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4:17
序論:在您撰寫兒童詩歌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是工程師,
建了一個家給我,
讓我感覺幸福美滿。
爸爸,
是司機,
每天早上載我去上學,
晚上載我去游街。
爸爸,
是大樹,
晴天為我遮陽,
雨天為我擋風遮雨,
讓我感覺很溫暖。
爸爸,
是花王,
種了許多花卉,
讓我看了心花怒放。
爸爸,
是魔術師,
每當我不開心時,
都變了許多魔術,
逗我開心。
爸爸,
我的爸爸,
關鍵詞:讀詩;模仿;觀察;營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277-02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兒童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濕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睋y計現行的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一到六年級教材入編的詩歌共156首,其中古詩61首,兒童詩95首,可見小學階段是很重視詩的教育作用的。
“讀詩的孩子聰明,聰明的孩子愛詩”,多賞讀兒童詩不僅能提高學生鑒賞詩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啟迪學生的心智。著名詩人馬爾夏克說過:“孩子們是最愛詩的,七歲以前,他喜歡帶韻腳的詩;七至十一歲,愛有情節的故事詩……”從馬爾夏克的話中,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們是天生的詩人。我在教學中也欣喜地發現,我的學生也愛詩,更愛寫詩。我在教學中嘗試著啟蒙學生寫詩,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我采取了這樣一些方法:
一、為學生播下詩的種子。
剛開始學詩,有很多同學認為詩不可觸摸,很神秘,至于寫詩就更難了。其實,學詩是很快樂的事,寫詩很容易。但是,要寫好詩,讀詩是很重要的。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話形象、傳神地寫出讀詩和寫詩的關系,所以,要寫好詩首先就要認認真真地讀詩。
詩是凝練的語言藝術,內容高度濃縮,內涵極其豐富,需要反復朗讀,才能了解詩意、體會詩情、領略詩境。最初,我努力創設一個聽詩、讀詩、賞詩的氛圍,如采取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配樂讀、表演讀,班級詩歌朗誦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讀詩活動,使學生在誦讀中領略詩境,在反復朗讀中感受詩帶來的語言之美、想象之美,在感情朗誦中感悟詩人美好的情操,就這樣在“潤物細無聲”中為孩子的心靈悄悄播下詩的種子。
二、教會孩子從模仿開始
我們常常說:“童言無忌”,孩子的語言往往充滿童稚、童趣,如果轉化為詩意的語言,就成了優美的兒童詩。那么,如何轉化呢?
剛剛指導學生寫詩時,他們總會感到詩歌很神秘,創作出來的作品既無“詩意”,連“童趣”也被嚇跑了。什么是開啟寫詩的第一把鑰匙呢?那就是模仿。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要學會一種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且需要不斷地模仿。在兒童詩創作輔導中,我嘗試著讓學生模仿寫詩,從而降低難度,激發興趣。我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1、試著讓學生填詞補句
學習語文,就是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文。我想學寫兒童詩應該也一樣,應當從填詞補句開始??梢栽谠娭辛粝驴瞻滋?,讓學生發揮想象填寫,填上空格。
例如:花兒的夢是紅的,/( )的夢是綠的,/露珠的夢是( ),/娃娃的夢是( )。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填好后,告訴學生他們已經創作了一首詩,學生非常興奮,寫詩的信心倍增,感到寫詩原來這么簡單,從而消除了學生對詩的神秘感。
2、在詩中補上相應的詩句
還可以給學生出示一些殘缺的詩句,讓學生依照例句,發揮想象,在詩中補上相應的詩句。比如為下面的詩歌補句子。
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風, 。
如果我是 , 。
如果我是 , 。
這是一些模仿的方法,學生剛寫出來,不管好差,都要予以鼓勵,并慢慢引導他們在模仿的基礎上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這樣學生就能滿懷信心地邁出兒童詩寫作的第一步。
3、進行段落模仿
每一首詩里都有一個或多個可以訓練語言的積累點、訓練點,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把握這些點,進行段落模仿也是仿寫詩的好方法。出示一個段落,讓學生揣摩詩的結構、形式等,指導學生仿寫其他段落,這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進行小范圍的仿寫,既強化了閱讀的快樂,又減輕了寫的難度。學生樂意寫,也愿意寫,讓學生減少了習作的畏懼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為以后的創作打下基礎。
4、變課文為詩文
要進行仿寫,就要認真揣摩,可以教學生嘗試著模仿課文中詩的結構、句式、意境等,來寫兒童詩。也可以讓他們試著將一些課文改編成詩歌。改編課文,首先讓學生在對比中分清詩歌與其他文學體裁的不同,了解詩歌幾個特點:(1)抒發了強烈的情感;(2)創造了悠遠的意境;(3)開展了豐富的聯想、想象;(4)語言極為精煉。
當學生了解了詩歌與文章的區別后,就可以教學生把一些課文轉換成詩文,并且在文體間的對比中學會詩的分行,學會按韻律的感覺、斷句、停頓等。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有心人,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詩的形式,運用多種方式讓孩子模仿,讓學生樂于創作兒童詩,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喜愛上兒童詩。
三、開啟學生“異想天開”的想象力
要寫好出一首好詩來,想象是很重要的。小學生最富于想象和聯想,豐富大膽的想象,往往讓我們成年人望塵莫及。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想象,就是兒童詩的項鏈。初寫兒童詩,教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如顏色、形狀、功能等,來展開想象,把事物之間有機地聯系起來。想象可分直接直接想象和間接想象,寫詩的時候,如果想象層次越深,詩就越有意趣,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
1、提供意象,綴詞成句訓練
(1)、直接聯想:
楓葉――手掌 雨滴――項鏈 皺紋――小溪
鏡子――照相機 雷聲――敲鼓 星星――印章、金幣
彩虹――拱橋、顏料盒、圍巾
(2)、間接聯想:
落葉――黃蝴蝶――思念大地媽媽
芽――樹的眼睛――看風景
漣漪――池塘微笑――蕩漾著快樂
螃蟹――橫著走――橫行霸道
2、詩意創新訓練
例:生硬的:新種草地,亂踩重罰!
詩意的:(小草睡覺,請勿打擾?。?/p>
(1) 生硬的:校園鮮花,嚴禁亂摘!
詩意的:( )
(2)生硬的:過道走廊,不得喧嘩!
詩意的:( )
(3)生硬的:攀爬樹木,違者嚴處!
詩意的:( )
想寫詩需要大膽的想象,只有馳騁想象,才能寫出好詩來。這樣的練習在無形中能開啟學生“異想天開”的想象力,還能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也使學生覺得原來寫詩這么有趣啊。
四、教會學生詩歌創作的技巧
讓孩子在品讀和仿寫中感悟詩歌,領略詩的竅門。教會學生初步了解兒童詩的創作技巧,比如有直述法、比擬法、夸張法、對比法、反復法、對答法、仿聲法等。在教學生寫詩的時候,教會他們把不是人的事物人格化,把自己思想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將無情的物,比擬成有情的人來描述;賦予事物人的語言、人的動作、人的情感、人的感覺……例如:“微風吹來,碧綠的柳樹就擺動他們柔軟的腰肢,和小朋友打招呼” 小學生想像無限,看法新、奇、善,可以寫出活潑可愛、富有情趣的兒童詩。
五、帶領學生觀察生活
寫詩,要有詩的味道。要寫出詩味,這就需要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事物,用詩意的眼睛來看世界。引導學生積極調動多種感官,根據味覺、觸覺、聽覺、視覺等來開展相關聯想、相似聯想,多角度、多方位地看世界。并鼓勵他們把看到的、聞到的、聽見的,讓自己有特別感覺和想法的通通寫出來。嘗試寫詩時,一定要指導學生用美的眼睛看事物,用詩意的語言來寫詩。比如寫春這個話題,我是讓學生排好隊,帶他們到校園中以及校園周邊的田野走一走、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議一議、說一說,然后讓他們寫文章,寫詩歌,學生很起勁。雖然他們自己天天經過的地方,但大多視而不見,一點撥,就覺得景象太美了,內容太豐富了,很多作品就這樣通過觀察創作出來了。
六、努力營建詩意的氛圍
1、《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春天》:春天是人間的保姆,帶領一切到秋天成熟,勸服你用溫暖的陽光,用風和雨,使土地重復。林間的群鳥于是歡叫,村外的小河也開始忙碌。
3、《月之故鄉》:天上一個月亮 水里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里 抬頭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鄉 一個在水里 一個在天上。
(來源:文章屋網 )
作者:葉圣陶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2、《春天》
作者:穆旦
春天是人間的保姆,
帶領一切到秋天成熟,
勸服你用溫暖的陽光,
用風和雨,使土地重復。
林間的群鳥于是歡叫,
村外的小河也開始忙碌。
3、《月之故鄉》
作者:彭邦楨
天上一個月亮
水里一個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里
抬頭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鄉
一個在水里
【關鍵詞】創編 模仿 想象 情感 生活 兒童詩歌
一、模仿――創造的橋梁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之路?!眱和瘜W寫詩歌亦是如此,他們需要優秀的童詩做拐杖,從中汲取“寫”的形式、方法和視角。一、二年級教材中,兒童詩占閱讀總篇目的42%,這為孩子的學習和模仿提供了豐富的范本。因此,在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兒童在誦讀中品味凝練生動的語言,感受純真飽滿的情感,并且激發模仿表達的愿望。
例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的《風》,這首詩語言淺顯、生動,很適合學生仿寫。學完這首小詩后,我進行了拓展:“你們還知道哪些景物在風中的變化呢?”孩子們說到落葉、小草、花兒、紅領巾等,我進一步追問:“風來了,許多事物隨風擺動,比如落葉打著旋兒落下來,就像在干什么呢?”學生紛紛回答像在跳舞、像在做操、像在翻跟斗等。于是,我啟發學生模仿課文來表達。學生創作的興趣一下子被點燃了,一首首清新的小詩在他們的腦海里浮現。他們興致勃勃地模仿著、創造著、表達著……
二、想象――表達的翅膀
莎士比亞說:“想象可以使人成為萬物之靈?!眱和且粋€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他們在接觸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會創造出許多生動、鮮活的形象。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地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他們自由馳騁。
例如,二年級兒童詩《賀年片》選取學生熟悉的大自然的景物作為禮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感悟大自然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美好祝愿。
在學生走進文本以后,還要啟發想象、跳出文本,促進基于個體體驗基礎上的個性的升華與張揚,激發學生“自己之聲”。從學生精彩的描述中,我們能感受到童心的真、童心的純;從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中,我們能領略到每一個“哈姆雷特”的不同風采。
三、生活――詩作的源泉
生活是童詩創作的源泉,自然界更像謎一般地吸引著兒童。因為自然界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童詩表象,一草一木,一蟲一魚,讓兒童的天性與自然界融為一體。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潛意識中具有一種萬物有靈的傾向,認為人以外的一切自然存在,如動植物、江河、山脈、日月星辰,都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所以我們要引導兒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細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
例如,執教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插秧》一課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之后,我帶學生來到校園里的噴水池旁,興致盎然地引導學生欣賞水池邊的景物:柳樹、茶花、假山、蜻蜓等等。然后來場水池邊的賽詩會,讓學生在清水假山、在綠樹紅花中創編詩歌。
四、情感――語言的靈魂
詩以深厚的感情為生命,沒有真情實感只能是無病。因此引導學生寫詩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尋找令自己感動的內容,再以詩的形式、詩的形象、詩的語言去歌頌它,那樣的詩才會充滿真實的感情。
習詩歌可以發展語言、啟迪智慧、開發潛能,為他們融入主流社會打下基礎。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意境
營造、問題設計、圖畫呈現、角色扮演、資源整合等形式,引領智障兒童走進詩歌的殿堂。
【關鍵詞】智障兒童詩歌優美情境教學
兒童詩歌包括兒歌、散文詩、古詩、謎語、繞口令等,因內容淺顯、韻律和諧,易于朗讀和記憶,能使
心靈和情感獲得良好的熏陶以及美的感受,是智障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智障兒童學習詩歌不僅可
以陶冶情操、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讓他們認識生活、理解人生、受到教育,還能發展語言、啟迪智慧
、開發潛能,為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共享社會文明成果打下基礎。幾年來我致力于智障兒童詩歌教學,
讓詩歌浸潤孩子的心田,用詩意熏染孩子的心靈,通過意境營造、問題設計、圖畫呈現、角色扮演、資
源整合等形式,引領智障兒童走進詩歌的殿堂。
一、營造優美意境,點燃學習熱情
智障兒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情境的創設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思維進入正題的關鍵一步
。教師可用簡潔的語言或少而精的實物創設出與詩歌表現內容密切關聯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美好的生
活情感和學習興趣,引起學習的內部動機。比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時,導入環節我采用"趣
味競猜"的形式,伴著音樂出示一張張美麗的植物圖片,讓學生猜猜這些植物的名稱,不認識的可根據其
顏色、形態起個有趣的名字。這樣的設計引發了學生對植物的興趣和熱愛,使學生在無意識中隨同老師
一起進入教與學的狀態。
為了更好地讓智障兒童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我選用優美的輕音樂為背景來渲染詩歌,舒緩靜謐的班得
瑞的曲目和宮崎駿動畫的配樂都經常被我選作詩歌賞析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動聽的旋律中打開聆聽的
耳朵,張開想象的翅膀。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發散思維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技巧,設計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問題。教師提出的疑問,猶如
一顆小石子投入學生平靜的心湖,能激發他們猜測答案和結論,有效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熱情。教師要接
納智障兒童的差異性、獨特性和創造性,及時給予每一個孩子認可和贊許,多使用"你真行"、"再試試"
、"老師期待一個更出色的你"等語言,使學生在思考與表達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和樂趣。如在詩歌《柳
樹醒了》中,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小柳樹睡了整整一個冬天,他什么時候醒了?誰能讀出小柳樹睡醒
的樣子呢?""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小柳樹的好朋友春雨、春雨、春燕和他在一起做什么呢?""如
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或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這樣一連串的提問讓學生紛紛開動腦筋
,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詩歌的內容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同時,環環相扣的問題設計也進一步培養了學
生的發散思維,為創新拓展活動打下了伏筆。
三、巧借序列圖畫,促進理解記憶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由于智障兒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和記憶力比較差,很難真正
意義上理解詩歌內容,而是死記硬背,對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及詩歌所蘊涵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懷難以
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選擇了直觀形象的圖片或簡捷明了的圖示,制作成PPT課件或動畫短片,幫助智
障兒童理解詩歌、表達詩歌。誦記的過程中,圖畫發揮了記憶媒介的作用,提示詩歌內容的要素。對于
智力水平較差的學生,看到相應的圖,可能還不會馬上說出句子,但至少知道了詩歌講了什么?!渡骄?/p>
秋暝》一課,我收集了多幅山間秋景的圖片,做成了教學動畫短片,出示一幅美圖過后下面用毛筆書法
顯示出相應的詩句,一幅一幅畫面依次流動播放,再配上葫蘆絲輕音樂,效果顯著。教學過程中,將圖
畫按詩歌內容排列起來,有的學生雖然不認識文字,卻從圖畫呈現的形式中,明晰了詩歌的內容和結構
,了解了詩歌的韻律特點,培養了認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感受到了詩歌的意境美,對詩歌學習起到了
輔助作用。
四、進行角色扮演,加深情感體驗
排課文劇,讓學生當演員,根據詩歌意思進行角色扮演是我在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通過角色轉
換,營造感悟原角色的氛圍,促進學生心理的揣摩、情感的體驗,從而變旁觀者為當事者,變賞析詩歌
為經歷生活,變感受他人情感為自我流露情感。這樣,"角色"就成了引導感悟的紐帶,就能最大限度地
縮小學生與詩歌人物之間的情感與心理距離,真切地體會、真實地感受到原角色的心路歷程。學生在表
演的同時,我會引導學生在情景演示的過程中試著背誦,這樣學生的記憶有了提示與依托,記起來容易
多了。在學習散文詩《春雨的色彩》時,我就是采用了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先讓學生演一演,
然后邊演邊背,學生很快就輕松掌握了。
五、整合學科資源,提高綜合能力
教授詩歌時,可與其他學科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多方法、多渠道開展表演、歌唱、美工、音樂、舞蹈
等綜合性主題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我組織學生將《雪地里的小畫
家》排練成情景劇,并登上全校元旦文藝匯演的舞臺,表演很成功,孩子們學習詩歌的自信心更強了,
積極性更高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了;我將散文詩、古詩、兒歌等作為歌詞,配上學生熟悉的明快動
聽的歌曲曲調唱出來,學生在悅耳的旋律中通過情緒飽滿的哼唱,獲得事半功倍的審美感受;詩歌教學
也可以同美術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即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在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下,為
詩歌配上緊扣情節、主題的圖畫,對于程度稍弱的學社,可由教師先畫好大體背景,讓學生根據詩歌意
思添加幾筆簡單的元素,肯定并稱贊學生在尋找美、創造美的過程中"畫龍點睛"的出色表現。這種形式
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積極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于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潛
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學習了詩歌,也提高了自身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通過詩歌教學實踐,智障兒童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進步。詩歌學習對他們的文化課學習、道德修養、思
想面貌、行為習慣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他們陽光向上心態的形成。孩子
的進步給父母原本晦暗的心情照進一抹溫暖的亮色,家庭氣氛和諧歡快了,孩子的幸福感也增強了。曾
經自卑怯懦的學生敢于開口說話了,學習興趣提高了,也更加尊敬長輩了,見到老師和親友能熱情、主
動地問好了,會使用文明用語,樂于幫助他人,自己碰到困難時也知道主動向別人求助了。相信這些智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樹枝上。
帶著一串花苞,
牽著萬縷陽光,
悠啊,悠——
悠出聲聲春的歌唱。
我想把腳丫
接在柳樹根上。
伸進濕軟的土地,
汲取甜美餓營養,
長啊,長——
長成一座綠色的蓬帳。
我想把眼睛
裝在風箏上。
看白云多柔軟,
瞧太陽多明亮,
望啊,望——
藍天是我的課堂。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得漂亮。
成為柳?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會飛,飛——
飛到遙遠的地方。
不過,飛向遙遠餓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