理的現狀,將電能質量從分散管理轉向集中管理、從靜態管理轉向動態管理,提高了電能質量管理水平。該平臺作為電能質量管理的一個網絡數據中心和應用程序中心,實現了天津電網所有電能質量數據的統一管理。 參考文獻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