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ltrtz"></dd>

  • <dfn id="ltrtz"></dfn>
  • <dd id="ltrtz"><nav id="ltrtz"></nav></dd>
    <strike id="ltrtz"></strike>

    1. 歡迎來到優發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六年級冊科學范文

      時間:2022-11-28 15:10:22

      序論:在您撰寫六年級冊科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六年級冊科學

      第1篇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教學班4個。我擔任這四個教學班的科學課教學。他們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也有了一定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學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經歷較完整的“收集證據、整理證據、分析數據、形成認識”的探究過程。還要求學生能夠用查閱資料、制定調查計劃、實地調查等方法獲取信息,能夠通過實驗、記錄收集證據,能夠通過表格進行歸類整理、分析數據、能夠通過討論、交流、展覽等方式最終形成認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么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質的變化。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系、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制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 次

      教學內容

      課 時

      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

      微小世界:1--2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課時

      第2周

      3--5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3課時

      第3周

      6--8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3課時

      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復習

      3課時

      第5周

      物質的變化:1--3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3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3課時

      第6周

      4--6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3課時

      第7周

      7--8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3課時

      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復習

      3課時

      第9周

      宇宙:1--3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

      第10周

      4--6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3課時

      第11周

      7--8

      7 在星空中(二)

      第2篇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32課,分四個單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課,使學生知道,怎么樣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質的變化。包括1---8課,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4、環境和我們。包括1---8課,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使用放大鏡,知道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及比較分類能力。

          2、學習宇宙知識。讓學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3、教育學生用聯系、運動、變化的科學自然觀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事物和現象。

          四、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的細微部分。認識放大鏡是“凸”“透”鏡。

          2、能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間接感受抽象物質的存在性以及物質的變

          3、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4、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五、教學方法及措施

          1、學習制造放大鏡。通過放大鏡、顯微鏡對物體的觀察、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學習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3、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4、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  次

      教學內容

      課  時

      第1周

      常規訓練

      1課時

      微小世界:1--2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2課時

      第2周

      3--5

      3 放大鏡下的晶體【1】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3課時

      第3周

      6--8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3課時

      第4周

       

      機動第一單元復習

      3課時

      第5周

      物質的變化:1--3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

      3 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

      3課時

      第6周

      4--6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3課時

      第7周

      7--8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3課時

      第8周

       

      機動第二單元復習

      3課時

      第9周

      宇宙:1--3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3課時

      第10周

      4--6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3課時

      第11周

      7--8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3課時

      第3篇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六年級共有4個教學班,280多名學生。經過三年半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對大自然,特別是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問個為什么,喜歡提問題,愛提問題,這將驅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探究。但是在現在的大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這門學科不是很重視,而且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依賴性強,不愿動手,這些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我長大了》、《遺傳與變異》、《進化》、《共同的家園》、《神奇的能量》、《拓展與應用》。

      六個單元。由28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本單元重在指導學生認識和了解人體一生的變化,學習怎樣正確對待自己的生長發育,并針對六年級學生正面臨的青春期發育,給予針對性指導,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安全而又順利地渡過青春發育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單元《遺傳與變異》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繁殖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現象的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生物的遺傳現象;生物的變異現象;了解人類對遺傳、變異現象的探索。

      第三單元《進化》是在學生已學習了生物的繁殖、遺傳與變異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生物進化的重要單元。本單元重點就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生物進化的原因(適者生存)以及生物進化的理論等方面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以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單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學階段學習物質世界內容的最后一個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介紹能量;說明能量可以進行轉換;介紹能源。倡導節約能源和開發新能源,教育學生節約能源。

      第六單元《拓展與應用》本單元的關鍵詞:拓展、應用。拓展表現在解釋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釋現象,拓展所學。應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將原理予以實際運用的過程。

      3、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2)、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3)、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通過本冊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對現象或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或有依據的推測。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第4篇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通過三年的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素養得到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學生的科學精神得到培養,能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答-?-些淺?顯的實際問題,但學生間發展不大平衡,部分學生學習熱情欠佳。六年級的學生平時能自主完成作業,能關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并試著利用以前學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這些現象;學生對活動的參與性很高,但對活動的熱情持續性不長;六年級的學生對科學學習有-定的興趣,但學習的主動性仍舊不夠,自覺性不高,可見學生對科學學習還是不夠重視。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新課程標準為準繩,以教材為載體,全面系統地復習本冊教材的科學課程知識,鞏固觀察、操作試驗的成果,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分學習小組注重優差搭配,注重輔差,適時進行評價,努力提高復習效率。

      三、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課本.?上的科學知識。

      2、通過復習與練習,使學生融會貫通知識點,學會用科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3、查缺補漏,同時學會做題方法。

      4、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做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四、復習內容:

      1、科技發展促進觀測工具的發明和改進,觀測工具的改進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從放大鏡到顯微鏡,人類觀察到微小世界越來越多的秘密。

      2、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不斷認識,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物質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4、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大多數天體都有自己的運動模式,都處于規則的可以預測的運動中o庫

      5、解決環境問題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追免產生新的環境問題。人類面臨多種環境問題,環境問題主要是人為造成的,環境問題的解決要靠人類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作力所能及的

      五、復習重點、難點

      復習重點:“?物質的變化”、“能量”與“宇宙”

      復習難點:“?能量”、“宇宙”

      五、復習方法

      1、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后交流,課堂復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了解復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

      2、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復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

      3、認真上好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精讀精煉,加強小組自主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4、加強復習間的過程評價,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和諧發展。

      六、復習時間安排

      (一)、教材的總復習

      1.?微小世界。(1課時?)

      2.

      物質的變化。(1課時?)

      3.宇宙。(1課時)

      4.環境與我們。

      (1課時)

      1、?工具和機械。(1課時?)2、形狀與結構。(1課時?)

      3、能量。(1課時)

      4、生物的多樣性。(1課時)

      (二)、專題訓練

      1.基礎知識訓練:側重一些概念,?試驗及其結論。(1課時?)

      2解決問題訓練。(1課時)

      (三)、?針對性練習

      第5篇

      1、教學建議:用足每一分鐘,上好每一節課,堅定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目標的信心??v觀本冊教材,有六個單元,共20課,應該說是科學課八冊教材中內容比較多的了,再與以往第十二冊自然相比,課時數也比較多。而再看這個學期是一個短學期,其中還包括五一長假以及學生的期中測試,而本冊教材教學總課時則需要29~33課時,也就是說每一節科學課都得實打實地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學效果。時間之短,密度之大,要求科學老師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每一分鐘的價值。要求科學教師課前認真備課,認真和學生一起組織教學材料,精心地組織課堂上的每一個活動,活動要求少而精,任務要求小而實。少做或不做那些大而空的,泛泛而談的活動。

      2、科學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需知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課程雖不必要求教師面面俱到,雖不必要求教師要有“一桶水”的量,但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內涵對于教育學生來說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科學課上尤其如此。對于本冊教材中的《遺傳與變異》、《進化》以及《神奇的能量》中的一些知識點,由于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的不多或者說有的根本就沒有涉及,所以我們的科學老師要加強這方面的閱讀學習,不能依靠自己的老底子,須知不斷學習的教師才會跟上形勢的發展,科學教師絕不能在科學課堂上犯科學性的錯誤。我們可以一知不解,但不能將一知半解的東西教給學生。

      3、相信學生,樹立大活動觀。在科學課程剛剛起步時,出于對科學的理解,學生不會做,往往由老師帶著領著,于是我們稱這一階斷為引導性探究?,F在四年的科學課程學完了,如果我們還這樣不放心,還是想手把手的攙著學生,這樣顯然不符合學生發展的步伐了。本冊教材主要的是以教師的指導性探究為主,適當地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樹立一個大活動觀。要求給學生大段的科學探究時間,要求提供給學生必要時的幫助,至于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要相信孩子們自己有能力去解決,要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本冊“拓展與應用”的一個訓練側重點。

      4、多種評價手段相結合,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學習作一個評價。本學年江都市所有的科學課程都到了六年級,也就是江都市所有的小學生都進行了四年的科學課程的學習。至于他們的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會不會進行科學的思維,會不會把科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運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去,有必要對學生四年來的科學素養作一個檢測,一方面檢驗我們四年來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也為我們下面的教學積累一個數據資料及從中進行反思的依據。所以要做好評價工作,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要做到自主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知識評價與技能評價相結合,要做到定量評價到定性評價相結合,要做到片面評價與全面評價相結合。為學生四年來的學習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江都市的四年科學課程的改革作一個階段性的匯報。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過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

      )、(

      )或(

      )埋藏在地下變成了跟(

      )一樣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

      )。

      2、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59年出版了(《

      》)一書,全面提出了(

      )。他認為,生物的繁衍是在(

      )的過程中發生的,同一物種內哪些個體(

      ),它就比其他個體更容易(

      )下來。

      3、寫出馬的進化順序(

      )、(

      )、(

      )、(

      )、(

      二、判斷題(在你認為對的題后畫√,錯的畫×)(5分)

      1、化石的形成是它們自己死后變成的

      2、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的核心就是自然選擇學說(

      3、古代的馬與現代的馬沒有什么差別

      4、喙大而強壯的地雀更適宜吃外殼堅硬的種子

      5、為了吃到更高處的樹上的嫩葉,長頸鹿的頸長得特別長(

      三、觀察與分析(17分)

      1、觀察下圖是什么化石?推想:這種化石是怎樣形成的?(5分)

      2、現有青色青蛙和淡黃色青蛙,研究它們的生存環境。(12分)

      (1)如果都生活在有青草的水邊,哪種易被蛇吃掉?哪種易生存下來?(4分)

      (2)如果都生活在有沙灘的水邊,哪種易被蛇吃掉?哪種易生存下來?(4分)

      (3)通過以上分析,你有什么發現?(4分)

      四、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13分)

      1、你見過或知道哪些具體的生物化石,請至少寫出四種。(4分)

      第7篇

      六年級《科學》下冊共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區調查”、“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教學目標:

      (一) 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并強調應用于日常生活。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人體與細胞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有序的生態環境從小世界看大科學。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于活動材料和場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時間

      內 容

      課時

      備注

      1

      2.9-2.13

      開學報名、準備開課

      2

      2.16-2.20

      1.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1.2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3

      3

      2.23-2.27

      1.3探尋人類祖先的奧秘

      1.4展現人類祖先的生活畫卷

      3

      4

      3.2-3.6

      第一單元復習

      3

      5

      3.9-3.13

      2.1我們心目中的綠色社區

      2.2我們的調查研究計劃

      3

      6

      3.16-3.20

      2.3調查小組在行動

      2.4我們的綠色社區建議

      3

      7

      3.23-3.27

      第二單元復習

      3

      8

      3.30-4.3

      3.1小金魚之死 3.2制訂偵破方案

      3

      9

      4.6-4.10

      3.3做好偵破準備 3.4揭開金魚死亡之謎

      3

      10

      4.13-4.17

      3.5給金魚安個舒適的家

      3

      11

      4.20-4.24

      第三單元復習

      3

      12

      4.27-5.1

      4.1尋找雨具的缺點 4.2我們的改進設計

      3

      13

      5.4-5.8

      4.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 4.4金點子行動

      3

      14

      5.11-5.15

      4.5成果展示會

      3

      15

      5.18-5.22

      第四單元復習

      3

      16

      5.25-5.29

      期末復習

      3

      17

      6.1-6.7

      期末復習

      3

      18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