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業污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0 14:59:27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污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工業污染論文

      第1篇

      從環境質量的新觀點出發,任何物質若以不恰當的種類(如自然界原來沒有的各種人工合成的新物質、農藥等)、數量(大大超過自然容量)、濃度(超過本底很多倍)、形態(如有機汞比無機汞的毒性大得多)、價態(如鉻、砷等不同價態的毒性相差很大)、途徑(如酚、氰等易生物自凈的物質,進入大氣比進入水、土的危害就大得多,進入地下水就比進入地表水危害大得多)、速率(超過自凈極限能力很多)、運動方式(如噪音、振動等)進入或作用于環境系統,打破環境物質的正常循環和平衡,干擾和破壞生態系統的正常循環和平衡,影響和威脅到人體和子孫后代的健康,造成國民經濟的巨大損失的,就都可能成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這些污染物或污染因子的來源便稱為“污染源”。

      按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資料《有廣泛國際意義污染物的控制與鑒定》規定的污染物有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及綜合的共二十八類(1),實際上按照我們前面建立的觀點,污染物的種類還要多得多,幾乎一切自然界的物質及全部人工合成物質都有可能成為污染物。例如,我們人人每天都要吃“鹽”,一般并不認為它也會是一種污染物。而在北京東南郊二百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每年從化工區排放廢水中的酸、堿、鹽高達三萬多噸,酸、堿最后也中和成鹽,占廢水總排污染物的76%(2)。鹽,也成了北京東南郊一項重要污染物。它污染了河道,在北京淡水河道中發現了咸水藻(初步鑒定)(3);它污染了地下水,使地下水化學類型變異(4),硬度迅速上升(5,6),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粗估達一億元以上(6)。

      人類通過工農業生產、城建、交通、生活、科學活動、軍事活動等各種方式,向環境系統排放各種污染物,而從總體及發展觀點看,則以工業廢氣、廢水、廢渣(“三廢”)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工業“三廢”中所含的污染物種類多、成分雜、數量大、毒性強、濃度高、速率快、難自然降解、連續排放,加上復雜的綜合作用、累積作用、富集作用,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入環境系統,參加了大氣環流、水循環、元素的循環,進入或作用于生態系統及人體,危及生態正常平衡、人體健康以至遺傳因子,造成了當代眾所周知的環境污染問題、環境公害事件及環境污染疾病和潛在的所謂“文明病”,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為此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各國都形成了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管理的龐大體系。因此,環境污染源的調查、評價及控制,是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管理的最基礎性工作,首先,又要抓住工業污染源的調查、評價和控制。

      二、

      工業污染源的評價,是污染源工作三步曲的中間環節,它是在調查基礎上的提高,是為控制服務的。它的主要任務是為了從千百萬種復雜的污染物中查明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主要排放方式、途徑、特點和規律。所謂“主要污染物”,顯然是那些數量大、毒性強、難生物分解、易生物富集、易進入或作用于人體的污染物。根據我國各地污染源調查評價工作的經驗和我們自己的體會,無論哪個地區,不管污染物的種類多么復雜,經過科學評價后,總是只有上十種主要污染物,它們在總的污染物比重上卻占百分之九十左右,這就為污染源的控制、環境監測、環境質量研究、環境區域規劃、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環境醫學等環境保護各個方面提供了科學依據,避免了盲目性。

      工業污染源的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排放方式各異,人們是無法直接比較它們的關系,必需經過“標準化”處理,進行相對的間接的比較,就好象商品之間難于直接交換,但可以通過錢來進行彼此的交換一樣。

      所謂“標準化”,就是運用抽象思維,進行科學的抽象,實現指數化,建立指數化系統,有利于運用數學方法定量表達,也有利于應用電子計算機來解決復雜的污染源評價問題。同理,還可推廣于整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及管理系統之中(如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質量與健康相關研究等)。

      馬克思在研究商品價值時指出:“我們應當有可能把一切商品化為一種它們所共有的表現形式,只是按照它們所含有的同一尺度的比例去區別它們”(7)。根據這一思想原理,我們應當有可能將一切環境因子化為“某種第三種東西”(7)的統一尺度,比如無量綱指數、體積、錢等。這樣就可以使看來似乎無關的環境因素、似乎無法比較的環境因子,都可以按照新的統一尺度進行衡量比較,進而進行綜合評價,用它們的比例去區別它們各占的比重大小,從而指出輕重緩急,指出優先控制的重點、方向和途徑。

      三、

      標準化的通式:

      指數=實測值/標準值

      由于評價的目標、因子、標準不同,不可能找到一種適用于一切的標準化方法,我們通過污染源的評價及環境質量評價研究,逐步形成了如下污染源標準化評價系列:

      M=CI/C0;N=CiQI/C0=qI/C0=MQi;

      O=nqI/C0=nMQj=nN;

      P=mnqI/C0=mnMQI=mnN=mO

      上述系列指數的名稱和物理含義如下:

      M棗等標指數(無量綱),系實測因子的濃度值Ci(濃度單位)與該因子的標準濃度值C0(濃度單位)之比值。其值大小表示等于標準的倍數。

      N----等標排放量(介質的量的因次),系實測因子的濃度值Cj乘以包含該因子的載體流量Qi(量的單位)與該因子的標準濃度值C0之比值,或為該因子絕對排放量qi(絕對量單位)與C0之比值,或為M與Qi之乘積。其值大小表示將評價因子用介質(氣或水)稀釋或濃縮至標準濃度時的體積;亦可理解為評價因子進入環境系統后使被污染介質(氣或水)達到標準濃度時的污染體積。N指數比M多包含了Qi因子,反映了絕對量qi的作用,所以比M的作用更進了一步。

      O棗累計等標排放量(量的因次),系評價因子累積排放時間n(時間單位)與等標排放量N的乘積。其值大小反映了累計等標排放量的大小。O指數比N多包含了n因子,所以比N的作用更進了一步。事實上環境污染危害往往是長期累計量起作用的,如致水俁病的有機汞、致骨痛病的鎘、致癌因子及農藥等。

      P棗累計等標排放攝入量(量的因次),系評價因子進入人體的攝入量系數m與累計等標排放量O的乘積。其值大小可以進一步反映污染物的排放與人體健康相關關系的大小。

      在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之前,衛生、市政、地質等部門評價單因子污染水平時多采用等標(或超標)指數值;環保工作開展之后,考慮了絕對量,在官廳污染源評價中首次采用了等標排放量值(8);之后在北京西郊污染源評價中改用毒性標準,采用了排毒指數值(9);在污水滲坑評價中采用了累計等標排放量值(10);國外在車間大氣致癌物攝入危害評價方面,采用了累計等標排放攝入量值(11);我們在1977年成都環境質量評價學術討論會上提出了這種方法,但尚未實際應用,因實際攝入量因子測定較難。

      第2篇

      本文作者:孫鑫寧平唐曉龍易紅宏周連碧張旭工作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屬于粗獷型,工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物質、資源的投入。為獲取物質、原料和資源,在開采、洗(分選)選和冶煉過程必然產生大量的工業固體廢物〔13〕。我國一般大中型露天礦山年剝離量都在數百萬噸以上;地下坑采每年也要產生數十萬噸以上的廢石;在選礦作業中每選出1噸精礦,平均要產出幾噸或幾十噸的尾礦;每冶煉出1噸金屬平均還要產生出數噸的冶煉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2007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2億t,貯存量15.99億t,貯存率為41.5%,工業固體廢物的大量產生與堆放,造成土地浪費、資源浪費并帶來潛在的環境風險〔14〕。其中包括水污染風險、大氣污染風險、土壤污染風險及生態污染風險。對于這些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尾礦庫(渣場),目前國內主要關注其安全性評價,如:尹光志等對尾礦庫的安全性、穩定性進行了大量評價研究〔15-17〕,但是尚未有一套完整評價體系來評價其環境風險。環境風險評價的方法比較繁多,使用較多的有生命周期評價法、安全檢查表評價法、概率風險評價法、模糊邏輯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公式評價法、圖形疊加法、神經網絡評價法、事故致因突變模型評價法等。根據各方法特性和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環境風險評價的技術需求,本文總結對比了主要的五種風險評價方法。生命周期評價法(LifeCycle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評價法,簡稱LCA,是一種評價潛在環境影響以及貫穿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所用的資源,如原料的獲取、產品的生產、產品的銷售以及廢物管理階段的方法。LCA起源于1969年美國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樂委托,對飲料容器從原材料采掘到廢棄物最終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的跟蹤與定量分析。20世紀90年代,LCA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由于它的迅速發展以及各國對該方法的需求,誕生LCA國際標準,這也標志著LCA發展成為一套成熟、穩定的評價方法。各國也通過一系列的指導方針和教學材料為LCA國際標準的一致性和規范性進行了補充完善,其中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環境毒理學和化學學會以及LCA歐洲委員會編寫的生命周期倡議書和生命周期數據系統〔18〕。LCA通常有四個步驟:目的與范圍的確定、清單分析、影響評價和結果解釋,其中影響評價是評價的重點。LCA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評價是其他評價方法所不能達到的,其范圍廣泛的特點有利于避免問題的轉化,例如在生命周期中相的轉化、區域的轉化以及環境問題的轉化。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可用于LCA的軟件,如Gabi等。在歐洲委員會(EC)網站中也能下載一些關于LCA的注冊軟件、工具和數據,這些軟件能滿足不同決策者的需求特點,而且還考慮到了數據清單計算的合理性。還可以運用LCA進行評價的經典的例子作為評價工具,如Nielsen等對固廢填埋場的評價,Doka建立的廢物處理、售后服務生命周期清單(LCI),Hellweg等對生態廢物的評價,還有各類焚燒工藝的評價〔18〕。在選礦過程和尾礦中,LCA的應用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最初關注于完成金屬生產過程的生命周期清單(lifecycleinventories,LCI),以便支持消費品的選擇和設計的LCA。之后LCA的運用擴展到公司的項目及加工方法的選擇。盡管LCI、LCA的相關方法有一定的限制性,但在礦業—礦物可持續發展的項目(theMining,Mineral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LCA還是被認為是一種在行業決策中提供環境風險評價的有用方法〔19〕。該方法的運用需要建立生命周期清單(LCI),即大量采集可信的數據。然而尾礦成分極易變化〔20〕,不易采集到可信數據,而且目前我國尾礦和選礦行業生命周期清單數據較少,故不宜采用此方法評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

      安全檢查表評價法(SafetyCheckList,SCL)安全檢查表評價法,簡稱SCL,是由一些有經驗,且對工藝過程、機械設備和作業情況熟悉的人員,事先通過對檢查對象共同進行詳細分析、充分討論,把檢查對象加以分解,將大系統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列出檢查項目和檢查要點并編制成表,以便之后進行檢查和評審〔21〕。安全檢查表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工業迅速發展時期。當時,由于安全系統工程尚未出現,安全工作者為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日益增多的事故,運用系統工程的手段編制了一種檢驗系統安全與否的表格。系統工程廣泛應用以后,安全檢查表的編制逐步走向理論階段,使得安全檢查表的編制越來越科學、全面和完善。目前SCL已被國內外廣泛采用,并擴展到各個領域。例如:SCL在鐵路勞動安全管理上的應用〔22〕,SCL在港口工程危險源辨識中的應用〔23〕以及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運用SCL對外科手術中的存在風險進行了評價,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避免了許多風險隱患〔24〕等。使用安全檢查表法進行施工危險源辨識,可以突出重點、避免遺漏,便于發現和查明危險和隱患,便于存檔。有利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可作為安全檢查人員履行職責的憑據。安全檢查表檢查的重點在裝置設備狀態,設備建、構筑物的安全距離等,著重調查當前狀況,缺乏對裝置及設備過去的了解。針對此問題,韓其俊對安全檢查表法進行了改進,加入了歷史資料查閱及調查提綱,解決了缺乏對裝置、設備過去的了解,也為之后的安全檢查表的發展提供了幫助〔25〕。SCL主要適用于現場安全檢查人員,側重于安全評價,缺少對環境風險的評價。為了使評價工作得到關于系統安全程度方面量的概念,開發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評價計值方法。根據評價計值方法的不同,安全檢查表評價法又分為逐項賦值法、加權平均法、單項定性加權記分法以及單項否定計分法。由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研究需要一定的定量化指標,而此方法雖然加入了一些有效的評價記值方法,但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定量化,故不宜采用此方法進行風險評價。2.3概率風險評價法(ProbabilisticRiskAssess-ment,PRA)概率風險評價,簡稱PRA,是以某種傷亡事故或財產損失事故的發生概率為基礎進行的系統風險評價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應用事件樹和故障樹相結合的分析技術首次成功地對核電站的風險進行了綜合的評價,并以定量的方式給出了核電站的安全風險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開始使用PRA來支持其管理過程,從此PRA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挑戰者”事件之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更嚴格的安全和質量保證大綱,采用概率評價方法對航天任務進行評價〔26〕,并開發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對航天飛機的飛行任務進行評價。歐空局(ESA)的安全評價也從以定性為主轉向定量評價,并開發了自己的風險評價程序〔27〕。一般地,PRA由以下幾個步驟構成〔28〕:1)研究熟悉系統;2)分析初始事件;3)事件鏈分析;4)初始事件和中間事件概率的評估;5)后果分析;6)風險排序和管理。PRA不僅是一個風險評估方法,而且可以作為一個風險管理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該法在美國和大多數的歐洲國家獲得了顯著的效果〔29-30〕。因為PRA耗費人力、物力和時間,它最適合以下幾種系統的風險評價〔31〕:l)一次事故也不允許發生的系統,如洲際導彈、核電站等;2)其安全性受到世人矚目的系統,如宇宙航行、海洋開發工程等;3)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多人傷亡或嚴重環境污染的系統,如民航飛機、海洋石油平臺、石油化工和化工裝置等。由于環境污染具有潛伏性,污染不一定能瞬時表現出來,加之環境污染還具有持久性,無法判斷其污染時間,故難以統計其概率,而且目前對于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研究數據、資料較少,使得運用PRA評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不具說服力,具有較大的主觀性。故不適用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評價。模糊邏輯評價法(FuzzyLogicAssessment,FLA)模糊邏輯評價法,簡稱FLA,是隨著模糊數學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基于模糊集理論的評價方法。模糊集理論用于環境風險評價是環境評價領域的重大變革。如Anile等〔32〕基于模糊邏輯開發了一種適用于在社會經濟的環境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對江河使用的影響評價。AndredeSiqueira和Re-natodeMello〔33〕依靠模糊邏輯開發了一種評價環境影響的決策方法,此方法用于比較了巴西圣卡塔利娜島高速公路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并給出了最佳選擇決策。隨著計算機的迅猛發展,模糊邏輯進行了不斷完善,RobertoPeche〔34-35〕通過計算機軟件對模糊邏輯進行處理,并運用到在環境風險評價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LA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體現出人類所具有的處理不精確、不確定和難以定量化的信息的能力。模糊集理論可以通過運用“部分真實”的概念來量化變量的不確定性,依靠隸屬函數來確定集合中要素的“隸屬度”。與其他方法比較,它的優點是:用隸屬函數描述分界線,使評價結果接近客觀。尤其是在風險性評價系統領域,它體現了模糊性的客觀現實,使得評價中的數據易于測取,可以將風險評價結果表述得更易于讓決策者和公眾理解,所以,這種方法對于決策過程也是極為有用的。FLA以一種精確的方式為模型系統或人為判斷產生的不精確、不確定信息的使用提供了新途徑。針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堆場)環境風險評價指標繁多,且需要諸多專家學者的經驗進行主觀性分析評價,故運用FLA可以讓評價結果更具合理性、說服性。

      近年來,隨著尾礦庫事故的頻發,尤其是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造成了許多無法挽回的損失。其影響范圍廣,涉及因素多而復雜(涉及到土壤、水、大氣、生態等諸多環境),不易定量化且因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如:尾礦成分多、易轉化;土壤、水等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風險高且存在隨機性,與時間、雨量、自然災害等諸多相關不確定因素聯系緊密。針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研究,從方法學研究角度而言,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尾礦庫安全風險評價及相關單一的土壤風險評價、地下水風險評價、地表水風險評價等研究較多,但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的環境風險評價體系還尚未有研究。從此目標而言,本文將5種主要的風險評價方法對比總結于表1,以便從中找出適用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評價方法。雖然FLA體現出人類所具有的處理不精確、不確定和難以定量化的信息的能力,但不能從整體上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這樣復雜的系統進行分析,而且缺少隨機性。而對于AHP,雖然能夠從宏觀上對目標系統分層交錯的指標進行評價,得出一個簡單明了的結論,從而簡化一個復雜的系統,但AHP對模糊性的考慮還需進一步完善。因此,對于構建一套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考慮其復雜性、不確定性、廣泛性等諸多因素。筆者認為,需要把這兩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這樣不僅解決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復雜的環境系統和多種不確定風險因素的問題,而且對其無法定量化評價等的問題也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從而為決策者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

      第3篇

      2003年為42億標立方米,2010年達245億標立方米,是2003年的5.83倍。其中增長最快的是2007—2008年,工業廢氣排放量從61億標立方米增加到244億標立方米,增長率為300%。廢氣排放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礦產資源開采力度加大,導致工業企業數量的增加,以及工業企業生產總值的增加。工業粉塵去除量呈波動上升的趨勢,2003年工業粉塵去除量為4.56萬噸,2010年為4.77萬噸,上升幅度較小,工業粉塵去除率較低。這說明商洛市在治理工業廢氣,尤其是去除工業粉塵方面還需要做大量工作,以確??諝赓|量。2.3工業廢水排放及其治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商洛市的工業廢水排放量總體上呈波動增加的趨勢(圖略),工業廢水從2003年的667.19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2170.04萬噸,增長率為225.25%。2005—2006年間,工業廢水排放量從970萬噸降為797萬噸,工業廢水排放量的減少說明工礦企業節水意識的增強和對中水回用的重視,但是廢水排放量的波動又反映出工礦企業的相關管理制度不夠嚴格,以及環境執法檢查力度不夠。在近8年間工業廢水達標排放量呈上升趨勢(圖略),2010年為2068.65萬噸,達標率為95.33%,已經超過了西安、渭南等工業化城市,說明了商洛市工業廢水處理呈現出好的發展趨勢。

      討論

      2010年,固體廢棄物產生量為934.07萬噸,貯存量高達890.86萬噸,處置量僅為0.14萬噸。大量固體廢棄物的貯存,不僅占用大片土地資源,而且也會污染環境。如果不做好防風和防滲處理,就會造成空氣、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二次污染。商洛市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和處置率都很低,是環境治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工業廢氣治理存在的問題商洛市的廢氣排放量構成主要是燃料燃燒排放和生產工藝過程排放,其中主要以生產工藝過程排放為主。2010年燃料燃燒排放占到總排放量的20.67%,生產工藝過程排放占79.23%。落后的生產工藝,使得工業粉塵和有害氣體直接排入大氣中,不僅污染空氣,而且還浪費能源。據統計,2008年商洛市工業廢氣和煙塵排放量翻番,但煙塵去除量不增反降,這也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工業廢氣排放的治理主要應以生產工藝過程為主,改變燃料構成為輔。如盡快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革新工藝流程、引入清潔生產技術、大力推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及減少煙煤使用量,加大天然氣等清潔燃料使用量等。工業廢水處理存在的問題商洛市8年間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2010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170.04萬噸,高于銅川、延安、安康和楊凌等省內城市。雖然排放達標量也在逐年上升,但仍有少部分工業廢水直接排入丹江的情況。尤其是含有Pb、As、Cr等重金屬元素的采礦、洗礦廢水的直接排放,造成河流長時間污染,進而影響地下水和城市生活用水。

      第4篇

      工業廢氣排放情況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增速呈現階段性起伏。從總量上看,山東省工業廢氣排放量增長態勢明顯,但增速起伏較大。2001年,全省工業廢氣排放量14453億m3,此后工業廢氣排放量持續增加,2010年已達43837億m3,是2001年的3.03倍。近兩年,山東省工業廢氣排放量增速明顯降低。2007年,全省工業廢氣排放量比2006年增長了25.3%,但2008年和2009年,增速分別降低至6.91%和4.84%,遠低于10年間14.1%的年平均增長速度,2010年增幅反彈到了24.8%,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增幅每2~3年間存在短周期起伏,見圖1。分類別看,工業SO2、工業煙塵、工業粉塵等3種氣體污染物排放的變化過程不盡相同,但近年來都呈現下降態勢。工業SO2排放量出現先增后減的態勢。2001-2002年,山東省工業SO2排放量連續2年處于相對低值,但到2005年上升至171.5萬t的最高點。在此之后就連續4年降低,2009年已跌至136.6萬t,2010年已達到2001年的排放量水平。工業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基本都是逐年下降。2003年和2005年,工業煙塵排放量分別比上一年增加了0.12萬t和2.69萬t。在其他年份,工業煙塵排放量都比上一年有所降低。2010年,山東省工業煙塵排放量為29.1萬t,約為2001年全省工業煙塵排放量(52.7萬t)的55.2%。工業粉塵的下降趨勢更加明顯,除了2003年大幅增加外,其余年份的排放量都比上一年有所減少。2010年,山東省工業粉塵排放量為18.9萬t,不足2001年工業粉塵排放量(64.4萬t)的1/3,見圖2。工業廢水排放情況廢水排放總量上升。整體來看,山東省工業廢水排放量在不斷增加,但其在廢水排放總量中的比重在逐漸降低。2001年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1.5億t,占廢水排放量總量(23.5億t)的49.0%。到2010年,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至19.0億t,但其占當年廢水排放量總量(43.6億t)的比重已降低至43.6%。也就是說,在近10年的時間里,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了1倍多,但其占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卻降低了0.5個百分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隨著工業廢水治理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廢水排放中,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從發展趨勢看,山東省工業廢水排放在2002年之前相對穩定,在此之后逐年增加,但近2年增速有所下降。從2003年開始,工業廢水排放量穩步增長,在2007年出現了15.4%的較高增速,但此后2年增速逐年放緩,2008年增長6.25%,2009年增速降低至3.22%。2010年增幅為4.28%,為當年廢水排放總量增速(12.8%)的1/3,見圖3。工業固體廢物排放情況固體廢棄物是工業生產、經營的直接產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綜合利用措施,工業化進程加快勢必導致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大,進而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就山東省的情況來看,加強固體廢物的管理和污染控制已成為繼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防治之后的又一個重要任務。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下降明顯。從總量上看,山東省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較低,而且下降態勢明顯。2001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1萬t;2010年,降低至0.001萬t,僅為2001年的1/1000,見圖4。雖然山東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但與此同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在以更快的速度上升。2001年,全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6215萬t,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5224萬t;2010年,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5137萬t,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14445萬t,見圖5。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的快速提高是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污染物排放時空特征

      山東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變化特點,利用變異系數和集中率來進一步分析山東省工業主要污染物占較大比重的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固體產生量時空和行業分布特征。變異系數變異系數又稱“標準差率”和“離散系數”,是衡量資料中各觀測值變異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其計算公式為:CV=σ/μ(1)式(1)中:CV為變異系數;σ為標準差;μ為平均值。變異系數可以度量不同單位數據的變異程度,反映不同系列數據總體均值在單位均值上的離散程度??梢苑治霾煌廴疚锏目臻g離散程度,初步判斷不同污染物在空間的不均衡水平[3]。地區和行業集中率集中率表示污染物排放量或產生量較大的前幾位地區或行業占總量的份額。集中率可以看出污染物的地理或行業的集中程度[4]。其計算公式為:CRn=ni=1ΣSi(2)式(2)中:CRn為污染物排放量或產生量較大的前n位地區或行業占總量的比重之和,其取值在0~100%,取值越大,表示污染物越集中;n為地區或行業個數,本文取n=5??臻g變異分析由2001-2010年工業SO2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變異系數計算結果(圖6)可以看出,3項主要污染物空間排放差異不盡相同。工業SO2排放量變異系數由2001年的32%連續下降至2005年20%后,2006年驟然上升1倍多至42%的最高值,2007-2010年又緩慢回落至40%,表明山東省工業SO2排放量各地區變異程度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變異系數較為穩定,由2001年的48%逐年緩慢上升2009年的56%的最高點,2010年回落至52%;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處于平穩下降趨勢,由2001年的最高點76%連續10年下降至2010年的60%。表明工業廢水排放量各地區變異程度較穩定,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各地區變異程度逐漸擴大。區域集中率分析由圖7工業SO2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前5位地區集中率計算結果可以看出,3項主要污染物集中率10年來變化不大,基本在40%~60%。從統計數據看[5],2010年山東省SO2排放量最大的城市是淄博市,占全省SO2排放總量的12.0%,濰坊、濟寧、德州、臨沂和煙臺位列其后。這6個城市SO2排放量之和占全省排放總量的接近一半,達49.0%;2010年山東省工業廢水排放量最大的是濰坊市,為19754萬t,其它排放量較大的城市依次為淄博、聊城、德州、棗莊和濟寧,這7個城市的廢水排放量占當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的55.7%;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從各地區的排放情況來看,由于當地電力和礦采業較為發達,煙臺市和濟寧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一直居全省前列。2009年,這2個地區固體廢物產生量分別為1982和1971萬t,兩市之和占山東全省產生總量的26.1%。行業集中率分析由圖8工業SO2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前五位行業集中率計算結果可以看出,3項主要污染物集中率10年來一直維持在60%以上,集中度較高。其中工業SO2排放量和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行業前5位集中率變化規律基本一致,除2003年和2006年集中率略有下降外,其它年份均明顯大于80%;工業廢水排放量前5位行業集中率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在70%以上,其它6年均在60%以上。從統計數據看[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SO2排放量一直居山東省各行業SO2排放的首位。盡管山東電廠脫硫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省內電廠普遍投資安裝了較為先進的脫硫設備,但2010年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SO2排放量仍為759078t,占當年全省SO2排放總量的比重高達57.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的SO2排放量分別位居第二、第三位,占排放總量的比重分別為8.34%和7.10%。排放量排在前3位的行業占全省SO2排放總量的比重超過70%;造紙、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為工業廢水高排放行業。從主要行業的排放情況來看,居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前3位的行業均為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以及煤炭開采和洗選業。2010年,這3個行業的工業固廢產生量分別為5068、3161和1657萬t,分別占工業固廢產生量的33.5%、20.9%和11.0%。

      結論與分析

      第5篇

      1.1數據來源2005~2012年我國造紙工業的主要數據包括:企業數量、產品產量、用水量、廢水排放量、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這些數據均來源于2005~2012年的《中國環境統計年報》,并采用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以及中國造紙協會公開的《造紙工業年度報告》對這些數據進行校核。單位企業的產品產量、主要水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強度、單位產品的用水量等均由以上數據計算獲得。

      1.2分析方法為明確我國造紙工業的用水量、廢水排放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等各項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和影響程度,并從中篩選出影響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變化的關鍵要素,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我國造紙工業的各要素數據進行分析。相對于其他分析方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具有思路明晰、信息損失小、對數據要求較低、工作量較少等優點?;疑P聯度分析法是將研究對象及影響因素的因子數值視為一條線上的點,并與待識別對象及影響因素的因子數值所繪制的曲線進行比較,比較它們之間的貼近度,分別量化計算出研究對象與待識別對象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度,通過比較各關聯度的大小來判斷待識別對象對研究對象的影響程度。由于計算出的關聯系數較多,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將各點的系數集中為一個值,即為關聯度。子因素數列的關聯度大小代表了該要素與母因素數列的關系密切程度,數值越大,表示該子因素與母因素的關系越密切,影響程度越大。

      2結果

      2.1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特征采用我國造紙工業2005~2012年的企業數量、產品產量、取水量、用水量、廢水排放量等數據綜合分析了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情況。2005~2012年間,我國造紙工業的單位產品(以噸計)用水量沒有顯著變化,在123.5~110.7t之間,2012年單位產品用水量比2005年的降低了10.4%。單位產品取水量與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降低較為顯著,且兩者的變化規律較為一致。單位產品取水量從2005年的68.5t降低到2012年的37.2t,降低了45.7%;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從2005年的59.2t降至2012年的31.3t,降低了47.1%。單位產品的取水量和廢水排放量的降低得益于我國造紙企業持續開展中水回用工程,減少新鮮水的消耗量。據統計,2012年我國造紙工業生產過程水的平均回用率達66.4%。我國造紙工業單位產品的取水量和廢水排放量持續減少的同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降低。2005~2012年,我國造紙工業的COD排放強度從25.73kg/t產品降低到5.69kg/t產品,降低了77.9%,年均降幅達24.1%,且有進一步持續降低的趨勢;氨氮排放強度由2005年的0.67kg/t產品降低到2012年的0.19kg/t產品,降幅達71.6%。氨氮排放強度在2005~2008年間快速降低,年均降低32.5%;2008年以后,氨氮排放強度降幅減小,年均降低10.9%。我國造紙行業開展了深入的水污染治理工作,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在2005~2012年間顯著減少。COD排放量從2005年的159.7萬t減少到2012年的62.3萬t,減少了61%,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比例從2005年的32.4%降至2012年的20.5%;氨氮排放量從2005年的4.14萬t減少到2012年的2.07萬t,減少了50%,占全國工業氨氮排放總量的比例從2005年的8.6%降至2012年的8.5%。

      2.2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灰色關聯度分析結果選擇總量類指標(用水量、取水量、廢水排放量等)與強度類指標(單位企業產品產量、單位產品用水量、單位產品取水量、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強度等)的相關數據,對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與總量類指標和強度類指標的關聯度進行了分析。我國造紙工業COD排放量與總量類指標和強度類指標的關聯度分析結果。我國造紙工業COD排放量與強度類指標間的關聯度顯著大于總量類指標。其中,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單位產品取水量及COD排放強度的關聯度指標位列前三;取水量、用水量、單位企業產品產量與COD排放量的關聯度較弱。我國造紙工業氨氮排放量與總量類指標和強度類指標的關聯度分析結果。與COD排放量類似,氨氮排放量與強度類指標的關聯度也顯著大于總量類指標。其中,氨氮排放強度、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和單位產品取水量與氨氮排放量的關聯度位列前三;取水量、單位企業產品產量和用水量與氨氮排放量的關聯度較弱。從關聯度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強度類指標與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變化的關聯度顯著大于總量類指標。這表明,我國造紙企業持續開展了工藝改進與環境治理工程,實際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減少與單位產品取水量和單位產品廢水排放量的減少密切相關。這主要是由于近年來我國造紙企業持續開展中水回用項目,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了新鮮水取用量。此外,單位企業產品產量與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關聯度較弱表明,我國中小造紙企業也開展了較為深入的污染物治理工程,主要水污染物的總量控制工作具備良好的基礎。用水量、廢水排放量等數據與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關聯度較弱表明,近10年的時間里,我國造紙工業的治污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我國造紙工業生產工藝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后續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工作中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與排放強度。

      3討論

      近10年來,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的治理水平有了長足進步,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強度顯著降低,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通過與其他國家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對比發現,我國現在執行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達到或超過大部分發達國家(如日本、荷蘭等)對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目前,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已經開展,有些企業已較為有效地開展末端治理工作,減排潛力得到釋放。加強管理和開辟新的減排領域成為我國造紙工業執行國家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政策的重要抓手。根據關聯度分析結果,應將工作重點從“濃度管理”方式逐步向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強度的“強度管理”模式轉變。

      4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減排建議

      4.1改變傳統減排模式,開辟廢水處理新模式灰色關聯度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與單位企業產品產量的關聯度不顯著。因此,將幾個規模較小的企業合并成較大規模企業的模式并不能從根本上減少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企業的整體規模偏小是我國造紙工業目前的主要現狀,應從實際出發,通過組織相關污水處理企業對中小造紙企業的生產廢水進行統一的收集和處理(如工業園的生產模式或專業的污水處理公司),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杜絕偷排漏排,以實現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削減。這一方面能夠降低中小造紙企業污染治理成本,提升中小企業開展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明確監管對象,降低監管難度和成本,持續推進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

      4.2由“末端治理,濃度控制”向“前端控制,強度控制”轉變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執行的行業排放標準在世界范圍內也屬嚴格,尤其是COD和氨氮的排放標準與最為嚴格的歐盟標準基本一致,但在主要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的相關標準相對缺乏。同時,我國造紙工業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實際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應從造紙工藝流程的前端入手,實行清潔生產工藝改造,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并結合穩定高效的污染物治理設施,進一步降低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強度,從而實現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減少。

      第6篇

      1.1企業平時對治理設施疏于保養

      企業在環保部門的督促下配備了治理設施以后,出于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設施大多在運行一段時間后,一些起沉淀作用的主要藥劑材料沒有按照要求進行處理或更換,如石英砂、斜管過濾設施等,這樣的做法導致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從而配備的治理設施也形同虛設,當作上級部門監督檢查時的擺設而已。再加上有些工業企業環保意識欠強,存在偷排、直排現象,治理設施得不到正常運轉,生化設施中細菌因缺少營養而死亡,生化完全失去作用,從而也無法保證出水水質。

      1.2企業水污染治理人員主觀責任心不強

      企業治理效果好壞不與治理人員經濟直接掛鉤,再有些企業治理人員不是盡力鉆研治理方面的業務知識,而是整天想著如何變著法子偷排和應付環保部門的檢查,平時不熟練掌握水污染治理設施的要領,等到環保部門監測時,手忙腳亂,藥劑亂加,設備閥門亂開,水污染治理設施不能得到有效的運行。

      1.3治理人員操作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些企業治理人員,本身文化素質比較低,雖多次參加環保部門組織的治理設施培訓班,但由于每次培訓時間較短,又注重理論,再加行業較多,無法面面俱到,所以培訓效果欠佳,導致這些治理人員無法真正掌握治理方法,并且得到長足運用,技術不精的治理無法發揮治理設施的最佳效果。

      1.4工業企業職工水污染防治意識有待加強

      為了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在建廠時通常都自配有水廠,生產時使用自己水廠出來的水。因而企業職工基本沒有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沖洗地面之事也司空見慣。每逢檢查,企業職工都習慣用水清洗設備、沖洗地面,導致清污不分流。即使不應付檢查,當有物料泄漏在地面上或在上下班交接時,有些職工也還是習慣于用水來沖洗地面。水管一沖固然省事,其結果是既浪費水資源又加大了污水處理場污水處理量。有些沖洗廢水甚至直接從雨水管道排至江河湖泊,污染水環境。

      2對策措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作者認為,要切實有效的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排污收費依法征收

      排污收費必須完全按污水排放監測結果征收,并實行“浮動制”,每季甚至每月隨時調整,堅決杜絕協商收費的現象,同時各級部門不能單憑排污費的收繳情況衡量監察部門的工作好壞,相反,應以各企業的治理情況及周圍水環境狀況來評價監察工作。

      2.2督促企業做好治理設施的維護保養工作

      環境管理部門應對管轄區內的每個企業的治理設施建立水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臺賬,并經常檢查治理設施的保養情況,對一些治理設施破損嚴重且污水超標排放的企業,應限期整改,必要時實行重新驗收,督促企業做好治理設施的維護保養工作。

      2.3對企業治理人員實行獎懲措施

      對轄區內所有企業的污水治理人員加強管理,實行持證上崗。在建議企業本身對治理人員實行治理效果實行獎懲的同時,環保部門也應對治理人員實行管理,對一年內有偷排行為及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且連續多次排水超標企業的治理人員實行警告、嚴重警告,甚至吊銷治理人員上崗證;對每次排水都達標的治理人員,環保部門給予精神獎勵和一定的物質鼓勵.并且建議企業本身對治理人員實行工資與效益掛鉤的激勵制度或者定期對其進行考核制度。

      2.4治理人員培訓注重實效

      首先加強對企業員工水污染治理重要性的宣傳教育,節水和減少水污染的意識要從每個員工抓起,要將節水和減少水污染工作落到平時工作的實處,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配合性。平時通過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職工中全面普及節水、減少廢水排放量的意識。只有提高每個職工的節水意識,才能將減少廢水排放量落到實處。其次加強行業內治理人員的對流,請治理效果較好的企業治理人員進行現場講解,使治理人員的操作技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原注重理論的情況下,逐步轉變為理論和實踐并重,并注重實踐,使企業治理人員的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2.5注重污染前的長效機制建設

      一是加強對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對于有污染的項目,防患于未然,堅決不采取危害環境與資源的建設政策,不進行建設危害環境與資源的項目。二是盡快著手進行水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實踐,并加大對水污染防治的投資。三是政府加快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提高城市廢水無害化處理率,大力鼓勵和采用適用于我國國情的高效、低耗的廢水處理技術,不要照搬外國的方案和技術。四是工業污染的治理應從末端處理改變為源頭控制,以達到節約資源、削減污染的目的。

      3結束語

      第7篇

      (1)中小型造紙企業多據統計

      我國的造紙及紙制品廠的數量非常龐大,比除我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總數還要多。對這些造紙及紙制品廠進行仔細研究發現,這個龐大的數量當中包括了眾多的紙制品廠,而紙制品廠就是紙加工廠,與制漿造紙廠有著實質性區別,至少幾乎沒有任何顯著的水污染問題,也不生產紙或紙板。另外該統計可能包括了眾多的村辦或個體戶辦的紙廠。我國的造紙企業(很少有只產漿不產紙的企業)在幾十年中隨國家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曾出現過幾次令人深思時大起大落,但許多小造紙廠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數量在不斷擴大。我國的中小造紙企業數量眾多且其產量占造紙總產量的比例大,這是我國造紙工業的一大特征。

      (2)中小草漿企業多

      前文已經講到在世界范圍內制漿造紙所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而我國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國的造紙工業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草類,木材類原料的利用正逐年下降,占的比例越來越少。如果不計廢紙,以原生纖維原料計算,則我國造紙工業機制紙漿的漿種結構以原生植物纖維(不計廢紙)比較,我國各種機制草漿(包括其他纖維原料,如竹、蔗渣、葦等)可占總產量的絕大多數。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國造紙企業的主要制漿方法為硫酸鹽法(含堿法),占總制漿產量的72%而其中禾草漿(主要是稻麥草漿)占硫酸鹽祛漿的52%,占總產漿量的38%。如果考慮到亞鈉、亞鐵、石灰法制漿也基本上使用禾草纖維原料,則單純禾草漿就可占總產量的50%以上??梢哉f中小型造紙企業和中小草漿企業數量眾多是我國造紙工業的一大特點。在考慮我國造紙工業的污染防治以及行業的健康發展時,就必須牢記這兩個現實特點。

      (3)造紙企業污染嚴重據統計

      造紙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在世界范圍內都比較嚴重,而我國造紙工業所造成的污染則更加嚴重。除了經濟、技術力量薄弱等因素以外,中小型造紙企業多和中小草漿企業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一個日產量只有幾十噸的小造紙企業,在其沒有任何污染治理措施的情況下,這個企業的污染量與一個日產量是它十倍的大造紙企業差不多。近年來,我國造紙企業的污染排放負荷已經開始降低,也就是每噸產品的污染排放量開始下降;但是污染排放總量仍在不斷上升。污染負荷的降低是因為一些大、中型制漿造紙廠的堿回收、蒸煮廢液的綜合利用,白水循環利用以及纖維回收技術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應用,從而減少了污染排放。但是平均污染負荷降低,跟不上造紙企業產量增長的速度,所以排放總量還在明顯加大,污染還在繼續擴大。所以,當前有關部門能加大對造紙企業污染的監督力度,特別是對于許多中小造紙企業的監管力度更要加強。

      2.造紙工業污染防治的現狀

      當前,造紙工業產生的污染物及處理方法有許多,其中草漿生產企業產生的蒸煮廢液是產生污染的主要部分,下面主要介紹防治蒸煮廢液污染的方法。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已經了解到了造成造紙工業嚴重污染的“罪魁禍首”是化學漿的蒸煮廢液。在草漿生產企業的總制漿產量中,化學漿占的比例最大,甚至達到70%多,并且化學漿的蒸煮廢液中的有機污染物質產生的最多,幾乎占整個制漿過程產生的總污染物的90%。在我國,總的情況當然也是如此,我國的化學漿的產量中,草類纖維原料的化學漿占絕大多數,所以它造成的污染相當嚴重,草漿產生的污染要不木漿大的多,并且我國的草漿生產企業缺少成熟的生產技術,在資金上也比較缺乏,這些原因都使治理污染的難度大大增加。這些年來,我國的環境工作者為了解決草漿生產企業的污染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果,但這些污染治理措施對于許多小草漿企業來說不是技術太復雜就是資金投入太大,難以有效的應用,這就造成了我國一些小草漿企業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另一方面,數以千計的中小草漿企業,長期處于自生自滅狀態,甚至禁而難止。除了每年統計全國總產量時,在總量中加上小草漿造紙廠數以百萬噸計的產量,從而承認其為國民經濟做出貢獻外,對于如何防治其污染,并未進行有效的幫助。我國的造紙廢水治理技術研究正是針對這一具體情況設置和開展的。限于資金和力量,研究不可能包羅小草槳造紙廠污染防治的所有方面。造紙廢水治理技術研究的重點在于中小堿法草漿企業的堿回收、蒸煮廢液的綜合利用和蒸煮廢液的厭氧消化三大方面。這三個方面相互補充,似可為解決小草漿廠污染的主要矛盾方面,提供當前階段的技術手段。經三年多團結攻關,已出現一批可喜成果。

      3.結語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