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精品范文

      大學生課余生活范文

      時間:2022-09-07 13:03:18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課余生活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大學生課余生活

      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課余生活;面臨形勢;相關性分析

      1.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有嚴峻形勢

      1.1 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

      隨著校園招聘的逐漸結束,“就業難”一詞又一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逐漸被大家關注的社會問題。

      一般的說,大學生畢業后有四個出路:就業、考研、出國、考公務員。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又不完全是人才過剩問題,總的來說,我國的人才總量是匱乏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主要表現及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供求不對等。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過多,公司對大學生的需求增長速度追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增加速度,并且各高校設置的專業和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專業不對等。同時,現在的人才市場出現:技術人才性人才短缺,其他專業人才爆滿的現狀。

      2)大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大學里流傳“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這句話,可見學習早就不能成為他們的興趣?,F在大學生對待學習全靠考前突擊,對于專業知識并沒有投入過多精力去學習,真正掌握專業知識的學生少之又少,而且,掌握專業知識的學生也只有大概一小半人能把所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

      3)大學生對就業準備不充分。一般大學生為了考上大學拼命學習,而上大學后,基本時間都用來娛樂和享受生活,只有到了大四快畢業才突擊做職業規劃,盲目的找工作。

      4)大學生獨立能力差?,F在的大學生多數習慣了父母的幫助,在大學生活中也離不開自己的父母,需要依靠他們才能成事,也習慣性的依賴自己的好友,不能獨立的生活,自然很難獨立完成工作。

      5)就業理念落后?,F在大學生都寧愿做月工資1000元的白領,每天坐辦公室,也不愿拿5000元做藍領工人。

      6)大學生個人素質和能力低下。大學的時候既不參加社會工作,也不愿意學習,每天上網玩游戲的大學生比比皆是,四年的大學生活不僅沒有提高他們的個人素質,也沒有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這類大學生在殘酷的就業環境下,只能被無情的淘汰。

      1.2 大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大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情況: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對老師所講及時反饋的人特別少,很多學生下課2小時后就忘記老師所講內容;對待課后作業,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同學會先做作業,有問題再翻書去去看,有超過半數的同學會選擇直接抄襲作業上交。

      2)大學生聽課狀態:根據大學任課老師反映,能認真聽講的學生約占四分之一,大部分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能認真聽講的學生集中在教室前2-4排,并且也時常有放松的情況。同時,有很多同學選擇只聽與考試相關的“重點”知識,從始至終能始終跟著老師認真聽講的人數寥寥無幾,100人的課堂中有10個就已經難得了。

      3)大學中成績好的“好學生”,學習的目的基本都為了得獎學金,只有很少的同學學習是為了能多充實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學生經過高考,突出重圍,升入大學。沒有了高考的緊張和壓力,反而更加放松自己。大學本身強調的就是自我學習能力,大學生在這種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又很難把握好自己,導致學習成為難題,作業全靠抄,考試全靠突擊。同時大學生沒有樹立很好的學習觀念,對待學習功利性強,完全忽略了學習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容量,更加充實自己。

      1.3 社會及事業單位對大學生滿意度分析

      就目前形勢來看,社會及事業單位對大學生進入社會初期狀態都不十分滿意。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大學生有強烈的反叛意識,妒忌心墻,集體觀念淡薄,不能很好的和同學、同事合作。

      2)大學生敏感自私同時自信且脆弱。在生活或者工作上如果遭遇了挫折很容易沉淪,并一蹶不振。

      3)大學生學習焦慮,很難認真學習,對專業知識掌握淺薄,初入職場很難勝任自己的工作。

      4)大學生對網絡依賴性強,無論男女,都可以在電腦面前坐一天,并且不會覺得無聊。但是同時,網絡信息覆蓋面廣,了解外界各種信息比較豐富。

      但是大學生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比如說,大學生平均智商很高,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有一定敏感度,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大學生有很多獨立新奇的想法和思路,思維面更廣;很多大學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二、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優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通過以上背景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未來發展好壞和課余時間利用合不合理有很大的關系。

      大學是開放的大學,大學生有著豐富的課余生活和課余時間,除去上課的時間還有各種文藝活動、社團活動、網絡游戲等等,這些對法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誘惑,也是一個挑戰。因此,大學生對課余時間很難有自己的規劃,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玩樂,不僅浪費了青春時光,更對大學生百害而無一利,對日后的就業或是深造更是毫無益處。

      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優化是重要的。目前來看,大學生就業環境不太明朗,而其中有很大因素是在大學時沒有合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充實自己。導致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軟硬件很難滿足公司的招聘要求。同時,大學生學習現狀堪憂,圖書館平時冷冷清清,期末場場爆滿的情況每學期如此,這樣的學習狀態怎么成為祖國的建設者?這樣的學習狀態導致對專業知識掌握欠佳,日后又怎樣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正因為此,課余時間優化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只有把課余時間利用好,大學生自身才能有更大的提高。

      第2篇

      姓名:李慧 學校:江西醫學院上饒分院班級:10級影像(1)(2)班 學號:xx110201###

      一轉眼,離背上行囊,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年半了。在這段時間里,我深刻感受到大學生活的個中滋味。在現在這個時代,大學生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利用這段時間做著不同的事情,彰顯自己的個性,點綴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由此,我不禁感嘆:大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到底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就此展開了一個有關于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的思考。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情況,我對1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并且在這次調查中,我采取了任意抽樣調查的方式,和給出了10個選項。在過一段時間后,我再對他們做出的選擇進行了收集和分析。

      結果如下:1.打球等體育鍛煉 17% 2.院校活動及工作 6%3.課余學習,鞏固專業知識 21%4.閱讀課外書刊及報紙,增長見識 9%5.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 10%6.勤工儉學 6%7.上網聊天,打游戲 13%8.睡覺 5%9.社交活動,與朋友聊天,逛街 7%10.打牌及其他活動 8% 從調查報告中看出,大學生選擇的多元化,而這也正是因為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他們不再只是圍繞著學生最基本的職責-學習,更多的出現了新的活動方式。打球等體育鍛煉和課余學習成為了大學生的主要選擇。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于是,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積極鍛煉。這樣,他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擁有了健康。從而,他們更有本錢,用今天搏明天!其次,隨著科技信息的不斷更新換代,更多的大學生都手持一部手機甚至電腦。于是,他們便能更方便的上網聊天,打游戲和看電視,電影及小說等。他們總是認為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好好釋放一下。只不過,有時在其中也可以收獲點什么,他們這么對我說。例如:游戲中的戰友情誼,電視里的深刻道理...還有,6%的大學生積極參加院校的活動和工作,6%的大學生勤工儉學,他們似乎收獲了更多,在工作中不斷鍛煉和提升自我的交際能力和自主能力,這對于未來的就業也是很有幫助的。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參加社交活動,和朋友聊天,逛街,其中大多數都是女孩子的選擇。女孩子對事物有著特殊的審查能力,于是聊起天來或逛起街來都似乎特別帶勁。對于課本以外的知識有著強烈求知欲的人也占了一定比例,他們喜歡看自己沒有看過的世界,或是時時關心世界各地的新聞,手里總是拿著一份閱讀材料。事實上這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不至于成為一只井底之蛙!還有一部分人也許習慣追求簡單的生活節奏,于是選擇了睡懶覺。確實,睡覺是最簡單方便的,也同樣是最經濟實惠的。除此之外,睡覺還可以養顏,這讓某些女孩子特別心動。最后,還有8%的大學生選擇打牌或其他活動,沒事便三四人湊一桌,可以一邊打著牌,一邊吃著小零食,好像挺愜意的。

      也許正因為世界上的人都不盡相同,便產生了這么多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另外,從調查結果上看,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義,也許是經歷了就不會有新鮮感,就不會那么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較低級的趣味來調味。但是,作為一名大學生,還要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盡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學習上,娛樂活動只能為輔。這次做這么一個調查報告,是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態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發大學生們的思考。

      第3篇

      關鍵詞 新時期 大學生 課余生活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after School Stud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ive Universities in Hai'nan

      FU Caihua, ZHANG 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anya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network is smooth,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ditional lifestyles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particularly because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s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network and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fe on a downward trend. Unreasonable after school lif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work and life, Phoenix has a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the thesis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ves, scheduled on college students ' extracurricular life guidance, an urgent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ew period; university student; after school; survey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海南省五所高校的100名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調查,其中男生51人,女生49 人,城市學生48人,農村學生52人,大一36人,大二 33人,大三 31人,海南大學21人,海南師范大學14 人,海南醫學院14人,海口經濟學院18人, 瓊州學院15人,三亞學院 18人。共發放100問卷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 100%。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調查結果

      2.1.1 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

      調查顯示,海南省高校大學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課余時間為6.12小時,每天課余時間3~6小時的占78%,超過九小時的占22%,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在對海南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主要活動的調查中,有55%的學生表示學習占主要部分,有60%的學生表示上網占主要部分;有43%的學生表示睡覺占主要部分;有35%的學生表示兼職占主要部分;有33%的學生表示聊天占主要部分。從調查結果來看,上網在海南省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學習,再次是睡覺和聊天。

      在關于學習、上網、睡覺、兼職等在課余時間里所占的時間比例情況的調查結果中,平均每天學習1-2小時的有40%,超過3小時的人數只有15%;每天上網1-2小時的有80%,超過3小時的有60%;每天睡懶覺1-2小時的人數有43%。大學生課余時間用于上網、睡覺的時間遠遠大于用于學習的時間,課余活動屬于典型的娛樂型。

      2.1.2 大學生對待課余時間的態度

      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會對自己的課余時間認真安排,有30%的學生會稍作安排,有50%的學生并沒有對自己的課余生活太在意,基本處于得過且過、隨心所欲的狀態。這說明,海南高校大部分學生在對如何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這個問題上重視度不夠。

      2.2 對比研究

      2.2.1 不同時間段的課余生活的對比

      學生在工作日和周末的課余時間中所從事的活動有所區別,周末學習的人比平時減少10%;而周末從事上網的比率比工作日多20%。周末玩游戲比在工作日增加19%,周末網購比在工作日多出12%;這說明周末大學生學習的人數減少,而用于娛樂的人數增多,大學生在周末更趨向于放松。

      2.2.2 高、低年級的課余生活情況對比

      調查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選擇社團活動、聊天、睡覺的比率比高年級的高, 而高年級的學生在課余生活里選擇看書學習的比率比低年級的高。這說明高年級的學生在安排課余生活上更趨理性化。

      2.2.3 對課余生活的期望和實際行動的對比

      在 “課余時間最應該用來做什么”這個問題上,65%的學生選擇學習社會經驗和技能,這跟實際中高上網率、高聊天率和高睡覺率相矛盾。而認為在課余活動中應進行兼職或義工的人僅有15%,但是實際平時參加兼職的比率大于他們認為應該兼職的比率,這反映了海南高校很多學生選擇兼職也是迫于現實需要,比如說生活費的需要,因為自從2009年海南成為國際旅游島后,海南省各大城市特別是三亞,消費水平普遍較高。“在課余時間里就應該盡情的娛樂交友”這個問題上,只有12%的學生持贊同意見,但是實際調查中課余時間進行娛樂交友的比率遠遠大于12%,這說明大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進行了一些自己并不認為合適的課余活動,比如說上網、聊天、睡覺等。大部分學生在對課余生活的期望和實際行動具有矛盾性。

      3 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探究

      3.1 存在的問題

      3.1.1 課余安排被動 ,自律力差

      調查得知, 大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態度不夠認真,有一半的同學基本不安排或隨心所欲,有40%的同學課余時間主要用來睡覺,在高額的上網率中,有將近70%的同學選擇經常網購,且有90%的同學認為課余生活上網花費時間和金錢。根據當前“雙十一網購”日交易金額過億的新聞報道,80%的網購交易人群的年齡段是在20~27,這充分說明海南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安排處于盲目被動狀態且自制能力較差。

      3.1.2 課余時間多但缺乏有效利用

      調查結果顯示,海南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平均課余時間為6.12 h/d,課余時間3~6 h/d的占62%,超過9 h/d的有38%(h/d指“小時/每天”)。但在問及自己的課余時間是否充裕時,有 84% 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課余時間比較充?;蛘?。課余時間很多,但是用于學習的時間太少,而用于上網、閑聊、睡覺的時間太多, 有效利用率較低。

      3.1.3 課余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較大

      從“課余生活對你有何影響?”這一調查結果看,認為能提高學習成績和增加社會經驗的不足50%,而認為會造成經常無所事事及上網花費時間金錢所占的大于50%。這說明當前海南高校課余生活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29%的同學認為課余生活無所事事,說明本校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大學規劃。

      3.2 成因探究

      主觀原因,首先,大學生進入大學,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就會過于放松,做事情往往隨心所欲;其次,大學生是一個喜歡接觸新事物的活躍群體,再加之自制力較差 ,容易受到一些諸如來自網購、網絡游戲的誘惑而沉溺其中,從而造成了課余生活對自身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

      客觀上,第一,大學生是典型的群居人群,有一定的從眾心理,彼此間容易相互影響。第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多學生在家里過多被寵愛或約束, 一旦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就會放任自流。第三,學校缺少關注及適當的引導。第四,學校缺乏相應的娛樂設施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第五,學校缺少給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平臺。

      4 結論和對策

      4.1 結論

      通過對海南省五所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的調查,我們大體了解了新時期下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現狀。通過對比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課余生活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課余安排被動 ,自律力差,課余時間多但缺乏有效利用;課余生活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較大等,并從主客觀角度探討了大學生課余生活問題的成因。通過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的“量高質不高”,無論是學生、學校、家庭或社會,都應重視這一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快解決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問題,提高課余生活質量。

      4.2 對策和建議

      4.2.1 大學生自身方面

      首先,個人要高度重視自己的課余生活,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為自己充電而不是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其次,要加強自我約束能力,可以通過自我提醒、同學監督等方式,加強自我約束力,以免過多從事不必要的課余活動,如上網、打游戲;第三,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三觀有利于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第四,加強體育鍛煉,只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學習。第五,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這樣能有效避免睡懶覺等不良生活習慣。

      4.2.2 家庭和社會方面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要起到關心、引導、監督和鼓勵作用。由于孩子進了大學,遠離家人,他們很渴望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心、理解和認可。其次,社會方面,社會應給大學生提供正確的社會輿論,正確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評價和引導當代大學生。

      4.2.3 學校方面

      首先,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和研究機構應加強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研究和指導,經常性深入調查和研究本校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情況,形成理論體系,以此來指導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其次,加強大學生心理指導,使他們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思想上認識到課余生活的重要性,結合自身實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課余生活,做到思想與行動互相統一。第三,社團管理機構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適合學生自身實際的課余活動,能促進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從而避免無所事事的不良生活方式。第四,學校還應多組織一些校外的活動,比如說多設置一些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多與社會接觸,積累社會經驗,為今后更好地走向社會。第五,完善課余活動場所。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并定時向學生開放,如游泳池、健身房、第二課堂活動室等等,盡可能為學生營造廣闊的活動和娛樂空間。第六,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輔導員要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高校應有效地對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包括自己大學四年的規劃,只有讓學生從一開始養成良好的規劃意識,才能夠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大學目標和人生目標,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有明確目標的指引,課余生活才能變得更合理有序。

      參考文獻

      [1] 趙麗娜.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0).

      [2] 王廣紅.理工科大學生課余生活狀況及成因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2).

      第4篇

      過去的幾年里,每年的高考學生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大學生也愈來愈多,從過去的大學生是一個稀罕品到如今大學生遍地都是,就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關注點逐漸的放在了大學生上,然而當每一個大學生從一進入大學開始就要面臨一個問題:我該如何讀好大學?于是,有的人選擇了考研考證,有的人選擇了在學生會、社團展現自己的領導魅力,還有的人選擇了創業。當然,也有不少的大學生陷入到迷茫中,不知所措,往往在大學四年生活里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上課之余,也會在游戲,戀愛,追劇,睡覺中麻醉自己,直到畢業,才幡然頓悟,追悔莫及。這樣的情況在各大學里屢見不鮮,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下一個階段社會各階層的接班人,倘若在這寶貴的四年里,沒有獲得能力的提升與成長,又有何資格來肩負重任?正因如此,社會對大學和大學生的看法褒貶不一,但無論處于何種處境,我們都應該以事實來作為依據,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可人云亦云。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是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的,我們的想法、觀點會影響當下社會,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特別是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貼近社會發展對各種專業、專門人才和實用型職業人才的需求,培養立體型、復合型的“社會職業人”,是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同于公辦大學,民辦高校更注重于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專業實用型人才,那么在民辦高校里,大學生究竟是怎樣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的呢?課余生活都在做什么呢?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來了解大學生的課余活動安排情況,從而發現弊端,找出其問題所在,從而提出我們的對策,使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充實、美好、有規劃、有意義。

      二、調查方式

      本次關于民辦本科院校的大學生課余生活調查采用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采用在各學院各專業隨機抽取部分人群進行問卷調查。第二種是采取從各學院抽出自愿參與的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

      調查問卷過程分為問卷設計、打印調查問卷,發放并回收問卷、對問卷進行分析和處理。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76份,回收率為97.6%。其中部分題目的答案無效,未計入統計結果。在統計過程中,采取了數據分析方法。先進行問卷編寫和數據錄入,再由我們自己進行數據整理,將匯總的調查數據轉換成具有項數分布和百分比的數據表,最后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處理,撰寫調查報告。

      面對面訪談過程,采取與心理協會合作,我們對各來自不同學院的36名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了解學生課余生活與學習現狀,征求他們的困惑與建議,共同探索解決方案。

      通過對他們的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最終根據找出的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三、民辦大學生課余生活的調查分析

      1.大學生課余活動調查情況

      根據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把民辦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課余活動大致分為三類:學習主導型、娛樂主導型和實踐主導型,見表2。

      學習主導型的同學將大多數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面,但比例并不高,只有22.34%;娛樂主導型的同學則屬于一有時間就會想到玩和休閑娛樂的那種,這個比例是很高的,達到64.96%,特別是隨著網絡的發展,上網玩游戲和網絡聊天無疑成為了大學生休閑娛樂的首選。此外,還有一小部分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兼職或參加社會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這樣的現狀,我們了解到,高度自由且充足的課余時間往往會因為部分因素而導致大學生在娛樂中揮霍,那么大學生們對自己的課余生活又有什么評價呢?

      2.大學生對自己課余生活的滿意度情況

      從表3調查結果可見,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課余生活評價滿意度并不高,很多大學生在大量的課余時間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于是對大學生活感到乏味無聊,致使很多大學生就沉迷于游戲、睡覺和戀愛中。通過調查和訪談了解到,以湖南省為例,大部分公辦學校由于課程緊湊,課程任務作業繁重,因此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較為單一但充實,而民辦高校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大學生留有充足的課余時間去鍛煉實踐,但如果自制力不強,引導不好,會有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渾渾噩噩,那么他們真正的困惑在哪呢?

      3.影響大學生生活規劃的因素

      通過影響大學生生活規劃因素的調查分析,主要有這樣三類學生群體:一類是不善交際且自制力不足型。目前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性格各異,不善交際,往往接觸不到良好的朋友圈子及信息渠道來指導自己成長;二類學生是沒有目標安于現狀或者跟隨大眾型,特別是在訪談中我們發現,這一類學生受寢室、班級人群影響頗深,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過著安逸的大學生活,為了合群,和室友、同學打成一片,最終揮霍時間于娛樂之上,而公辦大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作風與習慣,往往是一個寢室一起去圖書館學習閱讀,這是值得民辦高校學生學習和發揚的。第三類是自我主導型。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目標,自制力比較強,善于利用各種機會提升自己,那么這些學生到底在課余時間需要什么樣的平臺和機會充實和鍛煉自己呢?我們對他們的機會需求進行了調查。

      4.大學生的機會需求

      從表5調查的結果顯示,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更注重企業的學習實踐和創業競賽的實踐機會,通過這些方式來鍛煉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更顯示出民辦高校大學生注重的是應用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公辦大學學生更注重的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在訪談中,不少的大學生表達出自己希望能夠多接觸企業的運作流程,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打算,如果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校企對接平臺,打造一個完善的讓學生認識學習企業的綠色通道將有助于大學生成長。

      5.課余活動需要得到的指導

      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規劃對大學生的意義重大,什么樣的指導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大學生呢?通過調查與訪談結果表明,若學校有一個專門服務于本校大學生課余生活的信息平臺將是一個最好的辦法。當然,如果對大學生活充滿了迷茫,也應該通過專業的指導老師,向有經驗的學長學姐請教學習來擺脫自身困境。

      四、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的建議

      我們是當代的民辦高校大學生,有自己切身的體會,并且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大學生非常渴望在學習之余全面發展與鍛煉自己,希望自己的課余生活質量提高,能夠過得充實有意義,尤其是在面對面訪談中,學生都不止一次的表達出希望學校有一個專門為大學生課余生活服務的信息平臺,來更好的引導大學生參加有意義的課余活動,為他們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可以很方便的尋找屬于自己的專業信息、社團信息、考證信息、培訓信息、就業信息等,這樣會進一步豐富大學生課余的生活,提升大學生課余生活與學習的質量。

      所以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主流的課余生活在于:考研考證、社團活動、創業競賽、就業兼職以及閱讀交流這五個方面。

      因此,我們將研究與設計一個大學生課余生活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大學生在考研考證、社團活動、創業競賽、就業兼職、閱讀交流等信息的綜合服務平臺,有效解決大學生因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圈子而自甘墮落的現況,為大學生的個人成長發展提供資源整合利用的空間,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系統的設計,系統內容設計如下:

      (1)優課園:分為三個部分:

      ①學習類:提供在大學校園禮堂、體育館等大型場合做演講授課的企業家、名師的課程信息。

      ②專業類:提供各學院各專業的校內外的培訓機構的免費試聽信息,報名信息。

      ③特長類:提供校內外興趣愛好類的培訓機構的信息。

      (2)社聯園:提供全校各社團的詳細信息以及各類活動信息,讓同學們全方位了解學校社團的基本情況、參加社團的條件和報名流程。每個社團或活動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會員,同學們也可以在這個平臺找到適合自己的社團與活動。

      (3)競創園:主要為希望進行創業或競賽的個人或團隊提供人才庫服務,由個人或團隊在該版塊展示自己的信息,并表達期望以及各類競賽的信息、創業項目信息和過往的成功案例。

      (4)就業園:以兼職、畢業生實習單位、就業咨詢為主要內容,通過和校外企業合作,公布招聘信息,為大學生提供最及時的相關信息,并請學校就業指導老師做在線就業指導,為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個綠色通道。

      (5)遺香園:主要推薦熱度高或有價值的書籍,讓學生將自己的讀后感留在下面,引發大學生的思維風暴與思考。優化校園的學風建設,提高閱讀、讀好書的興趣。

      另附其余重要版塊:

      風云學子:對本校的優秀學長學姐做一個簡單介紹,并留下他們的建議和指導,征求學長學姐同意后,留下聯系方式,以方便學弟學妹請教和學習。

      校內動態新聞:在首頁中展示校內的動態新聞、校園微電影視頻以及精彩的活動照片。

      第5篇

      新疆高校大學生課余生活現狀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通過問卷的數據收集分析得出當前新疆高校大學生基本的課余生活現狀信息

      (一)大學生課余生活基本現狀

      在受調查的800多名同學中,每位同學擁有的可支配課余時間也各不相同。其中0-2小時的占比12.3%,3-5小時的比例為51.6%,6-8小時和8小時以上的分別占比為20.6、14.1%,缺失數據占比為1.4%。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大學生課余生活主要內容選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分析數據可知,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選擇多樣,在選擇種類上也較為固定,其中上網同學占比明顯高于其他選項,這也說明我們今后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應順應趨勢,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的同學占比達到了68.8%,僅次于上網,這也說明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重視學習,但占比仍有較大上升空間。除此之外,運動、睡覺等也占有較大比例。

      (二)課余生活內容分析及問題

      1、上網情況

      據數據看,新疆高校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0-2小時的占比34.5%,上網3-5小時的比例高達50.7%,而6-8小時的比例也達到了10.2%。在上網內容選擇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學生在課余時間上網的人數占比居多,也說明上網成為如今大學生課余休閑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上網目的選擇上,查資料學習的比例只有50.5%,玩游戲的比例高達28.7%,其中上網看視頻的比例最大,達到了72.5%。由此可見當,前新疆高校大學生對課余時間的利用率不是特別充足,有相當大一部分時間沉溺于網上。

      2、體育鍛煉情況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來講至關重要,然而通過問卷數據分析可知,平均每天體育鍛煉時間不足一小時的同學占比高達78.2%,占樣本16%的學生每周鍛煉時間在5-10小時之間,10-20小時之間的同學占比只有4.6%,而每周鍛煉時間多于20小時的同學占比只有0.7%。這反映出來當前大學生體育鍛煉嚴重缺乏,這也與當前中國大學生反應出來的普遍情況大體類似。

      3、課后的專業課學習情況

      在參與調查的八百多名同學中,有67.6%的同學認為學習對大學生來講比較重要。但是,每位同學在課余時,花在所學專業上的時間卻有很大的不同。平均每天花0-2小時的同學占比58.1%,3-5小時和6-8小時的分別占比30.8%、1.9%,在8小時以上的同學占比1.9%,這反映出當前新疆高校大學生在課余時間花在專業課上的學習時間較少而在其他方面過多的現象。

      4、課余生活規劃情況

      有41.9%的大學生認為課余時間規劃對個人發展非常重要,有47.5%的同學認為規劃重要,但是依然有32.4%的大學生不做課余時間規劃。在制定規劃的同學中有一半以上對自己的規劃滿意,但仍有15.3%的同學不能很好的執行自己的規劃。

      三、改善當代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對策

      當前,我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都處于急劇轉型時期,加上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響,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新疆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鎮”和民族宗教多元地區,加強對大學生課余生活研究,不僅能更好促進大學生個人更好發展,還能為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積極貢獻。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應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實際現狀,因勢利導地進行引導教育。

      第一,就學生自身而言

      首先要樹立遠大理想。人生規劃對個人發展十分重要,它猶如海邊的燈塔,為遠航的船只指引方向。大學生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對自己人生有一個明確的規劃,這樣才能有努力的明確方向。在制定規劃過程中要緊密結合自身實際,不可計劃過高,否則會喪失完成的動力;也不可過低,否則會因為過于容易而疏于去完成。

      其次要有堅定的信念。當今社會,形形的誘惑太多,亂花漸欲迷人眼,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矢志不移地去堅持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課余時間規劃不可或缺,但是制定規劃不能執行就更為遺憾。因此,擁有堅定的信念,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第二,對于高校方面而言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荀子?勸學》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避髯油怀鰪娬{了環境對人的重要影響。高校作為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要積極為大學生課余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變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惡丑行。”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學生開展積極向上的課余活動,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其次要積極加強校園網建設,營造良好的虛擬文化氛圍。網絡文化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加強校園網建設,是面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日益復雜局面所做出的有利舉措。2014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在上海聯合召開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場交流會。會議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認真研究制定本地區的具體落實方案,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因此必須重視校園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把校園網建設提上重要日程。當前,高校學生上網時長日益增多,因此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十分重要,同時也要加強引導。

      第三,就教師而言

      教師作為學生靈魂的導師,應積極對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引導。首先應該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定位。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擁有豐富的教書育人經驗。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定期開展課余生活規劃指導課程,結合當今學生課余生活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講座,使學生不僅對自身有一個清楚的定位,同時也是對其更好合理開展課余生活進行一個專業的指導。

      第6篇

      【中圖分類號】 R 395.6 G 444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126-02

      【關鍵詞】 精神衛生;生活質量;回歸分析;學生

      課余生活滿意度是大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基于自身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做出的一種主觀評價。它是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幸福感取決于學生對學校生活的參加程度和適應能力[1]。有研究表明,學校是學生課余生活壓力產生的主要場所,課余生活滿意度的高低是影響學生主觀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2]。學生課余生活是學校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研究大學生學校生活質量現狀和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關系,有利于了解大學生的學校生活質量現狀,進一步指導提高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選擇樂山某普通高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 000份,收回問卷987份,其中有效問卷95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2%。其中男生400名,女生550名;一至四年級分別為225,390,181和154名;理工、人文、藝術及其他專業分別有285,143,394和128人。

      1.2 問卷的設計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量表在簡明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的基礎之上[3],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訪談學生,在保留家庭、友誼、學校、自身、和生活環境的5個項目基礎上,認為有必要增添健康狀況、學業、課余生活自由、課余生活質量4個項目。共9個問項,量表采用Likert 7點式計分法,選項從“特別不滿意”到“特別滿意”,計為1~7分。各項目滿意度的平均值作為整體課余生活滿意度值,而增加一項“我對課余生活總的滿意程度”問項,作為一個有效性的檢查。量表包括環境滿意度、人際關系滿意度和自我滿意度3個分量表。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20,0.743,0.659,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NRI=0.907,FI=0.995,RMSEA=0.005)。9個問項在潛變量上的標準化負荷系數為0.36~0.67。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夠作為測量學量表使用。

      《學校生活質量量表》采用中文版量表[4]。量表由45個題目組成,包括整體滿足感、負面情感、師生關系、社群關系、成就感、機會和經歷7個分量表。量表選項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計為1~4分。學校生活質量量表(quality of school life scale,QSL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 α系數為0.896,重測信度為0.843,總分與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653~0.815,各因子之間相關系數為0.269~0.773;運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各項指標均達到了統計學要求。

      另一部分是學生基本情況,共15個問項。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方法用t檢驗、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2 結果

      2.1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大學生學校生活質量得分情況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中對家庭和友誼滿意度最高,對學校課余生活質量和自由滿意度方面得分較低。課余生活滿意度整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上。這和大學生對學校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價結論一致:學生對學校生活質量社群關系和師生關系方面得分最高,對正面評價的整體滿足感方面較低,而對學校生活質量的負面評價方面更低。見表1。

      表1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得分

      2.2 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的關系

      2.2.1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相關性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學校與學校生活質量的總分及各分量表都存在關聯,課余生活質量除了與師生關系不明顯之外,其余Pearson相關系數都達到了統計學水平(P值均

      2.2.2 課余生活滿意度對大學生學校生活質量影響的回歸分析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對學校生活質量進行回歸分析,以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各維度為自變量,學校生活質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除自由變量之外,課余生活滿意度絕大多數變量對學校生活質量具有顯著預測作用,9個變量對學校生活質量的解釋率為43%。

      表2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的相關系數(r值)

      變量機會負面情感整體滿足感師生關系社群關系成就感經歷學校生活質量

      家庭0.220*-0.1110.0600.1680.0710.188*0.191*0.172

      友誼0.045-0.1000.0310.1540.226*0.228*0.1230.141

      學校0.441**-0.300**0.488**0.247**0.204*0.262**0.379**0.395**

      自身0.166-0.0410.0800.0600.1690.294**0.1580.184*

      所住環境0.159-0.1530.288**0.1730.212*0.260**0.187*0.248**

      健康0.049-0.183*0.1160.1530.184*0.187*0.0620.113

      學業0.060-0.109-0.0030.179*0.295**0.323**0.0900.161

      自由0.256**-0.1610.279**0.271**0.193*0.282**0.343**0.328**

      課余生活質量0.315**-0.218*0.341**0.1180.225*0.462**0.367**0.344**

      課余生活滿意度0.294**-0.256**0.291**0.287**0.346**0.443**0.305**0.366**

      注:*P

      表3 課余生活滿意度對學校生活質量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

      變量Beta值t值P值

      家庭0.1889.080.046

      友誼-0.126-2.700.088

      學校0.33113.710.000

      自身0.1666.870.049

      所住環境-0.103-1.310.004

      健康-0.147-5.180.006

      學業0.1818.500.037

      自由0.23313.370.544

      課余生活質量0.27117.460.004

      注:F=46.15,P=0.000,R2=0.43。

      2.3 不同年級學生學校生活質量和課余生活滿意度比較方差分析表明,年級在學校生活質量和課余生活滿意度各維度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校生活質量量表中機會、整體滿足感、師生關系、社群關系、經歷和學校生活質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在課余生活滿意度量表中健康滿意和自由滿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各維度不存在著年級差異。說明年級對學校生活質量各維度方面影響顯著,而對課余生活滿意度只影響2個維度。進一步作LSD分析發現,學校生活質量和課余生活滿意度各維度方面大一學生的得分最高,說明大一學生剛進校時對大學充滿了期待,小心的應付著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對他們在大學里所學的東西與未來的生活相關及可以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的認同程度顯著比其他年級要高,隨著對大學的進一步了解,這種認同程度逐漸下降,其他年級之間差別不明顯。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 討論

      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是以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為基礎的一種主觀感受。大學生課余生活質量又是學校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一方面高質量的學校生活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不斷提高有利于促進學校生活質量提高。

      3.1 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當今有不少學生對自己的母校感覺不到歸屬感,其原因之一是學生對學校沒有認同感,對學校的發展歷程和基本情況了解不多。研究表明,學生對學校滿意度和整體滿足感的得分較低,除加強學校的教學水平、管理服務水平和硬件條件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傳承精神來引導學生,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塑造人,從而提高學生對學校滿意和整體滿足感水平。

      3.2 定期進行課余生活滿意度測評,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 定期進行課余生活滿意度測評,特別是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級的學生,因為隨著年級越高,學生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呈下降趨勢。通過測評,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分類指導,如學業滿意度下降,則可以通過改善學習方法,增加學習努力程度,提高自己的學業成績,增強自信心,進而促進自己身心的發展[5]。

      3.3 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提高 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都比較高,這說明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進學生增強自信心,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因此,為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校應該圍繞學風建設這個主題長抓不懈。

      3.4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普及大眾參與的活動項目 研究表明,參與活動程度高的學生在課余生活滿意度和學校生活質量方面得分都比較高。因此,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圍繞學生專業開展相應的專業社團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既能提高校園文化活動檔次,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4 參考文獻

      [1] KARATZIAS A, POWER KG, FLEMMING J, et al. The role o f demographics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school stress on predicting school 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indings. Educ Psychol, 2002,22(1):33-50.

      [2] 丁新華,王極盛.初中生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2):788-90.

      [3] SELIGSON JL, HUEBNERES, VALOIS BF. Pri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multidimensiond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Soc Indic Res, 2003,61(2):121-145.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主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88-100.

      [5] 闕敏,陶芳標,何春燕,等.初中生抑郁焦慮與生活滿意度及自我意識的相關性.中國學校衛生,2007,28(7):611-615.

      第7篇

      關鍵詞: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

      Abstract: the research to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the physical exercis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ymptoms since the rating scale (SCL-90) research tools, in henan province, the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ifferent gender P.E. exercise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 analysis.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major effect factor,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P.E. development exercise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for: the lack of exercise equipment, schoolwork burden is heavy, and the lack of time, etc.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study further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課余體育是指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方法,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活躍身心、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為目的而進行的體育教育活動,課余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程的延續和補充,是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環節,它為實現高校體育目的和任務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徑。[ 曲宗湖、楊文軒等,課余體育新視野[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1:1.]而課余體育鍛煉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以外的時間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的身體練習活動,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它主要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課余訓練、課余競賽以及校外體育鍛煉、家庭體育鍛煉等各種組織形式和內容。[ 沈德立、陰國恩,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M],教育科學出版社,80-82.]

      文章把課余體育鍛煉理解為學生體育課以外的課余時間進行的身體活動。在這一基礎上,把調查內容分解為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方式、參加課余體育體育鍛煉的參與率、頻度、每次活動持續時間、強度、活動方式、場所、形式、活動項目分布特征等方面。在此,結合調研所取得的大量來自河南省大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對河南省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進行分析。

      1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方式選擇

      參與體育(Sport involvement)是美國學者凱尼恩在論證體育角色時所用的概念?!皡⑴c體育”與“參加體育”(Sport participation)是兩個不同層次、不同范疇的概念?!皡⑴c”比“參加”行動上有著更廣泛的意義,它在“參加”的行動層次以外,還存在著認知和傾向層次,即它不僅意味著直接參加體育運動,還包括與體育運動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物。本文參與體育鍛煉指直接參加體育運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分為主動參與方式和被動參與方式兩種。那么,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也可分為兩種。[ 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與調查[R].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組.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67.]主動參與型的學生雖然個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意識各不相同,但參與體育鍛煉積極、主動,有濃厚的興趣、愛好。被動參與型的學生對體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大多數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受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一般情況下尚能參與鍛煉,但畢業離開學校后,他們的體育行為一般不會持續下去。

      表1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方式

      體育鍛煉方式 人數(人) 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積極主動參與 641 58.3% 58.3%

      被動參與 396 36% 94.3%

      不參與 63 5.73% 100%

      合計 1100 100%

      表1統計數據的結果表明,河南省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總體情況較好,但積極參與率不高。積極主動參與的有641人,占被調查人數的58.3%;被動參與396人,占被調查人數的36%;不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有63人,占被調查人數的5.73%。因此,目前應在提高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參與率的基礎上,重點設法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率,培養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完成終身體育的學校體育階段的任務,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度選擇

      頻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鍛煉頻度是指兩次參加體育鍛煉之間的時間間隔,習慣上用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來衡量。國家體育總局在統計我國體育人口時,判定體育人口的標準中,對鍛煉頻度的要求也是每周3次或3次以上。課余體育鍛煉頻度既是反映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還能反映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養成程度,它又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學校體育的效果。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